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兩位🎁🎁🎁 書的影片請見留言處
#送你超棒華碩認知童書繪本
訂購連結:https://gbf.tw/cthws
這裡有去年團購的直播介紹:
https://fb.watch/6RaIqUmJ-C/
💁🏻♀️點開表單中每本書目封面、會跳出該書的詳細介紹喔!
跟著俺的童書團的寶貝們~ 收到書後應該都會覺得咱們每團選的書目真的都狠用心吧!😌😌😌 這是第二次開華碩文化的團~ 上次團的好多遊戲書都超好玩、這次還能買得到喔!俺也替大家挑選了更多新書~ 俺昨晚下單買完的金額好誇張~ 但看完介紹都好想要啊!😱😱😱 俺還買了群組媽咪推薦ㄧ整套的甜心書喔!😍😍😍
這次的書目主要也還是For學齡前的幼兒互動學習書籍~ 還有增加了有聲書~ 而且華碩的遊戲書帶出門也超方便、直接取代外出攜帶的玩具!👏🏼👏🏼👏🏼 他們家的互動書ㄧ拿出來~ 卡蜜跟小夥伴們都搶成ㄧ團~🤣🤣🤣
這團俺覺得絕對不可以錯過的書目如下:
🎄動物星球立體有聲書~ 共有65種奇妙野生動物、3D自然科學立體有聲書~俺跟大家說這本ㄧ定要賣~ 根本立體環繞音效!🤣🤣🤣 會說話的龍跟樂團小夥伴也是必買!收錄11首世界音樂大師的曠世巨作:立體聲環繞經典重現鋼琴、小提琴、長笛、單簧管、雙簧管、豎琴、吉他、大提琴、小號、定音鼓10種樂器所演奏的樂曲、培養對孩子音樂素養~
🎄手指點讀雙語有聲書~ 這個俺觀望狠久了!這本太讚了!不需要點讀筆、直接用手指ㄧ按書頁上的圖案就會有標準的語音喔!也能切換中英文雙語!超棒的!👍👍👍 這次是第二輯、內容是生活情境下常用的「句子對話」涵蓋16個生活場景並收錄了300句常用的對話~ 創設【沉浸式學習環境】~ 讓英語對話就這樣脫口而出!內建測驗小遊戲、附桌遊練習卡、是兒童英語「口語學習」的入門有聲書!豐富的主題、簡單易學的情境對話併購過循序漸進的主題安排讓孩子累積英語表達方式!
🎄扮家家酒的有聲書系列: 有超市遊戲跟廚房遊戲~ 這帶出去就直接是像帶玩具出門ㄧ樣喔!俺超喜歡這兩本~ 超市遊戲能刷條碼、還有語音互動、卡蜜從這裡學會了買賣東西及什麼東西多少錢的概念及說法!超好玩的!!!😍😍😍😍 廚房遊戲也是直接有小鍋子及鏟具還有食材能搭配語音互動喔!這系列很特別的是有特殊的發聲器「疊加IC」!外面很多的類似有聲書都還無法有這個功能~ 因為這一個發聲器確實成本費用非常高!這發聲器可以同時再使用鍋子炒菜、同時可以開水龍頭、同時按其他的按鍵~ 聲音都絕對不會中斷!而且鍋子再煮過久還會貼心提醒你「食物要燒焦囉!水龍頭開太久也會提醒「請關水龍」🤣🤣🤣 間接培養孩子養成不浪費水的好習慣呢~
🎄立體書系列:這一套立體書是華碩自行設計並與韓國工作室共同研發裡面的立體結構!全套共有四套:「偉大的建築、海洋生物、交通工具、可愛的動物」這套廠商說狠暢銷、賣得因為疫情都不能出國~ 很多爸媽都會買回來帶著孩子一起環遊世界~🤣🤣🤣
🎄身體保健教育系列:病毒Bye Bye、牙醫不怕不怕、還有身體原來是這樣這三本都是可愛有趣的立體書!教導孩子建立照顧自己、了解自己身體的健康教育類繪本~ 也是超級大推!這次還多了「怦!怦!身體會說話」~ 隨身附ㄧ個真正的聽診器、能搭配書的內容認識自己的身體構造~ 可以用聽診器聽身體的聲音、聽診器適用於聽身體的聲音~ 書上是沒有聲音的!聽診器使用時不要敲打聽筒、不要放在有吵雜聲音地方、不可以對聽筒大喊叫喔~🤗🤗🤗 還有X-Ray系列的」身體好奇妙」!這組好有趣、透過特殊的X光機器探索身體各個器官~ 除了身體以外、還有動物跟交通工具可以研究喔!病毒Bye Bye有著12張立體機關大跨頁引導並激發孩子積極參與防疫的行動~ 生動展示了病毒的形狀、傳播方式以及防護措施,現在疫情期間更能讓孩子了解病毒的由來與防疫!
🎄生活自理有聲組: 用有趣的聲光音樂、讓孩子們開心得學習、養成上廁所、刷牙及按時睡覺的良好習慣~ 卡蜜超愛看「嗯嗯出來了」!用馬桶上廁所歌超可愛!😆😆😆 一下子就穿好了是這次的新書~ 透過裡面的操作(綁鞋帶/扣扣子/拉拉鍊…..等等) 、也能刺激小肌肉發展~ 這一本也是很多媽媽都狠推薦的喔!喜歡的,因為一本書結合了各種自理能力的訓練~
🎄有聲手機系列: 這組俺覺得也是必買~ 直接從書上就能取下ㄧ隻小手機~ 有和書上對應的中英文兒歌及說話遊戲~ 外出帶著ㄧ本或丟在車上就能按奈老嬰!🤣🤣🤣 卡蜜超愛不釋手的!也因此學會了好多首新的兒歌!
🎄吹蠟燭系列: 不知道大家的小寶貝是不是跟卡蜜ㄧ樣超愛唱生日快樂歌跟吹蠟燭!這樣的話ㄧ定要買生日快樂吹蠟燭語音書讓他們吹個夠!🤣🤣🤣 還可以錄音喔!剛在學説話的寶寶們也好適合玩~😍😍😍
🎄幼兒感官智能系列: 那三本好可愛~ 適合0-2歲的嫩嬰喔!可惜卡蜜已經超過2歲了~😭😭😭
🎄情緒系列:你是開心還是難過
透過不同情境設計,搭配動物的旋轉表情使用、幫助孩子認識自己感覺與情緒、對別人的感受也能更清楚的認識!超推薦~
另外也都有多組特價套組可以訂購喔!ㄧ整套買下來又更加划算!好的出版社咱們ㄧ定要支持!💪🏻💪🏻💪🏻 才能讓孩子們有更多的好的新書帶給大家!
訂購連結:https://gbf.tw/cthws
#育兒好物
#香菇愛小香
特殊鞋帶綁法 在 Luffy Move Your Bod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雖然放假在家耍廢很蘇胡
可是沒有跳舞就會渾身不蘇胡
沒有收入可以吃美食荷包更不蘇胡
這陣子我看老師們可能都沒飯吃了
(土城的同學們請小心家裡的牆壁)
被關在家的同學們偶來了
讓我們一起High翻樓下鄰居的天花板吧~
趕快報名表單填起來~
Luffy 遠距離多人運動線上5%課程
▪️上課方式:使用Google meet遠距教學
▪️上課時間:
A.5/28(五)晚上19:30至老師累了
B.5/30(日)下午15:00至老師很累了
C.5/30(日)晚上19:30至老師真的累了
D.5/31(一)下午15:00至老師真的很累了
▪️收費方式:
小試身手單堂1000元
經濟方案任選兩堂500元
我好想瘦四堂全包800元
課程所得款項扣除汗水與氧氣消耗費後全數納入Luffy的伙食基金
▪️匯款資料:中國信託
銀行代碼:822 (城東分行)
帳號:071536320908
戶名:簡國軒
匯款後,請偷偷告訴我你的名字及匯款帳號末五碼,欲報名哪堂課,課程以A、B、C、D簡稱
注意事項:
匯款後請務必告知帳號末五碼,以便登記上課人數。
報名繳費完成後不得退款。
恕不賒帳。
線上直播過程中怕自己跳的比老師好,會讓老師失業,或是家裡還有小三、小四,您可以選擇關閉鏡頭,這樣老師或同學完全看不到您。您可以放心的多人運動。
上課前,請確認網路是否順暢。
有任何google meet線上直播下載、連線等問題可以問谷歌大師、臉書大神,也可以問老師。
有任何問題請「提前」詢問!
上課時段老師一律不回答Line或私訊。
老師不是火影忍者🥷,不會影分身之術。
課程開始前10分鐘會開放進場,請私訊老師索取進場門票🎫!也請大家提早進場測試自己的網路、螢幕角度、音量大小,頭髮造型,美肌強度,以便準時上課,老師一律不等人。
請於安全舒適的環境運動。
上課前請清空障礙物,保持通風。
狂舞中請留意身邊家具、電視、家中擺件,小孩。撞到毀損,老師一律不負責。
手伸長後應與電視保持安全距離,因上課造成電視壞損者,不用緊張剛好換一台,添購新電視時也請幫老師換一台。
有些同學是赤腳上課,請注意不要撞到腳趾頭,覺得天氣太冷穿襪子的同學,請注意不要滑倒,老師一律不扶。
穿布鞋的同學請留意鞋帶,鞋帶沒綁好者,老師一律不幫你綁。
請自行準備毛巾,多喝水。
上課可隨時自由休息。站著休息、坐著休息、躺著睡覺、趴著休息,請自行決定,老師一律不幫你出主意。
請勿空腹運動,上課中可以進食,嚴禁🚫🚫🚫吃炸雞薯條配珍珠奶茶,老師看了會餓。
請勿吃太飽運動,如有身體不適請先緩緩踏步,緩和心跳再休息,倘若吐了,老師不會到你家幫你清理,請自行負責。
直播過程中需如廁者,請關閉鏡頭,勿影響大家上課的空氣品質。
汗流浹背需更衣者,請關閉鏡頭,不要傷害大家的眼睛。
上課過程中老師如果要求尖叫聲,請自己拿捏分貝值,勿嚇著家中其他成員。
上課過程中自行掌控跳躍強度,你影響到的是你的鄰居,不是老師的鄰居,老師一律不負責。最妥善解決方法是邀請鄰居加入老師的課程一起跳。
※倘遇特殊情況時得視需要調整上課日期、時間,敬請配合見諒。
#luffy線上課程 #多人運動 #居家健身 #天花板殺手 #好好在家 #防疫你我他
特殊鞋帶綁法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改革開放40週年 :回顧中國人赴美留學史
1978年7月某天凌晨3時許,美國白宮的電話驟然響起,總統吉米•卡特從睡夢中被叫醒。
電話來自北京,打電話的人是總統科學顧問弗蘭克•普雷斯博士,他正在中國訪問。 除了遇到危機,卡特擔任總統期間很少在半夜被叫醒。
卡特問,為什麼這麼早打電話?
普雷斯向他報告說,此時正和鄧小平會見。
卡特問,是有什麼壞消息嗎?
對方說,不是,他問了一個我無法回答的問題,他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
“當然可以。”
“他問能不能派5000人。”
“你告訴鄧小平,他可以派10萬人。”
那時中美還沒正式建交,十一屆三中全會還沒召開,一窮二白的中國面臨著一堆亟待解決的問題。
“美國戰略智囊”布熱津斯基對鄧小平當時的做法很驚訝,他在回憶錄中曾發出疑問:把中國最聰明的孩子送到美國去,難道他不知道當時中美兩國生活條件的差距 嗎?
鄧小平不那麼認為。
早於這通電話的1978年3月18日,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開幕式上,鄧小平說:“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 都需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的先進 科學技術。我們不僅因為今天科學技術落後,需要努力向外國學習,即使我們的科學技術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也還要學習人家的長處”。 那一年的6月23日,針對留學生派出工作,鄧小平有說:“我贊成留學生數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學”, “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只派十個八個”,而且,派出 留學生“要千方百計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寬。”
鄧小平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開幕式上講話
那是一個一度封閉的大國,在特殊歷史時期再次推開國門。
此後,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湧動著中國人熱情、智慧和鬥志的留學大潮拍天而起,以不可阻擋的力量向海外世界卷去。
1978-1979 破曉
1978年12月26日晚八九點,小雪,一架飛機靜靜地停在首都機場停機坪上。 52名中年人穿著黑大衣和黑皮鞋、帶著黑色手提包,順序登上飛機,他們要途經法國巴黎轉機去美國留學。 當時,中國經濟落後,外匯奇缺,這麼多人一共就只有50美元,被領隊揣在兜里。
彼時的中國,剛剛開始從革命的狂熱中醒來,貧窮如一根芒刺穿透剛剛甦醒的肌膚,讓人感覺疼痛。
1978年12月26日,首批52名赴美留學人員到達美國
登上飛機的一剎那,這52個人還有些恍惚,在此之前,沒有一個人想到自己能得到去美國的機會。 這是因為,很多人來自“剝削階級家庭”,這種包袱彷彿也有萬鈞之重,足以影響一個人求學的自信心,甚至將他壓垮,大家因此也心有餘悸,害怕萬一去了,國家 的路線改了,就倒霉了,要么回不來,要么回來了又要被戴帽子。
教育部告訴他們,這是國家的需要,是鄧小平的命令! 到美國去學習他們的科學技術,回來給國家做貢獻,這樣大家才得以安心。
1978年12月底,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在人民大會堂為首批52名赴美留學生送行
柳百成,第一批出國留學52人的總領隊,在停止教學的日子裡被打發到鑄造車間勞動,他白天扛沙子,晚上堅持閱讀英文專業書籍,邊看邊做筆記,筆記本積累了一尺多 厚。 開始第一批留學生選拔時,他已經45歲,當時機械工程系分得了一個名額參加清華大學的選拔,系主任親自面試,他得了第一名。 接著學校、教育部也組織了統一考試,他連闖三關後最終入選。
1978年12月26日,飛機萬里西行,滿座的中國學者難抑心中興奮,當時大家對美國就像對月球一樣陌生。
這52名公費留學生學成後,悉數回國,成為了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個人命運的軌跡也因此發生急速轉折。 1981年初,柳百成回國。 當年清華赴美的9人中,如今已有3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 柳百成也在促進信息化技術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上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使愛國奉獻、報效祖國的夙願得以實現。 改革開放確實為知識分子帶來了春天,使知識分子有了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平台。
52名首航留學生名單
1980-1983:生長
70年代末的中國留學生所學專業主要集中在科技領域,而到了80年代,更多的留學生選擇了經濟學、企業管理等專業。 這種微妙的變化跟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分不開。
52人去美國留學的次年,中美建交。
在金門島,聽到這個消息的27歲台灣陸軍連長林正誼,站在一塊巨石上,凝望著對岸,內心正翻騰著大海一樣的波濤。 林正誼當即判斷出,腐敗的國民黨當局“反攻”大陸是零概率事件,日後的中國一定會更加開放的走向世界舞台。 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他悄悄下水,遊了三個小時後到達大陸,隨後就讀於北京大學經濟系,林正誼還給自己改了個名字叫“林毅夫”。
1980年,還在北京大學讀大三的22歲青年易綱被派往美國學習經濟及管理,初到時,他揣著2美元,一邊留學一邊靠給學校食堂洗盤子賺生活費。 兩年後,林毅夫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舒爾茨看中,推薦到芝加哥大學學習農業經濟;曾睡在易綱上舖的海聞從北大畢業,但沒能拿到公費留學,只能 考慮自費,他騎著自行車往返於學校與北京圖書館,從北圖抄寫下美國大學的地址,一封封信寄向美國,最後被加州長灘州立大學錄取,成了改革開放後北大“自費出國 第一人”。 10多年後,這三個命運軌跡若即若離的海歸聚在一起,創立了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也就是後來的國家發展研究院。 從創立到現在,越來越多的留美、留英學者加入其中,他們認為這是研究中國問題最好的地方。
1994年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成立初期合影(左起:張帆、易綱、林毅夫、德懷特•帕金斯、帕金斯夫人、海聞、余明德、張維迎)
1984-1991:大潮
80年代的中國依然不富裕,但改革開放無疑給予了人們通向未來的信心。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商品經濟”的合法地位被確立,無數願意用雙手創造財富的人一頭扎進神秘莫測的“海”,開始了一場改變命運的探險。 社會大環境在不斷改變,國人生活的細枝末節也在悄然變化。 “板磚”單卡收錄機、鄧麗君在甜柔的歌聲,崔健“平地一聲吼”,一首《一無所有》,爆炸型的燙髮, “離經叛道”牛仔褲、T恤衫……
在那個特殊的新舊交替時期,長時間的精神壓抑之後,國人發現所有的事物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鮮,而被新鮮事物包圍的自己是從未有過的年輕!
當時,倍感年輕的還有中國的企業,1984年被很多人稱為“公司元年”。
越來越多不甘庸碌的人,用“下海經商”取代了“拿鐵飯碗、掙死工資”,一大批日後馳騁一時的公司,諸如“海爾”、“健力寶”、“蘇寧電器”、“聯想 ”、“万科”等得以誕生。
同樣是在1984年,留學這件事也迎來了大潮,這一年,國家頒布了《國務院關於自費出國留學的暫行規定》,打開了人們自費留學的渠道。
龍門陡開,江鯽飛躍,此後積壓了十多年的人才狂潮再次噴湧! 中國留學生帶著那個年代特有的激情、勇氣和夢想去往世界各地。 他們看起來有點“狂”,但“狂”的很有底氣。
1985年,吳鷹做了一個艱難的選擇——從待他不薄的北工大辭職,考入美國新澤西州理工學院,帶著一箱行李和30美元,隻身一人來到美國攻讀碩士學位,十 年後,他創辦UT斯達康公司,靠一種叫“小靈通”的電信產品聞名一時。
他們用一種非常艱苦的過程證明了自己的堅韌。
出身於陝西西安的張朝陽在考取李政道獎學金時,對手是祖國各地的700名尖子生,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最終,他成為被選中的100人之一。 後來有人問成為搜狐掌門人的張朝陽:“在面對風險投資時心理壓力能不能承受?”他回答到:“這些壓力比起我在清華參加考試的時候的壓力要小得多。“
1986年,閻焱、熊曉鴿、張朝陽、張亞勤去了美國。
1987年,徐小平先去美國,再到加拿大,刷了很久的盤子,田碩寧也在這一年去了美國,之後成為亞投行第一任行長的金立群則赴美國波士頓大學經濟系研究生院進修 。
越來越多的青年奔向國外。 僅在1985年底,出國留學生的總人數就達到3.8萬人,其中自費留學生7000人。 在之後的十多年間,這些人中的很多人都將回到中國,政界、學界和商界都將不乏他們的身影,中國未來的新技術、新理念和IT產業等將由他們擔負支柱。
這些後來中國各領域的“領航者”,此刻都默默地奔波在各自的留學之路上,誰也不會想到,時代會在某個瞬間猛一轉身,把聚光燈打在他們身上。
4、1992-2002:激盪
跟80年代的“浪漫”有所不同,90年代日漸商業化的時代特徵,讓中國不再像過去那樣充滿神秘感和難以琢磨。
不過,在意識形態領域,兩種不同的聲音仍然在隔空交鋒。 如果僅僅從報紙上的爭論來看,1991年的中國瀰漫著改革是姓“社”還是姓“資”的硝煙。 而事實卻是,爭論如江面上迷眼的亂風,實質性的經濟變革卻如水底之群魚,仍在堅定地向前遊行。
1992年鄧小平南巡,一系列講話的核心其實是對無所不在的意識形態爭論給予了斷然的“終結”,改革開放新一波的浪潮由南向北,在經濟上形成了強烈的號召力。
很多國人都從中嗅出了巨大的商機,很顯然,一個超速發展的機遇已經出現。 這時候,需要的就是行動、行動、再行動! 此後又出現了一波辦公司熱。
“海歸”也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重要部分,與經濟加速相對應的,是留學政策的進一步鬆綁,“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被確立為留學海歸政策的指導思想,這一掃80 年代末一度對留學政策有所收緊的陰霾,給留學潮又加了一把火。
於是,雄心勃勃的人都琢磨起留學來:從商的,想到海外賺得第一桶金;搞文化的,一心盼著成為世界文化的主流;演藝明星們,也開始惦記著衝進好萊塢、 百老匯。 有人甚至帶著“外國月亮比中國圓”的幻想,盼著盡快走出國門。
1993年,一部叫《北京人在紐約》的電視劇火爆全國,將出國熱真切地展示在每一個中國人面前。 “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片中,姜文扮演的音樂家王啟明,在紐約無論如何 掙扎都無法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最後成為了一名商人,這是那一代人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模板。
《北京人在紐約》劇照
借助一股股留學潮,有人懷著各種想法趕赴世界各地,也有人正從世界的某個角落匆匆趕來。
中國的改革開放1992年之後進入黃金盛年,互聯網這項科學技術正在太平洋彼岸落地,開始商業化,展現其迷人的魅力,中國也正迎接這一股互聯網衝擊波。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中國互聯網大潮中,“海歸”們也在這一時期鬼使神差地入局。
1995年,走下飛機舷梯的張朝陽感到一陣寒意,他搓了搓手,拎著兩個手提箱向機場外大步走去。 多年的美國生活,讓張朝陽有了“小布爾喬亞式”的審美,扎小辮,POLO衫,戴墨鏡,而迎接他的,是一片未知。
1999年國慶,大家的名片上開始印e-mail地址了,街上有人穿印著“.com”的T卹了,李彥宏斷定:互聯網在中國成熟了,大環境可以了。 於是,他決定回國創業。
同年,陳一舟與兩位斯坦福大學校友楊寧、周雲帆回國。 此前他們曾一起回中國轉了一圈,得出一個結論: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方都在這兒了,不來這兒,去哪兒呢? 後來他們創辦了一個叫ChinaRen的公司,也就是後來的人人網。
儘管有著諸多不如意,對未來的生活也沒有全然把握,但他們還是回來了,理由只有一個:在美國雖然拿著高薪但找不到自我,不如回國創業。
接下來的時光裡,每個行業都將被“互聯網思維”攪個天翻地覆。
儘管各種優秀“海歸”或出於夢想,或出於商機選擇回國,但這也難以掩蓋這一時期中國大量的人才流失,2002年,也就是中國被世界貿易組織接納的次年,出國與 歸國人數之比一度達到了6.94∶1,也就是說,每7名中國留學生中僅有1人回國!
5、2003-2018:歸來
進入新千年,一切都變得很快,“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成為這個時代最強有力的註解。
出國留學的方針得到了很好的貫徹,自費出國留學限制被徹底廢除,工牌出國留學政策在培養高層次留學人才方面持續發力,吸引留學人員尤其是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工作為國服務所 採取的政策不斷健全,出國教育效益極大增強。 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發布,堅持“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方針。
與蒸騰上升的綜合國力相對應的,就是此階段滾滾洪流般的留學潮,中國已悄然成為全球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之一。
擁有更多選擇的學界精英和商界大佬,選擇將孩子送出國去,出國留學逐漸呈現出了低齡化的趨勢。
前首富王健林在兒子王思聰兩歲時選擇將他送到國外上寄宿學校,從新加坡Swiss Cottage小學,到英國溫徹斯特公學,再到倫敦大學學院哲學系,王思聰一路在國外接受先進的教育 ,養成了張揚的個性。 同樣是前首富的劉永好,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1994年,劉永好將女兒劉暢送到美國西雅圖小鎮女子學校讀高中。
出同樣的選擇的,還有很多企二代。 娃哈哈二代宗馥莉就讀於佩珀代因大學;碧桂園二代楊惠妍就讀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聯想柳傳志的女兒柳青就讀於哈佛大學……
此階段,不僅精英人士、商業大佬選擇送子女出國,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也加入到送子女出國的隊伍中。 2018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突破了60萬。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了回國。 從2003年開始,中國出國與歸國人數之比不斷縮小,2010年為2.11:1,2015年為1.28:1。 少數人的選擇成了多數,近五年來回國人數占到了出國總量的70%。 更重要的是,歸國者中,精英大有人在!
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發布的調查,海歸創業集中於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在海歸創業者中,58.3%擁有個人專利,65.9%從海外帶回了技術,絕大多數處於國際先進和國內先進水平 。 相對早年的迅速復制海外商業模式,近兩年的海歸技術人才在生物製藥、AI、新材料等技術創業領域扎堆。
國外很多國家的條件還是比中國好,為什麼選擇回國?
回答歸結起來無非兩點:除了中國的機遇,還有國外的天花板。 很多技術人才直言“在美國,華人技術人才能躋身管理層的不多,可能會一直寫代碼。”
2017年初,被稱為“矽谷最有權勢的華人”的微軟前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歸國,成為新版精英歸國的代表。 這些歸國精英或直接投身到創業大潮中,或加盟大互聯網公司任高管,或致力於開拓國際市場。 除了商業精英,還有一批國際公認的科技大咖歸國。 2008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建係以來最年輕的終身教授和講席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施一公做出了回國決定,哈佛八博士王文超、張欣 、張鈉、王俊峰、劉青松、劉靜、林文楚、任濤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
西方媒體評價: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如此重視吸引流失在外的人才回國。
改革開放40年,歸國留學生與鄉下知青、高考學子、下海闖蕩的商人和進程務工的農民工一起,成為推動中國崛起的重要力量。 40年中,這群中國人“晴天搶幹,雨天巧干,白天大干,晚上加班幹”! 不知不覺中,世界卻驚奇不已,一個曾經落後的中國,經濟總量已成為世界第二。
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青年學子負笈海外、勵志報國的40年,是中國教育學習、借鑒、赶超的40年,是從人才輸出到人才回歸的40年。 與此同時,這支源源不斷的留學大軍為中國的社會經濟建設輸入了不竭的新鮮血液,拉近了中外教育、科技的距離,推動了中外人文交流,提升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 力。
40年歸來,當年第一批的出國留學生已經白髮蒼蒼,他們作為中國留學歷史變遷的見證人,也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科技發展、經濟騰飛。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留學的歷史不斷變化,不變的,是千萬萬萬像他們當年一樣奮力奔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