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大筍變著吃。
在夏天除了價格比較貴的綠竹筍,很容易買到的就是個頭很大的麻竹筍和烏殼綠,對於小家庭來說這樣的份量,很容易從很美味吃到怎麼上一餐是竹筍這一餐又是竹筍的窘境,所以阿芳在夏天買了一顆大筍,會把前段較嫩的部分切下來在最短的時間加水煮熟,用保鮮盒裝起來再用電鍋放一點水蒸過,靜置到完全放涼蓋上保鮮盒就能夠放在冰箱慢慢使用,蒸筍子的湯加一部分帶筍茸的筍子切片就能夠煮湯,當餐現煮的筍子湯是最香的,這樣的份量不會過多一次吃完。
中段細嫩飽滿的筍肉,切一切做涼拌口感完全不會輸給綠竹筍。
放在冰箱的熟筍,三四天如果沒有吃完可以拿出來重新回到電鍋再蒸過放涼,就能夠延長保存的時間。
至於最胖最肥厚的那一段,順紋切成細絲,裝在乾淨瓶中,熱開水倒入瓶中,一般豆腐乳大小的玻璃瓶大約600 ML的容量,就補1.5小匙的鹽,稍微降溫回涼後就可以蓋上瓶蓋,放到隔天就會開始產生發酵的現象,再多放兩天就會發酵乳酸成潔白的酸筍絲,沒有打開可以放在室溫保存,打開使用後就要移入冰箱冷藏。
泡好的酸筍絲連湯水都可以用,拿來蒸魚.煮魚湯.炒空心菜.炒牛肉,炒辣椒都是熱夏最開胃的下飯菜。
烏殼綠竹筍煮湯 在 莎姊廚房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搶救苦竹筍。
這一季除了美味的綠竹筍以外,物美著時的還有烏殼綠和麻竹筍。烏殼綠的外型彎曲,有黑棕色的節邊和深棕色的毛。麻竹筍則是像三角錐一般直挺挺的,殼是淺黃色的。
我蠻喜歡烏殼綠,挑選品質好的烏殼綠,各方面的表現都不輸給綠竹筍。挑選底盤廣、切開的底層肉質細白肉眼看不到纖維呈現細緻,底部彎曲、筍尖不出綠的烏殼綠是上品。不要剝殼直接帶回家,以刀子在筍殼上縱向斜刻一刀,冷水入鍋上蓋,滾後再煮四十分鐘,悶至溫涼才開蓋。取出剝去筍殼就可以料理,筍體帶有如玉米一般甘甜的香氣,非常美味。(很多文章建議要放一把白米 一點辣椒什麼的,我沒試過)
前不久在市場買了烏殼綠回家後如法炮製,沒想到一開蓋整鍋湯發黃,去殼一嚐,筍尖苦,筍底也苦,苦的舌邊發麻,接著頭皮發麻。這樣從頭苦到尾的筍,我還是第一次遇到,當時二話不說直接回收廚餘,心裡默默的感嘆糟蹋了食物。
這一天在市場又遇到成堆的烏殼綠,不死心的我又挑了一支美的冒泡的回家。果然,這萬中選一的美麗烏殼綠,又煮出了一鍋黃水。
站在鍋前的我想了一下,把筍去殼全數切片,取來一把鍋再入清水,放入筍片上蓋煮至滾沸後,倒掉黃水(這次的水比較不黃了。筍片也白皙多了),再次入冷水上蓋再煮一次,最後得到又白又嫩,口感極佳的筍片。
只是這個筍片少了甜甜的筍滋味。我把豬肩胛軟骨剁小塊冷水入鍋燙過後,換一鍋滾水,放進排骨和筍片,半碗黃酒,最後得到一鍋鮮美的竹筍肉骨湯。
一支苦筍得救了,但我還是不明白,在這盛產大出筍子的時期,為什麼這筍會這麼苦啊!
烏殼綠竹筍煮湯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晚你想吃涼拌竹筍、還是竹筍湯😋⁉️
台灣常見的筍子有三種:綠竹筍、麻竹筍、烏殼綠竹筍;不管哪一種,甜味都很足,營養價值高:
⭐膳食纖維:不同品種的竹筍,每100克的纖維約1.6-2.4公克;因為纖維量高,能促進腸胃道蠕動,加速糞便排出,減少有毒物質與腸壁接觸,避免便秘、預防腸癌。
⭐含有酪胺酸:是竹筍甜味的來源,更是大腦神經傳導物質(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的重要原料,有助減輕壓力、穩定心情和增加活力。
⭐多酚類:如兒茶素、阿魏酸、綠原酸等,能抗氧化、捕捉體內自由基。
⭐維生素B、C、E及礦物質鉀、鎂、鋅等:維持生理機能。
誰要少吃竹筍🤔:
1. 胃腸潰瘍者
2. 腸癌術後需低渣飲食者
3. 腎功能不全者,須限制「鉀」攝取量激腸胃。
4. 高血壓者,吃新鮮竹筍有助於控制血壓,但需避免竹筍加工品,如筍絲、筍乾、筍片罐頭等,鈉含量高
竹筍怎麼挑😍:
✅選矮短的:同種類較短的,代表較年輕、纖維較細緻。
✅彎彎牛角型。(麻竹筍則要挑圓錐、直立狀的)
✅底部寬大,偏白柔滑:代表筍肉肥厚、肉質細緻。
✅避開尖端帶有青色的竹筍:容易偏苦。
👩🏻⚕️我最想跟妳們分享的是:如何煮竹筍才會甜~
1. 竹筍洗淨後,切除底部纖維粗糙的部分,再放入鍋中、加入冷水,水量要蓋過竹筍。
2. 加入一匙白米、一條辣椒、2匙鹽巴👉能去除竹筍的苦澀味。
3. 煮到水滾5分鐘,蓋上鍋蓋,再轉小火煮1小時,筍子煮透後即可關火。
4. 再待水溫變涼後,即可取出。
冰在冰箱~就能享用到清爽的涼筍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