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療為何這樣囉嗦?界線、架構、關係】
.
● 心理治療為何這樣囉嗦?
目前網路上以社會大眾為閱聽受眾,教導大家如何判斷心理師是否踰矩或是如何挑選適合的心理師的文章已經很多人寫。「心理師,日常」的閱聽受眾設定在心理治療的初學者或是對於心理治療領域有興趣的人。因此我會想要討論的是「心理治療為何這樣囉嗦?從界線、架構、關係來看。」。當然,這類文章絕對不可能多「精簡扼要」,應該標註「文長慎入」,不過依照以往經驗,我對大家的耐性有信心(?)。
.
心理師一定會學過倫理與法規,會發現,心理治療真的很囉唆,這個不行,那個也不可以,學習者或是一般社會大眾往往只看到「不行」,但卻不見得清楚「為什麼不行」。那我現在要講的就是「為什麼」。因為當我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搞不清楚背後的原理原則與脈絡,很多時候可能只會感覺到這些規範,對於心理治療的從業工作者來說只不過是種又臭又長的「教條」。衍伸出的感覺有可能是好不通人情、好冰冷、好僵化、真古板。為什麼不可以?哎呀,這樣也沒關係吧?這樣比較有「人味」吧?而忽視了這些規範的重要性。
.
● 我稍微整理一下,近日網路上爭議事件,並改以疑問句的方式列出:
A. 心理師可以創立網路社團,讓(前)案主們可以在裡面討論嗎?
B. 心理師可以向案主透露其他案主的個人資訊嗎?
C. 心理師可以邀請(前)案主去喝咖啡?或是約私下見面嗎?
D. 心理師可以邀請案主去吃飯,心理師的家眷陪同,就沒有關係嗎?
E. 當心理師遭受社會輿論壓力,可以把(前)案主的(表達感謝的)治療心得公佈在自己的臉書粉絲專業上嗎?
.
我不會每一題都直接給答案,但我邀請閱讀這篇文章的(準)心理師或有興趣的讀者思考,上述幾件事情中,你的想法是什麼?你判斷的依據是什麼。作為心理師,我們當然需要依循《心理師專業倫理守則》與《心理師法》的規範,但除此之外,你自己的想法是什麼,而這些想法背後的核心信念又是為何?
.
不能免俗的,我要來分享自己的觀點。
.
一、心理治療關係:真實的,但又同時需要「被限制」的人際關係。
.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我學的是動力取向心理治療,因此會以成人心理動力取向治療的立場看事情。我會說心理治療關係是一種真實但卻是需要「被限制」的關係。通常我們會這樣說「治療室內的,就留在治療室。」意味著心理師不應把治療關係和治療內容帶出來到他的日常生活中,除非案主做了或說了保密原則的特例。例如:有自殺、傷人、家暴、性侵等事情。又或是實習心理師有接受督導的必要性。基本上,心理師不會也不應當把治療關係和治療內容帶出治療室外,就算是已經結束治療關係,都不建議如此。
.
(一)「清楚的心理治療關係界線」對於心理治療的意義與目的:
.
1. 清楚的界線:保護案主不受傷害
維持清楚的界線與避免雙重關係是為了保護案主不受傷害。心理師、身心科醫師也是人,所以需要完善的制度來協助我們保護關係與維持良好的界線。治療關係應當是很單純的,不允許衍伸出其他諸如商業合作、情侶、師生、上司下屬等雙重關係。治療關係也應避免原本就有的人際關係。因為治療關係本質上無法迴避權力議題,通常心理師相對於案主擁有較多的專業知識,且會尋求心理治療協助的人,有時是在情緒低落或身心狀態較為脆弱的期間。
.
2. 單純的關係:避免關係上的混亂
從治療關係衍伸出的雙重關係剛開始會給人感覺心理師對我好特別、我好重要,但隨後而來的很有可能是感覺自己被利用。而若將原有的人際關係延伸為治療關係,治療雙方原本就認識甚至熟悉,也可能會造成界線的混亂不清,訊息的混亂,治療室中所獲得的訊息與原有人際關係接觸所得到的訊息攪和在一起,而使心理師無法有足夠清楚的思考與個案概念化。而相同的是,雙重關係都容易造成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和案主雙方搞不清楚對方在說這句話的時候,是以哪種身分、哪種立場、哪種社會位置來表達,又或者是在治療過程中顧慮到對方治療關係以外的身分而造成治療上的阻礙。例如:同時是心理師和課程老師的身份,案主就可能會擔心,如果我的治療效果不好,會不會影響我的課程成績?那我是不是應當要在治療過程中表現得很好,看起來很有療效,甚至討好身為課程老師的心理師。
.
3. 清楚的身分與位置,才能好好治療,好好地被治療
當治療關係是單純的,心理師就是心理師,案主就是案主。各自都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好好的治療或接受治療,無論是案主還是心理師,都不受對方另一個身分的干擾,這讓除了讓治療可以更順利進行,也更有效能。也因此,心理師應當避免與案主有治療室外的接觸,迴避衍伸出其他人際關係的可能性。吃飯、喝咖啡這些看似平常的人際互動也應當避免。至於結束治療後,是否就可以約出去喝咖啡,我認為就算結束治療,對案主而言,心理師還是心理師,不太可能一刀兩斷,立刻轉變成另一種身分。邀請前案主喝咖啡這樣的舉動,是有可能讓案主感到混亂、不安,甚至是困惑的。另外主動邀請前案主喝咖啡這件事,是滿足誰的需求呢?(前)案主是沒有義務要滿足(前)心理師的個人內在需求的。
.
個別心理治療關係會是一對一的關係,就算是同一位心理師,不同的案主也會有不同的心理治療經驗,因此對於每個人個別的心理治療經驗,都需要被尊重。同一位心理師,一位案主有好的心理治療經驗,不代表其他案主也有好的心理治療經驗,相反的一位案主在心理治療中感到受傷或不舒服,也不代表這位心理師的其他案主也在心理治療中感到不舒服。因此,我並不認同,把案主拉進和其他案主或其他人的紛爭中。簡單說,在個別治療經驗中,誰都沒有資格替誰證明什麼。
.
(二) 「穩定的心理治療架構」對於心理治療的意義與目的:
.
1. 好的治療空間,包含物理上和心理上
如果說「清楚的治療界線」是消極的保護案主和治療關係,「穩定的治療架構」就相對是積極的創造良好的治療環境。心理治療架構一般來說是指固定時間、固定地點、準時開始準時結束的心理治療,除非特殊原因,否則不會輕易更動架構,就算要更動,也會經過心理師與個案雙方充分的討論。穩定的治療架構可以讓心理師在了解案主 (也就是個案概念化) 的過程中降低外在環境因素的干擾。這可以讓治療師和案主有機會在穩定的環境中思考與感受。
.
2. 穩定的架構,讓治療更清晰
長期每週固定的時間與固定的晤談室接受心理治療,在動力的觀點就有如母嬰關係,嬰兒的主要照顧者在固定時間給予固定量的奶水。因為都固定,所以孩子的變化,今天喝的多,明天喝得少,都可以以較客觀的方式觀察出來。孩子在長大、在改變,照顧者也可以有明顯的感覺。但若照顧者是用隨意的方式決定給予孩子奶水量與時間,很可能就無法清楚地觀察到孩子的變化。
.
回到心理治療上,穩定的治療架構可以讓外在環境的變動降低,心理師和案主都知道每週的某一個時間在某一個地點有治療,彼此都會有所準備。例如,案主會知道,啊,我每週三下午六點要心理治療,那我會把工作或雜事盡可能排開,而心理師也會留那段時間和空間給我。治療架構是一個雙方都為彼此準備。就像《小王子》中,狐狸對於小王子的等待,不過不同的是,對於案主和心理師而言,這個感受很多時候不是像狐狸等待小王子那樣,是幸福的,有可能是複雜的、矛盾的感受,不一定都是正向的。儘管如此,案主對於這些過程的想法與感受都可以和心理師討論,這些感受也都是治療中重要的訊息。
.
3. 心理治療不同於看感冒去診所拿藥
心理治療並不是感冒看醫生,有症狀、有不舒服再來,治療目的只是讓症狀和不舒服的感受消失,相反的,心理治療是深層的了解自己,在治療過程中一起思考與感受。因此並不是一蹴可幾,或把案主的狀態訂一個病名或標籤,說你就是如何、如何,或是怎樣做一定會好。而是需要治療關係的雙方長期的時間與投入,有時花兩三年以上也不為過。
.
二、心理治療關係就是移情關係:當然移情,哪次不移情?
.
在心理動力的觀點下,治療關係就是一種移情關係。我有時會在網路論壇看到有人在談論「我好像喜歡上我的心理師了,我該怎麼辦?」、「你那個是移情啦,不是真的喜歡。」那麼,移情不是真的感情嗎?移情到底是什麼?
.
1. 移情是什麼?
移情是當事人把他早年對於重要他人的情感轉移至治療關係之中。且移情也不一定都是正向的、喜歡或愛的感受,也有可能是負向的感受,是討厭、憤怒、恐懼等感受。通常會需要被詮釋的會是負向移情,因為在治療關係中負面的感覺過大的話,治療關係張力會很大,案主會因為太難受,乾脆就中斷治療了,所以心理師會需要在適當的時機點出這些不舒服的感受,不一定需要標註或點名這是負向移情,但當這些不舒服的感覺有機會被說出來,被理解,被看到,案主通常會因為自己被理解而緩解了不舒服的感覺。然後,治療就可以繼續進行下去。
.
2. 治療過程中的一切都是移情嗎?
雖然說是移情關係,事實上治療關係中雙方的互動與感受有三種成因:(1) 案主的移情 (2)心理師的反移情 (3)相對外在現實環境。因此心理師在理解與思考案主的過程中,三者均須兼顧。穩定的心理治療架構可以降低外在現實環境的干擾因素。那麼,案主對於治療的感受和狀態就可以比較歸因於移情。所以治療架構很重要。如果心理架構很混亂,這週週三治療,下週週二治療,我們就比較困難把案主在治療中的感受歸因於移情。
.
3. 面對移情,心理師該怎麼做?
在治療關係中,案主在穩定與安全的環境下,把自己對於小時候重要他人的情感、情緒、感覺轉移到心理師身上,那心理師要做什麼?當然不是在那裡沉浸在被正向移情的感受中,覺得自己真是一位優秀的心理師,自己的言語真的好有療效而沾沾自喜。心理師需要去思考的是,案主感覺到的是什麼。無論是正向移情、負向移情,還是那些難以言明的複雜感受。當然有可能是真的心理師的言語帶來的幫助,但也同時可能是案主把自己對於幼年時期的情感關係,帶進治療關係中。
.
而在治療過程中,心理師自己的經驗與感受為何,是坐立難安、如坐針氈,還是治療前一天會做惡夢,或是很開心看到案主來治療?這些心理師在治療關係中的感受與情緒就是反移情,心理師要敏感於自己在治療關係中的感受,去理解、去消化,而非將之化為行動 ( 即,行動化)。並在治療有需要的情況下,在適當的時候,用適當的方式,反饋給當事人。以此來協助案主思考與了解自己。
三、 維持界線與架構的挑戰,以及心理師可以做什麼?
.
心理治療真的超囉嗦,對於心理師和案主而言都是,心理師能做的,是帶著案主去思考這些想要破壞界線的背後是什麼怎樣的感受、想法,這對於治療關係的意義是什麼?但如果今天破壞界線與架構的是心理師呢?已經取得證照的心理師,每六年都需要換照,換照的前提是要參與一定量的研習時數(六年120),其中也有倫理時數的要求。這都是法規在制度上對於心理師本身專業與倫理的要求,遺憾地,這並無法保證每位心理師在面對案主的時候,都能遵守界線,避免雙重關係,不在治療室外和案主有非必要的接觸。
.
心理師需要時時警惕自己,當有想要破壞界線的時候,停下來思考一下,是什麼讓你想要破壞界線,這背後有什麼自己的需要在。讓自己停下來,用思考取代行動化,為什麼想要約(前)案主喝咖啡,為什麼想要邀案主吃飯。這真的為案主著想嗎?這樣的行動背後的欲求是什麼?因為事實上,作為一位心理師,破壞了治療界線,破壞了治療架構,這樣的治療關係,還剩下什麼呢?
.
特別權力關係師生 在 范雲 FAN, Yu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跨界集結反性騷 #WeAreOne
#共同關注醫療與體育競技
趕快來報名!!✒️報名網址:https://bit.ly/3kZFVHA
今年9月初,感謝許多跨領域夥伴和我一起站出來,呼籲大家關注各專業領域內持續存在的性騷擾問題,共同推動 #結構性的革命(https://bit.ly/2KtEPqZ )。
在許多夥伴及民眾的支持下,#WeAreOne系列沙龍 首兩場即將開跑,希望大家踴躍報名,和我一起從醫療與體育競技領域開始,#和被害人站在一起,共同打破 #隱匿 #包庇 #不平等 的 #性騷擾文化
邀請大家來報名!✒️報名網址:https://bit.ly/3kZFVHA
1️⃣第一場:醫療領域(開放報名至2020年12月1日)
根據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之前做的職場性騷擾調查,高達80%女醫師以及63%男醫師有遭遇性騷擾的經驗,但其中卻只有3%曾經透過管道申訴。而護理職場的性騷擾案件也層出不窮,醫療場域的指導學習中很多肢體接觸,且又有師生的權力關係存在,這些狀況都反映出醫療界的性騷擾防治需要強化,且其領域文化需要進一步的改變。
⏰時間:2020/12/02(三) 19:00~21:30
📌地點:台灣年輕藥師協會(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二段74號8樓)
🐱主辦:立委范雲國會辦公室、 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
🎤主持:立法委員 范雲
🩺與談:
護理師代表 — 梁秀眉(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創辦人)
醫 師代表 — 湯柏筠(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會員)
2️⃣第二場:體育競技領域(開放報名至2020年12月8日)
近年來,屢屢爆出體育競技領域的性騷擾、甚至性侵害事件,其樣態非常多種,包含:教練對選手或學員、協會對選手、前輩對後輩、選手對選手等,場域不一定只發生於學校,也包含競技場域及許多選手的生活之中。然而,這類事情卻常因競技文化而被消音,相關申訴管道的未曾落實也造成受害人求助上的困難。
⏰時間:2020/12/09(三) 19:00~21:00
📌地點:女俠 ina (台北市中山區松江路97巷2號3樓)
🐱主辦:立委范雲國會辦公室
🎤主持:立法委員 范雲
🥇與談:
劉柏君(台灣首位女性國際棒球裁判/國際奧會與聯合國婦女署女性與運動世界獎得主)
林蔭宇(現任橋牌選手/2018亞運超級混合組銅牌)
▶️ #WeAreOne 系列沙龍簡介
台灣雖然已有性別平等相關的法律,但至今性騷擾事件仍層出不窮,特別是在具有專業及權勢關係的場域,如建築界、體育界、醫療界等,當事人最害怕說出性騷擾後,將在所屬業界被封殺。面對此法律也照不進的黑暗地帶,范雲委員站出來集結各界專業工作者、指標性代表或願意勇敢發聲的被害人,希望在各領域舉辦沙龍,揭開各自目前遇到的困境,讓民眾有更多理解與關注,共同支持各領域進行結構性的性平改革。
如有報名或活動相關問題,可以
📧 寄信 vote4fanyun@gmail.com 或
☎️ 電洽我的辦公室 02-2358-6056
特別權力關係師生 在 立法委員葉毓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監察院不能廢啊
#紀惠容監委請查辦此案!
#陳菊市長縱容丁某包庇此案查不查
現任監察委員紀惠容是婦運先驅,她長年致力於性別暴力的防治,去年她在想想論壇發表專文,介紹刑法228條的權勢性交。丁允恭在擔任高雄市政府新聞局長時,與新聞記者之間的互動屬於公務業務上的關係,而且給不給新聞也攸關記者能否達成工作要求,檢警應該要立案調查,紀惠容監察委員也應該主動調查,當時女記者向陳菊市長檢舉時,陳菊市長輕輕放過,還推薦丁到府院就職,有無護短縱容失職? 丁允恭自承在午休、下班時間才把局長室當炮房,但是新聞局長是政務官,有無確切的休息、下班時間,丁午休、下班把辦公室當炮房時,確定整個新聞局都沒有人在上班?
丁允恭就是紀惠容筆下活脫脫的那個【權威人士】
此時重讀紀惠容的大作,特別有感,也終於了解為何小英總統要提名她進入監察院的苦心了!
【台灣社會需要確實認知到,年長者與未成年人之間本身便具有年齡、金錢、權力、身分、社會地位不對等的關係,雙方若發生性行為,應尋找適用刑法228條的權勢性交的可能性。即便雙方皆為成年人,也需留意不對等的權力關係,例如師生關係、僱傭關係、上司下屬關係、權威人士、年齡差距過大……都有可能形成「權勢性交」。
我認為,「權勢性交」的倡議應被更關注,台灣司法系統須具備「權勢性交」的區辨能力,也就是司法系統應該進行權勢性侵構成要件的討論,明確訂出其要件。誠如監察院調查報告之建議,請法務部研議刑法第228條「利用」要件之明確性,司法官學院教育訓練之課程亦宜列入研討。檢討是否自主罪法益保護體系之缺漏?刑法第228條犯罪因合意的任意性被壓制?
期許「權勢性交」在法律上能被靈活運用。】
特別權力關係師生 在 丹尼老師的公民教室- 【釋字大比拼!高中職生終於打破特別 ... 的推薦與評價
高中職生終於打破特別權力關係?】 ◇文/圖:初哥(丁年初)老師為甚麼昨天剛熱騰騰出爐的大法官釋字第784號這麼重要呢? 原因是它又要改寫咱們的公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