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活著」二連貼2】
我們的社會從不曾這麼老過,因此不管老少,其實都在一同面對如何變老、面對老後人生如何樂活。「長壽」成為人類社會普遍的現況後,近年來已經有許多不同領域的科學家關注這個過去鮮少了解的人生階段。而因為壽命的延長,「長生不老」、「延年益壽」的秘訣則成為焦點。昨天我們分享了一些科學家對於科技抗老研究的努力,今天小編懷萱推薦閱讀《新大學》的這篇文章,思索人類壽命是否有極限,並告訴我們好好活著的關鍵,除了生物遺傳等條件,人的社會關係與連結也是重要的因素。
----
哈佛大學教授大衛·辛克萊(David Sinclair)推測,人類的壽命沒有上限,通過基因技術或飲食控制,確實可以延長預期壽命。
哈佛大學近日發佈的一份報告以將近一個世紀的跟蹤研究為基礎,以268名該校畢業生、456名普通城市男性藍領和90名高智商中產階級女性這3類人為範本,觀察他們從生到老的一生,進而揭示出一些達到快樂長壽的“秘訣”。
哈佛大學成人發展研究所(Harvard Study of Adult Development)是世界上研究成人生活時間最長的研究所之一。
早在1938年大蕭條期間,該研究所就開始追蹤268名哈佛大學二年級學生的健康狀況,當時希望這項縱向研究能揭示出通向健康幸福生活的線索。
...
有多名科學家先後領導了此項研究。麻塞諸塞州總醫院的精神病學家、哈佛醫學院的精神病學教授羅伯特·瓦爾丁格(Robert Waldinger)在2003年接手,成了第四任負責人。
他擴大了研究範圍,把關注物件從參與的男性擴展到了他們的妻子和孩子。參與者的後代達到了1300人,年齡在50歲和60歲之間,一些參與者後來成了成功的商人、醫生、律師,而其他人則走上了迥異的人生道路,淪為酒鬼、職場失意者,或患上了心理疾病。
多年來,研究人員研究這些人的健康軌跡和更廣泛的生活,包括他們在事業和婚姻上的成功和失敗。
研究人員攝錄那些夫妻的家庭生活,研究他們之間互動,並就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日常的口角,分別對他們進行了訪談。他們發現,獲取財富和名望不是幸福生活的關鍵,與家人、朋友和配偶的親密程度才是長期快樂健康的重要晴雨錶。
(引用自http://theintellectual.net/zh/hong-kong-and-macao-drip/regulus-tea-room/1495-harvard-university-s-long-term-painstaking-research-finally-discovers-the-secret-of-human-longevity-source-new-york-overseas-chinese-news.html)
生物報告範本 在 台灣光鹽生物科技學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衛福部新聞>衛福部9月正式開放細胞治療 嘉惠病人推動醫療生技發展
#衛福部 #細胞治療 #特管法 #推動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 #藉由捐贈者合適性評估 #有條件期限許可制度 #加強上市後安全監控 #縮短再生醫療製劑上市的期程 #加強安全監控 #授權利多 #拚藥證 #加速相關法規配套修法 #為產業營造利多
衛生福利部發布「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修正條文(以下稱特管辦法),開放6項細胞治療技術,適用對象包括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用於標準治療無效的癌症病人與實體癌末期病人;自體軟骨細胞移植用於膝關節軟骨缺損;自體脂肪幹細胞移植用於大面積燒傷及困難癒合傷口等。同時,衛福部刻正推動「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草案)」立法,未來可縮短再生醫療製劑上市的期程並加強安全監控。雙法共同建構我國再生醫療管理制度,促進生物製藥產業之發展。
衛福部表示,依現行規定,細胞治療須依醫療法規定進行人體試驗,為使細胞治療技術可早日應用於有需要之國人,爰修正特管辦法,將國外已施行、風險性低,或已經於國內實施人體試驗累積達一定個案數,安全性可確定、成效可預期之細胞治療項目(如附件),開放使用於符合適應症之臨床治療個案,並訂定相關規定,以確保施行品質、保障病患權益,該辦法重點如下:
•醫療機構施行細胞治療技術前,應擬定計畫,經中央主管機關核准;細胞治療計畫應載明機構名稱、施行醫師、治療項目與適應症、治療方式、費用及收費方式、效果追蹤、同意書範本與不良反應救濟措施等。
•為確保病人權益與施行品質,施行細胞治療之醫療機構,每年需向中央主管機關提出年度施行結果報告,若有不良事件發生數或嚴重度明顯異常者,終止其施行。各醫療機構之實施計畫及年度施行結果報告摘要與相關資訊,亦將於本部網頁公開供民眾查詢。
•細胞治療過程涉及細胞處理、培養或儲存者,應備有或委託符合人體細胞組織優良操作(GTP)相關規範之細胞製備場所,並通過主管機關查核。通過查核者將核給效期年限,效期屆滿得申請展延;效期期間如經不定期查核為不通過之情形,同時終止委託該場所之醫療機構施行相關細胞治療項目。
衛福部食藥署表示,已完成研擬「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草案」(原:細胞及基因治療管理法草案),並已進入行政院審議階段,該法藉由捐贈者合適性評估、有條件期限許可制度,及加強上市後安全監控等規範之建立,以確保再生醫療製劑之品質、安全性及有效性,維護病人權益,並促進國人發展再生醫療製劑。
衛福部強調,透過此2項法規之修正與訂定,健全細胞治療技術法規治理環境,階段性開放細胞治療技術,使細胞治療能早日運用於有需要的病人,並透過有效管理,保障病人安全與醫療品質,並可促進我國生技研發與產業發展。
資料來源:
https://www.mohw.gov.tw/cp-16-43698-1.html
生物報告範本 在 吳文傑醫師的健康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2044
*克隆氏症疾病嚴重度, CDAI 對治療超重要 *
(版權所有, 歡迎分享, 嚴禁轉貼)
這裡提到的是我門診較少數的族群,大家不一定知道,不過你的朋友同事也許有人正在跟他抗戰中。如果了解關心一下這些朋友,可以增加自己的同理心。況且,每天講胃食道逆流,胃潰瘍或大腸癌,偶而換換口味也不錯。
克隆氏症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就像常聽到的類風濕性關節炎,紅斑性狼瘡或是僵直性脊椎炎. 克隆氏症是自體免疫攻擊腸道系統, 包括胃,小腸, 大腸都了解一熙,有可能. 這樣的病患終其一生都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劑來減少復發, 台灣越來越多克隆氏症的患者被早期就診斷出來, 這樣可以早期治療, 減少了許多併發症以及手術.
慢性病的治療都是根據嚴重度做調整, 例如糖尿病就要看飯前血糖以及糖化血色素(HbA1c) ,高血壓就要看收縮壓以及舒張壓的情況來調藥.
克隆氏症也是重要的慢性病, 治療是根據目前疾病的嚴重度來判定, 可以選擇口服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 還有生物製劑等.
而疾病的嚴重度可以由
1) 腹部症狀 (腹瀉. 腹痛的次數)
2) 抽血 (血色素以及CRP.以及糞便鈣衛蛋白 (Fecal calprotectin))
3) 非腹部症狀(如肛門廔管, 關節炎以及眼睛炎) 來判斷
4) 內視鏡看黏膜的發炎情形
有病患會問克隆氏一定都會跑廁所很多次嗎?還是有的也會2天大一次。我認為真的是腸道發炎了,一定都是增加排便次數以及稀便, 嚴重時會有血便發燒, 不會有便秘的表現, 除非是有使用止瀉藥或是真的發生腫瘤了, 當然,大部分都是當疾病穩定時, 病人體質就是容易便秘, 特別是年輕女性或是老人家, 就跟一般民眾一樣喔.
所以我建議每位病友應該自己做個小冊子. 或記錄一下每次就診的活動性臨床指標 (CDAI)分數為何? 可以參考來自發炎腸道學會指引裡的圖片 (如圖). 當然, 在醫學中心以及你有參加臨床試驗的病患, 大部分都會有助理幫醫生 以及病患處理, 但在一般醫院如我工作的醫院, 就要看每位醫師有沒有這樣的資源以及時間,最好, 病患自己可以先在家裡評估好,到醫院來後再看抽血報告, 把分數完整就好.這樣可以幫忙醫師更加了解您的病情, 方便調藥治療.
幫忙醫師 就是幫自己,
現在就拿起範本, 開始做一本自己的疾病嚴重筆記囉!
計算自己的標準體重網站
http://163.20.103.193/~chen06/b/standard.htm
#克隆氏症, #CDAI, #活動性臨床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