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在大理電視台的事,被周雲蓬寫出來了!
周云蓬专栏 | 向阳光灿烂处迁徙
2014-04-24 外滩画报
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向大理汇集
在大理坐在露台上,左手一杯普洱,右手一杯木瓜酒,前有洱海拦路,后有苍山阻截,阳光尽情倾泻到你一个人身上,心肝肺被洗得金灿灿的,没有一丝阴影。
在大理坐在露台上,左手一杯普洱,右手一杯木瓜酒,前有洱海拦路,后有苍山阻截,阳光尽情倾泻到你一个人身上,心肝肺被洗得金灿灿的,没有一丝阴影。这时你上网看到北京又是重度污染,请你一定要克制,克制你的幸福感,不然命运会报复的。
当雾霾像牛皮癣一样在天空中不断地扩大,水污染空气污染从北到南,更多的想安度晚年的人想偶尔洗洗肺的人纷纷逃到大理。我所租住的小区前些年房价低廉,无人问津,晚上黑咕隆咚的一星灯火都没有,现在一夜之间房子都已售罄,而且每平米房价飙升到万元左右。
小区里其实还是居住者寥寥,大多数人奋斗在北上广,在大理买了房子也无时间消受,只是偶尔在雾霾中想到自己在大理还有一套空房子,此刻阳光明媚,心里也会忽明忽暗地有了些希望。
艺术家们有着狗一样的嗅觉,对环境的好坏最为敏感。很多我当年在圆明园的朋友、宋庄的朋友以及树村的朋友,失散多年,常在大理街头突然地遭遇,见面通常会惊喜地询问:你也来大理了!因此大理的艺术家兵种海陆空日趋齐备。
走在人民路上,不经意间看到穿着朴素的舌头乐队主唱吴吞走上来,后面是雄赳赳气昂昂的乐队成员,他们要去山上排练了。
在“读诗吧”门口,作家野夫坐在小板凳上正在帮读者签名。导演张杨接他的一儿一女从幼儿园回家了。当年叱咤在北京美术馆门口的流浪歌手老杨一每天上午带领四十个孩子吟唱《归去来兮辞》。雾霾漫天胡不归?人生一世不就是图个好风好水好日头,再成功再有钱,癌症面前也是人人平等。
前面我说过要克制嘛,躲在被窝里偷乐,那是幸福的长久之道,老一代的移民很懂这些。十年前,他们闷着头坐在人民路边喝茶,小声聊天。一年几百块钱租个花园一样的大院子,见到北上广来的朋友就一脸苦相,好像一个被大都市淘汰的流放者。那时的大理宁静淡泊,整个一个“日暮倚修竹”的空谷佳人。
现在的大理人爱显摆了,发微博发微信晒照片:天堂啊、净土啊,好词一筐一筐地倒出来。导致人民路夜晚大红灯笼高高挂,红男绿女挤成堆,两边门面房的租金也蹭蹭地涨。那些想一边做梦一边开个小店铺,够了一天的吃穿就打烊的文艺小老板们灰溜溜地关门转让,取代他们的是越来越多的翡翠玛瑙店、大中华麻辣烫。
我的朋友夫妻俩苦苦支撑着一个小的民营书店“海豚阿德”,卖的都是木心、卡佛和各种诗集,每天的收入还没有门前卖唱的挣得多。假设大理一家书店都开不成了,那就真正沦落为丽江第二了。
我认识一个当地的白族司机,经常跟他聊天,他坦言:这几年外来人越来越多,当然更容易赚钱了,可是也有很多不方便,比方说晚上酒吧狂欢到半夜,吵得睡不好觉;街边摆摊的人密密麻麻,出入不便;物价上涨得他们也吃不消。
我们心目中勤劳善良的白族人也并非总是温文尔雅。有好几起房东与租房者的纠纷案,有的菜刀相向,有的闹上法庭。过去租一个花园一样的大院子很便宜,所以人们一租就是十年二十年,想在这里生活大半辈子,把自己的积蓄都投入在装修改建中。
现在有钱的炒院子的人来了,一大笔钱咣当摔在房东面前,不由得他不动心,然后就是毁约啊,装作不懂法,找来当地的三亲六故群起而攻之。我有个有经验的朋友,签租房合同的时候根本不写法律条款、诉讼赔偿,直接一条:谁先毁约谁全家死光光。
大理民间各种宗教依旧深入人心,这种冥冥中的诅咒可能比法律更有约束力。还有一个狠人,房东率领家族想驱逐他的时候,他在网上下载了一个癌症晚期的假病例,打印好了,拿给房东看,目光落寞地解说:我只有半年生命了,反正早死晚死都一样,这时候如果有人要逼我,我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房东吓得一连声道歉:您接着住,住多久都可以。半年之后房东眼中的他每顿能吃一斤包子,感觉要起死回生。
也许这才是真实的大理,就像梦幻泡影般的爱情落实成了锅碗瓢盆的婚姻,大理不可能遗世独立于大环境之外。
我们这些外来的植物,正想办法与土生土长的花花草草尽可能地和谐相处。很多人在这里生儿育女了,孩子在幼儿园跟当地孩子玩在一起,还学会了说大理话。今年春节,大理市长来到古城请外来艺术家代表吃了一顿团结的年夜饭。
三月,诗歌界的武林大会“天问诗歌节”落户在大理,主办者是诗人潘洗尘,东道主还有作家野夫,画家叶永青,众多诗人云集响应,林莽、李亚伟、雷平阳、蓝蓝、陈东东、车前子、庞培等诗人或者朗诵或者研讨,弄得三月的大理诗意飘香。
最后一个节目是诗人们与大理电视台合作的诗歌晚会。诗人们多江湖气,自由散漫惯了,电视台多的是庙堂之上的自身优越感,所以是狗咬刺猬两下怕。
彩排的时候时间拖了很久,诗人们开始觉得不好玩了,发牢骚,出去抽烟,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也小声嘟囔着:“也就是地方电视台,要是中央台拍,不也都得等着。”逗得我晚上唱《送别》的时候差点笑场,悲欣交集啊!
周云蓬:民谣歌手、作家。出版专辑《中国孩子》、《牛羊下山》等,诗文集《春天责备》等。
烟花三月歌词 在 顏艾琳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個月前在大理電視台的事,被周雲蓬寫出來了!
周云蓬专栏 | 向阳光灿烂处迁徙
2014-04-24 外滩画报
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向大理汇集
在大理坐在露台上,左手一杯普洱,右手一杯木瓜酒,前有洱海拦路,后有苍山阻截,阳光尽情倾泻到你一个人身上,心肝肺被洗得金灿灿的,没有一丝阴影。
在大理坐在露台上,左手一杯普洱,右手一杯木瓜酒,前有洱海拦路,后有苍山阻截,阳光尽情倾泻到你一个人身上,心肝肺被洗得金灿灿的,没有一丝阴影。这时你上网看到北京又是重度污染,请你一定要克制,克制你的幸福感,不然命运会报复的。
当雾霾像牛皮癣一样在天空中不断地扩大,水污染空气污染从北到南,更多的想安度晚年的人想偶尔洗洗肺的人纷纷逃到大理。我所租住的小区前些年房价低廉,无人问津,晚上黑咕隆咚的一星灯火都没有,现在一夜之间房子都已售罄,而且每平米房价飙升到万元左右。
小区里其实还是居住者寥寥,大多数人奋斗在北上广,在大理买了房子也无时间消受,只是偶尔在雾霾中想到自己在大理还有一套空房子,此刻阳光明媚,心里也会忽明忽暗地有了些希望。
艺术家们有着狗一样的嗅觉,对环境的好坏最为敏感。很多我当年在圆明园的朋友、宋庄的朋友以及树村的朋友,失散多年,常在大理街头突然地遭遇,见面通常会惊喜地询问:你也来大理了!因此大理的艺术家兵种海陆空日趋齐备。
走在人民路上,不经意间看到穿着朴素的舌头乐队主唱吴吞走上来,后面是雄赳赳气昂昂的乐队成员,他们要去山上排练了。
在“读诗吧”门口,作家野夫坐在小板凳上正在帮读者签名。导演张杨接他的一儿一女从幼儿园回家了。当年叱咤在北京美术馆门口的流浪歌手老杨一每天上午带领四十个孩子吟唱《归去来兮辞》。雾霾漫天胡不归?人生一世不就是图个好风好水好日头,再成功再有钱,癌症面前也是人人平等。
前面我说过要克制嘛,躲在被窝里偷乐,那是幸福的长久之道,老一代的移民很懂这些。十年前,他们闷着头坐在人民路边喝茶,小声聊天。一年几百块钱租个花园一样的大院子,见到北上广来的朋友就一脸苦相,好像一个被大都市淘汰的流放者。那时的大理宁静淡泊,整个一个“日暮倚修竹”的空谷佳人。
现在的大理人爱显摆了,发微博发微信晒照片:天堂啊、净土啊,好词一筐一筐地倒出来。导致人民路夜晚大红灯笼高高挂,红男绿女挤成堆,两边门面房的租金也蹭蹭地涨。那些想一边做梦一边开个小店铺,够了一天的吃穿就打烊的文艺小老板们灰溜溜地关门转让,取代他们的是越来越多的翡翠玛瑙店、大中华麻辣烫。
我的朋友夫妻俩苦苦支撑着一个小的民营书店“海豚阿德”,卖的都是木心、卡佛和各种诗集,每天的收入还没有门前卖唱的挣得多。假设大理一家书店都开不成了,那就真正沦落为丽江第二了。
我认识一个当地的白族司机,经常跟他聊天,他坦言:这几年外来人越来越多,当然更容易赚钱了,可是也有很多不方便,比方说晚上酒吧狂欢到半夜,吵得睡不好觉;街边摆摊的人密密麻麻,出入不便;物价上涨得他们也吃不消。
我们心目中勤劳善良的白族人也并非总是温文尔雅。有好几起房东与租房者的纠纷案,有的菜刀相向,有的闹上法庭。过去租一个花园一样的大院子很便宜,所以人们一租就是十年二十年,想在这里生活大半辈子,把自己的积蓄都投入在装修改建中。
现在有钱的炒院子的人来了,一大笔钱咣当摔在房东面前,不由得他不动心,然后就是毁约啊,装作不懂法,找来当地的三亲六故群起而攻之。我有个有经验的朋友,签租房合同的时候根本不写法律条款、诉讼赔偿,直接一条:谁先毁约谁全家死光光。
大理民间各种宗教依旧深入人心,这种冥冥中的诅咒可能比法律更有约束力。还有一个狠人,房东率领家族想驱逐他的时候,他在网上下载了一个癌症晚期的假病例,打印好了,拿给房东看,目光落寞地解说:我只有半年生命了,反正早死晚死都一样,这时候如果有人要逼我,我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
房东吓得一连声道歉:您接着住,住多久都可以。半年之后房东眼中的他每顿能吃一斤包子,感觉要起死回生。
也许这才是真实的大理,就像梦幻泡影般的爱情落实成了锅碗瓢盆的婚姻,大理不可能遗世独立于大环境之外。
我们这些外来的植物,正想办法与土生土长的花花草草尽可能地和谐相处。很多人在这里生儿育女了,孩子在幼儿园跟当地孩子玩在一起,还学会了说大理话。今年春节,大理市长来到古城请外来艺术家代表吃了一顿团结的年夜饭。
三月,诗歌界的武林大会“天问诗歌节”落户在大理,主办者是诗人潘洗尘,东道主还有作家野夫,画家叶永青,众多诗人云集响应,林莽、李亚伟、雷平阳、蓝蓝、陈东东、车前子、庞培等诗人或者朗诵或者研讨,弄得三月的大理诗意飘香。
最后一个节目是诗人们与大理电视台合作的诗歌晚会。诗人们多江湖气,自由散漫惯了,电视台多的是庙堂之上的自身优越感,所以是狗咬刺猬两下怕。
彩排的时候时间拖了很久,诗人们开始觉得不好玩了,发牢骚,出去抽烟,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也小声嘟囔着:“也就是地方电视台,要是中央台拍,不也都得等着。”逗得我晚上唱《送别》的时候差点笑场,悲欣交集啊!
周云蓬:民谣歌手、作家。出版专辑《中国孩子》、《牛羊下山》等,诗文集《春天责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