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9/11(晚)
之前在課堂上遇到一個插班來的學生
沒有上過前面面對自己的課就接著往後上
於是就會看到我在課堂上需要一直跟他的「慣性」相處
我們常說
作品會跟你本人很像(或是極度相反)
你在舞台上、鏡頭前、課堂裡所做的當然也會從你自身的「個性」出發
這也是為什麼前面都需要花時間跟你自己相處
這樣才能知道自己的問題和狀況(已知、未知、顯性、隱性都是)
我一直在提醒他的「防護罩」
他也一直露出「我有嗎?」的方式回應
有一次我在課堂上很直接的跟他說
你只要上台就會有一種「上台」的感覺
能不能嘗試稍微像一般人說話一些?
他說:這就是我平常生活的方式
我說:我相信你跟你媽或是另一半在私底下生活的時候不會這樣說話
他說:會!我跟我媽就是這樣說話的!(非常斬釘截鐵的回答)
然後我就非常認真嚴格的回答:不可能!你相信我,這是不可能的!
他的防護罩會讓身邊的人覺得他不夠誠懇與真誠
認識不深可能會覺得很有親和力
只要接觸一下下就會讀到有一層距離感
大部分會是因為原生家庭、生長環境等等的原因
他沒有參與到前面的課程
我也就沒有時間好好的陪他處理這些事情
一般看到這樣的孩子在這個階段的時候
我通常都會放手
很清楚的知道這個時期的他聽不進去(或是還聽不懂的)
他愣了一下
沒說什麼的回位子上坐
接下來的幾堂課就一直出現我輕輕戳同一個盲點又同時給他他需要的時間和空間
這是適合他的力道
過了一段時間的某一天
他突然跑來跟我說:老師,我那一天跟一群剛認識的人們聊天,他們很直接的跟我說,我讓人感覺起來很像在扮演,覺得不夠真誠,怎麼辦?
然後我就笑了
開始跟他聊這些事情⋯⋯(以下省略5000字)
最後我說
人們的個性怎樣是自己的選擇
我都尊重也不會干預
只是你來到我的課堂上
我就有義務跟你說實話
一個演員如果不知道自己的樣子、給別人的感覺
怎麼可能在舞台上、鏡頭前準確的選擇如何表達呢?
你自己能夠讀懂來問我就是一個非常棒的成長
我希望未來依然有人跟你說這件事情
也希望未來沒有人跟你說這件事情
如果有人願意跟你說
表示又有人願意跟你說實話並再次的提醒你
如果沒有人跟你說
就表示你可能已經慢慢修正這個問題了
最怕的就是別人有感覺但覺得沒有必要跟你說
#照片是因為想要po文所以抬頭拍的
#意外的彷彿有一點點適合
#跑在認識自己的道路上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