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前故事:【女流】
某個週末,一位父親和他的兒子駕車出遊,二人計畫到郊外野餐,不幸的是,由於車速過快,他們在轉彎時撞到另一輛車,爸爸當場死亡,兒子則受到重傷,立即送醫搶救。
兒子被送到醫院後,急症室醫生前來檢查,醫生看到男生時嚇了一跳,緊張地說:「這不是我兒子嗎?」
那麼,請問這位醫生是男生的誰?
+++
小時候,她不明白為甚麼家附近那間經常去的診所,會在門口標明「女西醫」三個字,但有些診所就不需要標明。
媽媽解釋:「因為醫生大多數是男生啊」。長大後她卻發現,明明女醫生的數目也很多,數量大概和男醫生平起平坐,但偏偏,只有女醫生才要標明是女西醫。
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女作家、女填詞人、女太空人、女科學家或女導演 ⋯⋯ 她覺得,這些「女」字其實是不必要的。
她知道這份強調有時出於善意,但她仍然相信在理想的世界中,大家不再需要強調某份工作背後的性別。
回到最初的故事,那位醫生是男生的誰?
很簡單,就是男生的母親。
不知道為甚麼,大家總會下意識以為醫生是男生,護士是女生,如果遇上男性護士,一定會強調對方是男護士,但我們會強調一位醫生是男醫生嗎?一個家庭可以有家庭主婦,但可以有家庭主夫嗎?
是的,世界仍未完美。很多時候,我們仍要強調醫生、作家、填詞人、太空人、科學家或導演的性別,因為女性在很多場域中仍佔劣勢 —— 但總有一天,當我們認清女流的力量後,也許,我們可以不再在稱呼面前加上性別。
Text & Illustration:StoryTeller Team @everyone.is.storyteller
〖助流公益 x 文藝復興女流節2021〗
時間:2021年8月14日—9月28日
這個夏天,「助流公益 x 文藝復興女流節 2021」舉辦十餘場藝文活動,13位香港女創作人用影像捕捉人生流變,用音樂再現思緒漂流,更用日常對抗時代虛無。女流節透過電影放映、導演映後談、音樂演出,以及藝術展覽,致敬流行文化中的女性視角與自覺,探索創作與日常的連結,繼而倡議以文藝勞動實現女性賦權。
「光影女流」公開發售:https://bit.ly/2VfBQYE
場次一:《#潁州的孩子》*《潁州的孩子回訪》《#仁多瑪》楊紫燁|8月14日(六) 14:00
*本片獲 #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紀錄短片
場次二:《#天水圍的日與夜》許鞍華|8月14日(六) 17:45
場次三:新生代女性導演獲獎短片集及映後談|8月15日(日) 14:30
主辦機構:文藝復興基金會 Renaissance Foundation @rfhk_official
策略夥伴:助流公益基金會 Interflow Foundation @interflowfoundation
贊助:Wallaby Capital HK
#EveryoneisStoryteller #沒有你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
📚 成為 Storyteller Reading Club 會員, 接收最新一期 Newsletter :
https://bit.ly/2VembZA
📮投稿你的故事/藝術作品:https://bit.ly/2FwN6G3
✨商業合作/廣告洽談,歡迎聯絡:info@story-teller.com.hk
👉🏻Tag us at IG @everyone.is.storyteller to be featured
→Follow @ztorybook.official 留意最新動向
潁州的孩子 在 蘇施黃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誠意推介全港市民去睇一套紀錄片叫「爭氣」,大家齊齊學習修身,齊家!亦可以欣賞香港出生,以「潁州的孩子」攞奧斯卡最佳紀錄片導演楊紫燁的功力!👍👍👍👍👍
潁州的孩子 在 潁州的- 戀愛・電影館Cinematheque・Passion की पोस्ट 的推薦與評價
《潁州的孩子》 走訪中國愛滋村父母因貧窮「#賣血」染上愛滋,再遺傳至下一代… 這些受愛滋病影響的無助小孩,家庭的貧窮與無力,親情的冷漠與無奈,周圍人的歧視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