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IPCC公布史上第六次全球暖化報告》
#人類十年來煤炭石油天然氣能源排放量過去幾年沒有下降
#地球升溫至1.5度不可避免
#我們已經無法阻止未來三十年暖化加劇
#我們可以阻止它變得更糟
#全球十億人口將不斷面對熱浪野火乾旱水資源爭奪
#格陵蘭冰層融化及南極冰棚崩塌不可逆轉
#地球上一些動植物將從此滅絕
#珊瑚礁白化將大規模死亡無法保護魚群
2007年與美國前副總統高爾一起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IPCC(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公共最新近期最重要的一份報告,全球變暖的一些破壞性影響已不可避免。但人類仍有可能在短時間內全力阻止狀況變得更糟。
聯合國IPCC此份重要的新科學報告指出,各國推遲控制化石燃料排放(煤炭及天然氣)的時間太長,以至於人類已無法再阻止未來 30 年全球變暖加劇,儘管我們仍有很短的時間,阻止最悲慘的未來結論。
自 19 世紀以來,人類的活動已經將地球升溫度大約 1.1 攝氏度或 2 華氏度,主要是原因還是燃燒煤炭、石油,其次天然氣,獲取能源。其後果目前已經可以在全球上演衝擊各地,的氣候災民。
光是今年夏天,熾熱的熱浪在美國和加拿大造成數百人死亡,洪水摧毀了德國和中國,而西伯利亞、土耳其和希臘的野火燎原,已經失控。
根據這份由聯合國召集的科學家團體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周一發布的新報告,這只是一個開始。
即使各國今天開始,大幅減少排放,未來二十年內全球溫室氣體總量仍然可能會使地球氣溫上升 1.5 攝氏度左右,我們可以説:人類現在基本上已經鎖定、無法逃避,更熱的未來。
科學家們發現,在地球升溫 1.5 度時,危險會大大增加。
全球近 10 億人可能會在更頻繁危及生命的熱浪中,傷害健康及一大部分老人死亡。
由於嚴重的干旱,還有數億人將爭奪水源。水資源,可能引發戰爭。
今天地球上一些動植物物種,將滅絕消失。
全球大片海域維持漁業的珊瑚礁,將遭受更大規模死亡。
英國利茲大學的氣候科學家、此次為IPCC撰寫報告的數百名國際專家之一皮爾斯·福斯特說:“我們可以預期,在未來 20 或 30 年內,極端天氣將大幅增加。” “不幸的是,我們必須了解,情況只會比現在更糟。”
然而,人類仍然可以防止地球變得更熱。但這將需要各國協調努力,到 2050 年左右停止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
這代表我們需要立即開始迅速擺脫煤炭等化石燃料,並從空氣中快速去除大量碳!
IPCC報告總結:如果全球真誠的合作,全球變暖可能會停止⋯⋯並穩定在於升溫於1.5 攝氏度左右。
但如果各國的努力失敗,全球平均氣溫將繼續上升——與工業化前時代相比,可能會超過 2 度、3 度甚至 4 攝氏度。
IPCC報告描述了變暖程度每增加一次會如何帶來更大的危險,例如更嚴重的洪水和熱浪、惡化的干旱和加速的海平面上升,這些都可能威脅到一些島國的生存。
地球越熱,越過危險的“臨界點”的風險就越大,例如格陵蘭島和南極洲西部巨大冰棚,將出現不可逆轉的崩塌。
“地球氣候系統發生了一些變化,沒有回頭路,”該小組副主席兼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氣候高級顧問 Ko Barrett 說。但是,她補充:立即和持續的減排“確實可以改變我們面前的氣候絕望。”
此次公布的IPCC的報告共獲得了 195 個政府的批准,基於共14,000 多項研究,是迄今為止氣候變遷物理學最全面的總結。
此報告將於11 月在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峰會上成為各國領袖高峰會的討論焦點。
包括拜登總統在內的越來越多的世界領導人支持將全球變暖限制在 1.5 攝氏度的目標,儘管主要污染國家目前的政策距離實現這一目標還很遙遠。溫室氣體的 10 大排放國是中國、美國、歐盟、印度、俄羅斯、日本、巴西、印度尼西亞、伊朗和加拿大。
這份新報告毫無疑問地認為人類應對全球變暖負責,並得出結論認為,自 19 世紀以來,全球平均氣溫的上升基本上都是由燃燒化石燃料、砍伐森林和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國家驅動的。和吸收熱量的甲烷。
報告稱,迄今為止的氣候變化在人類歷史上幾乎沒有相似之處。過去十年很可能是地球 125,000 年來最熱的十年。世界上的冰川正在以“至少在過去 2000 年中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化和消退。至少 200 萬年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從未如此高。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海平面平均上升了 8 英寸,自 2006 年以來上升速度翻了一番。自 1950 年以來,熱浪變得明顯更熱,並且在世界大部分地區持續時間更長。野火天氣在全球大片地區惡化。自 1980 年代以來,海洋中的極端高溫爆發——這會殺死魚類、海鳥和珊瑚礁——的頻率增加了一倍。
近年來,科學家們還能夠明確全球變暖與特定惡劣天氣事件之間的聯繫。報告稱,世界上出現的許多致命的新極端溫度——比如 6 月份席捲太平洋西北部的破紀錄熱浪——“如果沒有人類對氣候系統的影響,就極不可能發生”。溫室氣體排放明顯使一些乾旱、傾盆大雨和洪水變得更糟。
報告稱,熱帶氣旋在過去 40 年中可能變得更加強烈,這種轉變不能僅用自然變化來解釋。
報告指出,隨著全球氣溫不斷上升,危害也會隨之上升。考慮一下危險的熱浪,在過去,這種熱浪每 50 年只在特定地區發生一次。如今,平均每 10 年就會出現一次類似的熱浪。在全球變暖 1.5 攝氏度的情況下,這些熱浪將每 5 年發生一次,而且溫度會明顯升高。在升溫 4 度時,它們幾乎每年都會發生。
或採取海平面上升。在升溫 1.5 度時,預計本世紀海平面將再上升 1 到 2 英尺,許多沿海城市經常被洪水淹沒,而過去一個世紀只會發生一次。但報告稱,如果氣溫持續上升,南極洲和格陵蘭島的巨大冰蓋可能會以不可預測的方式破壞穩定,在最壞的情況下,本世紀海平面可能再上升三英尺。
可能會有更多不可預測的變化。例如,有助於穩定歐洲氣候的大西洋重要海洋環流系統現在開始放緩。儘管該小組以“中等可信度”得出結論,該系統不太可能在本世紀突然崩潰,但它警告說,如果地球繼續升溫,這種“可能性低、影響大”的結果的機率將會上升。
羅格斯大學氣候科學家羅伯特·科普 (Robert Kopp) 說:“這不像我們可以劃出一條明確的界線,如果我們保持在 1.5 度,我們就安全,而在 2 度或 3 度,則遊戲結束。”報告。 “但每增加一點變暖都會增加風險。”
專家估計,世界各國政府目前正在推行的政策將使世界在本世紀末升溫約 3 攝氏度。這加大了各國做出更雄心勃勃的承諾的壓力,超出了他們根據 2015 年在巴黎達成的國際氣候協議所達成的承諾。
如果各國兌現最近的承諾——比如拜登先生 4 月份承諾到 2050 年消除美國的淨碳排放量或中國承諾到 2060 年實現碳中和——那麼接近 2 攝氏度的變暖可能是可能的。其他行動,例如大幅減少農業和石油和天然氣鑽探的甲烷排放量,可能有助於將變暖限制在該水平以下。
“這份報告讓我深感緊迫,”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副主任簡·盧布琴科說。 “現在是保持 1.5 目標觸手可及的關鍵十年。”
雖然近年來對氣候變化的廣泛科學理解沒有發生巨大變化,但科學家們取得了一些關鍵進展。計算機模型變得更加強大。研究人員收集了大量新數據,部署了衛星和海洋浮標,並通過分析冰芯和泥炭沼澤更清晰地了解地球過去的氣候。
這使科學家們能夠改進他們的預測,並更準確地得出結論,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就可能變暖 2.5 至 4 攝氏度。
新報告還更詳細地探討了全球變暖將如何影響世界特定地區。例如,雖然迄今為止南美洲只有一個角落出現了可能損害農業的干旱,但如果全球平均氣溫升高 2 攝氏度,這種破壞性乾旱預計將在整個非洲大陸變得更加普遍。
巴黎薩克雷大學氣候科學家、報告編寫小組的聯合主席瓦萊麗·馬森-德爾莫特 (Valérie Masson-Delmotte) 表示,對區域影響的關注是這份報告最重要的新方面之一。 “我們表明,氣候變化已經以多種方式在每個地區產生影響,”她說。
過去的氣候報告主要關注大規模的全球變化,這使得國家和企業難以採取具體措施來保護人員和財產。為了幫助制定這樣的計劃,該小組週一發布了一個交互式地圖集,展示了隨著全球氣溫上升,不同國家將如何變化。
“為社會、決策者和領導人提供每個地區的準確信息非常重要,”馬森-德爾莫特博士說。
這份新報告是 1988 年創建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六次主要氣候科學評估的一部分。第二份報告將於 2022 年發布,將詳細說明氣候變化可能如何影響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例如沿海城市、農場或醫療保健系統。同樣預計在明年發布的第三份報告將探討更全面的戰略,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阻止全球變暖。
⋯⋯⋯⋯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IPCC)今天(9日)發布2013年以來最重大的IPCC第六次氣候科學評估報告(AR6)。報告明確警告,人類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嚴重氣候變遷效應,地球平均溫度的上升幅度,將在本世紀跨越巴黎氣候協定設下的攝氏1.5度門檻,或甚至超過攝氏2度。部分摘要如下:
1. 2011~2020年全球地表溫度相較工業化前水平(1850~1900年)增加約 1.1 °C。目前的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至少是 200 萬年來最高(410 ppm)。
2. 自從上一份2014年評估報告(AR5)以來,全球地表溫度強烈地變暖。過去五年(2016~2020 年)是自 1850 年有紀錄以來最熱的年份。
3. 海平面上升和冰層流失的速度加快。目前海平面以近3000年來最快的速度上升中,相較於1901~1971 年,目前海平面上升速度增加 2 倍。
4. 極圈冰層流失更快,若以2010~2019 年期間與 1992~1999 年期間相比,格陵蘭冰蓋的平均流失速度增加 6倍、南極冰蓋的平均流失速度則增加 3 倍。
5. 更多科學證據歸因溫室氣體排放和極端氣候的關聯性,特別是極端降雨、乾旱、熱帶氣旋和複合極端事件(乾燥/炎熱天氣與野火事件)等。
IPCC報告撰寫人之一的 Helene Hewitt表示,「先前報告中,對北極海冰融解的趨勢略有低估,現在我們綜合多方面的證據顯示,在所有情形下,我們可能在2050年之前,就會首度看到北極幾乎沒有海冰的景象。」
https://www.ipcc.ch/assessment-report/ar6/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climate/climate-change-report-ipcc-un.html?referringSource=articleShar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呂冠緯 / 冠緯學長陪你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先備知識: 1.重量百分濃度的定義 2.體積莫耳濃度的定義 3.ppm的定義 影片重點: 1.濃度換算時務必先計算是溶質與溶劑的量 2.如果題目沒有給溶液的量,可以自己假設一個方便計算的量。 (例:5%的食鹽水,可以想成是100克的食鹽水中含有5克的食鹽。) 3.重量百分濃度與體積莫耳濃度在...
濃度計算ppm 在 皮筋兒 Journe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轉社團討論
(來自麵友奧泱)
歐盟和中國禁止瘦肉精的脈絡更慘,是因為他們「自己使用的瘦肉精比美國使用的還毒」...
瘦肉精不是只有萊克多巴安一種,還有毒性更強的克倫特羅,正好歐盟和中國就是用這種,歐盟頒布禁令時,萊克多巴安甚至還沒上市...
台灣過去很多抵制瘦肉精的文章,根本把萊克多巴安和克倫特羅混為一談。
所以乾脆我們來實際上「計算」一下所謂劑量的東西A__A
基本上都是國中小的加減乘除,如果還有一堆人對劑量有7788問題的話可以直接截取下面甩他臉上,再順便噴他數學課是不是國文老師代課或是都抄隔壁同學答案A__A
.
1.我們先來認識一下ppm跟ppb是什麼
ppm(parts per million):百萬分點濃度,定義為百萬分之一。
ppb(parts per billion):十億分點濃度,定義為十億分之一。
2.定義與換算:如果我們把上面兩個定義代入含有AB兩物質的某混合物裡,可以得知1公斤的A裡面含有1毫克的B是1ppm(1公斤等於10^6毫克),也等同於1000ppb(1ppm=1000ppb)
那我們從毫克換算成微克,因為1毫克等於1000微克(也就是1微克=0.001毫克),故1公斤的A有1微克的B這樣是0.001ppm=1ppb。
3.正式代入:我們代入一下議題的東西,令A為豬肉,B為萊克多巴胺,已知台灣的現行標準上限是10ppb,也就是等於1公斤豬肉要有0.01ppm=10ppb也就是等同於10微克的萊克多巴胺才算超標。
而目前依據Codex評估,成人每天可承受劑量為「每公斤體重1微克」,假設你是40公斤超級瘦子,要吃到40微克才是上限;假設你是200公斤巨大肥宅,那要吃到200微克才是上限。
4.關於精度:這裡稍微提一下檢測儀器的精度,學校通常都會教一個概念叫做「估計值」,例如直尺通常都是測公分(cm),而往後一位數公釐(mm)則成為估計值,例如你可以說拿著直尺的某鄉民有30.5公分,5是估計值,這是有效的;但你如果說該鄉民有30.5487公分那則是無效的,除非你能找到一把精度為公釐(mm)的尺給他,那你就可以說該鄉民有30.54公分,此時的4則變成估計值。那我們可以假設以最差情況來說,萊克多巴胺檢測只能檢測到ppb十位數(例如10-19ppm都是合格,超過20才不合格)而無法精確檢測到ppb個位數(10以內才合格,10.1或11以上即不合格),為求以下計算方便,直接假設全部都含20ppb=20微克殘留。
註記:並非指現實情況一定會有20ppb=20微克殘留。
5.最後計算:那我們假設以一個成人60公斤來計算好了,那你的每日耐受量是60微克,或者以某些人緊抓的60微克標準來計算,那接下來我們發現了什麼?
沒錯,你他媽的一天要吃3公斤的豬肉才會超過標準唷A__A
對3公斤的豬肉有概念嗎?
我們假設以一片豬排100克來計算的話,你每天要吃到30片。30耶!你是大食怪?
就算你說你飲食非常清淡好了,那這更沒問題~那我們用水煮肉品來算好不好?而且我還幫你挑熱量最低的水煮瘦肉,而100公克水煮瘦肉熱量算你110大卡就好(實際上會更高),你如果要吃到3公斤的水煮瘦肉的話,你這樣就吃進3300大卡的熱量囉~這早就超過你的TDEE了,知道TDEE是什麼嗎?自己google,沒道理瘦肉精估的這麼勤勞連TDEE是什麼都不願意估一下吧?
6.結論:當我們要吃到瘦肉精會影響你身體的量時,你發現了害死你的是什麼呢?
答對了,你是被胖死跟撐死的唷❤不是被萊克多巴胺弄死的,而且隨著你越吃越肥你的耐受量還會更高,你還要吃更多地豬肉~然後就越肥~持續循環下去~直到你糖尿病啦高血壓啦再加上肥胖到無法走路為止。
哇!萊克多巴胺好可怕啊~~~~~~ㄏㄏ
而且我都用最緊繃的超標跟最有利你的方式幫你算,有個人體功能叫「代謝」,只照上面吃肉的話還有一個健康問題是「營養不均」,而且你的錢包與戶頭可能要非常的紮實,因為窮人只吃得起澱粉。
註1.劑量決定毒性,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註2.真的有疑慮,自己動筆算,加減乘除的東西你如果還不會算,麻煩沒收並銷毀你從國小以後的文憑,還有記得看第4點。
註3.若是健身或是高強度運動族群的確有可能會吃到很多肉,但是他們還有「雞肉」與「牛肉」可以選擇,也有「植物蛋白」可以吃,還有「乳清蛋白」可以喝,並不會只全部都吃豬肉吃到吐。你以為雞胸肉夯假的?
註4.你如果對牛肉沒感覺但是對豬肉機掰叫的話那你還是給我下去,幹你他媽破腦一枚。
註5.少他媽拿身體有問題的人來說嘴,一個心血管疾病或是糖尿病之類的患者沒有進行飲食控制還在那邊大魚大肉豬肉吃到飽,害死他的也不會是萊克多巴胺而是他想自殺的行為。
註6.國民黨是智障。
註7.現在沒想到,以後再說。
————補充————
順便提一個,豬肉的蛋白質含量google說是每27g/100g
參考網路上巨石強森的健身餐菜單,提到他一天會攝取高達426克的蛋白質,換算成豬肉就是426/27=15.7左右,直接算1600克的豬肉吧!
別説極限量了,先吃到巨石強森的程度再說吧!
濃度計算ppm 在 Lin bay 好 油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補充說明
蝦子是沒有腦的,蝦子屬於無脊椎動物,沒有發展出腦這種器官,因此蝦子是腦神經元這種組織,加上沒有脊椎,所以是一種非特異性免疫系統的生物。
什麼是非特異性免疫系統的生物呢?
就是沒有特異性免疫系統(後天免疫),沒有生物體在出生以後逐漸建立的後天防禦功能(如 memory cell) 。
蝦子沒辦法建立後天免疫,所以蝦子非常怕病毒。
所以下次有人對你說:你很蝦
這可能代表你沒有腦。
【文青別鬼扯】---「別再鬼扯吃蝦過敏的問題了」
從前從前,有個人宣稱自己的小孩過敏很嚴重,所以親自跑去宜蘭養蝦。她說因為多數蝦農於飼養時,都會投入大量的抗生素,這就是導致許多人吃蝦會過敏的主因。因此,她養的是從頭到尾堅持不投藥的「無毒蝦」。因為不用藥,所以產量少,所以都賣天價。然後更神奇的是,她還曾說她的蝦有細胞壁(https://goo.gl/tC2iVI)。
自從文青式的農產行銷手法當道後,台灣人就開始流傳蝦農於飼養時大量投入抗生素,導致過敏的謠言。
但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通常廣為宣傳此謠言的,也都正巧是有在賣蝦、且宣稱其全程不用藥的蝦販?好巧喔~~~。然後這個謠言似乎從未被檢驗過,反正大家就管他3721地以訛傳訛。
為了破除文青的鬼扯謠言,【文青別鬼扯】特別請了真的不是蓋的蓋玉軒老師來為大家講解說明。希望鬼友們弄清楚,抗生素非常貴,蝦農根本不會亂用。此外,蝦子常見的疾病都是「病毒」引起的,蝦農當然不會使用只對「細菌」有效的抗生素。
----------------------------------------
別再鬼扯吃蝦過敏的問題了 / 蓋玉軒
歐耶,今天大美女又傳新聞來讓我參考了,讓我這位專業蝦農的人生一點也不瞎。
不過,美女傳來的新聞卻看了卻有點蝦,說蝦米「成大微藻生技與工程中心與業界合作,以微藻等成分飼養蝦子,過程中完全不添加藥物,養出頭好壯壯的蝦子」。然後一般人吃蝦之所以會過敏,是因為蝦農投入抗生素所致。
身為專業養殖戶,看到這種新聞真的很噁心,很想。總有人喜歡用不實的謠言搞行銷宣傳,造成消費者恐慌就算了,連帶還波及整個養蝦產業。
蝦就和人與其他動物一樣,照顧不好也是會生病的。不過,蝦類較常遇到的問題包括早期的EMS症,以及養殖後期的病毒性疾病(白點病毒、WSSV、桃拉病毒、TSV,以及肝胰臟壞死病毒IHHNV為主要)。但問題是,這些病都是病毒所引起的,你用抗生素根本沒用啊!!!台灣養蝦也幾十年了,基本的常識蝦農也都有,你覺得蝦農會笨到浪費錢去用抗生素治療這些病症嗎?
此外,抗生素很貴!抗生素很貴!抗生素很貴!
你覺得養蝦能賺多少錢?我們就以一般蝦農的平均水準來計算,
假設蝦池容量為100立方米(100公噸的水),通常能收成250斤的蝦,賣給盤商約30,000元(盤價120元)。
但若以中國化學做的抗生素「歐索林酸」(1700元 / kg)和「烴四環黴素」(650元 / kg)浸泡,濃度取20~30 ppm。100噸的水就要用掉2公斤,也就是4,700元。
換句話說,蝦農若真要投抗生素,光是藥錢就佔了15.7%。這合理嗎?當然不合理。對養殖業而言,最大的成本仍是在飼料、電力以及勞力,若藥錢就花到15.7%,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蝦農遭遇疾病的初期時,第一個想法就是「快收成」,以免病情擴大而血本無歸。花錢買藥的風險很大,一方面並不一定有效,另一方面當拖的越久,死亡可能更加慘烈。
每次文青蝦農報導出來,都說別人的蝦子都吃抗生素和藥物長大的,文青蝦都健康無毒。拜託喔,蝦子無毒飼養本來就是基本的。蝦農們拼的是管理能力,和建構一個更安全的飼養環境,降低蝦被病菌感染的風險。但文青總愛鬼扯他們的是無毒蝦,然後別人的好像都是有毒蝦,實在很惡劣。
講到這,大家還是會納悶,為何有些人吃蝦會過敏呢?
首先,不新鮮絕對是最主要原因。甲殼類死亡後,組織壞死速度非常快(貝類也是),這就是是造成過敏的主要原因。冷凍蝦也可能在運輸或保存時,因為疏忽退凍而影響鮮度(要不然冰十年還能吃的蝦子是怎麼一回事?)。
導致過敏的另一項因素則是添加劑。部分品質較差的蝦子產品,可能會添加過量的磷酸鹽類或二氧化硫,這些添加劑可能造成過敏,所以便宜到不合常理的海鮮,你懂的。
而最無解的就是天生過敏,有的人天生就對於蝦肉的tropomyosin原肌球蛋白過敏,對這種體質的人,吃到什麼蝦肉都可能產生過敏反應,所以這種人此生與蝦無緣,就不要強求了。
最後再回到這篇報導的主題「綠藻」,養蝦的人都知道會養水,有健康的環境才會有好的蝦,要養水通常會有兩類,一個是養藻,一個是養菌,這對多數專業的漁民都是基本常識,而蝦子如果只靠吃藻類當然不夠,所以一定要飼料,因此養水自然會養藻,對專業的蝦農而言水色控制,也是重要的一環,因此用藻餵蝦真的不是什麼特殊的事,大多數也是這樣做啊。
簡單來說,蝦農亂投抗生素導致一堆人過敏,是不折不扣的鬼扯。
關心您的家人,就請盡快轉PO,不要再被鬼扯謠言荼毒了。
濃度計算ppm 在 呂冠緯 / 冠緯學長陪你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先備知識:
1.重量百分濃度的定義
2.體積莫耳濃度的定義
3.ppm的定義
影片重點:
1.濃度換算時務必先計算是溶質與溶劑的量
2.如果題目沒有給溶液的量,可以自己假設一個方便計算的量。
(例:5%的食鹽水,可以想成是100克的食鹽水中含有5克的食鹽。)
3.重量百分濃度與體積莫耳濃度在換算時還需要「溶液密度」與「溶質分子量」。
更多教學影片在均一教育平台 http://www.junyiacademy.org/
濃度計算ppm 在 求幫忙ppm換算 的推薦與評價
1ppm的稀釋溶液中不管吸取多少, 濃度都是1ppm. ... 今天你要用的單位是ppm,是重量濃度,所以你只能秤重! ... 我直接把計算過程打字給你們看吧.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