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榜了!
三升一孩子都知道自己花落誰家,
不少孩子私訊詢問俐媽準備考語資班、數理資優班、電腦科技班、人社班、音樂班、舞蹈班、美術班、雙聯學制⋯的資訊,
去年有分享過 #俐媽學子經驗分享資優班篇
大家可以去看看
今年也陸續收到學長姐的投稿📇
以下是建中駱學長針對建中數資班的分享,
非常感謝他的大方慷慨!👍🏼
其他學長姐的投稿,俐媽一樣歡迎喔🙏🏻
———————————————————————-
📍 考進數資班有什麼優點呢?
🔆 主科老師會是比較有經驗的,幾乎沒有地雷老師。
三年不分班,會有電神互相切磋討論。
教學資源多,可以借用科學館做實驗、借競賽資料、想考數理科免修可以直接報名。
數理科目進度較快所以比較早上完,有更多時間準備大考。
📍 數資班的內容會不會比較難,成績會不會不好看?
🔆 數理科的內容會比較難,高一時課內最多到高二的難度,像我們班的老師是把必修和選修一起上。
某些科目段考較難,老師會調到比較高分,不用怕成績很難看。
我們這班的數理科老師高一還沒當過人,反而是英文和家政有人被當,所以在讀數理之餘也要顧一下文科。
📍 我是一個沒有超修的國三生,要怎麼快速準備考試?
🔆 初試:
認真寫考古題,就比較有機會過。
先寫完數資班的考古題,行有餘力再寫更難的科學班考古。我那一屆就有遇到差不多的題型。
初試會有沒準備的人來考,分數的標準差較大,只要考得好,T分數就可以多拉高一點(可以去看一下成績計算方式)。
初試有分數學和自然(沒記錯的話數學佔4成),數學會需要一些幾何觀察或代數技巧,我認為絕大部分可以用國中方法解出來。當然有些題目可以用高中方法算,但初試的題目多數還是設計成用國中方法就解的出來。建議不要從0開始拼高中數學,反而是刷考古題和看一下國中數學競賽技巧就好。
自然的部分也是多刷考古題,然後會發現各個領域的常考方向,主要是邊刷考古題邊加強自己國中基礎較弱的章節。
🔆 複試的部分變化較多:
數學佔複試4成,會出一些基本上不會看過的題目,每屆幾乎都有幾何證明,很重要。另外也會出數學遊戲,或尺規作圖,不要忘記帶圓規。我認為這裡比較難準備,因為範圍太廣了,只能確定的是加強幾何和作前幾屆的考古題。
物理和化學各佔複試的2成,都有筆試和實驗。
物理筆試會考一些標準的高二高三題型,但範圍較大,最常考的是運動學和力學,可以先讀一下好拿分。光學和熱學大多是國中的變化題,高中的電磁學與國中難度差較多,考的比較少。
化學筆試範圍有點多,建議稍微瀏覽高中各個章節,看過基本觀念,簡答題才不會空白,就算不會也要用自己有的知識掰出來。另外也有計算題,要寫整齊,細節也要嚴謹,因為我們的幾個化學老師是比較嚴格的人,所以不要讓會的題目被扣分。當然如果不會寫就盡量掰吧,老師還是會斟酌給分。
🔆 實驗的部分就要練習寫1次以上的實驗報告,建議要有基本的排版和模型在腦中。物理實驗大多很好懂。化學實驗如果沒學過就盡量掰。老師會在一旁觀察大家,操作器材也算一個分數,不要有危險行為。實驗不是每個人都做的完,數據也不一定很有參考價值,分數主要是在實驗報告裡的內容,如果實驗做不完記得先寫報告。
生物和地科各佔複試一成,我建議精熟國中內容就好,除非時間很多,不然不要花太多時間看高中內容。生物高機率會有辨別動植物器官、顯微鏡細胞等跑臺的題目,要對圖片有印象。
🔆 考試時不會就跳過(有時候錯題目怪怪的會送分,不要太糾結在文字)
簡答題不能空白,一定要寫。
如果有不會寫的難題不要太緊張,搞不好那一年特別難大家都不會寫。
✅ 再來是學習歷程的部分,學習歷程會用到競賽、專題等東西,不論最後有沒有要考數資,還是建議先從5科(數物化生地)中找到一個或多個有興趣(一定要有興趣,不一定是本來比較強)的科目,並加強他。
✅ 開學初會有能力競賽,奧林匹亞之類的,比較好選擇方向(除非5個科目都超強,但班上的確有那種神人)。
✅ 聽學長說歷年來數資班的升學率幾乎都是靠大考,能用科展或競賽保送的人佔少數。但建議還是可以多少參加競賽,就算有些只有初試過也是一個超大的加分,畢竟名額不多,學習歷程也用得到。
✅ 再來就是要關注人才培育計畫,大概在8, 9月可以去考,有台大、清大、中研院等等各科的培育。我是因為忘記報考所以學習歷程就少了一個重要的東西,學弟一定要記得有人培可以考。
———————————————————————
還有沒有學長姐願意補充?
俐媽代替學弟妹感謝您😊😊
#俐媽學子經驗分享
#俐媽學子經驗分享資優班篇
#台大明明學長姐學弟妹的經驗傳承很棒
「生物專題題目參考」的推薦目錄:
- 關於生物專題題目參考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生物專題題目參考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生物專題題目參考 在 康Sir的編輯七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生物專題題目參考 在 高中生物專題題目參考 :: 全台大學開課課程資訊網 的評價
- 關於生物專題題目參考 在 科展題目怎麼找?3個快速找出科展題目的方法【科展秘笈001】 的評價
- 關於生物專題題目參考 在 專題研究題目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生物專題題目參考 在 專題研究題目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生物專題題目參考 在 專題研究題目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評價
- 關於生物專題題目參考 在 專題題目方向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生物專題題目參考 在 專題題目方向2023-精選在Youtube/網路影片/Dcard上的焦點 ... 的評價
- 關於生物專題題目參考 在 清大化學高中生培育計畫- 高二專題研究報告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生物專題題目參考 在 專題題目怎麼訂的推薦與評價,PTT、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生物專題題目參考 在 專題題目怎麼訂的推薦與評價,PTT、MOBILE01 的評價
生物專題題目參考 在 一本好小說的誕生(拿起筆就能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編輯 #自由撰稿人 #寫作資料 #可參考
(以下摘)
就我個人的經驗,不算專欄作者,這個行業大致存在三種「自由撰稿人」(外稿作者),但其中有一種是偽裝的。
第一種「自由撰稿人」在金字塔頂端,他們有能力主動兜售題目(企劃案),或成套已完成的文稿(封面專題規格);一整套專題計價,稿費五萬、十萬,甚至以上。
這類自由撰稿人幾乎可以獨立完成作業(當然,就「編輯七力」的角度而言,他們的獨立作業主要是從「選題」到「寫作」,在版型的思考上比較不足),所以是編輯人的最愛。不過,這樣的自由撰稿人,目前在業界活躍的應該不到五位,而選題的領域也大多侷限在環保與企業內幕的題型上。
第二種「自由撰稿人」是偽裝的,他們其實大都是報紙或網路媒體的線上記者,而以兼差的方式,不定期地為其他紙媒(主要是雜誌)供稿。
這類自由撰稿人具有線上人脈和訊息的優勢,但作業上是被動的(一方面是他們已有一份不差的薪水,另一方面則是不擅長企劃題目)。編輯人發外稿給他們時,需要明確溝通寫作角度,甚至文稿的分段結構,以及必要的圖表配件。
這類「偽自由撰稿人」是目前市場稿件的供應大綜,主要撰稿領域為政治、企業動態、國際財經,稿費約在每字三元到五元之間,狀況應該不錯。
第三種「自由撰稿人」,就比較辛苦了。他們大多是前紙媒的「退除役官兵」,撰稿的領域則集中在美食、旅遊、精品、汽車等生活時尚領域。由於這些領域變動少,也不需要挖掘不可告人的內幕,因此以舊有的人脈和知識,堪足應付。
只是,這類為數不少的自由撰稿人,也與第二類一樣,大多缺乏主動企劃題目的能力;更慘的是,文字量本來就不多的版面(圖文比高),稿費也約只在每字二元到三元之間,收入並不算好。所幸,他們大都是文青生活家,只能自得其樂。
我給這類自由撰稿人的建議是──提升自己的附加價值!
1. 主動提案力。對許多不景氣下的媒體而言,副刊性質的生活版面,是costdown的首要領域,內部人力會越來越精簡,甚至只有兼任的編輯,而沒有編制內的記者。
沒有記者,媒體對業界的變動就不可能敏感,選題就會捉襟見肘。其實,不論哪一種類型的稿子,編輯都會很期待自由撰稿人能主動提案,而不只是被動地等待交付執行。當然,這需要自由撰稿人能掌握該媒體的定位力,以及選題傾向。(相關知識可參考「編輯七力」)
2. 視覺版型力。同樣的理由,如果這類自由撰稿人可以跨足攝影,也是編輯人樂見的。
目前,生活版面的圖片供應,大多依賴「廠商供圖」,其次才是派攝影記者拍照。其實,除此之外,這其中還是有許多空間,可以由自由撰稿人來拍照供應的;特別是在iPhone與修圖軟體的支援下,自由撰稿人只要學一下基礎攝影,就能有不錯的表現了。目前,外稿攝影的稿費約每張三百到一千,一篇兩頁的旅遊報導可以用上五、六張,也算是不錯的收入。
【同類相食的紙媒世界】兼給「自由撰稿人」的一些建議
***
職業病很重!
幾天前,看到《國家地理雜誌》報導,素食的河馬竟也會出現「同類相食」的現象。文章說:「同類相食的行為相當罕見,一般來說只有在條件極為惡劣的環境下才會發生。」
文章反問:「令人意想不到的同類相食者,你們能想到哪些?」
一時直覺的反應竟是:市場急速萎縮的紙媒世界啊!
想想,這行業壞消息太多了,就沒有把這段po上臉書。
***
昨日又讀到《報導者》野島剛的「文字工作者的悲哀和希望」,文中提及:「對於自由撰稿人來說,往前走是地獄,往回走也是地獄,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很多年輕人是懷抱著夢想而成為了文字工作者,但是實際投入這樣的行業時,卻有不少人感到後悔。 」
我想,也許有一些正面的看法,可以來談談「自由撰稿人」的未來。
***
就我個人的經驗,不算專欄作者,這個行業大致存在三種「自由撰稿人」(外稿作者),但其中有一種是偽裝的。
第一種「自由撰稿人」在金字塔頂端,他們有能力主動兜售題目(企劃案),或成套已完成的文稿(封面專題規格);一整套專題計價,稿費五萬、十萬,甚至以上。
這類自由撰稿人幾乎可以獨立完成作業(當然,就「編輯七力」的角度而言,他們的獨立作業主要是從「選題」到「寫作」,在版型的思考上比較不足),所以是編輯人的最愛。不過,這樣的自由撰稿人,目前在業界活躍的應該不到五位,而選題的領域也大多侷限在環保與企業內幕的題型上。
第二種「自由撰稿人」是偽裝的,他們其實大都是報紙或網路媒體的線上記者,而以兼差的方式,不定期地為其他紙媒(主要是雜誌)供稿。
這類自由撰稿人具有線上人脈和訊息的優勢,但作業上是被動的(一方面是他們已有一份不差的薪水,另一方面則是不擅長企劃題目)。編輯人發外稿給他們時,需要明確溝通寫作角度,甚至文稿的分段結構,以及必要的圖表配件。
這類「偽自由撰稿人」是目前市場稿件的供應大綜,主要撰稿領域為政治、企業動態、國際財經,稿費約在每字三元到五元之間,狀況應該不錯。
第三種「自由撰稿人」,就比較辛苦了。他們大多是前紙媒的「退除役官兵」,撰稿的領域則集中在美食、旅遊、精品、汽車等生活時尚領域。由於這些領域變動少,也不需要挖掘不可告人的內幕,因此以舊有的人脈和知識,堪足應付。
只是,這類為數不少的自由撰稿人,也與第二類一樣,大多缺乏主動企劃題目的能力;更慘的是,文字量本來就不多的版面(圖文比高),稿費也約只在每字二元到三元之間,收入並不算好。所幸,他們大都是文青生活家,只能自得其樂。
我給這類自由撰稿人的建議是──提升自己的附加價值!
1. 主動提案力。對許多不景氣下的媒體而言,副刊性質的生活版面,是costdown的首要領域,內部人力會越來越精簡,甚至只有兼任的編輯,而沒有編制內的記者。
沒有記者,媒體對業界的變動就不可能敏感,選題就會捉襟見肘。其實,不論哪一種類型的稿子,編輯都會很期待自由撰稿人能主動提案,而不只是被動地等待交付執行。當然,這需要自由撰稿人能掌握該媒體的定位力,以及選題傾向。(相關知識可參考「編輯七力」)
2. 視覺版型力。同樣的理由,如果這類自由撰稿人可以跨足攝影,也是編輯人樂見的。
目前,生活版面的圖片供應,大多依賴「廠商供圖」,其次才是派攝影記者拍照。其實,除此之外,這其中還是有許多空間,可以由自由撰稿人來拍照供應的;特別是在iPhone與修圖軟體的支援下,自由撰稿人只要學一下基礎攝影,就能有不錯的表現了。目前,外稿攝影的稿費約每張三百到一千,一篇兩頁的旅遊報導可以用上五、六張,也算是不錯的收入。
***
好吧!也許,有自由撰稿人會語氣不悅地質問:「要我們做這麼多,要你們編輯做什麼?」
那容我跟你報告一下,編輯和攝影也正在「日漸失業中」啊!池子變小了,我們只能試著整合多工的生存能力!
不只「人吃人」,組織也在吃組織啊!
前幾天,聽一位紙媒老闆談到他的經營策略說:「網路的競爭我也擔心,但擔心也沒用啊;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紙本做到最好,吸納其他同類型媒體的讀者。」
他說:「紙媒的池子是變小了,但光吃同業的份額,我就可以先安度個三、五年了!」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生物學者大衛‧菲林格(David Pfennig)說,吃自己同類的好處是──「自己的同類完美具備了你可能需要的養分。」
未來一兩年,紙媒世界看來就是這種局面吧!
*****
(照片取自《國家地理雜誌》)
生物專題題目參考 在 康Sir的編輯七力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同類相食的紙媒世界】兼給「自由撰稿人」的一些建議
***
職業病很重!
幾天前,看到《國家地理雜誌》報導,素食的河馬竟也會出現「同類相食」的現象。文章說:「同類相食的行為相當罕見,一般來說只有在條件極為惡劣的環境下才會發生。」
文章反問:「令人意想不到的同類相食者,你們能想到哪些?」
一時直覺的反應竟是:市場急速萎縮的紙媒世界啊!
想想,這行業壞消息太多了,就沒有把這段po上臉書。
***
昨日又讀到《報導者》野島剛的「文字工作者的悲哀和希望」,文中提及:「對於自由撰稿人來說,往前走是地獄,往回走也是地獄,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很多年輕人是懷抱著夢想而成為了文字工作者,但是實際投入這樣的行業時,卻有不少人感到後悔。 」
我想,也許有一些正面的看法,可以來談談「自由撰稿人」的未來。
***
就我個人的經驗,不算專欄作者,這個行業大致存在三種「自由撰稿人」(外稿作者),但其中有一種是偽裝的。
第一種「自由撰稿人」在金字塔頂端,他們有能力主動兜售題目(企劃案),或成套已完成的文稿(封面專題規格);一整套專題計價,稿費五萬、十萬,甚至以上。
這類自由撰稿人幾乎可以獨立完成作業(當然,就「編輯七力」的角度而言,他們的獨立作業主要是從「選題」到「寫作」,在版型的思考上比較不足),所以是編輯人的最愛。不過,這樣的自由撰稿人,目前在業界活躍的應該不到五位,而選題的領域也大多侷限在環保與企業內幕的題型上。
第二種「自由撰稿人」是偽裝的,他們其實大都是報紙或網路媒體的線上記者,而以兼差的方式,不定期地為其他紙媒(主要是雜誌)供稿。
這類自由撰稿人具有線上人脈和訊息的優勢,但作業上是被動的(一方面是他們已有一份不差的薪水,另一方面則是不擅長企劃題目)。編輯人發外稿給他們時,需要明確溝通寫作角度,甚至文稿的分段結構,以及必要的圖表配件。
這類「偽自由撰稿人」是目前市場稿件的供應大綜,主要撰稿領域為政治、企業動態、國際財經,稿費約在每字三元到五元之間,狀況應該不錯。
第三種「自由撰稿人」,就比較辛苦了。他們大多是前紙媒的「退除役官兵」,撰稿的領域則集中在美食、旅遊、精品、汽車等生活時尚領域。由於這些領域變動少,也不需要挖掘不可告人的內幕,因此以舊有的人脈和知識,堪足應付。
只是,這類為數不少的自由撰稿人,也與第二類一樣,大多缺乏主動企劃題目的能力;更慘的是,文字量本來就不多的版面(圖文比高),稿費也約只在每字二元到三元之間,收入並不算好。所幸,他們大都是文青生活家,只能自得其樂。
我給這類自由撰稿人的建議是──提升自己的附加價值!
1. 主動提案力。對許多不景氣下的媒體而言,副刊性質的生活版面,是costdown的首要領域,內部人力會越來越精簡,甚至只有兼任的編輯,而沒有編制內的記者。
沒有記者,媒體對業界的變動就不可能敏感,選題就會捉襟見肘。其實,不論哪一種類型的稿子,編輯都會很期待自由撰稿人能主動提案,而不只是被動地等待交付執行。當然,這需要自由撰稿人能掌握該媒體的定位力,以及選題傾向。(相關知識可參考「編輯七力」)
2. 視覺版型力。同樣的理由,如果這類自由撰稿人可以跨足攝影,也是編輯人樂見的。
目前,生活版面的圖片供應,大多依賴「廠商供圖」,其次才是派攝影記者拍照。其實,除此之外,這其中還是有許多空間,可以由自由撰稿人來拍照供應的;特別是在iPhone與修圖軟體的支援下,自由撰稿人只要學一下基礎攝影,就能有不錯的表現了。目前,外稿攝影的稿費約每張三百到一千,一篇兩頁的旅遊報導可以用上五、六張,也算是不錯的收入。
***
好吧!也許,有自由撰稿人會語氣不悅地質問:「要我們做這麼多,要你們編輯做什麼?」
那容我跟你報告一下,編輯和攝影也正在「日漸失業中」啊!池子變小了,我們只能試著整合多工的生存能力!
不只「人吃人」,組織也在吃組織啊!
前幾天,聽一位紙媒老闆談到他的經營策略說:「網路的競爭我也擔心,但擔心也沒用啊;我能做的就是把自己的紙本做到最好,吸納其他同類型媒體的讀者。」
他說:「紙媒的池子是變小了,但光吃同業的份額,我就可以先安度個三、五年了!」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生物學者大衛‧菲林格(David Pfennig)說,吃自己同類的好處是──「自己的同類完美具備了你可能需要的養分。」
未來一兩年,紙媒世界看來就是這種局面吧!
*****
(照片取自《國家地理雜誌》)
生物專題題目參考 在 科展題目怎麼找?3個快速找出科展題目的方法【科展秘笈001】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科展 題目 怎麼找?3個快速找出科展 題目 的方法【科展秘笈001】找科展 題目 ,常常是每個科展選手一開始會碰到的問題。完全沒有頭緒時,有3個方法可以試試 ... ... <看更多>
生物專題題目參考 在 專題研究題目的問題包括PTT、Dcard、Mobile01,我們都能 ... 的推薦與評價
專題研究題目的問題,我們搜遍了碩博士論文和台灣出版的書籍,推薦林顯易, ... 生物專題題目參考 ... 歷年修讀專題研究題目--微生物免疫與生物藥學系暨研究所. ... <看更多>
生物專題題目參考 在 高中生物專題題目參考 :: 全台大學開課課程資訊網 的推薦與評價
高中生物專題題目參考| 全台大學開課課程資訊網. 高中生物專題題目參考. 專題.蔡信宏.黃祥恩.基礎分子生物技術及植物組織培養訓練.104.專題.姚仲軒.,首頁>生命科學專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