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預期的美好》
有人說,房子會自己找主人。今天,想把這幾個月發生的事情寫出來。我們的經歷,見證了人類圖所學;過程裡,不乏跌宕起伏的劇情,使我對於先生不預期的輪迴交叉,有了更深刻的觀察。才剛寫開頭,就起了全身雞皮疙瘩,是啊,這不只是標題,也是許多日子忙碌到炸裂的實況,現在想想,我相信,一切都是人類圖賜予我們的新年祝福吧。
婚後,我一直和先生住在山上,依山傍湖,腹地寬廣,十分適合養育孩子。社區裡也常見許多到了退休年齡的外國父婦,帶著他們的狗,悠閒地快走,他們不約而同地都跟我說過,how lovely it is,much better than their hometown,他們決定在此渡過餘生。一部份的我,的確喜歡山上的空氣,四季裡環繞著深深淺淺的綠意,滿足了二爻需要隱遁沉潛的天性,但對於是否要在這裡安定久居,我始終懷疑。
因為,我從小在都市裡長大,旁邊有小學,對面就是公車站,往前直走五分鐘到菜市場,自家樓下開起了麥味登和7-11,在這樣的環境居住了超過20年,我享受城市的高度便給,同時對於人口密集而產生的噪音充耳不聞、甚至莫名依戀。先生第一次在我家過夜時,整晚無眠;如同我嫁到幽靜山區的第一晚,徹夜和滿山滿谷的無聲對峙,有來到異世界的不安與惶恐。
使我們達成共識另覓居點的考量,是孩子們的學區,是長期寄居他人戶籍的麻煩,也是天雨動輒塞車一小時起跳的無奈。陸陸續續找了快一年,遇上各種狀況,簡言之,喜歡的房子買不起,買得起的房子不中意。於是,找房子這件事,慢慢地被擱淺在生活的最底層,我心裡想,算了,就一輩子住在山上好了。天底下也不是只有我們通勤辛苦。
事情發生在某個周末,那天天氣正好,十月裡還有著盛夏一般的陽光。先生提議去山下的某間建案走走,曾幾何時,看房子已經變成我們打發周末的消遣,尤其是當放下「天啊這個地段我買不起」的自怨自艾與預設心態之後,看房子反而變成很閑散的居家活動,就像河濱騎腳踏車,沒有目的,有多遠騎多遠。而心裡一放鬆,也會自然注意起房子的周邊細節,遠在坪數交通學區起價空間之外,鄰居的人和、社區的草木、對於孩子的包容,這些很容易被忽略的小事,我們卻都看得很清楚,一個房子的「氣」與「格」,是不是適合自己。
這間新建案,前身是海砂屋,都更後,改建成中型的社區。座落在繁榮市景的盡頭,如同敦厚的中年大叔。越過一條街,便彷彿畫下楚河漢界,街口往東,有量販、超商、食肆、菜市場等族繁不及備載;街口以西,則是書局、診所、藥局、茶行,秀秀氣氣一路迤邐。社區因而給人鬧中取靜的感受,寬闊的中庭,才剛剛植入新苗,以及據說過不久就會盛開的八重櫻。
前屋主來應門,一望即知是我父親那個年代的長輩,用著和我父親聞起來差不多的髮油,關心我們的語氣,也使我想起父親,和氣中帶著一種拘謹。看我們帶著兩個小孩,他有感而發:「當年我買下這裡,兩個孩子就差不多這麼大。看到你們,真像看到我自己一樣啊。我在這裡度過很好的時光,一眨眼幾十年都過了。」
不知道為什麼,那天屋主的話,像一把搗井的鋤頭,敲擊我心最深處,鑿出莫名的、對於未來的既視感。
回到家,先生問我,你覺得怎麼樣?我聽見自己用腦袋回答,很好啊,但應該又是天價啦這種地段。我們買不起吧。
而身體的回答是,Yes,我覺得像是回到家。既像原生家庭的市井之地,又像我可以立足深耕的城中田園。完全可以想像自己住在那裡。
我們轉頭再問空白G中心的大女兒,姐姐,你喜歡嗎?大女兒說,喜歡啊,但我要選進門的第一間當我的房間,那邊可以看得到樓下的魚。
先生也是中意的,他挑燈夜戰了幾天,試算我們的財務胃納,最後得出一個我們可以負荷的上限,只是這個金額,和檯面上的售價還差很遠。我們決定冒險一次,然後聽其自然。
談判價格的那天晚上,雨下得轟烈,先生決定隻身赴約,免得我們期待太大,談判桌上不好下台。做好了「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心理建設,我們便分頭去忙。安頓好兩個孩子,已經十點半,先生傳來簡訊,不改他的極簡風格:買到了,以我們的價格,對方說,祝福我們和他一樣,在這裡住得開心。
從頭到尾把簡訊看了好幾次,買到了?甚麼意思?蛤,不會吧,真的買到了嗎?一個晚上的時間,找到了我們往後數十年安身立命的家。
成交之後,啟動的是更長一串的不預期。我曾跟人類圖的好友聊起這個過程,他半開玩笑地說:哇!諸葛亮要出山囉!
銀幕這頭的我不免怔忡,有被一語料中的掀牌感。而那張底牌,我其實心裡有數,山下的生活與人群,才是我這個階段的命題。先生的不預期,其實是為我搭建了舞台,在我正處於天王星對衝的關鍵年,藉由環境的改變,率先剔除了一些「雞肋」心態,不要將就、不需勉強,擔得起、放得下。
許多星座書上形容,天王星對衝的代名詞,就是中年危機,形同人入中年之後,第二個青春期,我們必須更赤裸地面對真實的自己,承認自己真正想要的,而捨棄那些不再需要的。
第一個不預期,來得甜蜜,出售山上的家,我遇上修習人類圖的同好,很快地達成共識成交。我們興趣相投、家庭組成雷同,他們看待我們曾經的家,如同我們擁抱現在山下的家,充滿蓄勢待發的憧憬,也懷抱對於彼此新生活的無限祝福。如果我的人生,有所謂神跡示現的一刻,我想,就是此刻。買賣房子,使我聯想到大隊百米接力,當我們在既定跑程衝刺完畢,就把手中的棒子交給下一個應該繼續往前衝刺的人。
接續的不預期則有點ㄎㄧㄤ。因為廠商從來沒有發生過的大意,系統櫃做得太大,床頭櫃怎麼也卡進不去,我們的床,一開始只能像魯賓遜一樣懸浮在卧房正中間。
然後,到了洗澡的時間,很好,洗碗時還好端端的,偏偏全身脫光了站在龍頭底下,沒水就是沒水。這鐘點是要哪裡去找水電工呢?覺得陷入不預期的詛咒。
和先生在一起,不預期是一種經常。連我們的結合,認真說起來也算是不預期的。有趣的是,他生性謹慎,非黑即白,任何事情都會預想back up plan,字典裡沒有「好像、可能、應該」這種灰色地帶。這樣一絲不苟的人,學的是統計,職場上依靠精準數字走天下,偏偏就會碰到意料之外的渺茫機率,有的小插曲,就此改變了他的一生。
先生說,「我以為人人都是天有不測風雲啊。」誰知道只有他頭頂著不預期的筋斗雲。而仔細觀察先生面對「意外」,與其說是謹小慎微,審慎樂觀更符合他的姿態,永遠在嘗試新路,也儘可能預留一些後路,若果不其然踩雷,砲灰中他也還是笑得出來,一付「喔,原來此路不通啊」的模樣。
當不預期降臨,絕多時候都讓人覺得自己帶屎,先生卻可以「玩」得開懷,接受事情突然翻盤後的趣味,從中發現意味興長的寶藏。像是我們睡在小島上,睡到隔天早上,我還輾轉反側一肚子火,他認真地說,「原來風水說的真有點道理,孤零零地睡在正中央,感覺很不安全啊。」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抽離樂觀。也因為先生保持這種看似不計較的豁達,廠商反而十分抱歉,過年前趕著挪出了工班,安好了床,順勢又幫我們免費解決了好些個原本另外要計費的小項目。
像是深夜沒有熱水,他自告奮勇要爬上頂樓水塔檢查,我腦中閃爍著許多城市怪談跑馬燈,還來不及出聲阻止,他已經一溜煙跑了。沒過一會兒,他便凱旋歸來,「我告訴你,我已經修好了,原來是我們的水閥被清洗水塔的公司關掉了啊。而且,我發現頂樓超美的耶,可以看夜景、我還幫你找到曬棉被的好地方。」如此這般,差一點就要全家沒水洗澡的悲劇,卻意外地替棉被開拓了太陽浴的美樂地。
回想我們一起走過的這些不預期的歲月,我才發現我一直用錯了成語,從前我總是說,先生很善於扭轉乾坤,哪怕半路殺出程咬金。經過這段買房、賣房、遷居、入住的歷程,我想要修改自己的註解,先生帶領我進入的,並不只是刺激犯難的冒險大道,更是「應勢而謀、順勢而為」的「臣服」之道。
臣服於乾坤無窮變幻,體認我們的資源與力量有其限制,盡其所能地爭取心中所想,而放下一分耕耘必有一分收獲的虛妄期待,眼前自有朗朗乾坤展開,何須費心扭轉?
好像此刻,我坐在新家的書桌前,準備為這篇延宕多時的長文劃下句點(說也奇怪,怎麼寫也像寫不完) ,窗外陽光艷好,中庭小童的嬉鬧忽遠忽近,有日常太平的欣然與慵懶,想以<區分的科學>中,描述先生坐落於太陽的41號閘門,作為這路程的小結:
若一開始是透過你的策略與權威所做的決定,那麼這段探索的過程之中,必定有新的感覺等待著你去體驗。若你能放下期待,便能在每段際遇中自由來去,不會對未來感到悲觀。
So true,當我們向未知的命運臣服,生命回應我們的,是不預期的、恣意流動的圓滿和美好。
謹以此文,祝福大家,新歲大吉。人生浩瀚,我們不總是能夠得其所願,然而,發生在意願之外的,豐滿了所謂人生。
狗 用 頭頂 碗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台北人吃早餐普遍喜好西式,應該說受到美式的影響居多,但又不完全接受,所以有台式早餐。台式的代表就是美而美,美又美,一大堆看起來類似的名稱,吃起來一樣的味道,比麥當勞還要早就完成了迅速開店,SOP完勝肯德基,口味之固定堪比學生食堂。這種早餐的對立面是所謂的傳統早餐,而內容多半是燒餅油條,煎餃飯糰,豆漿蛋餅等。其中的蛋餅是我在中國居住時沒看過的「中式早餐」,甚至當我曾經頻繁介紹台灣人早上是習慣用燒餅夾一個油條一起吃的時候,中國北方許多朋友都很驚訝的問:那奇妙的感覺豈不是像大米配白麵一起吃嗎?其實想想還真是!
台南人有趣多了,早上喝鮮牛肉湯,天微亮開始叫賣,賣完收攤。常常看到不到7點就收攤的早餐店,人客只能紛紛退而求其次去喝一碗鹹粥,或在大熱天的早晨吃一碗後現代形式的鍋燒意麵,吃完滿頭大汗去上班。虱目魚要吃新鮮也最好在早餐店裡找,這種魚刺多,但是肉質豐滿,台南許多早餐店門口都一大清早排滿了一群老媽媽們,帶著老花眼鏡坐在廚房外用小鈎子挑刺,手裡快速熟練地拔除虱目魚討人厭的細刺。手裡快著,嘴巴也不閒著,如果要聽最正宗最道地的台語,在她們旁邊聽一會兒話家常,很快就能感受到台語腔調的陰陽頓挫。
高雄人的早晨很疲倦,因為高雄早餐都是當宵夜吃。高雄港在二戰結束後停留了許多美軍,美國大兵上岸補給,半夜出來上酒吧找樂子,收隊之前要再花花口袋裡的麥克麥克,聰明的打狗人就看準了他們喜歡吃吐司,研究這些美國佬的口味,開了一家一家的烘培吐司,夾點生菜,配點壓縮火腿,弄些乳酪,再抹一些便宜美乃滋,化工奶油等等就可以換美金了。美國撤軍後留下許多軍艦上的老舊物資,裡面有大量的烤箱與熱壓版。工業城市的居民們很快就撿起來,修修補補投入使用,炭烤吐司與熱壓吐司就在美國人走了之後留在高雄,每個時代都能看見年輕小鬼喜歡在半夜帶女朋友騎自己的機車兜風,睡前去吃個熱壓吐司,南部人在一天之中最不燥熱的時段才能放鬆吃東西。
這今年回到台北,開始看到更多的早餐形式出來。忙碌的上班族依舊拖著疲憊的身軀,在車站前衝忙買個隨手三明治配奶茶就匆匆上車,去公司打卡再陪著電腦螢幕咀嚼那千篇一律的味道。早餐店奶茶曾經的風光逐漸被各家超商的廉價咖啡擊敗,多幾個銅板就能喝到現磨香濃的黑咖啡,為什麼不呢?早上9點之前,每家超商都有大排長龍的咖啡接龍,一個個被唱名叫號,上一步光榮領取自己的咖啡,靠著咖啡因喚醒上班魂,假裝活在小幸福裡。
除此之外,台北零星的出現了我在美國讀書記憶中的美式早餐店了。那種不要趕時間,慢慢坐下來,慵懶地看菜單,猶豫不決的選擇到底要哪一種奶油起司煎蛋,配哪一種沙拉,再加貝果還是可頌好呢?最後附上的飲料要能無限續杯的美式黑咖啡,還是濃濃奶香的拿鐵好?桌子上放一大瓶吃不完的番茄醬,管他什麼烘烤馬鈴薯還是香煎培根,都淋上滿滿的番茄醬就對了啦!背景音樂清一色是爵士類型,店家如果講究,更是要裝設整片的落地窗,邊吃邊看著路邊趕時間上班的人,騎著摩托車,趕公車,大塞車。但沒關係,我有手中這片抹滿了新鮮奶油的洋蔥貝果,還有第二杯熱騰騰的新鮮咖啡,這怎麼能叫早餐呢?我可以吃兩個小時呢,所以要叫早午餐,因為吃完了之後還要意猶未盡的點一個巧克力岩漿蛋糕才完美。
台灣在飲食上如此親日,街上餐廳從拉麵到炸豬排,壽司店到日式燒烤,滿山遍野的日式餐飲,但是幾乎沒看過和式早餐。三角飯糰不算,那是野餐食物。我意外的發現原來日系品牌的Royal Host餐飲早上有賣日式早餐,興匆匆的嚐了一次之後後悔半生;日式早餐只能在日本吃。但是因為貪圖方便,早餐偶爾會去Royal Host吃他們的西式蛋捲。台北車站的店在YMCA旁邊,早上7點才開始營業,我通常會在6:50在門口等待,去了幾次後開門的大姐開始注意到我,問我怎麼每次都這麼早就來?我說因為餓了睡不著,我後來調侃的說你們這麼晚開門,要早起的人餓肚子來吃才算飢餓行銷。大姐問我平常幾點起床,我說5點左右,她覺得我開玩笑,大概認為我是吃完早飯回去睡覺的那種生活人。
去了一個月,注意到這家店的角落,永遠坐著一個優雅的老太太。她頭髮雪白,但是偶爾會戴一頂小巧可愛的英倫風格的帽子,黑框老花眼鏡,鏡片不厚,也沒有老花眼鏡常出現的悲傷。每一次都是一個人單獨坐在同一個桌子,同一個位置,那個位置是整間店唯一能看到所有人的視野,她面前有一杯熱咖啡或熱茶,一直不斷冒出些微的水蒸氣。老太太很安靜的坐著,有時候會拿一張餐巾紙輕巧地蓋在咖啡杯上。她的桌子對面有一套餐具,也有餐墊,但是從來沒有人出現,我感覺她在那裡等人來。好幾次了,我吃飯的時候剛好面對她,她太吸引我的目光了,這麼一個小老太太,做的時候腰桿筆直,頭頂上的小帽子也很端正。偶爾,她會閉目養神,但是只要餐廳的大門一開,她就會立刻張開眼睛看一下是誰進來。不久後就再次回到安靜的姿勢,雙手交疊放在大腿上。在台北車站這家日系餐廳裡,她很像一位昭和時代穿越來的歐巴桑,雖然不是穿Kimono,但衣服的材質與圖案也有櫻花的感覺。
這家早餐店真心不好吃,但這位老太太成為我常去的原因。每一個日子都能看到她,安靜地坐在那個角落,叫一杯熱咖啡或熱茶,安靜地等她要等的人。有一次我發狠了,很想看看她到底在等誰,吃完早餐後就拿出小說開始閱讀,一杯一杯熱茶續杯。老太太依然安靜的坐在她的位置上,閉目養神。
靠近中午了,我必須離開,去櫃檯結帳,忍不住在結帳時問了一下服務生,那位老太太是不是每天都來?
「喔,她是我們老闆的媽媽,這家店是她兒子的。」
So de su ne.
#生活中的那些小事
狗 用 頭頂 碗 在 口羊太太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媽媽更需要被看見亮點,媽媽更需要被鼓勵】
「你怎麼顧的?怎麼一個孩子都帶不好?」
「你這個媽怎麼當的?」
「其他人可以為何你不行?」
「帶小孩而已有這麼累嗎?」
「生一個太少,生兩個恰恰好,生三個不嫌多,什麼時候生下一胎?」
以上都是公認會讓媽媽無限白眼的話。
(都已經這麼提了,就請眾生別再誤觸地雷
—來自日向媽媽們的心裡話)
成為媽媽才能明白媽媽這個角色的難當之處,
從懷孕時身體各種不適,民俗各種禁忌,
產後各種痛:脹奶痛、傷口痛、宮縮痛、腰酸背痛,
育兒食衣住行上的各種挑戰,
這些都還不是最難的,
當孩子開始失控、壞掉、歡比八、盧小小,
媽媽內心各種崩潰、各種理智斷線與腦神經衰弱,
帶小孩已經夠忙夠煩夠累了,
還要面對各種質疑,
小孩一有狀況,旁人就說「一定是媽媽的問題!」
各種不信任、不尊重、不理解,加深了媽媽的挫折感。
試著想一個情境。
媽媽一早就忙著準備早餐,吃完早餐陪孩子念書拼拼圖,還要找空檔清洗碗盤餐具,一轉眼就中午,忙著準備午餐,這時孩子有點累了開始歡歡,手忙腳亂弄好午餐,吃完趕緊哄孩子睡覺,孩子又黏又滾好不容易睡了,這時也無法閒著,趕緊清洗煮午餐的鍋碗瓢盆,把握時間上廁所(對,上廁所不是你想上就能上),稍微整理打掃屋子,才剛坐下來想喝個水,孩子就醒了,繼續陪孩子遊戲,看著窗外的好天氣,想著:帶孩子出門走走吧!手忙腳亂地準備出門用品,出門前一刻孩子大便了,光是出門也搞了半小時,推著推車去搭公車,左等右等公車終於來了,結果司機停了一個要遠不遠要近不近的距離,媽媽只好使命的把推車搬上去,才剛上去站都還沒站穩司機立馬開車,差點摔了個狗吃屎的媽媽暗自在心裡想著要去投訴(結果也沒投訴),到站後司機一樣停了一個要遠不遠要近不近的距離,媽媽一樣拼命的搬推車下車,來到公園,已有許多家庭與孩子在遊玩,人很多,太陽很大,衣服早已被汗水浸溼,但看到孩子開心燦爛的笑容覺得很值得。
這時旁邊的人突然開口:「他幾歲啊?」
「1歲多」突然被問話的媽媽愣了一下,還是禮貌回答。
「怎麼這麼小隻?媽媽都沒給你吃飯喔?」路人搖搖頭對著孩子說。
媽媽感到一陣不舒服,想帶孩子去別處,
問孩子要不要玩溜滑梯的同時,路人又開口:
「阿怎麼給他穿短袖?這樣會著涼ㄟ!每賽每賽啦!」
「可是今天很熱耶!」頭頂著大太陽的媽媽忍不住回話。
「你沒聽過嬰兒沒有六月天,當媽怎麼連這個都不知道」路人繼續搖頭嘆氣。
媽媽迅速帶孩子前往別處,覺得無奈但苦水也只能往肚子裡吞。
玩一玩時間差不多,告知孩子再玩多久要回家了。孩子開始哭鬧耍賴,媽媽耐著性子同理著,時間到溫和的抱起孩子上推車離開,這次公車停的很遠而且也不降低底盤,媽媽依舊搬推車上去,路程孩子因為有點疲憊加上還想玩的情緒開始哭鬧,車上的人紛紛投以注目禮,媽媽擔心影響旁人,一邊唱歌一邊努力的逗孩子,身上有的物品都拿出來試著想轉移注意力,結果都被孩子扔掉,好不容易下車了,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到家開始忙著準備晚餐,孩子哭鬧要媽媽陪,這時媽媽累積一整天的疲憊、壓力、煩躁都達到臨界點,
不耐煩的大吼一聲:「我在忙!你就不能自己玩一下嗎?」
被剛好到家的爸爸聽到,爸爸唸了一句:
「他還小,你不能有點耐心嗎?」
(後續請大家自行想像)
全世界都在檢討媽媽該怎麼帶小孩,
卻沒人看見媽媽所付出之處,
就像老師修改考卷一定把那一個錯別字用紅筆圈起來,
卻忽略其他寫對的字,
做得好是應該的,做不好就要被批評指教,
這是整個社會的風氣。
人們覺得 feel bad 才會 do good,
(試著想想上次你被責備,
然後督促你變得更好是哪件事?)
事實上 feel good 才會 do good。
責備不會讓人變好,鼓勵才會。
責備只會帶來挫折與沮喪,
鼓勵則會帶來勇氣,
小孩诶通,媽媽馬诶通。
去看見媽媽做得好的地方,看見媽媽的亮點,
也看見媽媽的用心付出。
「天氣這麼熱你還願意帶孩子出門去玩,真的很不容易。」
「我看見你很用心在蒐集育兒資訊,為了孩子的事也花了很多心力。」
「謝謝你準備餐點,打掃家裡,謝謝你對這個家的付出。」
「整天照顧孩子真的很累,你辛苦了!」
不管大事小事都需要被看見,
不管結果好壞都需要被鼓勵,
媽媽要的真的不多,
只需要多點同理、多點感謝,
給予尊重、信任、支持與鼓勵,
就能讓媽媽在育兒上更有勇氣與信心,
讓媽媽更有前進的動力。
#日向媽媽們
#媽媽開心闔家快樂
#請分享讓你秒翻白眼的話
#推動鼓勵媽媽為每日一善事
#都已經給你範例句了還不快去做善事
(註:日向媽媽源自卡通火影忍者裡的日向一族,其族人特色是擁有血繼限界白眼,很強又是白眼,與眾媽媽們的特質不謀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