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7月中旬的一個週末,拉斯維加斯,他29歲,懷揣5000美金——公司賬上最後的資金,決戰「21點(playing blackjack)」。
他是物流乃至商業世界的傳奇公司——FedEx——的創始人,Fred Smith。
Fred Smith 出生在孟菲斯,4歲時,父親得病去世,留下了豐厚的遺產。他是「富二代」,但這不是重點。
1965年,已經是耶魯學生的他,寫了一篇論文,研究分析美國的運輸體系,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用全貨機來運輸小包裹,提供高效的運輸服務——多年後,他在接受《財富》採訪時回憶當時的想法——他預感到計算機會對商業社會產生巨大衝擊和改變,而傳統的物流模式難以匹配這種「變革」產生的需求。有沒有一種更快捷、隨需而動的物流模式,滿足未來的需求,獨特又能佔得先機?
評估這篇論文的老師,不看好他的論述,給了一個較差的分數。一個較差的分數,並沒有讓他改變想法。1969年,Fred Smith從越南戰場回國,開始創業,從小石城邁出第一步。真正開始FedEx的偉大事業,是在1971年。
幾年之內,Fred先後投入850萬美金,為了他的物流構想。1970年代的850萬美金,大約相當於現在的 5000萬美金、3億多人民幣,對了,這是一個典型的「富二代」創業故事。
但是,對於一個重資產、全貨機運營的物流公司來說,幾百萬美金,是杯水車薪而已。接下來的故事,簡單說一下:Fred遊說政府放寬航空政策,獲得成功;四處尋求融資,募集到9600多萬美金,買得起更多的飛機。
到了1973年7月的時候,FedEx已經虧損了很多個月份,虧損數千萬,負債數千萬,陷入絕境。這個月中旬的一個週五,公司要支付24000美金的航空燃油賬單,但是賬上只有5000美金。同一時間,Fred正在芝加哥拜訪General Dynamics ——希望對方能向FedEx投資,被拒。他的合夥人,Roger Frock,因為公司資金枯竭,如坐針氈,卻找不到Fred在那裡。
被拒之後,想起24000美金的賬單下週一就要支付,略頭疼,Fred沒有立刻返回位於孟菲斯的公司總部,訂一張去拉斯維加斯的機票,帶最後的「5000美金」走進賭場,玩起了「21點」…… 下週一,也許是一大早吧,天氣還不錯,他出現了,公司的賬上有了32000美金,這3萬多美金,讓FedEx又維持了一週的運轉。
僅僅32000美金,也只能維持一週的運轉。繼續尋求融資,砸鍋賣鐵變賣家業,甚至偽造簽名「盜取」屬於兩個姊姊名下的家族基金……
FedEx在一個偏執狂的支撐下,奇蹟般從瀕死境地滿血復活很多次,燒不死的鳥,就是鳳凰,它就是創業公司中的戰鬥機,是成色十足的物流傳奇。現實中,「燒雞」處處有,「鳳凰」卻不多。
次年開始,好運接踵而至。
卡特在1978年宣佈解除航空管制法。
卡特任命經濟學教授出身的卡恩擔任聯邦民用航空局局長,這位卡恩,在美國民用航空領域是一個裡程碑式的人物。他在任上推行一系列的「開放天空」政策,政府取消行政審批,不再干預民航的「定價」和「市場進入」,使美國航空市場解脫束縛,活力大增,而需求隨之劇增,貨運公司受益,FedEx站到了風口上,一路飆升。同一年,物流巨頭UPS遭遇大罷工,另一巨頭REA(鐵路快遞公司)瀕臨破產。外部宏觀環境和同業競爭格局,為FedEx的騰飛做出了「貢獻」。
故事講到這裡,翻了很多資料,關於Fred Smith可以簡單做些概括:
商業嗅覺敏銳,見於其早期對運輸市場的分析和判斷。
偏執,又不盲目。
若不是他近似瘋狂的堅持,FedEx恐怕要破產無數次。若不是他創業早期便在20多個城市大手筆佈局,FedEx也不至於屢次瀕臨破產邊緣。
我們換個角度看,1974年機遇來臨的時候,如果沒有1973年開始的重資產、大網絡佈局,FedEx未必有足夠的能力消化這些「良機」。
假使沒有卡特政府力主的「管制改革」,沒有卡恩的大刀闊斧,UPS沒有發生大罷工,Fred造假「竊取」兩個姊姊的信託基金失敗,或者Fred在拉斯維加斯輸光了5千大洋……很多的假設,FedEx可能破產十幾回。
回到常識,再來看Fred的作為,道理何在?第一,FedEx一直堅持「快捷」和「高效」的服務準則,在這一前提下,依靠空運、重資產投入、大網絡佈局,是必須的,即使放到當下的中國市場,也是必須的;第二,(多年後Fred 接受《財富》雜誌採訪時提到過)他在1965年便已感覺到傳統物流模式不能完全滿足計算機時代的商業需求,他確信,追求快捷的「隔夜快遞」會有越來越大的市場。
直到今天,FedEx在美國本土的航空快遞市場,依舊很出色。並堅持對「人」的重視,「投資於人」。
#elitesinsider
加入群組: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026540257666105/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宅經濟崛起,有1/4台灣人變外送族,究竟快送經濟背後隱藏了哪些商機?今天我們就邀請到Lalamove的營運經理Joe與一之軒的總經理特助廖珮綺一起來分享,快送經濟是如何改寫了通路、消費與職業的規則。 00:46 外送平台快速崛起!業者:全因這項致命吸引力! 02:27 月入17萬打趴上班族?現役外...
物流模式 在 InnoVEX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電商競爭白熱化! PC HOME與新創合作,推出生鮮專區! 🔥 對電商業者來說生鮮產品普遍保存期限短,也有冷凍配送的需求,與傳統倉儲物流模式有所不同,因此尋求外部合作是常見的模式。如東森及MOMO購物就採取併購相關業者與酌量、地區配送模式進行。PC HOME本次也與農業新創品牌合作,並與7-11推出超商冷凍取貨,未來發展值得關注! 👀⚡(報導來源: 數位時代)
InnoVEX國際新創展 網路直送👉https://bit.ly/3aFVMcp
#event #webinar #technology #活動 #講座 #科技 #Business #startup #training #online #INTERNET #innovation #motivation #web #finance #new #ecommerce #iot #ai #5g #food
物流模式 在 創業小聚 Meet Startup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印度最大的物流新創公司 Delhivery 在今年 5 月底的新一輪融資中,籌得 2.77 億美元,使公司估值已超過 30 億美元。
隨著全球疫情爆發,Delhivery 不僅因為在電商訂單增加,導致發貨量變多外,在企業對企業(B2B)的營收也呈現穩定成長,甚至出現小型企業使用服務的數量激增,顯見數位化物流模式在當代頻繁的被採用。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63462/delhivery-ipo
物流模式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宅經濟崛起,有1/4台灣人變外送族,究竟快送經濟背後隱藏了哪些商機?今天我們就邀請到Lalamove的營運經理Joe與一之軒的總經理特助廖珮綺一起來分享,快送經濟是如何改寫了通路、消費與職業的規則。
00:46 外送平台快速崛起!業者:全因這項致命吸引力!
02:27 月入17萬打趴上班族?現役外送員真實心得是?
04:26 再累也堅持兼職做外送!背後原因暖翻所有人!
06:24 什麼都送什麼都不奇怪!連骨灰罈都使命必達?
07:31 突破傳統物流模式!人員控管竟隱藏種種危機?
09:53 痛點創業打天下!憑藉1個最大差別搶攻快商機
12:09 物流平台爭霸戰! 掌握黃金4點快送更多可能!
15:40 另闢麵包戰場?烘焙業也想搶食外送市場大餅?
17:30 餐飲業的迫降?快送迫使實體店面拚轉型攬客!
18:55 新物流百花齊放!專家提出未來3趨勢抓住顧客
跟著哲青哥和尚樺一探究竟 Lalamove 的快送!
凡首次使用 Lalamove 的粉絲,只要輸入下班經濟學優惠碼「workedmoney」,即可享有$100優惠(不限車型,使用期限至9/30)!
此外,Lalamove也針對企業用戶推出「新用戶首次儲值5%回饋」,希望能協助中小企業無痛接軌,讓科技物流、提升經營效率,並在疫情之後重新站穩市場(詳情請洽Lalamove官方網站)。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 點我追蹤《下班經濟學》IG頻道(ID:@worked_money) https://bit.ly/2WZ1Dnb
✓ 點我加入《下班經濟學》telegram頻道 https://t.me/storm_money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
下班經濟學►►https://www.facebook.com/workedmoney
物流模式 在 台灣仙肉物流中心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加入請回答三提問題宗旨:◎交換為主※買賣為輔◎ 這個社團是用來給花友發表販售的地方..如有較私密的問題..如價格等等可以另行私訊談當然最好以提供手頭多餘植株. ... <看更多>
物流模式 在 盟立物流中心實績影片: 料盒式無人穿梭車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宅經濟#電商# 物流 宅經濟當道,新型態消費 模式 每年以倍速成長,加速 物流 產業發展。盟立集團為客戶建置全自動 物流 中心,包括料盒式無人穿梭車、揀貨機、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