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驛光雕秀首映 科技打造城市新地景
重達2500噸的高雄驛,在鐵道局施工團隊的努力下,搬移57.86公尺,回歸城市中軸線,今(9/25)晚以站體為屏幕上演的光雕秀,結合科技與藝術元素,為市民帶來交織著城市發展歷史與生活情感記憶的視覺饗宴!
沉寂了19年,高雄驛將以「城市客廳」的新角色,回歸於高雄人的日常生活中,市府工務團隊為她量身打造的復出舞台,即邀請到曾製作澳門光影節、萬金教堂光雕秀的高雄在地光雕技術團隊,以及雲門舞集御用影像設計大師王奕盛,運用高科技投影技術、結合光影藝術的表現手法,將市民朋友過往共同經歷的生活記憶,投射於願景館建物牆面上,以虛實交錯的形式,轉化為如夢似幻的璀璨光影。
多少人引頸期盼的,就是這一刻!除由陳其邁市長邀請高雄車站地方商圈代表、高雄在地的奧運選手以及日本臺灣交流協會等台日友好代表到場,觀賞高雄驛光雕秀首映,曾經在高雄火車站工作過的播報員、站務員、鐵路工道班的前鐵路局員工,也由我邀請參與今晚盛會,我相信曾為高雄驛貢獻出人生精華歲月的人們,必將歡欣以待她的重返。
老車站並不寂寞,曾經承載多少人的悲歡離合,也是眾多老員工的人生縮影,儘管滄海桑田、物換星移,她的遷返之旅,終究圓滿了所有市民的期待,在臺鐵局服務40年退休的鐵路員告訴我,這是值得高雄人驕傲的一刻,在臺灣能由政府實現一個信守19年的承諾,並為她的重歸舉辦盛大的城市慶典,足見這是一個有記憶、有情感、有溫度的城市,這是高雄人永難忘懷的一個夜晚。
金曲獎得主陳明章老師與曾參與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開幕週演出的「新古典室內樂團」攜手演出,現場響起播音員口述廣播聲音,勾起不少人的回憶;滅火器樂團所演唱的遷返之旅主題曲『高雄驛起飛』,以及台日友情年『希望の明日』等曲目,藉由歌聲來唱和高雄這19年來走過的軌跡,都是高雄人日夜打拼的曾經,願將高雄驛光雕秀作為高雄百年的獻禮,向默默為這座城市努力的你/妳們,致上最高的敬意與謝忱。
#高雄驛起飛_高雄一起飛
#高雄願景館回娘家
同時也有3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少人習慣透過外送平台點餐,直接送到家,其實類似的餐點外送服務,在民國六十年代就流行,當時叫「包飯」,另外,便當是不少台灣人的生活記憶,日治時期的便當盒就有精美設計,今天開始的「便當特展」,可讓民眾走進時光隧道,了解便當的演進。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
生活記憶 在 桃園在地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陳湘繁 - 蚵螺石海岸居民的大海智慧與記憶
【講座大綱】
觀音新屋藻礁沿海社區早期的生活與海洋及土地有著緊密的連結,維持著季節性農漁輪替的生產及生活模式。長期與河海互動的經驗,造就出居民敏銳的時節感受,不同的季節會有不同的漁獲,熟捻不同淡水、鹹水的魚種和其洄游習性,更因應不同的地形、物種和天候使用各式各樣的捕釣方法和工具。
豐富的自然資源孕育出深厚的傳統生態知識與獨特的海客農漁文化,這些是當地最珍貴的文化資產,這裡也是發展里海永續概念的絕佳場域,然而在地傳統生態知識和海洋文化的傳承必須奠基於健全的沿海生態環境。只要蚵螺石海岸生生不息,就會源源不絕地創造出人與富饒海岸間幸福美好的生活記憶。
【陳湘繁 講者簡歷】
國立台北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學歷:
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生物科學系博士
經歷:
靜宜大學生態學系助理教授
台北市立動物園保育研究中心技正
生活記憶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疫情帶來挑戰:舊城的紅單——店家們都去哪了?
談起過往繁華,新竹是台灣北部最早開發的城市,也曾經是最大最熱鬧的竹塹城。新竹市迎曦門、市政府一帶因為發展得早,有著跟科學園區截然不同的城市景觀。
但曾幾何時,舊城區拉下一扇扇鐵門、貼上待租的紅紙,大家是不是都在想,店家都去哪了、又為何離開?
走在市民活動中心周遭的街道,可以看到拉下的鐵門上貼著張張的「紅單」——大大的「租」字,以及一行電話號碼。有些紅紙經過日曬雨淋褪色發白、有些待租的店舖或併排或錯落,昔日熱鬧商業街逐漸褪色,緊閉的鐵門積了灰,深深淺淺的鐵灰色吞噬舊城街頭,店家們卻無力抵抗。
這些店家到底都去哪了?
大時代下實體店家必須面對數位轉型衝擊,宅經濟在疫情催化下加速取代傳統消費模式,減少人與人接觸的防疫考量也促使網路電商崛起壯大,實體店家經營越發不易。
舊城在城市規劃上仍保留數條街道,放射狀的巷弄狹窄、停車位供不應求,很常遇到買東西找不到停車位、或是臨停造成交通堵塞的問題。
再加上巨城龐大的營業額,大力移動新竹的消費板塊,車前SOGO熄燈了、商圈店家一路流失,加劇商圈店面空置,形成店家倒閉、人潮湧入巨城、剩餘店家持續倒閉的惡性循環。
作為一個新竹市民,舊城區不只疊加城市的歷史紋理,更飽含對新竹的生活記憶。看著商圈從繁盛走向凋零,相信許多市民朋友都跟我一樣不捨,這是新竹市民的生活大小事,無論轉型或振興,希望能再造舊城商圈的復甦與活絡。
#宜居城市 #新竹市 #鄭宏輝
生活記憶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不少人習慣透過外送平台點餐,直接送到家,其實類似的餐點外送服務,在民國六十年代就流行,當時叫「包飯」,另外,便當是不少台灣人的生活記憶,日治時期的便當盒就有精美設計,今天開始的「便當特展」,可讓民眾走進時光隧道,了解便當的演進。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505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生活記憶 在 林俊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昨天是一個會期一度的施政總質詢,我特別在國會殿堂上,與蘇貞昌院長討論我們的母語正面臨的危機。
我給蘇院長看了幾個數據。第一,依照聯合國的語言活力分類標準,台語在我們這一代已是不安全等級,如今二三十歲一代的年輕人更是已達到明確危險,至於更小的孩童呢?已經到了嚴重危險的程度,等到下一代出生,台語恐怕已瀕臨滅絕。
但是政府似乎還沒察覺到這個危機。以文化園區來看,原住民文化園區最早受到重視,目前國內已有30座,客家語也已達到24座,而台語呢?僅有一座。我個人並不贊成廣設文化園區,因為效益還待評估,但這已足以表明政府對於各族群語言的態度。
過往我們都認為,台語是全台灣最多數人使用的母語,因此不會有危險,可是不受重視的後果,就是語言的斷層幾十年越來越明顯,台語居然成了「多數的弱勢」。
蘇院長說他非常重視母語,因此孫女的母語都非常流利,他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鏡,因為台語已經面臨滅絕,必須要有意識的傳承才能流傳下去。
我也要求政府改變態度,從現在起,我們要將台語視為隨時可能消失的語言,擬出如教材、課程的方案讓年輕一輩的朋友有資源可以教育他們的下一代。讓台語這個保存台灣數百年來生活記憶的語言,繼續成為我們共同的溝通方式!
生活記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少男少女見學中:日本時代修學旅行開箱」介紹
訪問:蔡淑君 撰文、胡佳君 策劃
內容簡介:
日本時代的少男少女們,
他們的校外旅行是什麼模樣?
去了哪裡?帶了什麼東西?坐了什麼車?參觀了哪些地方?
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回到那些年的修學旅行記憶中。
在求學的過程中,不論是校外教學、隔宿露營、夏令營、畢業旅行,經常都讓學生們十分期待,也為校園生活增添難忘的回憶。而這些珍貴的旅行經驗,更經常是畢業紀念冊內容的一部分。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收藏了許多日治時代的畢業紀念冊,珍貴的影像一頁一頁記錄著學生時期最美好的校園生活記憶:遠足、登山、旅行、海水浴等。其中的旅行,主要是指修學旅行,類似於現今的校外教學旅行,由於是大家一起進行長時間的旅行,最令人難忘。
《少男少女見學中——日本時代修學旅行開箱》運用這些畢業紀念冊中的照片,搭配其他文獻史料與當今研究成果,呈現九十餘年前校外教學旅行的樣貌。從旭小學校的始政四十年博覽會各地主題旅遊、永樂公學校的農林產業見學、臺中第一師範環島一周全記錄、靜修女學校的中南部之旅、嘉義農林學校的澎湖之旅,到臺南第二高女的日本遊,這些修學旅行路線的背後,各有其脈絡與資訊,也傳達不同的政策與教學需求。
除了呈現少男少女的過人體力(有些路線的景點密集度讓人驚嘆與驚嚇),和跨越時空的青春記憶,路線中的部分景點,如赤崁樓、鵝鑾鼻燈塔、阿里山神木、日月潭、礁溪溫泉、知本溫泉等,至今依然是熱門景點。讀者在更加貼近前人校園生活之餘,也可以按書再次走過這些路線、景點,感受穿越時空的樂趣。同時,也能從當時流傳下來的旅行心得,感受少男少女們在見學途中的青春印記。
作者簡介:
策劃/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位於臺南。
我們以腳踏的土地為舞臺,以生活其中的人為主角,以所用之物為核心,在時間的縱深下呈現族群互動、環境變遷的歷程,期待營造一座屬於全體臺灣人的歷史博物館。
近年以館藏教育史料規劃「校園生活記憶庫」資料庫,希冀以跨越不同世代但共有的上學經驗,建立屬於臺灣人的國民記憶。
撰文/蔡淑君
生活於臺南。
文字工作者,旅行愛好者。
自小聽著長輩說日本時代故事,沒想到有一天能以文字開箱超有趣的修學旅行,立志要親身走完書中的六條路線。
策劃粉絲頁: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
出版社粉絲頁: 玉山社出版公司
四個podcast平台,也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生活記憶 在 找回香港客庄生活記憶官方.民間推復村行動【客家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香港除了大家熟知,燈火輝煌的港島、九龍等,還有很多自然村落,而且絕大部分都是客家庄,不過因為地處偏遠,近年居民大量流失,政府、民間單位展開復 ... ... <看更多>
生活記憶 在 #校園生活記憶庫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Taiwan History ... #校園生活記憶庫,以臺史博館藏1920至1940年代的臺灣校園畢業紀念冊為基礎,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