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美大使秦刚见美国企业,“官宣”美国贸易战失败!】
【大实话1:】秦刚说——事实证明,美国301调查和关税战,都已失败了。
【评:】
这应该是中国第一次“官宣”美国贸易战失败!
大使捅破了最后的窗户纸——毕竟,美国穆迪公司icon早已发现:特朗普对华加征的关税,90%以上都被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承受了,因为美国离不开中国制造,再贵也得买。
美国政府现在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
不过,大使的大实话,说得很有外交技巧:他只说美国失败,没说中国胜利。因为是双输——两边都赔钱了。而且,小孩子才争论输赢;大人要解决的是“都赔钱”问题。大使来美国,不是来吵架的,是来争取美国工商界的支持、推动美国政府干正事、让中国百姓赚钱过好日子的。
【大实话2:】秦刚说——自从中美达成第一阶段协议以来,中国一直在履约,但美国却又给中国施加了一堆制裁!美国这么干,中国会反击,局面会更糟。而且,美国政府一直限制中国企业,限制的是中国企业购买美国产品的能力和意愿。
【评:】
哈哈,这大实话太扎心了:
刘鹤去年1月跟特朗普签了贸易协议,中国的履约说白了就是买买买+推动改革(不签约中国也会改);可美国呢,继续各种制裁中企!
不过,即使不看对错、只看利弊——你美国政府天天折腾中国企业,中国企业怎么跟你买买买?到时候,美国贸易逆差只会更大,美国只会赔得更惨!
美国政府为什么会“蠢”到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因为它现在太情绪化了:中国的崛起太快,美国人心里苦,才会选出嘴巴毒、政策刁的民粹政客上台。
对于这种【情绪高于理智、政治绑架政策】的政府,中国该怎么搞外交?“扎心”,也就是拿大实话,攻破他们的心理防线,让他们尽早认识到【自己没实力却又傲慢地居高临下的样子,其实非常蠢】,能加快美国认清现实、接受现实的速度。
一旦美国接受了现实,贸易该怎么谈、政策该怎么定,就都好办多了——你看,大使这是千里迢迢,跑来给美国的“政治病毒”做“话疗”呢。
【大实话3:】一位美企高管尖锐提问秦刚:中国政府如何加强市场政策的“可预测性”?
秦刚说: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会遇到什么新问题,自然也就无法准确预测未来会制定什么政策。但是,中国的改革方向是建立【以法律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的营商环境,这将有利于提高政策的可预测性。
——同时,中国政府出台政策,要广泛听取公众意见。【我们欢迎美国企业给我们提意见!】我来美国前,专门和发改委、商务部一起,在中国会见了美国工商界,进一步加强了美企与中国政府沟通的渠道。所以,你们对中国市场政策有任何意见或担忧,随时来找我,中国大使馆一直在这里!
【评:】
大使说得挺实在:我也预测不出来以后有什么政策,因为没人能预测会摸到什么石头。但改革开放的大方向不变,就是最大的可预测性!而且这里大使明显嘴下留情了,没说美国乱制裁中国企业,才是最不可预测的因素。
“随时来找我,中国大使馆一直在这里!”这服务精神,都有点像对美企的“客服”了——这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诚意。
要知道,中国官员可不是张口就来的美国政客:大使这话既然放出去了,中国就会安排相关官员克服万难去实现。今天来的这些美企高管,大多在中国市场摸爬滚打多年,【中国政府的承诺比美国的靠谱】这常识,他们肯定都明白,不然也做不到今天的职务。
大使这几句大实话,有诚意有担当。这将有利于发动这些美国人,去跟其他美国人讲清利弊输赢对错,让美国更多人回归理性,别老在媒体上瞎抹黑,干点能赚钱的正事吧。
【大实话4:】秦刚说——我来美国前,受邀参观北京即将开放的美国环球影城主题乐园。那的过山车是变形金刚主题。我坐了一圈,大起大落、急弯倒立,我都承受过来了,最后【过山车平稳回到一开始的轨道。】我经受住了过山车的考验,也会经受住中美关系困难的考验。我将和你们(美国工商界)一道,让中美关系这几年的从大起大落,回到正确的轨道上。
【评:】
大使很实诚,直言中美关系困难到都像过山车了!但也直言让中美关系回归正轨。
为什么说要跟美国工商界一起去做这事?因为:
美企很想在中国赚钱,中国也愿意让外企进入,两边都没问题,【唯一的障碍就是美国政府】。
不过,别低估美企在美国政府面前的话语权!——很多美企现在主要利润来自中国,美国这种为资本服务的政府,如果企业金主赔太惨,政客是坐不久位子的。当然,美国政府如果太跟中国相向而行,又会得罪情绪化的选民,丢选票也坐不久。怎么办?
这时就看出大使“话疗icon”的必要性了。
我是驻美记者,大使说的话,我们一直在境外平台用英文发发发(见截图)。
希望我们的报道,能让更多美国人听到秦刚的大实话,尽早认识到:【美国没实力却又傲慢的样子,非常蠢,是“政治病毒”发作的病态表现!】
这将有助于美国人在下次选举中,投下相对理性的一票,做出相对靠谱对华政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3萬的網紅江森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森哲深谈(370): 中美贸易战,中国政府到底打“赌气战”,还是“经济战”?...
环球贸易广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法政新思/把握“十四五”机遇 开创香港新未来\朱国斌 容海恩
2021-08-27 04:23:55大公报
“十四五”规划纲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简称,其重要作用和意义一如序言所宣示:它旨在“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十四五”时期(2021年—2025年)是新时代至关重要的发展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
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
日前,高规格的中央宣讲团来港宣讲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及香港如何“把握国家‘十四五’机遇,香港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关心香港的人应该还记得,“十三五”规划有港澳专章,提出港澳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形成发展的新增长点。但是,官方层面积极呼应,而民间基本上冷处理,真正的“只见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这一观察应该还算是客观中肯吧。事实上,从香港方面而言,因应“十三五”规划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及其成就也乏善可陈。
“发展机遇与挑战”是一个老话题,此时此地却附有新的内涵。这是因为,第一,时过境迁。2021年的香港与五年前的香港对照,内外环境均已发生重大变化。特别是中央落实全面管治权,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完善特区选举制度,使得香港政治生态发生巨变;第二,新的供求关系。新冠疫情爆发后,国际经济和贸易环境发生重大(如果还不是根本性的话)变化,香港经济发展客观上受到时势和地缘的制约。至少从短期中期来看和考虑到香港的可用资源天花板,人固然求我,但是现在我更需求人;在香港能够找到独立发展的路径之前(作者怀疑这种可能性),明天的香港必定依赖于与内地的政经关系和融入国家发展的深度和广度。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第三,变动中的叙事和话语体系。香港群体心态建基于“香港本位”之上、并一直充满着那种令人自我陶醉的优越感,思维惯性导致她没能够将内地因素和国家因素纳入到思维体系和决策认知过程之中,这也可能就是陆恭蕙和高礼文(Richard Cullen)在其近作《香港在中国:重新思考内地与香港关系》中所谓的“殖民现代性叙事”或曰“英属香港叙事”所致。变动中的叙事或话语体系体现并考验香港对待国家的态度。
关于“十四五”规划纲要能否给香港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答案是不言而喻、不证自明的。中联办主任骆惠宁在宣讲会上指出香港要“认清国家规划要求,全面把握香港的发展方向”;“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不断提升香港的竞争优势”和“善用国家政策支持,努力开创香港发展未来。”说是苦口婆心也不为过。其实骆主任的意思很明白,香港要认清形势、提升竞争力和开创未来。
纲要第二篇到第十二篇全面铺陈了国家战略发展意图和政府工作重点,其内涵与外延颇有看点,不仅系统指明了符合当代中国政经现状的发展方向与路径,还提出了回应国际情势变迁后的应对措施。详细分解以上国家意图和举措,香港可以且能够配合和对接的地方很多。
仅举几例:香港拥有国际水准的人才库,可以参与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创新过程中;香港服务业可以投身到全国性业务之中;香港可以加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强区域合作,完善区域经济布局,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带头人作用;利用自身地理与地缘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超级联系人”作用,并在“一国”原则下参与全球治理体系;以及发展香港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等等。
一句话,香港可以借船下海。从最近几天特区官员表态来看,应该说政府还是被触动和有行动的。特首林郑月娥表示,特区政府回应“八大中心”发展机遇,已经就其中“六大范畴”发展向中央政府提交策略性文件。那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提升实力迎接新挑战
“十四五”规划纲要对中国当前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的分析评估令人印象深刻,发人深省。兹录如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陷入低迷期,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能源供需版图深刻变革,国际经济政治格局复杂多变,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
至于香港,说她面临着“明显而现实的”(clear and present)挑战并不为过。第一,外部环境持续恶化。这环境不仅指的是来自美国和西方世界的所谓“制裁”。君不见,这两年来自美国的打压,既来自政治权力又有法律层面,所造成的有形与无形压力颇大。
第二,国际竞争压力加剧。新加坡势头迅猛,意欲取香港而代之。《南华早报》近期多篇报道论及此话题,如指出:由于新冠肺炎的冲击,香港外汇市场的交易量大幅下滑,而同样受到病毒冲击的新加坡和东京的外汇交易量反而有些许增长;德意志银行其亚太地区总部本来设在香港,但由于香港经济环境下行,遂决定搬去新加坡。这是一种指标和信号,不得不令人警惕。
第三,香港内部各种势力仍在整合之中,有待观察。选举制度完善之后,爱国爱港者还未上岗,即使在上岗之后,他们的能力有待检验;第四,香港社会凝聚力有待重塑。
就此而言,新的叙事和话语系统有待建立,国家承认与认同有待加强,持久有力的价值观有待重申。从根本上讲,香港的确需要完成建构一种原装正版的“一国两制”叙事。这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国两制”下半场香港需要完成的使命。“十四五”规划给香港提供的就是一个宝贵的机会,抓住机会才会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实力,然后才能出击应战,并准备迎接明日的挑战。
作者分别为香港城市大学法律学院教授及立法会议员、执业大律师
环球贸易广场 在 婷婷看世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国经济牛年“开门红”】
牛年春节,中国经济喜迎“开门红”。2月11日至17日,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实现销售额约8210亿元,比去年春节黄金周增长28.7%,比2019年春节黄金周增长4.9%;全国电影票房达78.22亿元,再次刷新春节档全国电影票房纪录,增长32.47%,同时创造了全球单一市场单日票房、全球单一市场周末票房等多项世界纪录。透过春节黄金周,世界看到中国经济的澎湃活力。
中国经济活力源自在灵活适应新形势中催生新的增长点。新型消费表现亮眼,是今年春节全国消费市场呈现出的新特点新变化之一。今年的春节黄金周格外特殊,超过1亿人响应疫情防控号召选择就地过年。快递行业“春节不打烊”,让流动的年货催生新的消费需求,激活庞大的内需市场;随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越来越多人随时随地“云”过年,“一部手机逛商圈”“线上观花市”“线上打年货”,数字经济带给牛年春节科技的年味、时尚的温情。就地过年助力“宅经济”“夜间经济”,带火本地游、周边游。正如外媒所说,中国在农历新年假期中展现出强劲的消费活力。
中国经济活力源自让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初衷和奋斗。今年春节是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后的第一个春节,是中国如期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的第一个春节。正是因为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正是因为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正是因为14亿中国人民为谋求美好生活而不断奋进,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进而为牛年春节增添了更多祥和喜庆。俄罗斯国际问题观察家米哈伊尔·莫罗佐夫指出,中国一直在稳步增强经济实力,增进人民福祉。新年新起点,中国的春节洋溢着乐观和幸福。
中国经济活力还源自中国在开放合作中与世界互利共赢。中国经济率先恢复增长,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积极溢出效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近日表示,中国是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今年经济增长将进一步提速,中国将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更多动能。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增长4%,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春节期间,来自全球各地的优质商品涌入中国人的“购物车”,拉动多国对华出口增长,让全球感受到中国经济的温度;得益于中国不断发展的跨境电商和物流业务,原汁原味的中国年货源源不断地送到海外……中国“春节经济”释放的红利再次印证,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9亿劳动力资源、1.2亿市场主体的发展中大国,中国正在为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重要贡献。
伴随着中国春节向世界传递的祥和气息,中国经济也向世界传递着信心活力。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中国,致力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这一切,必将不断激发超大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为各国合作提供更多机遇,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注入更多正能量。
环球贸易广场 在 江森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森哲深谈(370): 中美贸易战,中国政府到底打“赌气战”,还是“经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