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遇過那種「住在疾病標籤裡」的人嗎?這樣的人可能是憂鬱症、焦慮症、或者是其他的心理疾病,甚至是他可能沒有明確的診斷,但他會幫自己貼上一個標籤,好就在這個標籤裡面好好的「住下來」,合理化自己的一切行為,跟身邊的人說:「我會這樣子,都是你們害的,你們還不讓著我一點?」
當然,從當事人的角度來看,他在這個狀態之下也有他的痛苦,有他難以說出口、甚至不被人理解的部分,但今天的這則信箱我們想要關注在「在他身邊也不知所措的陪伴者」,這些人可能是家人、朋友、伴侶,常常會覺得自己好像步步為營、戰戰兢兢,說什麼都不對、做什麼都錯,而且心裡面還會有一種情緒是:憑什麼?為什麼你有這樣的狀況,我們就要什麼都讓著你?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並不是指身邊的家人或朋友不能體諒,然後只是很風涼的講那種「憂鬱症你要加油」之類的話,而是家人跟朋友已經到一種「不知道能夠做點什麼」的狀態。
我們經常會把焦點放在患者(或當事人)的身上,但卻忽略了他身邊的陪伴者,也有一些心情上面的起伏。例如,像是這封信件裡面談到的,妹妹習慣讓自己住在某個標籤裡面,並且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讓姐姐有一種氣憤的感覺,可是卻又不知道能夠做什麼⋯⋯
#在診斷之後的三種人
老實說,這真的很困難,在調整自己的氣憤之前,可能可以先對這個狀況有一些了解。一般來說,當某一個人獲得一個身心疾患的診斷之後,很可能會經歷幾個不同的階段(可能無法窮盡,這裡只列舉幾種可能性):
1.定居型:有時候住在標籤裡面的人,是藉由這個標籤,來獲得短暫安穩的感覺。過往那些「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的事情,因為一個標籤,好像一切都可以解釋了,標籤提供了他們一種輕鬆的感覺,脫離過往的困惑跟自我責備——原來這一切不是我的錯,而是因為⋯⋯
2.矛盾型:有些人會安穩的住在標籤裡面一段很長的時間,也有些人住了一段時間之後,會產生自我厭惡。覺得自己難道一輩子只有這樣嗎?或者是,不想要造成別人的麻煩,甚至內心會出現「我也覺得我自己很難搞,連我都不喜歡這樣的自己」的聲音。
3.堅強型:厭惡這個標籤、不想要再被這個標籤給綁住,或者是由於大家對於標籤有負面的看法,所以盡量「不要讓別人看出來我有憂鬱症」(或其他的身心疾病);不論是工作或生活,都用硬ㄍ一ㄥ(撐)的方式盡量讓自己像「正常人」一樣。可是同時內心又有一種很複雜的感覺:我的難過誰知道?我如果真的表現出來,有人能夠接住我嗎?是不是我表現很正常,就不是一個「合格的病人」?
(如果你也是當事人,你可以看看自己目前是哪一種)
發現了嗎,同樣是身心疾病,每個人內心的複雜跟糾結也有很多的不同,連當事人都覺得跟自己相處很辛苦了,身邊的人當然也可以感覺到這個辛苦。
#如何陪伴
如果你是身邊的陪伴者,你可以做點什麼呢?這裡提供幾個方法:
—在關心別人的情緒之前,先關心自己的情緒。把自己照顧好了,你才有力氣去照顧對方。
—放棄改變對方,你會輕鬆很多。只有在對方需要協助的時候,提供你可以提供的協助。
—不要跟著對方的情緒起舞。當他的情緒會引起別人的情緒的時候,他可能會覺得「這個方法有用」,也可能會覺得「我又麻煩到別人了」,結果形成更多的情緒漩渦。
只有在你保持比較平靜的狀態,才不會被他牽著鼻子走。當然,講起來簡單做起來難,所以在這次的節目當中,我們針對這個夥伴的來信,有比較深入的討論,有類似困擾的夥伴,也可以點來聽聽喔!
#今天的節目這裡聽
https://reurl.cc/2rvmja
#海苔熊心理話 #海苔熊信箱
#憂鬱症 #焦慮症 #憂鬱症陪伴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13407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全國三級警戒時程,原定到6月28日,但要迎來全面解封,恐怕沒這麼快。近日不少民眾真的悶壞,上個週末假日,不少觀光景點陸續出現出遊人潮,甚至有人迫不及待解封日,6月28日那天的住房率,竟大幅攀升。精神科醫師表示,三級警戒雖不到封城程度,但也打亂不少人日常生活與工作型態,很容易出現「壓力適應」障礙,輕則...
焦慮症憂鬱症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要來跟大家聊聊這個神奇的東西了,它叫CES,用於憂鬱症、焦慮症、失眠的輔助治療。先別太快轉走,這不是業配,我單純只是想要分享一下我使用兩個月的心得。
關於這個儀器的科學基礎和證明,可以到我的medium*上面找到相關的介紹,研究證實,實驗組比對照組在憂鬱、焦慮、失眠的狀況都有顯著的減緩;早年的研究也發現可以有效緩解耳鳴,我就是因為看到這個研究才買這個機器的,腦波有夠弱(重點是對照組不是放著什麼事都不做喔,是給他使用假的機器,之後再對調,俗稱的double blind+ waiting list實驗方法)。
再來要講我的使用經驗了。這個機器的具體用法,有點像是拿兩個夾子夾在耳朵上(別緊張,夾子上面有棉花,所以你不會覺得耳朵痛),路人看起來你很像在聽耳機,然後開很微小的電流通過你的大腦,在醫學基礎上是很安全的一個治療方式,一般來說你會有一點點頭暈暈的感覺(有人說像是喝完酒的感覺,有沒有很吸引人XD)!我自己的感覺是如果沒有把電流開到很強的話,的確會有微醺的feel。開得太強,耳朵會覺得刺刺的,但也不會有什麼奇怪的副作用。我們之前參加研習的時候主講人表示,如果你感覺到不會頭暈的話,大概就沒什麼用了。
再來說一說我關於治療效果的感覺的部分,只是分享我的看法,不代表每個人都會有類似的狀況:
1.如果我現在感覺焦慮很焦慮,吃抗焦慮藥的效果比較明顯。
2.如果我焦慮程度,大概自己評估是中等,那麼用完之後,會有放鬆、想睡的感覺
3.我聽賣機器的專員(還有一些研究數據)顯示,用完之後做事的效率會增加,專注力也會提升,不過我沒有太多因為使用儀器而增益的感受。儘管如此,我覺得用完之後有平靜的感覺,或許這個瓶頸也會讓原本煩躁的你,比較能夠專心做事。
4.耳鳴減緩的狀況: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老實說我覺得每一天耳鳴的狀況並沒有太多的改變,但以前我在談個案的時候,大概談到第二個、第三個,就會覺得耳朵開始嗡嗡叫;我使用了這個兩個月之後,發現就算一天接四個個案,耳朵的狀況也還好。當然,睡覺前因為萬籟俱寂,還是會嗡嗡叫。如果以前耳鳴的程度是10分的話,我自己感覺大概現在是9.2分。
5.關於憂鬱的舒緩狀況:因為我自己沒有憂鬱的情況,所以沒辦法提供大家使用的經驗,有些個案報告顯示使用之後自殺意念會減輕,我自己的感覺是這個機器很吃人品,有用沒用真的要你自己嘗試過後才知道。
6.關於睡眠的效果:剛開始用的一個月,睡眠狀況真的有明顯改善,就算沒吃任何相關的藥物, 一樣睡得很順利,但最近可能因為論文壓力,感覺效果有點QQ,相較起來,還是助眠的藥物或者是抗焦慮劑,效果比較明顯一點。不過,這只是我的感覺,或許每個人也會不一樣。
使用這個機器唯一確定的好處是,倘若你原本就有在服藥,但是服藥副作用蠻大的,或者是你厭惡「病人」這個標籤、厭惡吃藥,那麼就可以作為一種輔助療法(當然因為每個人狀況不一樣,不一定能夠替代吃藥)。
這個器材雖然大家都可以買回來用,但是實在是超級貴的,一台要$40,000上下(我為了這個放棄了10架本來想要想要買的模型),如果想要嘗試看看的,可以到各個身心診所、醫院,上網搜尋一下,應該有一些地方有提供租借的服務,幾百塊到幾千塊,可以拿回去用一個禮拜之類的,感覺一下有沒有用。
常常有朋友問我說,你用這個到底有沒有用?我都會回答:「我買機器的時候,講座宣導的醫生說80%的人有用,這是結合他的臨床經驗跟研究結果。」講雖然是這樣講,你也知道,有身心情緒症狀的人,想法總是比較悲觀,他們總是會說:「那我會不會是那20%?」
這時我不得不說,這樣的想法很有道理。你可能會那剩下的20%,也可能是「有感」的80%,所以我會建議倘若想要試看看的話,可以到診所醫院去預約(搜尋CES 微電流、Alpha Stim),真的不行的話,也可以來我們天母愛舒眠心理治療所詢問,找林詩維臨床心理師做進一步的評估。
之所以說不是業配,是因為倘若是廠商看見這個貼文的話(拜託不要看到),一定不會喜歡我寫這樣的體驗內容,畢竟好的壞的都講了;但我只想要把我用了兩個月的體驗,分享給大家感覺看看,也不附上任何連結,大家自己上網搜尋囉!
希望我們都可以慢慢練習,和憂鬱、焦慮、失眠、耳鳴共處。
#ces #微電流 #焦慮症 #憂鬱症 #失眠
天母愛舒眠心理治療所
焦慮症憂鬱症 在 CNEWS 匯流新聞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可以試著做瑜珈、閱讀、聽音樂,看電影來緩解疫情帶來的壓力,如果依然無法改善請尋求適當的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
.
#三級警戒 #心理防疫 #抗壓力
.
#CNEWS匯流新聞網 按個讚!分享好文章!
★更多新聞看這裡:https://cnews.com.tw/
焦慮症憂鬱症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全國三級警戒時程,原定到6月28日,但要迎來全面解封,恐怕沒這麼快。近日不少民眾真的悶壞,上個週末假日,不少觀光景點陸續出現出遊人潮,甚至有人迫不及待解封日,6月28日那天的住房率,竟大幅攀升。精神科醫師表示,三級警戒雖不到封城程度,但也打亂不少人日常生活與工作型態,很容易出現「壓力適應」障礙,輕則睡眠障礙,嚴重可能引發焦慮症、憂鬱症。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2041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1uDp4OzT9Y/hqdefault.jpg)
焦慮症憂鬱症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你可能沒聽過河正宇
但你可能會在《與神同行》《失控隧道》《恐怖攻擊直播》等等大片中
看過他的身影
那天在誠品逛著
也沒有特地想找哪個種類的書
就在某個角落看見了這本書
看到書名
我心想
應該會是本用走路來講述心路歷程的書吧
結果
河正宇寫得比我想像中還要更好
他把那種演員的酸楚
公眾人物的壓力描寫得非常到位
謙遜的筆觸、平易近人的詞語
都讓這本書深得我心
不論你是想了解河正宇更多一點
或是你想知道公眾人物會面臨到的心酸
或是你夢想成為歌手、演員
河正宇在書中有給出非常棒的建議
如果上述都不是你需要的
你就只是想找個好習慣來培養
這本書
也同樣非常推薦給你
#說書 #書單 #河正宇
付費贊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KKBOX 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LoveVincent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若你有任何建議或是想聽到我說哪本書,歡迎可以寫信給我,或在Instagram上傳訊息給我也可以。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O31bwvLUTc/hqdefault.jpg)
焦慮症憂鬱症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法國上空權」vs.「大麻治憂鬱」。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呢,「大麻治憂鬱」獲得60.8%的票數。這禮拜我們再度派裸體出馬,結果還是輸給大麻。其實不只人類會憂鬱,動物也會因為同伴過世而太過悲傷,現在國外有動物園用藥用大麻來幫助動物度過難關。
波蘭華沙動物園(Warsaw Zoo)今年3月有一隻母大象爾娜(Erna)過世了,牠是那間動物園裡,四隻非洲象中體型最大、也是最年老的大象,她的過世影響了其他大象夥伴,園內另一隻最年輕的母象,甚至出現行為改變和焦慮的症狀。動物園的員工就想說,利用「大麻二酚」(Cannabidiol),也就是CBD萃取油,來看看能不能降低大象的焦慮感。不過並不會看到大象捲菸呼麻的畫面,而是直接把油塗在象鼻內,或是混入大象的食物裡,雖然大象體型非常巨大,但目前園方給大象的CBD初始劑量和馬差不多,每天給個2到3滴而已。園方也不是餵一餵就算了喔,他們很認真抽血確認大象們的健康,還蒐集糞便、唾液樣本來觀察大象的皮質素(cortisol)的高低,皮質素就是人類和動物在緊張的時候身體會產生的激素,又稱作「壓力荷爾蒙」。
大麻中含有兩種主要化合物:大麻二酚(CBD)和四氫大麻酚(THC)。THC就是大麻主要的迷幻成分,具有成癮性,在台灣是二級管制藥品,但是CBD不一樣喔,它不會讓你用了很ㄎㄧㄤ,也不會上癮,主要是拿來止痛、緩解焦慮、讓人放鬆、改善睡眠等,而且功效比傳統藥物好,也沒有副作用,現在很多國家其實都有合法的CBD食品或藥品,像是英國,就差不多有25萬人經常性地使用CBD產品,市面上CBD的花樣很多,電子煙油、護唇膏、甚至咖啡、氣泡水都有,放進化妝品裡面據說還可以抗氧化、舒緩敏感發炎症狀。而且其實現在已經有期刊論文證實CBD可用來治療癲癇、帕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以及焦慮症、憂鬱症等,前幾天還看到新聞說CBD可能有助治療COVID-19。
相對於外國,其實台灣對於CBD的資訊接收得滿慢的,可能是因為大麻在台灣有點像是禁忌話題,充滿了很多誤解,所以多數的人聽到「大麻」可能就覺得是在吸毒。其實衛福部的網站上有說,如果是單純以CBD作為成分的產品,不屬於管制藥品,也就是可以合法使用,那產品的成分或用法用量等資訊,能夠符合藥事法的規定,就是以藥品列管。但是目前國內還沒有核准任何含CBD成分的藥物,所以民眾如果有這方面的需求,可以去找醫生診斷評估後開立處方,就可以申請進口。不過要小心,如果CBD藥物裡面含有THC成分,就是迷幻成分,或是以大麻莖、大麻籽的製品,THC含量超過10ppm,在台灣就會被歸類到「毒品」,先前就有人上網買大麻籽油,結果被依走私毒品罪法辦,所以購買前要特別注意,才不會想治病結果變成運毒。
其實近年國內對於藥用大麻的討論越來越多,也有不少人在擔心,CBD的功效會不會被誇大了,但無論如何,不管你是要用在人身上或是寵物身上,都要先諮詢醫生或獸醫師,才是對自己和對寵物負責任的做法喔~
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記得幫我們在臉書按讚跟分享出去,或是在YouTube訂閱我們的頻道,如果想看更多的國內外新聞的話,也請您上YouTube搜尋寰宇新聞,我們下週見!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ieEnmEJ0bs/hqdefault.jpg)
焦慮症憂鬱症 在 憂鬱症焦慮症的根源是你相信了不應該相信的東西。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什麼是憂鬱症? -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 一个动作停止焦虑,提升你的内心的力量 · 如何停止胡思乱想,过度焦虑? · 化解内心焦虑痛苦,你只要做好一件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