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所發生的每一件事情,都有意義。
如果你看到這篇文章,表示你該行動了。
人生,就是需要一點點衝動。
許多事情才能被啟動與改變。
厭倦一成不變的乏味生活了嗎?
今天報名,明天上課,零秒出手,這樣才熱血。
「表演與生活」第27期,明天來吧❤️
論文級的學員分享part2:
而對演員來說,我猜想,如果一個演員沒辦法誠實的面對自己所有的面向與歷史、所有的陰暗角落、所有不願面對只想逃避之處,如果沒辦法接受自己其實的渺小、無能為力、一知半解、不知所措、急促、眼高手低、自滿、懶惰等等所有陰暗面,那個演員就沒辦法好好善待、理解、接納進而演繹他好不容易得到的那個角色,也就沒辦法和那個角色共存地一起經歷每一個當下而做出好的演出,即使是喜劇,因為最好的喜劇、最好的悲劇都是反向操作。簡言之,演員必須很瞭解自己,也必須去同理自己所不能同理,甚至必須放大自己跟角色的最大交集,否則演員就是受侷限的,而無法演繹他沒經歷過的人生。
我很開心〈表演與生活〉是我第一次認識「表演」的課程,即使只是線上課,因為它告訴我困惑、困頓都是線索與養分,使我更加理解自己地去學習接納我自己不太喜歡的特質、自卑自憐的一面、我的好惡,它也溫柔地讓我明白為何我開始接觸表演後變得更加敏感、易感,也讓我知道原來我的孤僻其來有自,我因此鬆了一口氣,我開始比以往更鑽入字裡行間、戲劇的表情情緒音調口氣肢體裡、音樂與空拍之間、他人的想法邏輯、矛盾的心情與心態......等等等等,一言以蔽之,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存在,因為我變得更加專注,更加勇敢,感受力因此提昇,雖也帶來混亂,但混沌,不就是宇宙起源、維繫生命的必須嗎?熱力學第二定律已告訴我們,宇宙/ 生命的平衡與亂度/ 熵值成正比。
我真的好感謝世界上有表演這個空間可以讓我去,可以不用再委身於一個小盒子裡,我可以大大方方的在表演世界裡恣意舞動。而且,表演讓我敢心安理得的誠實,最感人的是,我發現「我」其實一直都在我身上,它們並沒有因為我刻意的掩蓋捨棄而死亡、離我而去,它們一直都在等我、不間斷地透由我的人生經歷提醒我它們的存在,等我敢問心無愧的承認它們,不再壓抑它們地接受我自己的模樣,那些不被外界欣賞接納的我得到了安放。
我的好與不好全都有價值,因為不足才使我懂得學習而前進,而唯有學習才能保持源源不絕的人生熱情,也正因為意識到生命有限,我才懂得不再年輕得理所當然地去珍惜我活著才能行動的時間,在有限的時間裡發展我的關注,而我的關注就是我的愛,因為有了學習表演的這個目標,我得以無時無刻的去愛,而如果不當演員,我真的不知道這個世界還有哪個空間可以讓這樣的我較不感到受傷、排斥、孤寂。
所謂的目標不是當明星、變紅(雖然這樣才有更多表演機會和收入),我在意的是表演本身,因此我的目標反而是樸實無華、毫無賣點的活成自己,只有這樣,我才能透過了解我自己地去同理更多人,才能藉由這個同理去創造更多愛。
表演即是創作,但也需要好的故事和製作團隊才能生成一個好作品與舞台,因此,我也開始去思考從事表演教學、劇本創作的可能,可我拿不了筆、唱不了歌,也不懂拍片,對於表演我也還是個嬰兒,但正好,我不會才能會。
我想,創作的源頭與本質正是「自我」,而生活是我們日復一日的創作,生活需要我們去DO something, MAKE something,而演戲的英文ACTING說明了一切,你必須要有行動才有產出,並且是有意識的行動,就像西蒙波娃說的,人是「成為」出來的,但可不是我抄襲他,這是我用我的人生嗑嗑碰碰寫出來的。而我感謝〈表演與生活〉作為我認識表演的起點,因為,〈表演與生活〉向我具現的表演,拓寬了我的世界,讓我看見更多的可能與希望,我也在表演中發現了我的價值,或說,表演讓我知道我之所以為我的價值。
最後我想談談〈表演與生活〉給予我對「表演與生命」的看法。我想,是我想感受--而要活著才有辦法感受、要進入象徵界才能使用各式語言進行各種創造--的這個意識與意志本身的能量,大到促使我所有祖先再到我父母的相遇,進而一同孵出一顆受精卵讓我出生在這顆地球上、大到需要用整個宇宙來承載,是否好大的口氣?沒錯的,慧能說「何處惹塵埃」,是的,塵埃是我自己選的,我就是為了感受和體驗人生,而願意明明可以無限卻甘願化為有限的肉身、願意承受進入象徵界得歷經的苦痛,更精確的說,我是為了那些可能的美好活著的,為了動凡心的千鈞那一刻而活著,為了活成我自己而活著,為了去愛我所在意的一切而活著,縱使生命稍縱即逝,我也願意付出為了唯有活著才有辦法感受的代價、體會痛苦也要去感受那個美好、連所有狗屁倒灶都要包含在內的接受而活著,而對那可能的美好之嚮往與追尋本身,就是愛,就算追不到,每天都是薛西佛斯,也是愛,仍是愛--表演使我甘願成為追尋所愛的千年女優。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侯漢廷為民請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每天三分鐘,多懂一點歷史掌故】 第九集,反熵 影片搞笑,文字有料。 夏有桀,商有紂,周有周幽王,國家的興衰、企業的成敗,今天用個物理學中熱力學的概念來說明,「熵」(音同低),熵是指系統混亂(無秩序)的程度。越無序,熵值越大;越有序,熵值越小。熱力學的第二定律說,在封閉系統中,事物總是往更紊亂的方...
熱力學第二定律生命 在 賴士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佳文共賞 一睹為快!
摘自:聯合報民意論壇名人堂(劉維公)
⋯民進黨政府無能的表現,是「熵定律」(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殘酷寫照:孤立系統將會由「有用有序」走向「無用無序」,最終來到沒有生命能量的熱寂。在鞏固領導中心與政黨利益優先心態作祟下,現今民進黨政府壓根就是一個孤立系統,一方面,只用自己人做事情、只聽自己人講的話;另一方面,採取零和對抗的思維與做法,妖魔化不同意見的人,詆毀專家與菁英的理性科學建言。阻礙民間疫苗採購以及放水國產疫苗,讓這政府熵值參數(失序程度)暴增。
「封閉的系統無可避免會變得越來越缺乏結構和組織,也越來越不容易產生有意義和有用的結果,最後化為失去特徵、低溫同質的單調狀態並維持下去」。同樣是平克書中的一段話。它是民進黨執政故步自封終將會嚐到的惡果。但,所有其他政黨更要警惕,不要成為下一個熵定律犧牲者。(作者為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
熱力學第二定律生命 在 說說能源 Talk That Energ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快速認識核能製氫目前進度】
#核能也能搞製氫 #要搞彈性一起來
最近歐洲好多再生能源業者為了減少棄電率以及減少電網負擔(其實是要提升自己的商業效益),開始結合電廠與製氫廠,但你知道核能也可以這樣搞嗎?
▋氫能源是二次能源是載體
化石燃料、核能以及再生能源屬於初級能源(primary energy source)。氫氣和電力屬於次級能源(secondary energy source),次級能源指初級能源經轉化後以別種形式存在的能源,也就是,氫氣和電力不會憑空誕生,必須透過初級能源製造。此外,熱力學第二定律告訴我們,所有轉化過程皆會導致能量損失。也就是說,若將煤炭轉換成電能、電能所蘊含的能量會減少,因此,開電暖器取暖會比燒煤炭取暖更加耗能。
化石燃料、氫氣和電力同屬於能源載體(energy carrier),描述一種能讓你透過轉換器將能量變成機械能或熱能的媒介。舉個例子,石油透過汽車的內燃機轉變為動能、讓你四處移動;電力透過電暖器的電熱絲產生輻射熱供暖。一世紀以來,能源載體朝著更輕、更方便攜帶且低碳/無碳排的趨勢前進,因此可以預期將來電力和氫氣會取代化石燃料,而各行各業的電氣化將會是必然的趨勢。
▋核能製氫
四十年前就有人想過利用核能產生的高熱或電力來製造氫氣了,第四代反應爐的高溫氣冷式反應爐(high-temperature gas-cooled reactor, HTGR)即為一例。該反應爐能提供將近一千度的高溫氦氣以提升熱化學反應和製氫製程(如天然氣-水蒸汽的重組反應, Reforming)的效率。設計上也能支援海水淡化和小型模組化。
四代爐國際論壇(Generation IV International Forum)的成員:加拿大、中國、法國、日本、俄羅斯、印度、歐盟、南非、美國都有設計專門用於產氫的核電廠或已在實驗室進行初步驗證。隨著市場需求提升,各國有加快(或重新)研發步驟的趨勢。但這趕不上市場對乾淨氫氣的需求,法國決定另闢路徑:用核電電解水
法國電力公司和英國政府於2018年時組成了Hydrogen to Heysham (H2H)聯盟驗證核能製氫的可能性。H2H聯盟於Heysham核電廠內安裝了1MW的鹼性電解裝置(alkaline electrolyser)和1MW的質子交換膜電解裝置(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electrolyser),並驗證了兩套主流電解技術的表現。將一部分核電撥給此兩套系統,日產氫氣量最高可達800公斤。
研究同時表示,規劃中的Sizewell C核電廠、以及建造中的Hinkley Point C核電廠都將能支援大規模、模組化電解系統。研究給出以下結論:從技術和安全層面來看,核能製氫實際可行,而且有潛力從預計的示範型計畫擴大規模。H2H聯盟認為,若串聯電解系統和核能,將能製造足夠的氫氣以滿足英國未來一大部分的需求。又,為了反映核電廠整體生命週期的碳排放,H2H聯盟替核能製氫加上了名目碳足跡。
美國能源局(U.S. Department of Energy)的核能製氫計畫將由Idaho National Laboratory主持。預計在2020和2021年,於Ohio、Arizona、Minnesota州的三處核電廠驗證核電電解水的相關技術;能源局期待此計畫能提升核能的長期競爭能力。
▋經濟表現
核能大量穩定的輸出是低碳能源中最大的優勢。H2H聯盟的研究報告指出,核能的穩定輸出能使電解裝置達到93%利用率。由於 #電解裝置的每日利用時間越長、#越能降低其製氫成本,故和間歇性的風力及太陽能相比,核能在成本上有競爭優勢。美國能源局也抱持相同看法。
替核電廠加裝電解裝置也是替核電添加了彈性調度的強力外掛,如此核電廠就能在電網需求不高時將多餘電力轉變為氫氣儲存起來;並在電力需求上升時,將氫氣透過燃料電池轉換為電力。這種彈性有助於穩定整體電網、彌補再生能源的間歇性和不穩定性。也幫助核能在偏向再生能源的電力市場中更有競爭性。
氫氣可現地儲存、或透過氫氣基礎設施儲存、運送、分配。對應的充氫站、氫氣運輸管線等基礎建設的鋪設將會帶動一波需求。足量的氫氣供應將會對交通運輸業(燃料電池)和供暖行業(取代天然氣)有極大的幫助。
H2H聯盟的研究已證明現行的核電廠技術和電解裝置技術就能達成核能產氫的目標,也有潛能擴大規模,在主要結構候選材料Inconel 617通過50萬小時的高溫實驗驗證後,高溫氣冷式反應爐有望能加速問世。
▋這是個結論
電解製氫核能來做的話很OK,至於為何歐美要積極切入這塊,主要還是因應多變電力市場以及多元經營為考量~ 未來賣氫氣可能比賣電更好賺。近期EDF已經遞出Sizewell C核電廠的興建申請,製氫計畫也包含在裏頭,若順利動土,將很快看到歐洲第一個核電製氫的商業規模案例,預估每天可達22萬噸的氫產量,價格也可以達到每公斤約2美元,此外,目前歐洲投資環境對核能發電並不友善,但對於製氫則是屬於永續投資分類的一環,核能業者也能藉此獲得資金。
至於台灣要搞氫經濟... 也得先生出穩固又無碳的電源咩~
▋參考資料
Hydrogen to Heysham feasibility report
https://reurl.cc/exnXZ7
熱力學第二定律生命 在 侯漢廷為民請命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每天三分鐘,多懂一點歷史掌故】
第九集,反熵
影片搞笑,文字有料。
夏有桀,商有紂,周有周幽王,國家的興衰、企業的成敗,今天用個物理學中熱力學的概念來說明,「熵」(音同低),熵是指系統混亂(無秩序)的程度。越無序,熵值越大;越有序,熵值越小。熱力學的第二定律說,在封閉系統中,事物總是往更紊亂的方向走,從有序到無序,因此熵值會增加。如果沒有外在力量對系統影響或輸入能量,宇宙的最終結局就是走向徹底的無序,即死亡。
將「熵」的概念引入到企管領域的,是管理學大師彼得杜魯克,他認為管理就是要對抗熵。企業的生命力曾會增加,而不是默默走向死亡。
所以許多企業,經歷創業階段、成長階段後,可能就出現問題了。比如官僚主義效率低下、組織臃腫不利創新、內部爭權奪利等。這就是有序到無序的過程。沒有辦法跨過這一關,熵值增加,公司就完蛋。但是,熵值像是詛咒會永遠不斷增加、人類只能盡力管理、改變系統,延緩自己的生命。
怎麼做?開放。
熵值增加的前提是在封閉的系統中,因此企業必須不斷在開放、變動的環境中成長,才有辦法避免消亡。
周幽王為了討美人一笑,竟擲千金,而群臣將心思耗費在討好老闆及老闆娘上,會產生幾個弊病:一是官員沒心思為民服務,二是當奉承君王有好處時,就沒人願意直言勸諫,不利的消息不會傳到君王耳朵,主子的決策都建立在錯誤消息,當然出大問題。第三,最重要的,搞小圈圈拍馬屁就能獲得封賞,還談什麼開放與創新?怎麼會外出建功立業呢?熵值只會不斷增加。
一間企業,如果員工諂媚老闆能獲得獎賞,說明組織內部在消耗存量利益,可能沒什麼創新帶來的利益了。當員工能積極對外攫取資源獲得公司利益,並得到合理的利益分配,討好老闆娘這事就不大重要了。
創新、流動、開放、是企業長久生存的不二法。對國家也是一樣的。
犬戎入侵後,迎來了更為混亂的春秋戰國,熵值增加。而秦國強調人才流通開放、突破陳舊制度變法,建立郡縣、讓混亂逐漸走向有序,統一中原。當然這就是後面的故事了。
歡迎大家一起留言思考討論:
如果一個國家的大臣、企業的員工都以討好領導為自己的目標,可能還存在什麼樣的問題?你有沒有經歷過類似熵值增加的經驗?是如何克服的?

熱力學第二定律生命 在 熵增定律!生命在於負熵嗎?新冠病毒的自我修養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熵增定律,壹個被認為是令全宇宙都絕望的定律,在熵增定律面前,人類能做的,微乎其微。 ... 生命 在於負熵嗎? ... 通俗理解熵和 热力学第二定律. ... <看更多>
熱力學第二定律生命 在 生命大數據- 熱力學系列【二】 熵增定律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熱力學 系列【二】 熵增定律:為什麼那麼多人因此頓悟了節錄自知乎人活著就是在對抗熵增定律,生命以負熵為生。 ——薛定諤0 | 古今中外的牛人都推崇備至如果物理學只能留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