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紀人,甲子藝,卅年傳承,滿腔熱忱,一心執念。」
新興閣第五代傳人鍾任壁大師辭世
#新興閣掌中劇團 第五代傳人鍾任壁大師於9月5日晚間10點安詳辭世,享年90歲。
雲林縣政府對大師的辭世表達誠摯的哀悼與敬意,鍾任壁大師為雲林縣西螺鎮人,是新興閣掌中劇團第五代傳人,新興閣屬於傳自福建漳州紹安的潮調布袋戲,為譜系清晰且久遠的布袋戲流派,不僅全程參與了布袋戲在臺灣流傳發展的過程,更是其中推波助瀾的幾股重要力量之一,新興閣第六代、第七代傳人亦將秉持大師的傳藝精神,讓布袋戲繼續在台灣深耕,在國際發光。
雲林縣政府從去年開始為大師拍攝紀錄片,近期才剛完成,不料就接到大師辭世的消息,實在無限傷感。
鍾任壁大師於演出場合總是西裝畢挺亮相,有「#布袋戲紳士」之稱,鍾任壁大師一生都投入布袋戲,包含布袋戲紮根、推廣及文化宣揚活動。其將掌中藝術帶入校園,讓偶戲文化傳承於國中小及大學生的身上,扶藝術於不輟, #前文化部長鄭麗君 於臺大就學期間創立「#臺大掌中戲團」,便邀請鍾任壁大師擔任指導老師,更曾表示鍾任壁老師是重要的文化啟蒙。
鍾任壁大師致力推廣布袋戲文化,除了國內20,000場以上的演出,更曾帶著布袋戲到過各國表演,總計超過60個國家,演出600場次以上,足跡遍及亞、歐、美、澳洲等,甚至還將布袋戲傳藝給日本女弟子,將布袋戲開支散葉到各地,將精緻的掌中文化帶到國際場合,揚眉於各國友人之前,演出時更不忘推廣雲林及台灣的物產與文化,可說是「#布袋戲文化外交」的重要推手,也成功打響台灣偶戲的國際品牌地位。
鍾任壁大師可說是一生都為布袋戲而努力,並親自主演及進行教學,保存並發揚細膩、精純的掌中藝術。2018年與縣府一起至日本「#飯田偶戲節」演出,全程以日語與觀眾互動,精采演出獲得日本觀眾迴響。1986年開始,鍾任壁大師走入校園義務演出,致力藝術教育傳承工作,親身指導布袋戲技藝的學校不計其數,他將傳統藝術的「#美感教育」、「#技藝傳承」、「#戲劇創新」落實在學校教育傳承中,使式微的傳統藝術能銜接一貫,研進有序。
大師一生獲獎無數:1991年獲頒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2003年雲林縣政府「#文化特別貢獻獎」、臺北市政府「#布袋戲終身成就獎」,同年亦被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International Biographical Center 選入「#21世紀臺灣偶戲表演藝術傑出人物」、2009年榮獲「臺北傳統藝術藝師」、2016年獲頒「#國家三等景星勳章」、2017年更榮獲教育部「#藝術教育貢獻獎」之「#終身成就獎」的最高榮譽、2019年雲林縣政府「#文化藝術獎—貢獻獎」,於布袋戲文化傳承推廣,功不可沒。
已完成的「#掌中傳啟」紀錄片,經詢家屬意願,將於原訂9月24日辦理紀錄片記者會,並於10月1日起舉行的「 #雲林國際偶戲節—偶戲國際影展」進行全球首播,由文化觀光處規劃完善的放映方式,提供給更多戲迷以及觀眾瞭解一代大師對布袋戲的努力與貢獻。
大師除了為台灣的戲劇藝術開啟獨具特色的藝術精粹,他累積一生的演戲經驗,完整保存的家族戲班,新興閣各時期的劇本、戲偶、演出帳本、獎狀、老照片……等,更是在布袋戲文化的維護、發揚及保存上具重大貢獻,而其對布袋戲文化的傳承、創新與推廣,正如其子新興閣第六代傳人鍾任樑,為大師布袋戲人生所下的註解:「世紀人,甲子藝,卅年傳承,滿腔熱忱,一心執念」。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圖說清代台北城(風華金典藏版)」介紹 訪問作者: 徐逸鴻 內容簡介: ◎台灣新生代古蹟與手繪建築達人三大著作壓軸 ◎了解清代台北城建築的唯一選擇 ◎邱博舜(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顏忠賢(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教授)專文推薦 Ë裝幀設計特色...
漳州人特色 在 農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吃一碗不夠 那就再來兩碗──三胞胎的擔仔麵?】
臺灣擔仔麵被認為最早源自臺南,也就是創立於1895年的度小月擔仔麵。福建漳州人洪芋頭來到臺南,他靠著從漳州學來的肉燥作法,以蝦殼熬湯,挑麵擔沿街叫賣。
擔仔麵是不能比照陽春麵吃的。俗諺說:「食少有滋味,食濟無趣味。(淺嚐有滋味,吃多變無趣)」,小巧簡約的擔仔麵總令人意猶未盡,現在早已是臺灣人盡皆知的特色小吃。
但是,飲食記者陳靜宜走訪各地後發現,擔仔麵可能有三胞胎!!!在廈門、臺灣、檳城三地都有,只不過各地稱法有所不同,也都發展出不同的在地特色;一把麵條背後,牽動的是跨國的文化足跡,不多吃一碗看看嗎?
#擔仔麵 #臺味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62035
漳州人特色 在 深夜女子公寓的料理習作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臺味》到《臺味原來如此》
陳靜宜是我很崇拜的飲食記者前輩, 10 年前她就寫了《臺味》,探索一些最老派有代表性的台灣料理:菜脯蛋、煎豬肝等身世探源,其中有大量的臺菜店家與廚師的訪問整理,非常好看。
10 年後,她推出了這本《臺味原來如此》,把整個地域範圍拉大——她不只是台灣的台味一姊了,還是季風亞洲地區的台味!跟著移民的痕跡,比較 20 種台味小吃在中國東南沿海、台灣、馬來西亞版本的差異。
比如說,我特別喜歡的「麵線糊」篇。這裡面又可分成,糊多的,麵線多的,清的,稠的。地區版本涵蓋:廈門、北港、鹿港、台灣北部、福建莆田、馬祖、馬來西亞詩巫、台灣南部、泉州和漳州,嚇、一共 10 個地區版本 👀 (姊!你為了寫這篇文吃了至少 10 份麵線,搭飛機去了 3 個地方啊)很值得捧書細究不同地方滋味。
我向來覺得各地料理版本,都說明了些地方特色,或者人群文化呀、或是地方物產和氣候。
記得有一回在金門,早上起來在路邊吃早餐,點了麵線糊,除了當地鮮美石蚵像不用錢一樣、還有特別勁道的金門麵線,令人吃驚的是它調味加了咖哩粉呀!!勾芡後飄著香料味的麵線湯頭,讓我在寒風中忍不住抽著鼻子問了同行的朋友「這是否是受了峇峇娘惹文化的影響?」(金門是東南亞的重要僑鄉)
朋友那時沒有回答我,不理我把配菜吃掉了。
你家那邊的麵線,又有什麼特殊口味呢? 😚
(先舉手回答:台中第五市場好吃的麵線,不是加香菜,是加九層塔!)
漳州人特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圖說清代台北城(風華金典藏版)」介紹
訪問作者: 徐逸鴻
內容簡介:
◎台灣新生代古蹟與手繪建築達人三大著作壓軸
◎了解清代台北城建築的唯一選擇
◎邱博舜(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副教授)、顏忠賢(實踐大學建築設計系教授)專文推薦
Ë裝幀設計特色:典藏版以青花底襯復原建築繪圖,風華金精燙呈現清代台北城,方背精裝完全展開,跨頁手繪圖一覽無遺。台灣首善之都台北城,150年前並不存在;台北城的初始建設得追溯到中法戰爭,在隆隆砲火聲中,一磚一瓦慢慢築起。本書以史料為基,細心還原歷史現場,深入淺出勾勒清代台北城的建設始末、發展及風華。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台北盆地建城前,已經充滿蓬勃的市井活動,街巷熱鬧雜沓,自然而然發展出來豐富又多元的建築樣貌,如:土埆厝、磚砌合院、街屋、寺廟、書院。後因淡水開港通商,引進商館、領事館、洋樓、倉庫、教會等西式建築。泉州人在大龍峒建造的「四十四坎」街市與漳州人在今日士林一帶建設的「八芝蘭城」,儼然就是功能完整齊備的迷你城池,道路規畫井井有條,排水措施和防禦功能無不一應俱全。
選址、築牆、看風水
在這樣的背景下,清政府進行台北城的規畫與建造時,並沒有遵循「先有街市而後築城」的慣例,而是另行選定城池位址,然後才大興土木,構築城牆與城門,城內的道路規畫更經過審慎的風水考量後才擬定,讓台北城得以成為一座方正完整的城池。
繁華鼎盛的清代台北城
從選址、籌畫、開工興築到落成,台北城經歷道路重劃與中法戰火的波折,最終在劉銘傳親自坐陣下,成為台灣現代化建設的典範。讀者透過七十五幅細膩的手繪圖,一一走過西式城堡、平埔族聚落、漢人農村合院,再遊逛繁華的商店街屋、淡水洋樓。從設置台北城到興建公共建築的歷史場景中,穿越時空,來一趟清代台北城之旅!
作者簡介:徐逸鴻
台灣新生代古蹟與手繪建築達人,1977年生,桃園縣觀音鄉人,進入古建築領域已有二十多年,曾任職李乾朗工作室助理。擅長攝影、繪畫,並從事許多建築測繪與插圖繪製工作。中國文化大學建築暨都市設計系學士、台北藝術大學建築與古蹟保存研究所碩士,曾就讀北京清華大學建築歷史與文物建築保護研究所博士班;目前在台北市主持「木也建築學堂」。著有《圖說艋舺龍山寺》、《圖說日治台北城》及《圖說清代台北城》三書。
作者粉絲頁: 木也建築學堂
出版社粉絲頁: 貓頭鷹書房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漳州人特色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達人帶路-福建秘境─那些不為人知的美麗奇景
訪問:艾列特(欣中國旅遊達人)
福建和台灣很近也很親,過去渡海來台的很多漳州人、泉洲人都在福建,但因為福建多山,所以發展觀光相對不易,也因此保留了很多古建築和特色景點。辛棄疾曾與朱熹同游武夷山。可見武夷山有多美。過去為了防禦土匪的打劫,所以客家土樓群也非常的多。到福建可以坐飛機、也可以從金門小三通到廈門,也可以從台中坐船到平潭。福建也離台灣很遠,因為到大陸的遊客、首選、二選、三選絕對不會選福建,卻也因為遊客少,更能顯現旅遊的品質。
1.秘境緣起─越以為熟悉的,感覺更不真實
2.特色秘境:
●閩西客家─藏在山國裡的神祕客家文明!
●閩北驚奇─除了福州跟武夷山你不知道的驚奇?
●閩南海絲─穿越一千年保存良好的海上絲路精華!
漳州人特色 在 Meck大叔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店名:小籠包
電話:0928-841-091
地址:新北市中和區南山路307號(南勢角站1號出口捷運路往南山路方向約5分鐘 景安板南路口)
營業時間:am05:00 - pm12:30
公休日:每月第二 第四星期一
寺廟名:埤仔頭福德宮
電話:02 8941-0077
地址:新北市中和區南山路236-1號(中和戶政事務所旁)
關於:
依石碑記載,清雍正年間漳州府先民來台墾荒,於外南里興建福德宮,已有280年的歷史。此廟原位於南山路與復興路口,昔日為保甲路,路旁有一座小山丘,即仙中和市復興綜合大樓。民國88年南勢角捷運通車,為了往還捷運站的車流順暢,亲將廟旁的山丘剷平,把立於道路中的福德宮遷移至現址。中和市興南路3段俗禒「埤仔尾」,此處有一河流與南山溝同一水源流入埤內,埤尌是大的池圖,所有雨水都聚集貣來再放水灌溉農田,因下方的農田較早開發故禒「埤仔頭」,福德宮因建於此位置,故名埤仔頭福德宮。 早期沒土地公神像,只有供奉刻有福德正神的石碑,約民國70幾年才有一尊石刻土地公神像。 香火鼎盛除本地信徒外,台北縣、市及其他地區都有信徒前來敬拜並且絡繹不絕。 早期以撿緣金方式來補足祭典活動的花費,剛開始檢緣金困難,由爐主來召集頭家負責向當地住戶檢緣金,頭家是依土地公廟的區域,一個里選一個頭家出來,後來因都市發展外來人口逐漸增函,於民國72年當地里長游圗容發貣組織管理委員會管理,才改由信徒自由樂捐。 參拜流程 :先拜天公爐再拜土地公神像 建築特色 :最初該廟寬約1公尺、深約0.9公尺,屋頂為燕尾式屬觀音石建材,民國89年才拆除重建為現貌(主要建材鋼筋混凝土造,牆貼險刻花崗石,莊嚴華麗)。
#Meck大叔#小籠包#埤仔頭福德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