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人討論到女性對身體的自主權,頗有感觸。
.
坊間許多女性開始以解放自己的身體為女性意識抬頭的表現,認為展現身體並不可恥,也不需要掩飾,更不需要礙於男性凝視而有所畏懼。「我可以騷,你不能擾」蔚為口號。關於這些,我很認同,穿衣自由嘛,在個人覺得舒適並且不妨礙他人的前提下,沒有什麼可反駁的。
.
只是每每談論到女性對身體的自主權,總是圍繞在外表、在穿衣的表現上。但有些女人本就穿衣保守,不愛彰顯,那麼對這些人來說身體的自主權是什麼呢?什麼才是撇除穿衣自由後的女人都需要認識的身體自主權呢?我想想應該可以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點:
.
1. 在性愛自由的前提下,懂得依據生理構造來維護自身安全。也就是說,女性朋友在不想懷孕的情況下,要自主選擇避孕,不管你幾歲,這是你對自己身體的自主權,不該交由他人負責。
2. 在沒有預防措施的性愛裡,你有權利提出終止,或者不想與對方發生性關係時,可以說出”不”,不用懼怕對方以此為說辭,上升到不夠愛的討論。
3. 任何在你不想要發生關係而強迫你發生關係的都是犯罪,是強姦。約會強姦,婚內強姦都會發生。後者定義經常模糊,是因為常常有人說這是”履行”夫妻義務。但如果你明白表示不想,而對方硬來,就構成犯罪。你是人,不是物,不是以滿足對方慾望而存在的,這不是義務。
4. 當你成年未婚,沒有人比你更有權利決定一個孩子的去留問題。若不慎在不想懷孕的情況下懷孕,在胚胎可以拿掉且不妨礙自身健康的前提下,你必須自主決定是否墮胎或承擔孩子的扶養。
5. 任何在婚後以傳宗接代為由,以非自然方式,在你抗拒時卻依然要求你接受各種科學也好、偏方也好的「懷男胎的要求」,都是可以被你推翻的。要記住,你不是負責生產的機器,更不是代理孕母的角色。
6. 生產分娩時,你是最大的決策者。根據醫生的判斷,你可以自主選擇自然產或剖腹產,不需要經過丈夫或婆婆的同意。強烈建議白紙黑字寫下立據,交給醫生,免得你不省人事時,他人從中作梗。
7. 在不確定自己是否想要孩子前,可以透過「凍卵」幫自己未來的選擇買一份保險。如此,便不需要擔心自己為工作投入太多時間,而錯過最佳生育年齡。雖不是一種百分百的保障,但也是另外一種解決困境的方式。這才是「我的子宮,我想用便用,不想用便不用」的最佳詮釋,你不能只喊口號沒有實際作為。
.
之所以會想把這些寫下來,是因為很多經濟獨立、把女權口號喊得響亮,穿衣也特別自由的女性,一旦回到婚戀中就會忘記所謂的「身體自主權」,妥協於男方、婆家、娘家的施壓下,勉強自己承受本不該承受的身體負荷。這些事情我覺得比穿衣自由或秀出身體更值得獨立女性認真面對,因為這才是真正關乎你的身體,你的權利。
.
#katemurmur #女性意識 #身體自主權
男性最佳生育年齡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什麼是吸引力 #可愛小嬰兒是最佳廣告代言
#外貿協會是常態嗎 #小嬰兒也是外貿協會嗎
.
人能在兩百毫秒內判斷一個人是否有吸引力。
.
例如當愛麗絲和蘿拉走進一間酒吧,第一眼看到湯姆和傑森,立刻就能知道這兩男兩女當中,哪一位男性和女性比較有吸引力。愛麗絲和蘿拉可能都看上傑森,而湯姆和傑森或許都被愛麗絲吸引。每個人的反應都很迅速,而且認為具吸引力的人往往是同一位。有些人喜歡黑髮勝過金髮,有些喜歡紅髮勝過黑髮,或者喜歡苗條勝過大塊頭,畢竟一樣米養百樣人,但在比對過多種研究結果的綜合分析發現,無論男女老少、相同或不同的文化環境,人對於誰有吸引力、誰不具吸引力,存在著概括性的共識。
.
不僅青少年和成年人對此有共識,根據德州大學院長兼教授,也是該領域頂尖專家茱迪絲・藍格洛斯(Judith Langlois)的發現,年僅兩、三個月大的嬰兒,天生就知道長相有吸引力與沒吸引力的差別。在研究中,小嬰兒坐在螢幕前,螢幕上顯示了兩兩成對的女性照片。每張臉都是中性表情,頭髮也被修圖為偏深色,唯有一個重大的不同。每一組女性照片中,一位是之前被成年人評價為有吸引力的,另一位則沒有。當研究人員用嬰兒凝視時間來評估其反應時,發現即使是兩個月大的小嬰兒,也會花較久時間凝視「有吸引力的」臉蛋。
.
藍格洛斯在另一項研究,記錄她所謂「正向情感語調」,也就是觀察嬰兒的微笑及朝對方移動的傾向,來衡量嬰兒對某人反應的正向程度。她發現,即使年僅一歲的孩子,對有吸引力的陌生人(和洋娃娃)會表現出比沒有吸引力的陌生人(和洋娃娃)更強烈的正向情感,以及較低度的退縮和不舒服。
.
成人對小嬰兒也是如此。成人看到可愛和較不可愛的嬰兒照片時,通常會多關注可愛的新生兒,對著照片輕聲細語,表現高度的愛意,更有趣的是,親生父母似乎也是。一項研究觀察父母餵食新生兒,以及與新生兒的遊戲互動,發現當自己的孩子較不具吸引力時,母親對孩子的愛意會較少,且花較多時間與在場其他「成年人」互動。相較生出漂亮寶寶的母親們,這些母親多半只是按表操課照顧自己的孩子,較少有表達愛意的行為。
.
漂亮寶寶是極有效能的傳訊者,以往廣告業者抓住這個事實,各種商品的廣告都採用寶寶的照片,哪怕是甜的氣泡飲料。二○一八年一則推特文在社交媒體颳起風暴,那是出現在五○年代某期《生活》(Life)雜誌中的廣告,圖中有個可愛的寶寶正在喝海尼根。眼尖的留言者立刻指出這是張偽造的圖片,因為原始廣告中的寶寶根本不是在喝啤酒,而是七喜汽水!看來無論產品是否合適,可愛寶寶的吸睛效果,是其他東西都比不上的。
.
多虧有眾多資料可取得,包括來自交友應用程式的資訊,乃至精密人臉蛻變技術的研究計畫,我們才能相對了解誰可能會被認為有吸引力。大家都知道, #青春氣息 及 #臉部的對稱性 是兩個重要的加分項,第三個就沒那麼快想得出來。除了看起來清新且比例勻稱之外,有吸引力的臉,是「 #長相一般的臉蛋 」。聽起來或許有點自相矛盾,如果有吸引力的臉蛋優於一般人,人又怎麼會偏好普通或是「典型」的臉蛋呢?
.
然而事實上,人偏好長相一般的臉蛋,正因為很「一般」──缺乏特別顯著的五官,不會顯得與其他人格格不入。顯著或獨特的五官可能暗示潛在的基因問題,長相一般則代表健康。這也足以解釋為何臉蛋對稱較有吸引力,因為自然的對稱象徵基因好。演化生物學家認為,基因的品質無法用肉眼觀察(第一次約會就要求看對方的基因資料報告,保證不會有第二次),因此會尋求間接的提示。外表年輕、五官對稱和長相普通,暗示其有較高的存活能力,能將好基因傳給後代,換言之,比較可能和他們繁衍後代,多子多孫。
.
長相普通的臉蛋較具吸引力還有另一個理由,那就是比較有親切感。熟悉的臉蛋較吸引人,因為五官多半跟我們認識的人有共通點而不顯突兀,與他們在一起令我們安全自在。人強烈偏好自己熟悉的人事物,因此除非後天習得的負面連結,否則人通常會尋找與自己相似的人。研究顯示,將相片中的人變造成與受試者外貌相近時,往往最容易吸引受試者。其他研究也發現,人通常會與吸引力相當、社經地位類似的人同居和結婚,這種模式被稱為選型交配(Assortative mating),雖說互斥的人會吸引彼此,但更常見的是物以類聚。
.
不過,有些情況是同類但極不可能類聚,那就是一模一樣的人。雖然人會被跟自己相似的人吸引,但也需要某種程度的差異性。挪威研究人員讓受試者看伴侶的相片,但這些相片可能以某種程度混入受試者本人的臉,或者混入某個被評為有吸引力的臉,結果發現當伴侶的臉經過修圖,混入二二%自己的臉時,吸引力程度達到最高,然而提高到三三%時,受試者不再覺得臉蛋吸引人。附帶一提,獨立受試者認為有二二%的臉非常不具吸引力。這種現象似乎有充分的生物學理由:相似的五官會有某種程度的吸引力,但過度相似則會引發完全不同的反應,也是對近親繁殖的強烈反感。
.
當然,異性戀的男女不盡然被彼此相同的五官吸引,不僅男性和女性長得不同,他們也不用相同方式看待彼此。根據吸引力的兩性異形(sexual dimorphism)理論,男性會被陰柔女性吸引,女性會被陽剛男性吸引。以上是經過數百萬則線上交友互動資料、分類廣告和閃電約會的結果,證實所言不假。
.
一般來說,女性確實偏好比自己高三、四英寸的運動型男性(如此一來當女生穿高跟鞋,兩人的身高就差不多);男性通常不在乎女性的身高,對年齡則相當在意,傾向追求年輕、苗條且很有女人味的女性。
.
《富比士》的男性富豪被認為伴侶的選擇較多,他們的妻子平均比自己年輕七歲,第二任妻子平均比自己年輕二十二歲。年輕女性在交友網站及交友應用程式上相當吃香,促使許多較年長且較缺乏吸引力的擇偶者在自己的相片動手腳,在年齡和身體外觀上造假。雖然男性和女性都偏好年輕外表,但男性尤其如此,從演化解釋,男性天生對性比較有興趣,擇偶時比女性更著重代表生育能力的身體指標。
.
--
.
本文摘錄自《#憑什麼相信你?掌握8大影響力特質,增強自身可信度,洞悉他人話語背後的真相》,作者史帝芬.馬汀(Stephen Martin)為哥倫比亞大學商學研究所行為科學的客座教授;約瑟夫.馬克斯(Joseph Marks)為倫敦大學學院博士研究員。
.
在這本具開創性的書中,行為學專家馬汀和馬克斯指出八大特質,說明一個人的外表或財務狀況等看似不相干的小事,為何會影響我們對他們說的話的反應,無論話語內容是字字珠璣或者一派胡言。
.
📖 紙本書 https://bit.ly/37FpcpC
💻 電子書 (未上市)
ℹ️ 本書為 時報出版
.
--
.
他總是謊話連篇,為何人人盡信?
他永遠言行一致,為何人人不信?
.
為何我們這麼容易相信有自信的繡花枕頭?
為何腦袋裡有料的專家經常不被當一回事?
為何有些人看似可信,而有些人天生一副不可靠的樣子,即使他們說的是同一回事?
.
決定是否該聽信某人時,我們會仔細衡量他的話語和論點。但事實是,我們總是重視發言者「本身」勝過他的話語或論點。
.
比起對的「說話內容」,對的「外表」和「聲音」往往更具說服力。
.
◎運動選手被分配到紅色隊服時,獲勝機會竟高於藍色?
◎身高較高的人,平均年收入竟然多於身高較矮的同事?
◎陪審團對於五官較有吸引力的重罪犯,判決竟然比較輕?
◎願意跟在穿西裝的人後面闖紅燈的行人,居然是穿牛仔褲時的三倍?
◎籃球員會把球傳給身價最高或最知名的隊員,卻不是給當下表現最優異的隊員?
.
傳訊者的哪些特質對我們的影響最大?在我們決定該聽誰的話、該相信誰的時候,哪些訊息是最重要的?我們能怎麼做,才能更敏銳地察覺這些效應的潛在暗示?在本書裡,都做了詳盡而全面的討論。
男性最佳生育年齡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年唯一一次進電影院,選擇了台灣同志家庭權益促進會舉辦的公益包場「親愛的房客」,除了身體力行表達對國片和同志家庭的支持以外,主要也是我深深被
男主角莫子儀(飾林健一)在金馬獎頒獎典禮上說的這段話「致自由,致平等,致天賦人權。致電影,致創作,致生活。」所吸引,想要進場看看他在影片中的表現。
就如同大家在網路上分享的,這部片很感人也很「好哭」,開演十幾分鐘,就聽到此起彼落的啜泣聲,當然我也不例外。我覺得最大的原因是,劇情不拖泥帶水,許多情節刻意留白給觀眾許多想像空間,因此幾段經典對話,都引人將自身的經歷包裹進來,讓情緒來得強又濃。比如當警察開始盤查懷疑男主角時,他和養子說「你可能會碰到很多討厭、很莫名其妙的事情。可是你一定要記得,這些事情都不是你的錯」,就讓我回想起求學時期因單親因素受到的歧視,以及最近纏訟一年的醫療糾紛,的確人生總會遇到許多惡意與不順心,但求一個為心無愧,清楚明白地告訴自己「我沒有做錯任何事。」以及最後房東阿姨秀玉揪心的問了健一一句「我兒子和你在一起有幸福快樂嗎?」也讓我聯想到我的一個同志好友,他這幾年歷經和家人出櫃的衝突,從激烈反抗到避而不談,至今他也仍在自我認同與親情間拉扯,我很希望他能和「一般人」一樣和伴侶幸福且受到祝福,我內心放肆地想邀請他的媽媽看看這部戲,思索一下兒子的快樂重要還是符合社會期待要緊。
電影播放後的座談會上,同家會秘書長黎璿萍分享現實中同志在收養無血緣子女時遇到的困境,即使小男嬰因媽媽在孕期吸毒產生戒斷的症狀如抽筋、癲癇發作,他也仍願意繼續走收養流程,但法官卻和社工說了一句「難道沒有比他更適合當家長的人了嗎?」聽到這段我馬上又感到糾心而飆淚。講這些當然不是要批判法官,而是藉此反思自己。因為生活中我們一定都會不經意、無心的對不同性別、性傾向和不同種族的人有著偏剖的想法,比如男同志就是沒家庭觀念、不喜歡孩子、性慾高等等,甚至脫口而出歧視的語言。當有人針對這些歧視言論極力糾正和檢討時,也別急著批判他們是吹毛求庛的「糾察隊」,大家都是希望能盡量避免偏剖的言論腐蝕我們的心,讓「微」歧視成為無意就可傷人的利刃。
另外我也想起過去在醫院曾接生過類似的新生兒,當年我就深感孩子生下來到底該何去何從?社會能接納他們嗎?也想到我曾開立墮胎藥給勒戒中的少女,當下我當然別無選擇,但我也曾質疑自己到底該不該這麼做,這樣的生命難道真的不該被延續下去嗎? 許多疑惑一時之間百感交集也理不出頭緒,但我唯一確定我力有所及的就是去推廣青少年性教育,盡力避免非預期懷孕的發生。
也有觀眾發問導演「為何片中的主角選擇男同志而非女同志,是不是議題先行於劇本?」導演回應「因為男性在傳統框架中肩負較多傳宗接代的責任,劇中的立維因此違背自己意願結婚生子,而傷害到自己愛的所有人。」導演也打趣的澄清,他絕對不是有厭女症。
我認同劇情設定為男同志會比較有張力,因為他們要養育下一代遇到的困難確實更多,除了背負同志的污名以外,社會至今仍刻板認定男人沒有能力把小孩照顧好,隨便上網就會查到「爸爸帶孩子,活著就好」的文章、看到「孩子被釘在牆壁上爸爸在看電視」的戲謔照片,不僅是同志爸爸,爸爸只要單獨帶孩子上廁所、換尿布都很可能受限於親子廁所的不足,而得求助於異性的路人。只要孩子一哭鬧,馬上就會被關切的詢問「小孩的媽媽呢?」也曾有一個我很尊敬的老師和我說,有一次他牽著哭不停的兒子獨自走在街頭,路人因為他外表長得較高壯,臉又有點兇神惡煞,竟誤會他是綁匪,讓他哭笑不得。
不過和導演觀點不同,我認為兩性面對結婚生育都承受了很大的壓力,只是拿到的劇本不同。男性被期待成家立業,娶到好老婆,好好延續家族的香火,女性被盼望早點嫁個好人家,在「合適」的年齡幫夫家生個兒子。或許大部分的人不用像劇中的立維,違背自己的性向,和不愛的人結婚,但當決定生兒育女時又有多少人真的是發自內心想要,而不是為了當個乖兒子乖媳婦?
因此我認為每個正猶豫是否要為了滿足社會期待結婚生育的人,都可以看看這部片,或許你會有不同的啟發。
講座的最後,一個同志爸爸感性的說,謝謝導演拍出我們的故事與困境,雖然這僅是現實生活中我們遇到的百分之一。
我想說的是,戲如人生。但真實人生往往更殘酷更艱辛,或許也不會有峰迴路轉的溫馨結局。不過和已寫好的劇本,已經播出的電影不同,在人生這場戲中,人人皆可是最佳編導,一個念頭的改變、一點點堅持,都能扭轉結局,讓屬於我們自己的故事更圓滿更無遺憾。
講了這麼多,最重要的一句話是,買票進場支持「親愛的房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