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即將上映的 #照單全收 電影主題曲: 田蕊妮 - 愛一次
快點聽多幾次!
https://vimeo.com/445605278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序 - 附著與穿越 曾敏雄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 拉爾夫.沃爾多.艾默森 按下快門的當下,我們擁有的是什麼?是找到的驚喜?還是創造的滿足? 對於這個爭論,蘇珊.桑塔(Susan Sontag)在其《論攝影》(ON PHOTOGRAPHY...
照單全收電影 在 XXY 視覺動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影評】《麥肯齊金總理秘史》The Twentieth Century | ★★★★
政治鬧劇,剛剛好而已
.
如果已經看膩了枯燥乏味的歷史電影,或是嚴肅的歷史人物傳記故事;《麥肯齊金總理秘史》可說是在胡鬧之中,找到了自己獨特的歷史定位。它是一部相當實驗性而且大膽的作品,荒謬、放肆、瘋狂、超脫現實的畫面,實際上講述的卻是20世紀初,仍使用紅船旗,政治體制高度仰賴英國,以及大英國協歷史上在位最久的加拿大總理 威廉萊昂麥肯齊金初入政壇的加拿大歷史。
.
當我們對照到真實歷史,《麥肯齊金總理秘史》這部電影將變得有趣高明;它完全不避諱談論加拿大與英國兩地之間,看起來緊密卻又疏離的微妙關係,那種曖昧不清的依賴,若有似無地歷史淵源。加拿大看似獨立運作,卻又像是英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電影用「性高潮」形容兩地之間,一來一往之間的互動,看似需要彼此卻又存在階級之分,一種利用與被利用的互相傷害,令人哭笑不得之餘,好像又有那麼一點貼切。
.
我們從加拿大的政治體制來看,加拿大是建立於英國政治體制下的君主立憲議會制國家,採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名義上的君主是英國女王,但因為女王遠在英國而會指派「總督」代表女王行使統治權。但實際上,政府的行政權在國家「內閣」身上,並由「大臣」及下議院議員選出,由「總理」帶領政府運作。簡單來說,總督代表著貴族,總理則是透過議會選舉產生的領導人,兩者雖互不干涉,但在某種程度上也處於一種微妙的穩定平衡之中。
.
這也是為什麼電影裡時常出現麥肯齊金與許多議員競爭總理大位,時不時又會出現總督獻身精神喊話;兩者居中又會出現一個看起來廢到笑的「大法官」,說說嘴砲的幹話,但好像大家又得把這些垃圾照單全收。電影將貴族和平民階級衝突誇大,彷彿加拿大仍停留在20世紀以前的君主威權時代。
.
要民主?要自由?到底這些權利是人生下來就自然而然擁有?還是民智未開的情況下根本不配享有?整部電影從荒謬的總理「比賽」(與「選戰」Campaign雙關),或像是黑手黨造型的皇家衛兵、行為道德治療等元素,來諷刺民主帶來的總總政治亂象。雖說鬧劇一場,但背後卻真實地可怕。
.
有趣的是,電影在打打鬧鬧的劇情之下,主角麥肯齊金是個真真實實存在的歷史人物,片中諸如英國徵召加拿大人響應南非波耳戰爭、西北航道開通(富蘭克林航道)、民族意識抬頭等情節,也都是加拿大這個國家在20世紀初所經歷過到的大事件。更特別的是,麥肯齊金私下是個崇尚神祕學的人,你很難想像他是一位曾帶領著加拿大人走過一戰、二戰、經濟大恐慌、勞資糾紛等歷史關鍵時刻的領導人;或許電影中完全不怕得罪這個被印造鈔票上的偉人,將之描寫成需要求助自慰治療中心禁慾的政客,就是告訴大家:我們不要把政治想得遙不可及,或是難以親近。
.
透過諷刺政治人物的公開形象與私生活反差,把加拿大人認為是史上最偉大的總理拿出來狂鞭,完全是這部電影創作者的浪漫之為。政治,做為「管理眾人之事」的學問,似乎我們只要掌握「人」這種永遠都是難以捉摸又飄忽不定,隨時都要繃緊神經的不確定性因子,我們就能夠掌握一切。
.
在觀賞《麥肯齊金總理秘史》這齣諷刺政治鬧劇的同時,我們能不能從加拿大的例子,來反思每天被人嫌一無是處,卻又人人趨之若鶩的台灣政治呢?電影或許看起來不真實,或許看起來荒謬無比,但換個方式想:把片中的「小便簽名比賽」「聞木頭辨認樹種比賽」「剪綵選拔」等概念,換成「掃街拜票簽名」「到夜市吃滷肉飯作秀」「颱風失蹤、剪綵現蹤」,或許有那麼一些即視感吧!
.
.
《麥肯齊金總理秘史》The Twentieth Century
台灣上映日期:2020-09-04
天馬行空
.
.
.
#麥肯齊金總理秘史 #thetwentiethcentury #加拿大 #電影 #影評 #movie #review #filmcritics
#XXY
照單全收電影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序 - 附著與穿越 曾敏雄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 拉爾夫.沃爾多.艾默森
按下快門的當下,我們擁有的是什麼?是找到的驚喜?還是創造的滿足?
對於這個爭論,蘇珊.桑塔(Susan Sontag)在其《論攝影》(ON PHOTOGRAPHY)第五章中提到:攝影對於「認知」的辯論 —「要嘛作為一種簡單、準確的認知活動,一種有意識的理智行為;要嘛作為一種前理智的、直覺的邂逅模式」。這本攝影集裡的作品,充分體現了蘇珊.桑塔所說的有意識的理智行為以及直覺的邂逅模式。
這十位新一代的攝影家,背景各異,來自台灣南北各地,每個月會有一天聚集到台中我的工作室裡彼此討論作品,作為一個與他們討論的對象,我卻經常從他們的作品中找到新想法,或者是必須逼迫自己重新組織既有的觀念來更深入地解釋他們的作品,這過程往往得花上一整天,很累但也很過癮,我從他們身上學到的不少,他們努力不懈與積極的態度,再一次喚醒自己對攝影的熱情,這些都是我的養分,讓我的攝影一路能走到今天。
理智行為與邂垢模式
文波的作品《寂靜・低語》,從一開始他就非常地明白,這是一種去脈絡化的切片攝影行為,藉由再次觀看,重新建立起他的脈絡;風景攝影的描述,或許就屬安瑟.亞當斯(Ansel Adams)最為大家熟知,文波的作品少了亞當斯紀實成份的描述,卻多了抽象式的隱喻,他放棄照單全收的觀看方式,從現實具體的風景中逐漸轉換成他的切片,雪景的淡白一如曠野的濃黑,建構出安靜、低吟的話語來。
碧玲的《失衡》,抹去了紀實攝影的直觀式記錄,讓觀看的畫面滲入了作者私我的猶疑晃動,為第三世界日常的現實生活樣貌中,賦予一種略為脫離現實的無奈,而這無奈,一半來自真實的世界,一半來自作者心中的衝擊與無力感。
慶章的壯遊快門,一如寇德卡(Josef Koudelka)的流放地(Exiles),他屏棄了畫面外的景物,只悄悄的告訴了觀看者這是作者在場的主觀抉擇,進而提出了一個隱晦的問題:「藉由照片,觀看者是否如同作者一樣在場?」我們不難在世界上知名的攝影家中找到這些存在主義色彩濃厚又帶點街頭快拍式的作品,在虛幻的場景變換游移當中,一如這些成熟的攝影家,慶章作品中微微的現實荒謬,有些淡淡的諷刺與寂寞,作者本人稱這些作品為《幻相》。
凌雲幻想式的畫面,彷彿一半在現實世界中矗立,一半在想像的世界中某個不知名的角落綻放,攝影在此脫離了最原始的記錄功能,將現實物從「眼見」轉換為「心見」,這種轉換的過程,日本攝影家中平卓馬形容為「詩意」,凌雲的「詩意」展現在不按牌理的景物框取,豐富卻又脫離現實的色彩表現,有點像是在大人成熟的眼光中卻又帶著小孩純真的思維來觀看。
惠民的《羅生門》,門的這邊是外面,是公共領域,門的那邊是裡面,是私有空間,門作為一種隔離內外的界線,它是清楚而不可侵犯,然而,惠民在日常踏查中卻發現,實際的情形是門裡面的土地被私人在沒有告知土地擁有者的情形下被開發利用,私自開發者用「門」來標示出他私人開發範圍的入口,而這入口恰恰好也標舉著私人與公共空間界線曖昧不明的證據,攝影在此作為一種觀察後的紀錄行為,方惠民的「羅生門」讓我們得以了解,在現代化的社會中,仍有私佔土地這種不可思議的現象存在。
信嘉的《自拍》作品,他舉了安東.契軻夫(Anton Chekhov)所說:創作者得誠實到...觀者無法逃避!在世界攝影史中,照片是否強大到具有讓觀者無法逃避這樣的力量另待討論,然而,信嘉特意在安排好場景後,只略為告知對象一些操作上的細節,便將快門線交給對方之後他便離場,讓對象自己面對鏡頭進而自己拍下自己身體的樣貌,在觀看這些作品之時,或許我們會先從窺視者的角色中得到快感,一開始想到的是「他們好勇敢啊」「她們的身體很美」... 慢慢轉變到「他們為什麼要這樣拍下自己呢?」「她們在按下快門的瞬間,腦袋裡想的是什麼?」「她們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我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若觀看者轉化到後面的思考行為,或許信嘉所說的透過觀看這群人,得以觀省自己的想法才能達成。
敏寬的《名牌花》,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下,生產與消費,藉由傳播,我們對於日常生活中必需品的知名品牌耳熟能詳,在習慣於使用這些物品之後,或許我們堅信如此知名的品牌企業應該能永續經營,然而,時間與市場是無情的,不適者淘汰,敏寬採用了靜物攝影的方式,藉由「花的美好,卻仍舊凋零」,搭配了品牌的容器,暗喻了再怎麼美好的事物終有結束的一天,更重要的是,當品牌結束後,這些人造物容器的分解有些需要50年的時間,有些則需要超過百年以上,甚至比企業存在於這世界的時間更久,藉由敏寬的「名牌花」,或許我們會重新審視自己,在我們當一個消費者的角色時,我們更應該如何看待地球的資源與環境問題。
肇圀的《夾娃娃機》,2019年年底某天晚上十點多,我在金門金城鎮散步,看到一家亮晃晃的夾娃娃機店還在營業,或許還有更多家店開著也說不定,對於在純樸的金門這麼晚還看到這景象,不禁令人好奇:台灣社會需要這麼多的夾娃娃機店?或者,更深入的討論,台灣人的生活壓力大到需要這麼多簡單放鬆的時光?日本評論家飯澤耕太郎曾說,一個好的創作者,其作品經常能反映出一個時代,對於飯澤耕太郎所說「時代」到底需要多久時間才得以形成,我們無從定義,但若說台灣風靡夾娃娃機已經是某一個時期普遍的社會現象,則應該不至於是一個誇張的說法,只是,這種一窩蜂的現象到底能維持多久?我想沒人敢打包票,即便連夾娃娃機店的主人也是如此,正因為大家心知肚明,這只是一個現代社會快速變遷的現象之一,所以即便開店經營,索性就連招牌也不用了,於是到處看到店裡面是經營夾娃娃機,店招牌卻跟這一點關係也沒有的荒謬,形成了一個有趣特殊的社會現象,肇圀以嚴謹的社會地景拍法記錄下了這個曾經屬於我們這一代台灣人特別的記憶。
馨儀的《變裝者》,從變裝前的自我,到變裝後的他者,這「自我與他者」之間是否有一道界線?是在到達這條線之前,還是在這條線上,抑或跨過了這條線,自己將會變成一個陌生的他者?而這條線,是藉由化妝?服裝?還是因為在鏡頭關注(我們都處在鏡頭的這端觀看)下,就會喚醒心裡面的另一個人出現?或者,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配戴面具的時候,只有在變裝了之後,才是真實自我的展現?馨儀引述了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説的:「面對鏡頭,我同時是:我自以為的我,我希望別人以為的我,攝影師眼中的我,還有他藉以展現技藝的我。」 馨儀在很困難拮据的情況下,南北奔波,以肖像新紀實的手法告訴觀者,台灣一種次文化生活的樣貌。
志豪的《光世代》,引發了我的一個小小記憶,小時候我住在南部鄉下,每次上台北都是大事,記得傍晚時分遊覽車過新店溪之後,小孩子的眼睛對於都市的高樓與燈光總是充滿著好奇與憧憬,幾十年過去了,都市的燈光從照明的功能變得更迷離多樣,而現代人生活步調加快的速度亦不遑多讓。杉本博司的「劇院」系列,螢幕上一片空白,這片空白標舉出了機器(底片)與人眼的不同之處,人眼觀看之後產生記憶,於是我們有了電影的劇情轉換,機器(底片)缺少了記憶,於是只以紀錄的方式存在,最終形成一片空白,志豪的「光世代」,乍看之下雖然同樣是一片空白,但是這一片空白所標舉的,卻是現代人資訊氾濫爆炸的結果,當後一秒的資訊不斷的覆蓋前一秒的資訊時,你到底能留下多少訊息?當資訊不斷的覆蓋更迭,在生活步調急速加快的現代社會中,或許在我們腦海裡留下的只剩一片空白吧?!
留下足跡
「不要跟隨道路的方向前進,走到沒有路徑的地方,留下足跡。」在我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的期間,曾經引用艾默森的這句話來彼此鼓勵,在網路盛行的這個年代,我們很容易看見有這麼多新奇的想法已經用攝影的方式來表現了,換句話說,我們很難再找到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徑,然而,正因為如此,或許我們可以轉個方向,用力一點,留下一點走過的足跡,這本攝影集正是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的足跡印證,同時在台灣艱困的攝影大環境中,或許這本攝影集也能踩踏出一個小小的鞋印。
感謝張照堂,郭力昕與張世倫三位老師曾經與這十位新一代攝影家討論作品,同時更感謝照堂老師為這本攝影集定名「附著與穿越」,我想,這個書名,已然包含了書中所有作品的文本根基!
照單全收電影 在 Cup 媒體 Cup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任何人都無法活在故事以外。從小開始看的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部份故事被迪士尼改編成動畫電影,廣受兒童歡迎。年幼時將故事情節照單全收,卻沒有想過:為何公主王子如此多?為何王子總在樹林騎著駿馬晃蕩?
將童話故事與歐洲的時代背景扣連,現實中的英雄救美實屬罕見 —— 享受幸褔快樂的生活之前,公主才是王子的拯救者。
收聽更多:
【*CUPodcast】#24 全部都係雞之三:懂得算術的雞?
https://youtu.be/WsH41KnXJt4
【*CUPodcast】#23 全部都係雞之二:行走的藥箱
https://youtu.be/WsH41KnXJt4
【*CUPodcast】#22 全部都係雞之一:舊世紀褔音戰士 —— 公雞
https://youtu.be/IXKvEaC57U4
*CUP Media Podcast 可於 Spotify、SoundCloud 及 iTunes Podcast 收聽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00zq9LpH4Lw4WCvhR22ZLe?si=JuCfsNstTa6ka-7yuvHVGw
SoundCloud: https://soundcloud.com/cupmediahk/
iTunes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hk/podcast/cup-media-podcast/id1493758335?l=en&i=1000478002964
===================================================================
在 www.cup.com.hk 留下你的電郵地址,即可免費訂閱星期一至五 CUP 媒體 的日誌。
? YouTube ? goo.gl/4ZetJ5
? Instagram ? www.instagram.com/cupmedia/
? Telegram ? t.me/cupmedia
? WhatsApp ? bit.ly/2XdWXqz
照單全收電影 在 阿嬌生活廚房lifekitche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輕鬆做菜。還能優雅的一道變四道 #章魚芥末籽好菇道,還有吃好菇有營養又可以抽除濕機喔!
-
我想要做一道料理,是可以隨手可得,又可以有多重變化使用。
到底有沒有這樣的可能?起初動念時,我也只是想試試看!
其實菇菇的料理很家常也很親民,幾乎我想到要做的食譜,上網google都可以找到同質性的,更何況我又希望可以做些不同的延伸變化。
於是這次的食譜我就一直延宕,這中間經歷了花蓮、台北兩地來回拍戲,心中越是急但也知道此事又是急不得。
後來還是回到了廚房。
打開了食材的置物櫃,望著裡面各式不同的乾貨,再搭配上冰箱裡的瓶瓶罐罐調味料,我終於好像有了方向了。
所以就在廚房嘗試滴玩耍了起來。
當然味道這事原本就因人而異,反正老劉對我所做的菜,他總是逆來順受,無理由的照單全收,所以也造就了我越是大膽嘗試揮灑。
-
做菜靈感的來源對我來說,就有如拼圖一般,有時從電影、旅行、美食影片、照片、雜誌,東拼西湊的收集記憶,然後就像是一位實驗家大膽的胡亂嘗試。
那總是有失敗的時候吧?(或許你會問)
失敗!其實做菜我從來沒有覺得什麼是失敗的,有的只是家人賞不賞光而已。
他們(家人)覺得好吃亦或者是喜歡吃的,那就會盤底空空一副滿足的樣子。
如果不是他們(家人)喜歡的味道(我強調味道),那也只是他們不喜歡這味道,而不是我不會做菜,(嘿嘿!我是不是超有自信的,不過我真的是這樣想的)。
只是在生活中做菜給家人吃,我會盡量去考慮到每個人喜好的味道,但是偶爾媽媽我也會有自覺地想要表現一些,與往常不一樣的餐桌味道,這也是滿足做菜人的一點虛榮心,我想家人也要寬容接受吧!
-
菇類食材是平易近人的也是隨手容易取得的,所以在我們家的餐桌上菇菇可說是常客,而且從小我兒子就喜歡吃任何種類的菇。
當然家人喜歡吃我就會做得更勤快,接下來我希望可以再利用不同種類的好菇再加以變化,挑戰兒子喜愛吃菇的味覺。
對於這次我將一道口味變化成四道不同的成品呈現,這倒也搶了兒子的好奇心,他覺得還蠻炫的。
-
有的時候我們會埋怨一層不變的生活,覺得很無力感,生活中不斷的重複消耗,遇到這樣的感覺時也別想太多了,反正我們還能做菜滿足自己、滿足家人,這不也是一個不敗的幸福感嘛!
每一個人在這社會上存活著,總是要有一件事情,是自己喜歡的事,會執迷的、是心情上賴以存活的、甜甜蜜蜜的、想到會微笑的、可以抒發壓力的、就是覺得美好的,那是什麼事?
我想那就是 “來做菜吧”!這事。
-
❤️感謝這次好菇道的品牌合作。。
老劉和我繼續創作 :D。你們可以抽大獎XD
好菇道 好good(tag粉絲團)
加入LINE@好友 每月抽好禮 LINE ID: @hoktotw
*5/11-6/7 買任三包好菇道新包裝產品 即可抽國際牌除濕機
http://www.hokto-kinoko.com.tw/activity.php
#好菇道 #雪白菇 #鴻喜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