#時事求世 5
從時事看世界遺產:賈特拉帕蒂·希瓦吉車站(2004年)
孟買原是由七個小島所組成的沼澤地,原本是葡萄牙所有,在1661年,被當作嫁妝送給英王查理二世,後來東印度公司以每年十英鎊從英王手中租得孟買,成為在東方實施殖民擴張和統治的重要根據地。
英國在經歷工業革命之後,棉紡織業迅速發展,1861年美國爆發南北戰爭,使得當時是全球最大棉花供應地的美國南方,無法供給市場需求,這時印度棉花透過孟買輸出全球,替補了美國南方的地位,再加上十九世紀時蘇伊士運河的開通,大大縮短從亞洲至歐洲的距離,從此孟買的身價翻了兩翻,如今依然是印度海運貿易的重要吞吐門戶。
當時是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在位時期,也由於城市的大幅發展肇始英殖民後,因此在孟買市區所有建築幾乎都是英式建築再揉合些許的印度傳統形式,最具代表性的是座被列為世界遺產的火車站,1888年為紀念維多利亞女皇即位 50周年興建的維多利亞車站,這棟混血建築結合哥德式、文藝復興及印度傳統宮廷式,外觀華麗的讓人以為是座宮殿或教堂,15個港灣式月台一字排開,是列車的終點與起點,鐵路是英國人留給印度的資產,但跟日本人留下的鐵路一樣,另一面也是掠奪。就跟世界上其他仰賴捷運系統紓解紊亂交通的大都會一樣,它是孟買的血管,而維多利亞車站就像是心臟,如潮來潮往將每個人推送到城市各角落。為擺脫殖民色彩,現今改為賈特拉帕蒂·希瓦吉車站,以17世紀著名國王希瓦吉命名。
疫情當前,外送行業需求大增,不管是“吳柏毅”還是“傅奔達”成為疫情時代街上的風景之一。這座車站除了是電影貧民百萬富翁的場景外,更令我感興趣的是當地歷史已久的便當快遞行業,這是吳柏毅的前輩,追本溯源也是英國人遺留下來的。當年英國人無法適應此地飲食的差異,因此便請人把家裡準備好的午餐送到上班地點,英國人離開後,這樣的服務依舊被保留下來,搭配得天獨厚、班次密集的通勤火車,每天大約有二十萬個便當在城市中漫遊傳遞,這也是全印度獨有。
我在最繁忙的中午來到車站,跟著他們的腳步近身觀察。便當快遞人員被稱為達巴瓦拉,意為「飯盒人」,他們身穿白衣,頭戴尼赫魯帽,每天早上在上班交通尖峰過後,便開始到各個訂戶家收取便當,極有效率的利用火車,運送從郊區收來的便當,到站後再用人力步行或是騎腳踏車的各種方式,準時在預定時間內送到客人的手中,每一個便當在送到客戶手中前,可能都已經轉了十手以上。對大多數是文盲的他們來說,便當上不同顏色的符號,便是便當要送的地方,不需要QR code和條碼管理,幾乎不會出錯。完成任務的吳柏毅們,悠閒聚集在路邊抽煙聊天,大約下午一點半過後,運送過程重新上演,只不過作業程序相反,要將空便當盒送回取件的地方。
也許你會問,為什麼早上出門不順便帶便當出門就好,還要多此一舉?若你見識過尖峰時間火車的擁擠情況,就會知道能不帶東西是最好的,因為往往會成為你下車時的障礙,而且按照印度飲食習慣,咖哩湯汁想要保存完整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因此強調準點、方便的便當快遞自然而然成為許多孟買人的選擇。
車站不只是火車停泊的地方,也是人與人產生生活連結的樞紐。有部電影「美味情書」就是以便當快遞為故事主軸拍攝,有興趣可以找來看看。喜歡裡頭的一句話:「有的時候搭錯車,也能抵達目的地。」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請用片右下角調HD1080高清睇片。 下文自Wikipedia 聖淘沙捷運(英語:Sentosa Express)是新加坡的一條連接港灣和聖淘沙的單軌鐵路。 此工程耗資1億4千萬新加坡元,使用日立的「small」跨坐式單軌技術。線路及車站於2003年開工,2006年6月竣工。 全線於2007年...
「港灣式月台」的推薦目錄:
港灣式月台 在 wahaha ★ 哇哈哈的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1 年 10 月 27 日,在函館待了 3 天 2 夜後,晚上要搭火車北上札幌,因為離發車還有點時間,就在月台上走走。
一直很喜歡像 JR 函館站這種採用「頭端式ホーム(頭端式月台、港灣式月台,bay platform)」的終著車站,進出站的列車條列式排開,很能感受到車站的繁忙,但要是搭的車廂剛好在最遠的尾端,那會走得很累就是。 #JR北海道 #函館 #頭端式ホーム #港灣式月台
港灣式月台 在 台中城 Taichu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畫面好像是台中第一座港灣式月台的錯覺🤔
而舊站第二月台重組工程也逐漸完成,但復原後早已不是最初的模樣,和一旁的第一月台形成現今與歷史空間的對比👀
.
#台中車站 #舊站月台 #月台修復重組工程 #港灣式月台也稱作終端式月台
加入ig看更多 instagram.com/taichungdot
社員招募 點.台中
港灣式月台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請用片右下角調HD1080高清睇片。
下文自Wikipedia
聖淘沙捷運(英語:Sentosa Express)是新加坡的一條連接港灣和聖淘沙的單軌鐵路。 此工程耗資1億4千萬新加坡元,使用日立的「small」跨坐式單軌技術。線路及車站於2003年開工,2006年6月竣工。
全線於2007年1月15日開始運營,全線長2.1公里,上下行雙線,目前有四個車站。 這一條線路有四輛漆成不同的顏色的兩節車廂列車,每小時可運載4000名乘客,每輛列車可載客120名,高峰期各列車間隔5分鐘運行,非高峰期各列車間隔8分鐘運行,聖淘沙車站設有月台幕門其他站設有月台閘門。
這條單軌不是由陸路交通管理局所建設,所以不屬於新加坡地鐵網路。
使用一日乘車卡 Sentosa Pass(4新加坡元)可以於當日無限制利用聖淘沙捷運,聖陶沙巴士和路面電車,還包括了聖淘沙入島費。此卡可在聖淘沙捷運各站購得。購買時可使用現金或信用卡。持有新加坡公共交通系統廣泛使用的的非觸式智能卡易通卡的人士,扣繳3新加坡元便可直接持卡進站,並享有上述優惠。
港灣式月台 在 臺鐵小知識#車站月台臺鐵火車月台有哪些種類呢? 解答 ... 的推薦與評價
. 港灣式月台通常用在終點車站,好處是不需要過地下道天橋就可連接月台,如同港灣碼頭設計的概念,例如基隆 . 還有一種台鐵車站目前沒有的疊式月台,通常都用在腹地 ... ... <看更多>
港灣式月台 在 迴力車動畫ep7港灣式月台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迴力車動畫ep7 港灣式月台. 10K views · 7 months ago ...more. 小瑄火車頻道. 154. Subscribe. 154 subscribers. 43. Share. Save. Report. Comments1. ... <看更多>
港灣式月台 在 Re: [閒聊] 德國聯邦鐵路(DB)的慘狀- 看板Railwa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們前幾天剛好搭了很長一段德鐵從奧地利穿越德國到荷蘭
真的超悲劇,主要有這幾點心得:
*列車不確定會開去哪是真的
不要以為上了車,車上顯示器寫的車次和目的地都正確了,就可以高枕無憂的睡覺
因為車次、目的地隨時有可能改變
要注意聽車上廣播,德語講完,荷蘭境內可能會再講荷蘭語,最後通常會再講一次英語
*列車半路故障換車、後段或前段取消都是日常
開到一半忽然廣播說這就是終點站了,把所有乘客趕下車
運氣好的話德鐵會準備好另一班在另一個月台接你
運氣更好的話會是同一個月台對面
運氣不好就是剩下旅程自己想辦法...事後再去求償
*跨境列車臨時邊境檢查
應該主要是德國東部接壤奧地利、波蘭的第一站比較會被抽查
只要運氣不好遇到,德國警察就要看完整列車所有人的證件
非常耗時,誤點至少就要加半小時了
不過這也不能怪火車業者,因為抽查當然不可能事先通知
故事開始
原本計畫是這樣:
1. 奧地利薩爾茲堡 -RE5-> (德奧邊界) -RE5-> 慕尼黑(飯店過夜)
2. 慕尼黑 -ICE596-> 法蘭克福 -ICE122-> (德荷邊界) -ICE122-> 荷蘭阿姆斯特丹
實際是這樣:
1. 奧地利薩爾茲堡 -RE5-> (德奧邊界) -RE5-> Freilassing(臨時邊境檢查)
-RE5-> 慕尼黑(飯店過夜)
從奧地利薩爾茲堡準備上車,車上就是塞滿滿的旅客
RE5 是 BRB(Bayerische Regiobahn)巴伐利亞區鐵營運的,嚴格來說不算德鐵(DB)
從薩爾茲堡到慕尼黑,有些車(德國業者營運的區間車)適用德國政府暑期9歐元特價票
那就當然會塞爆,這班車就是如此
順道一提,在奧地利或荷蘭境內只要是德國業者的火車區間車
都還是適用德國政府補助的9歐票,公車則不然
我們上車時已經沒座位了,只能一路站到慕尼黑QQ
目前德國全境大眾運輸是規定要戴口罩的(荷蘭和奧地利(維也納除外)則不需要)
因為這班車第一站就會進入德國,所以一上車大部分旅客已經乖乖戴好口罩
列車準時出發,就開始廣播等一下過境後就必須戴上口罩
到德國境內第一站 Freilassing,不巧遇到臨時邊境檢查
一到站開門就有兩三個穿制服的的德國警察上車
然後門就關上,開始一個一個旅客檢查身分證或護照+簽證
這時候列車就開始無情的大誤點...
之後每一站都還是非常擁擠,沒什麼人要下車,大部分旅客都是要到終點站慕尼黑的
最後終於順利抵達慕尼黑,共誤點 26 分鐘
2. 慕尼黑 -ICE596-> 法蘭克福(狂奔轉車)-ICE12->
科隆(列車換目的地,ICE12直接變ICE122)-ICE122-> Emmerich(列車故障換車)
-ICE122-> (德荷邊界) -ICE122-> 荷蘭阿姆斯特丹
第一段 ICE 596 開往終點站柏林,我們順利搭上車
車上沒什麼問題,廁所也很乾淨,Wifi很順
還體驗了德鐵新推出的 komfort check-in 服務
https://www.bahn.com/en/booking-information/komfortcheckin
在 app 上輸入座位 check-in,然後車長就真的不會再查你車票囉
這個功能只有在德鐵官網購買車票才有,之前試過跟荷鐵買的票就無法使用
預計將在法蘭克福站下車去換 ICE 122 開往阿姆斯特丹,有 20 分鐘轉乘時間
當初訂票時,早就已經預料到 ICE 122 常常大誤點
所以上車後就想說,快到法蘭克福再看看要在法蘭克福車站待多久
沒想到快到法蘭克福時,DB app 發來通知: ICE 122 已取消....
蛤?!那怎麼辦呢
查了一下這班 ICE 122 原來計畫是掛著 ICE 12 兩班連成一列一起跑
從法蘭克福出發到科隆站再斷開成兩班列車
ICE 122 開往荷蘭阿姆斯特丹,ICE 12 則是開往比利時布魯塞爾
其實 ICE 122 還沒有完全取消,只是改成從科隆站出發,而不是從法蘭克福站出發
而法蘭克福到科隆只有 ICE 12 這半截列車要跑
搞清楚之後,決定到法蘭克福後,立刻改搭 ICE 12 到科隆站去追 ICE 122
中途還攔下了 ICE 596 的車長詢問他需不需要去法蘭克福站票務中心改票
他說不用,我們到法蘭克福後直接去搭 ICE 12 去追 ICE 122 就好了
現在新的問題是,因為這班 ICE 596 已經誤點
看起來我們到法蘭克福後只剩一兩分鐘,必須狂奔到 ICE 12 的月台
更不幸的是,法蘭克福站也是一個港灣式車站
意思就是換月台必須先跑到整列車的車頭,再狂奔到新的月台
然後現在尖峰時間月台上也是滿滿的旅客,兩個月台又距離超遠...崩潰
(這段實在太趕了來不及截圖)
我們到站後立刻依計畫拖著行李狂奔,也還好新列車似乎也晚了幾分鐘開車
幸運的(?)在最後一刻趕上了 ICE 12 的車開往科隆
似乎 ICE 122 的旅客懂換車並且趕得上的全部擠進這班了
車上還有很多本來就是搭這班要去布魯塞爾的旅客,所以當然是塞爆
上車只能自己找空位坐,因為我們預定的座位顯然沒有在這台列車上
(那我付的座位預定費...??)
這段 ICE 12 大約有一小時車程會到科隆站,現在準備下一個挑戰
到科隆站之後又只剩 1 分鐘轉乘,該如何找到那班 ICE 122 開往阿姆斯特丹
刷新 DB app 發現是同一個月台停前後而已
那至少不用像法蘭克福站一樣狂奔這麼遠
而且同一個月台 ICE 122 看到很多人狂奔過去,應該也會等一下不會直接開走
心中放心不少,於是就先休息一下等著下一個挑戰
休息一下之後,看手機又變成只剩 -4 分鐘轉乘... 算了已經想放棄了
沒想到,快到科隆站時
廣播宣佈,這班 ICE 12 直接改成 ICE 122,不去布魯塞爾了,直接開往阿姆斯特丹
要去布魯塞爾的旅客全部給我下車!月台之後再宣布
對我們來說是好消息,不用下車換車了
只要拖著行李在車上走到我們原本預定的車廂和座位即可
到科隆站後,目送所有要去布魯塞爾的旅客無奈的下車(鳩佔鵲巢成功?)
移動到我們的座位,還是有效可以坐的,也可以 komfort check-in
車子又開動,號稱是 ICE 122 繼續前往阿姆斯特丹
原本以為這趟折騰終於結束,只要睡到阿姆斯特丹就好,沒想到還沒完...
列車停靠德國境內最後一站 Oberhausen,開動後,車長廣播說了一些話
這次好像沒講英語所以我聽不懂
但是車內旅客聽完都在歡呼,然後紛紛把口罩拿掉丟入垃圾桶
看來是告訴大家要離開德國了不用再戴口罩了
ㄟ不是啊 還有一小時路程在德國境內耶.....
列車繼續開,快到荷蘭邊境時,車長又廣播,這次有德語 荷語 英語三種
說是列車技術問題,這班只會開到 Emmerich
所有旅客必須在 Emmerich 下車
然後再到另一個月台會有另一班 ICE 繼續執行 122 到阿姆斯特丹
列車到 Emmerich 之後,也只能無奈的跟著大家拖著大行李下車
走過樓梯地下道,換月台,重新上車,重新找到自己的車廂座位
訂位還是繼續有效!因為這班又是新的 ICE 122
估計是要換支援荷蘭電壓的 ICE-3 型才有辦法繼續開到阿姆斯特丹
車子又繼續開動,進入荷蘭境內,就沒有其他問題了
終於在最後抵達阿姆斯特丹,共誤點 43 分鐘
根據德鐵的規定,誤點一小時內是不理賠的
只是狂奔瘋狂轉車的辛苦,只有讓旅客自己吞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8.84.101.134 (荷蘭)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ailway/M.1660520166.A.FD7.html
※ 編輯: chienwen (178.84.101.134 荷蘭), 08/15/2022 07:38:4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