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穎老師之前在年代向錢看的網路獨播節目中,提及有哪些疫苗是成人才補打的,其中包括了日本腦炎疫苗。這次很高興可以應老師擔任理事長的台灣疫苗推動協會之邀請來整理一個日本腦炎的懶人包,把這個大家可能有點忽視但嚴重的疾病介紹清楚一些!
雖然現在時值新冠疫情期間,但其他的病還是可以發生的,提醒大家注意一下!
先來個重點整理:
1.日本腦炎是由日本腦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造成的疾病,此病毒和登革熱病毒都是黃病毒屬(Flavivirus),不會直接人傳人,需要藉由蚊子叮咬傳染。
2.日本腦炎是在亞洲許多國家病毒造成腦炎的主因,每年全世界大約有六萬八千個案例。在東南亞還有西太平洋地區的24個國家有流行日本腦炎,高達30億人口暴露在感染的風險中。
3.感染日本腦炎病毒大部分無明顯症狀,約有小於1%的感染者會出現臨床症狀,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急性腦炎。一旦產生腦炎,死亡率可以高達30%。就算倖存,也有高達30~50%的人可能有神經性或精神性的後遺症, 重度失能如運動缺陷、痙攣、認知、語言障礙、頭痛,輕度失能如學習困難、行為困難等。
4.目前沒有抗病毒藥物可以治療此疾,故施打疫苗為預防日本腦炎之有效方法。
5.台灣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在台灣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要病媒蚊,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
6.台灣從1968年實施全面幼兒日本腦炎預防接種以來,病例逐年減少。近10年(2010至2019年)通報病例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1.04至2.14,確定病例發生率則為0.07至0.16。
7.雖然小時候大家都打過日本腦炎疫苗,但疫苗的保護力會隨時間降低。自1998年以來,臺灣的日本腦炎病例轉以成人為主,九成以上的確定病例年齡在20歲以上。2000~2014年日本腦炎通報案例中,88%的患者曾接種過日本腦炎疫苗。最近幾年,台灣的日本腦炎確定病例更是提高到40歲~59歲這個年齡層為主。提醒民眾若有疑慮或可能有較高的感染風險,比方說計畫至疫區旅遊者(中國大陸、日本、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可至各大醫院旅遊門診或是感染科門診諮詢醫師自費接種日本腦炎疫苗的必要性。
8.除了40歲~59歲這個區間的民眾感染風險最高,隨著體內抗體下降,長者也有可能是日本腦炎的高風險族群。
熱性痙攣發生率 在 顏純左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1091123.胃食道逆流的致病機轉及症狀
早安
我是顏純左醫師
台南下營和平診所負責人
本診所附有
減重門診
雷射靜脈注射
全身健康檢查
過敏性疾病治療
急慢性疾病治療
預約專線0668-9269
地址下營和平街16號公所對面純醫分享第241篇
食道第二篇
@本文
胃食道逆流是因為下食道的括約肌鬆弛造成閉關閉不緊或者不正常關閉,使得胃裡的胃酸氣體或者固體跑到食道裏,造成食道黏膜組織傷害。
是一種常見的上消化道動力功能障礙的疾病。
輕度胃食道逆流常見於各種年齡,沒有明顯的症狀,只會覺得腹部悶悶怪怪的,常反胃,打嗝,使得喉嚨有異物感。
如果有這些症狀,一個星期兩次以上可以被認定是胃食道逆流症。
這個症狀的發生率其實是蠻高的,在西方國家大10%-20%,在亞洲小5%。
其實實際的發生率很難被認定因為主要是靠症狀來診斷。
很多客觀影像顯示已有胃食道逆流病人不見得會有典型的火燒心的症狀。
胃食道逆流又稱為火燒心他的致病的機轉是因為下食道括約肌的收縮功能異常,導致胃內容物逆流造成食道傷害或者其他氣喘,咽喉炎等症狀。
有些患者是屬於裂孔疝氣,食道蠕動障礙,有一些病人長期放置胃管或者服用造成食道擴約肌鬆弛的藥物,也會造成胃食道逆流的症狀。
胃食道逆流有哪些症狀
1.火燒心:成人患胃食道逆流的常有的症狀。
也就是在胸骨後方胸骨中央的下半部及腹部中央會有灼熱的疼痛感。
但大部分12歲以下的孩子及部份成人罹患胃食道逆流著沒有火燒心的症狀,卻有乾咳,氣喘,打嗝,喉嚨有異物感及吞嚥困難等症狀。
火燒心的嚴重程度和實際上内視鏡觀察之下食道的損傷程度不見得成正比。
比如有些胃食道發炎已經非常嚴重甚至纖維化,此時症狀反而減退。
甚至有些食道發炎導致狹窄後因為狹窄阻止逆流也使得胸口的灼熱感出現減輕或者消失
2.胃酸逆流
患者會感覺到酸苦味,轉換卧姿為站姿,應用飲水或者服用制酸劑後灼熱感會暫時減緩
3.吞嚥困難或者吞嚥疼痛,主要是因為發炎反應刺激黏膜引起食道痙攣。
4.非典型症狀也就是出現在呼吸系統的症狀
如睡眠中突然咳嗽,胸悶或者呼吸困難哮喘發作。
有些老人痛覺神經功能衰退,不見得會有痛的感覺,但是因為吞嚥困難,許多物質食道逆流常常導致急性支氣管炎或者吸入性肺炎,甚至於有時候會囊腫,嚴格說起來這些都屬於胃食道逆流的併發症。
熱性痙攣發生率 在 六個小孩的媽媽 Six Kids Mam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Young Living will be bringing us a non-THC Essential oil infused CBD oil in US
😍😍😍😍😍😍😍😍😍😍
#CBD大麻籽油的4種功效
醫療用大麻的合法化問題在全球多個國家已成為高熱度的討論議題,事實上,大麻在歷史上是一項具有高經濟產值的作物,除了纖維能作為繩索或織布,種子也能榨油,並且具有廣泛的醫療價值,而自從其中的主成分大麻二酚(Cannabidiol)及四氫大麻酚(THC)被發現後,多種醫療用途已慢慢浮現👍🏻👍🏻
CBD油/CBD大麻籽油是什麼?
CBD油的主成分:大麻二酚(Cannabidiol)是大麻植物中近百種活性成分的一種,與最負盛名的四氫大麻酚(THC)不同的是,它不會影響心理狀態,且具有抗發炎、抗痙攣、抗氧化、止吐、抗焦慮、抗精神病等效益,對於部分難治疾病有潛在的治療效果(如:頑固性癲癇、巴金森氏症、焦慮症等),因此逐漸受到矚目
CBD大麻籽油被推薦的實證功效(好處)有哪些?
1.有益癲癇症(Epilepsy)
癲癇症代表一系列不同程度的腦疾病,由神經元電活動受干擾所引發,發作時會出現奇怪行為情緒及感覺,並可能伴隨抽搐,肌肉痙攣,失去意識。
癲癇症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大腦或腦膜部位受傷或發炎,中風及腫瘤,這稱為症狀性癲癇,但多數情況下常無明確病因
一則研究(為期6個月,對象為74位18歲以下難治性癲癇患者)指出,使用富含大麻二酚(CBD)的醫療級大麻籽油除了能降低發作頻率,治療後的行為、警覺性、語言、溝通、運動技能和睡眠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結論:CBD大麻籽油可能對難治性癲癇有改善效果,但受限於研究規模及方法,仍需更多大型研究進一步確認
2.改善帕金森氏病(Parkinson’s Disease)
帕金森氏病是一種錐體外系統(extrapyramidal system)中基底神經節異常引發的疾病,60歲以上有2%的盛行率,男女比率約為3:2,患者會提升6倍的失智症發生率
帕金森氏病主要特徵為多巴胺能功能喪失及運動功能下降(包括靜止震顫,運動遲緩,肌肉僵硬),致病因子與曾接觸農藥和其他有毒物質、家族史、卵巢切除術有關,但老化是最主要因素
一則雙盲對照研究(對象為21位無失智或其它精神狀況的帕金森氏病患者)指出,相較於安慰劑,使用大麻二酚(CBD)具有改善生活品質衡量指標的效果(但動作症狀及神經保護效益則未有明顯差別)。
*結論:對於未有精神症狀的帕金森氏病患者,大麻二酚(CBD)可能改善其生活品質,但對運動功能則無顯著效果
3.有益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複雜的慢性精神疾病,主要症狀有:妄想、幻覺、紊亂的言語或行為,以及認知能力受損,人口盛行率約介於2.7/1000至8.3/1000之間,男女比例相當,主要發病原因與腦部神經傳導物質異常有關,包括:多巴胺(dopamine)、血清素(serotonin)、谷氨酸(glutamate)和伽瑪氨基丁酸(GABA)
一則系統性文獻回顧(systematic review,包含27則研究)指出,CBD(大麻二酚)雖然在臨床前研究被發現能改善多種認知損害,包括神經性 (精神分裂症)、神經退行性(阿爾茨海默病)、神經炎(腦膜炎、膿毒症和腦瘧疾)和神經障礙(肝性腦病和腦缺血),但截至目前,由於缺乏相關研究,CBD在正式臨床中對於精神分裂症的改善效果仍未明。
*結論:由於研究數量過少,CBD(大麻二酚)是否對精神分裂症有幫助仍無明確結論,需更多實證觀察
4.CBD與心血管功能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醫療體系中負擔最大的一種疾病,而常見的心肌梗塞約有90%與人群可歸因風險有關,包括膽固醇比值、吸煙、糖尿病、高血壓、腹部肥胖、心理情緒因素、水果/蔬菜攝取、體育運動和飲酒
預計到2020年,心血管疾病將超越感染性疾病,成為造成全球人類傷殘及致死的最主要因素,比例從1990年代的25%成長至2020年的40%
一則系統文獻回顧及統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22則研究)指出,在控制狀態下,使用CBD對於血壓及心率改善並無顯著影響,但處於壓力狀況時,則具有降血壓及心率的效果,並且於動物再灌注損傷(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模型中發現能增加腦血流量。
*結論:動物模型中發現,大麻二酚(Cannabidiol)對於心血管功能可能有正面幫助,但相關人類實證仍不足
CBD大麻籽油有副作用嗎?
就目前有限的研究發現,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對於人類是一種可能安全(POSSIBLY SAFE)的物質,適當劑量下使用未發現耐受不良或毒性反應情況,但曾被報導的副作用包括疲倦、腹瀉、口乾、低血壓、輕度頭痛、嗜睡、食欲/體重變化等。
#安全注意事項(CBD產品使用禁忌)
孕婦、哺乳媽媽、肝腎功能不佳者勿用(因相關安全性未知)
勿與藥物併用,因可能抑制肝臟中與代謝藥物有關的酵素(cytochrome P450),進而影響藥物作用,引發未知風險
高劑量使用可能造成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顫和肌肉運動症狀惡化
CBD資料是網路文章
熱性痙攣發生率 在 小太陽小兒科診所-沙鹿- 熱性痙攣,它是兒童抽搐最常見的原因 ... 的推薦與評價
熱性痙攣 ,它是兒童抽搐最常見的原因。其發生率為3 ~ 4 %,常見於六個月大到三歲大的小孩。發燒至少在38度以上,在開始發燒後24小時內出現抽搐現象,時間可從數十秒到 ... ... <看更多>
熱性痙攣發生率 在 9歲童確診熱痙攣復發「抽搐.吐白沫.眼上吊」|TVBS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 而且特別注意,突然熱痙攣發作孩子,要高度懷疑可能是新冠肺炎,也有日本研究發現1-4歲 熱痙攣發生率 ,在Omicron主流時間大幅增加,得多加注意。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