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著沒事看一下今天供電能源佔比,燃煤(公營+民營)39%,燃氣(公營+民營36%,太陽能13%,核能9%。
🤷♀️ 不要再以為核能是台灣主要能源了。
想起前幾年冬天空污的時候一直有人謠傳是因為發電廠 #瘋狂發電 #火力全開,真的覺得 #邏輯死亡 🙄
除了太陽能、風力發電的能源「原料」成本來自老天爺之外,燒煤、燒天然氣發電都要消耗原料(煤和天然氣),沒有需要那麼多電(夏天才是用電高峰)的時候卯起來消耗原料,哪一家公司會這樣經營啊你各位🤷♀️
譬如今天是假日,用電量就會比較少,對於發電需求的能源壓力就會比較小一些啊。 🤔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開車出門增加,空氣反而有點差。
能源議題很複雜,但是基本觀念總要有。
台電有很多公開資訊即時提供喔:
https://www.taipower.com.tw/tc/page.aspx?mid=206&cid=404&cchk=8ccc1918-8cae-4f40-a2d0-b43454f4f218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66的網紅陳麗娜,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救空汙!陳麗娜要求生煤許可量嚴把關,大林燃媒機15年除役 高雄市議員陳麗娜針對空汙議題,質疑市長陳其邁「打假球」!陳其邁表示目標「2050淨零排放」,並承諾大林電廠提早除役,但陳麗娜則質疑重點應該在生煤許可量如何管制,2022年生煤許可量跟2021年相比預計只能從1000萬噸中減掉50萬噸,減煤脫...
「燃氣燃煤比較」的推薦目錄:
- 關於燃氣燃煤比較 在 林靜儀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燃氣燃煤比較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燃氣燃煤比較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燃氣燃煤比較 在 陳麗娜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燃氣燃煤比較 在 Re: [新聞] 劉德音呼籲政府應重新檢視綠電政策- 看板Stock 的評價
- 關於燃氣燃煤比較 在 經濟部- 【電力小知識:容量因數】 一樣的裝置容量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燃氣燃煤比較 在 燃煤燃氣發電比較 :: 誰的消防不合格 的評價
- 關於燃氣燃煤比較 在 [新聞] 核能電價比較低?網諷漏掉隱形成本調侃 的評價
燃氣燃煤比較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台灣能源轉型各項配套解決方案正按部就班分頭進行中,這裡的部分報導中,也提到了幾項值得大家注意的,除了再生能源綠電開發、儲能與智慧電網建置、需量反應極需求面管理之外,外來幾年間也會同步推進中的重要配套方案,在此提供大家做參考.....
大停電、核二跳機懲處25人 台電董事長總經理記大過 / 513停電涉管理疏失 台電擬向承攬商求償2.35億 / 台電砸4670億建設大型機組 6年內供電增逾千萬瓩(08/25、27/2021 中央通訊社)
重點摘要:
王美花說,在短短3個月內,台電連續發生3起事故,513、517更造成全國性電力影響,不僅影響民眾生活,也引發社會大眾對國家電力系統的不信任,楊偉甫、鍾炳利應負督導不周不責,各記大過1次。
至於其他懲處名單,王美花表示,副總經理、處長、廠長都有,「都是高階主管」。
面對媒體質疑懲處名單僅止於台電,王美花強調,513停電是台電人員操作錯誤所致,517則是供電量追不上用電量,727則是核二廠操作問題,比較屬於執行面,懲處也以台電為主。
王美花說明,副總經理以下由台電人評會決議,董事長與總經理的部分則由經濟部裁量,也已向行政院報告,至於自己的去留則由長官決定,「目前院裡面給我的任務,是經濟部跟台電要非常努力把穩定供電、能源轉型做好」。
台電指出,興達電廠新燃氣機組將於113年接手上線,既有的燃煤1、2號機也將在112年底開始陸續除役,3、4號燃煤機組則會先於2024年底轉為備用機組,待2025、2026年底陸續除役,盼興達電廠脫胎換骨,成為潔淨能源模範電廠。
此外,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將新增2部新機組總計260萬瓩,目前正處環評階段,待環評結束才會開始招標,投資金額為1218億元,其中第一部機組預計116年上線。台電表示,7月9日剛結束環評專案小組第2次審查會議,預計9月底前會完成修正、再送審。
目前有4件大型機組投資計畫如火如荼進行中,總投資總額為4670億元,共10部複循環燃氣機組、1226萬瓩裝置容量,相當於2座台中火力發電廠滿載發電量,這些機組將於明年起、6年內陸續上線。
燃氣不僅發揮遞補核電功能,台電說明,燃氣複循環發電機組結合「氣渦輪機」及「蒸汽輪機」發電方式,因此得以進行2次發電;即便1部複循環燃氣機組裝置容量,比燃煤機組來得高,但燃燒過程產生的溫室氣體與空氣污染物較少,是減煤減排的重要推手。
513大停電肇因台電人員操作失當,導致全台分區停電5小時,415萬受影響戶電費打95折,總計台電賠償金額高達新台幣4.7億元。
王美花今天表示,513停電事故是台電進行路北超高壓變電所容量擴充工程時,測試人員誤操作開關釀憾事,造成匯流排接地事故,引發興達電廠跳機、通霄電廠降載;基於當時這項工程尚未完成驗收,認定設備工地管理不當為承攬商責任。
因此,除了於5月26日將停電檢討報告提交行政院,為釐清工程承攬商責任認定問題,台電與承攬商也在6月17日委託第三方中華民國電機技師公會辦理事故鑑定,並於8月4日收到正式鑑定報告。
王美花並表示,行政院也於8月9日核復經濟部檢討報告,台電隨即根據這些報告進行人員懲處,後續經第三方鑑定,也確立台電和承攬商責任歸屬各半,因此求償金額朝向4.7億元的一半,並於8月20日發函承攬商追償事故損失。
經濟部表示,根據第三方鑑定報告書,台電相關連帶責任包含,台電測試人員未落實設備試驗標準作業程序,誤操作管制設備隔離開關;送電中管制點,運維單位未落實管制措施;工程監造單位對於承攬商監督不周等。
更多細節:
(中央社記者梁珮綺、曾智怡台北27日電)經濟部今天公布513、517停電及727核二跳機懲處結果,共25人受到懲處,部長王美花表示,台電董事長楊偉甫、總經理鍾炳利督導不周,各記1大過。
台電繼5月13日、5月17日發生跳電後,7月27日核二廠2號機又因「一張椅子」而跳機,引發民怨,王美花下午率次長曾文生、國營會執行長劉明忠說明懲處結果。
王美花表示,三起事故都涉及人為疏失,已追究台電公司相關失職人員,依責任歸屬,513懲處15人、517懲處2人、727懲處8人,共25人分別記申誡至1大過不等處分。
王美花說,在短短3個月內,台電連續發生3起事故,513、517更造成全國性電力影響,不僅影響民眾生活,也引發社會大眾對國家電力系統的不信任,楊偉甫、鍾炳利應負督導不周不責,各記大過1次。
至於其他懲處名單,王美花表示,副總經理、處長、廠長都有,「都是高階主管」。
面對媒體質疑懲處名單僅止於台電,王美花強調,513停電是台電人員操作錯誤所致,517則是供電量追不上用電量,727則是核二廠操作問題,比較屬於執行面,懲處也以台電為主。
王美花說明,副總經理以下由台電人評會決議,董事長與總經理的部分則由經濟部裁量,也已向行政院報告,至於自己的去留則由長官決定,「目前院裡面給我的任務,是經濟部跟台電要非常努力把穩定供電、能源轉型做好」。
對於513、517停電,王美花也代表經濟部與台電向民眾致歉,「我們的態度是明確懲處、徹底檢討,重要的是落實後續改善作為」。
目前經濟部已成立電力系統改善小組,會再提出完整電力系統改善報告,短期會強化需量反應,「用電緊張可能只有幾個小時,若搭配需量反應或汽電共生的電力,就能做很好的調度安排」,中長期目標是增加綠能、天然氣接收站、夜尖峰要有更好因應等。
曾文生補充說明,電力系統改善小組由能源局、台電人員組成,也會邀集學者專家、政院災防辦代表,將持續檢討、定期檢視可能遇到的問題。
5月13日,台電一名工作人員開錯開關,導致匯流排接地故障,進而造成興達電廠4部機組跳機,經濟部定調為「人為疏失」,楊偉甫自請處分,豈料,5月17日因「電不夠」,再次啟動分區供電。
經濟部隨即展開電力盤點,並在5月26日向行政院送出513、517停電檢討報告,沒想到,核二廠7月27日則因工作人員不慎滑動椅子,造成主蒸氣隔離關閉、機組跳機。(編輯:潘羿菁)
513停電涉管理疏失 台電擬向承攬商求償2.35億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梁珮綺台北27日電)513大停電造成台電須賠償新台幣4.7億元,由於涉及承攬商管理問題,經濟部長王美花今天表示,事故鑑定確立承攬商應負一半責任,台電已向業者提出求償,約賠償金的一半、2.35億元。
513大停電肇因台電人員操作失當,導致全台分區停電5小時,415萬受影響戶電費打95折,總計台電賠償金額高達新台幣4.7億元。
王美花今天表示,513停電事故是台電進行路北超高壓變電所容量擴充工程時,測試人員誤操作開關釀憾事,造成匯流排接地事故,引發興達電廠跳機、通霄電廠降載;基於當時這項工程尚未完成驗收,認定設備工地管理不當為承攬商責任。
因此,除了於5月26日將停電檢討報告提交行政院,為釐清工程承攬商責任認定問題,台電與承攬商也在6月17日委託第三方中華民國電機技師公會辦理事故鑑定,並於8月4日收到正式鑑定報告。
王美花並表示,行政院也於8月9日核復經濟部檢討報告,台電隨即根據這些報告進行人員懲處,後續經第三方鑑定,也確立台電和承攬商責任歸屬各半,因此求償金額朝向4.7億元的一半,並於8月20日發函承攬商追償事故損失。
經濟部表示,根據第三方鑑定報告書,台電相關連帶責任包含,台電測試人員未落實設備試驗標準作業程序,誤操作管制設備隔離開關;送電中管制點,運維單位未落實管制措施;工程監造單位對於承攬商監督不周等。
至於承攬商責任部分,由於事故發生時仍在施工期間內,承攬商負有工作場所指揮、監督、協調及巡視等責任,包含直流電源及氣動閥座閉鎖、掛卡嚴禁操作等各階段管制作為,因此判定承攬商工作場所負責人應負工地管理責任。
經查證,除負責人工作場所巡視未到位,且更換現場控制箱後,未將控制箱面板鑰匙交由台電控管,同時未張貼「禁止操作標誌」等,因此須負擔相關賠償事宜。(編輯:楊凱翔)
台電砸4670億建設大型機組 6年內供電增逾千萬瓩
(中央社記者曾智怡台北25日電)今年台電正式提出核三除役計畫,為遞補核電缺口,台電同步規劃推進4件大型機組建設計畫,6年內預計新增裝置容量1226萬瓩,相當於2座台中火力發電廠滿載發電量,總投資總額達新台幣4670億元。
面對極端氣候,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日前指示,「未來10年要增加非常多機組」,以滿足居高不下的用電需求,伴隨著今年核二1號機解聯、核三提出除役申請,用燃氣遞補核電已是能源政策之一。
根據最新電力供需報告,預估至2027年每年用電平均成長2.5%;為邁向2025非核家園目標,發電結構將在2025年達到燃氣50%、燃煤30%、再生能源20%,形成「532」架構;現行燃氣機組供電占比低於40%。
台電表示,目前已核准的大型燃氣機組投資計畫有4件,其中通霄電廠新增的3部機組均已商轉,分別於107年2月27日、108年5月30日、109年5月26日上線,目前為工程收尾階段。
另有4大興建計畫工程尚在進行,包含大潭電廠增建計畫3部共316.8萬瓩、興達電廠燃氣機組更新改建計畫3部共390萬瓩、台中電廠新建燃氣機組計畫2部複循環燃氣機組共260萬瓩,投資總額均逾1000億元,各為1104億元、1168億元、1180億元。
台電指出,興達電廠新燃氣機組將於113年接手上線,既有的燃煤1、2號機也將在112年底開始陸續除役,3、4號燃煤機組則會先於2024年底轉為備用機組,待2025、2026年底陸續除役,盼興達電廠脫胎換骨,成為潔淨能源模範電廠。
此外,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將新增2部新機組總計260萬瓩,目前正處環評階段,待環評結束才會開始招標,投資金額為1218億元,其中第一部機組預計116年上線。台電表示,7月9日剛結束環評專案小組第2次審查會議,預計9月底前會完成修正、再送審。
目前有4件大型機組投資計畫如火如荼進行中,總投資總額為4670億元,共10部複循環燃氣機組、1226萬瓩裝置容量,相當於2座台中火力發電廠滿載發電量,這些機組將於明年起、6年內陸續上線。
燃氣不僅發揮遞補核電功能,台電說明,燃氣複循環發電機組結合「氣渦輪機」及「蒸汽輪機」發電方式,因此得以進行2次發電;即便1部複循環燃氣機組裝置容量,比燃煤機組來得高,但燃燒過程產生的溫室氣體與空氣污染物較少,是減煤減排的重要推手。(編輯:潘羿菁)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8275004.aspx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8270291.aspx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7250016.aspx
♡
燃氣燃煤比較 在 李姓中壢選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非核家園 的 #電力政策 更是處處充滿不合理的現象,以更高的價格緊急採購 #天然氣 就不提了,為了 #光電 與 #風電,已經把台灣搞得面目全非,地不能耕種、池不能養魚、水不能灌溉,但 #電力 還是上不來。任何有點知識和良心的人,都知道這樣的電力政策是行不通的,但為什麼蔡政府就是非要這麼做不可?是笨嗎?應是另有所圖吧!>
繼核二廠 1號機提前卸載、停止運作,#台電 表示將提交核三廠 除役計畫,並於近日啟動核三廠除役前期作業;原能會則表示,預計2023年2月底完成審查,隔年即正式啟動除役。
因應「#2025非核家園」的既定政策,#核一、#核二 與 #核三 依照規定先後停止運作,電力缺口將改為以燃氣、燃煤為主;至於 #蔡政府 寄望甚深的 #再生能源發電,目前則仍處於阿斗階段,效力有限。
台電表示,已備妥核三除役後電力缺口的彌補方案,預計推出4個大型燃氣機組建設計畫,6年內預計新增裝置容量1226萬瓩,相當於2座台中火力發電廠滿載的發電量,總投資高達4670億元;至於燃氣發電會製造大量溫室氣體,與全球2050碳中和的趨勢背道而馳,經濟部則提都沒提,彷彿這個迫在眉睫的壓力並不存在。
當然,#經濟部 也不會告訴民眾,核二1號機在7月2日停機後,7月以來,全台各地不知已經發生了多少起 #停電,包括:2日上晚7點高雄三民停電;3日上午8點及下午4點彰化伸港停電2次,嘉義大林鎮園區跳電,下午2點新北三重停電,傍晚5點高雄鼓山停電,深夜11點屏東恆春德和停電;4日上午3點50分,高雄左營停電;5日下午3點台北文山區停電;6日晚上8點台南楠南區停電;8日傍晚5點苗栗竹南停電;10日下午1點10分台北信義區 #大停電;16日上午8點彰化和美停電;19日新北市新店區跳電,高雄鳳山、鳥松、仁武跳電;20日新北市永和新生地跳電;23晚上7點高雄鳳山區停電、新北市土城區 #跳電。
這些零星的跳電、停電遍布全台,雖不及5月2次大停電的規模那麼大,但也不斷造成各地民眾生活的不便,就如同某知名堅果的廣告「以前你偶而吃,現在你天天吃。」未來核電機組陸續停用後就會變成「以前你偶而停電,現在你天天停電。」要解決這個問題,蔡政府的做法是編更多預算、建更多 #燃氣機組。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曾在2年前經濟部長任內提到,#重啟核四 要花6到7年,換言之,2025年左右可上線,熟悉核四的專家更預估只需3年;台電計算,若要啟動 #核四 商轉需要再投入約478億元的經費。
時間太長、耗資過劇,一直是蔡政府用來說服民眾重啟核四不可行的重要理由。
而刻在進行環評的 #協和電廠 更新改建計畫,將新增2部新機組、總計260萬瓩,與核四裝置容量相近,總投資額為1218億元,第1部機組最快2027年才能上線。若單就成本來評估,與重啟核四相比,哪個比較合算?
蔡政府不是笨 是另有所圖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727000489-260109
燃氣燃煤比較 在 陳麗娜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救空汙!陳麗娜要求生煤許可量嚴把關,大林燃媒機15年除役
高雄市議員陳麗娜針對空汙議題,質疑市長陳其邁「打假球」!陳其邁表示目標「2050淨零排放」,並承諾大林電廠提早除役,但陳麗娜則質疑重點應該在生煤許可量如何管制,2022年生煤許可量跟2021年相比預計只能從1000萬噸中減掉50萬噸,減煤脫煤根本遙遙無期!
陳麗娜表示,對每屆高雄市長來說,空汙都是重大政見,陳其邁也不例外,報告應該要有具體作為,而不能打假球。她認為,要減煤最直接的做法就是生煤許可量如何管制,這也是地方可以直接處理的問題。環保局長張瑞琿指出,2021年報的高雄市生煤許可量約為1000萬噸出頭,2022年預計可以減煤50萬噸,這讓陳麗娜質疑「如果要減煤脫煤,達到是遙遙無期!」她說,從生煤許可量就可看出,市府把關不嚴,怎麼能達到目標?
陳麗娜指出,市府應該要老實告訴民眾是否真的能夠脫煤?因為呼吸是人民在呼吸,PM10、PM2.5 所造成的毒害是民眾所關心。她質疑市府,不要拿其他縣市當墊背,跟其他縣市相比高雄AQI還比較難看!她直言,「以現在看,到你下次選舉前,數字是不好看,請你要加把勁!」
陳麗娜另外指出,興達火力發電廠1、2機組預計2023年退役,3、4機組預計2025年退役,那以火力發電廠來說就剩下大林電廠。大林電廠2018年才開始使用,當時可能希望用很久,但荷蘭經驗可以15年就退役,市長應該為高雄空氣努力,是否能讓大林電廠提早退役?陳其邁說,以氣換煤藍綠有共識,他也承諾若興達電廠除役,燃煤電廠就提早除役,未來綠電跟燃氣機組有所增加之後,優先就是要把大林電廠除役。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5rZ1n5Wfec/hqdefault.jpg)
燃氣燃煤比較 在 經濟部- 【電力小知識:容量因數】 一樣的裝置容量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為什麼會有這種差距?關鍵就在出力不穩定,致使容量因數無法與傳統電廠相比較。 ... 燃氣.燃油? 我們已經廢除燃煤發電了嗎? 7 年 檢舉. 劉修銘, profile picture. ... <看更多>
燃氣燃煤比較 在 燃煤燃氣發電比較 :: 誰的消防不合格 的推薦與評價
燃煤燃氣 發電比較. 若僅看「燃料-二氧化碳排放」的關係,每產生生一兆焦耳的能量,天然氣大約是煤的6...「燃氣複循環」(combinedcycle,CC)機組為台灣目前主推的火力 ... ... <看更多>
燃氣燃煤比較 在 Re: [新聞] 劉德音呼籲政府應重新檢視綠電政策- 看板Stock 的推薦與評價
其實綠電和供電對TSMC來說是兩件不同的事情
綠電是贖罪券,TSMC要求更多綠電是要有更多贖罪券的扣打
才能摸到RE100的標準
供電是另外一件事情,TSMC不可能跟著綠能整天在那邊升降載
TSMC就是24小時不間斷使用,自然跟"真正使用高音甜低音沉的綠能"沒太大關係
以這種24小時的生產廠來說,其實就是所謂基載能源的目標客群
需求量穩定、全天候不間斷供應、特高壓用戶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
TSMC或其他科技業、電子業、工業等電力需求和綠能需求其實是兩件事情
很多人會把兩件事情混在一起,以為TSMC要求用綠能去取代傳統核煤發電
完全就是一個被政客或掮客話術所欺騙的狀況
綠能並不是用來取代核煤等基載 (台灣只有核煤能當基載,國外可能有水力等..)
事實上目前能源規劃是:
天然氣取代核煤、綠能取代天然氣
乍看之下好像沒問題,但其實去年LNG價格大爆炸的時候全世界就感受到痛苦了
台灣也不例外,只是台電自己用負債去扛所以很多人認為沒事兒
因此世界各國目前在做的就是建立原本能源應該有的配置
基載(核煤)+中載尖載(天然氣/綠能)
從頭到尾,只有政客在那邊說綠能取代核電燃煤
實際上是用LNG取代的,但LNG成本是核電燃煤的數倍
價格波動也遠比核電燃煤大
至於電網韌性,我只能說當你沒有足夠基載只靠燃氣和綠能在那邊升降載
電壓不太穩的狀態下設備耗損自然就會大一些了
※ 引述《banbee100 (BB)》之銘言:
: 股東關心缺不缺電,劉德音說只能相信政府,這他之前就說過了。
: 但這篇新聞他劉的重點是台灣綠電發展得太慢了。我是在想,目前政府在風電光電幾乎都使出渾身解數了,大樓給你修法必須裝板,風電也開放到第三期了。台灣發展綠電到底是還能多加快才能趕上台積電的需求啊?乾脆風電零件通通不要國產化了,國內廠商去吃土。還是環評也通通不用了,白海豚去吃土。難不成地熱能有啥猛暴性突破?有地熱概念股嗎?
: 美國歐盟現在是大撒幣扶持綠電,在台灣兩兆風電這種謠言不絕於耳,台積電是覺得台灣綠電到底還能多加速啊?
: 至於核能喔,啊人家RE100就不認啊,大家還是集思廣益如何幫台灣增加綠能發電才能幫台積電解決問題吧。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Samsung SM-M115F.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6.226.240.8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86102564.A.398.html
當然你各位覺得靠政客嘴砲打哈哈就可以解決問題也沒關係,這就是民主
至於會不會爆炸,我想天然氣儲槽爆炸在物理上面可行性比較高
中國那邊綠能憑證交易市場超級發達,他們就是吃死RE100這政策
這也是一堆相對附加價值較高製造業腳麻跑不出去的原因之一
那這邊能源政策指的是整體供電 純綠能供應在製造業上面根本不可能發生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