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鰻爸觀點┃兒童英語&升學,其中關鍵性影響你應該知道?
今天,我們來聊聊台灣體制內的「#升學問題」。前幾天,鰻爸從98/107/108學年度學測分佈,觀察到這十年間發生了有趣的改變,甚至這個改變可能成為你的孩子 #是否能考上好大學甚至頂大的關鍵性影響!(完整圖文 https://pse.is/tn8z6)
-----------------------------
過去這十年來,雖然台灣的大學新生入學率已經到達百分之百,但是孩子們的「課業」壓力似乎沒什麼減少。很多孩子的「補習」教育的起點,從國中,國小高年級,一路向下延伸到小一階段。當然,造成這些現象的背後原因很複雜,也不是今天我們要討論的。
不過一個簡單的結論是:
大多數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花了那麼多心力,最終無非希望孩子可以上大學,而且是上個好大學,國立大學,甚至所謂的頂尖大學。
如果你也同意這個結論,那我們今天要談的主題,就被化約成:「在學齡前或小學低年級階段,家長做什麼樣的事(或投入),可以對孩子日後大學升學時,產生關鍵性的影響呢?」
下兩張圖是來自大學入學考試中心,107(前年)與108(去年)年度全國高中生學科能力測驗的【各科級分人數百分比分布圖】(各學年度原始連結請參考Blog文末提供)
從上述這兩張圖中,我們可以觀察到一個很重要的現象:
五個學科裡(國文科、英文科、數學科、社會科、自然科),唯獨英文呈現「#雙峰」曲線,而其他四科,都是單峰曲線。
若我們再比對第三張圖~98年度學測的,也就是10年前的大學入學新生,當時英文科並未出現這種現象。
一般來說,科目本身的難易及考題的難易,雖然會影響峰值的位置,但整體來說,學生的學習成果主要反應家庭資源與學生天生的資質。例如說,歷年來,自然科的峰值普遍偏低,而社會與國文的峰值普遍偏高,至於數學則受當年試題的影響最大,峰值的變化與移動比較劇烈。但無論峰值如何移動,整體的成績都還是呈現單峰類似常態分佈的曲線,
唯一特別的只有「英文科」!
尤其是近五年來的英文成績分佈,#開始出現類似M型的雙峰曲線,而且越來越明顯!
🎯 這顯示什麼呢?
近年來大學入學新生的英文能力開始受到別的因素影響,使得某一部分學生的英文成績開始擺脫天生資質與家庭資源的影響,變得明顯優於其他同年齡的學生。
我們認為這裡面有兩個主要的因素:
(一)英語學習提早到幼兒園階段就進行,對某些孩子(指那些成功在低年級階段就建立完整聽說讀寫能力者),在國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會產生「#累積加乘作用」;但其他科目並不會有這種效果。
例如說,幼稚園階段就學心算,就背九九乘法,只會對中低年級算術有幫助,對高年級以後的數學並無幫助。又例如說,幼稚園就提早學注音符號或認字,也不會對三年級以後的中文能力造成改變。
若小學前二年級前就建立好獨立閱讀英語繪本,或者看英語卡通能力的孩子,單是接下來國小四年透過休閒閱讀或收看英語影片所發展出來的詞彙與句型能力,就遠超過用一般英語教育的高中畢業生。
(二)更重要的一關鍵因素,就是關於「#兒童學習英語的正確方法」。
民國100年後「兒童英語學習」的「正確方式」,在台灣社會裡開始逐漸的被認識與普及。過去,英文科與其他四個科目一樣,都被視為 “學科” 來看待。(其實,截至目前為止,多數學校、教材、老師,補習班依然還是)。但其實除大學英文系之外,英語應該是個術科,而非學科;而前述累積加乘效果,也只有在這種前提下才成立。
簡單的說,越來越多孩子,在小學階段就建立起完整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而這樣的能力所造成的差距,在國高中階段不僅不會縮小,還會被放大。當然,這群孩子還是有資質上的差異,所以,這群孩子上大學前的英語成績,就夠成了另一個基礎點不一樣的鐘形曲線,進而使得全體學生的英文能力分佈,從民國95年以前峰值偏低的單峰曲線,變成今日的雙峰分佈。
🎯#英語能力分佈出現「雙峰」現象,
跟大學升學到底有什麼關係呢?
首先,由前述的分析,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這些英語學測成績在第一峰值附近的孩子,他們的英語能力並非透過苦讀與硬背英文而來。相反的,他們在中學階段,因為對英語考試游刃有餘,反而可以花更多時間在數學或者自然,這兩個更為困難的學科。
有些人甚至可能因為英語閱讀能力而有助於其他領域的知識涉獵,進而造成其他學科的超前進步。
其次,我們從這些分佈曲線可以發現,在前1/4競爭最激烈的入學名額中(也就是熱門的科系或國立大學),其餘四科大家都差不多(一起高,或者一起低,視當年考題難易而定)。因此,英文科成績反而成為這群學生升學競爭中,最決定性的因素。
是故,我們的結論就是:
若「升學」是家長的主要考量之一,那麼善用學齡前到小學低年級階段,讓英語成為孩子的第二母語,將會是對日後進入好大學最有效的策略。
看完本文後,或許可使得對幼兒學英語有疑慮或迷思的家長,重新思考。但幼兒到底該如何正確學英語,又是另一件大事!
🌱 更多學習討論歡迎加入 【中文家庭雙語小孩】互動討論社團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
「游刃有餘的相反詞」的推薦目錄:
- 關於游刃有餘的相反詞 在 鰻魚家家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游刃有餘的相反詞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游刃有餘的相反詞 在 和平製品 Paixpr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游刃有餘的相反詞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游刃有餘的相反詞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游刃有餘的相反詞 在 回味無窮相反詞的在哪裡,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游刃有餘的相反詞 在 回味無窮相反詞的在哪裡,PTT、DCARD 的評價
- 關於游刃有餘的相反詞 在 快快樂樂學韓文is on Facebook. To connect with 快快樂樂學 ... 的評價
- 關於游刃有餘的相反詞 在 【一天聽一點#621】會凸槌,都是因為你太ㄍㄧㄣ了 - YouTube 的評價
游刃有餘的相反詞 在 地下電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地下評論】《#誓血五人組》(Da 5 Bloods)
#以下有雷斟酌閱讀
「良心不會讓我去射殺自己的黑人兄弟,或射殺膚色較深在泥濘中挨餓的可憐人,以成就強大的美國。而且射殺他們做什麼?他們又沒罵我『黑鬼』,沒處私刑要弄死我,沒放狗咬我、沒剝奪我的國籍。」——拳王阿里。
上述這段對白,是非裔黑人名導史派克李在 NETFLIX 新作《誓血五人組》的開場,引用拳王阿里的真實歷史畫面與談話,此開場近一步延伸,立刻明瞭拳王阿里背後的意義是美國黑人平權運動的Icon(象徵),這段話更是拳王阿里反對越戰的直接宣言。
史派克李延續上一部作品《黑色黨徒》的風格,開場便開宗明義地使用歷史畫面,將砲管對準美國歷史上的戰爭污點——「不知為何而打的越戰」。在拳王阿里之後,《誓血五人組》呈現一段段黑人前往戰場的真實畫面,史派克李善用剪輯,靈巧地在其中倏地剪進阿波羅 11 號登月的歷程畫面,聽著旁白說起:「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這是縹緲的登月計劃,人類對外太空虛無的想像;而越南戰場中流血、送命的軍人,則是血淋淋的真實,兩相對比之下,當時美國的登月輝煌,軍備競賽中的勝利,史派克李刻意並置越戰的失敗,更顯諷刺,這是史派克李熟稔剪輯的力量,送給觀眾一記當頭棒喝。
接著陸續出現平權運動領袖 Malcolm X、Kwame Ture、Angela Davis、Bobby Seale 等人,對法西斯主義的畏懼與擔憂,對種族歧視的憤怒,史派克李帶著觀眾直視這場貪婪、醜陋的戰役且同時映照出社會的動盪、紛擾,從短短不到五分鐘來看,史派克李已為全片定調。
若觀眾從《誓血五人組》的片頭直接回望 1960 年代,能發現美國社會經歷著諸多抗爭,導致人心惶惶,總統甘迺迪、平權領袖馬丁路德金恩等人遇刺;「女權」興起;「黑人平權」運動高漲,對抗傳統價值與反社會主流的「嬉皮」文化狂飆,這是瘋癲、反動的時代。當去年名導昆汀塔倫提諾選擇聚焦 1969 年震驚全美的曼森家族謀殺當紅女星莎朗蒂的血案時,史派克李則在今年交出了《誓血五人組》,選擇著眼越南戰爭,且從黑人視角看待。
從當時美國總統來看,以艾森豪資金援助南越算起,美國有四任總統與越戰較為緊密,艾森豪、甘迺迪、詹森、尼克森(接下來的福特基本上在做收尾撤軍的動作而已)。而美國民眾在六零年代末期,在一連串的美軍陣亡當中,開始質疑越戰的正當性與必要性。尼克森致力終結美軍對越戰的參與,靠著「結束越戰」的口號上台,不該打一場南越與北越自家的戰爭。
美軍在越南的叢林戰爭長達十餘年,而以越戰為背景的影視作品更不勝枚舉,影史上最具知名度的作品之一,當然是法蘭西斯柯波拉的《現代啟示錄》,令人不勝唏噓的是,美國從越南撤軍 40 多年之後,《誓血五人組》幾乎可以宣稱是少數以非裔美軍士兵在這場戰爭中的經歷為主題的電影。從影視作品來看,非裔美軍似乎一直站在越戰衝突的局外人的位置,在軍事的貢獻上好似一種集體性的遺忘,猶如銷聲匿跡。然而,每一場美國參與的戰爭,非裔美人都曾在美軍服役,這些人不該被忘記,也該有影像提醒世界有這樣一群人的存在。
《誓血五人組》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不同於《現代啟示錄》的白人視角,這樣說並非史派克力反感於《現代啟示錄》,相反的,從《誓血五人組》中甚至可以發現史派克李多處向《現代啟示錄》致敬,例如主角們初到越南時去的酒吧,背景就是《現代啟示錄》的海報主題,甚至當主角老兵們坐上前往叢林的船時,背景音樂就放著《現代啟示錄》曾使用過的經典樂章〈女武神的騎行〉。
《誓血五人組》描述四位非裔越戰老兵相隔數十年後,重返越南的胡志明市,四位老兵表面要找尋當年戰死沙場的小隊長屍骨,但實際上卻想深入叢林,取回當年越戰時期偷埋的大量金條,藉以返回美國致富。
基本上《誓血五人組》是一部專屬於黑人的公路史詩電影,當年血氣方剛的英勇青年,經過歲月洗滌後轉為白髮蒼蒼的老人,然而,這些老兵就算帶著瘸腳的傷疾或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到了熟悉的叢林,縱使地雷滿佈,仍舊對地形、環境記憶猶新,這是時間帶不走的歷史傷痛、戰爭遺毒,史派克李透過角色的傷痕,暗示越戰如同幽靈鬼魂般,纏繞著老兵,同時也籠罩於美國之上,揮之不去,也無法抹滅。
更驚喜的是,史派克李巧妙地透過攝影媒材的轉換,拉出今日與往昔的對比,電影中只要是「現在」的時空,畫面比例大都以 1.85 : 1 或 2.39 : 1 拍攝,進入回憶後,便限縮畫面比例,改以視覺風格較小的 1.33 : 1,藉此呈現出當時越戰壓迫、緊繃的氛圍,而本片攝影師Newton Thomas Sigel再透過 16 釐米底片獨有的顆粒色澤感,拉出舊回憶的時代感,光是媒材的轉換,便能窺見史派克李的用心。
有趣的是,這四位老兵的角色分別名為保羅、邁爾文、奧提斯和艾迪,而小隊長名為諾曼,早已戰死沙場,但中文片名《誓血五人組》,缺一人才成五人,這第五人,就由保羅的兒子大衛補上,當然也能視做跨世代的傳承。而保羅、邁爾文、奧提斯和艾迪和大衛,更是成立於 1960 年代並走紅的黑人團體《誘惑合唱團》初代成員的名字,順道一提,諾曼則為其製作人。《誘惑合唱團》雖然是黑人組成,但歌曲打破種族藩籬,紅極一時,史派克李透過虛構的角色名稱相呼應,成為特別的弦外之音,歌曲能撫慰、震撼人心,影像同樣也能,兩者間的呼應,史派克李的用心就不言而喻了。
此外,《誓血五人組》當中,配樂上也使用了多首黑人靈魂樂歌手馬文蓋伊的音樂,這當然是本部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也讓黑人力量(Black Power)更加凝聚,透過歌聲傳唱。
不過,《誓血五人組》並非一味強調黑人至上的作品,老兵保羅戴著標誌「讓美國再度偉大」(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的帽子,支持圍牆政策,顯而易見,黑人保羅是支持川普的非裔族群,史派克李更安插了一段黑人與越南人在水上市場起衝突的戲碼,藉此能感受出史派克李筆下的角色有血有肉,也不全然那麼「政治正確」。
黑人老兵受困於當代社會,畫地自限,希冀美國再度偉大,也能是川普的擁戴者,對此,史派克李展現同一群體中的多樣性,並非故步自封的天真認為黑人就不會、不該是川普支持者,反過來說,藉著攝影機,史派克李可能更希望觀眾去傾聽這些人的聲音,看見不同,才有機會跨出同溫層,找到改變與和解的可能,史派克李一直對他自己的角色,抱著某種理解,也邀請觀眾去理解。
而在這四位老兵加上一名青年的公路歷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當然是找到小隊長諾曼的屍體,眾人找到諾曼後,在諾曼早已化為骷骨的荒野中,向神禱告,史派克李特此將鏡頭從特寫拉往遠景的空鏡頭,精準利用鏡頭語言的轉換,致敬其餘越戰已死的無名英雄(特寫專注於個人情緒,遠景空鏡頭則有精神層面上的象徵),此時此景,都是對於越戰的弔念與哀愁,史派克李情緒給的飽滿且立體。
在此過後,影片調性急轉直下,發現諾曼屍體同時,眾人也找到了金條,於是在金條的利益薰心之下,角色開始在立場上有了偏移,原本果敢的團結一心,成了貪婪的暗算鬥爭,史派克李筆鋒一轉,《誓血五人組》成了一場刺激、大逃殺的風格類型電影。
而在這五人組於檯面上的爭奪之外,檯面下也有另外一股力量對金條虎視眈眈,觀眾透過全知視角,發現越南人也有意爭奪金條,而越南人背後,則是法國人指使(法國殖民過越南),於是在電影中的當代敘事線,非裔黑人、越南人、法國人的三方角力,都能一步看作是殖民主義到現今的政治解讀,史派克李游刃有餘地整合、拆解各方勢力,這是史派克李調度多線並進的導演功力所在。
精彩的是,在角色一個接一個死於非命時,觀眾也能發現,當年諾曼戰死沙場的主因,是保羅開槍誤殺,在保羅覺醒的過程中,史派克李打破第四面牆,讓角色與觀眾對話,同時讓保羅與諾曼在虛幻中相見(保羅中了蛇毒才能在恍惚中看見諾曼),在如夢似幻中,諾曼原諒保羅,也解了纏繞保羅心中一世的悔恨,最終保羅雙手一攤,誠實面對死亡,這是史派克李給予的救贖,也是對角色的溫柔。
綜觀全片,《誓血五人組》對於種族議題的力度,每一場戲、每一句台詞都是直球對決,且史派克李雜揉各類型的影像,鏡頭語言豐富、視覺風格強烈,在公路類型中醒覺、成長、找到救贖,並與人性對抗,重口味卻不鹹膩、直通人心,進而反思越南戰爭。史派克李透過手中的鏡頭直面剖開美國底下的醜陋面紗,其情緒是鏗鏘有力,如同片中「美國欠我們的」那句台詞一樣,擲地有聲。
最終,《誓血五人組》結尾收在馬丁路德金恩博士逝世一年前的真實演講畫面,提到:「為了拯救美國的靈魂,我們認為不能短視近利,只為黑人爭取到某些權利就自滿,而是要堅信美國永遠不會獲得自由和解放,除非我國奴隸的子子孫孫能完全掙脫,依舊如影隨形的桎梏。就某方面而言我們都認同蘭斯頓休斯——哈林區的吟遊詩人所寫的詩:『是啊,我說得直白一點,美國從未是我所期待的美國,但我鄭重發誓,它將來會是我理想中的美國!』。」
開場是拳王阿里,結尾是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史派克李透過兩名黑人平權運動且反越戰的英雄做出首尾呼應,更將真實歷史畫面和虛構故事合一,將劇情片與紀錄片兩者形式疊合,強調了這部作品的真實性,可謂神來一筆。
更重要的是,透過這段宣言可以識讀史派克李現今對美國的態度,從電影拉回現實,美國目前正處在「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平權抗爭風暴之中,歷史過了幾百年,種族歧視的警察暴行等事件一再上演,美國或許正搖搖欲墜;美國或許離平權還有一大段路要走;美國或許永遠抵達不了和平彼岸,但史派克李仍舊期許美國能成為理想中的樣貌,堅定帶著各種膚色的觀眾共同見證。
#史派克李 #NETFLIX #BlackLivesMatter
游刃有餘的相反詞 在 和平製品 Paixpr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星際愛情故事 Universe Love Story - The last date : 番外篇
宇宙之大,才能之小
__
好亮。
那盞燈為什麼會一直打在我的眼上?螢幕不停跳出字句,那是旁邊的機器司儀正在說的話,為什麼機器人要照著念?為什麼不能找一名血肉之軀來與我對談?
今天不是互動會嗎?不是對全銀河系的互動直播嗎?為什麼會是一台機器照著螢幕唸著寫好的字稿,要我按照當初選好、排好、理好的台詞一句句重複,像是玩偶一樣,唸給所有正在收看這場訪談會的人呢?
啊,那名金髮的導演正露出焦躁不安的表情,是因為我沒按照題字機走的關係嗎?我的速度慢了嗎?
好亮,那盞燈為什麼不能移開一些?
機器人眼神泛空,我幾乎能見得到裡頭那些機密儀器與零件,一絲絲閃過的藍光,不是有神的藍光,而是按照程序、規規矩矩的提示,我正在遵循著各種條規而行,我能正常運作,我很好。
……
帶著太陽眼鏡的男人坐在他的對面,低著頭說著他上訪談會的經歷。男人被稱呼老莫,畫了十多年的漫畫,一個人默默地耕耘,透過編輯報名了漫畫大賽,那個斷斷續續地舉辦長達百年的漫畫展,整個銀河系的人都會在那一年之中前來參與維持一年的漫畫盛事,儘管這個時代已經有太多人投入思維漫畫的創作之中,已經很少人還固執地保持著手繪的風格,大多數的人只要使用電腦軟體,都能會畫出不輸數百年前藝術家的精準素描或者上色技法。老莫比較固執,固執出了名的要求自己不要過度依賴機械,純粹地用手來繪製,儘管得了手腕隧道症、腰間盤突出,他還是一人獨自完成了好幾部的作品,但是……僅僅好幾部,在宇宙之中根本毫不稱奇,因為比他年輕的人,使用電腦作為輔助,一年能夠畫出他十年好幾倍的份量。
那場訪談會,也不過是在十萬多本之中被提名的幾千人,每人三十秒的訪談會。所以一下子就結束了,他光是自我介紹都被侷限在五秒,三個問題二十秒,五秒作結。在這汪洋之中,他的面孔就像一閃即逝的光就從人們的視線一閃而過,根本沒有人會特別記得他,更別提他本來就不是熱門的作家。他靜靜地聽著,這次剛好商船剛好暫停在老莫居住的星球,透過聯繫機兩人約了個飯局,東談西聊,喝了些酒,老莫就慢慢地說了自己入選跟訪談會的事。
但那根本沒什麼,入選也只是為了這場年度盛事(現在改成雙年制)多做新聞,從入選、決選、第二決選、第三決選,到最後實質性的佳作、優選、前三,入選的千人,決選的三大階段就會篩選剩下十多人,那麼那些入選可以說是參加獎的存在。老莫只是低頭看著自己的酒杯,說自己也算畫了十多年,純手的畫工照理來說也是稀世的存在了,卻還是只拿了一個入選,甚至這根本不能寫在履歷上,甚至他原本抱持著非常大的希望,今年的這件作品可以說是他三十五歲的最終精華,一生的巔峰。說著說著,他就冷笑一聲,一口乾了金色的酒,或許我已經頂到自己的天花板了吧,接著重重地嘆了一口氣,眼神滿是對自己的怨恨。
他坐在老莫對面聽,也沒說什麼,只是一個人默默地把菜夾到老莫的碗內,說,別讓菜涼了,人還是得吃東西的。他看見他枯瘦凹陷的臉頰,未整理的毛髮就這樣蓬鬆散亂,要不是身上的衣服還算乾淨整齊,否則也會被人視為流浪漢吧。
「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你還會想要繼續前進嗎?」他乾笑一聲,換了坐的姿勢,頭一樣垂著,帶著太陽眼鏡看不見老莫的眼神,但是他猜得到他大概有多沮喪就有多沮喪吧。他搖搖頭,老莫接著說:「大概也只有兩個選項,一個是繼續匍匐痛苦地前進,另一個大概就是放棄並且轉換跑道吧。」從他口中說出這句話,他咬著自己的下嘴唇,用力用得幾乎要把嘴唇咬破,他趕忙搖搖老莫的手,要他不要如此。
「抱歉。我只是……」太陽眼鏡始終未曾摘下,他的身軀向後躺,靠在椅背上,「我無法接受。」他看著自己在顫抖的手,嘲笑般地笑了。
「你這幾天有睡好嗎?」他終於找到了一個恰好的時機重整氣氛,於是轉移了話題問道。
「已經好幾個月沒睡好了,都在趕工作。」老莫說,「工作之餘就是畫自己的作品,其實我也不是不知道自己使用手繪的代價在哪裡,就是時間。我的時間永遠比別人少。別人只需要一小時的作業,我可能需要到四、五個小時。日積月累之下,相差只會越來越大。」
「或許可以考慮用用看電腦軟體?我看我的船員平常也會用一些軟體來畫圖放鬆。」他說。
「不行,這是我最後的底線。我很明白,也很害怕,自己一但使用了,我就不會再是我了。」老莫堅持地說,人有些激動。這讓他想到,跟當初十年前在書店買他的處女出版作時,現場簽名的他一樣激動一樣,眼中閃著光芒,熱力四射,那時的他還對自己懷有著信心,認為自己前途無量、才氣縱橫,然而那次之後他就再也沒有得到大獎的認證,在市場上的銷售量也只是維持在基本盤,並沒有太突出,但也不至於落到B等的作家,中規中矩的A等作家,這是外界普遍對他的評價。
終歸而言,人在追求自己的同時,也盼期得到來自外界眾人一致的認同與鼓掌。老莫就像純粹的雙面人,同時迷失了自己也堅持著自己,一個人分飾兩角,各別朝著相反的方向前進,有時正面的力量強,他就會前行、有企圖心、躍躍欲試,有時負面的力量強,他就會被拉退、沮喪失落、怨恨不止。而這幾年下來,恐怕負面的力量還是太強了,始終將他不停奔波所累積的里程數給消減掉。他同情老莫,但有時候同情無法解決事情的爭端,尤其這件事情與人的思維有所相連,老莫一天不看開,一天只會這樣抑鬱下去,最終會如何,不好說,但好結局的機率頗低。
老莫看見他閉著嘴,不說話,又乾笑ㄧ聲,連忙舉杯賠罪,「抱歉,好幾年不見吃個飯,居然讓你見到我這個模樣,我罰我自己一杯。」他撐起微笑,像是個筋疲力盡的戰士舉起劍,要朝著自己的脖子刺下去,他伸手阻止老莫喝下這杯酒,要他把酒放下,聽他說些話。
「老莫,我還是得直言直說了。」他神色嚴肅,老莫不經把身軀給朝前。「人類的歷史這麼久以來,天才到底是什麼,我想也只是剛好某個人碰上了他所熱愛且獨愛的一件事情,而且他花了好長一段的時間熱愛著那件事,不停地練習、揣摩、觀察,從中學習到的經驗使得他本人的能力成長,我想天才就是如此專注才會被稱為天才,好久前的老話不就說了,天才也是需要練習的,沒有人不用透過練習而學到一件事情,沒有人。」
「我也不會畫圖,甚至連唱歌啊、表演的都做不太好。但我在分析跟賭博上倒是蠻在行的,有些人說是運氣,也有人說是勇氣,但我覺得都不是,那只是我真的花很多時間在分析跟決策果斷上面去執行而已,我會聽別人的意見,但我不會忘了我自己當初的初衷,你自己也是,藝術家不就是如此嗎?把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透過各種方式表達出來,最重要的重點還是你所選擇的表達內容啊。比起我,你可是擁有創造的能力啊,憑空想像出一個世界,雕刻出一個人的個性、身形、講話的語氣,這可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你得對自己再更有信心才是。」他看見老莫的表情沒什麼變化,內心焦急了一下,大概這些話他也常聽過吧?
「其實我覺得,你只要專注在你想講什麼就好。就像說話聊天,你畫圖其實就是在跟觀看者聊天,讓他們聽得懂,知道你所想的,然後產生思考,誕生連結,創造共鳴,就像跟人緩緩地牽起手,告知他,你很棒,真的很棒,你的努力並不是白費的,來日方長,身體要顧,不要只是一昧地看著眼前的那張白紙,白紙始終是媒材,是載體,重點是在你這個人。」他拍著阿莫滿是粗繭得手,然後用大拇指比了自己的心,「這裡,永遠都很重要。你說了什麼,你就會成為什麼。」
老莫沈默了一下,「你知道有個19歲的小夥子,得到了上一屆的大獎嗎?」他氣虛地說,孱弱無力。他這麼一說,就把前面激勵人心的話一口氣打翻了,他看了一眼盤內冷掉的菜,夾了一些到自己碗裡,悶哼地嗑飯。
兩個人,一人喝酒一人吃飯,老莫把太陽眼鏡摘下來,側著臉看別桌的客人。他一邊吃,一邊想起還在就讀星際宇宙學院時,有個怪咖中的怪咖,鶴立雞群於天才群中的天才,所有科目都凌駕於眾人之上,無論是宇宙理論、物理學、歷史開發、實際操作……幾乎好幾年下來的半百的課程,他都毅力不搖,甚至顯得游刃有餘,一下課他人就會回到宿舍,只有到晚膳時間才出來,運動一下就又回去了,那時大夥還會揪團一起去夜店泡妞或者去哪裡玩之類的,那時拿著學院的學生證可以享有多種優惠,畢竟學費也是不斐,甚至有些人還是拿著國家優待金來就讀的,但他對外界的誘惑完全沒興趣,只是全然地投入到學院的所有課程與教學之中。
有一次全校的頒獎典禮上,他拿到了聯合國的獎學金與徽章,那時他在十多人之中的評選中得到了最後的桂冠,他可是裡面最年輕的二年級生啊,其他人都是學長姐,甚至延畢了好幾年的學生。他就這樣在數千人的凝視下走上台,握手,說了聲謝謝,然後環視整場,他到現在還記得那人的眼神,不是自命清高,只是淡然,對目前的狀態完全沒有興趣罷了,那是一種為了禮貌而應付的神情。隨後他就離開了,沒有感謝父母,感謝老師,感謝誰,一句謝謝乾淨利落。
一次機緣,他們被安排在雙人的太空船測試,那天才看見他像是認出了什麼,便說了:「你駕駛太空船的成績是二年級的第三名吧?」他很驚訝居然會被認出來,於是他讓出了主控制的地方,「聽說你會被扣分是因為過度危險,但我還是想親眼看看你會怎麼駕駛。」那天才笑了,像是想要驗證什麼一樣的科學家,他也不好拒絕,於是一邊笑著說被拉低成績了可不負責的話,一邊坐在主駕駛座上。再進入測試之前,他還記得那句話,沒問題的,僅僅如此。
那一次他們拿了滿分,而且突破了歷年來的紀錄。
「可能那個人,是真的非常非常熱愛到了極點吧。」他放下筷子,默默地說。老莫抬起頭,碧藍色的眼盯著他看。「可能,也只是可能我們還不夠熱愛這件事情到極點吧。」他笑說,老莫眼睛睜大,沈默良久,最終也還是笑了。
「或許吧。」
「不好意思,本店要打烊了。」店員低聲說,兩人點點頭,付了款便走出餐廳。
兩個人互幫對方點菸,一同走在人煙稀少的大道上,天寒,兩個人穿著大衣將頭縮在裡頭,他們在某些情況上還是有些相似的,同樣地懷舊,甚至有些食古不化。
「其實我很能明白你那種挫敗的心情。」他說,兩個人就這麼漫步地走,街邊的燈微弱地閃著,每走個幾十步,就會看到一盞。「難道我就沒辦法嗎?為什麼始終贏不了他?為什麼上台的那個人不是我?看到別人得到了豐功偉業,一直到最近,我才明白在得到之前,要付出到底多少的努力跟失敗才會走到這一步,沒有人是天才,沒有人真的是天才。只要你一開始跟人比較,就沒有人能夠得到幸福,痛苦永遠都存在。比較是沒有盡頭的。」
「就像升等ㄧ樣,一階上去還有一階,永無止盡。」兩人站在數不盡的石梯前,仰望著上方的居住區,街燈閃爍,幾戶的民宅還閃著鵝黃色的光,不時有人影竄過。
「對,但至少走回旅館的路上不是永無止盡的。」他笑說,老莫也笑了,不再是勉強的微笑,而是那種來自心底的。
「我有時候也想過,是不是就不要畫圖好了,就到此為止,然後消失,把心力投注在別的事情上面。」老莫抽了一口深的,胸口鼓起,隨後從鼻吐出灰白的菸。「我真也這樣嘗試了一下,結果不到幾天我手又癢了,就像是畫圖的習慣已經根深蒂固,完全改不了的惡習……所以手腕的傷口也一直沒有好。說想要嘗試一下電腦的軟體,碰了幾下就覺得麻煩,最後又回歸靠純粹的手技,或許……我只是說或許,可能我只是再度害怕失敗而已。我害怕時間再一次從我身邊流過,看著自己認識的人不停向前邁進,我卻停止駐足,甚至往後退,這讓我焦慮不已。」
「我想那是所有人都會面對到的事情。」他說,「放棄也是需要勇氣的。」
「嗯。」深藍夜晚,老莫吐出一口氣,沈重的白霧在眼前散開,「但我真的放不下。」老莫說著停下腳步,站在那邊,注視著天空,「我真的,真的,很希望能夠成功……達到自己的目標……」他說著,掩著自己的眼,發出抽泣的聲音,發自內心的哀傷使得胸口一顫一顫的,肩膀上下晃動。
「老莫……」他站在那,與老莫保持著距離,他抬起頭,天空一陣灰白的小點正緩緩飄下。他伸出手,試著接著白雪,但最後卻融成了水、蒸發而消失。
游刃有餘的相反詞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不知道你的生活裡,是不是有過這樣的經驗?
就是當你很專心做一件事,或保持在某種「專注狀態」的時候,會因為突如其來的小小閃神,就把水灑在你的電腦上啊、炒菜的時候手燙到鍋子的邊緣,或者是正在開車的途中,一時小恍神就出了擦撞、小車禍…。
這些呢,你以為只是小小的差錯,只要打起精神就能夠重新掌控狀況;但是事實上呢,你的意志力在此刻已經是下降,才會發生那些你不想要的意外。
這些小凸槌喔,並不是要打擊我們,相反的是我們的潛意識在提醒我們,我們該從自己的「習慣模式」跳出來了!
要是你不肯有意識的從慣性模式跳出來,那麼下一個更大的災難,無論是危及到你自己,或者是波及到你身旁的人,都會很快的到來!
聽到這裡喔,你可能會覺得匪夷所思,覺得呢我把事情說得太嚴重了;身為一個成年人,當然能對自己的狀態有全面的掌握啊。
那我就說一個真實的案例,提供給你重新思考一下。
這個案例在以色列,他們呢,有兩個司法委員會,他們負責處理該國將近四成的假釋申請案。
我相信無論是什麼國家、人種,世界上所有法官,都希望自己展現出理性、審慎、智慧,而且依照事實和法律來維持正義。
不過呢,在2011年,三位社會學家,透過以色列的這兩個「假釋委員會」的資料,來檢視司法的決策的制定情況。
經過統計之後喔,他們就發現法官啊,在「早上」也就法官剛開始上班的時候,比較有可能做出對於犯人比較有利的裁決,那就是准許他們假釋。
而如果再仔細的分析這些數據,我們可以更清楚的看到,在一大早的時候,法官大概有65%的時間,會做出對犯人有利的判決。
但這樣的比率,會隨著早上的時光推移,而開始慢慢的下降;到了快接近中午的時候,有利於犯人的判決比率,就會掉到趨近於「零」。
所以呢,排在早上9點進行聽審的犯人,很有可能贏得「假釋」,而排在早上11點45分的犯人,基本上是一點機會都沒有。
但有趣的事情喔,在法官午餐休息之後,卻發生了!
當法官午休之後的判決,又會恢復到早上一開始對犯人比較有利的比率,但是過了幾個小時,在接近傍晚的時候,他們又「不自覺」的,開始採取強硬的態度,不輕易的讓犯人得到假釋。
那這些法官為什麼會這麼妙呢?難道他們的判決,是按照「時間」來看的,而不是按照「案件」來看的嗎?
其實研究人員表示喔,他們沒有辦法明確的找出,到底是什麼引發了這樣的現象,可能是因為「吃東西、進食」,讓法官的血糖濃度回升。
換句話說喔,就是法官們有「休息」,讓他們的心智、能量獲得補充。
也有另外一個可能,就是暫時離開法官席,讓他們的心情變好了,又或者是法官累了,休息減輕了他們的疲憊。
但不管原因為何,本來不應該影響司法的判決,而且呢,跟正義沒有關係的因素~就是「法官是否休息夠了?」和「何時休息?」;它卻都成了去決定某個人,是否可以自由離開,還是要繼續坐牢的關鍵。
我想應該沒有法官會坦承,自己是因為血糖太低,才會變得比較嚴格,但數據卻告訴我們,這兩者之間有很強烈的關聯。這些都是我們高估自己的意志力,而低估疲勞對我們的表現的影響。
說到這裡喔,就讓我想到,早些年台灣醫院裡面的紅包文化。
據說喔,有病患需要開刀的情況底下,病患的家屬就會想要給醫生送紅包,希望這個醫生,把自己的家人排在每天的第一台,或第二台刀。
因為那個時候,醫生的精神最好,所以無論是開刀的技術,或者是緊急狀況的決策,都會相對的比較精準,這好像是一樣的道理喔。
那麼,假設這種生理上的低谷,對於人們的專注力、意志力都是毒藥,而「休息」就是恢復的解藥,那麼這些必要的「休息」又該如何進行呢?
事實上呢,這個問題沒有唯一的標準答案,但科學提供了五項指導原則。
其中第一項,就是呢「有總比沒有好」。
有一個針對高績效人士所做的研究,他們發現有一項很有趣的數據,就是那些績效好的人,他們平均在工作52分鐘之後,就會給自己休息17分鐘。
顯然呢,短暫的休息確實讓人事半功倍,否則這些很有效率的人,也就不會有這麼高比例的雷同,不是嗎?
第二個方向,叫做「動勝於靜」。
我們都知道在現代人的生活型態裡,有一個說法喔,就是你「久坐一天」跟「抽完一整包菸」,對身體的傷害是一樣的;會對健康造成明顯、而且立即的危險。
正因為這樣的原因,當你處在工作狀態的時候,每個小時簡單的站起來,走個5分鐘,就能夠提升自己的活力、讓你能夠更專注、而且心情變好。
接下來第三點,就是「獨樂樂不如眾樂樂」。
有很多關於「休息跟恢復」的研究,都告訴我們,跟別人在一起,比自己獨自一個人耍孤僻,更有恢復的作用。
而無獨有偶的喔,在南韓有一個職場的研究,也告訴我們:比起回覆電子郵件這種「認知上的休息」;或者是吃零食一類的「營養式的休息」;我們跟同事聊一聊「工作以外」的「社交式的休息」,會是在減輕自己工作壓力,和改善心情方面,會有更好的效果。
接下來第四點,就是「戶外勝過室內」。
這個意思就是說喔,你花5分鐘,讓自己置身在自然的環境裡,會比你花同樣的時間,待在建築物、水泥叢林裡,來得更好。
就算在這麼短的時間裡,你沒有辦法從辦公室走到郊外,你也可以就近找到一些有室內盆栽,或者是能夠接觸到綠意;這樣子的效果,跟你實際的去郊外是一樣的。
最後一點,第五點叫做「關機比暫時登出好」。
這個部分同樣的,在南韓的職場研究裡有發現喔,我們伸展四肢,或者是做白日夢這一類,完全讓自己脫離工作的放鬆跟休息,是最有效能夠減輕壓力、而且振奮心情的方法。
而且研究人員還特別指出,除了「身體的抽離」之外,在工作上的「心理上面的抽離」也很重要。
因為99%的人都沒有辦法一心多用,所以在休息的時候,還想著工作上面的要求、老闆跟你說的話…,這對身心絕對百害而無一利,更是會讓我們造成「過勞」的主要原因。
所以歸結喔,以上這五個指導原則,我真的很建議大家可以試試看。但是如果你覺得聽完,還是覺得有所不足,不用擔心,我有更到位的途徑可以提供給你。
其實,我們每天的生活,就像是在山路開車一樣,有時候上坡、有時候下坡;有時候,還會遇到大大小小不同的彎道跟路況。所以你根本不可能一個檔位、一個模式用到底,那絕對喔會出車禍,再不然你車子也會壞掉。
所以必要的休息,就是幫助你在你的生活裡換檔,讓你可以適時的切換,在不同檔位當中游刃有餘,也才能夠真正的永保安康。
所以關於這個部份,就是我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裡面,提到的「專注模式」跟「發散模式」,之間要怎麼切換。
在【時間駕訓班】的課程裡,我幫大家整理出,幾個需要「換檔」的徵兆,
那就是呢,當你發現自己一直處在「低效率」,或者是「容易引起負面情緒」這樣的狀況。
或者是發生你不可控制的「意外事件」,不論是大意外,還是小意外,這些都是訊號,代表你累了。
「專注模式」讓你感覺到疲乏了,這個時候要趕快的,從「專注模式」換檔,切換到「發散模式」,你才能夠得到真正的休息。
所以,如果你已經是我「線上課程」的學員,你一定知道在我的課程裡,我還會幫助你拆解,什麼叫做「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並且一步一步的帶領你,啟發「發散模式」的「身體途徑」跟「心理途徑」。
很歡迎你加入「啟點線上學苑」的行列,相信呢,參與【時間駕訓班】的學習,除了對於你那些生活中不想要的,像是車禍啊、意外啊…這些遺憾,都可以提早覺察、有效避免之外。
更重要的是喔,把你珍貴的時間跟精力,集中在真正有價值的人事物上,就像曾經有一句廣告詞,是這樣說的~「生命要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期盼你透過學習,成為生命的主人,而第一步,或許可以從學會「心智的換檔」,這一個部分開始。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的內容最後提到的【時間駕訓班】,我很歡迎你,能夠透過線上學習的方式,跟我一起學習、一起前進。
相關的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很期待跟你一起相會,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游刃有餘的相反詞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關心「親密關係」看這裡~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tWhUGYRH7MogudldI0jtC9Qaq3mh1VD3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嘉玲的新書看這裡喔~《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
博客來 https://bit.ly/2PeJwG6
誠品 https://bit.ly/2PQePnx
金石堂 https://bit.ly/2R8ZwGF
三民 https://bit.ly/2CyRjYq
讀冊 https://bit.ly/2Sd8rIt
MOMO https://bit.ly/2CCPs4G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19.04.14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545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生活裡或職場上,你有沒有被情緒勒索的經驗?明明心裡不願意,但又必須配合對方的要求?似乎沒有辦法Say No。
我講兩個你一定聽過的例子喔。原本相處還不錯的朋友,在對方談了個戀愛之後,他變得不再跟大家來往。
以前呢,大家都一起吃飯、聯絡感情,可是他現在常常苦著一張臉對你說:「我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為了我跟家裡鬧翻,他說自己喔,為了我犧牲這麼大,要我下班之後就回去陪他,所以我不能跟你們出去…」
或者是一些職業婦女,在談到對小朋友的教養,她就會很困擾的說:「我是個媽媽,因為工作沒有辦法陪孩子,所以孩子只要一哭,說要買玩具,我就沒辦法拒絕…」
你有沒有想過,他們明明不開心,但卻沒有辦法「拒絕」。聽出來了沒有?這兩個例子,他們的共通點,都是被「罪惡感」綁架了!
在我繼續講之前喔,其實我們思考一下,「罪惡感」難道是一件壞事嗎?其實它不是,相反的「罪惡感」它是幫助我們,區分好人或壞人的一個指標。
一般我們來說喔,在普通的概念裡面,壞人因為他沒有罪惡感。所以他做犯法的事情,他心裡不會有負擔;所以他對於造成別人的困擾、社會不安的這件事情,他沒有內在的自我阻止的這樣的功能。
可是好人就相反。所以我們知道「罪惡感」可以幫助一個社會的運作。可是如果放到人際關係裡面,如果你為了當好人,而讓罪惡感無限漫延,你覺得會發生什麼事呢?
如果我們撇除道德,「罪惡感」的另外一個側面,就是我們太在乎別人的評價,我們不想讓別人失望,所以呢,只好讓自己失望啊!
如果是在愛情裡面的關係,你交往的對象是那種整天抱怨,而你因為這樣的罪惡感,總覺得先提分手就是個負心漢,或者是就是一個無情的人、拋棄了對方。
你開始這樣想的時候,其實不用等到結婚,你的愛情就已經躺到棺材裡了。而且這段關係,早晚會讓你爆炸的。
其實呢,「罪惡感」不是天生的,它而是後天學習來的一個觀念。所以,如果我們不想要被「罪惡感」綁架,我們就要知道這裡面的關鍵在哪裡。
說文解字一下,我們先把「罪惡感」三個字,拆開來理解。
先談「罪」,「罪」之所以成立,是為了某個組識,或者是團體可以順利的運作,而制定了一套法律或者是規則。那只要違反的人,就會被「定罪」,它的目的是讓人感覺到畏懼。
而「惡」呢,是依照剛剛的「罪」的這個規範,或者是法律,有了好壞之分。如果違反了,就會覺得自己是不好的、就是一個惡人。
那「感」呢,是一種心理上的情緒狀態。
當你理解「罪惡感」之後喔,那現在的問題來了,是誰規定先提出分手的人,就是負心漢?是誰說職業婦女就不能以事業為重,否則呢,她就不能成為一個好太太、好媽媽?
這就像過去的黑奴政策、女性沒有投票權。這些不合理,而且不合時宜的價值觀,但是一直到現在,卻深深的影響著我們,你覺得這合理嗎?
現在一個人要告訴你,女人沒辦法參政,你會不會覺得他腦袋有問題?可是當我們對人際,或者在我們的關係裡面的某些罪惡感綁住;我們卻很少去檢查,那是不是自己腦袋有問題,或者是這些觀念有沒有調整的必要?
其實我們人喔,也因為感受的到「罪惡感」,但是卻感受不到過時價值觀,帶給我們的這種束縛,所以會讓我們這麼辛苦。
就像是喔,職業婦女她不敢對孩子提出必要的要求,是因為她內心認為,女人就要為家庭犧牲自己。而自己選擇了工作,好像自己是個不是太合格的女人,或者是媽媽,感覺到對孩子的虧欠。
所以,當她被「罪惡感」綁架的時候,她就不敢適當的管教自己的孩子,跟孩子的關係,就只能朝向一個可能是一種很扭曲、很不健康的方向發展。
事實上呢,這樣的捆綁跟束縛,不止是對女性,其實對男性也是一樣。就像有些爸爸,因為忙於工作,沒有辦法陪伴孩子。所以,只要孩子一開口他就買禮物、他就買玩具。
因為他不願意看到孩子不開心,這也是他內心的罪惡感,讓他去覺得哦~我好像一定要做這樣的補償的動作。
所以囉,當我們理解到這一層,那要怎麼擺脫「罪惡感」的束縛?作法其實很簡單,就是要問自己喔,為什麼我需要覺得自己有罪?這個罪到底是怎麼來的?一定要這樣想嗎?
你只有想通了這一點,重新改寫自己的信念,你的罪惡感才會消失。
也就是說,熱愛工作的職業婦女,不是透過滿足孩子,或者是辭掉工作,這種二選一,來處理「罪惡感」。
你可以換個想法,一個好媽媽,不等於要無時無刻的陪伴孩子,而是要做孩子的好榜樣,這樣才是一個好媽媽。
也就是說,妳自己追求夢想,妳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妳是不是為孩子,就起了一個很重要的示範?
所以,你可以在工作上有所表現,而且回到家之後,也能夠對小孩有所要求。這樣子才是一個健康、而且是相互滋養,能夠前進的關係。
它不是二選一,它不是二分法,它是一示範我活出什麼樣子?我讓你孩子看到,於是呢,我除了要求我自己之外,我也可以要求我的孩子。
所以,如果你知道喔,「信念」是罪惡感的源頭,那你更加要知道的就是,這樣子不自覺的信念,很有可能變成一種「控制」跟「被控制」的武器。
就像是現在,很多年輕朋友的困擾。很多年輕朋友,因為買房子不容易,所以在投入職場之後,依然跟父母親同住,所以就很難拒絕父母親的規定。
比如說,父母親要你下班就要早點回家,不要太常跟朋友出去玩,或者是他們希望你沒事不要亂跑,不管買任何東西,或者上任何課程都是浪費錢。
那好不容易有了穩定的工作,就要趕快成家、生小孩。如果年輕人不聽話,就說他們自私、不孝,讓孩子充滿「罪惡感」。
那基本上呢,子女應該要孝順父母,這概念一點錯都沒有。只是我們必須知道,這樣的「應該」啊,是在什麼樣的背景底下成立的?而不是讓原本的善意,扭曲成對子女成長的一種負擔跟妨礙。
該讓子女長大、放手,是不是就要放手呢?人都應該要有「罪惡感」,但人也有基本的需求。我們都要避免因為罪惡感,而不斷的用美麗的謊言來合理化,用麻痹自己的方式,留在一個不健康的關係裡。
你想想看這樣長久下去,關係裡面最重要的關鍵叫做愛,它還能剩下多少?
所以,如果你的生活裡面,也有因為罪惡感,讓你覺得動彈不得、而又讓你覺得不斷消耗…不管消耗自己的時間、消耗自己的情緒、消耗自己的能量。
當你卡在這種關係裡的時候,我很推薦你可以讀讀這本《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這是我的伴侶,諮商心理師楊嘉玲老師,在2018年出版的一本書喔。
在這本書裡面,我們會用很多實際的案例,讓你體會怎麼樣改寫自己「罪惡感」的信念?
而且還會幫助你看見,一而再、再而三的利用「罪惡感」來操弄你的人,事實上在癱瘓你的行動跟思考的能力,這樣的一個事實,讓你繼續的留在一個不健康的關係裡。
所以,如果你也很想要處理,這樣子令人困擾、又挫折的關係,想要有一個清爽人生,那你千萬不要錯過這一本書。其實人生說到底,你永遠可以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
這一本書相關的購買連結,在我們影片說明裡面都有,我很相信你在讀完之後,你會更瞭解「罪惡感」它的全貌。
怎麼樣控制你、怎麼樣困住你,你會知道關係可以怎麼調整,才能夠讓自己跟別人都舒服;不會因為情感的過份牽絆,讓彼此越活越不開心。
很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除了今天談到的《我決定,生活裡只留下對的人》這一本書,希望你繼續支持之外。
我們近期也推出了一門線上課程,這一門線上課程,叫做《時間駕訓班》。因為是透過線上的學習,所以很方便你不管在任何的時空、地點,或者是狀態,而且只需要用聽的。
那我本身是一個心理學家,這麼多年這樣下來,結合了很多心理學的理論跟實務,最重要一點是自己的實踐。
因為很多人很好奇哦,我本身是個老闆,心理學家,我還要做很多的個案教練、「一天聽一點」…等等這麼多事。可是似乎看我的整個生活品質,又能夠維持得很好,而且還活的還蠻游刃有餘的。
那到底我怎麼做到的?其實不是我有三頭六臂,也不是我天賦異稟,我只是回到大腦運作的核心關鍵,而開啓了效率最重要的核心能力。
所以我相信這一門線上課程,可以幫助你回到最根本的核心;不僅是讓你建立起正確的觀念,還能夠讓你掌握一些必要提升自己效率的工具。
很希望能夠跟你一起前進,歡迎你的加入,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游刃有餘的相反詞 在 【一天聽一點#621】會凸槌,都是因為你太ㄍㄧㄣ了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這些小凸槌喔,並不是要打擊我們, 相反 的是我們的潛意識在提醒我們,我們 ... 你可以適時的切換,在不同檔位當中 游刃有餘 ,也才能夠真正的永保安康。 ... <看更多>
游刃有餘的相反詞 在 快快樂樂學韓文is on Facebook. To connect with 快快樂樂學 ... 的推薦與評價
相似詞及相反詞快速擴充您的單字量! 【例】 과거pas 過去相似옛날以前相反미래未來 ... 想要游刃有餘地考過TOPIK I,只須具備120個左右的基礎文法,就能順利合格!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