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珮菁的擊樂世界 Pei-Ching's Percussion World】
本集節目將邀訪具有擊樂家與作曲家的雙重身分的陳廷銓來到節目當中;獲獎無數的他是輔仁大學的擊樂碩士、臺灣師範大學的作曲碩士,目前正在攻讀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系作曲組博士班,同時也在國家交響樂團擔任定音鼓副首席;想知道他學習音樂的歷程與樂曲上的分享,歡迎準時收聽【珮菁的擊樂世界 Pei-Ching's Percussion World】
11/26(四) 20:00 Bravo FM91.3 台北都會音樂台(首播)
11/26(四) 22:00 Classical FM97.7 台中古典音樂台
11/28(六) 21:00 Bravo FM91.3 台北都會音樂台(重播)
PC 電腦收聽
http://hichannel.hinet.net/radio.do?id=1001
Mobile 手機收聽
https://goo.gl/Y5oOcK
精選節目
http://bravo913.com.tw/index.php?route=choice/program_detail&choice_program_id=129
播出曲目:
1.陳廷銓 - 雙眼牆
2.陳廷銓 - 行星X
3.陳廷銓 - 桃米四季第一樂章大地春曉
4.陳廷銓 - 隨想‧台灣
5.C. Debussy - 牧神的午後(前奏曲改編)
6.陳廷銓 - 豎琴律動
#珮菁的擊樂世界
牧神的午後前奏曲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曾經,20元法郎上的著名人物有誰? 法國音樂大師德布西158歲生日!🎉 】
大家在學法文、去法國生活或旅遊的過程中,可能多多少少會接觸一些法國的音樂、法國的作曲家。有些朋友學了法文之後,會慢慢去了解法國的藝術、音樂,嘗試在法國欣賞當地的音樂演出,也有些朋友是為了到法國進修音樂,而開始了法文的學習之路。
在158年前的8月22日,一位重量級的音樂家,誕生在法國巴黎東邊的 Saint-Germain-en-Laye。我們常常可以在電影、電視的配樂聽到他的音樂,而且,他也是「唯一」曾經出現在法國鈔票上的音樂家。法國在改用「歐元」之前,使用的貨幣是「法郎」,鈔票是每個人生活中的必需品,也因此,鈔票上的設計會放上具有代表性的「國家象徵」。而這位音樂家的照片,之所以被放在「法郎」上,就是因為他為法國開啟了「印象樂派」,是法國人非常重視的人物。
說到這裡,大家或許已經猜到了,這位紙鈔上的音樂家就是「德布西」« Claude Debussy »!昨天剛好是他158歲生日,他的事蹟又再次被提出來讓大家懷念,我覺得他的個性非常法國,他所做的事情也很有意義,所以我今天想分享給大家。不過我個人對於古典音樂不太熟悉,因此也希望對音樂有興趣,或是音樂人朋友能夠再多補充給大家一些資訊!
👉🏽不甩德國主流樂派,致力於「用音樂說法文」« parler français en musique »
雖然法國巴黎一直是歐洲藝術發展的重鎮,但在19世紀時期,整個歐洲音樂界,皆以「德國音樂」為首。因為那是「浪漫樂派」的年代,代表人物包括貝多芬、李斯特、蕭邦等音樂家,尤其,在德布西的年代,巴黎音樂圈人人推崇歌劇音樂家「華格納」(Richard Wagner),華格納正是德國「浪漫主義」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歌劇聞名,像是《漂泊的荷蘭人》等等。(朋友們!如果有華格納的粉絲,再麻煩幫我補充你們喜歡的作品)
但是!德布西很不合傳統,或是可以說,他叛逆得很「法式」。
雖然身邊的人總是在談德國音樂,但德布西憧憬著「法國自己的音樂」,他對於什麼風格、類型的音樂適合法國,有一套自己的想法。而且,認為德國的音樂,尤其是當時主流的浪漫樂派,並不適合放在法國。因此他拒絕德國主流的音樂。德布西創作初期的作品,歌劇《佩利亞與梅麗桑德》 « Pelléas et Mélisande »,被視為法國音樂對於德國音樂的回應。
德布西不喜歡當時西方古典音樂的「規定」,不喜歡作曲還要照著前人的規矩走。根據他德布西寫下的評論,他認為音樂的固定格式很沒意思,樂句一再「反覆」(反覆是指「一樣的旋律,一再出現在一部作品中」),只會顯得愈來愈無聊。
德布西不甩德國主流的音樂風格,把全新的音樂視野帶進了法國。他用自己「身為法國人的角度」思考:什麼樣的音樂適合帶給法國人欣賞?因此,法國人給他的音樂很高的評價,認為德布西不只做音樂,更是「用音樂說法文」。
他創作了很多創新的音樂作品,並且愈來愈具有影響力,帶領西方音樂的發展「走入下一個階段」—法國的印象樂派。
👉🏽 德布西被奉為音樂界的「莫內」
喜歡藝術的朋友,應該都聽過印象派畫家「莫內」 « Claude Monet » ,他也是一位法國人。
很多人一提到「法國」,就會想到「印象派」的藝術作品,而莫內就是19世紀「印象派」的代表人物。「印象派」著重「光影」的變化,在藝術畫作中加入了更多「忠於光線」的細節,是在法國發展出來的重要藝術流派。
同樣地,我們可以把「印象派」的概念放到「音樂」上,在音樂創作中加入更多「自然」的細節。而這正是德布西的風格。
雖然德布西覺得自己的音樂是屬於「德布西派」,而不屬於任何音樂派別(是不是很法國?),但是因為他的音樂非常「如詩如畫」« pittoresque »,充滿了「自然」的元素,人們認為這種風格跟印象派藝術家「莫內」很相似。有點把印象派「畫作」的創作手法,融入到「音樂」上創作的概念。因此,後世視他為「印象派」音樂的開創者。
如果朋友們對於印象派的音樂有興趣的話,可以聽聽看德布西的大作《牧神的午後前奏曲》« Prélude à l'après-midi d'un faune »。這部作品對於「夢境」,做出「忠於自然」的音樂詮釋,對於19世紀當時的歐洲音樂產生劃時代的影響,被視為西方音樂從「浪漫主義」走進「印象主義」的關鍵。我在看完這些資料後,再回頭聽這首曲子,就有不一樣的感受了!
德布西除了是音樂家之外,還是一位作家。他曾寫下很多文章,捍衛法國的傳統,反對德國主流音樂,被認為是法國的民族主義者。因為德布西的寫作帶有「民族主義」的色彩,再加上他的音樂具有「反華格納」風格(剛剛提到華格納是德國浪漫主義音樂家),所以,在二戰期間,法國跟德國開戰時,法國政府還曾經以德布西作為「反德國」的精神典範,用他的故事來激勵法國士兵的愛國精神。可見他對於法國的音樂發展的貢獻,已經擴展到政治、社會的層面,進而成為法國人永遠的精神象徵。
朋友們!你是否也跟我一樣對德布西有新的認識了呢?你們喜歡德布西的音樂嗎?說起法國音樂,你們還會想到誰呢?
歡迎在下面留言給我,這邊也特別邀請音樂專業的朋友們和我們一起討論!
#杰宇的法文邂逅
#法國音樂
#德布西
#印象派
牧神的午後前奏曲 在 長笛姐姐Lil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早安☀️來點好音樂開啟美好的一天❤️
宣傳11/18音樂會分享🎵
當代長笛巨擘 慕尼黑愛樂長笛首席
寇伏勒長笛演奏會
Michael Martin Kofler Flute Recital
11 / 18(一) 19:30 台北國家音樂廳
新象‧環境‧文創
也歡迎大家踴躍報名2020臺灣國際長笛音樂營喔! 吹笛人室內樂團 Joueur de Flute Ensemble Altus 手工長笛 雙燕樂器
長笛 / 麥可‧馬丁‧寇伏勒 Michael Martin Kofler
鋼琴 / 徐嘉琪
歐洲巨擘 光彩登台
在歐洲的長笛學界,麥可‧馬汀‧寇伏勒是個響亮而備受崇敬的名字。超過三十年的教學資歷與樂團經驗,讓他在演奏與教學之間得心應手,協奏曲、獨奏會、室內樂音樂會都信手拈來。演奏上,他擁有王者般輝煌的氣質,音樂性磅礡澎湃;他經常和妻子豎琴家雷珍妮(Regine Kofler)組成雙重奏,改編莫札特、佛瑞、伊貝爾等人的精彩作品,風格優雅清朗,笛琴交融,情深意濃。
繼2015年的大師班,寇伏勒再次來到台灣,將與任教於多校音樂系所的鋼琴家徐嘉琪合作,帶來奧地利作曲家莫札特、捷克作曲家馬爾蒂努的作品,以及一系列法國作曲家的長笛佳作,包含德布西《牧神的午後》前奏曲、魯塞耳的《吹笛人》及若利維的《里諾之歌》;日本作曲家武滿徹的《聲》則以東方的能量底氣為蘊、西方的印象筆法摹聲,演繹一曲文化尖峰薈萃的合璧奇想。
能教能演 承先啟後
20歲開始,寇伏勒在奧地利薩爾茲堡莫札特音樂院開課,並於23歲正式成為教授。30餘年來,寇伏勒培植無數學徒,在不少國際大賽獲獎,或在知名樂團及校院任職。他的學生Marianna Zolnacz獲得2018國際廣州長笛大賽首獎及2019國際尼爾森長笛大賽銀獎。而任職維也納愛樂的長笛首席Walter Auer、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長笛首席Katalin Stefula、東京交響樂團長笛首席Eiko Yagi、蘇黎世音樂廳交響樂團短笛獨奏Haika Lübcke等人的音樂中,都可以聽見寇夫勒春風化雨的樂思傳承。同時,學生Christina Fassbender是德國柏林藝術大學長笛專任教授、Anne-Cathérine Heinzmann是德國埃森福克旺藝術大學長笛專任教授,帶著寇伏勒的諄諄教誨,化育更多學子。
在亞洲,寇伏勒經常在日本開設大師班、並是神戶國際長笛大賽的評審;他曾受邀於韓國演出,也在中國廣州尼柯萊國際長笛大賽擔任評審及演出嘉賓。 2015年11月,寇伏勒在台北的大師班獲得好評,學子受益良多、旁聽席盛讚滿座;他帶著滿滿的能量教學,吹笛若舞,也積極回答同學們的提問。傳道、授業、解惑,在他的身上,感受得到作為人師、樂於分享的活力與熱忱。
如今,寇伏勒的桃李名滿天下。教學生涯邁入第33年,他的精神與熱情也將持續燃燒,薪火相傳。
長笛│麥可‧馬丁‧寇伏勒 Michael Martin Kofler
麥可‧馬汀‧寇伏勒出生於奧地利的南方小城,在瑞士巴賽爾音樂學院隨彼得-盧卡斯‧葛拉夫學習,並在維也納音樂學院沃夫岡‧舒爾茲的指導下完成學業。年輕有為的他,21歲以長笛獨奏的身份,加入阿巴多指揮的馬勒青少年交響樂團;同年又受到指揮傑利畢達克邀請,成為慕尼黑愛樂管弦樂團的長笛首席。
寇伏勒曾榮獲如慕尼黑ARD音樂大賽銀獎、上奧地利克恩頓邦藝術教育基金,也獲自己家鄉菲拉赫所頒發的奧地利科學文化部文化獎項。現在,他擔任許多音樂大賽的評審,持續發掘、提拔著年輕的音樂新星。
1983年起,寇伏勒以獨奏家的身分巡迴世界,並錄製許多唱片與影片。他經常與知名樂團合作演出,包括聖馬丁室內樂團、奧地利室內樂團、布達佩斯弦樂團、維也納、慕尼黑室內樂團、慕尼黑愛樂,以及慕尼黑、布拉格、莫斯科、東京、台拉維夫與華沙等地的交響樂團。此外,他以獨奏家身分與列汶、馬澤爾、馬里納、法比奧.路易西、布隆許泰特、法蘭士.布魯根、庫普曼、強納森.諾特等指揮合作,演出哈察督量、伊貝爾、藍乃克等人的協奏曲,獲得盛大殊榮。
鋼琴│徐嘉琪 Chia-Chi Hsu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琵琶蒂音樂院鋼琴演奏學士與碩士。曾獲頒琵琶蒂全額歌劇伴奏助教獎學金,和克拉拉艾雪費爾德伴奏獎,也曾贏得2001台北德文藝術歌曲大賽專業組最佳伴奏獎。
2000年起,她陸續與長笛名家Peter Lukas-Graf、Trevor Wye、Robert Aitken、工藤重典、 Amy Porter、Sharon Bezaly、Judith Mendenhall、Karl Kraber、Philippe Bernold、Loïc Schneider、新加坡交響樂團長笛首席金塔、上海音樂院長笛教授何聲奇、前柏林愛樂豎笛首席Karl Leister、2007年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大賽冠軍神尾真由子、及英國男高音Justin Lavender合作演出。
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國立臺灣藝術大學、實踐大學等音樂系所兼任副教授。
演出曲目
莫札特:F大調小提琴與鋼琴奏鳴曲,作品 376
W. A. Mozart: Sonata for Violin and Piano in F major, KV 376
武滿徹:長笛獨奏曲〈聲〉
Toru Takemitsu: Voice
博胡斯拉夫‧馬爾蒂努:長笛奏鳴曲,作品 306
Bohuslav Martinů: Flute Sonata, H. 306
德布西:《牧神的午後》長笛與鋼琴前奏曲
Claude Debussy: "Prelude a l’apres midi d’un Faune" for Flute and Piano
阿爾伯特‧魯塞耳:〈吹笛人〉,作品 27
Albert Roussel: Joueurs de flute for Flute and Piano, Op.27
安德烈‧若里維:〈里諾之歌〉
André Jolivet: Chant de Linos for Flute and Piano
票價 : 500(學生票)、800、1200、1600、2000、2500
【長笛之友2019套票】購買11/3「艾德蒙-戴維斯與吹笛人室內樂團」、11/18「寇伏勒長笛演奏會」、11/27「長笛天王帕胡德 × 鋼琴詩人雷薩吉音樂會」三場音樂會票券,購票享75折,最低票價除外。
主辦:新象.環境.藝之美文創 / www.newaspect.org.tw / 02-25772568
協辦:功學社音樂中心、双燕樂器
贊助:台北市文化局
新象之友、功學社、誠品會員、富邦卡友9折 (最低票價除外)
主辦單位保有節目內容異動權The program is subject to change
牧神的午後前奏曲 在 德布西著名曲子「牧神的午后前奏曲」,由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 ... 的推薦與評價
德布西著名曲子「 牧神的午后前奏曲 」,由卡拉揚指揮柏林愛樂! 歡迎加入古典好好聽官方IG https://www.instagram.com/yuchih197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