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網路上一篇標題為「她被性侵的原因」的文章引起大家熱議。撇開作者寫文的本意,光標題就偏頗的踩在指責受害者,非常不可取,因為被性侵的原因永遠只有一個,就是有人不尊重身體自主權、違背他人自由意志,而不是文章講的受害者不聽他的建議穿得太清涼,才惹禍上身。恕我直白地講,整篇文章雖然用了所謂犯罪心理學的數據、男人本能、老師是為你好等概念去美化包裝,但精簡成白話其實就是,誰叫妳穿那麼少,男人動物性強當然挑上妳,妳就是為了外表的自由犧牲了身體的自由。不僅物化女性,同時也獸化了男性,看完除了氣憤不平外,我真的很想反問作者一句,今天如果被性侵的是男性,你會去檢討當時他穿了什麼嗎?
或許有人會說,作者其實沒惡意是基於保護女性的立場發言,不需無限上綱,但身為曾一線處理性侵經驗的婦產科醫師,我完全不認同這種鄉愿的說法。
猶記兩三年前,門診來了一個小女生面色沈重走進來「我第一次性行為後有一點出血、蠻痛的」,她的聲音微弱嘴唇有點發抖,當下我就感到不對勁,通常這個狀況就診伴侶都會陪在身邊,很少是單獨一個人。
上了內診檯看傷口,女生馬上崩潰的大哭,檢查起來果然處女膜在六點鐘方向有很深的撕裂傷。「對方有經過你同意嗎?」安撫女生的同時我直白的詢問性行為的過程,這才發現,女生只是和不熟的朋友約出去結果就被性侵了,但基於怕丟臉被指責、怕被媽媽罵,也擔心得罪朋友不敢去報警。我堅定的請他去專責醫院驗傷、通報社工警察,同時也一再強調被性侵絕對不是妳的錯。
事發半年後,我收到檢察官要求我說明當初就診的內容,懸在心上的那塊石頭,終於落下來一半。所以現在每每看到類似檢討受害者的文章,我都會想起那個小女生,
要是她第一時間看到類似的文章,肯定會造成二次傷害,增加隱匿不報的可能性。加害者更可以合理化自己行為,順理成章把責任推到「動物本性」。甚至食髓之味仗著「反正你怕丟臉不敢說」重複犯案!
另外我認為,除了社會輿論外,要真正保護孩子,家長對性侵、性騷擾的態度和說法更是重要。過往有些父母為了保護孩子,會用恐嚇式的言語,將責任丟回小孩本身,甚至使用貶低女性的用詞比如「女生自己要檢點端莊,不然會被男生佔便宜。」「要好好保護自己身體,免得吃虧會嫁不出去。」這類說詞有時反而會讓孩子遇到傷害時反過來怪罪自己,甚至產生羞愧感而不敢告知大人。
我建議,應從強調孩子的身體自主權出發 ,修正成「無論如何身體都是自己的,別人不經你同意不可以碰」,「有人亂摸你要告訴爸媽,不是妳的錯。」因為在危急時刻,你的一句話,往往會改變孩子的決定。
我還記得我人生活到現在,唯一一次被性騷擾就是國中時去日本旅遊,在擁擠的電車上,一個中年大叔觸碰我的下體。當時我真的嚇傻了,腦子一面空白,只浮現我姑常提醒我的一句話,「在外面陌生人碰你身體,你要馬上講,不要覺得丟臉」,因此我馬上指著他大聲的喊「姑,他亂摸我!」。雖然身處異鄉語言不通,但我姑很猛得揍了那個男人一拳,其他乘客跟著對他指指點點,下一站,他就慌忙地逃下車了。這次事件更加強化了我的信念,當受人侵犯時要立刻反擊,做錯事丟臉的是對方,絕對不是自己。同時這也再次應證了會被性騷擾、性侵、絕大部分都是你倒霉,和妳的言行舉止、穿著打扮並無關聯。
雖說犯罪學的相關數據也早已顯示性侵發生和當下的衣著無關,為了倡議,有些國家也舉辦過相關衣物的展覽,但是在#MeToo運動發起後的三年,這樣邏輯錯亂、性別刻板的文章依然會出現,依然會有眾多人贊同,令人氣憤、難過與洩氣,此時我總會重新回顧相關歷史,再次提醒自己,六十年前可是有國家法律規定被性侵者應嫁給性侵對象,進行修復式婚姻。在那個極度不平權的年代,女人用性命去捍衛自己的權利,才能讓惡法慢慢廢止。比起來現代的我們只是敲打鍵盤、動動嘴巴,其實相對輕鬆許多,當然不該也沒資格氣餒,畢竟社會在變動未必是往上的一條直線,而是起起伏伏的曲線,往低還是往高端看身在其中的我們怎麼做!
最後我要趁此作宣導,假如你被性侵,請先確保自身安全、找一個相信的人陪你、不要洗澡、不要更換衣物以利保留證據、儘速前往各地專責醫院急診驗傷。(可打113婦幼保護專線)然後最重要的是,告訴自己我沒有做錯,停止自我檢討。我也要呼籲大家停止以任何形式去檢討受害者、幫加害者找理由,因為這樣不僅對預防犯罪於事無補,無形中也弱化了受害者通報的勇氣。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3/16(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
犯罪心理學 心得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填問卷抽好禮】🎪第四季知識好好玩,奧秘探索之旅🎪
“ Knowledge is power.”——Sir Francis Bacon
🌟西諺有云,知識就是力量🌟。
4月開播的第四季知識好好玩,已全數上線!無論你是否曾經醉心於《犯罪心理學大解析》的故事與歷史,還是在《語言好好玩》中收穫滿滿;還是你曾一同在《大腦好好玩》探索腦科學的知識奧秘,又或是在《性別好好玩》的故事中反思社會與你我!
🌊此刻,讓你所有堵塞在心裡的收聽心得,傾瀉而出吧!
現在!只要填寫鏡好聽的回饋問卷,不但有機會可以抽到耳機、旅行萬用轉接頭或鏡文學好書,還有機會將你對節目的期許一併實現!
🎁NOW!填鏡好聽回饋問卷,限量好禮等你拿!
🎁知識好好玩:https://www.surveycake.com/s/3vm2D
🎁記者手札,快來填吧:https://www.surveycake.com/s/LYwQe
🎁新聞幕後,獎品等你抽:https://www.surveycake.com/s/ObKkq
犯罪心理學 心得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NOW!填鏡好聽回饋問卷,限量好禮等你拿!🎁
👉好玩、有趣、沈重、深刻的省思
哪些關鍵詞,會讓你想起 #鏡好聽 呢?
🌎你,是否在聽完鏡好聽知識內容後覺得大開眼界?
🌃又或是從記者的報導故事,聽見社會的更多面向?
又或者,你心目中還有個理想節目,希望有人為你實現?
現在!只要填寫鏡好聽的回饋問卷,不但有機會可以抽到耳機、旅行萬用轉接頭或鏡文學好書,還有機會將你對節目的期許一併實現!
🛎知識好好玩,好書抽不完:https://www.surveycake.com/s/3vm2D
🛎記者手札,快來填吧:https://www.surveycake.com/s/LYwQe
🛎新聞幕後,獎品等你抽:https://www.surveycake.com/s/ObKkq
現在,讓你所有堵塞在心裡的收聽心得,傾瀉而出吧!
犯罪心理學 心得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3/16(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6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在專屬於你的天地裡,持續陪伴著你~
啟點x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最近讀到一個很有趣的心理學實驗,而這個實驗呢,裡面用一個問題作為開始,我也用這個問題,來跟你做一個嘗試。
這個問題就是請你現在,在自己的大腦裡面,想一個「1到10的範圍」裡面的數字;那如果你想的數字,是「偶數」的話,我就給你500塊。
好!那請你告訴我,你想到的數字是什麼呢?或許呢,有一些人原本想到的數字是「奇數」;但是呢,為了500塊可能會撒謊,說自己想到的是「偶數」。
那如果呢你是我,你在問別人這樣的問題,在對方回答之前,你用什麼樣的說法或訴求,可以比較能夠有效的避免,對方為了拿這500塊而說謊?
這兩個訴求喔,你聽聽看。第一個訴求是「請你在回答我的時候,不要說謊」。而第二個訴求是「請你不要當個騙子」。
在我繼續往下分享之前,你可以想想看,這兩個訴求的哪一個訴求,能夠比較有效的避免,對方為了500塊而撒謊呢?
其實呢這個問題,是從「犯罪心理學」裡面的研究,所提煉出來的。那麼答案就是,如果你訴求「請你不要當一個騙子」,通常對方比較不會說謊。
為什麼是這樣呢?你仔細回想一下,這兩個訴求的差別。第一個訴求是「請你在回答我的時候,不要說謊」。
其實呢,這是訴求對方的「行為」,是一種「行為的訴求」。然而第二個訴求「請你不要當個騙子」;它訴求的就是「人格的訴求」。
在你的生活當中,會不會在某些狀況底下,你還是很有可能做一些小奸小惡的事情,但是這不代表你是個壞人。可能呢你會佔個小便宜,可能你會在四下無人的時候,丟個紙屑什麼之類的。
所以,你會覺得你只是做了一件小事,這就叫做「行為訴求」;跟「我是一個壞人」,其實有本質上的差別。
因為這樣的心理狀態,反過來當你要避免眼前的人說謊的話,那麼你覺得是「行為訴求」比較有力道,還是「人格訴求」比較有力道呢?
事實上呢,在這個問題的研究情境裡面,如果你是訴求「請不要說謊」;這種所謂的「行為訴求」的話,大概還是會有30%的人,他是會對你說謊的。
但是如果你的訴求是「請不要當個騙子」;是一種「人格的訴求」的話,那麼在這個實驗的情境底下,幾乎沒有人會說謊。
因為多數人會覺得,我沒有必要因為500塊,而出賣自己的「人格」啊!
所以你想想看喔,接下來台灣又要面對選舉了。如果你是選務單位,你要訴求選民,讓他們提高投票率的話;你可以想想看,你訴求的是「做一個稱職的選民」,還是你訴求「投票很重要」,哪一個有用呢?
我想答案就是,你還是要去訴求「人格的部分」。請告訴大家,成為一個「稱職的選民」,這樣子的效果會好很多。
如果回到我們的生活裡,常常有時候,我們都花很多的力氣,在訴求別人的手腳。比如說,叫對方不要懶惰,或者是要求對方聽懂自己說的話。
然而「不要懶惰」跟「聽懂自己說的話」這樣的訴求,如果變成一種「人格訴求」呢?
有沒有可能,你告訴對方「不要當個懶惰蟲」;甚至於,更好的說法是「我覺得你可以成為一個勤奮的人」。
或者是另外一個狀況,當你要求對方,聽懂自己的話的時候;其實換個訴求,比較從「人格訴求」的角度說話的話。你可以說:「請你當一個能夠懂我的人」。
你會發現喔,同樣的情境底下,你老是訴求別人的手腳,可能對方都不理你;但是當你把光譜試著調整到,訴求的是「人格」。
那麼對方的配合、還有共事的可能,就會提高很多。因為每個人,都會期望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套一句在領導管理裡面,經常說的話:「如果你要成為一個好主管,請溝通你的部署的『腦袋』,而不是在溝通他的『手腳』」。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所談的主題。
其實要跟別人化解差異、達成共識,是有方法的。要怎麼樣看懂、聽懂對方的訊號,並且真正溝通對方的腦袋呢?
如果你想要在這方面精進的話,我在今年的7月4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會帶給你很大的幫助。
雖然,你聽到這一段錄音的時候,距離7月4號還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但是我會在這個時候跟你分享,是因為7月4號開課的這一門課,名額也在倒數了。
所以,期盼你如果想要在這方面前進,可以好好把握這難得的機會;希望我能夠在啟點文化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