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防疫後遺症: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台灣從5月提升疫情警戒至第二級,防疫在家,靠打電玩渡過漫長時光,轉眼間暑假過去了,即將開學,你家裡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
宅在家期間對我們身心的長遠影響,似乎現在才浮現。例如,螢幕成癮問題。疫情爆發前,家長們從來不用擔心螢幕時間的問題。不是因為紀律嚴明,而是因為生活中有那麼多好玩的東西,天氣好的日子可以游泳、可以跟朋友打球,天氣不好的日子也有各種室內遊戲場、購物中心裡的遊戲區可供選擇,家裡兩個小小孩,七歲的兒子、兩歲的女兒壓根兒不會主動想去看電視或玩電玩。
但是疫情爆發後,這些活動都沒有了。居家防疫期間,兒子開始跟同學連線玩「太空狼人殺」,女兒開始在迪士尼頻道上看「米奇妙妙屋」。我跟女兒約法三章:「每個週末可以看三集米奇妙妙屋」,但每次關掉電視時,她總會撲倒在地上,聲嘶力竭地大哭至少半小時。兒子的談話內容也總是圍繞著狼人殺遊戲打轉,好像對生活中其他事情都不感興趣了。
跟媽媽朋友們聊天時,我開玩笑地說:我的小孩玩電玩、看電視上癮了。她們都表示有類似的困擾,我們互相表示同情,但都解決不了問題[1]。
■電玩的回饋造成高濃度多巴胺上癮
「多巴胺」是人類大腦的一種酬賞物質,當我們從事任何讓人快樂的事情時,就會產生多巴胺,讓我們感覺無比的美妙興奮。但這些都是透過自然途徑,刺激的頻率也正常,沒有任何人需要持續不斷接受多巴胺刺激,也絕對沒有人受得了。
當打電玩的回饋或是往返不止的社交訊息沒日沒夜地大量湧入,大腦就會被迫一直處在高度興奮之中。但人類尚未發展出抵擋多巴胺攻勢的機制,所以就形成不斷被勾引以維持高濃度多巴胺的上癮行為[2]。
■「成癮症」有兩大條件:耐受性和戒斷症狀
▸耐受性
指的是成癮者必須要花愈來愈多的時間玩遊戲,才能帶來快樂感,這代表主掌情緒中樞的大腦前額葉、杏仁核等部位已經受損。
▸戒斷症狀
則是指只要不打遊戲,就會出現焦慮、憂鬱、不安等情緒障礙;嚴重的話還可能出現暴力、自殺傾向。
不過,與菸癮、酒癮、毒癮這類的「物質成癮」不同,像網路成癮這類的「行為成癮」並沒有讓人體攝入像尼古丁、酒精這樣的額外成分,但在精神醫學上看來,也確實影響到大腦運作,達到精神疾病的等級。
世界衛生組織於2018年初在新發布的「國際疾病分類」中,將電玩成癮正式列為精神疾病,正式承認電玩成癮是重大公共衛生議題。在台灣2018年衛福部也追隨WHO的腳步,將網路遊戲成癮納入精神疾病範疇之內,加以預防及推廣相關輔導治療[3]。
■「電玩成癮症」: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精神科」王文隆醫師說,「成癮」是指一種重複性的強迫行為,可能會造成身心健康及社交生活方面的不良後果,假若無法控制,比如迷戀電玩遊戲無法自拔就叫做電玩成癮,迷戀上網無法自制就叫網路成癮,如是攝取某種物質就稱為物質成癮,如毒癮、酒癮、菸癮等。
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電玩成癮」加入第十一版國際疾病分類之精神疾病當中,主要症狀為「無節制沈溺於網路遊戲」,「即使有負面效果仍持續遊玩」,而諸多研究亦發現人際關係困難或個性內向或有憂鬱及焦慮症狀的人比較容易「成癮」。
▶大帥,被媽媽帶來安南醫院精神科就醫。大帥低頭不語,但媽媽卻一直駡他:「整天都在打電玩講不聽才讓成績一落千丈,再這樣下去真正就要撿角了...」
王文隆醫師表示,有這樣的困擾可以到精神科求助,而不是一味的責駡,處罰與禁止,若造成個案選擇化明為暗將更難解決。他也呼籲正在放暑假的學生及家長們,應把玩電玩成癮看成是一種疾病,所以更應迅速就醫,就如同身體疾病一樣,若不及早治療,病情可能因此日益嚴重。
個案中的大帥在經過幾次心理治療後,真正發現其打電玩背後主因竟是因為缺乏愛及為了填補空虛,在王醫師引導方向後,其更懂愛惜自己身體與學會正向思考,面對困難時亦能更加冷靜來處理,也讓人際關係明顯改善許多,真正邁出電玩成癮的深暗黑淵世界[4]。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世界衛生組織(WHO)2018年最新版《國際疾病分類》(ICD-11)將「遊戲成癮症」(Gaming Disorder)歸類為精神疾病,並將過去使用的「網路成癮」聚焦在「網路遊戲成癮」上,針對沈迷於遊戲內容的行為進行相關研究。
其中,網路遊戲成癮中的「手機遊戲成癮」類型值得關注,其判斷成癮的主要因素,包括「過度沉迷,產生負面影響」、「耐受性」、「戒斷症狀」,也與傳統上的「成癮行為」相當類似。
為了解國內學童、青少年手機成癮情形,「國衛院群體健康學研究所」林煜軒醫師研究團隊,針對全國1萬775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學生做大規模調查,當中113名高中生由精神科醫師/臨床心理師進行診斷性會談,以驗證手機遊戲成癮量表與專業人士評估結果的一致性。
▶研究結果發現,手機成癮學生使用手機的時間明顯較長,在手機遊戲的消費意願也較高,手機遊戲成癮的國小學童中,有21.4%願意花錢購買手遊點數或寶物,國中生為36.3%,高中生更高達42.2%,遠遠高於一般學生的消費意願。
▶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
只要回答4個問題,每項敘述可選擇1(極不符合)到4分(非常符合)若得分超過10分以上,就可能有成癮風險。手機遊戲成癮評估量表題目如下:
1.我曾因長時間玩手機遊戲而眼睛酸澀、肌肉痠痛,或有其他身體不適。
2.我常常原本沒有打算玩手機遊戲,卻會忍不住拿起手機來玩一下。
3.在過去3個月裡,我感覺需要更常玩手機遊戲,或玩更久的時間才覺得我玩夠了。
4.如果不能玩手機遊戲,我會覺得靜不下心,感到很煩躁[5]。
■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
▶「網路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
根據世衛網站的資訊,包括打線上遊戲(digital-gaming)或電玩(video-gaming)的行為,連續長達12個月以上,已嚴重影響個人生活、家庭關係、學習和工作等,並危及身心健康者,就可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症。
「這個問題被關注十多年了,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網路成癮後的症狀和酗酒、吸毒很像,都有戒斷問題」,「衛福部心口司」諶立中司長說,令人擔心的是,臺灣、大陸、韓國、日本等亞洲國家的網路成癮高風險族群,比歐美國家高,尤其臺灣兒童和青少年的戶外活動時間少,民眾上網時間早已名列全球前茅,很需要提醒。
根據亞洲大學副校長柯慧貞「民國103年中小學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可發現,全球青少年網路成癮高風險比率約為4.6%,台灣的網癮高風險族群,國小為9.9%、國中19.2%、高中職19.4%,均較其他國家高出甚多。以假日實際上網時數來看,國小平均3.5小時、國中5小時、高中職6小時。
研究「網路遊戲障礙症」的林煜軒醫師,曾以8000名青少年網路玩家為分析對象,發現經過專業診斷後,被確診的比例是3.1%。[6]。
■遊戲成癮具體有哪些表現?
《國際疾病分類》中,專門為「遊戲成癮」設立條目,並明確「遊戲成癮」的多項診斷標準。確診遊戲障礙疾病往往需要相關症狀持續至少12個月,如果症狀嚴重,觀察期也可以縮短。
現行標準中一共列出了9種症狀:
1. 完全專注於遊戲
2. 停止遊戲時,出現難受、焦慮、易怒等症狀
3. 玩遊戲時間逐漸增多
4. 無法減少遊戲時間,無法戒掉遊戲
5. 放棄其他活動,對之前的其他愛好失去興趣
6. 即使了解遊戲對自己造成的影響,仍然專注遊戲
7. 向家人或他人隱瞞自己玩遊戲的時間
8. 通過玩遊戲緩解負面情緒,如罪惡感、絕望感等
9. 因為遊戲而喪失或可能喪失工作和社交[7]
■孩子沉迷網路遊戲怎麼辦?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兒童青少年精神科」黃彥勳醫師建議,遠離誘惑、增加多元興趣,改善人際關係,積極尋求協助是成癮行為改善的不二法門。
「減少生活上使用網路、手機、電腦的機會,並且開發其他的興趣,當有更多時間投入不同的興趣或是人際活動時,花在網路遊戲的時間相對就會減少,就能降低網路遊戲的誘惑性。」[8]
■網路遊戲成癮是警訊,家長應及時介入
「桃園療養院」邱献章院長表示,網路遊戲成癮這個現象或許可發揮預警功能,幫助家長及時介入處理孩子的心理危險因子或精神疾病。
「桃園療養院兒童青少精神科」林峯立醫師提醒,由於每個孩子的情況不同,可能有不同心理危險因子的組合,家長務必帶孩子就醫,經由謹慎且完整的評估,再採取不同的介入協助方式。
林峯立醫師強調,即使沒有被診斷為網路遊戲成癮,家長們仍需注意隱藏在背後的心理健康危機。網路成癮在青少年族群常見的共病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憂鬱症、社交畏懼症、其他物質濫用、強迫症及其他心理危險因子(例如低自尊、課業或工作壓力、家庭關係不佳、人際關係不佳等)。
除了積極就醫外,他提醒家長,網路成癮最大的問題在於和「人」失去連結,這個「人」不僅是同儕、老師,家人更占有重要地位。也就是說,先有良好的親子關係,才有辦法協助孩子建立人際關係和加強溝通技巧[9]。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親子天下)「居家防疫後遺症:我的小孩電玩成癮了嗎?」: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9857
[2](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為什麼別人小孩打電動不會成癮?彭菊仙:把孩子從電玩拉走,你要把孩子拉到哪兒呢?」:https://www.gvm.com.tw/article/79488
[3](數位時代)「電玩成癮「5年增3成」!不上網就無法生活,科技發展何以讓網路難以戒斷?」: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6099/internet-addiction
[4](臺南市立安南醫院委託中國醫藥大學興建經營 )「電玩成癮症 人際關係困難者較高比例 醫呼籲尋求專業幫助回歸正常生活」:http://www.tmanh.org.tw/NewsInfo/NewsArticle?no=796
[5](媽媽寶寶-懷孕、生產、育兒) 「4題判斷你家的孩子有沒有「手機遊戲成癮」,10分以上即有成癮風險!」:https://www.mombaby.com.tw/articles/17989
[6](Yahoo 新聞)「別小看網路遊戲成癮症 世衛已列入精神疾病」:https://bit.ly/3jwva2a
[7](風傳媒)「孩子一直打遊戲怎麼辦?心理師以過來人角度現身說法,4招帶孩子走出遊戲成癮」: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427615?page=3
[8](健康醫療網 )「你遊戲成癮了嗎? 出現這些症狀提高警覺」:https://www.healthnews.com.tw/news/article/41639
[9](健康2.0)「孩子整天上網玩遊戲 家長務必留意:恐暗藏這5種精神疾病!」:https://health.tvbs.com.tw/medical/326168
➤➤照片
[2]
[10] (Yahoo新聞)「遊戲成癮成新疾病,有戒斷問題」:https://bit.ly/38vDWXy
▶圖說:網路遊戲成癮症狀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精神疾病 #成癮 #成癮症 #遊戲成癮 #電玩成癮 #螢幕成癮 #手機成癮 #手機遊戲成癮 #網路成癮 #網路遊戲成癮 #網路遊戲障礙症 #多巴胺上癮
衛生福利部 / 台南市立安南醫院 / 衛福部心口司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 署立桃園療養院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打開CC字幕 #social場合 #就是ㄍ大觀園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
「焦慮症過來人」的推薦目錄:
- 關於焦慮症過來人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焦慮症過來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焦慮症過來人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焦慮症過來人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焦慮症過來人 在 MEeeep Mor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焦慮症過來人 在 [求助] 我的焦慮症故事- 看板Psychiat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焦慮症過來人 在 焦慮症過來人的原因和症狀,DCARD、PTT和台灣e院的回答 的評價
- 關於焦慮症過來人 在 焦慮症過來人的原因和症狀,DCARD、PTT和台灣e院的回答 的評價
- 關於焦慮症過來人 在 Fairy's Heart 心理知識及情緒病經驗分享's post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焦慮症過來人 在 全球平均10人就有1人! 6症狀小心「焦慮症」上身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焦慮症過來人 在 分辨焦慮症、抑鬱症,精神科醫生推薦DIY處理方法| #健康查證 的評價
- 關於焦慮症過來人 在 【焦慮症康復採訪第2期】急性驚恐焦慮2年康復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焦慮症過來人 在 楊定一;從過來人角度談,面對憂鬱症,一般心理療癒是否有效? 的評價
- 關於焦慮症過來人 在 如何走出焦慮症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 關於焦慮症過來人 在 如何走出焦慮症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評價
焦慮症過來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社交焦慮症 #社交恐懼症 #文摘
#應付情緒傷痕 #接受與放下練習
.
我無法改變過去,所以我盡量不浪費時間回想那段歲月。不過,我偶爾確實納悶教育者是否明白他們會對孩子的生命造成多大的影響。每個孩子都不一樣,不同之處理應受到讚揚(除非他們在課堂上吸毒),而不是被質疑和批評,對吧?
.
研究顯示,學校已開始更認真地看待兒童心理健康。我也絕對理解老師的難處⋯⋯做不完的事、來自督察的壓力、家長座談會,現在還得找時間應付心理健康問題。那不是個輕鬆的工作,而他們只能仰賴學校提供的有限資源。說不定我過於敏感了?我相信許多大人都曾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學生歲月,後來努力擺脫過去,把不好的記憶拋到腦後。遺憾的是,並非每個人天生都有能力如此灑脫。中學生活是我的引爆點,任何能讓我聯想到學校的環境都會立刻觸發我的焦慮。
.
念頭會自動引發情緒反應。舉例來說,一想起數學課,我就覺得既丟臉又悲哀。我是個「失敗者兼怪胎」。至少,我的大腦選擇了這樣的記憶。那就是記憶的問題所在──它有可能失之偏頗。所以我迫不及待轉移心思,想想別的事情;這可以讓我暫時忘了痛苦,卻沒有解決記憶的根源。
有一天,我想起學校發生的一幕,然後一五一十地寫下我的念頭,包括誰說了什麼、帶給我什麼感受,以及其他人如何反應。我採用第二章提到的認知行為療法中的意念圖技巧(這項練習頗為冗長,請耐心聽下去)。
.
#回想場景
.
那是上午十點多的數學課,我凝望窗外,做著白日夢。突然間,我聽到有人在大聲喊我的名字。
.
老師:「克萊兒!」
我:(我轉頭望向她,整個人嚇呆了)
老師:「又在做白日夢了。來吧,答案是什麼?」
我:(開始臉紅)「老師,對不起,我沒聽到問題。」
老師:「站起來!(吼著)立刻給我站起來!」
我:(臉更紅了,開始顫抖,慢慢起立)
某個同學:「看哪,她的臉好紅!」
其他同學:(哄堂大笑)
老師:「我們都等著呢。說吧,答案是什麼?」
我:「老師,對不起,我沒⋯⋯」
老師:「你沒聽到問題。老實說,克萊兒,我有時猜想,你這麼愛做白日夢,是不是因為你是個煩人精?」
全班同學:(笑得更大聲)
老師:「坐下,你這蠢女孩。」
.
我低頭盯著課本,感覺滾燙的淚水灼燒我的雙眼。朋友麗莎問我還好嗎,我只是點點頭。我真的很喜歡的那個男孩也在班上,我再也沒辦法開口跟他說話。
.
#走進記憶
.
我現在對這一幕有什麼感覺?
感受:「受盡羞辱、原形畢露、可悲。」
念頭:「那一幕證明我從以前到現在,從來不是個正常人。我注定成為一個沒有正常社交能力的局外人。我不知道自己幹嘛費勁應付我的焦慮,因為焦慮顯然刻在我的骨子裡。我就是個怪胎。」
.
我想大家都認同,這顯然是一樁滿載情緒的記憶──十五年前一次為時六十秒的互動,依然緊緊纏住我的大腦不放。
.
做這項練習時,我給自己整整兩分鐘時間徹底走進記憶,讓種種情緒一湧而上。那並不愉快,卻令我感到解脫。與其和情緒對抗,我終於接納了它們。
.
#駁斥負面想法
.
接著,我找出我的思維謬誤,駁斥負面想法:「那一幕證明我從以前到現在,從來不是個正常人。」那是典型「非黑即白」的思維。話說回來,「正常人」的定義究竟是什麼?我沒幹犯法的事,我有個快樂家庭、一份好工作和很多朋友。哪裡不正常了?
.
「我不知道自己幹嘛費勁應付我的焦慮,因為焦慮顯然刻在我的骨子裡。我就是個怪胎。」或許,我過於把事情攬到自己身上了。的確,那一幕確實很丟臉,史密斯老師也確實不該用那種方式對我說話。但她也許累了,或者心情不好,一不小心把氣撒在我頭上。那無法確切證明我是個怪胎。我只不過倒楣罷了。事後有很多朋友來安慰我,他們都認為我是受害者。不論過去或現在,那起事件無法證明我什麼。那天純粹就是個倒楣的日子。
.
正如我所說,這項練習聽起來有點冗長,但是只要抓到訣竅,做起來其實很簡單。我花了將近兩小時寫下中學時期發生的種種惡事。我寫下我曾被取過的殘忍綽號、被朋友背叛的經驗,以及老師給予的不公平責罰。我寫下每一件事情,再度感受那份痛苦,因為那是我欠那個女孩的;然後我(關起門來)大聲說:「他媽的,我現在脫胎換骨了,我接受我自己」。簡直和驅魔的過程無異。感受痛苦、接受它、欣賞它,然後放下它。
.
所以,如果有時間,何不試試看?認真想想那些滿載情緒的回憶,試著探索它們。記得這五個步驟:
.
1.寫下記憶中的一幕,鉅細靡遺。
2.你感覺如何?哪些念頭跳進了你的腦海?
3.好好感受兩分鐘。
4.透過認知行為療法的練習技巧找出關鍵念頭並加以駁斥。
5.放下它。(有用的話,不妨聽聽《冰🧊雪⛄️奇緣》主題曲。)
.
--
.
本文摘自《社交恐懼症不孤單生存指南:社恐女孩的抗焦慮日常,陪你安撫崩潰的情緒,強化心理防禦力,找回面對世界的勇氣》,作者克萊兒˙伊斯特姆(Claire Eastham)為英國人氣部落客及作家,她經營的「We're All Mad Here」引發眾多網友的關注,屢獲最佳心理健康類部落格大獎殊榮。她在部落格上分享自身社交恐懼症及恐慌發作的親身經驗,同名著作在出版五天內成為暢銷書。
.
對朋友的週末邀約,總是想辦法推辭;
在公開場合一講話就緊張,一被關注就渾身不自在……
你是真內向,還是害怕社交?
你是孤僻敏感,還是得了社交恐懼症?
.
小學時被老師稱讚考得很好卻緊張到全身發抖,不知所措,整張臉漲成番茄色,搞得老師困惑不已……
.
國中上英語課,老師讓同學上台練習對話。我驚恐得心臟狂跳,腦子一片空白,瘋狂祈禱:「拜託拜託拜託……千萬、不要、點到我!」
.
大學藉著酒精壯膽瘋趴替,嗨翻全場!結果喝掛糗態百出,尤其宿醉更是生不如死,落入自我厭惡的深淵。
.
進辦公室,想到搭電梯必須跟同事客套閒聊,就寧可每天辛苦爬七層樓梯。茶水間也敬而遠之,因為你永遠不知道那裡面有誰。
.
面試新工作,明明演練了好幾個晚上卻仍惶恐不已,在面試官進入會議室的前一秒落荒而逃,還編出瞎到爆的理由:「我得了諾羅病毒,必須立刻離開!」
.
出門搭捷運,擁擠的車廂令我瞬間驚慌!我左顧右盼就快無法呼吸,最後被人潮推擠下了車。我下錯站了,但我無法勉強自己回到車上……
.
是的,從小到大,我知道憂慮始終都在,我一直心知肚明,只是不願承認。我習慣對它置之不理,假裝一切都沒事!我盡量避免跟人互動,老是擔心上課被點名,開會要發言,我就像個煙霧警報器,一有風吹草動,立刻警鈴大作!我讓焦慮伴隨著人生一路累積,直到有一天終於崩潰。
.
「社交恐懼症」專指在社交場合所引發的憂慮和恐懼,在現今變動快速的高壓社會,越來越多人蒙受其害。英國得獎人氣部落客克萊兒以幽默輕鬆的筆法,暢談她從小到大、從校園到職場,與社恐相伴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透過她坦誠的人生際遇,讀者見識到各式各樣的焦慮,命懸一線的恐慌發作、突然爆衝的負面情緒、嚴苛的自我批判、患得患失的人際玻璃心,以及對身邊照護者既無奈又愧悔的心情。
.
焦慮有多種面貌,狡猾地蟄伏於生活各個層面,唸書考試、會議聚餐、搭捷運、滑臉書,在平凡的日常中冷不防就冒出頭來,瞬間將人推入深淵。然而,透過一次次跨越恐懼與堅強應對,克萊兒最終得以過來人的經驗,無私公開第一手體悟,給你我真誠而同理的擁抱。
.
閱讀更多:https://reurl.cc/MAbg2k
本書由 漫遊者文化 AzothBooks 出版發行
焦慮症過來人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不是屬於天天性感穿著的,偶爾這麼露一下就一些「特別羨慕」的人跑出來了
哎呀真是不好意思,不瞞著大家說,我平時努力維持身材和皮膚保養,
真的就是為了給人羨慕的😊 不然呢?
我多麼努力克制飲食 運動
花那麼多錢買保養品 化妝品 對吧?
我這人也挺簡單的、
你怎麼對我吧 我也怎麼對你
這世界上沒有誰應該要一直無限的容忍不合理的對待的
你們如果人生過的不是那麼開心 想發洩
其實除了特別的關注 還有挺多種方式的
不是自己沒擁有過 就覺得別人有的就都是假的
這樣的心態實在太負面 對整個身心都不是那麼好的
我之前憂鬱焦慮症過,吃過藥 看過醫生
身體狀況健康堪憂都經歷過
實在是體驗過人生谷底 沒有希望過 ,
是用一種過來人的身分和經驗
在說這些肺腑之言的 。
如果你很羨慕我 或是我的生活
或是任何你羨慕的人事物
那你要努力 去改變 去爭取 去學習
或做些什麼都好
真的做些對自己或別人有幫助的事
真的你才會真正的開心!
靠著這樣言語攻擊我 而得到的一時小小爽快
真的不比你人生 活到另一個層次的時候
來的開心自在!
多花一點時間在自己身上 經營自己
祝福 都有更美好的未來
加油💪🏻
愛你們唷❤️✨✨
焦慮症過來人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記得打開CC字幕 #social場合 #就是ㄍ大觀園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製作團隊 】
|企劃:每次都很難忍住放空的衝動の+魚
|腳本:覺得social場合跟discovery的非洲草原很像の+魚
|剪輯後製:不管什麼場合都很鎮定のPookie
|演出:以誠懇作為特色的social擔當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芬蘭人的惡夢Finnish Nightmare:https://goo.gl/1pnYuS
→社交焦慮症的認知行為治療:案例分析:https://goo.gl/XXYH8Y
→懶得交新朋友、害怕跟陌生人說話…10個問題,檢視你是否患了社交恐懼症!https://goo.gl/wqieUU
→社交恐懼症真的是一種病!與靦腆內向不同 試試7題自測:https://goo.gl/vTtv8j
→你有社交恐懼症嗎?https://goo.gl/kHkpgP
→社交焦慮症的認知行為治療:案例分析:https://goo.gl/F19gGJ
→家有苦兒:https://goo.gl/Ug4DsW
→社交恐懼患者「天線太靈敏」 過來人教你化阻力為助力:https://goo.gl/rGzqet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焦慮症過來人 在 MEeeep Mor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只想身體健康》
每星期邀請不同的嘉賓及專家,分享各種都市病的資訊及健康貼士。
今集《我只想身體健康》,請嚟一位情緒病過來人Julian,佢初初有自殺傾向,接受情緒輔導之後好快就有明顯好轉,仲創立咗個人嘅插畫品牌,重新建立新生活。只要懂得求助,情緒病並不可怕。
第7集
主持:陳杰屏
嘉賓:香港心理健康協會創辦人 - 蔡穎妍小姐
個案方享 - Julian
焦慮症過來人 在 Fairy's Heart 心理知識及情緒病經驗分享's post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社交焦慮症患者只是太過自我中心?過來人回答關於社交焦慮症的常見疑問(接受蘋果日報訪問後的回應) - PART C ⚫ 這個疾病會否導致死亡? 也會有人這樣說:抑鬱症啊 ... ... <看更多>
焦慮症過來人 在 全球平均10人就有1人! 6症狀小心「焦慮症」上身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焦慮情緒」不代表「 焦慮症 」!(望向天編)#創作授權【維思維WeisWay】 https://youtu.be/4Z54tHSe310#焦慮#情緒# 焦慮症 #心理#知識 追蹤我們ℹ 官方 ... ... <看更多>
焦慮症過來人 在 [求助] 我的焦慮症故事- 看板Psychiat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幫家人代PO)
前年初 家裡陸續發生一些大事 (家人得重病等等)
因為過於擔心 (擔心家人、擔心自己也會罹患同樣的疾病)
導致我開始失眠
漸漸的
我開始會莫名的緊張 心悸 手腳發冷發抖或者無力
拉肚子 臉潮紅發熱 脖子肩膀緊繃 胸悶 喘不過氣來
肌肉跳動 血壓高 脫離現實感
有幾次甚至覺得快死掉 直接掛急診 醫生說這是恐慌症
而我的焦慮發作 是沒有原因的 隨機都有可能忽然發生
醫生說 這是廣泛行焦慮症
我自己知道我心理的最初的癥結點 是 "害怕自己得了跟家人一樣的病"
但我卻沒有辦法走出這樣的心理暗示
於是我開始用藥
最早是每天服用樂得 Lote + 很不舒服的時候服用贊安諾半顆
這樣吃了一年 我覺得好了不少 我就自行停藥了
約莫過了三四個月 焦慮緊張的症狀又復發了
但我真的很不想再回頭去吃抗憂鬱劑了 因為我總覺得這樣會
喪失我大腦本身的能力 畢竟焦慮本來就是人應該會有的情緒
目前我傾向的做法 是真的撐不住才吃半顆贊安諾緩解病情
還可以接受的範圍就盡量靠自己的心態、運動或者是深呼吸
但醫生其實並不建議這樣的作法 醫生說常常處於緊張狀態
對腦不好 對心血管也不好 醫生還是希望我長期服用抗憂鬱劑
並且很直接的表示 抗憂鬱劑就像高血壓藥一樣 要長期吃
沒有所謂的痊癒與否 要一直這樣的吃下去
想請問有經驗的過來人
1. 這種病是不是一輩子都要用藥 無法痊癒 (抗憂鬱劑)
2. 醫生說抗憂鬱劑SSRI是補腦的 就像是腦袋需要吃的維他命 是真的嗎??
3. 有沒有不用藥的治療法 比方認知行為 中藥 食物等等 效果如何?
4. 贊安諾這類的BZD藥物對身體會不會造成傷害
5. 真的有版友完全康復的嗎 可否提供一些心得 (至少完全沒吃藥一年以上)
6. 焦慮症患者使用的抗憂鬱劑 哪一種比較適合呢 (每個醫生開的都不一樣好亂)
拜託各位 感謝
--
[App] 魔漫相機,把你的自拍變成卡通故事的有趣特效 https://goo.gl/9k6nhU
[App] Perfect Viewer,超好用看漫畫APP,還支援PDF https://goo.gl/zy1Mxn
[App] 蝦米音樂,可以線上免費聽音樂還能下載到手機 https://goo.gl/3kuGaW
[App] Quickoffice,免費下載再送你10GB的GD雲端空間https://goo.gl/8nn5Jj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229.107
※ 編輯: ciaerin 來自: 220.136.229.107 (01/02 19:5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