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新北幼兒園群聚案確認為delta變種病毒,同棟住戶增3例社區接觸者;新北市9日起為期一週,禁止餐廳內用、關閉運動、藝文場館】
Delta變種病毒進入北部社區。台灣今(8)日新增7例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本土案例,其中6例為新北市幼兒園群聚案,該案累計23人確診,其中10人經基因定序後確定為Delta變種病毒株,但與桃園國籍航空機師感染的Delta病毒序列不同,為不同群聚案。新北市市長侯友宜也宣布,從明(9)日起為期一週,新北市禁止餐廳內用、關閉運動、藝文場館等場所,強化二級警戒。
截至目前為止,新北市幼兒園群聚案接觸者已匡列1,062人,其中1,013人列為居家隔離,49人列為自主健康管理。而新北市長侯友宜表示,該幼兒園群聚案件中,包括一名自埃及返台的幼童父親,該名埃及籍所住社區分為A、B兩棟,與確診者同住的B棟大樓約400名住戶全部居家隔離,另一棟約505住戶也將列自主健康管理。
■幼兒園群聚已23名確診,包括台大醫院麻醉護理師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今日下午於記者會上表示,本日新增7例COVID-19本土案例、2例境外移入。本土案例其中包含2例男性、5例女性,年齡介於30歲至80多歲,發病日介於今年8月27日至9月7日,個案均分布在新北市;其中6例為已知感染源與新北市幼兒園有關、1例關聯不明。
新北市板橋幼兒園群聚案持續擴大,累計有23人確診。陳時中表示,這起群聚事件中,新增一名從埃及返台的幼童父親(案16160),他於8月4日自埃及來台探親,入境時與居家隔離期滿採檢結果皆為陰性,9月6日因曾接觸確診者,由衛生單位安排採檢確診,Ct值為38.9,但暫列為境外移入個案;他所住的社區也找出3名確診者,包括一名台大醫院麻醉護理師(案16158),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也在記者會中指出,該名護理師已完整接種2劑莫德納疫苗又遭感染,屬於國內首例接種莫德納疫苗後遭突破性感染的狀況。
張上淳指出,該名確診護理師是經由院內的健康監測機制,前日因身體不適通報有呼吸道方面症狀,經採檢後確認陽性,Ct值38.5,台大醫院也啟動疫調,匡列密切接觸者與風險人員92位,與擴大篩檢全院1,100位同仁,昨日下午採檢結果皆為陰性。
■幼兒園群聚基因定序為Delta,但與機師群聚案不同
陳時中表示,經過基因定序結果,新北市幼兒園群聚案已有10名確診者完成基因定序,確定為Delta病毒株。但他也強調,跟桃園機師群聚案的Delta病毒株序列不同,「可以說是不同來源的群聚」,要等新北疫調完成以後才能得知案件全貌。
如果新北市幼兒園群聚案源頭並非桃園機師,那源頭是否為埃及返台的幼童父親?陳時中表示,幼童父親Ct值37.9,病毒量很少,已嘗試做基因定序,但還沒有結果,目前不能斷定病毒來源是該名幼童父親。
陳時中表示,現在首要任務是避免疫情擴散,但仍要釐清感染源源頭。目前找源頭的方式仍是以釐清確診者的疫調足跡為主,是比較可行的方式,並沒有打算將過去的確診案例擴大做基因定序。
■新北強化二級警戒:9/9~9/15餐廳禁內用,運動、藝文場館關閉
新北市前天(6日)出現幼兒園群聚案,當日晚間新北市府即宣布全市進入「強化二級」警戒,緊縮醫院陪病、室內外群聚人數規定。今日確定幼兒園群聚案基因定序為Delta後,新北市長侯友宜下午進一步召開記者會宣布因應管制措施:
1. 餐飲禁內用:餐飲業、美食街、超商、市場、夜市等場所一律外帶、禁止內用
2. 公有運動場館不開放:室內(運動中心、體育館、學校委外游泳池)、室外(棒壘球場、籃球場、網球場、足球場、溜冰場、田徑場、游泳池)
3. 藝文場館不開放:圖書館提供線上預約,定點取書。戶外空間容留人數降載、維持社交距離
4. 溫泉大眾池、露營場、旅宿業附屬設施(健身房、泳池、兒童遊樂室)不開放;風景區人流管制持續降載50%
5. 校園強化管制:居家隔離學生PCR未確認前,就讀班級、安親班、補習班預防性停課;國、高中生加速施打BNT疫苗
以上餐飲業、運動場館、藝文場館三項的管制措施實施時間為9月9日至9月15日為期一週,侯友宜表示,因為相關措施對經濟衝擊很大,所以目前時間先抓一週,「這一週是關鍵,若能控制下來最好」,相關政策會隨時滾動式檢討。
■全國升三級警戒防止Delta?陳時中:有新一波疫情才會考慮升級
借鏡紐西蘭出現第一例Delta病例後,全國升上最高級警戒至今,疫情才慢慢趨緩,台灣是否有可能考慮跟進,全國升上三級警戒?
陳時中表示,紐西蘭有紐西蘭的做法,台灣有台灣的做法。「目前(疫情)控制得相當好,有新一波疫情會考慮升級,但目前沒有這樣的考慮,希望大家努力把它控制住。」他也強調,桃園機師群聚案已經將擴散可能性圈到最小,雖然幼兒園群聚案情況比較複雜,但希望新北市也能控制住。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接受《報導者》訪問時表示,Delta進入社區,不一定要升上三級,但應該要回到今年5月時的警戒情況,加強社區的廣篩,及早找出確診者並盡快隔離,也應該加速疫苗的施打,特別是高風險者第二劑一定要快點打。
■高齡者儘速打第二劑? 指揮中心:疫苗政策不變
由於高風險族群如高齡者,感染Delta的重症跟死亡率遠遠高於年輕人,而現在BNT輝瑞疫苗又是先以12歲至18歲青少年優先施打,現在是否會改變疫苗政策?
陳時中多次強調,目前疫苗施打政策沒有任何改變,但「日後各種可能性都有」。目前已經開放第八輪疫苗施打,大部分是高齡者,呼籲民眾盡快施打。他也呼籲,若民眾出現呼吸道症狀、嗅味覺喪失等情況,一定要積極就醫採檢,才能避免疫情擴散。
指揮中心在兩天前(6日)宣布第八輪疫苗施打計畫,約100多萬劑的AZ疫苗,提供給AZ接種間隔滿10週以上的民眾,接種第二劑;以及已登記接種意願的18歲至22歲民眾,施打第一劑。
(文 / 林雨佑;設計與資料整理/黃禹禛、戴淨妍;攝影 / 中央社;圖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延伸閱讀
【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3kpkwcI
【從Alpha到Delta——COVID-19病毒變身全解析】https://bit.ly/3jZ7ow1
#報導者 #COVID19 #突破性感染 #本土案例 #疫苗 #AZ #莫德納 #BNT #高端 #幼兒園 #新北市 #Delta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班級 群 組 約定」的推薦目錄:
- 關於班級 群 組 約定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班級 群 組 約定 在 阿布布思義/阿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班級 群 組 約定 在 王意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班級 群 組 約定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班級 群 組 約定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班級 群 組 約定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班級 群 組 約定 在 [國小] line群組- 看板studyteac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班級 群 組 約定 在 未來Family - #神老師_我從沒有組過班級家長群組#上學的是孩子 的評價
- 關於班級 群 組 約定 在 [新北/一般] 國小補習班誠徵美語老師w0125ei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班級 群 組 約定 在 阿布布思義/阿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9 月專欄 魔髮部屋 】
《自己創造你的人生規則》
#跟大家分享喜悅
#也祝福大家都能走出自己的人生規則
-
上個月,完成了給自己的目標與約定:拿到碩士學位。一路走來真的有太多太多的感謝,謝謝一開始校長老師與家人好友們的鼓勵報考,最後考上;無法長時間通車、前往教室,所以系上教授們討論出了六月全台灣學校都在做的「線上教學」,讓自己在就學上,可以能夠更順利;後來磕磕碰碰,到慢慢駕輕就熟,要謝謝學校輔導室豐沛的資源,學姊、同學們的幫助。
曾經想要放棄,但身邊的好友們都鼓勵我、支持我,指導教授和學校老師們都給著最大的支持、同學們也不斷問我有沒有需要幫忙,因此覺得自己不應該讓大家失望,也跟自己說「現在是自己再突破的時刻」。蠟燭整根燒的狀況,差點忘記什麼叫做無憂無慮,燒著燒著,竟也燒出了一縷通往目的地的煙橋。
證書的背後有著對自己的期待,還有想要打破一些既有的制度的願望。這一切如果沒有學校的支持,真的沒有辦法做到。「上課一定要坐在教室嗎」的這個疑問也被總統教育獎的評審老師們認可,在總統教育獎的複審我告訴評審老師參賽的理由「我想讓總統、讓教育部知道,教育其實可以不一樣」,而自己也真的幸運獲獎,獲得肯定。
唸研究所以來,遇上了其他學校的教授們,大家都抱著不可置信的眼光聽著我如何上課,說著東華真的很勇敢。後來疫情的爆發,大家也開始線上上課後,才覺得其實部分狀態,是可行,只是這條路不容易,因為沒有人做過,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變成了特權。因此,在享有特權的情況下,自己也需要付出同等的差別。比如說分組報告時一人要做五人份的作業,或是要作業展時自己要提早兩週完成寄到學校,再來是遇上班級事務時,自己要更主動一些將後勤的事儘量自己做。在我們要別人體諒自己的同時,也要先要求自己,因為沒有人有必要為你的人生,付出同理心。
《內在原力》的作者艾瑞克老師曾說過,每一個人來到世間,都不是為了符合規定而生。覺得自己很幸運,身邊有一群人無條件的支持自己,甚至實質上幫助自己追求夢想的貴人們,因為有著大家,自己才有機會活出自己的新人生、新規則。
#對於受到的幫助心存感激
#把握機會活出新人生
💙魔髮部屋過去的專欄文章 https://bit.ly/3c2C7Uw
班級 群 組 約定 在 王意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非常感謝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的分享,期待更多朋友們能夠了解我們身旁的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們。因為,您的接納、認識、了解、陪伴而不再孤單。🌷
「今天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就用再見兩個字,作為結束。」事實上,當我告訴眼前女孩這句話,說完之後,我沒有任何的期待,也不敢指望從她的口中聽到任何的字句。
如同以往,五年來,在整個諮商過程中,無論我說了什麼話,換來的就是眼前孩子的一片寂靜。我聽到的,依然是我自己的聲音。
一切就要結束了。如同自己原先所預期的,這女孩是不會在你面前說話的。
和孩子的諮商時間已經到了,是該結束的時候了。但說真的,我依然心有不甘,但又奈何。這不甘,倒不是為了自己,而是期待這女孩的自我突破。
就這樣,五年,完完全全沒有聽到這個女孩的聲音。但是,你卻能夠感受到,在這最後一次的諮商,女孩那一種欲言又止,一種想要從內心深處,脫口而出的力量,實在令自己不想要放棄。
但已經超出了最後晤談的時間,該是結束了,一切即將歸於平靜,雖然,自己當下的心情依然起伏、波動著。與這女孩的諮商關係,即將隨著她畢業,也將告一個段落。
「再見。」女孩說話了。這五年,我僅僅聽到的兩個字。在原訂結束時間的五分鐘之後,我聽見了,來自於選擇性緘默女孩,宛如天籟的聲音。
再見,期待孩子聲音,再現。
取自《選擇性緘默症》
*****************************************
認識王意中臨床心理師很久了,見過一次面,沒講幾句話。但是王心理師一直很努力耕耘特殊兒童的領域,也全台跑透透,到處宣導如何幫助特殊兒童。
這次王心理師出版《選擇性緘默症》這本書,很顯然是小眾中的小眾市場。這讓我非常佩服,也希望能幫忙推廣。
我自己遇過幾次這樣的孩子,跟我互動一段時間,最後能在我面前自在說話的,大概佔一半。不過,我的樣本太小,沒有代表性。
王心理師很有勇氣,分享這個案例。跟孩子互動了五年,終於在結束前說話了,等到了兩個字。
並不是所有人的「問題」,專業人士都有辦法解決。或許,這要交給老天了!
過度緊張,所以在人多的時候表現會不好,甚至難以上台說話,這我們能夠想像。但是,一個孩子緊張到連私底下都不敢說話,這就很少見了。
關於選擇性緘默症的症狀表現,我就不細說了。但緊張、焦慮所能引起的人類困擾,變化實在多到讓人想不到。
以我昨天來說,我一邊跟聽眾說話,一邊拿著麥克風的手在發抖,而且強度不低。可是,我感覺很納悶,因為當時我的心很平靜。我看著我的手,相當疑惑,到底怎麼回事?
一般來說,發抖被視為一個緊張的反應。可是,我也不解,我再怎麼緊張,這麼多年來,不管或大或小的場面,從來沒抖成這樣,手會這樣發抖還是第一次。我只能解釋成,外星總部正在給我傳送訊息。
這裡面有一些共通原則,是面對容易焦慮的孩子,我們都要注意的。
藉著焦慮,我們得以生存,焦慮不是非得視為壞事。祝福您,善用焦慮,讓自己充滿活力!
*****************************************
當蝴蝶不再飛了──焦慮的自我覺察
【文/ 王意中】
「蝴蝶,蝴蝶,生得真美麗。頭戴著金絲,身穿花花衣。你愛花兒,花兒也愛你。你會跳……」
偉力唱著卻突然間愣住了,他的嘴巴張得大大的。偉力望著老師,隨後,眼神慢慢飄移到地板上。
「偉力,你剛才在做什麼?老師看你唱歌、跳舞挺開心的耶。」
偉力一句話都沒說。偉力像是被點了穴道,整個人僵在現場,動也不動。
「奇怪,你明明會唱,也會跳啊。為什麼在教室上課,你卻不說也不動?」老師一臉納悶。
被老師瞧見的那一剎那,對偉力來說,就像被雷擊到一樣。頓時,他的腦袋一片空白。
老師剛剛說的話,也完全進不了偉力的耳朵裡。偉力僵住了。
老師看著偉力,納悶他怎麼又回到原來的模樣。「好啦,好啦,不吵你了。如果你想跳、想唱,你就繼續吧。三分鐘後就要上課了,記得準時回教室。」老師說完,一臉不解的轉身就走。
再唱?再跳?說真的,這時,對偉力來講,哪動得起來?偉力非常懊惱,「怎麼辦?剛剛被老師看見了。老師回到教室,會不會跟全班同學講,原來我會說、會動,跟在教室裡都不一樣,那樣,同學到底會怎麼想。早知道,我就離開教室遠一點,就不會被瞧見了。」
但被老師看見,事實已經擺在眼前,無論偉力再怎麼懊惱,就是被看見了。
難得渾然忘我的一刻,陶醉在自由自在的想像裡。剛才那一段「蝴蝶飛舞」的時刻,對偉力來說,就像是飛翔在天空,是多麼愉悅的享受。因為,在教室裡,自己已經壓抑好久了,無論是從上學到放學,從進校門到離開校門,也只有遠離教室,才有機會唱唱歌,動動身體,好好放鬆。
只是,這一回,蝴蝶變得不美麗了。他身上的花花衣,已經被老師瞧見了。「你不愛花兒了,花兒也不愛你了。」偉力心裡想,他又得要繼續沉默下去了。
***
意中心理師說選擇性緘默症
對於選擇性緘默症孩子來說,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聚焦與窄化在不合理的狀況,他們會不斷地放大、擴大自己的害怕、焦慮與恐懼,而讓自己的說話行為被抑制住。
■ 自然點頭或微笑
當你發現孩子獨自在一旁,像蝴蝶般輕快地飛舞,與教室裡的模樣判若兩人時,我建議你,在當下,你就自然而然地微笑或點頭就好。不要刻意反應,以降低孩子的過度敏感,也減少孩子過度注意他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狀況。
■ 別製造下一個問題
面對焦慮的孩子,最忌諱的方式,就是制止他,但這種情況,又是大人經常在做的事。
有些孩子,不時因焦慮咬著手指頭。爸媽、老師長時間不斷地提醒、叮嚀,但卻依然沒有任何起色。
曾經,有家長問:「心理師,我的孩子一直咬手指頭,到底該怎麼辦?」在回應之前,我一定會先問一件事情。
「媽媽,請問這麼多年來,對於改善孩子咬手指頭這件事,你曾經做過哪些努力?」
這時,你會聽見媽媽回應:「有啊!我總是不時提醒他。你再咬,我就要塗辣椒、貼OK繃了。」
聽到這樣的反應,我只能搖頭,無奈苦笑。
因為這樣做,我們既沒有解決孩子的焦慮問題,反而又製造了另外一個問題,讓孩子心裡的負擔加重,也更為焦慮。
■ 焦慮的覺察與處理
沒有覺察,就沒有改變。
引導孩子覺察到自己的焦慮,讓孩子清楚了解自己的情緒。同時,引導孩子覺察自己的想法,是如何影響自己的焦慮情緒與緘默行為。
當覺察清楚了,孩子會比較明確知道,接下來該如何因應自己的說話行為,同時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焦慮情緒。
只是,在進行焦慮覺察的過程中,必須特別留意,有些孩子並不適合過度強調,以免過度放大焦慮而招架不住,無法做任何的控制,反而讓孩子更加放大自己的焦慮指數。
因此,在進行過程中,必須特別留意孩子的反應,是否適合在這個階段提前和他進行討論。
■ 留意焦慮颱風警報
自我焦慮行為的覺察,對當事人來講,需要非常仔細留意,甚至於當焦慮行為一出現,自己就必須要能夠警覺到這種情形。就像警報器一樣,只要有一點點小小的煙霧,警報就會響起。
覺察是提醒自己,需要做一些調整。例如,當孩子發現自己習慣性用手撥弄頭髮、摳咬指甲,這時,就得需要留意自己,是否已經開始進入焦慮的狀態。這就像是颱風外圍環流是否已經逐漸接近,是否已需要宣布海上颱風警報,或同時發布陸上颱風警報。
■ 列舉孩子的焦慮呈現
讓孩子了解,當焦慮來的時候,自己的身心會有怎樣的變化。
我們可以用一種簡單的方式,來判斷孩子的焦慮。
從頭到腳,孩子是否出現這些行為。例如,是否不斷地捲頭髮、撥弄頭髮、玩頭髮、拔頭髮、摸頭髮?不斷地抓臉、摸臉、摳臉?不斷眨眼、臉皮跳動、臉部表情僵硬,不時地咬嘴唇?是否歪著頭?將頭逐漸地傾向到肩膀上,肩頸是否僵硬?眼神是否不敢直視對方?是否不時地咬手指頭、摳指甲?是否手心盜汗、腸胃不適、頻尿,想要上廁所、拉肚子,或全身僵硬不動?
不同的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在教室裡的緘默與說話行為不盡相同。例如,有些孩子在班上可以舉手,但是如果需要開口說話,卻需要走到講台前,在老師的耳朵邊,輕聲細語地說。但對於有些孩子來講,如果要在大家面前舉手,甚至於走到台前輕聲細語地說,這樣的舉動,反而更容易讓他們感到焦慮不安。
■ 列舉開口說話與緘默的情境
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對於特定的情境會顯得焦慮,試著與孩子一起討論,讓自己感到焦慮的情境會是哪些。愈具體愈好,這些情境包括人、事、時、地、物的不同排列組合。
人:和哪些人面對面的時候,自己比較容易開口說話,或緘默不語。例如父母、兄弟姐妹、導師、科任老師、同學、醫師、心理師、治療師、店員、陌生人或親戚朋友等。
將這些條件列出來,讓孩子更為清楚知道,自己與周遭他人相處互動的模式,為什麼會如此不同。協助孩子,從容易開口說話或不說話的對象中,尋找共同的關鍵因素,例如,是否是熟悉度決定了孩子說不說話。
事:例如口頭報告、同學聊天、老師問話、做錯事情、陌生人問路、自己不擅長的活動等。
時:例如國語、英文、數學、社會、自然、體育、美術、勞作,安親班、補習班等上課時間。
地:例如班級教室、才藝教室、輔導室、門診、大庭廣眾前等場所。
物:例如對自己相對熟悉、擅長,或陌生的事物等。
以上的情況,每個孩子不盡相同。與孩子一起列舉之後,可以作為一種自我了解的方式。
進一步釐清孩子對於上述組合的看法,確認孩子是否存在不合理的負面想法。如果存在,那麼,這些想法到底是什麼,試著從改變孩子的認知,進行調整。
■ 非理性的認知評估
選擇性緘默症對於周遭環境的評估,往往會形成錯誤、不合理的解讀,因此容易放大、扭曲當下情境對於自己的威脅性。
這些非理性的預期、認知評估,反映了他們對於在教室裡開口說話這件事情的內在想法。
為什麼孩子會如此的預期?這些預期,孩子所依據的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孩子如此的認定?他所擔心的事情一定會發生嗎?或許,這樣的推論來自於孩子過去的負面經驗所累積。
這些充滿負面能量的經驗,總是造成孩子對於當下說話的情境(例如教室),產生很大的焦慮與困難。我們可以回想,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在過往是否存在著一些不愉快的說話經驗。仔細推敲,你會發現問題的癥結點。
■ 說不出所以然的原因
對於有些選擇性緘默症孩子來說,他們也不清楚自己為什麼在教室裡不開口。
孩子可能告訴你,在他們的印象中,在幼兒園、在剛進小學,自己就開始漸漸地不說話了。至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自己不說話,孩子也說不出明確的原因。
■ 列出孩子不說話的理由
每一個孩子不說話的理由,不一定相同。前面提到,孩子並不見得了解自己為什麼會這樣。這時,由我們來幫孩子,把各種可能的原因,一一條列出來,讓孩子來判斷自己是否陷入這樣的狀態。
◆ 我不想說,因為我怕說話會被別人笑。
詢問孩子,是因為擔心自己的說話內容、說話音量、說話的方式、說話的語氣、說話的語調、表達方式被嘲笑嗎?
進一步的協助孩子,以剝洋蔥的方式,一層一層將問題進行釐清,例如:「別人笑,對自己來說,是什麼樣的意思?」「這樣的笑,對自己來說,帶來的情緒感受會是什麼?」「在過往的經驗,是否自己曾經被笑過?」
◆ 怕自己說的話,別人聽不懂。
擔心別人聽不懂,是因為自己說話的音量?還是表達的內容?當對方聽不懂,我們自己是否有勇氣,再陳述第二遍?或是以書面加以補充?對方聽不懂,對自己來說,會造成什麼結果?
◆ 怕自己說的話,別人聽不清楚。
是因為自己說話的音量,或說話的清晰度?如果對方聽不清楚,會對自己帶來什麼樣的聯想?是認為自己表現得很糟糕,擔心對方對自己的印象變差,或是擔心對方因為聽不清楚,繼續問下去?
◆ 怕別人不想聽。
這顧慮是對於自己所談論的話題沒有自信?還是不清楚對方所感興趣的內容是什麼?如果不確定對方想聽什麼,那麼,我們是否有勇氣詢問對方,聽聽看他的意見。如果用說的有困難,那麼,是否先透過書面或是社群軟體,例如Line、FB、IG作為溝通?
◆ 怕說話,被別人聽到。
如果自己的聲音被聽到,到底會怎麼樣?是擔心對方聽到之後,他的反應超出我們的預期,讓自己感受到難堪,羞愧?在過去的經驗裡,當自己的聲音被聽見,是否有造成不愉快的經驗?如果有,那這些經驗會是什麼?
◆ 怕說話後,別人繼續問。
為什麼擔心對方繼續問?是擔心自己對於問題的理解有困難?或是對於問題的答案沒有把握?還是畏懼、害怕與對方一來一往的對話太過頻繁?
◆ 不說話,別人不會問。
為什麼自己那麼的肯定?同時,對於別人不會問這件事情,是否真的讓自己感到安心、自在?還是,反而顧慮與對方之間會形成疏離感?
◆ 不知道說什麼。
如果真的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或許先聆聽別人在討論什麼話題。必要時,說出自己所熟悉的內容。
◆ 怕自己說錯話。
如果真的說錯話,到底會怎麼樣?你在擔心什麼?擔心對方出現什麼反應?然而,這些擔心是否合理?
◆ 怕說話後,別人出現不好的反應。
思考過去別人可能曾經出現的反應,為什麼自己對這些反應會感受到不愉快?自己對這些反應又是怎麼解釋?同時,在解釋過程中,是否合理?
◆ 別人認定自己不會說話。
當別人這麼認定,為什麼自己就不再開口?如果開口,到底又會怎樣?思考為什麼自己對別人的認定這麼在意?
◆ 不說話,是對自己的承諾及約定。
思考自己為什麼會有如此的承諾以及約定,這樣的承諾及約定,到底自己所追求的是什麼?真的打破這些承諾以及約定,對自己又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是否可以調整與自己的約定,改為在班上開口說話?
◆ 不想說。
自己不想說的理由,除了就是不想說之外,思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自己比較會有動機與意願開口說。
◆ 不知不覺就不敢說話。
試著追溯自己過往大概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說話了。仔細回想,在當時,是否有哪些經驗和事件,導致自己後來就不再繼續開口?
◆ 怕說話聲音太小,別人聽不到。
如果擔心自己的聲音太小,是否敢靠近對方?是否敢把音量拉到稍微大一點?當自己說話了,別人聽不到,自己又是如何來解釋這件事情。
◆ 莫名的恐懼、害怕、焦慮,說不出任何理由。
當然,許多的事情,對每一個人來說,不見得都有那麼明確的答案。也可能因為如此,讓自己的負面情緒長時間一直沒有獲得解決,而持續對自己造成破壞性的影響。說不出理由,是沒有理由?還是我們自己並不想去探索,當中存在的理由是什麼?
以上,這些不說話的可能原因,以及所有延伸出來的提問,都可以作為孩子自我對話的練習。
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可以試著讓孩子透過書寫或是口語進行表達。進行的目的,主要是讓孩子可以自我探索,關於自己在教室裡不說話行為的內在想法。
當孩子說不出來時,你可以將這些內容條列出來,顯示給孩子看,讓孩子從中參考,並做判斷。
孩子害怕說話的原因,可能存在於以上其中的一項或者是幾項的組合,這是一種協助孩子進行自我查核的方式。至少,讓孩子清楚知道可能的原因,我們才有機會進一步協助孩子去探究自己可能存在的想法,並且從中找到解決的關鍵因素。
.
以上文字取自
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1889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班級 群 組 約定 在 未來Family - #神老師_我從沒有組過班級家長群組#上學的是孩子 的推薦與評價
神老師_我從沒有組過班級家長群組#上學的是孩子_家長請學會放手有近20年導師經驗的沈雅琪,從來沒有組班級家長群組,但是她會留帳號跟電話給家長,需要跟她個別聯絡時 ... ... <看更多>
班級 群 組 約定 在 [新北/一般] 國小補習班誠徵美語老師w0125ei PTT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預定排班方式:培訓後根據負責之班級排班每日工作時間:周一、三、四、 ... 其他美語行政或主管交辦事項工作地若為私訊另外約定者,雙方均應注意自身安全。 ... <看更多>
班級 群 組 約定 在 [國小] line群組- 看板studyteac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快要接新班了
打算只給學校分機+聯絡簿作為聯絡方式
該如何跟家長說明呢?
目前想到的說法是「line群組訊息易被洗掉且可能有語意上的誤會,有要事請在下課時間
打教室電話,不那麼急的請用聯絡簿,讓我們一起為孩子的學習努力,謝謝~」
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後續補充:最後是用聯絡簿+手機
有幾位會一直打電話,其他不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7.40.18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udyteacher/M.1565277247.A.2E2.html
比較正式,line打字都很隨意,怕訊息爆多
接電話,家長真的有那麼多問題要問嗎?
排斥。
他也是一對一的訊息,具有隱私。可設置不被加入群組,及訂立下班時間等等功能。
※ 編輯: ctct1688 (223.137.40.186 臺灣), 08/11/2019 01:41:3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