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懷舊、一個人:東京的今昔鉅變,托出影迷溫德斯懷舊的依戀徬徨】
溫德斯四十歲時,在紐約路過戲院,看了小津安二郎的電影《東京物語》,看完像置身天堂一樣幸福,上癮後為看更多沒賣到歐美的小津電影,他跑去東京,沿途錄下寂寞風景。
漆黑城市中一節節深藍電車掠過的窗影,夜間客運壁掛螢幕播的節目,柏青哥店成排賭客緊盯面板…….溫德斯孤獨的畫外音自問:相隔二十年,小津電影中的東京還存在嗎?
#溫德斯談藝術 #文溫德斯 #藝術 #電影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310的網紅伊格言Egoyan Zhe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影片由 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深度解析系列,亦即本頻道編號7、8、9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你知道「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 ─── ☞〈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10/真正存活的只...
「溫德斯談藝術」的推薦目錄:
- 關於溫德斯談藝術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溫德斯談藝術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溫德斯談藝術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溫德斯談藝術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溫德斯談藝術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溫德斯談藝術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溫德斯談藝術 在 【楊照談書】1100423 文・溫德斯《溫德斯談藝術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溫德斯談藝術 在 大塊文化, profile picture - Facebook 的評價
溫德斯談藝術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私讀推薦】
《觀看的世界》、《溫德斯談藝術》&《藝術史學的世界觀》
所謂美學,涵蓋多重領域,跨越不同範疇,因此培養美學涵養的方式有許多種,除了欣賞藝術品以琢磨感官敏銳度,從藝術史論述入門也是另一種滋潤。
身為非專業領域老百姓,無法時時刻刻鑽研於詰屈聱牙的學術論文,不過幸好有相關人士的諄諄導引兼之閒逸散文,足以引領思考,開拓視界。
----------
英國藝評家兼作家John Berger(1926-2017)在1970年代因《觀看的方式》(Ways of Seeing)現身英國BBC電視劇與書籍,簡練精闢批判犀利,從此影響視覺藝術與文化研究的方向,魅力至今不減。《觀看的世界》初版則發行於1985年,無論就地域、時間點或藝術風格,理性論說或感性陳述,涉及範圍廣大,皆見證不同時代的各式經典。
《觀看的世界》娓娓字句間,自然而然凝聚溫暖深刻的力量,直指人心;重點是,內容也挺有趣。
廣泛多元跨越時空,自文藝復興到現當代,杜勒、梵谷到莫迪里亞尼,史特拉斯堡到紐約曼哈頓,旅行與愛情、夢境與死亡,藝術作品、論述和價值…等諸多面向,輕鬆讀《觀看的世界》卻能誘導思緒拓展心智,這就厲害了。
----------
德國當代電影大師Wim Wenders,(1945-)多才又多產,興趣相當多元,《溫德斯談藝術》從電影導演的角度出發,透過書寫撰述個人與各類領域藝術家,包含電影、繪畫、攝影、舞蹈、設計之間的不同形式交流過程。
例如看過Wim Wenders如何聊霍普(Edward Hopper,1882- 1967),更能深刻體認這位美國寂寥大師筆下的清冷孤寂其來有自。
霍普他老人家雖然為求溫飽就連雜誌封面委託案都得承接,但卻從來不改精煉畫風,更無畏攝影術挑戰。因而凝視霍普所創造的畫面,走入他所鋪陳的故事,感受到都市喧囂背後難免的沉寂,竟突然領悟孤單卻不寂寞,伶仃卻毋須自艾的心有戚戚焉。
《溫德斯談藝術》文字蘊藉,涵括領域廣泛,值得細細品味,同時見證出色導演所需具備的藝文涵養與電影藝術的深度。
----------
若是再好學一些,《藝術史學的世界觀》匯集1952-1957年重量級藝術評論家專論,其中當然包括史上最暢銷藝術專書《藝術的故事》作者宮布里希(Sir Ernst Hans Josef Gombrich,1909- 2001)之作《藝術與錯覺-圖畫再現的心理學研究》(1960)。
《藝術史學的世界觀》主題多采多姿豐富精彩,從法國13世紀宗教藝術圖像、早期尼德蘭繪畫、17世紀荷蘭藝術、15世紀義大利繪畫、巴洛克義大利藝術,直到馬諦斯、塞尚和後現代主義,憑藉這些學有專精藝評家的深厚學養與闡述,為我們推開專業藝術史領域厚重門扉。
相形之下,現代有些內涵素養不及嘴上功夫,屈服於市場利益共同體甚至淪為掮客的所謂〝藝評家〞,還真得加加油。
由於偏向學術取向,建議閱讀《藝術史學的世界觀》,先從有興趣的主題開始,免得最後只能淪為催眠工具睡前小幫手。
----------
***品酒小記***
讀書的時候有好酒陪伴最是開心,尤其炎炎盛夏當然要有可愛的泡泡佐書啊!這款水晶香檳Louis Roederer Cristal的誕生說來故事性十足。
1876年,嗜飲香檳的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二世(Alexander II of Russia,1818-1881)要求素日鍾愛的Louis Roederer香檳酒莊為他特製獨一無二專屬酒款。依據沙皇本倫指示,除了酒質必須無懈可擊,達到完美,就連瓶身都得透明無暇,瓶底也要一片平坦,才能好好欣賞金黃澄澈的香檳酒液。因此這款〝沙皇香檳〞透明瓶身外得包裝一層玻璃紙阻擋紫外線,避免過度受光受熱提早老化的問題。
直到如今,沙皇御用Cristal仍是許多酒鬼心目中的夢幻逸品。
Cristal是典型的年份香檳(Vintage),只在好年份生產。Cristal 2006採用55% Pinot Noir和45% Chardonnay製成,在酒渣裡浸泡長達7年,透過酵母渣緩慢分解和時光溫柔積累,才能醞釀出純淨卻複雜,既集中又奔放的精彩風味。
那柑橘系水果的成熟多汁清新可人,添以奶油糕點的馥郁絲滑氣息,光是香氣都超級可愛!用來佐上海鮮或伊比利豬仔,兼具華麗豐美和細膩優雅,簡直是夏日最明麗的風景啊~
----------
然而水晶香檳的透明玻璃瓶身還有另一種用途。
一眼望去清晰分明,當年就是用來避免刺客暗中在酒瓶裡塞進毒藥或炸藥。然而為何有如此考量?這又牽涉到俄羅斯歷史。
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不顧阻力重重,堅持廢除俄羅斯行之多年的農奴制度,影響之深,被視為是繼法國大革命之後最強大的社會運動。這位力行革新的沙皇同時推行君主立憲制和政治、軍事、司法、國民教育、財政等多方面改革,可說是俄羅斯現代化重要先驅。
只是改革不僅會招來既得利益者的不滿,過程中多少也會有副作用,尤其制度尚未成熟時,加上亞歷山大二世又大力鎮壓革命團體,致使革命團體數量增多,手段更形激烈。下訂單客製化水晶香檳的時候,距離亞歷山大二世廢除農奴制度已有15年之久,地下革命活動愈演愈盛幾乎難以收拾。
難怪他老人家就連喝香檳都得擔心遭到暗算。
----------
就在1881年3月1日,亞歷山大二世準備簽署法令啟動君主立憲的這一天,不幸又在路上遇見刺客。
這一回,沙皇大人沒逃掉,雙腿被硬生生給炸斷,由於失血過多傷勢過重,當天便離開人世。壯志未酬身先死,亞歷山大二世的改革自此後繼無力,繼位君主們又不爭氣,37年後,俄羅斯帝國解體,羅曼諾夫王朝永遠走入了歷史。
躲得過香檳裡的暗殺,卻逃不了天外飛來的炸彈,幸好,亞歷山大二世生前肯定喝了很多水晶香檳。
然後,我們現在也能窩在家裡啜飲剔透泡泡讀好書。
#行動支持實體書
#閱讀之美終生追隨
#觀看的世界 #溫德斯談藝術 #藝術史學的世界觀
#水晶香檳 #Cristal2006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部落格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article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溫德斯談藝術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如漢密特簡短卻扎實的寫作風格,我們或許也能從那久遠的美國廣告文化理解霍普早期的創作。因為如此,霍普才會在八十多歲的職涯晚期被新一代的前衛藝術家視為是流行藝術的先驅,並大受歡迎。他終究還是擺脫了數十年來針對他的保守與守舊批判。
⠀⠀⠀⠀⠀
儘管周遭不斷地有新的風格來來去去,霍普仍毅然決然地堅持著自己引人入勝的畫風,連攝影的出現都不是問題。他可以說正是衝著攝影而來的。霍普給人的感覺像是自信地認為,唯有畫家才能決定畫布上所呈現的事物樣貌。並扎扎實實地為畫中的世界鋪了石頭、砌了牆壁、上了柏油,再用玻璃罐封裝起來。他的海景畫近似於 René Magritte;他也是一名善於封裝現實的畫家,但手法不同於霍普,他將現實轉換成幻象,對霍普來說沒有什麼是幻象。除此之外,儘管霍普年輕時曾向印象派畫家學習,但之後的創作也不是走這個風格。他不想要溶解視覺印象,相反的他要強化視覺印象:不是流動的盛宴,不,是永恆的確認。對於畫中的靜物,霍普更像是敘述者,而非畫家。他不只捕捉了美國的表面形象,更深掘了美國夢、探索了裡頭表面與實際之間極端差距的美國困境。可能一部關於美國的電影巨作變包含了這些所有的問題,而每個問題都包含了不同的故事:
⠀⠀⠀⠀⠀
旅館房間裡的人們辛苦地過了一天,某人深深地陷入了罪咎之中、沒有人真正地感受到家的溫暖、每個人都是庸庸碌碌;在鱈魚角白色房屋度假的情侶甚至從不將行李拿出來(霍普對此從不用特寫,與 John Ford 相同。)
⠀⠀⠀⠀⠀
直到五O年代中期,美國人才真正地開始認識霍普。《時代》雜誌甚至為他做了封面專題:『這是美國寫實主義的新篇章,畫出了過去未被描繪的世界。』當時的美國社會正著迷於心理分析,因此幾乎所有的電影都與佛洛伊德和榮格有關。霍普於畫作中所描述的「現代都市人的寂寞」突然成了高度關注的主題,而卡繆與沙特等存在主義作家的作品就像是把他的畫作付諸於文字。」
⠀⠀⠀⠀⠀
⠀⠀⠀⠀⠀
「霍普的創作剛好踫上了古典美國敘事電影的繁華時期,因此在觀察時,可以同時著眼於兩者,他經常以預期某事將發生或剛發生的角度描述一個地點,因此畫中呈現的是暴風雨前的寧靜,或激烈事件後的孤寂,例如〈加油站〉這幅畫裡剛為汽車加滿油的員工。這個畫面源自 Nicholas Ray 的《亡命鴛鴦》。
⠀⠀⠀⠀⠀
古典美國電影的說故事人,例如 John Ford、Howard Hawks、Alfred Hitchcock、Anthony Mann、Nicholas Ray、Frank Capra 與 Raoul Walsh,多是在同樣兩三個類似的故事上不斷變化。而愛德華・霍普也是在寂寞的人麼、空盪盪的房間與無話可說的伴侶中尋找素材。這些作品的背景是城市不易看穿的假象,與其不友善、難以親近的一面。霍普的畫中常出現窗戶,但它們是指向外頭還是指向裡頭?答案或許因人而異。只是,那些窗戶似乎都沒有玻璃,因為沒有反射,他們也沒有單方面地阻止外頭的人看進來,或阻止裡頭的人看出去。
⠀⠀⠀⠀⠀
無論裡頭或外頭,在霍普作品中都是同樣不真實的生活空間,並散發出陌生的氛圍。那些窗戶往往都是開啟的,而我喜歡的畫作,通常是沒有什麼其他主題,而只是表現窗洞本身。例如霍普完成於 1963 年與 1951 年的晚期作品〈Sun in an Empty Room〉與〈Rooms by the Sea〉。」
⠀⠀⠀⠀⠀
⠀⠀⠀⠀⠀
「根據霍普的朋友所述,當他對於繪畫沒有靈感時,幾乎每天都會上電影院。在霍普的畫作中,電影院象徵了無憂無慮的時刻,〈New York Movie〉中的帶位人員在昏暗的影廳裡倚著牆,沈浸在自己的思緒中(播放的電影她已經看過無數次了);她散發出的沈著與平靜是霍普畫作中其他人物難以比擬的。從背景可以看見一部份銀幕上的黑白電影畫面,或許是 Howard Hawks 的《天使之翼》?這幅畫結合了霍普最常造訪的四個電影院元素,亦即海濱戲院(das Strand)、公共戲院(das Public)、共和戲院(das Republic)、皇宮戲院(das Palace)。為了這幅畫,他先前甚至以鉛筆畫了五十三福素描。喬在兩人的家中走廊當起了模特兒,為帶位人員擺姿勢,並同時身兼漆黑影廳中寂寞的電影觀眾:『為兩名觀眾擺姿勢,一個戴黑帽、白面紗,穿毛皮大衣;另一個戴咖啡色的晚宴小帽,亞麻領飾以羽毛。儘管兩個人坐在黑暗中,但若有燈光打在他們身上,一定會很顯眼。』雖然霍普『執導』並發明了他畫作中的每個小細節,但我還是驚訝於他探索該地點該場景的『真實』感。依據喬於日誌中的敘述,霍普會多次重返現場,僅為了研究門簾上的皺褶與椅背上的光線反射。
⠀⠀⠀⠀⠀
從霍普的畫作可以明顯看出,他相當為電影院與白色銀幕著迷,像是他在工作室經常面對的白色畫布,即是他的好友同盟。他為所有事物都描繪了具體的形象,並賦予了具體的位置,透過將事物捕捉到的白色平面來克服空虛、焦慮和恐懼:這便是他的作品與電影院的共通之處。這讓霍普成為他畫架銀幕上的偉大說故事者,與電影銀幕上的偉大畫家並肩齊驅。」
⠀⠀⠀⠀⠀
⠀⠀⠀⠀⠀
⠀⠀⠀⠀⠀
——〈美國夢圖集:愛德華・霍普〉
收錄於《#溫德斯談藝術:
塞尚的畫素與觀看藝術家的眼光》文溫德斯
https://bit.ly/2Swd0mr
⠀⠀⠀⠀⠀
⠀⠀⠀⠀⠀
⠀⠀⠀⠀⠀
#讀大師談論大師真是一大享受
#你最喜歡的一幅EdwardHopper作品是什麼呢
溫德斯談藝術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影片由 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深度解析系列,亦即本頻道編號7、8、9共3支影片
合併而成
───
你知道「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
───
☞〈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10/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村上春樹 #文學 #小說
────
《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是一部如假包換的愛情小說,是以小說男主角阿始,和他生命中的三個女人為中心的。阿始在小學時認識了他的青梅竹馬:島本,這是他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島本曾罹患輕微的小兒麻痺,總是跛著一條腿走路。二人都是獨生子女,彼此陪伴,度過了童年的孤寂。小學畢業後,阿始與島本失去聯繫,在中學裡展開與「泉」的初戀。然而在此刻,第二位女人出現了──那是泉的表姊。阿始受到泉的表姊的肉體吸引,與她偷情,成為砲友,也因此深深傷害了泉。其後,於漫長乏味的大學與職場生涯後,阿始遇見了第三個女人:妻子有紀子。他與有紀子結婚,生了個女兒,經營爵士酒吧。直至某日,阿始在酒吧與島本重逢,舊情復燃,一段婚外情就此展開。
首先來看「泉的表姊」這個角色。小說中,泉的表姊甚至沒有實際的姓名。當阿始和可愛的初戀情人泉談著戀愛時,他偶然見到了泉的表姊,深受吸引。這所謂「吸引」幾乎無涉情感層面,而單單以「暴風雨般之性驅力」的形式呈現。在阿始劈腿期間,他和這位表姊的幽會是這樣的:
我和那位泉的表姊從此以後的兩個月之間,腦漿都快溶掉似地激烈做愛。我和她既沒去看電影,也沒去散步。既沒談小說、談音樂、談人生,也沒談戰爭、談革命,什麼也沒談。我們只是性交而已。我所記得的,只有在那裡的一些瑣碎的具體東西的印象而已。放在枕頭邊的鬧鐘,掛在窗上的窗簾,桌上的黑色電話機,月曆的照片,床上她脫掉的衣服。還有她肌膚的氣味,和那聲音。我什麼也沒問她,她也什麼都沒問我。
除了真正必要的時候,我們連吃喝都免了。我們只要一碰面,幾乎連口都沒開就立刻脫衣服,上床擁抱,做愛。那裡沒有階段,也沒有程序。我在那裡所提示的東西只有單純的貪慾而已。
純粹的、壓倒性地性吸引。是的,生命的表現形式之一,即是人被純粹的身體、動物慾念所驅使;阿始與泉的表姊正是如此。但另一方面,人又顯然不只有這個面向。人畢竟有感情、會思考;因此還存在另一種生命的表現形式──純粹的,愛情與親密感的原型。在小說中,這以阿始和他的青梅竹馬島本之間的愛來呈現。
愛是什麼?伊格言說,愛是,「在人世間,曾存有過這樣的情感:令你在瞬間感受到自己絕對的不完整,感受到生命本然的孤獨,感受到對對方『非如此不可』的劇烈激情與渴望,一種絕對」。阿始和島本在童年懵懂無知時,就經歷了這樣的「絕對事件」──男孩和女孩,在牽手的短暫瞬間,突然感覺對方毫無保留,誠摯的親密與溫柔。(這是不是和《1Q84》中的天吾和青豆很像呢?我們似乎已經抓到了作者村上春樹的個人偏好了,嘻嘻。)那就是愛。
在此我們看到了兩種生命形式的對比:一種是阿始與泉的表姊,出於純粹動物本能的性驅動力;而另一種,則是阿始與島本,宛如童話般的,純粹的愛情原型。然而這兩種生命型態卻都是極端的。極端便可能為人們帶來毀滅性。而村上春樹正是藉由這樣的毀滅性,將小說扣回了「虛無」這個主題。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2021年5月即將於台灣(麥田)與中國(中信)同步出版最新長篇小說《零度分離》。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神性之人,無邊之愛:伊格言的失戀講座
https://www.commabooks.com.tw/article/378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溫德斯談藝術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你知道「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
───
☞〈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10/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Instagram|伊格|Egoyan Zheng
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村上春樹 #文學 #小說
────
《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是一部如假包換的愛情小說,是以小說男主角阿始,和他生命中的三個女人為中心的。阿始在小學時認識了他的青梅竹馬:島本,這是他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島本曾罹患輕微的小兒麻痺,總是跛著一條腿走路。二人都是獨生子女,彼此陪伴,度過了童年的孤寂。小學畢業後,阿始與島本失去聯繫,在中學裡展開與「泉」的初戀。然而在此刻,第二位女人出現了──那是泉的表姊。阿始受到泉的表姊的肉體吸引,與她偷情,成為砲友,也因此深深傷害了泉。其後,於漫長乏味的大學與職場生涯後,阿始遇見了第三個女人:妻子有紀子。他與有紀子結婚,生了個女兒,經營爵士酒吧。直至某日,阿始在酒吧與島本重逢,舊情復燃,一段婚外情就此展開。
首先來看「泉的表姊」這個角色。小說中,泉的表姊甚至沒有實際的姓名。當阿始和可愛的初戀情人泉談著戀愛時,他偶然見到了泉的表姊,深受吸引。這所謂「吸引」幾乎無涉情感層面,而單單以「暴風雨般之性驅力」的形式呈現。在阿始劈腿期間,他和這位表姊的幽會是這樣的:
我和那位泉的表姊從此以後的兩個月之間,腦漿都快溶掉似地激烈做愛。我和她既沒去看電影,也沒去散步。既沒談小說、談音樂、談人生,也沒談戰爭、談革命,什麼也沒談。我們只是性交而已。我所記得的,只有在那裡的一些瑣碎的具體東西的印象而已。放在枕頭邊的鬧鐘,掛在窗上的窗簾,桌上的黑色電話機,月曆的照片,床上她脫掉的衣服。還有她肌膚的氣味,和那聲音。我什麼也沒問她,她也什麼都沒問我。
除了真正必要的時候,我們連吃喝都免了。我們只要一碰面,幾乎連口都沒開就立刻脫衣服,上床擁抱,做愛。那裡沒有階段,也沒有程序。我在那裡所提示的東西只有單純的貪慾而已。
純粹的、壓倒性地性吸引。是的,生命的表現形式之一,即是人被純粹的身體、動物慾念所驅使;阿始與泉的表姊正是如此。但另一方面,人又顯然不只有這個面向。人畢竟有感情、會思考;因此還存在另一種生命的表現形式──純粹的,愛情與親密感的原型。在小說中,這以阿始和他的青梅竹馬島本之間的愛來呈現。
愛是什麼?伊格言說,愛是,「在人世間,曾存有過這樣的情感:令你在瞬間感受到自己絕對的不完整,感受到生命本然的孤獨,感受到對對方『非如此不可』的劇烈激情與渴望,一種絕對」。阿始和島本在童年懵懂無知時,就經歷了這樣的「絕對事件」──男孩和女孩,在牽手的短暫瞬間,突然感覺對方毫無保留,誠摯的親密與溫柔。(這是不是和《1Q84》中的天吾和青豆很像呢?我們似乎已經抓到了作者村上春樹的個人偏好了,嘻嘻。)那就是愛。
在此我們看到了兩種生命形式的對比:一種是阿始與泉的表姊,出於純粹動物本能的性驅動力;而另一種,則是阿始與島本,宛如童話般的,純粹的愛情原型。然而這兩種生命型態卻都是極端的。極端便可能為人們帶來毀滅性。而村上春樹正是藉由這樣的毀滅性,將小說扣回了「虛無」這個主題。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溫德斯談藝術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你知道「西伯利亞歇斯底里」嗎?
───
☞〈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19/12/10/真正存活的只有沙漠本身──村上春樹《國境之南,太陽之西》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村上春樹 #文學 #小說
────
《國境之南,太陽之西》是一部如假包換的愛情小說,是以小說男主角阿始,和他生命中的三個女人為中心的。阿始在小學時認識了他的青梅竹馬:島本,這是他生命中的第一個女人。島本曾罹患輕微的小兒麻痺,總是跛著一條腿走路。二人都是獨生子女,彼此陪伴,度過了童年的孤寂。小學畢業後,阿始與島本失去聯繫,在中學裡展開與「泉」的初戀。然而在此刻,第二位女人出現了──那是泉的表姊。阿始受到泉的表姊的肉體吸引,與她偷情,成為砲友,也因此深深傷害了泉。其後,於漫長乏味的大學與職場生涯後,阿始遇見了第三個女人:妻子有紀子。他與有紀子結婚,生了個女兒,經營爵士酒吧。直至某日,阿始在酒吧與島本重逢,舊情復燃,一段婚外情就此展開。
首先來看「泉的表姊」這個角色。小說中,泉的表姊甚至沒有實際的姓名。當阿始和可愛的初戀情人泉談著戀愛時,他偶然見到了泉的表姊,深受吸引。這所謂「吸引」幾乎無涉情感層面,而單單以「暴風雨般之性驅力」的形式呈現。在阿始劈腿期間,他和這位表姊的幽會是這樣的:
我和那位泉的表姊從此以後的兩個月之間,腦漿都快溶掉似地激烈做愛。我和她既沒去看電影,也沒去散步。既沒談小說、談音樂、談人生,也沒談戰爭、談革命,什麼也沒談。我們只是性交而已。我所記得的,只有在那裡的一些瑣碎的具體東西的印象而已。放在枕頭邊的鬧鐘,掛在窗上的窗簾,桌上的黑色電話機,月曆的照片,床上她脫掉的衣服。還有她肌膚的氣味,和那聲音。我什麼也沒問她,她也什麼都沒問我。
除了真正必要的時候,我們連吃喝都免了。我們只要一碰面,幾乎連口都沒開就立刻脫衣服,上床擁抱,做愛。那裡沒有階段,也沒有程序。我在那裡所提示的東西只有單純的貪慾而已。
純粹的、壓倒性地性吸引。是的,生命的表現形式之一,即是人被純粹的身體、動物慾念所驅使;阿始與泉的表姊正是如此。但另一方面,人又顯然不只有這個面向。人畢竟有感情、會思考;因此還存在另一種生命的表現形式──純粹的,愛情與親密感的原型。在小說中,這以阿始和他的青梅竹馬島本之間的愛來呈現。
愛是什麼?伊格言說,愛是,「在人世間,曾存有過這樣的情感:令你在瞬間感受到自己絕對的不完整,感受到生命本然的孤獨,感受到對對方『非如此不可』的劇烈激情與渴望,一種絕對」。阿始和島本在童年懵懂無知時,就經歷了這樣的「絕對事件」──男孩和女孩,在牽手的短暫瞬間,突然感覺對方毫無保留,誠摯的親密與溫柔。(這是不是和《1Q84》中的天吾和青豆很像呢?我們似乎已經抓到了作者村上春樹的個人偏好了,嘻嘻。)那就是愛。
在此我們看到了兩種生命形式的對比:一種是阿始與泉的表姊,出於純粹動物本能的性驅動力;而另一種,則是阿始與島本,宛如童話般的,純粹的愛情原型。然而這兩種生命型態卻都是極端的。極端便可能為人們帶來毀滅性。而村上春樹正是藉由這樣的毀滅性,將小說扣回了「虛無」這個主題。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香港明報專訪:
https://news.mingpao.com/pns/副刊/arti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溫德斯談藝術 在 大塊文化, profile pictu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光點台北推薦好書《溫德斯談藝術:塞尚的畫素與觀看藝術家的眼光》 #大導演文溫德斯與 ... 文・溫德斯 本書是德國導演文・溫德斯(Wim Wenders)談論藝術家的散文集。 ... <看更多>
溫德斯談藝術 在 【楊照談書】1100423 文・溫德斯《溫德斯談藝術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本書是德國導演文・ 溫德斯 談論不同領域藝術家的散文集,在這些文章中他表達了對於影響、塑造和啟發了他關於創作概念的藝術家們的觀察和反思。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