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遊最新文章 ▎📣📣
【《夜的暗示》:布拉瑟的巴黎之夜與攝影觀 (上)】
夜深人靜的時候,有一個陌生人拍打你家的門,把你從夢中驚醒,打開門後,這位陌生人告訴你他想知道從你家窗口望出去的景色是什麼樣子,並想進行攝影創作,你會同意讓他進你家拍攝嗎?不要遲疑,他要不是個瘋子,就是個真正的藝術家!而相當著迷於巴黎之夜的布拉瑟顯然是後者。
今天將為各位介紹來自匈牙利的攝影師--布拉瑟(Brassaï, 1899 – 1984),他在20世紀二○、三○年代拍攝的夜晚巴黎景緻,被認為補捉到了這個城市的本質。我們不禁好奇他為何拍攝?如何拍攝?又如何觀看他鏡頭下的夜晚巴黎街景魅力?
點進文章閱讀 漫遊撰稿人 #王斐蘊 的最新文章。
#光如影 #對比與反差 #暗示
王斐蘊 在 漫遊藝術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漫遊新文 🎊
👇 【尋缺席的存在:簡介卡蜜兒‧羅倫(CAMILLE LAURENS)的《十四歲的小舞者》(下篇)】
這週 #王斐蘊 帶領我們閱讀《十四歲的小舞者》,將來到書中的第二章與最終章。
上週講到的是瑪莉.凡.戈登其職業於19世紀巴黎的形象,當時評論者對這位作品與模特兒的批評與想像。那對於藝術創作者竇加呢?以及對於小說的書寫者羅倫呢?他們如何在自身的角度回應這位創作的對象?
#真實 #記憶裂口 #十四歲的小舞者 #巴黎歌劇院 #竇加 #印象派 #雕塑
王斐蘊 在 漫遊藝術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漫遊新文 🎊
👇 【尋缺席的存在:簡介卡蜜兒‧羅倫(CAMILLE LAURENS)的《十四歲的小舞者》(上篇)】作為現代藝術最著名的雕塑作品之一,竇加(Edgar Degas)《十四歲的小舞者》(1881),這位模特兒是誰?為什麼這件作品在1881年展出後,在巴黎的負評如潮,甚至出現模特兒的人身攻訐?這位19世紀後半葉的巴黎歌劇院見習少女,其身份隱含了當時什麼樣的性別與階級的注視及期待?
本週文章,#王斐蘊 藉著卡蜜兒‧羅倫(Camille Laurens)的《十四歲的小舞者》(2018)一書,帶大家從模特兒的面向認識這件作品。
#真實 #記憶裂口 #十四歲的小舞者 #巴黎歌劇院 #竇加 #印象派 #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