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城市愈發展,樓價股價數字步步攀升之際,浪漫情懷卻同時被現實逐一清刷,甚至消失殆盡。
維港是香港最重要的地標,也主導了十九世紀中以來的城市發展面貌。在鐵路和過海隧道仍未出現的七十年代,渡輪便是連接港九兩岸的主要途徑。然而渡輪不止是交通工具,更讓維港多添了一種悠閒和浪漫,多區碼頭更成為最熱鬧的集散地。但隨著過海渡輪線一削再削,往來維港的渡輪主要只剩下連接中環/灣仔至尖沙咀,而來往北角至紅磡/九龍城/觀塘等地的航線,則只在有限時段營運,連帶也令原來的碼頭風光不再。現時北角碼頭雖仍有一些海鮮檔在經營,也有人釣魚或跑步,但熱鬧程度早隨著北角邨於2003年清拆而大大改變。
1958年落成的北角邨,曾經為本地小康家庭提供優質的公共房屋,每戶擁有獨立廚房、廁所、梗房和露台外,屋邨配套設施包括社區會堂、郵局、巴士總站和碼頭,都開創當時公屋先河,加上無敵海景,成為公屋中的名牌。北角邨清拆後地皮空置多年,在2007年改為私人樓宇發展,周遭景觀亦大大改變,唯是碼頭建築反而保存著1957年時簡約的streamline風格。從這裡搭渡輪過海,可以觀賞平時少見的東區走廊全景,以及背後密集但又跟中區截然不同的城貌,連夜色都不一樣。
早前有藝術家利用晚間閒置的北角(東)碼頭上層,上演了跨媒界項目《待渡》,藉著視覺藝術、互動裝置、聲境、形體演出、在地書寫及閱讀,讓人重新感受在這些被遺忘的碼頭空間,在城市蛻變下新的可能。參與者除了本地陶瓷藝術家尹麗娟、媒體藝術家伍韶勁、作曲家林丰、形體演出編舞黃靜婷等,用光影、用清脆的瓷片,用環境音樂,還有文字書寫等,在碼頭不同角落與這個空間互動,在渡輪靠岸的一隅,還投影了作家/詩人梁秉鈞(也斯)在1974年時寫下了《北角汽車渡海碼頭》一詩:
「寒意深入我們的骨骼
整天在多塵的路上
推開奔馳的窗
只見城市的萬木無聲
一個下午做許多徒勞的差使
在柏油的街道找尋泥土...」
一字字,一幕幕,彷彿為晚間寂靜的碼頭,補上了一份已經被人忘掉的浪漫⋯⋯
*演出圖片由賽馬會藝壇新勢力 @newartspower 提供
#北角碼頭 #渡輪 #待渡 #也斯 #賽馬會藝壇新勢力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佐敦道碼頭,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官涌西部渡船角,曾經為九龍規模最龐大的碼頭之一,今已拆除。現時佐敦道碼頭舊址部分是港鐵西鐵綫柯士甸站及高尚住宅The Austin。早在1924年,油麻地小輪從政府得到專利權,在油麻地一帶經營往中環的渡輪業務,當時是使用佐敦道碼頭的前身——位於眾坊街海旁的油麻地碼頭。...
灣仔碼頭航線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將地圖帶在身邊,逐張細看消失的城貌。
在今周末的市集,我們將為大家帶來兩款#市集限定 地圖明信片!這幅1968年香港環島遊覽指南圖,結合中西式地圖筆法,由著名旅行家兼《海光》雜誌創辦人黎敏斐繪制,在經典景點如赤柱、淺水灣、山頂和水塘等以外,還可發現一些消失的地標包括虎豹別墅白塔、太古船塢和糖廠、中環統一及灣仔杜老誌渡輪碼頭,細心留意,更能發現作者窩心預備的實用資料,如巴士線、維港渡輪航線,甚至觀賞景點的最佳時刻和位置。
至於另一張1968年由「大眾實用叢書出版公司」繪制的「香港街道詳圖」,記載了上環海皮的一時繁盛及上環一帶華人密集聚居的模樣。沿海岸線,可見早已消失的中西區碼頭曾密集林列,包括多個開往九龍不同地區的渡海小輪碼頭、船政局(海事處)碼頭、位於永安公司對開的省港澳碼頭、厚德碼頭、元安碼頭及鼎鼎有名的「三角碼頭」等,是當日南北行及米業的集散地,為當時香港作為轉口貿易港的重要印記。
期待大家明天來我們的攤檔大顯身手,將16格puzzle還原成地圖呢!
*藏品由John Wu 提供
Marketoo – 森之漫步市集
2020年10月24 - 26日
下午1時至晚上8時
荔枝角長義街9號 D2 Place TWO 地下 (THE GARAGE)
#寄住香港RecollectHK #市集限定明信片 #舊地圖 #香港街道詳圖 #環島遊覽指南
灣仔碼頭航線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過海新巴九巴、尖咀轉駁天星小輪,還有可遇不可求的過海紅van......論地鐵缺席區民「土瓜灣人」的過海妙法,其實還有一條北角渡輪。
除了《變形金剛》裏的益豐舊樓,或是大台取景至愛永香冰室,要數土瓜灣icon,不得不提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沙中線開動前,土瓜灣還未躋身鐵路沿線,外來訪客每每有誤進迷宮之感。然而,生於斯長於斯的街坊,自明本區條條大路通羅馬,聯合使用不同交通,總有方法到達彼岸。紅隧封鎖的日子,便有不少居民走到九龍城渡輪碼頭,轉乘緩緩海風前往港島。
九龍城渡輪碼頭座落舊啟德鄰岸,雖名為「九龍城」,卻與九龍城相隔十萬八千里,而名稱由來源於啟德機場。屹立60年的碼頭,只有一條往來北角的航線,但過去曾經開辦多條航線往返灣仔、東平洲,甚至太古城等地,是現今居民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路線。九龍城渡輪碼頭旁,還有馬頭角公眾碼頭這個鄰居,過去曾有不少內地旅行團在此上落觀光船隻。疫情下,此地回復安寧,使用權重新歸還予一眾釣魚客、街坊街里。至於前往碼頭的路程,沿路盡是土瓜灣地道風貌。沿著馬頭角道,可見以十三隻吉祥動物命名的十三街(圖8、9)、牛棚藝術村、社區組織青春工藝、呼吸咖啡茶館舊址(前身為白宮冰室)(圖5)和區內地標「煤氣鼓」(圖4)等,夜幕低垂時,沿路更不乏少數族裔於此街頭聚會。
慶幸小小舊區,規劃相對遲緩,造就完善交通配套,讓不少步行路線應運而生之餘,居民尚能與回憶共生共存。
#就係香港 #一人一社區 #土記人 #九龍城渡輪碼頭 #過海遊記
灣仔碼頭航線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佐敦道碼頭,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官涌西部渡船角,曾經為九龍規模最龐大的碼頭之一,今已拆除。現時佐敦道碼頭舊址部分是港鐵西鐵綫柯士甸站及高尚住宅The Austin。早在1924年,油麻地小輪從政府得到專利權,在油麻地一帶經營往中環的渡輪業務,當時是使用佐敦道碼頭的前身——位於眾坊街海旁的油麻地碼頭。佐敦道碼頭於1933年3月6日啟用,取代油麻地碼頭成為油麻地區的渡輪碼頭。這個碼頭能夠容納客車兩用的雙層渡輪,因此同日起油麻地小輪開辦來往佐敦道碼頭至中環統一碼頭的客輪及汽車渡輪服務,並提供往灣仔的客輪服務。同一時間,當年成立的九龍巴士也在碼頭旁邊設立巴士總站,開設了兩條巴士路線分別往來佐敦道碼頭與深水埗及九龍城。其後,有更多來往九龍及新界的巴士路線開辦,使碼頭成為當時九龍最繁忙的碼頭,亦成為當時九龍區的重要交通樞紐之一。1960年代,佐敦道碼頭附近的油麻地小輪倉庫改建成俗稱八文樓的文華新村,由於該處交通方便,吸引了不少中產階級入住,自此文華新村及佐敦道碼頭一帶皆統稱為渡船角。自1970年代海底隧道及地鐵通車後,佐敦道碼頭的作用漸減,汽車渡輪業務於1994年1月6日首先停航。再加上西九龍的開發,碼頭需要徵用作填海工程用地,碼頭於1996年2月1日停用,客輪航線改為在九龍政府船塢旁的臨時碼頭上下客。最後,渡輪業務被逼於1998年2月2日正式取消,只餘下巴士總站部分。到了2003年,配合興建九鐵九龍南綫,巴士總站部分被徵用,2月23日,所有使用佐敦道碼頭巴士總站的巴士路線需要遷至位於原有巴士總站西面的佐敦匯翔道臨時巴士總站。
九龍佑寧堂(Kowloon Union Church)成立於1927年,是香港一座英語傳道跨宗派基督新教教堂,位於九龍官涌佐敦道4號,現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九龍佑寧堂是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的教會會員。九龍佑寧堂亦借出場地及設施供其他基督教團體使用,其中包括採用粵語傳道的合一堂及普通話傳道的信義會,也包括眾樂教會及基督路小教會。英國雖然早於1860年已佔領九龍,但直到20世紀初才吸引較多歐籍居民,1902年克寧牧師(Rev. C.H. Hickling)在九龍英童學校(Kowloon British School)開始宗教聚會,但在短時間內停辦,到1905年聖安德烈堂建成後,教友轉到該處舉行主日崇拜。1922年約200名居住在九龍的教友簽署一封請願信,向政府申請撥地興建一所類似香港佑寧堂跨宗派的教堂,曾捐款興建聖安德烈堂的保羅•遮打爵士承諾如獲政府撥地,將會支付建築費用。1923年莊士敦牧師(Rev. J. Horace Johnston)抵港著手在九龍成立聚會,首個聚會於1924年1月第一個星期日在中央英童學校(Central British School)舉行。同年9月19日教堂首座建築物(現今教堂的禮堂)開放給公眾崇拜。九龍佑寧堂於1927年正式成立,神學上教堂隸屬基督新教,其任命的主任牧師亦是由主流基督新教教會全體牧師中選出,但教堂的會籍則開放給所有事奉基督為主的教友。
灣仔碼頭航線 在 灣仔碼頭 的推薦與評價
灣仔碼頭 (Wan Chai Pier),全稱灣仔渡輪碼頭(Wan Chai Ferry... ... 灣仔碼頭現時設有1條天星小輪航線,來往灣仔及尖沙咀的天星碼頭。 Travel & Transportation. ... <看更多>
灣仔碼頭航線 在 「歸家去」 天星小輪尖沙咀至灣仔航線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港內 航線 天星小輪 灣仔 至尖沙咀 航線 ,由天星小輪營辦,由 灣仔 渡輪 碼頭 經維多利亞港來往尖沙咀天星 碼頭 。交通迷稱呼此 航線 為「灣尖線」。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