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種人才不去當農委會主委還真是可惜 】
今天的同溫層都在傳這一篇奇怪的報導,我想,大概是田裡淹水也不能做啥,只好嗑點來路不明的東西當作消遣。
-原文節錄-
雲林農村小孩一次親眼目睹生死交關的場景,在多年之後催生了農譯科技,結合人工智慧、IoT(物聯網)與生物科技的農業平台…………達成自動且精準施肥、澆水的智慧種田。
---
如果你對園藝領域很熟,你就會知道荷蘭人在50年前就有了第一代的精準控制系統,以色列則是在40年前開始;台灣則是在20年前在台南區農業改良場的支援下,在雲林、彰化和嘉義等地獲得實證,意思是能夠協助農民賺錢的工具,而不是我們常見的,拿了一堆狗屁政府計畫做出一堆破銅爛鐵,等到計畫結案,撈到錢了,什麼機具、儀器就是當廢五金處理掉。
說到這個,咱們的工研院就是典範,我在2019年還在日本看到台灣工研院的栽培模組,用了一年多就被發現問題百出,被人家從溫室裡拆除到外面等待清運。
回到正題,身為有良知的從業人員,我提供幾點個人的感受給交大生科系副教授陳文亮參考。
一、身為既不是本科、你的單位又跟產業沒有太大關聯,多看、多問是你的唯一途徑,你離產業很遠,不要自己腦補產業需要什麼。就算你是在燒廣達的錢。
二、如果你的設備真有商業價值,記得到中南部來,不論是找地方政府還是農會,或是你要自己去找,很容易都能找到農場來實證你的設備有商業價值。
三、你的鄰居-清華大學早在2017年就跑來南部,一堆資通訊的碩博士在產地實證他們的農業IoT和LoRa系統,後來成果如何,請去問你的鄰居。
「所有的研發和計畫,都是為了產業進化與獲利而生」在荷蘭瓦罕寧恩大學是這樣,我是不知道你系上是不是也是這樣。一個教書的跳下來做生意都有個毛病:「講了一堆,但沒有實質產出」,不管哪個產業都是在商言商,我們只看錢,請跟我們說明:你的東西能幫大家賺錢。
別再瞎扯你爸暈倒跟農藥有什麼關係,除非你想跟陳吉仲競逐農委會主委。
#原來是生科的陳副教授
#我還以為是農經的陳教授
溫室栽培系統 在 經濟部工業局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AI 機器人、AI助理、AI 教學,🙄老是聽新聞在說 AI 發展又更進步了,你知道 AI 是甚麼嗎?
#不是理科也能看懂的AI介紹
AI 全名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直翻為人工智慧,最簡單的解釋就是人類所創造的智慧
通常泛指能自行規劃、學習、處理問題的系統
#AI不一定是機器人
要注意的是,雖然電影中的人工智慧,都會做成機器人的樣子
但其實人工智慧也可能是一套系統,不一定是機器人喔!
事實上,你手機中的自動修圖軟體、語音助理
也都是人工智慧的一種應用喔!
#AI已深入你我生活
AI 已經在許多領域協助人們的生活
例如健康監測、農業溫室栽培、購物喜好推薦等等
你可能沒有注意到,但都正享受這些科技帶來的成果
#目前AI的極限
不過 AI 也並非完全沒有問題
由於 AI 通常都只能完成單一任務,不擅長抽象思考
因此需要注意設定這些「任務」的人類,是否考慮周全
例如負責照片縮圖的 AI,要如何判斷得留下哪張人臉當成縮圖呢?
是男生?女生?還是特定的膚色,如果程式沒有考慮到各種狀況,就有可能讓AI產生偏見
#AI會搶走工作嗎?
此外,許多人擔心 AI 會搶走人類的工作,這點有點難一語論定
AI 確實能讓許多複雜的工作加速、自動化,但也因此人類有更多的時間,去解決人類才能解決的問題,如何讓 AI 與人類共同分工,將會是未來重要的課題!
https://www.facebook.com/smartcityunboxing/posts/185729946544265
#智慧開鄉
#AI人工智慧
溫室栽培系統 在 農傳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的技術,讓我們全年都能吃到新鮮小黃瓜】
小黃瓜原本是夏季蔬果,利用溫室及「介質土」栽種不用輪作,可確保周年生產。
位於雲林的微醺農場,便利用小黃瓜離地式介質土栽培,並導入自動化養液系統、環境控制系統……等技術,由於不需輪作且有技術門檻,所以可以穩定生產、保障獲利。農場有許多合作夥伴和學生,會提供他們介質土、技術模組輸出,除了把科技帶入農業,並與夥伴、學生共同獲益,採共同運銷模式。
微醺農場創辦人黃衍勳目前正努力將通路、設備輸出給需要的農友,同時不斷進行在地社區青年與農學校實習生的青年培力之工作,並建立返鄉青年的農業創業和就業之支持系統。期望未來能有更多合作夥伴及青年加入,透過穩定的生產效益與就業機會,復甦農村安居樂業的生活與生態,實現地方創生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