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健康飲食話題時,「根莖類蔬菜」向來都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有趣的是,在六大類食物領域中,它屬於主食類,也算是蔬果類。其包含了地下根與莖,蘊含了澱粉、植化素、礦物質與纖維素等營養能量,且多數天生能對人體具有提升體溫與元氣之特性
若再將根莖類蔬菜做細分,澱粉含量高者,像是地瓜、山藥、芋頭、蓮藕、馬鈴薯等,可歸納為主食澱粉類;澱粉含量低者,例如牛蒡、洋蔥、老薑、大蒜、蘆筍、甜菜根與紅白蘿蔔等,則會界定為蔬果類
而在上述食材中,多數都是日常餐桌上很常見到的,唯獨「甜菜根」鮮少在傳統東方餐食中出現,但在歐美料理中,倒是能經常見其紅艷蹤跡!「甜菜根」,顧名思義就是甜菜的「根」,據悉最早盛行於歐美料理,將其作為料理配飾,以增添食物風味,亦可說它是西方餐桌上除了馬鈴薯以外,近乎主食的角色
甜菜根切開後呈鮮豔的紫紅色澤,帶著淡淡的甜味與泥土氣息;歐美地區亦將之提煉成健康代糖使用,可加在冰淇淋、甜品裡作為調色與增味使用;近年更被開發製作成植物未來肉的原料。也因其色彩迷人、營養豐富且滋味香甜,便有了「天然紅寶石」與「歐洲靈芝」的美譽!
近年由於甜菜根被各界發現其保健效能優異,讓英國BBC以及美國Live Strong網站都相繼報導,儼然成為近代紅紅火火的養生蔬菜優選 。究竟甜菜根的魅力所在為何?以下「5個吃甜菜根的理由」讓我們一起來嚐鮮吧!
❶腦筋活絡記性佳
當中的甜菜紅素,可預防β澱粉樣蛋白堆積於腦部,用以保護腦神經機能運作穩定,可預防記憶、感知和整體心智功能受損,並具降低患上阿茲海默症的風險
❷氣色紅潤有活力
具有鐵元素與維生素B12,兩者皆是造血機制的重要元素,尤其適合女性或茹素者攝取,用以補充鐵質,使貧血或疲倦等症狀能得到改善,且精神與氣色也都能獲得提升與優化
❸漲升骨力亮幼彈
蘊藏豐富維生素C,是膠原蛋白生成所需的必要養分,並有助提高免疫力,還可抑制黑色素生成,進而改善肌膚暗沉;亦有利鈣質吸收與轉換利用率,用以增進骨骼及牙齒生長與健全
❹膳纖抗氧好順暢
其中含有大量水溶性纖維與果膠之元素,能促進腸胃蠕動,用以預防便秘,保持順暢。且甜菜根纖維還可提高體內抗氧化酵素濃度,如麩胱甘肽過氧化酶,進而使白血球數量維持正常值,幫助人體細胞對抗自由基,用以降低疾病的產生
❺心血養護增元氣
據英國郵報健康專欄報導指出,在為期一週的研究中,讓自行車運動員每天飲用500ml甜菜汁,結果發現可延長16%的騎乘訓練時間;探其原因發現其含「有機硝酸鹽」會在體內轉化為一氧化氮,可舒張血管以及降低血壓,進而在運動過程中降低耗氧量,便讓運動時減緩疲累感
#甜菜根挑選法
甜菜根適宜生長在陰涼氣候,本土產季落在秋冬季節,主要於雲嘉南地區為大宗,現多採用有機栽種方式為主流
▶️體型太大的甜菜根非首選
一般會在直徑5~6公分左右進行採收,若讓其繼續生長,就會導致纖維化而影響口感
▶️外型渾圓且表面平滑為佳
應避開表皮破損或出現軟化皺縮等情況,可能是已保存過久,而導致水分流失出現的不新鮮現象
#甜菜根保存法
新鮮帶葉的甜菜根可冷藏保存3~4天,去除葉子用報紙包裹再存放於蔬果冷藏室,則能夠延長保鮮至2~4週左右。若延長保存期,可切塊燙熟,分裝成小份量後密封冷凍,營養價值、口感及質地都能維持在良好狀態。解凍後的甜菜根勿再放回冰箱冷凍,務必盡快食用,並以燉煮料理為主,較不影響其口感
#甜菜根料理法
▶️醃漬
醃漬甜菜根是歐美地區的經典料理,只要利用蘋果醋醃泡,就是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佐餐解膩小食!
▶️香煎
甜菜根切丁或切薄片,熱鍋放入適量橄欖油,將甜菜根以小火慢煎至表面產生皺縮即可起鍋,口感軟嫩香甜,十分可口!
▶️燉煮
將甜菜根、紅番茄、西洋芹、胡蘿蔔及馬鈴薯一起燉煮成燙口的羅宋湯,不僅好看更是可口 ; 若再搭配一塊酸種麵包共食,鮮美滋味真是令人難以抗拒!
▶️調色
富含天然色素的甜菜根,就是大自然派來的美味畫家,將其打成泥或榨汁,加入麵粉就可製作成饅頭、麵條,鬆餅、蛋糕或餅乾,完成後就是粉嫩誘人的銷魂小點啦!
▶️烘烤
烤甜菜根是最簡單的烹調法,切片鋪在烤盤上,撒上橄欖油與義式香料後進行烘烤,透過高溫慢烤,能讓甜菜根的糖份慢慢釋放,直到焦糖化後,就能去除土生氣味 ; 出爐後別忘了擠上檸檬汁,能讓風味更佳鮮美動人!
▶️水煮
用刷子刷掉甜菜根表面的泥土後,再拔掉鬢鬚,不必去皮整顆放到一鍋冷水中,開火煮至沸騰後取出,即可運用於各種料理,例如放入食物調裡機中打成泥,用於濃湯或醬料。想去除外皮,只要把煮好的甜菜根立刻放入冰水中,瀝乾後即可輕鬆去皮
▶️生食
新鮮甜菜根口感甜脆又多汁,清爽又可口,可將其切薄片或刨成絲後,直接做成涼拌沙拉,只要放點蜂蜜、優格、海鹽、堅果、檸檬汁與紅椒粉後,拌勻就能大快朵頤!
甜菜根也適合直接打成果汁飲用,可搭上鳳梨、香蕉、蘋果、芭樂、小黃瓜或西洋芹一起調配;也可與牛奶、豆漿或堅果奶打成冰涼奶昔,樣樣都是營養又美味的料理方案!
#甜菜根停看聽
⚠️甜菜根的Gi值為64,屬中高指數,糖友建議少食為宜
⚠️處理甜菜根時,戴上手套可避免雙手被染成紫色,而若要除色其實只要用一顆檸檬汁搓洗即可效率洗淨。當衣服不小心沾染,則可將食鹽與小蘇打粉調成水糊狀倒在沾染區域,靜置半小時後用軟毛刷清理,能有助提升除漬效率
#凱鈞話重點
#5個吃甜菜根的理由
澱粉樣蛋白疾病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假設每晚沉睡8小時,人類一生中就有3分之1的時間在睡覺。如果你活到85歲,等於花了248,200個小時在睡覺,相當於整整睡了28年!如果你50歲,代表你已經花了16年在睡覺。
整整16年沒有讀書、沒有工作、沒有思考、沒有社交、沒有玩耍、沒有愛人。同樣,其他動物睡覺時,也停止了狩獵、進食、交配或梳洗等各種活動。為什麼人類和其他動物要進化成花這麼多時間「什麼事也不做」?
睡眠並不是可以自由選擇的無所事事,它不是被動、空白的無意識狀態,不是偷懶的休息時間,也不是浪費時間,更不等於不清醒的狀態。
身體在睡眠時其實處於很忙碌的狀態,對你的健康、生存和各種功能的運轉極為重要。睡眠不足會增加我們罹患心臟病、癌症、感染、精神疾病、阿茲海默症和記憶力衰退的風險。
關於記憶,睡眠在許多方面都扮演關鍵角色。首先,我們需要睡眠才能集中注意力。沒有充足的睡眠,早上你的額葉皮質就會拖著疲憊的步伐上工,你的注意力會變得遲鈍。
要形成記憶,第一步就是要留意。睡眠可以確保額葉皮質神經元保持警覺、活躍、隨時準備就緒,提供記憶編碼所需的注意力。
睡眠也會對新編碼的記憶按下儲存鍵,有助於固化新的記憶,睡眠不足則會干擾記憶固化。研究睡眠對肌肉記憶的影響實驗中,參與者要用非慣用手在電腦上以4-1-3-2-4這個順序,快速準確地按下這四個數字鍵,持續30秒。練習12次之後,每個人的表現平均提高約4%。
12小時後,所有參與者再次測試相同的任務。一半的人在過去12小時維持清醒,他們執行任務的速度和準確度都沒有提升。另一半的人在過去12小時有睡足8小時,這些參與者的速度提升20%,準確度也提高35%。
技能記憶大幅提高,不是因為持續練習,或單純過了一段時間。這些人進步是因為他們有睡覺。熟能生巧,前提是你有睡覺。
另外,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睡眠對降低阿茲海默症的風險極為重要。多數神經科學家認為阿茲海默症是澱粉樣斑塊累積所引起的。
正常情況下,澱粉樣蛋白會被大腦的清潔工神經膠細胞(glial cells)清除和代謝。在你深度睡眠期間,神經膠細胞會沖走你清醒時累積在突觸中的所有代謝碎片。
深度睡眠就像大腦的強力清潔,如果深度睡眠不足,神經膠細胞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工作,你早上醒來時,昨晚累積在突觸中的澱粉樣蛋白還有殘留,就好像是澱粉樣蛋白的宿醉。
要睡多久才夠呢?成年人每晚需要7到9小時的睡眠,少於這個時間的睡眠會影響你的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心理健康和記憶力。
關於睡眠與健康之間的關聯,已經有非常清楚的科學資料。每天晚上,睡眠都在幫助你積極對抗心臟病、癌症、感染和精神疾病。
當你獲得足夠的睡眠,體內所有器官系統的活力(包括你的大腦)都會得到改善,相對地,如果你睡眠不足,健康和記憶力就會受到極大損害。
我們長期睡眠不足,還往往以此為榮。但是吹噓每晚少於7小時的生活方式,是一種根據錯誤資訊而形成的自滿。睡眠專家一致同意,我們每晚都需要7到9小時的睡眠,少於這個時間的睡眠對健康和記憶都有害。
.
本文摘自
《#一生都能好好記憶》
哈佛神經科學家寫給每個人的大腦記憶全書,遺忘不是敵人,簡單練習,訓練記憶陪你走的更遠
.
作者:莉莎・潔諾娃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不知道怎麼照顧自己的情緒,那就先照顧自己的身體。不知道怎麼照顧自己的身體,先給自己足夠的時間好好休息。
睡眠是我相當重視的活動,睡前適合閱讀的書,討論如何建立睡前儀式,睡前感恩、睡醒微笑,我都經常提醒。足夠的休息對全身都有益,對大腦的好處多多,一夜能安眠,其實超級珍貴。
祝願您,別把睡眠當成浪費時間,珍惜睡眠帶來的身心愉悅!
澱粉樣蛋白疾病 在 唐安麒 Angel To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肥胖增加失智症風險🧠>
俗稱「失智症🧠」的阿茲海默症,是一種令人心碎💔的疾病,今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安東尼霍普金斯,就是在<爸爸可否不要老>一片中完美演繹失智老人👨🏻🦳。
失智症是一種腦部神經退化症,患者會逐漸忘記生活瑣碎事,最終甚至遺忘身邊的人事物。
要預防腦退化,要保持體重適中,上年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證實,中央肥胖與腦退化症存在因果關係。
-------------------
日前英國倫敦大學學院一項研究證實,中央肥胖與腦退化症存在因果關係。
研究於6月23日刊於《國際流行病學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研究人員針對超過1.1萬名年齡超過50歲的男女,測量他們的BMI、身高、體重、腰圍等狀況,追蹤調查長達15年,最後共有885位參與者患有失智症🧠。
分析數據後發現,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參與者之中,有60%病患的內臟脂肪值超過標準;而50歲以上的參與者,腹部脂肪🐷過多的,患失智症的風險會增加28%。若分析對象限縮在女性,腹部肥胖與失智症之間的關聯性會更加顯著,女性中央肥胖者患腦退化症的風險較常人高近四成。😨
腹部越大,大腦🧠的記憶中心會隨之縮小,腦皮層較快變薄。這是由於內臟脂肪分泌的物質,會讓可以殺死神經細胞的「β澱粉樣蛋白(amyloid beta)」堆積在大腦,同時讓能保護腦細胞的胰島素運作效果變差,久而久之,影響記憶力與功能執行力。
中央肥胖無論對身體或是腦部健康,都有直接影響。根據世衞定義,男性腰圍超過九十厘米及女性腰圍超過八十厘米,便屬中央肥胖。
常坐少運動、嗜食高油脂加工食品、煙酒過多,又或是中年男士和停經婦女,脂肪特別易積聚在腹部和內臟。內臟脂肪屬「感覺唔到、搣唔到的脂肪」,所衍生的健康危機,比肥胖、拜拜肉等所積聚的皮下脂肪高得多。內臟脂肪過高除了加快腦退化,更會加重臟腑工作量,擾亂代謝,增加對胰島素抵抗性,容易引發皮下脂肪增多;同時釋放毒素,破壞血管健康,引致許多慢性疾病。中央肥胖人士患心血管病、糖尿病和腎臟問題風險比全身肥胖者更高,患大腸病變風險較常人多六成!😱😱
要針對減腩,健康飲食和運動不可缺。現代人習慣多肉🍖少菜、嗜吃濃味食物,其實只要懂得選擇,健康餐一樣可以有肉吃又濃味。我設計的宇宙飲食沒限制味道和食量,只要用的是天然材料和調味,每餐堅持三成主食、七成蔬菜的黃金比例,多攝取酵素,這種飲食配搭能令腸道該消化的消化、該吸收的吸收,沒用的廢物全排走💩💩,讓身體有營兼健康。
運動方面,研究指出,每週四次,每次半小時「強而有力」的帶氧運動🏃🏻♂️🏃🏻♂️,有助減內臟脂肪。不過現代人工作繁忙,難以抽出時間運動,而且坦白說,深層的內臟脂肪,單靠運動是很難減去;倘若要減,非得做「大量」帶氧運動,但這類帶氧運動只能全身瘦,無法「針對」減腩,成效非常緩慢。若想更有效針對減內臟脂肪,最好配搭做能加速代謝內臟脂肪及燃燒皮下脂肪的高科技儀器療程。我每星期必做「臟脂燃燒療程」,因為我現在這個年紀很容易積聚內臟脂肪,做這療程不單止是為了瘦身,最重要還是為了健康。做三十分鐘「臟脂燃燒療程」,靜靜躺著就等於體內汗蒸幕4小時,能持續提升體溫,減走內臟脂肪、提升代謝、消除水腫💦。
內臟脂肪肥厚每一刻也在危害健康,好好的跟飲食和運動,自然能減走肚腩,醒腦提神。
📽️更多健康資訊🎞️:
我的天然療法路:https://youtu.be/Nu1f9-nACDA
勿讓小朋友濫吃西藥:https://youtu.be/dMSn5CqnNto
#內臟脂肪 #失智症 #腦退化 #阿茲海默症 #補腦 #中央肥胖 #健康 #唐安麒
------------------------------
大家記得like我的各個channel啦😁
Mewe:https://bit.ly/39KEGs6
IG 名:DR.ANGELTONG
YouTube:https://bit.ly/3ic4LDT
Blog:http://blog.angeltong.com.hk
KK Box:bit.ly/3r6x6Q3
Sound Cloud:bit.ly/3q8iI8x
SoundOn:bit.ly/2MFFiIg
Spotify:spoti.fi/3q57KB1
Listen Notes:bit.ly/3q61t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