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全國三級警戒延長至7月26日,7月13日起適度鬆綁餐飲、觀光與文化展演,陳時中:拚7月26日降級是真正目標;新增18例本土確診,3例死亡,三級警戒後本土確診數新低點,社區疫情獲得一定控制;日本捐贈113萬劑AZ疫苗下午抵台】
台灣今(8)日新增18例本土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診個案,3例境外移入以及3例死亡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今日是三級警戒以來本土確診案例最少的一天,表示社區疫情獲得一定控制,目前「每日不明感染源確診病例」和「單週社區群聚事件數」都處於降級邊緣,在權衡防疫利弊後,三級警戒延長至7月26日,但自7月13日起有條件鬆綁部分場所和產業,包含餐飲、觀光及文化活動等。
陳時中表示,「長期繃緊會產生防疫疲乏,要在兩者間取得平衡,根據疫情適度開放也是必要的,」微解封的效期是7月13日至26日,在鬆綁中加入更多管理措施,雖會造成工作人員和民眾不便,但為防疫請務必配合。鬆綁開放由各主管機關訂定指引,若遇問題請即時反應做滾動式檢討;因應疫情多變,指揮中心授權地方政府視當地狀況適時調整。
日本捐贈的113萬劑AZ疫苗於今日下午抵台,指揮中心表達對日本政府和外交人員的感謝,本批疫苗有效期限至9月底,希望在7天內檢驗封緘完畢,儘快配送並提供注射。陳時中表示會往65歲以下民眾,也就是第九類與第十類對象開放,可利用「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平台」進行預約。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表示,目前全台疫苗累計接種人數為289萬人,覆蓋率已達12.12%。
■三級警戒延長、適度鬆綁,陳時中:拚7月26日降級是真正目標
今日新增本土確診個案18例,其中為台北市12例、新北市6例,其餘縣市皆無新增確診。此外,目前COVID-19累計確診病例為13,889人,有11,456人解除隔離,達82.5%,台灣整體社區疫情趨於穩定。
早上行政院發言人羅秉成表示,指揮中心建議7月12日後全國防疫維持三級警戒,但相關行業適度鬆綁,詳情由下午指揮中心記者會說明。陳時中在下午記者會中指出,
三級警戒的降級標準為「每天不明感染源的確診病例小於10例」、「每週社區群聚感染小於3起」,目前雖已連續4天符合標準,「數字非常接近」,為避免疫情回溫,三級警戒延長至7月26日,但也適度推動鬆綁措施。
在延長警戒方面,持續禁止室內5人、室外10人以上社交聚會;八大行業、室內遊藝等休閒娛樂場所仍須關閉不得營業;各級學校與兒童托育、教育機構維持現行規範;宗教集會活動也暫不開放。指揮中心提醒勿違反三級警戒規範,營業場所和洽公機關要落實人流管制,各行業也要訂定職場防疫指引,以積極預防和即時應變的作為面對疫情。陳時中向民眾喊話,「大家拚看看能不能7月26日降級,這是真正的目標,我們一起努力。」
為避免防疫疲乏並緩解民生需求和經濟衝擊,自7月13日凌晨0時起有條件開放部分場所和產業恢復營運。今日內政部、經濟部、交通部、教育部、文化部等主管機關的次長皆出席記者會說明防疫指引,核心原則為落實實聯制、出入口管制、人流管控降載;除飲食行為外全程佩戴口罩並維持社交距離;服務人員應作健康監測管理,若有確診個案出現要即時應變,停業封閉清消。
陳時中坦言,鬆綁過程一定會出現原先未設想到的管理問題,請業者、服務人員和民眾即時向主管機關反應,以便滾動式檢討,也授權地方政府視當地疫情調整開放措施。
■餐飲場所開放內用:個人套餐避免共食、加裝隔板採梅花座
餐飲場所(含餐廳、傳統市場、夜市、百貨賣場美食街等)自7月13日起開放內用,由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訂定指引管理。食藥署署長吳秀梅表示,餐飲業若想提供內用請配合防疫管理措施,擬定分流上班計畫,為工作人員造冊以做好健康監測管理,建議定期篩檢並建立異常追蹤機制,同時加強從業人員的防疫教育訓練。若有人員確診,店家暫停營業3天,且恢復營業後的11天內只能外帶,不得提供內用服務。
吳秀梅提醒顧客用餐時,除用餐時間外應全程佩戴口罩,店家餐食供應以個人套餐為主,若有合菜則應由專人服務分裝。內用座位應設置隔板並採梅花座,桌與座位之間保持1.5公尺距離,店內環境(特別是廁所)應加強清潔,在點餐和收付款時注意消毒避免交叉感染。陳時中強調,餐飲業要符合指揮中心訂定的指引才能內用,否則還是只能外帶。
經濟部次長陳正祺說明,百貨賣場美食街也遵守上述原則,且容留人數須降載5成。針對傳統市場和夜市,固定攤商應造冊管理、定期篩檢,且市場內要人車分流並控制容留人數,禁止在馬路中間擺攤,若有排隊需求應設置立牌或於地面黏貼膠條以保持適當距離。陳正祺鼓勵民眾盡量還是採取外帶,並多利用非直接接觸方式付款,將消費時間控制在1小時內;熟食攤位若想提供內用,則應遵照食藥署指引辦理;如有攤商確診,周圍九宮格內人員皆須停業匡列隔離,建議地方政府從嚴管理。
交通部次長陳彥伯表示,國內共15個國道休息站和服務區也遵照指引,以每人3.5平方公尺來估算容留人數,民眾應盡量於1小時內用餐完畢離開。高鐵及台鐵的車廂和付費區內仍不得飲食,美食街等商業餐飲空間將開放,供應個人套餐為主,同時實施時間與容留人數管制。
■電影院、展覽館開放,劇場可直播但觀眾不得入場
針對此次微解封項目,文化部次長蕭宗煌說明,展覽館、表演場館、電影院與劇組拍攝有程度不同的開放。展覽館部分改採預約制,以2小時為一個單位參觀,同一時段不得超過100人,並禁止所有接觸類裝備使用租借。廳院、排練場等表演場館部分,仍然不開放觀眾入場,表演者可採錄影或直播方式演出,只有在正式演出期間可脫下口罩,但須在入場前出示PCR陰性報告以避免病毒傳播。
至於大眾最關心的電影院,則採取與表演劇場不同的解封形式,蕭宗煌解釋,電影屬於單向映演,民眾只是觀看銀幕,較少互動接觸,因此開放營業;業者可用預售票做分流,一方面避免購票時的群聚,另一方面控制人數上限,觀眾入座應採梅花座。
劇組拍攝則採有條件開放,文化部訂有拍攝防疫管理措施,規定劇組設置防疫獨立部門,專責處理拍攝期間防疫事項,並與地方政府(如協拍中心)建立聯繫窗口。同時,劇組人員應填寫健康聲明書,在前14天內若有症狀則不得參與製作,建議拍攝前3天內全員快篩,拍攝期間則定期快篩。若遇高風險狀態,劇組應建立停拍原則、復工標準與應變機制。文化部影視局長徐宜君則表示,已和工會聯繫討論,希望能訂出更詳細的防疫指引供劇組人員參考使用,保障工作者的健康。
■圖書館、健身房微解封,高中以下室外操場開放但禁止碰觸競賽
在三級警戒延長的前提下,公共圖書館部分恢復運作,讀者可經單一窗口借閱書籍,但公共區域仍暫停開放,以不入館為原則;社教場館則開放部分參觀,以單一出入口掌控人流,每一時段不超過100人。
教育部次長劉孟奇說明,部分室內外運動場館得有條件解封,高中以下戶外操場可供社區民眾運動使用,但只開放空間,不開放運動器材設備,同時禁止飲食及從事團體競賽。至於眾所期待的中職復賽,劉孟奇則表示會另以專案處理。
另一方面,因三級警戒關閉多時的健身房,也在此次開放的範圍內。劉孟奇強調,個人運動器具(如瑜珈墊、球棒等)不可混用,大型健身器材須採間隔使用,且要定期清消。在多人課程部分,因接觸人數眾多,規範教練全程佩戴口罩、護目鏡或面罩,授課前須進行抗原快篩,每7天快篩一次;教室應依2公尺距離劃設安全距離標線,學員依標線位置上課;同時縮減堂數及人數,每堂課程間隔1小時,空堂期間應充分清消。一對一授課部分,應以示範指導取代觸碰,且不得從事運動按摩或接觸性輔助伸展等近距離課程。
■放寬9人以下旅遊團,開放國家公園、部分風景區與遊樂園
交通部次長陳彥伯說明,13日起國內旅遊團放寬管制,允許9人以下小型旅遊團出團,但交通方面須安排梅花座,住宿以兩人一室或單人房為主。以實務來看,包含隨團服務人員與司機,也就是開放一車最多10人。同時,觀光旅館也開放餐廳內用,但必須遵守餐飲業防疫管理措施等指引。
由於微解封預期會發生旅遊潮,在人流控管與景點管制上,陳彥伯指出,目前所有水域皆不開放,封閉型景點開放部分,必須降載6成,且下午4點後禁止入場。開放型景點等戶外地區,則須維持全程戴口罩與1.5公尺社交距離等。此外,全國25處遊樂園等地,同樣也採行預約制來控管人流。內政部次長陳宗彥則表示,國家公園、森林遊樂區和休閒農場皆會開放,但人流管制至4成以下,登山的山屋仍不開放,住宿小木屋每間以4人為限。
另外,面臨即將到來的農曆中元節,陳宗彥也說明普渡屬宗教活動,維持不開放,但宗教場所(如教堂、廟宇等)的管理單位若可做好指引並提出防疫計畫,則可開放適度運作,但最大人數要控制在100人以下。
■醫護染疫補償申請受阻?羅一鈞:可個人申請,不需醫院蓋章
此次疫情中陸續有醫護人員染疫,台北市醫師職業工會發出聲明擔憂醫院阻撓,不願提供相關證明文件,導致染疫醫護人員無法申請補償。對此,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回應,《執行第五類傳染病防治工作致傷病或死亡補助辦法》的申請目前就是雙軌並行,可以請服務單位代轉,當事人也可自行提出申請,無須醫院或主管蓋章。
其中可能造成當事人較不便的是「因執行防治工作致感染第五類傳染病之證明文件」,羅一鈞表示如果有特殊情形醫院不願開立,或無法從衛生單位取得,只要在申請書上敘明理由,主管機關收到申請後會幫忙調閱文件,請醫護人員不必擔心因此無法申請。
(文/陳德倫、孔德廉;設計與資料整理/江世民、戴淨妍;攝影/林彥廷、鄭宇辰、余志偉)
#延伸閱讀
【COVID-19病毒變身全解析:從Alpha到Delta,19個月內4大重要變異怎麼發生?疫苗保護力追得上嗎?】https://bit.ly/2UsxWeK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2TFeFX0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三級警戒 #微解封 #AZ疫苗
營業 用 可 申請 租 屋 補助 嗎 在 立法委員林奕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看得到拿不到?體育產業紓困碰壁有苦說不出!
🗣雖然政府已公布紓困4.0方案,但運動產業很有朋友向我陳情,紓困申請仍有諸多問題,比如:
🔆紓困申請以總公司或加盟店?
目前運動產業申請補助資格為「#事業總機構」,但實際上許多運動訓練中心有多家加盟分店,每家店開支收入都不相同,用總公司統一申請無法解決困境啊!
🔆誰來認定自由教練?
大部分自由教練是以「現金交易、無開立收據」的方式運作,但申請紓困時卻難以證明「酬勞落差」!政府可以放寬收入紀錄標準嗎?
🔆優化線上申請流程!
紓困為線上申請,但去年在紓困網站上卻發生無法上傳文件等各種錯誤,讓大家來回重複作業、曠日廢時!該不該優化申請系統?
🔆給予營業租屋立即補助措施!
多數運動訓練中心都是租用營業場所,自停業後,每天都在燒錢,紓困有包括到營業租屋補助嗎?
💪疫情嚴峻,擁有強健體魄是正向防疫很重要的一環!大家的建議我已發函給體育署,希望政府加快滾動式修正,給運動產業支撐力量!
營業 用 可 申請 租 屋 補助 嗎 在 呱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本土疫情爆發以來,許多商家或個人蒙受巨大的損失。我的辦公室也接到各行各業、企業老闆、餐館負責人或失業勞工等的陳情。上周五北市公布了北市版的紓困計畫,而昨天行政院則公布了中央版的紓困方案,我也在第一時間請我的團隊整理和我們接到陳情有關的紓困措施如下,給有需要的人參考。
一、個人工作或紓困部分
#我沒有固定老闆(自由接案者),或者自己做小生意,也可以申請勞工紓困嗎?
若你在去年已經成功申請中央或地方的紓困專案,今年會直接核撥,不用去區公所或銀行人擠人!沒有投保的話,也可以在6/7後,上衛福部「110年度因應疫情擴大急難紓困線上申辦系統」或郵寄申請。
如果是在台北的勞工,市府另有安心即時上工及安心就業、充電再出發等紓困措施,協助勞工穩定就業。充電再出發計畫,事業單位最高補助350萬元,參訓勞工最高補助19200元。可以向勞動局提出申請。
如果去年沒有申請,但有請職業工會投保,且108年年度年收未達40.8萬的話,勞動部6/7後開放申請,會按每月投保薪資發與一萬或三萬元的補貼。
#我是藝文工作者,要怎麼申請紓困?
如果去年有申請通過紓困方案,會從你先前提供的帳戶自動入帳;個人先前沒有申請或沒有通過的話,目前按有沒有支出創作費用,6/7起可以向文化部申請3到6萬元的補助;事業也有以員工為單位的薪資補助可以申請。
台北市文化局針對被迫中斷的藝文專案,也放寬補助標準、緩繳回饋金、減免娛樂稅等方案;另外,針對持續創作的藝文工作者,也有「因應疫情期間藝文專案補助計畫」(每案最高30萬元)及「疫情時代下的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可以申請。
二、企業負責人部分
#我自己開公司或開店,快撐不下去了,我要怎麼申請紓困?
如果稅籍登記為第一項或第二項,且在今年5月至7月任一月營收減少五成以上,將提供一次性營運補貼,每位本國籍員工可請領新台幣4萬元。自6/7起開始線上申請:https://csm-subsidy.cdri.org.tw/subsidy110/prepare/index.html
如果因為疫情被政府命令停業,而且期間員工薪資不到基本工資(例如改兼職為主),老闆同樣可以請領以本國籍員工為單位的各1萬元補貼、員工可以領到一次性薪資補貼3萬元。
如果是設址登記於北市的企業,另可申請房屋稅延繳或分期:停業或禁止內用的店家,房屋稅率降為 2%;承租市有不動產,營業租金減半與停業期間免繳租。產發局的貸款有優利及緩繳方案,也可以線上申辦融資。
#我是計程車司機、遊覽車司機、客運司機,可以紓困嗎?
公路總局會將共三個月三萬元的津貼,一次匯款到去年申請紓困時提供的帳戶;台北市則提供市營公車單位每車補助8000元、復康巴士每輛每月1萬元。
三、日常生活其他疑難雜症部分
#小朋友的學費或照顧費用有補助嗎?
只要家中有國小以下的孩子,家長6/15後可以直接到ATM輸入孩子的健保卡號提領現金,每名孩童可領一萬元;如果是北市市民,另有失業勞工子女就學補助費高中職最高12,000元,大專大學最高26,000元。
#我是受到疫情衝擊的租屋族,房東可以幫我減租嗎?如果我是租社宅,可以減租嗎?
目前雖然無法直接要求房東減租,但除了個人跟房東協商緩繳房租、或先減後補等方式外,按照北市的延稅方案,只要房東任三個月減租超過15%,並且跟房客共同申請,就可以延後12個月或分36期繳納房屋稅;另外,北市社宅承租戶可以向都發局提供受疫情影響證明,最高可減免20%的房租。
#我是大學生或研究生,但學校已經改遠距教學或停課,但我外面的租屋處還是要繳房租,有什麼補助可以申請?
只要個人或家人收入因疫情衝擊減少,導致生活出現困難,都可以按照原本大學申請助學金或補貼的管道,請領助學金及每月1200元到1800元的租屋補貼。
#貸款或信用卡費繳不出來,怎麼辦?
金管會已經公告,個人跟銀行的借貸(房貸、車貸、卡費等)都可以持續向銀行申請延長繳費的期限(三到六個月),申請日期延長到今年12月底,期間不收違約金或循環利息,也絕不影響信用紀錄。
#我家有嬰幼兒,因為疫情停課,可以退費嗎?
可以喔,而且退費金額不得少於一學期費用的百分之四十;與此同時,幼兒園或托育中心,亦可檢具相關證明,和教育部申請相關補貼。而北市的托育補助,也會直接由社會局按實際托育日期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