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5/8(午)
為了不要犯昨天愚蠢的錯誤(不知道的人請看昨天的po文)
回家第一件事情就是將它放進盒子裡
我終於在吃完飯要進排練場時
擁有了乾淨的牙齒
覺得開心
有朋友在問電動矽膠牙刷刷起來的感覺如何
說真的
沒有刷牙的爽感
特別是我在家都用歐樂B那種轉速很高的電動牙刷
但刷完還是乾淨的
有一種需要跟它長時間相處才會習慣的質感
做為丟在包包裡的隨身配件
我覺得不錯
而且不用一直充電
#pomabrush
#這不是業配文
#是好用買新玩具的簡單分享文
#特別是在昨天這麼愚蠢之後⋯⋯
#音樂劇情人哏裡出西施
#繼續密集排練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9/11開課】《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23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
特別是在昨天這麼愚蠢之後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9/11開課】《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23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7/07(六)或 8/12(日)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1968年,美國愛荷華州的一個小學老師叫珍艾略特,她做了一個很經典的實驗,叫「標籤實驗」。她希望透過這個實驗,讓孩子更深刻的理解到,到底是什麼是「偏見」,她怎麼做的呢?
她把她班上的同學按照「眼睛的顏色」分成兩組,一組是藍眼睛組,而另外一組是棕眼睛組。
實驗開始的第一天,珍艾略特就以很認真的口吻告訴孩子們,他跟這一群孩子們說,如果你擁有藍色的眼珠,通常是比較笨的;而擁有棕色眼珠的人,往往比較聰明。
而且不止這樣哦,她還規定藍色眼珠子的孩子,必須戴上一條造型很醜的領巾,並且只能坐在教室的最後排,兩組的孩子不能一起玩,而棕色眼睛的孩子則擁有比較好的各種待遇。
結果沒想到那群藍眼睛的孩子,當他被貼上這樣的標籤之後,不到一天的時間,他們的神情就從一剛開始的憤怒,變得是非常的悲傷跟難過。最後竟然接受了,這個他自己是比較笨的,其實是一個虛構的現實。
這些孩子他們這麼覺得自己真的比較愚蠢、比較沒有自信,相反的那些棕色眼睛的孩子,就認為自己比較好,而表現出驕傲自大的感覺。
接著到了第二天開始上課的時候,珍艾略特走進教室,她用很誇張的語氣跟學生說她犯了一個錯,事實上搞錯了!因為藍色眼睛的孩子其實比較聰明,而棕色眼睛的孩子是比較愚蠢的。
於是她把所有的規定都換過來,這些棕色眼睛的孩子,必須要戴上那些藍色眼睛,昨天戴的那個醜的領巾,而且那些棕色眼睛的孩子,必須要坐在教室的最後面,在很短的時間裡面一切都改變了。
藍色眼睛的孩子,他覺得自己變聰明了。在差不多難度的隨堂測驗裡,也領先了那些棕色眼珠子的孩子,而原本在前一天很驕傲得意的棕色眼睛的孩子,則出現了沮喪跟低落的情緒,其實跟前一天的藍眼珠子的孩子是一模一樣的。
在第二天的實驗結束之後,珍艾略特就告訴所有的學生,其實這是個實驗,並沒有所謂的藍色眼珠子,跟棕色眼珠子到底誰比較聰明,誰比較好這樣的區別。她讓這兩組孩子相互擁抱和好,並且寫下這兩天的感受,這個實驗就是發生在1968年的「標籤實驗」。
當你在聽我分享這個實驗的過程的時候,其實你已經有感覺藍眼珠子、棕色眼珠子,這根本就是個假議題,然而我想要引導你去思考的是,如果當你在這個過程當中,知道這是假議題,那麼你有沒有真的好好的去看一看,很多你對自己的看法?
「你就是不如別人」、「你就是不夠聰明」,這些想法它有沒有可能,追根究底來說也是個假議題呢?
我在這邊就先不去觸碰那些深刻的內在議題,我只講一個一般我在教學過程當中,經常碰到的狀況,我發現很多人付出了時間跟代價,他進了教室學習,當我們要學到任何東西,它在本質上就是一個跨出「舒適區」的過程。
那跨出舒適區一定有很多的不習慣,可是我卻發現很多人哦,他已經踏進教室了,然而只要在教室裡面,他聽到的任何教學的引導是跟他原本想的不一樣,或者是他從來沒有做過的事。
他幾乎在還沒有做任何嘗試的前提底下,他就會直覺的說:「哎呀!好困難啊」。你沒發現當他面對到一件,他沒有做過或者是跟他習慣做的風格、慣性不一樣的時候,這個時候他會用「好困難」的標籤。
然而你仔細想想看,我們從小到大有太多、太多的事情,當年覺得很困難,而今日仍然覺得很困難,可是究竟是那件事真的很困難,還是你因為貼上它一個「很困難」的標籤,於是它就會變得難以突破呢?
那麼如果我們換一個標籤,當你在學習前進的過程當中,遇到任何你不習慣、不熟悉、沒做過的事情,這個時候你告訴自己:「我還不習慣這件事」。
你可以感受一下,「很困難」這三個字的標籤,跟「不習慣」這三個字的標籤,會帶給你什麼樣的影響?
我們從小到大也有更多、更多的事情,之前不習慣而後來習慣了,尤其是當你習慣之後,可能在你還沒習慣之前,同樣一件事情,你會覺得它是有難度的,可是當你習慣之後,你會覺得它很簡單,跟吃飯喝水一樣。
所以究竟是那件事情本質上我們學不會,還是我們先貼上的標籤決定了我們學習的結果?你要幫自己貼上什麼標籤呢?當你遇到任何需要你突破、需要你去適應的事情,你是要貼上「很困難」這三個字,還是貼上「不習慣」?
你覺得貼上哪一個標籤,會帶給你更多的力量,能夠引領你的生命朝向更圓滿的地步,到底是哪一個標籤呢?
然而我們每個人在面對自己的生命的時候,事實上這些標籤是無所不在的,如果你希望活得更圓滿、更自在的話,那麼你第一件要做的事情,並不是急急忙忙的去學很多感覺上很厲害的能力,而是你要先去「覺察」你到底給自己貼上什麼標籤!
談到這裡,我很有感觸的就是每當我在《CIA通達力》的教學,跟個案教練的過程當中,其實讓我最感動的就是,很多同學在他還沒有學到任何具體的技術之前,只光認清了這些內在的慣性,跟這些標籤的那一刻,他的生命就得到了很大的解放,於是因為這一份解放,啓動了改變生命的可能性。
如果你想要好好的看待你自己、長出自己生命當中真正屬於你的力量,那麼我很期待能夠在《CIA通達力》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然而無論如何我們是不是有這個緣分,我都很希望在你今天聽完這一段分享之後,能夠真的把自己的心安靜下來,好好的去檢視到底你給自己貼上什麼樣的標籤?
我是凱宇,跟做分享。
如果你喜歡我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特別是在前面提到的《CIA通達力》的課程,下一期我們在9月11號開課,因為這一門課是用回到你身上量身定做的方法跟前進。
所以呢,它的名額只有12位,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已經快要額滿了,所以我很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我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能夠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