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復興的序曲 #用在地好物勾勒土地記憶
「我覺得這個店鋪只是一個起點而已,未來也想過這裡要放一張大地圖,去把每一個點不管是大金門、小金門、島東、島西的產品連結出去,讓大家看到的時候會想到產品跟產地、文化之間的關係。」村復號成員‧王苓
王苓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成員,利用閒暇創立了村復號。村復號收集各聚落的特色商品,並經由展示與販售,來連結金門的自然生態與風土人文,演繹金門多元的文化議題,更盼能藉此振興村落經濟,同時行銷金門。
從小農產品、水產乾貨,到軍事、戴勝、水獺、打花草等主題文創小物,小小的店面裡,網羅各式金門好物,除了用以勾勒土地記憶,更映現了金門的諸多面貌,凸顯了金門的無限可能。村復號的村落復興行動,正日復一日,持續進行……。
詳細報導:https://kinmen-story.tw/article/1017
村復號
#浯島城事
網站:https://kinmen-story.tw/
FB粉專:https://reurl.cc/8ndQAX
IG:https://reurl.cc/7o5OvQ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用家常菜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潘家欣 內容簡介: 一部「非典型」+「被遺忘」的臺灣美術史 看臺灣美術運動,如何從臨摹水墨畫、走向獨創風格;潮到出水、出國比賽! 原「方格子」(VOCUS)同名專欄‧...
用在地好物勾勒土地記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用家常菜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潘家欣
內容簡介:
一部「非典型」+「被遺忘」的臺灣美術史
看臺灣美術運動,如何從臨摹水墨畫、走向獨創風格;潮到出水、出國比賽!
原「方格子」(VOCUS)同名專欄‧增訂完整版。
臺灣美術的文藝復興,多元文化衝擊下的島嶼天光!
★坊間最完整1895~1945全紀錄;
★史上唯一首度130幅原作獨家授權;
★24+2位先驅藝術家用作品說人生故事。
你可明白,這些既熟悉又陌生名字的背後故事?
石川欽一郎──作育英才;臺灣西洋美術的教父。
李石樵──前衛寫實;和村上春樹同樣是長跑迷。
陳澄波──愛妻愛女;具有當時少見的性平意識。
廖德政──溫柔文青;目賭廣島原爆的藝術天才。
李梅樹──吾愛吾鄕;既畫圖又建廟的跨界NO.1。
陳庭詩──抽象現代;《悲情城市》男主角的原型。
該如何讓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理解──
被大時代遺落的藝壇菁英,他們的重要性與歷史定位?
前輩美術家們的青春,與我們一般無二。但是執著獻給藝術的美好年華,就這麼湮沒在戰亂與典範轉移的時代中……。
時間拉回臺灣殖民時期。日本欲藉著國民教育體系、舉辦畫展等懷柔手段收攏民心,因此由臺灣美術教育的靈魂人物──石川欽一郎,開啟了臺灣美術史的序幕。由黃土水作為赴日習畫第一人,並陸續由廖繼春、顏水龍、陳植棋、李石樵、陳澄波、李梅樹、郭柏川、陳德旺、洪瑞麟、廖德政等人前往「內地」學習繪畫,充分奠定了臺灣美術運動的堅實基礎。
讀一場世人遺忘的歷史記憶
煮一桌淡中有味的常日生活──
為重拾這段空白的藝術史,本書仔細爬梳日治時期至臺灣光復後這些美術家的生平;深入剖析其創作風格與歷史定位,還原當時藝壇的真實樣貌。同時與台菜的色香味相集結,勾勒出令人臆想近百年前的人生餘味,向本土先驅創作者曾經燦爛、始終美好的滄浪人生致敬!
透過觀看日治時期藝術家的人生,能讓生活在當代的人們瞭解──
我們究竟錯過了多少美學的、歷史的、文化的,甚至飲食的臺灣?
如果陳澄波還活著,我想問他赴日留學最想念的食物是什麼?
如果李梅樹還活著,我想問他最能代表故鄉的美食,可是金三峽牛角麵包?
如果郭雪湖還活著,我想問他自習學畫時,往返圖書館路上都吃些什麼?
如果倪蔣懷還活著,我想問他退居幕後,心中又是何種滋味?
作者簡介:潘家欣
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現任美術教師。《職校美術》(育達文化,乙版)作者,曾出版《負子獸》《失語獸》《妖獸》等詩集;2018年主編詩選《媽媽+1:二十首絕望與希望的媽媽之歌》。2007年獲府城美展水墨類入選、南瀛藝術獎東方媒材佳作;2009年府城文學獎新詩首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
擅長以剪紙、文字、繪畫媒材進行跨領域的多元創作。現居臺南,過著教學、藝術創作與寫作多軌並行的斜槓人生。
用在地好物勾勒土地記憶 在 林佳龍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拯救中區沒落的方式?立委候選人林佳龍提出「針灸」良方,保證可以使老市區起死回生。主張政府以獎勵容積辦法收購中區地標的綜合大樓,拆除後闢建為文化商圈廣場。只要此大樓能單點突破,即能為中區注入商機,風華再現。在場的當地地主何澄祥等都表態讚同,並痛斥中區的殘敗,代表政府的無能,期待讓林佳龍進入國會,協調中央、地方及業主解決。林佳龍16日(週五)上午,是在議員黃國書、逢甲大學都市計劃系教授劉曜華、公園里長沈素玉,以及林文傑、何澄祥、吳重正、吳全等十餘位自由商圈業主陪同下,召開記者會表示,只要他當選立委,他一定可以在四年內解決這佔地600坪,業主百餘位,目前形同中區「毒瘤」的綜合大樓問題。
林佳龍主張,政府以容積移轉及獎勵容積兩方式並行,取得綜合大樓面積約600坪的商二用地,公有化及拆除建築後,將其打造為迷人的都市廣場,一方面在此增設地標雷射燈光區、街頭藝人表演空間、戶外商業攤位及大眾運輸場站,另一方面利用人工地盤增設至少200個停車位,活化呆滯多年的重要地標區。林佳龍進一步提到,中區再生與活化需要積極的政府角色,過去十多年來,中央及地方政府面對商業產權複雜的更新問題,只選擇迴避的作法,不但已經嚴重影響台中市中區的再生,對陷在使用權及土地權屬爭議的綜合大樓地主及使用人,也造成莫大的傷害。
林佳龍願意公開承諾,當選立委後將成立專案小組積極爭取內政部修法解套,一方面促成綜合大樓的商業容積可以順利移轉,確保地主及使用人的權益,並且促成中區第一座迷人的都市大廣場,讓街頭藝人、藝文活動愛好者及大眾運輸使用者願意在中正、自由廣場駐足消費,激發綜合大樓周邊的原遠東百貨及誠品龍心整建再出發,並結合高架化後的新台中火車站廣場與成功路的更新再造,找回中區的繁榮與台中人的歷史記憶。
當地重要業主何澄祥表示,中區自由商圈的土地市值已減了一個零,即原本一坪500萬元,目前只剩50萬元,這是「政府無能」的代表。他自小在自由商圈長大,中區的沒落是台中人的「最痛」,除籲請讓林佳龍進入國會外,也要成立專屬辦公室,結合所有業主來振興中區。主持記里者會的劉曜華教授,則回述台中的歷史,認為大台中是年輕都會區,整個都會中心的形成始於1908年台灣西部鐵路的通車,台中火車站的出現,加上剛興建完成的台中公園,建構了大台中現代化都市的基本骨幹,至今已有百年的歷史,整個都會人口將近三百萬人,世界排名131。以台中火車站出現的分隔年,在此之前的台中市舊市區早期名稱以東大墩為名,屬於地勢較高的耕作區。1887年清國政府在此興建台灣省城,勾勒了城門與城牆,也開展了省政府機構的初期建設,包括考棚與衙門等設施。這些遺址至今大多不可考,只留下些許結構物線索與鄉野故事。
台中市舊市區真正的發展要從日本人殖民統治開始啟動,1900年市區改正計劃創建了棋盤形日本人生活區,殖民統治機構,包括州廳、市役所、金融機構、圖書館、公園、自來水、寬廣道路、娛樂、商業、酒廠與糖廠等設施分別在20世紀初期在舊市區及周邊現身。最重要的當然就是台中火車站的出現。台中火車站造就了舊市區超過八十年的繁榮,也見證了舊市區將近二十年的沒落,如今台鐵高架捷運化即將完工,配合社會各界在舊市區興建捷運場站的共識,以台中火車站為核心的舊市區將有機會找到新的春天,如果關鍵性的改變可以被實踐:綜合大樓變成綜合大廣場。
綜合大樓的難題與解套:獎勵商業容積移轉、闢建地下停車場與戶外展演與商業廣場
第一廣場邊的綜合大樓街廓面積約0.83公頃,(2大街廓商業區分別為4140平方公尺、4190平方公尺),加上計畫道路面積495平方公尺,總面積約0.88公頃(與隔壁市25第一廣場面積相當),整個街廓可開發之商業樓地板面積約26467平方公尺。如以商業區每平方公尺10萬元計算,整個商業街廓土地價值約26.5億元。綜合大樓街廓與第一市場曾經是台中人歷史記憶的場所,包括1923年日本昭和太子行啟紀念館(1961年改建為綜合大樓)、戰後的台中戲院與成功戲院等設施,是無數台中人的甜蜜懷念場所。
用在地好物勾勒土地記憶 在 共農共食:推廣自然友善農法、回饋土地的珍貴滋養!斜槓 ... 的相關結果
... 記憶,從文化傳承中拾回自我 · 池上萬安社造20周年系列活動:居民共同凝聚地方記憶!以展覽、論壇勾勒想像中的美好社區 · 足渡蘭:用在地物產提煉製皂!以 ... ... <看更多>
用在地好物勾勒土地記憶 在 弘宇企業:深根食農教育、推廣臺東咖啡文化!以多層次栽培 ... 的相關結果
... 記憶!以展覽、論壇勾勒想像中的美好社區 · 足渡蘭:用在地物產提煉製皂!以熱愛土地的視角採集天然寶藏,展現東岸風光孕育的獨特美感 · 小村遠遠:開闢與生態、社區共好的 ... ... <看更多>
用在地好物勾勒土地記憶 在 村復號:村落復興的序曲,用在地好物勾勒土地記憶 - 浯島城事 的相關結果
村復號,用一個空間,用心挑選在地好物,訴說一段在地記憶,讓村落重新被喚醒。 用在地好物轉化金門印象. 金門,對於曾經駐守的軍官或是從歷史課本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