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情緒勞動不失衡】1-3
親愛的HIGH媽~
很高興聽到妳說,想一起聊聊我們家圍爸和喵爸之間怎麼合作與情緒勞動?
真是太難得有人願意一起聊聊家裡頭的情緒勞動了!
也許「情緒勞動」這個詞,真的有這麼一點學術?但我卻覺得這是家庭照顧工作中,最最最核心的一環,既花費最多的時間,也花費最多的心力。情緒勞動就是得耐住性子,然後一而再,再而三,無論怎麼不耐煩,就是得好聲好氣,或穩住自己完成的所有家裡的那些,好像不做也不會怎麼樣,但心情就是不太美麗的事。像是不想讓家裡看起來亂糟糟,總要做一些規劃,不管是採買或是什麼的,或是要記得家裡什麼東西在哪裡,還有有時得在伴侶溝通、親子溝通、家庭溝通時,就得耐下性子,為了維持關係好好溝通,就算當下不一定願意。
我在學習成為家長的過程中,很常聽到有人對家庭主婦說這句話:「妳不就是整天在家,沒什麼事,怎麼東西不都整理整理?妳在家也沒什麼事,怎麼不……」
喔!不!講這樣話的人,最該來體驗一下那種「在家工作」,所有的家事彷彿都是自己的事的感覺!我常說:「家事就是永遠做不完的事。」而且,好像永遠有可以挑剔或做得更好的地方,家事真的碎瑣到一個無遠弗界。
我記得我讀研究所的時候,忘了是什麼狀況,秀了一張我和喵在家的投影片,我說我們家已經整理過了,我心底覺得整潔程度是滿意的「95分」,我沒有說出來。而現場的另兩位媽媽同學,直接了當地說:「這樣子不及格,連30分都沒有。」
究竟,這些事要用誰的標準?
──
妳問我:「防疫在家渡過了將近九個星期,你們和肉肉的這九個星期,過得如何呢?看你在粉專上分享跟肉肉的互動的時候,我經常想,你們和肉肉一起共渡的一天,不知道是怎樣的?你和喵爸,通常是怎麼一起合作的呢?」「我很好奇,同志家長的家庭,在這波疫情停課不停學之中,是怎麼運作的呢?家裡的主要照顧者是爸爸的家庭,在這波居家隔離之中,又是怎麼運作的呢?」
很開心的是,防疫終於要降級,但我比較希望家務、照顧工作也可以跟著降級,說完這句話,只能乾笑。
我們好像一直都沒有「典型的一天」,防疫這段期間,真的是太慌亂了。
我和喵爸都是老師,我們都把學校的工作帶回來,突然WFH的時間,我們心裡是直接WTF。因為得照顧肉肉,有時候白天喵爸在另一個房間上課、辦公,我就主要照顧肉肉和處理家務,料理食物;到了晚上,喵爸下班,換喵爸照顧肉肉,我就開始工作上班。因為,這段時間我還得做研究寫論文,所以有時還得在趁喵爸、肉肉沉睡,夜深人靜之時,好好打開錄音檔、逐字稿、分析表,然後一字一字地敲著鍵盤。
更別說,我得為了倡議「同志無血緣收養」家庭的事,忙著準備演講或聯繫倡議團體,為了讓肉肉在法律上能有兩個爸爸,努力爭取更多人的支持與理解。我想這是異性戀家長不用煩心的事吧。然後一邊忙著,也不總是這麼順利的,因為肉肉會隨時亂入,讓我知道,我的人生不是只有工作、論文和倡議,還有這個寶貝女兒。我很難拒絕她渴望我陪伴的眼神。我也清楚知道,我花多少心力投入在她身上,她就會和我建立多親密的關係。
但這樣也是不夠的,因為如果我只照顧到這些,那家裡還是會一團亂,也會讓我和喵爸的關係變差,我一定要多處理一點事,不然,喵爸也會很崩潰。
我需要記得,桌上的杯子、碗盤不能都是喵爸收,自己要主動一點。地上的玩具,還是要叮囑肉肉撿一撿,不然我就得一直小心踩到地雷。或是,告訴自己:我得乖乖自己把玩具撿一撿,成為肉肉一覺醒來,就發現家中總有自動撿玩具的天使降臨。
我一邊料理食物,一邊把能洗或過水的器具給洗了,盡量留給喵爸比較好清洗的部分,或是讓他可以不用一直待在廚房。
要記得幫檢查尿布還夠不夠,要不要再買,溼紙巾還夠不夠,衛生紙還夠不夠,沐浴乳還夠不夠,洗衣粉還夠不夠,奶粉或要煮的食物還夠不夠(麵呀、菜呀、油呀、鹽呀)。夠的時候,沒有人會發現,不夠的時候全世界都會發現。喵爸也會檢視夾鏈袋、垃圾袋、洗衣袋、洗碗精、密封夾、牙刷之類的夠不夠。不知不覺,我們形成我們各自的管區,他管的區域我只管用,我管的區域他也可以省點心。
家中的情緒勞動清單好像無限長,永遠需要在我和喵爸的Line對話中記下,還要記得出門時順道買什麼,還有什麼事要再排入行程之中。無論外食要吃什麼,或是在家要煮什麼,好像總有規劃不完的事。
對了,通常我是會規劃旅行行程,或是公園行程、博物館行程,那種需要交通移動行程的人,我總是得安排出一個我們三人都能滿意的行程,這也不太容易。記得有一次,喵爸帶肉肉去台北參加同志遊行,因為我還有工作沒跟去,喵爸才突然發現平常我會把所有車票準備、路線處理好,我沒在北上的現場,他才突然感受到我在旅行中的存在感。
對我來說也是這樣的,喵爸不在,我看到堆積的衣服和碗盤,我就頭痛,我真的不偏好做這類的事。不是不會做,而是真的沒那麼喜歡做,如果要做,一定是不得不做了,或是為了讓喵爸開心一下,才做的。
我通常是家裡挑書、買書、查育兒資訊的那個人,喵爸則是帶著肉肉買玩具的那個人,也是讓肉肉每一類玩具都能有一個家的那個人。喵爸有超強的收納能力,已然是收納達人,許多朋友來我們家是在參觀喵爸驚人的收納物及收納術!喵爸總是會規劃家裡還可以怎麼調整,可以讓玩具擺放得更好,或衣物、各種家裡的用品更容易被看得或取用。而且記得家中每一樣東西放在哪裡,喵爸就是我們家的SIRI,總能在我一開口詢問,就告訴我物件在哪裡。像這樣的事,我真的完全無法像他那樣傑出與花費心思,我比較喜歡面對文字作戰,就像現在寫這封長長的信一樣。喵爸會說:「太多字了,我不要看。」但我會說,那些收納的事,「太專業了,請跳過我。」
這就是我們居家防疫期間的生活,但好像扣除輪流上班、上課的這件事,其他就是我們每日又每日不斷循環,又總有些不同的日常。
沒有居家防疫的日子,我還得指導肉肉每週的作業,寫肉肉的聯絡簿(要在聯絡簿上寫上有意義的東西也不太容易),與學校作親師溝通,協助學校家長會的事務等等。
我完完全全不敢相信,我上面說的這一堆事情,如果只有媽媽要負責,會怎麼樣不崩潰?怎麼樣不憂鬱?我完全沒有辦法想像沒有喵爸的日子和生活。
我常和喵爸說:「如果只能在肉肉和你選一個人,我一定是選擇你。因為你對我太好了,沒有你我怎麼辦。」(哈,放什麼閃?)
謝謝妳說我們的合作像跳舞,我很喜歡這個形容。很美。但我們也不總是跳得曼妙,有時候也會拐到腳。我們腦子各裝著不同的東西,好讓彼此都少裝一點對方裝的東西,才不會什麼都要看頭看尾。我們有著不同的知識和技能,來分工把家裡所有的事張羅好。
但關於肉肉的事,基本上,就是我們共同的事,所有肉肉的事,我們都盡量交流、討論,一起學著處理。不管是誰要去做自己的事,都能充份地相信對方能好好照顧我們共同的寶貝女兒。就算有時教養意見不同,先支持他就對了!
───
妳又問我:「接肉肉回家之前,是怎麼樣一起面對和準備孩子的到來,中間的情緒勞動分擔,是怎麼流動的呢?接肉肉回家的第一天,是怎麼樣照顧和安頓,在那些兩個人都是第一次、兩個人都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
當時,我們為了把肉肉接回來,我們只有兩三天可以好好搬家,和佈置一個準備好的環境。因為社工覺得我們原本的家太小了,要我們租屋、買房,才能把肉肉帶回家。我們準備好的空間,需要有各種的安全檢視,我們完成了兩頁的檢核表,以及確認育兒用品全部備妥,社工師才會讓我們把肉肉帶回家。
還好喵爸的同事、學生們一起幫我們很多忙,才在短短的時間,網羅一起整理一車又一車的恩典牌,準備好新家。幾天內準備了尿布、奶粉、奶瓶、嬰兒床、安撫娃娃、哄睡神器、防蚊紗罩、嬰兒枕頭、嬰兒棉被、防踢被、衣服、保暖衣物、洗澡盆、止滑墊、板凳、嬰兒用溼紙巾、嬰兒用沐浴乳、嬰兒用洗髮乳、紗布巾、屁屁膏、身體乳液、口水巾、擦澡巾、米精、奶粉分裝盒、溫乳機、保溫熱水瓶、食物罐、寶寶湯匙、學習碗、用餐圍巾、安全餵食椅、副食品保存盒、加熱盒、夾鏈袋、推車(傘車、戰車)、背巾、安全座椅、幫寶椅、趴行墊、防撞墊、固齒器、圍欄、健力架、布書、其他教玩具、醫藥箱、空氣清淨機。反正呢,我們一起準備與整理這些物品的過程,也是我們準備成為父親的過程。
我相信我們第一次成為家長,都是一樣的慌亂。你們又是怎麼準備這一切的呢?
接肉肉的第一天,老實說,肉肉是天使寶,朋友總叫我們不要立旗,就不多說了。我們只最擔心肉肉還是嬰兒,在轉換環境上,飲食、睡眠和排便的適應。肉肉算是滿重睡眠的孩子,原本的保母在前四個月也把肉肉照顧得很好。
肉肉入家時,我正在心理師實習。很感謝當時我實習的診所,讓我有很大的空間,讓我近乎全職照顧肉肉。但全職照顧的過程,我也覺得滿崩潰的,經歷了一種彷彿產後憂鬱的過程。我好像失去了原有的人際關係,我打開眼睛就是照顧肉肉,那時肉肉每兩小時又會睡一次,我得趁那個時間去煮副食品,查詢育兒知識、準備接下來和他醒來要一起做些什麼,順道整理家裡,好讓喵爸在五點下班後回來接手肉肉時,不用再煩其他家務事。週間白天是我和肉肉主要相處的時間,週間晚上和週末主要是喵爸和肉肉相處的時間。一三五是我幫肉肉洗澡,二四六就是喵爸幫肉肉洗澡。星期日嗎?就都別計較了。
後來這些日子,我和喵爸家庭照顧與育兒的分工,大概經歷了四五個週期的改變。有時候喵爸也會崩潰的,他會覺得我什麼都沒做,他做了好多。我就會告訴他,我明明了做了什麼什麼,我希望他能看見我有做什麼什麼。他會覺得我根本沒做什麼。
抱怨一下希望對方多做的,覺得自己做太多。然後再一起抱著哭一下,也反省自己哪裡還可以調整,嘗試接受難以調整的部分,繼續行動找解方。我們再繼續從這個動態的過程,調整出新的平衡。
正如妳說的:「凡是兩個人一起育兒,哪有完全平衡的呢?」「情緒勞動失衡是一種常態。」
我是這樣想的。抱怨是健康的,有機地回應抱怨,聆聽抱怨,並從對方的抱怨看到對方的看重的部分。
從對方的抱怨中,聽到對關係的需求,對於獲得更多支持的需要。從抱怨中,聆聽到:自己對對方的感恩。我一直都相信,會有抱怨,就是失衡了,抱怨是因為真的已經試了很多,也忍了很久了。因為這些情緒勞動真的向某一方傾斜太多了,該是再一次調整的時候了。
如果家就像一個小孩,小孩會成長,家會成長,我會成長,我的伴侶也是,我們的關係也會成長。我們總是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創造更多彈性與調整的,不是嗎?
我們兩個同志爸爸,都在賺錢工作,沒有人可以貶低對方的工作,無論是職場上的工作,或是在家裡這些難以計算的情緒勞動。我們很幸運的是,沒有「男主外,女主內」的框架,可以成為從家庭照顧中逃逸的藉口。因為我們想讓孩子學習的是,「我們是爸爸,我們也是媽媽,我們都要一起為我們的家庭關係負責。」讓任何一方垮了,我要承擔的會更多,我一點也不想要讓這個局面發生。
Gemma在書中說:「我很緊張,也很疲累,但我對羅伯的無所作為並沒有任何不滿。畢竟這種分工已經在我們心底根深蒂固,我們兩人從未想過還有別種分工方式。」
我和喵爸在育兒的過程,也是小心翼翼,也都疲累。但是,我總覺得我為這個家做得不夠,因為我總是看到喵爸做了很多。分工永遠無法平衡,因為喵爸常有著比我高的標準,做得比我更好。但在我瘋狂投入論文的期間,原本只會煮白飯、水餃和玉米濃湯的喵爸,竟也學著做出一道又一道的美味菜餚(雖然過程中也有無數次可怕的調味和焦味,但有嘗試就值得一再鼓勵)。
所謂「性別意識形態」,分為「鞏固」及「拆解」異性戀父權體制的兩種性別意識形態。我想,在這兩者間,我們沒有選擇,唯有「拆解」與不斷調整,我們才有辦法存活下去,並維持著這個痛苦並幸福著的家庭生活。誰叫家是我們最甜蜜的負荷呢?
親愛的HIGH媽。心理師,
我也有對妳們一家有很多的好奇呢!對妳們來說,育兒過程中,最有價值的情緒勞動,而會想不斷投入的會是什麼呢?對妳的伴侶來說,他可能感到最想投入的情緒勞動會是什麼?
相同的,當妳和先生間,情緒勞動失衡會帶來妳們的關係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呢?在溝通情緒勞動失衡的經驗中,什麼是對妳來說最困難的?什麼時候變得比較不困難?是怎麼創造出那一點,不容易的合作經驗的呢?
這些問題,我也好想問問,和我們家不一樣的──異性戀的家庭們,妳們究竟是怎麼和伴侶一起走到現在的?
平安自在
圍爸
#拒絕失衡的情緒勞動 #共同承擔情緒勞動
#情緒勞動 #家庭情緒勞動
#爸爸樣 #老子都不老子 #老媽子可不老媽子
High媽。心理師
蔓媽咪與他的小跟班們 一起闖天下go
社團法人高雄市全人教育家長協會
育兒性別實踐實驗室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玩具 博物館 志 工」的推薦目錄:
- 關於玩具 博物館 志 工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玩具 博物館 志 工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玩具 博物館 志 工 在 鄰家野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玩具 博物館 志 工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玩具 博物館 志 工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玩具 博物館 志 工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玩具 博物館 志 工 在 玩具物藏館ToyWonderland is on Facebook. To connect with ... 的評價
- 關於玩具 博物館 志 工 在 玩具銀行志工的評價費用和推薦,FACEBOOK - 教育學習補習 ... 的評價
- 關於玩具 博物館 志 工 在 萬能科大志工隊-福源國小二手玩具館建置紀錄 - YouTube 的評價
玩具 博物館 志 工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童書書房
#世界藝文事Openbook都幫你整理好了
📍🐦 #英國安徒生博物館開幕
由日本建築師隈研吾團隊打造的安徒生博物館,於6月底正式開幕。丹麥女王瑪格麗特二世大駕光臨,體驗館內的沉浸式展覽。走進博物館可以看見栩栩如生的安徒生3D投影,還有再現童話世界的各大展區。
館內有不少告示牌設有繁體中文解說,另有工作坊Ville Vau,讓孩子體驗動手做的樂趣。如果參觀途中視覺疲勞,還能到博物館外的樹林迷宮呼吸新鮮空氣,回頭繼續栽進安徒生的童話世界裡。
.
📍🌈 #匈牙利禁教材LGBT內容引譁然
匈牙利於6月15日推行新規定,學校教材以及目標觀眾18歲以下的電視節目,不得出現LGBT內容,此外只有經過政府許可的個人或團體,才能在校園中進行性教育課程。匈牙利政府主張此法可保護孩童,避免他們性別觀念混淆,新法上路後已經有童書出版社挨罰。
由民間團體彩虹家庭基金會所翻譯出版的美國童書《Early One Morning》、《Bedtime, Not Playtime!》描繪了男、女同志家庭的一日生活,遭到地方政府罰款825美元(約新台幣2萬3100元)的處分。地方官員表示書上沒有標示警語,說明「故事內容偏離現實」、「和正常的家庭不同」……
.
📍👦 #小太郎一個人生活漫畫改編劇
日本漫畫家津村マミ從2015年開始連載的作品《#小太郎一個人生活》改編為日劇。生活懶散的漫畫家狩野家隔壁搬來了一位年僅4歲的男孩佐藤小太郎,他的行為舉止完全不帶孩子氣,剛搬進新公寓就挨家挨戶發放高級面紙、隨身攜帶玩具武士刀、說話口氣模仿電視裡的將軍大人,一舉一動都讓鄰居們留下深刻印象⋯⋯
津村マミ結合了冷淡的畫風和搞笑的情節,偶爾用定格大特寫讓讀者直擊孩子的孤獨內心,進而慢慢接受事情的真相。日劇的改編在情緒飽滿處將鏡頭拉遠,反而更顯自然有餘韻,且不偏離原作精神。
.
更多報導內容請讀👇👇👇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kzy3
玩具 博物館 志 工 在 鄰家野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找到了! 真STEAM自然科學套書】
先來說說,什麼是STEAM?
S= Science(科學)
T= Technology(科技)
E= Engineering(工程)
A= Art(藝術)
M= Mathematics(數學)
美國原先提出的這理論時只有STEM,強調動手做、發明、創新。
後來再加入藝術(Art),成為STEAM。
讓硬性的理工中加入了人性的溫度。
坊間目前有很多打著STEAM名稱的教具、玩具,甚至夏令營、安親班招生簡章,有動手做的課程就會標上STEAM🙅♀️
但看過剛剛我對STEAM概念的介紹就會發現,不是只有動手做就叫STEAM (🖊📙這句請寫筆記本上不要被宣傳單唬到了)
===========以下開始介紹書================
🔖孩子的第一套STEAM繪遊書,出版社:木馬文化出版
這系列共有10本:
『01--搶救大灰鯨:看因紐特人如何幫動物朋友脫困』
『02--黃色小鴨躲颱風:看設計團隊如何保護巨大藝術品』
『03--藏羚羊的回家之路:看青藏鐵路如何維護動物遷徙』
『04--火車鑽進地底下:看工程師如何打造世界第一條地鐵』
『05--拯救地底足球隊:看國際救援隊如何搶救受困的泰國少年』
『06--工作象重回自然:看志工如何打造亞洲象的森林樂園』
『07--不能再斜的比薩斜塔:看義大利數百年來如何拉直比薩斜塔』
『08--好高好高的台灣杉:看攝影團隊如何拍攝巨大的杉樹』
『09--SOS!石油怪獸甦醒了 看人類如何化解史上最嚴重的漏油危機』
『10--終於再見神話之鳥 看生物學家如何解開燕鷗的祕密』
👍每一本主題中都包含了S.T.E.A.M
✅S有趣的科學知識Science
✅T生活裡的科學技術Technology
✅E不簡單的工程Engineering
✅A不一樣的人文藝術Art
✅M奇妙的數學Mathematics
怕大家看到這裏字太多已眼花,所以有做圖概略介紹
其他可見照片
小子上小學以後,我一直在尋找符合小學生「自然知識」+「科學概念」,「有趣」的書
自然科學的知識不是等到小三學校有自然課再接觸就好,
自然這門課,除了動植物、還有科學、環境。
最重要的能力是需要「👀🔎觀察」+「🧠思考」+「🗣探討問題」
自然是很生活化的科目,除了到博物館參觀吸收知識外,
生活上能有很多方式引發孩子的好奇心,只要孩子會發問,就是他正在思考了。
會思考問題、發掘問題,未來對自然、數理、科學才不會害怕
我小時候很喜歡小百科,也從圖書館借過小百科給小子看,
但總覺得是我那年代的書
去年這套書出到第二本時,我就一直在關注這套書,
當時還單本單本的出,還沒完全出完,今年大約3月,出了完整10本一套的組合,其中還有📌「親師手冊」,為了這本親師手冊我就入手了。
📌#親師手冊對想和孩子共讀共學的父母是一盞明燈
📌#家長們想平時就能常和孩子培養素養能力
卻又覺得小時候學的,已經好遙遠都忘光了,
想和孩子一起討論,卻不知道怎麼起步
📌透過手冊會知道這套書的「故事背景、學習主題、重點問題」
就會有方向與孩子一起共讀共學,不會害怕
這本很棒的地方不只是上面提到的
✅每本包含STEAM 5大構成
還有
✅每本都有學習地圖
(有買的請把書皮好好保存,學習地圖都在書皮內裡)
✅每本都有給師長的導讀說明(每本書後幾頁都有)
✅每本都有操作遊戲卡(不是一張,都會有兩張以上)
✅有注音,圓體字
✅紙質不反光
其實這套書當初是我自己想買而入手的,
但讓我很訝異的是,小一的小子不只是看故事,還會對裡面的內容去思考
像最近小子一直反覆看『05--拯救地底足球隊』
去買便利商店陪我等熱拿鐵時,他很專注盯著咖啡機看,
問我:「媽媽,他裡面是不是有可以抽水的東西,才把咖啡流出來呀,不然豆子碎掉要去那裡跟水一起才會有咖啡出來?」
結果我後來咖啡放到涼沒時間喝,花了好久時間去查咖啡機的原理
有天,小子真的洗太久,洗了50分鐘有,開門想問他還要洗多久(😾怒氣值已經到50%這樣)
原來,把我拿去分蜂蜜的吸管、小時候的針筒(沒有針)都抱去浴室做實驗
黃色小鴨的紙卡也被抱進去玩(02-黃色小鴨躲颱風這本的遊戲卡)
我只好回到慈母的臉色跟他說:「再玩半小時就要出來了喔,不然會感冒」
還有一天,我看他很安靜的在書桌前以為是畫畫,結果他就默默的把『拯救地底足球隊』長出心智圖
但小子設計的遊戲骰子(媽媽閉眼),玩五分鐘我可能腰就斷了吧
像這種已經買回家的套書,我不會很硬性的規定要幾周看一本
因為小子被規定就會抗拒了,我都會放我們家的圖書櫃裡,偶而拿幾本出來放明顯、常看的到的地方,小子就會自己去翻
我有時問他:「要媽媽念給你聽嗎?」
太好看的,他會回我:「我有問題再問你」(言下之意是等我念,會太久?!)
這套不算是自然百科,
是中低年級孩子對科學概念的啟蒙完整套書,家長可與孩子一起共讀共學,每篇前面都有很好看的故事,其實不會太深奧
如果家裡有長輩想送孩子新生入學禮
除了書包、文具、樂高以外,
這套書也是個好選擇喔!(不負責教學)
======================
心智圖的相關文章==>https://reurl.cc/GVOjjW
#小子的書單
#鄰家小書蟲
#孩子的第一套繪遊書 #木馬文化 #讀書共和國
#小學 #自然科學 #自然素養
#小一新生入學禮
玩具 博物館 志 工 在 玩具物藏館ToyWonderland is on Facebook. To connect with ... 的推薦與評價
玩具 愛分享~玩具志工招募中】 你還記得小時候陪伴你的是什麼樣的玩具嗎?玩具物藏館收集了滿坑滿谷的玩具,歡迎你來當志工、整理玩具、回味童年!...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