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e:「中國2021年對很多企業和民間的金融行為擴大管制,在我看來,較高機率是在加強資金外移的防火牆,要提防中國政府突然又出現高強度的資金管制措施,中國負債越來越高了,他需要抓住更多民間的資本。」
中國表示,將加強對尋求在海外發售股票的公司的規定,並加強對境外上市公司的監督。這些舉措可能阻礙中國本土公司赴美上市籌資的嘗試,這一轉變適逢中國監管機構加強對滴滴(Didi Global Inc., DIDI)等最近赴美上市科技公司的審視之際。
長期以來,華爾街一直是連接中國經濟奇蹟與美國的橋梁。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BABA, 簡稱:阿里巴巴)等企業在紐約的轟動性上市體現了中國不斷上升的經濟影響力,同時讓美國投資者能夠從這些公司的成長中獲利,現在,中國採取行動來限制此類上市,凸顯出中國北京和華盛頓方面對技術、數據保護和安全的未來存在不同看法。隨著美中兩國在一系列問題上的不信任鴻溝不斷擴大,無論是中國公司還是美國公司,都可能被夾在中間左右為難。
滴滴這家網約車巨頭在中國國內遭遇一系列監管行動,中國官員曾希望滴滴推遲首次公開募股(IPO),部分原因是擔心美國政府可能利用在美上市公司必須提交的審計文件來獲取這些公司所掌握的中國用戶數據,中國網路安全監管機構一個下屬部門還表示,對滿幫集團(Full Truck Alliance, YMM)和看準科技集團有限公司(Kanzhun Ltd., BZ)運營的熱門移動應用啟動了網路安全審查。這兩家公司6月份在美國進行了IPO,共籌資近70億美元。這些措施可能會對一批計劃赴海外上市的中國科技巨頭以及持有其股權的全球投資機構產生深遠影響。許多投資者入股了成長迅猛的中國初創企業,希望等這些公司在海外上市後套現。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 Group Inc., GS)、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 MS)和摩根大通公司(JPMorgan Chase & Co., JPM)是滴滴新股發行的主承銷商。這三家公司均未予置評,對於持有在美上市中概股的IPO銀行家和投資者來說,他們最關心的問題是,中國的新指導意見是否只涉及數據,抑或是代表中國監管方針將發生重大變化,可能導致本打算赴美上市的公司打退堂鼓。無論是哪種情況,目前來看中國企業赴美IPO的安排似乎將凍結:銀行業人士說,任何打算在未來幾個月赴美上市的中國公司的IPO計劃都可能被暫時擱置。
長期以來,中美兩國政府一直將經濟交往視為兩國關係的基石。但這些年來,兩國關係已變得非常不可預測,就連在彼此市場上賺錢的動力也無法發揮融合劑的作用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認為,在中美爭奪經濟和技術優勢的背景下,中國企業家應該把國家利益放在商業利益之上。對國際投資者而言,這項擬議中的措施是一個最新的信號,暗示為確保企業手上有關中國公民的數據不落入美國手中,中國政府可能行使權力,在最後一刻阻止任何交易。
2020年中國政府叫停螞蟻集團(Ant Group Co.)的IPO後,這一原本可能給全球投資者帶來數以十億美元計意外之財的交易迅速變成了一場噩夢,他們發現自己被這家金融科技巨頭的股票套住了,短期內無法獲得回報,中國政府稱,監管機構需要進一步深化跨境審計監管合作,並「完善數據安全、跨境數據流動、涉密資訊管理等相關法律法規」,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說:「較長一段時間以來,由於制度建設存在短板,證券違法犯罪成本較低。」他說,現在,「上市公司財務造假和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違法行為呈高發態勢,資本市場在金融運行中具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
華興證券(China Renaissance Securities)的宏觀和戰略研究部主管Bruce Pang稱,這種審查尤其針對赴美上市的公司,此舉不僅加大了對已上市科技公司的壓力,也加大了IPO前企業估值面臨的壓力,美國也加強了對在美上市的外國公司的監管規定。美國國會2020年通過了一項法案,並由時任總統Donald Trump簽署成了法律。該法律要求在美上市的外國公司將其審計文件提交給美國監管部門審查。連續三年未遵守該法律的公司將被摘牌。長期以來,中國證券監管機構一直以國家安全為由,不願讓美國證券監管機構定期檢查在美上市中國公司的審計底稿。
中國網路公司通常採用所謂的可變利益實體(VIE)結構,從而能夠靈活地在海外籌資。它們通常註冊於開曼群島等不屬於中國司法管轄範圍的離岸避稅天堂,這些公司由此可以不必面臨與計劃在國內上市的中國公司同樣的監管審視和嚴格的IPO核查,中國政府已試圖堵住這一漏洞。政府修改了證券法,為涉及境外上市中國公司的執法行動提供了法律依據。這些措施包括懲罰那些有損中國投資者利益的境外資本市場活動。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過強制執行的案例。
2020年,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 Inc.)披露會計欺詐並稱其誇大銷售額後,中國證監會公開批評了該公司的不當行為,但沒有對瑞幸咖啡或參與該計劃的高管實施任何處罰。瑞幸咖啡註冊於開曼群島,主要在中國開展業務。該公司在美上市僅一年出頭便於2020年夏天從NASDAQ摘牌。
https://www.storm.mg/article/3801028?mode=whol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6萬的網紅升旗易得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點子生意101 #015 主持: 大N #失竊後記 #香港人生意出路? : 失竊反思中外差別, 大陸可以死人, 歐美犯罪成本高. 香港生意人如何逃出大陸魔掌, 大N試試以第一身輕談...
犯罪成本 在 洪孟楷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揭弊者保護法規刻不容緩」-勇於揭弊、防範未然!這是我們應該做的!
今天出席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舉辦的「從0402太魯閣號鐵道事故,制度揭弊者保護法規刻不容緩」公聽會,孟楷相當語重心長,我們生活在不完美的世界,但台灣人大多數都是善良的,所以只是因為一個像李義祥這樣的人,釀成台灣70年來最慘的鐵道事故,實在讓人痛心疾首!
因此,催生揭弊者保護法規是因為我們要「防範未然」,我們不想再見到事故發生後的哀悼、改進、改革,因此揭弊者法規制定的核心價值在於,我們要讓各行各業中可能發生事故的原因降到最低,鼓勵內部人員如果預知任何可能事故的發生都能保密的對外透露,以免雪球越滾越大而發生悲劇!
就像這次的太魯閣事故,李義祥去年11月突然從協力包商之一變成工地主任,為何其他協力包商都沒有覺得不對勁?沒有對行政部門提出異議?如果有揭弊者專法來保護揭弊者,相對一定可以揪出很多內部因循苟且或僥倖違規的弊病,進而阻止禍端發生!
而為了防範未然,我們也要將可能犯罪的犯罪成本提高,讓每個僥倖一旦思考到被揭發要付出嚴厲代價就會收手、心生警惕!不要再「今天公祭明天忘記」了,記取教訓防範未然,揪出可能的害群之馬,讓我們都能享有安身立命安居樂業的美好!
認真做、用心拚,台灣可以更美好,有賴我們一起努力,這個會期我們一定用盡全力催生專法!
犯罪成本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果誘惑、機會與負向條件都俱在時,你可以保證自己一輩子不犯罪嗎?
近期看一本犯罪心理解剖書「人性越界」裡陳建安教授的這句話令我深思,「如果誘惑、機會與負向條件都俱在時,你可以保證自己一輩子不犯罪嗎?」。
當一個人被老闆解雇、又被誣陷做保、負債壓力、伴侶失和、長輩生病要照顧,在一個情緒極糟、急迫、又餓又沒錢的時刻,他很有可能做了一件他不這麼認為是犯罪的事,他偷了便利店的食物為了要帶回家給父母吃。就行為上來看是犯罪,因為它違法,必須受法律制裁。所以即使它情有可原,但因為違法還是得被認定為犯罪;相對來說若是沒有法律也就沒有犯罪的定義,比如我這個年代的孩子,幾乎都是在家從小被打到大的,但家暴法制定後,以前的習以為常的教訓可能就會變成犯罪。所以法律是道德的最後防線,如果沒觸法就算不道德或偏差,也不一定是犯罪。
因此我們離惡的距離,可能比我們自己想像的還要近。
在書中陳教授認為對於犯罪要問的不是「人為什麼會犯罪?」而是「你為什麼不會犯罪?」,原因是你不一定比較善良,而是你的內外在抑制機制比較強大而已,或者你只是認為犯罪划不來。書裡提到很多犯罪人在犯罪時的導因紛雜,有的很可能只是單純沒想那麼多,但也有人計劃縝密。因此犯罪除了犯罪人及犯罪性(criminality)、被害者或被害客體之外,還要有促發情境。
社會心理學研究認為,人對其環境有越高的控制或預測能力,越能感到安全感。因此懲罰的伸張正義讓世界恢復原本的秩序,是動機來源。我個人認為值得深思的是「懲罰」是否起到意義上的作用,如果以一般事件來看,懲罰到底是懲到你,還是其實是罰到我?懲罰的字面上意思是針對特定行為給予懲戒責罰,希望能夠改善此行為,下次不再犯。但很多時候針對管理或改善行為而使用的懲罰,並沒有實質幫助,因為懲罰的是外圍的「被抓包」,而不是內圈的「行為本身」,更不是底層的「動機」。比如說謊被抓到而被懲罰的孩子,會認為懲罰是因為被抓包,而不是和說謊相連結,因此下次就學會說更高招的謊而不被抓到,對於減少問題行為是沒有幫助的。
以十八世紀義大利功利主義從經濟學的角度指出,人類行為是以享樂為原則,也就是避苦趨樂。因此依這個觀點,犯罪是犯罪人在自由意志下所做出的決定,目的在取得正向報酬,而懲罰是犯罪成本。是否要決定犯罪則取決於,行為所獲取的利益是否大於可能的風險,所以懲罰的成效是主觀的。就心理學的角度而言,這種嚇阻功效對犯罪人有一定的侷限性。
以陳教授的看法,懲罰的功能是對已犯罪者的制裁,及對未犯罪者的警告。目的不在於教化,也不在預防犯罪。書中提到,少部分的人犯了大多數的罪,依受刑人資料顯示再犯率高達7成,也就是那群慢性習慣犯(chronic criminals)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觸犯法律,很顯然刑罰的懲治不儘無預期效果,還可能促使他們犯更嚴重之罪。
這讓我想到癈死的議題,如果刑罰只是為了減低問題行為,那麼可能針對還存有道德理性判斷不想自尋死路的人,有警示作用。但對於患有精神疾病、或是一心想死的瘋狂者,甚至被促發情境激發而糊里糊塗犯罪的人來說,死刑說穿了只能是起到制裁的效用,但對於真正解決問題的預防犯罪是沒有多大效用的。當然,行為來自個體核心的認知或情緒,若能理解想要殺害人的心理狀態,也許就能夠幫助扭轉問題行為的悲劇產生。
畢竟,每一隻鬼,都有從人變成鬼的過程。
#雜念與雜唸
#我個人最愛的影集就是犯罪心理
#喜歡犯罪心理的這本大推
犯罪成本 在 升旗易得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點子生意101 #015 主持: 大N #失竊後記 #香港人生意出路? : 失竊反思中外差別, 大陸可以死人, 歐美犯罪成本高. 香港生意人如何逃出大陸魔掌, 大N試試以第一身輕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