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我們轉身不看的,可能是我們的傷,或是害怕成為的樣子】
⠀⠀
念諮商所時,我記得有次上課的一個練習,老師要求我們要扮演自己討厭的那種人。
⠀⠀
大家哀鴻遍野:「這也太難了,老師~~」
⠀⠀
但當開始扮演時,我們才發現,原來要成為自己討厭的那種人,真的很容易。
⠀⠀
後來知道,這就是榮格所謂的「陰影」,但當時對於這個概念,仍然有一些模糊。
⠀⠀
⠀⠀
這時心裡就開始出現各種掙扎:
⠀⠀
「所以我討厭這個人,是因為我有這個部分嗎?這也太崩潰了....」這是我第一個念頭,努力否認。
⠀⠀
「難道不是因為,我就是討厭這個樣子嗎?」
⠀⠀
甚至會有:「為什麼心理學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回到自己的內心,難道不是因為那個人太討人厭嗎?」防衛就開始出現了。
⠀⠀
⠀⠀
在我後來又經過一些分析、學習,以及自己的工作經驗,慢慢理解一件事:
⠀⠀
⠀⠀
有時候,那些我們轉身不看的東西,可能是我們過去的創傷:
⠀⠀
我們害怕自己再回到那樣的境地,變成那樣被傷害、可憐的自己,所以我們把這樣的自己拋諸腦後,想要變得更好、更強壯,可以不再重演那樣的受傷、不必再感受那樣的羞愧感。
⠀⠀
我拋棄了那個不夠好的自己,往更好的自己邁進,但心理上,我可能很害怕這個自己會再出現,而我並不允許自己出現這個樣子。
⠀⠀
於是有可能,我在別人的身上看到,我覺得恐懼與害怕,因為我無法接受自己有這個部分,所以我也討厭別人身上的這個部分,忍不住想攻擊他。
⠀⠀
⠀⠀
但也可能,有些時候,我甚至覺得困惑:
⠀⠀
為什麼他可以用這個樣子活著?那個被我捨棄的樣子?
⠀⠀
為什麼他用這個樣子活著,可以活得那麼好?
⠀⠀
那現在這個如此努力的我,算是什麼呢?
⠀⠀
⠀⠀
在談《 #過度努力》這本書時,我用很多案例,討論了羞愧感與恐懼對我們的影響。
⠀⠀
我們如何拋下脆弱、拋下那個不夠好的自己,只是希望能夠讓自己不再受傷。
⠀⠀
希望這麼努力的自己,有一天可以不再這麼痛。
⠀⠀
我停不下來,因為我不允許自己停下來,我害怕停下來的自己,就會變成自己不喜歡的樣子。
⠀⠀
那個懶惰不努力的、不會進步的、不夠有用的、會被社會淘汰也不被大家接納的,那個自己。
⠀⠀
我們被追著,停不下來,卻也沒有勇氣往後看一看。
⠀⠀
是不是那個曾經受傷、覺得羞愧的自己,其實並沒有做錯什麼?
⠀⠀
「不夠努力就不夠好」,是誰的標準?
⠀⠀
會不會我們努力了一輩子,得到所有我們要的東西,但內心永遠有個小孩,在原地不停哭泣著。
⠀⠀
拋下他的,不只是那時候他身邊的人、整個社會,甚至包含你自己。
⠀⠀
也許他身上其實擁有一些力量,可以幫助你生活得更有彈性,甚至更有效率地做到你的目標?
⠀⠀
⠀⠀
我想,不管是《過度努力》,或是我在podcast 《作家的靈魂腳本》討論著作家們的傷,想要跟大家分享的,都是這個概念:
⠀⠀
「是否我們一輩子想逃離的,其實是對我們好珍貴的東西?」
⠀⠀
他等著我們的接納與愛。
⠀⠀
我想,這是可以換個角度去思考的部分。
⠀⠀
⠀⠀
也有朋友說,「我討厭某些人,是因為他真的沒有做到一些事。」當然,當他沒有做到的事情造成你的麻煩、或甚至你需要去收拾,你大概也很難喜歡對方。
⠀⠀
而這,的確是界限的問題。但或許我們也生氣,氣他可以是不管的那個人,而我總是那個收拾善後的人。
⠀⠀
如果我們能夠停下來,問問自己的情緒是為什麼,我們可能會因而更了解自己,在許多事情的選擇上,也有機會更有彈性。
⠀⠀⠀⠀
當我們有選擇,我們就有機會更自由。
⠀⠀
跟大家分享~~~
⠀⠀
⠀⠀
另外今天有兩個節目上線:
⠀⠀
我的podcast《 #作家的靈魂腳本 》最新一集 #芥川龍之介 上線了。這次談到的是「當孩子被迫成為大人」,歡迎收聽~~
⠀⠀
今天晚上六點, 寶島聯播網 鄧惠文醫師的節目 《 #心事有人知 》,我和鄧醫師一起聊聊 #情緒勒索,非常精彩,歡迎收聽!!
⠀⠀
⠀⠀
題外話,有些人問我說,對這些作家不熟,適合聽《作家的靈魂腳本》嗎?
⠀⠀
其實我這個podcast,就是希望讓大家了解:這些作家也是人,可以用一個比較親近的角度切入,而不至於覺得這些作家那麼遙遠,所以即使你不熟這些作家的作品,也很適合收聽喔~~
⠀⠀
或許你會在這其中,聽到一點點你自己。
⠀⠀
(收聽連結請參考留言)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那對夫妻,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那對夫妻2018全新合唱歌曲: [不懂愛你] 陳曉東×Kim京燁 兩個人在一起之後慢慢習慣了對方,是不是就因此忽略了、失去了什麼呢?! 不懂愛你 曾經愛過 曾經擁有 曾經在你面前答應我不放手 不明白為什麼 也許習慣了以後 讓我不知道忽略的是什麼 曾經牽手 曾經陪你度過 曾經的畫面一直...
為什麼 你 在 我 哭泣 時候 轉身 要 離 去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來吧,一起來聊聊創傷】
《創傷的智慧》紀錄片播放的時間結束了,當初推薦文的分享人數,還有之後繼續向我詢問的人數,都讓我感到很振奮。在我這個小小的粉專裡,一篇小小的推薦文,得到了比我預期更多的迴響,我認為這是在告訴我,已經累積了一定的人數對「創傷」這件事感到好奇,甚至隱約感覺到它在我們生活當中的強大影響力。
在紀錄片的網站上,依然保存了活動期間的精彩對談,還有很多珍貴的資源讓大家可以更深入理解「創傷」的各種面向,感覺導演和專家們,是希望能透過紀錄片當作一個起頭,一次拓展整個社會對於「創傷」的理解,還有對話的深度和廣度。然而這些座談都是英文,同時美國社會在談論情緒與感受方面跟我們的經驗很不同,如果在這方面沒有經過一些文化上專業上的「翻譯」,有時就算是語言能力足夠,理解上和實行上還是會有一些隔閡。
如果這一切只停留在這裡,那就太可惜了。
我想起跟「創傷」這個詞彙相遇之前的漫長追尋。
在年紀還很小的時候,我就強烈地感覺「我以後絕對不要變成跟我媽一樣的人」。甚至在高中的時候,還曾經跟同學互相約定,「如果以後你看到我有變成我媽的跡象,請你立刻過來打死我」。
話講得很毒,其實反映出內心極大的恐懼,因為我的母親真的就是我外婆的樣子。
我的母親長年有一個非常激怒我的習慣。當我在他面前跟他說明一些重要的事情的時候,他總是會在我說話的當中突然伸手,摸我臉上的痣或是耳垂或是任何其他「缺陷」,感嘆:「哎呀這個鼻子要是再挺一點就好了。」
然後我就會因此抓狂,跟他大吵一架。
大學畢業沒多久,有一回外公因為小中風在家裡跌倒,緊急送醫,大家都趕到醫院,由母親代表去聽主治醫師的報告。他消失了好一陣子,回來的時候第一個走向祖母,跟他轉告醫師的診斷。只見外婆盯著母親的臉,毫無表情的聽了一陣,然後突然伸手撥開正在講話的母親的瀏海:「你這頭髮很難看耶,是去哪一間理髮店弄的?」
母親大爆炸的瞬間我忍不住笑出來,你看看你,但是一轉身心裡卻打了一個大寒顫。
總是聽到人說,女兒以後會變成媽媽的樣子,居然被我親眼目睹了。如果這是真的,那媽媽的樣子很糟糕的人,一輩子不就毀了?我不相信這是一種預言,一定有人可以逃過這種詛咒,可是這樣的人在哪裡?他們又是怎麼找到走上不同道路的方法?
有害怕成為自己母親的女兒,就會有害怕步上父親後塵的兒子,或是在自己身上重蹈任何家族覆轍的孩子。每個人都在跟一個看不見的敵人戰得灰頭土臉,弄不懂為什麼馴服不了自己,活不出自己更好的樣子,沒有辦法跟所愛的人更接近。
我看著螢幕上每一個,受邀到講座上侃侃而談的講師,一來一往,大家在談笑之間分享自己多年來鑽研的成果和領悟,相互補上不同角度對「創傷」的理解和連結,一層一層教給我更多思考的方向。但是最珍貴的,是在這些專業的對話之間,大家不經意地透露出來的,屬於每個人自己的傷痛。
丹尼爾・席格醫生,也許是大家最熟悉的講師,他所寫的《不是孩子不乖,是爸媽不懂》,還有《跟孩子的情緒做朋友》系列,都曾是台灣很暢銷的教養書。他在《建立對跨世代創傷的敏感度和覺知》那場座談裡提到:「我家族裡就是有毒癮的歷史,常常在我的演講裡分享完我的故事之後,都會有人來跟我說:『我覺得你一定有吸毒!!』」他哈哈大笑,「我把這個當做對我至高的讚美。」
Gabor Mate醫生在《關係是一面照出創傷的鏡子》座談會上自陳:「我跟我太太之間的問題是,我自己覺得是一隻醜青蛙,我坐在角落希望他來吻我,讓我可以變成王子;可是他不要啊,他覺得他沒事幹嘛要吻醜青蛙,他希望我直接就是一個王子向他走過來。」
而在另一場關於《破裂的關係》的座談裡,Mate醫生朗讀了他母親當年,在Mate醫生才只有三週大時的育兒日記:「現在是清晨兩點,你已經哭了整整一個半小時,希望我餵你。但是我無法,因為我已經答應醫生,我必須按照時刻表給你吃東西。」讀到這裡他按耐不住內心的情緒,伸手搓揉自己的額頭。剛剛才分享自己的母親因為讀了當年的暢銷教養書,相信「嬰兒是暴君,我們不能讓他們控制我們」,所以在他哭泣的時候都會起身離開的依附關係創傷專家Diane Poole Heller博士,臉上露出非常凝重的表情。
這些瞬間,有些讓我深吸一口氣,有些讓我會心一笑,有些讓我的眼淚毫無預警的就落下來,有些讓我必須把影片暫停,陷入沈思。
這真是美夢成真的一刻啊。這些人每一個人都是勇敢的戰士,他們放膽伸手去觸摸自己的傷痛,找到了逃過詛咒的方法。而今他們聚集在一起,用他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告訴我們,身上遺留著創傷的痕跡並不可恥或悲慘,當我們找對方法的時候,我們可以把創傷轉化成個人的成長,讓我們更加成熟,更能夠給予和接受深刻的愛。
「但是,我可沒說這是一件簡單的事。」Diane笑著警告大家。
這樣的交換和對談裡,有一種非常迷人的力量。不單單是在創傷的這條路上,有人可以懂的感覺真好。對我而言,當越多人開始承認「我不喜歡被這樣對待」,我們才能夠建立起一個穩固的基礎,去探討「錯誤的教養」跟「教養風格不同」之間的差異,讓更多人可以很有自信地表達:「請不要這樣對待我/我的孩子,這會造成很大的傷害。」
我覺得自己很幸運,可以在這個時間點獲得這麼多寶貴的資源,讓我興起一股很強的動力,想要在這裡也營造出一個,讓大家可以試著談論創傷的空間。
我還不是很確定會怎麼做,但是目前的想法是,我會分批把各個講座裡非常觸動我的部分節錄出來,跟大家分享我的理解,還有我自己的相關經驗。然後我也會像之前一樣,在文末貼上一個匿名的塗鴉牆,讓想說話但是有些顧忌的讀者,可以在裡面抒發感想。
從這個現有的形式當作起點,我想試試看可以引起什麼樣的互動和變化。
如果你對這個主題有興趣,或者是對互動的形式有什麼其他的想法,可以在底下留言讓我知道嗎?並不是說如果有興趣的人數很少,我就不會寫了,我這個人天生任性,想做的事情就是會去做沒人可以阻止我(傑克握拳)。但是,確切知道有多少人在關注這個主題,會給我很大的鼓舞。所以,請大家無論長短,出個聲讓我聽見吧!
PS. 閉關中拍不了什麼特別的照片,只好叫書籤們出來排排站會客。有個孩子的個性比較彆扭,也不讓我伸手幫忙,不過我相信他的本質是很美麗的XD
為什麼 你 在 我 哭泣 時候 轉身 要 離 去 在 Chili/吉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最近我突然想起機智醫師生活第一季
有一集頌和唱的Introduce Me A Good Person這首歌
聽到的時候覺得心有戚戚焉
以前可能更希望自己和對方是彼此的唯一
從過去到未來都只有我跟你
好像是多浪漫的事
後來才發現
像我這樣個性的人⋯⋯⋯
如果希望好好被疼愛跟珍惜
或許對方是有一點戀愛經驗的人更好吧(笑)
最好他已經知道
我生理期之前會賀爾蒙作祟心情不好
不在那個時間點跟我逞口舌之快
而是貼心送上一杯溫開水讓我好好睡一覺
最好他也知道
我說沒事就是有事
不會丟下氣噗噗的我
聳聳肩轉身繼續打手遊
最好他知道我最在乎的節日
知道我喜歡簡單溫馨的過節、
知道怎麼挑選我會喜歡又沒負擔的禮物和餐廳
知道最後一口好吃的菜留給我會讓我加倍滿足
最好他知道我在意的戀愛小細節
知道和其他異性之間的安全界線
知道被傷心是一件很痛很痛的事
知道我問他「全世界你最喜歡誰」的時候
會毫不猶豫說「你」
這些如果是0戀愛經驗
或戀愛中還沒學到相當經驗的人
好像比較難掌握吧🥲
(還是也有超有天份的戀愛天才?)
我認識川的時候
也被他看起來好像很豐富的經驗
嚇到有點躊躇不前
總能猜到我肚子餓了
或受了哪些委屈巴拉
總能有辦法讓我破涕為笑
在我發脾氣想負氣離開時
一把在路邊把我抱起轉圈圈(是在拍偶像劇?)
雖然偶爾也會好奇
到底是誰調教的(笑)
但我們在每次感情和每段關係中
不都是在學習和調整
想試著找到能和對方一起
最開心舒服的相處方式嗎
因為我們都有過去
都曾經因為某個人某些事傷心
都學過某些教訓
慶幸遇見他時
他已經是溫暖成熟的戀愛體質
不需要耗費太多操心和左思右想
就能擄獲我的喜歡
管他過去對誰好
現在和未來
對我好就好了(抱)
雖然現在天氣還很熱
我已經開始期待冬天,期待聖誕節
期待在冷冷的天裡
有他替我暖手
————————————
Introduce Me A Good Person
如果有不錯的人就介紹給我吧
有時候像是一攤水,有時候又像是一把火
如果是能夠用真心只愛著我的
成熟又誠實的人的話,那就好了
如果有不錯的人就介紹給我吧
在對於愛情也有著練習的那裡
如果是就算是瑣碎的小事
也願意為我用心的
有許多愛情經驗的人的話,那就好了
我想要被擁抱在至少一次
因為失戀而哭泣的
眼睛美麗的人的懷裡
接受火熱的安慰
將因為孤單一人而疲倦的我的一切
交託給手很美麗的人
如果可以讓我忘記孤單
如果有不錯的人就介紹給我吧
比起連續不斷的相遇
就算只有一次的相遇
如果能夠因應那時候的氣氛
做到最好的人的話,那就好了
對我來說也有心痛的傷痕
沒有過去的人讓我覺得很有負擔
名為冬天的天氣很寒冷嗎?
因為手勾著手的戀人的身影
我的眼睛為什麼酸酸的呢?
如果曾經我也有那樣的時候的話
會思念新的人嗎?還是思念過去的人呢?
#吉利敬上 #川子男 @mha_ick
為什麼 你 在 我 哭泣 時候 轉身 要 離 去 在 那對夫妻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那對夫妻2018全新合唱歌曲: [不懂愛你] 陳曉東×Kim京燁
兩個人在一起之後慢慢習慣了對方,是不是就因此忽略了、失去了什麼呢?!
不懂愛你
曾經愛過
曾經擁有
曾經在你面前答應我不放手
不明白為什麼 也許習慣了以後
讓我不知道忽略的是什麼
曾經牽手
曾經陪你度過
曾經的畫面一直在我腦海中
好想再往前走 可你也不願再回頭
相信這一切都適合你和我
為什麼你 在我哭泣時候轉身要離去
因為我們已經不相信愛情
是不是我太愛自己 放下你我的約定
不想這一切都是你的決定
為什麼我 在你轉身之後還留在原地
也許我的承諾你不會再想起
放手後還會祝福你 祝福我不再想你
可是我恨自己根本不懂你 我不懂愛你
曾經愛過
曾經擁有
曾經在你面前答應我不放手
不明白為什麼 也許習慣了以後
讓我不知道忽略的是什麼
曾經牽手
曾經陪你度過
曾經的畫面一直在我腦海中
好想再往前走 可你也不願再回頭
相信這一切都適合你和我
為什麼你 在我哭泣時候轉身要離去
因為我們已經不相信愛情
是不是我太愛自己 放下你我的約定
不想這一切都是你的決定
為什麼我 在你轉身之後還留在原地
也許我的承諾你不會再想起
放手後還會祝福你 祝福我不再想你
可是我恨自己根本不懂你 我不懂愛你
為什麼你 在我哭泣時候轉身要離去
因為我們已經不相信愛情
是不是我還愛著你 放不下你我的約定
不想這一切都是你的決定
為什麼我 在你轉身之後還留在原地
也許我的承諾你不會再想起
放手後還會祝福你 祝福我不再想你
可是我恨自己根本不懂你 我不懂愛你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
演唱 Artist:陳曉東 林京燁
作詞 Lyricist:林京燁 黃宇哲
作曲 Composer:黃宇哲 林京燁
製作人Producer:黃宇哲
編曲Arranger:楊朝焰 蔡飛鴻
弦樂編寫 Strings Arranger: 楊朝焰 陳家榮
弦樂Strings:國際首席愛樂樂團
吉他 Guitars:Shamril
合聲編寫Backing Vocals Arranger:林倛玉
合聲Backing Vocals:林倛玉
人聲編輯 Digital Edits: 林倛玉 邱仁漢
錄音師Recording Engineer:Stephen Ting (烏鴉) 黃宇哲
錄音室Recording Studio:新歌錄音室New Song Studio/ Peace Productions
錄音助理 Studio Assistant: 陳震豪
混音師Mixing Engineer:Leonard Fong
混音室Mixing Studio:Horus Studio
母帶處理Mastering: Leonard Fong@Horus Studio
影片製作 Video Production: 奔跑少年-影像事務所
MV男主角:
許佳麟 Danny Koo
https://www.youtube.com/user/klkoo
https://www.facebook.com/DannyAhboy/
MV女主角:
吳沛寧 沛沛
https://www.facebook.com/Erica580/
訂閱【那對夫妻】YouTube 頻道 https://goo.gl/R1Eufw
Nico品筠&Kim京燁 【那對夫妻】: https://goo.gl/g7pogG
IG(1006NK): http://goo.gl/LvaEid
追蹤妮妮: https://goo.gl/vngrUy
追蹤Kim: https://goo.gl/hGf6jt
追蹤Nico: https://goo.gl/hIInRM
美拍:https://goo.gl/quvWml
微博:https://ppt.cc/f3MgTx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ymG2Ya5uu4/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