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聽】#妖怪的誕生與妖怪學 | 日本的妖怪系譜 | 井上圓了、柳田國男、小松和彥、河合隼雄這些妖怪學者們 // 李長潔👹👺👻
.
妖怪,在當代日本流行文化中,有著非常豐富的表現,像是《妖怪手錶》、《鬼太郎》、《鬼滅之刃》等,散見動畫、電影、漫畫、電玩諸多不同的媒介文本中。對於日本大眾而言,妖怪不僅恐怖,有時候更是可愛又迷人的反派角色。那到底妖怪是甚麼?跟鬼與幽靈有甚麼不同?還有專門防範瘟疫的妖怪?
.
剛好最近應 #曉劇場 的 #鐘伯淵 的邀請,與知名妖怪畫家/作家 #角斯,一起在宜蘭大學進行線上講座,漫談「#妖怪文化與創作」。我系統性地整理了一下「妖怪學的系譜」,就順勢將講座的內容做了整理,分享給大家。
.
📌 #今天的內容有:
.
▶ 妖怪文化與創作
▶ 我想要看到鬼
▶ 妖怪幽靈的起源與區別
▶ 什麼是百鬼夜行
▶ 妖怪學的誕生與系譜
▶ 妖怪博士—井上圓了
▶ 民俗學大咖—柳田國男
▶ 妖怪研究大師—小松和彥
▶ 傳說中的心靈解析—河合隼雄
▶ 防護傳染病的妖怪
▶ 當代台灣的妖怪復興運動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pi4iq8er97a08905t3dfzo4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KnwheK-Gr11ZYd6OLW
.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4Xu5k2MuYVPMp8s5SDR4nK?si=oYl7WuVRSv-Sp2VV14WMww&utm_source=copy-link
.
📣 #Apple 聽這裡:https://reurl.cc/W3kldk
|
///// 完整論述 ////
日本自古就有大量關於妖怪的傳說,像是土佐光信的「百鬼夜行繪卷」、鳥山石燕的「畫圖百鬼夜行」,後來還有柳田國男民俗學、小泉八雲的怪談文學、水木茂的妖怪漫畫。妖怪對於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影響深遠,相關文化的淵源流長、系譜龐大。
.
▓ #鬼妖怪與幽靈的區別
.
首先,我們先來區分一下「鬼」、「妖怪」與「幽靈」,雖然他們都是會令我們害怕的東西,但在不同文化的解釋上,有著不同的發展脈絡。在中國的脈絡裡,妖指稱著「異常」的現象,怪則比較複雜,包含「異常現象」與「異常事物」。(廖翊如,2018)
.
我們以日本文化為範疇,對妖怪的想像起自於繩文時代的萬靈想像,世界萬物都具有某種神異,以其作為解釋自然的邏輯。進入到平安時期,妖怪的概念開始快速發展,明確地《續日本書紀》裡寫到,龜寶八年(777年)時皇宮中妖怪頻傳。江戶時期,「お化け」、「百鬼夜行」等相關的詞彙,開始頻繁地使用,透過風俗畫卷、說書、物語等形構與流傳,鬼、妖怪、幽靈成為人人口耳相傳的重要故事主題。
.
當然,怪異事物的光譜遼闊,我們做一個普遍上日文中的分類說明。傳統中的おん(後來搭配漢字的「鬼」),指稱「隱」的事物,說的是各種被集體排斥、感到害怕的事物,其包含被作為鬼的人,和想像中的鬼,兩者會互相影響,例如怨靈菅原道真。後來鬼的形象越趨明顯,指的是「酒吞童子」、「桃太郎故事」裡的那種長角的妖怪(青鬼、赤鬼),在神社寺廟裡有許多祭典都圍繞著「鬼」這個角色,有著濃厚的佛教傳播色彩,而牛角虎皮的形象,則來自中國風水上鬼門的概念(北東=丑寅)。因此,鬼可以說是一種「惡」的綜合,有時候甚至是「盜匪」的借代。
.
妖怪(ようかい),則是泛指奇怪的現象或物,像是河童、天狗、傘怪等。原本較無描繪型態,後來,從室町時代開始,像是土佐光信的《百鬼夜行繪卷》,開始以畫卷做出各種妖怪型態的描寫,如枇杷、傘、魚等。土佐光信將原本就存在的妖怪想像,首次進行視覺化,也奠定了日後江戶時期大眾對「百鬼夜行」的娛樂興趣。
.
而幽靈(幽霊)就是台灣文化中的「鬼」,指的是人的魂魄的延伸。幽靈的概念,可以追溯到《古事記》裡黃泉的故事(大家應該知道吧),平安時代也有影響國家政治史的三大怨靈—「菅原道真」、「崇德天皇」、「平將門」。室町時代後開始有許多以「幽靈」為主題的能劇與歌舞伎,後來就出現很多大家孰知的《四谷怪談》、《皿屋敷》、《牡丹燈籠》三大女鬼故事,而幽靈的形象(小雪)也在畫家圓山應舉的水墨畫中奠定(加治屋健司,2011)。
.
江戶時代以降,這些妖魔鬼怪的故事成為日本社會文化中重要的成分,直到今天,我們總也能在大眾文化的許多地方,遇見它們,像是各地的吉祥物不就正是某種地方文化妖怪化(具體化、現象化)的實現。
.
好啦~以上我們是以一個概論的形式來討論「妖怪」,接下來,便以日本學術界對「妖怪」的論述,來做一個系譜性的研究。
.
▓ #虛怪與實怪的妖怪哲學
.
若要說第一位將「妖怪」作為研究對象的學者,就是井上圓了。生於1858年的井上圓了,做為一名哲學家、佛學家,怎麼會去研究妖怪呢?還被號稱為「妖怪博士」。圓了研究妖怪的目的,在於探討「人心的近代化」(人心の近代化),希望透過分析妖怪的存在,來去破除日本傳統中陳舊的迷信。這裡的「妖怪」指涉一種「學術用語」,指稱各種非合理正常的事物與精神(三浦宏文,2017)。
.
1887年井上圓了出版《妖怪玄談》。明治時代初期,有許多強調「不思議」的社會現象,像是「狐狗狸降靈術」(こっくりさん)(類似碟仙的占卜巫術)、「鬼門」等,讓井上認為應該要「除魅」與「近代化」。井上將妖怪當作一種現象,並且區分出「虛怪」、「實怪」,虛怪是人為的妖怪現象,又分成主觀與客觀上看錯的「誤怪」,與意圖製造出來的「偽怪」。(甲田烈,2014)
.
而真正從自然真實派生出來的實怪,則分成對自然現象進行有限解釋的「仮怪」(假怪),像是用鬼的肆虐來解釋瘟疫的傳播,和統攝萬物現象運作的「真怪」,例如「太極」、「真如」等。從井上圓了「妖怪哲學」來看,我們必須要拂除假怪,關照真怪,使事物合理,便是讓市井常民的生活更加明亮。(井上円了,2001)
.
▓ #江馬務的妖怪變化史
.
再過渡到大正時期,歷史學者江馬務則將「妖怪」的主題,聚焦在視覺文化上,這些不可見的妖怪,是如何在歷史的過程中,被化成具體的形象。江馬務的《日本妖怪變化史》(1923),透過風俗畫來解讀妖怪形象的變化,對妖怪、幽靈、鬼做了細緻的分類,例如區分出人、植物、動物、物品、無法解釋的現象等怪異類型。江馬務與井上圓了有所不同,他並不認為妖怪是一種現象,而是將其作為古代社會的真實:既然古代人相信有妖怪,那研究妖怪就等於研究古代風俗民情。也就是從客觀的社會變化,對照人類對妖怪的主觀想像;透過妖怪的形象變化,來理解常民文化的面貌,尤其是造型化、視覺化後的妖怪。
.
▓ #柳田國男的妖怪民俗學
.
1936年,第一位使用田野調查方式對民俗進行考察的學者—柳田國男,出版了專論妖怪的《妖怪談議》。柳田國男基本上是拒絕井上圓了的「除魅」論,並承接江馬務對妖怪民俗的興趣,進行大量的妖怪故事蒐集。《妖怪談議》等著作的重要貢獻就是,採集了全日本的妖怪故事,並分析其種類與分布;區分出妖怪與幽靈的差別(基本上兩者是對立的);最後,柳田國男將妖怪的出現看作是神靈信仰的衰退。雖然將妖怪看作是神靈信仰的衰退被受批評,但這樣的觀點直接影響了後來的當代妖怪學大師小松和彥。(小松和彦,2001)
.
除了《妖怪談議》外,柳田國男還整理與撰寫了《幽靈思想的變遷》、《狸與鬼神學》、《巫女考》、《遠野物語》等。這樣對故事的蒐集,是柳田國男的民俗學基礎,他認為「有形文化」、「語言藝術」、「心意現象」,是了解民俗的三條路徑。其中「心意現象」(或說精神世界),是把握文化架構的終極目標。所以研究妖怪,就是了解日本人恐懼感的原初形式,也是那些沒有被外來文化所影響的深層部分。
.
▓ #當代妖怪學大師小松和彥
.
如果提到妖怪研究,必定無法迴避文化人類學家小松和彥。承接著柳田國男的妖怪民俗學、妖怪口述文學、妖怪宗教學,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的小松和彥,更進一步以結構主義、符號學的社會科學觀點與方法,對所蒐集的故事傳說與繪卷進行分析。小松的結構主義方法強調,「妖怪」現象不僅是物件和事物的總和,這些物件和事物背後都另有涵義,研究妖怪就是研究人心人性、研究社會狀況。小松和彥是一個高產量的研究者,《憑靈信仰論》(1994)、《異人論》(1995)、《惡靈論》(1997)、《神明的精神史》(1997)、《妖怪學新考》(1998)《怪異的民俗學》(共8卷)(2002、2001)、《京都魔界案內》(2002)、《異界與日本人》(1998)等,還有一堆沒寫上。
.
在小松和彥的研究下,所謂的「妖怪學」正式成為一種研究領域,或研究取徑,他的《妖怪學新考》(1998)融合前人之大成(像是柳田國男對文化心靈的追尋,或是谷川健一《魔之譜系》中妖怪(敗者)支配人類(勝者)的政治想像)。他開展了透過妖怪來理解人類社會結構、精神歷史與內心狀態之間關係的方法論。小松和彥主要以「妖怪概念」作為分析社會的架構,其領域有「妖怪現象」、「妖怪存在」、「被造型化的妖怪」。
.
妖怪現象是指某種不可思議現象解釋的超自然假設,這是一種感官上、情感的恐懼現象;妖怪存在則是指未成為祭祀對象的妖怪現象,無法被解釋的現象在江戶時代轉化為存在;造型化的妖怪指涉被形象化的妖怪存在,在室町時代、江戶時代大量被生產與再生產出多元的妖怪視覺化樣貌。而「超自然」的現象解釋,變成為修補日常與超常之間斷裂的論述話語。
.
對我而言,妖怪是一個上層概念,其與神、人形成一個動態的關聯,也解釋世界的圖式。這個圖式明顯地揚棄柳田國男的「神靈衰退說」,將妖怪提升到與神明平等的超自然位置。
.
並且妖怪是出現於非日常的「異界」,而這種地理上的實質異界(邊緣地帶),混合在村落、鄉鎮、都市三類的「社會生活」中,如此一來將異常與日常縫補起來,更加能理解日本人的文化心靈。
.
小松和彥的《京都魔界案內》是我的啟蒙。想到幾年前在日本書店看見小松和彥監修的《京都魔界案內》雜誌版,真的是眼界大開,原來可以用妖怪鬼魅的故事與空間,去詮釋整個京都的歷史、地理、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等面向,還可以拿來當作旅遊手冊,增添遊歷的趣味。
.
▓ #諏訪春雄的幽靈論
.
近世文學家、藝能史研究者諏訪春雄,也對這些妖魔鬼怪非常有興趣,著名的研究主題是「蛇」,他詳析了中國、日本的「白蛇」故事。在《日本の幽霊》(1988)一書中,諏訪春雄也區分了妖怪與幽靈,他認為,幽靈是人類的延伸,是祖靈信仰的產物,通常出現在「他界」,相較而言,諏訪春雄認為幽靈形象與故事是較為嶄新,且幽靈通常是純真而容易相信他人的人,即使受到欺負也不知道怎麼反擊,這樣「一心一意」的人,最後就成為幽靈。妖怪則是一種生物,是泛靈論的產物,通常出現在「異界」。他界指的是與人間平行、對稱的「死後的世界」,而異界就是「無序、恐怖、反常的世界」。
.
▓ #河合隼雄的怪奇精神分析詮釋學
.
從河合隼雄的榮格學派精神分析角度來看,「異界」正是無意識的領域,是非日常、例外、內在、感性、混沌的,因此,他非常重視異界中的日本傳說,其詮釋著日本人的文化心靈結構。在讀河合隼雄之後,非常深刻地體悟,所謂的心靈,就是文化,一種不可言喻的內外統合意義世界。像是「浦島太郎」、「鶴妻」等,都反映了日本人精神世界的個體化面貌。(河合隼雄,1982、1994;千野美和子,2009)
.
我們以在疫情中爆紅的妖怪—アマビエ為例,在社群媒體爆紅的這隻妖怪,就反映了大眾社會的不安情感,以及期待療癒與未來(預言)的心靈撫慰。
.
▓ #妖怪研究的當代觀點
.
總結而言,妖怪自古就存在,進入到明治時代之後,學者們將妖怪與人類心靈做了一個整合地理解,更在這樣的基礎上,展開民俗學的研究取徑。我們要說妖怪是什麼呢?綜合來說,它們有著「有形のもの」(the tangible)與「無形のもの」(the intangible)的存在方式,甚至,也可能是一種「有形と無形のあいだ」(between tangible and intangible)的存在方式,而各種妖怪鬼魅存在,正是社會文化的本身具現。(廣田龍平,2014)
.
當代的妖怪研究,在80年代後加速地興起,無疑是一種日本人對日本傳統文化消失的「鄉愁」。1990-2000年的妖怪鬼魅流行文化與文本的興起,無疑的,也是某種對日本文化的自我審視與在生產。不過從狐狸、天狗類型的妖怪逐漸消失在現代都市中,與大量增加的人系幽靈出沒,可以見到人對自然敬畏的遠離,對現代生活人間關係的疑慮,更反映了個人主義化的趨勢,人人以自己的認知結構來劃分「異界」,於是,恐怖的事物更加地個人化,而非顯現為傳統集體性的鄉野傳說。不過別擔心,妖怪的活力還是充裕滿載,小松和彥說:「只要人類存在,妖怪就不會消失」,「研究妖怪,就是研究人」。
.
▓ #台灣的妖怪再生產與消費
.
近年來,日本的妖怪不斷在大眾/次文化場域推陳出新,從充滿萌元素的動漫至詭譎的推理小說,再到妖怪的周邊商品,這股妖怪旋風也吹至台灣,掀起一陣「模仿」熱潮,從溪頭妖怪村、臺中經貿夜市以妖怪作為經營特色方針,都可以看出妖怪符碼的挪用。
.
然而,台灣妖怪的出現不僅僅可以視作商業流行符碼操作,更應該深思臺灣文化中對妖怪的刪除與找回,探索背後的文化脈絡與焦慮。妖怪是一個地方的人們,利用他們有限的知識與想像力,去理解生活周遭的環境之後所產生的心理投射與文化創作(廖翊如,2018)。無論是系譜性、系統性地去回顧、整理台灣的妖怪田野,引出資料中妖怪的形象,或是更進一步去創作出新的鬼魅妖怪,像是《還願》這樣的遊戲作品,或近期興起的妖怪文藝。都是對人們日常生活的重新賦給意義,增加大眾文化的趣味與厚度,更可成為對社會的描述、紀錄、探索與批判。
|
📒#參考文獻
.
1. 井上円了. (2001). 妖怪学. 井上円了選集, 21, 13-94.
2. 高橋直美. (2001). 井上圓了と妖怪学の現在. 井上円了センター年報, (10), 97-118.
3. 甲田烈. (2014). 円了妖怪学における 「真怪」 の構造. 国際井上円了研究, (2), 250-271.
4. 三浦節夫. (2014). 井上円了の妖怪学. 国際井上円了研究, (2), 285-311.
5. 井関大介. (2017). 井上円了の妖怪学と心理学. 井上円了センター年報= Annual report of the Inoue Enryo Center, (26), 95-116.
6. 三浦節夫. (2001). 井上円了と妖怪学の誕生. 井上円了選集, 21, 464-493.
7. 小松和彦. (2001). 井上円了の妖怪学とそれ以後. 井上円了選集, 21, 449-463.
8. 三浦宏文(2017). 井上円了の哲学と妖怪学の目的.
9. 馬場真理子. (2014). 妖怪. 東京大学宗教学年報, 32, 237-239.
10. 川野明正. (2020). 漢語における 「妖怪」 概念-日・中・台の概念比較.
11. 江馬務. (1923). 日本妖怪変化史. 中央公論新社.
12. 廖翊如. (2018). 臺灣大眾文化中的妖怪再現與生產. 台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 1-87.
13. 加治屋健司, & カジヤケンジ. (2011). 日本の中世及び近世における夢と幽霊の視覚表象. 広島市立大学芸術学部芸術学研究科紀要, (16), 37-44.
14. 諏訪春雄. (2010). 霊魂の文化誌: 神・妖怪・幽霊・鬼の日中比較研究. 勉誠出版.
15. 冨安由真. 心霊表象論: 心霊イメージの変遷から読み解く 「不気味な」 表現の可能性.
16. 小松和彥(1998)。妖怪學新考。講談社。
17. 千野美和子. (2009). 日本昔話 [鬼が笑う] にみる母性. 京都光華女子大学研究紀要= Research bulletin of Kyoto Koka Women's University, 47, 105-120.
18. 河合隼雄. (1994). ユング心理学入門 (Vol. 1). 岩波書店.
19. 廣田龍平. (2014). 妖怪の, 一つではない複数の存在論―妖怪研究における存在論的前提についての批判的検討―. Journal of Living Folklore.
20. 河合隼雄. (1982). 昔話と日本人の心. 岩波書店.
|
#也太長
#謝謝大家聽我囉唆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輔導金國片《醬狗》,藉由一本中華民國無戶籍護照,描寫一群被遺忘在海外的中華民國人,身分認同的困境,影片議題在世局的變化下,充滿矛盾衝突,也顯現當代國族認同的焦慮,風光入選亞洲規模最大電影節「#東京國際影展」東京首映單元(Tokyo Premiere 2020) !成為唯一一部代表台灣入選該單元的...
當代現代差別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疫情期間,大家還不趕快來抽書、讀書。
悶在家裡耍廢,不如趁此機會讀點書充實自己。
阿橋社 近來的新書《拿去抄啊!藝術家的著作權指南》。針對了當代資訊社會中的「著作權」做深入淺出的敘述和討論。著作權這件事情聽起來很遠,但在這個人人都有相機、修圖軟體、社群帳號的資訊社會,不管你是文字創作者、影像工作者、音樂工作者、設計師、攝影師、藝術家甚至即便只是個尋常社群軟網站的使用者,其實都與著作權息息相關。本書介紹了自由軟體(free software)、開源軟體(open source software)、創作CC機制、授權形式的差異、盜版、防盜DRM機制、同人創作、自由取景及公有領域等等與著作權相關的問題。齋主很推薦齋友們一讀,更覺得內容創作者們有必要理解此些知識。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9459
#贈書活動 #請讀到最後唷
不過,齋主作為一名小小的文字創作者,對於著作權有些自己的看法。
長久以來,齋主偶而都能在網路上看到自己的文章被他人盜用,甚至看到有影片創作者將我文章中的幾個核心概念,重新以文字包裝詮釋後做成影片。我從未想過要追究這些事情,甚至在我心中也從不覺得這是應該去追究的事情。我有個根深蒂固的觀念,那就是我的思想也源自於先賢們,我並非是這些思想、觀念或概念的原創者。
多年前,我在生物學家理查道金斯1976年的名著《自私的基因》中,對其提出的meme(迷因)概念深深著迷。Meme是他假設的思想生命體,不但擁有與其他meme雜交而產生新meme的能力,當繁殖能力強大,還會透過宿主(人類)將自身傳播出去,進而產生社群影響力。越是強大的meme,對人類文明的影響也就越大,就像今天聖經、哈利波特以及牛頓力學等等,就是影響力無遠弗屆的meme。
同時我也深信,人類難以對己身進行思想溯源。精神分析學家佛洛伊德,曾針對人類的夢境做解析,他認為人類夢境中的要素不可能無中生有,所有在你夢中曾經出現過的事物,肯定在你的短期生活中接觸過,無論你到底有沒有意識到其存在。他針對身邊的數十個夢境案例進行分析,發現絕大多數當事人夢境中出現的場景、物品、人物和情境,都能自當事人的生活周遭發現其源頭。換言之,我們人類的思想其實無時無刻都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遑論佛洛依德的時代早於當代百多年,在如今的資訊社會,要真正找到思想的原創性幾乎是不可能的。
符號學家羅蘭巴特,曾在1972年《作者已死》論文中,有過這段文字:「文本形同由不同引用交織而成的織物,而其來自上千個文化來源。」換言之,在這年頭沒有人真正原創了甚麼,也沒有誰真正能原創甚麼。牛頓不會在沒有伽利略的情況下完成數學原理,而愛因斯坦也不可能在沒有牛頓力學的前提下完成相對論。有人說中國南畫影響了浮世繪,浮世繪影響了後印象派,後印象派和非洲原始雕刻又孕育出了立體派和野獸派,佛洛伊德與超現實主義,民主和抽象表現主義,廣告、麥克魯漢與普普主義等。這些說法都能在現代藝術史的專書中經常出現,但齋主我經常覺得不過是當代藝術史學家的後見之明。我更願相信的是,沒有人知道這些視覺藝術家創新的源頭在哪,而且不管在哪,肯定是多個meme雜交下所誕生的一個神來之筆。
齋主我尤其不喜歡網路上某些設計師,在社群網站上公審另一個設計師,表示自己的作品或視覺設計遭到盜用。我總覺得這樣的聲明像是弱者對於世界無力的呼喊。我知道保障智財權的相關權益,對於文明前進的重要性。1709年英國所通過的「安妮法案」,即確保了創新者的權益,並限定了一定程度的年限。確保了創新者的利益,英國得以在短期內大肆發展知識經濟,而後誕生了工業革命。
一直很多齋友便喜歡問齋主一個問題:「為什麼齋主願意無私的把所知所學給分享?」起初我並不理解這個問題,對我來說分享就是分享,而且對我來說也沒甚麼吃虧。一些年後我才逐漸思考要不要「藏私」這個問題。我後來認知到,當我把所知所學分享出去的同時,對我來說是利大於弊的。一來我因為分享了自身所學,導致競爭上的優勢喪失,這能更加砥礪我向上,二來則是透過分享,我能認識其他同樣無私的分享者,彼此的所學所知能相互交流。
早年網路科技在台灣還不普及時,那時因為作業系統內建的軟體並不多,要在網路上自由玩耍,必定會需要諸多第三方軟體的幫助。那時台灣有很多私人網站,提供各類軟體供下載。當時我看著不少軟體的分類為「免費軟體」,就開心的下載使用。直到多年後我才理解。那是翻譯上的刻意誤解,免費軟體的原名為「free software」,更正確的譯名應為「自由」軟體。這些軟體之所以被前人所創造出來,只是單純地用於共同解決「人類」所面對的問題和困境,不可用於商業販售。
電腦之所以能這麼快的普及於生活之中,和80、90年代的程式設計師,多少帶有些理想主義色彩有關。LINUX作業系統之所以能有如今的影響力,最大的原因便是LINUX是眾多程式設計師對其無私的奉獻,一步步完善其機制,有相當程度的理想主義色彩。齋主崇拜的偶像之一,約翰卡馬克,也就是《德軍總部》、《DOOM》的遊戲設計師,便是世界上首個3D遊戲引擎的創造者。他憑藉一己之力完成了該引擎,更誇張的是還將其開源,任何人都能修改其原始碼。這無私的決定讓整個3D圖像產業前進了不知多少年。
事實上網路從來就有著理想主義色彩,任何與創作有關的網路遊戲社群,都有著許多無私奉獻者。就像《魔獸爭霸3》之所以能歷久彌新,是因為許多自製地圖的創作者持續更新地圖,就像STEAM平台上的許多沙盒遊戲,也有著許多單純為了興趣而為遊戲增添內容的創作者。
資訊科技為人類帶來的應該是幸福,而不是紛爭。我相信著作權對於人類文明的重要性,卻也認為在著作權上踩死權益和底線,對於人類文明並非有利,甚至對於創作者本身也不見得是好事。就齋主所知,若人類全然按照著作權的相關規定辦事,大概沒有人能不侵權,差別只在於別人有沒有要將你狀告法院之別。雖然這問題應該永遠無法解決,也無法明確定義侵權的灰色地帶,但我願意相信的是,隨著資訊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文明正在不斷前行。
而以上這些想法,其實與《拿去抄啊!藝術家的著作權指南》的作者艾瑞克史黑佛有異曲同工之妙。我相信齋友們只要讀過這本書,也會有著與我們相似的看法。
當然,本次 阿橋社 也替酸齋的齋友們準備了四本贈書,只要齋友你滿足以下條件,就有機會得到活動贈書唷。
只要你在5/30(日) 20:00 以前,完成以下兩個條件,即可參加抽獎。
1. 按讚並公開分享
2. 於留言處TAG兩名朋友
活動結束後,齋主會於第一時間抽出幸運的兩名得主。
另外,還有兩個優選留言的名額。只要你在留言區中,留下關於藝術、版權和著作權的相關留言。齋主於活動結束時,同樣會選出兩則優選留言,齋主會將贈書寄給優質的兩名留言主。
最後,再次感謝 阿橋社對酸齋齋友們的照顧。
當代現代差別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白紙的內部 ◎王小妮
陽光走在家以外
家裡只有我
一個心平氣坦的閒人。
一日三餐
理著溫順的菜心
我的手
漂浮在半透明的百瓷盆裡。
在我的氣息悠遠之際
白色的米
被煮成了白色的飯。
紗門像風中直立的書僮
望着我睡過忽明忽暗的下午。
我的信箱裡
只有蝙蝠的絨毛們。
人在家裡
什麼也不等待。
房子的四周
是危險轉彎的管道。
分别注入了水和電流
它們把我親密無間地圍繞。
隨手扭動一只開關
我的前後
撲動起恰到好處的
火和水。
日和月都在天上
這是一串顯不出痕跡的日子。
在醬色的農民身後
我低俯著拍一只長圓西瓜
背上微黄
那時我以外弧形的落日。
不為了什麼
只是活著。
像隨手打開一縷自來水。
米飯的香氣走在家裡
只有我試到了
那香裡面的險峻不定。
有哪一把刀
正劃開這世界的表層。
一呼一吸地活著
在我的紙裡
永遠包著我的火。
-
◎作者簡介
王小妮,1955年生於中國吉林省長春市,中國現代詩人,朦朧派後期、大學生詩派代表人物。1982年王小妮畢業於吉林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從事電影文學編輯,曾任海南大學人文傳播學院教授,現已退休。著有詩集《我的紙裡包著我的火》、《半個我正在疼痛》、《致另一個世界》、《出門種葵花》、《月光》、《落在海裡的雪》等,隨筆集《我們是害蟲》、《目擊疼痛》、《上課記》、《看看這世界》等,及小說集《1966年》等等。曾獲美國安高詩歌獎(1999)、中國2002年度詩歌獎、新詩歌詩界國際獎(2004)等等。
-
◎小編淵智賞析
自七零年代朦朧詩派的崛起開始,中國的詩壇進行了一場浩蕩的革命,而以舒婷與王小妮為首所帶來的女性詩歌,更為此一革命注入了新血。從舒婷式的愛情語言表達,到翟永明對女性意識的深度挖掘,更可以發覺女性詩歌在各種社會/身體層面,開始對於傳統的男性凝視之規訓進行各種回應,無論是抗拒、迎合,或是任何獨白或對話。王小妮的詩則殊異於此類詩風,在九零年代,王小妮曾經寫下「重新做一個詩人」,自此詩以後,他的詩便不再能以簡易的「女性詩歌」做涵括,不再以性別做為關照對象,反而關注於性別所隱藏的秩序世界,因此在她的詩中,不難見到各種日常的物品。他透過對日常秩序的洞見與解構,來完成女性詩歌最想抵達的批判性。而今天我們要讀的這首〈白紙的內部〉,便是王小妮對日常秩序解構的最具體展現。
詩首先以極為日常的情景作為開場,陽光在屋外,詩人在屋內走動、洗菜、煮飯、午睡,「人在家裡/什麼也不等待」,一連串的行動組成了一幅極為日常的場景,看似並無特異之處。但到了第三段,這種日常所周圍隱伏的危險便開始浮現:「房子的四周/是危險轉彎的管道。/分别注入了水和電流/它們把我親密無間地圍繞。」生活在科技進步的當代,要水一扭開水龍頭就有,要電按下開關便會通達整間屋子,然而這些東西本質上卻與災難的本質相同,差別不過只是在於他們的量恰到好處的時候,便是安全的而已。從此處我們便可看出王小妮試圖進行的解構行動,我們所使用的所有資源以現在而言固然皆是一種想當然耳,但在使用的背後,卻有著由自然所召喚出來的不安的魂魄。在此情形下,便反而浮現出人對於自身的掌控之過度信心,以及其背謬。王小妮接續著寫道:「日和月都在天上/這是一串顯不出痕跡的日子。」這正是他對於此一現象的剖析所做的結論,日子的痕跡總是隱於萬物之下的,即使是天象的運行,依舊內括著一套無形的邏輯,掌控著日常之間的一切神秘。
因此,末兩段,王小妮揭示了人之所以為人的獨立命題,也就是「活著」這件事本身,「不為了甚麼,只為活著」,在一切神秘之間,察覺萬物與自我的聯繫並不容易,因此,身為一個詩人的責任,便是要如同一把拆信刀,將世界的表層割開來,從而看見世界的核心。而世界便如同白紙一般,包著詩人所擁有的詩歌的火焰,隨著對生命奧秘的執著,焰色也不斷地變換,在燒毀一切的表層與否的可能性中不斷竄動。
無論是女性主義,或是任何討論弱勢群體的理論,都曾經描述過一個困境,女性在面對既定的社會象徵秩序時,究竟要進入社會秩序本身進行修正,或是徹底地做一個女巫式的存在,退出秩序所施予的規訓,從此退出社會與歷史之外。正如過去許多學者所指出的,大多數情況下,女性的思想在歷史進程中是沉默的,但當他們一開口,或是寫作,他們進入的歷史卻是一個早已經被殖民、被父權想像所異化的世界。此一困境困擾著學者無數,人們往往不斷地在二元與非二元間的想像之中後退。在王小妮的詩學中亦可看見類似的影子,而她對其作出的回應也實踐於創作之中,她不打算去做一個對舊秩序念念不忘的詩人,而是對於秩序本身進行挑戰與疑問。正如前文所提及的句子:「重新做一個詩人」,她的身分早已經離開女性、離開弱勢,離開所有被秩序所環繞的文明,而重新成為一個詩人,來面對一切萬物,並永遠懷抱感情與多疑。
-
圖片來源:吳浩瑋
美術編輯:吳浩瑋
-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中國當代詩 #大學生詩派 #王小妮 #白紙的內部 #女性詩歌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5/20210519.html
當代現代差別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輔導金國片《醬狗》,藉由一本中華民國無戶籍護照,描寫一群被遺忘在海外的中華民國人,身分認同的困境,影片議題在世局的變化下,充滿矛盾衝突,也顯現當代國族認同的焦慮,風光入選亞洲規模最大電影節「#東京國際影展」東京首映單元(Tokyo Premiere 2020)
!成為唯一一部代表台灣入選該單元的電影,於具有指標意義的日本東京影展進行世界首映!
《醬狗》本片以一本台灣發放的「中華民國無戶籍護照」貫穿全片,講述韓華混血屁孩到哪裡都被當成外人的成長困境。「醬狗」在韓語意為「掌櫃」,是歧視華人的用語,主角雖在首爾土生土長、講著流利韓語,仍被血統純正的「高麗棒子」奚落是「醬狗」。台韓兩地「國罵」在片中交流,火藥味十足。
《醬狗》是一個關於韓國華僑的故事,醬狗透過在韓國出生成長的中二生李光龍的遭遇,進入一個因為二次大戰後歷史政治糾葛,衍生出來的種族文化衝突與認同的故事。藉由一本中華民國無戶籍護照,描寫一群被遺忘在海外的中華民國人。當政治上中華民國被台灣取代後,這些上一代來自中國山東的中華民國僑民,發現失去了原來認同的國家,同時在僑居的韓國,也被視為中國佬醬狗。
年輕的光龍沒有歷史和國族意識形態的包袱,他只想過的和韓國同學一樣,不要因為華人身分被歧視,甚至霸凌,這個簡單的心願,在潛在的民族對立情緒下,似乎遙不可及。而當初劇組為了找到會講道地韓語,又擁有中華民國國籍的演員,幾乎翻遍了全韓甚至美國,導演透露:「我們挑演員先看護照,一定要確認有中華民國國籍,只為了符合輔導金的規範!」而這個護照更是特別,叫做「無戶籍護照」,也被戲稱為「空殼子護照」。
《醬狗》榮獲TOKYO FILMeX影展企劃開發補助獎與國片輔導金的肯定,並且獲得首爾電影委員會的拍攝補助,堪稱台、日、韓三方支助,卡司「台韓雙拼」,集結《皇后的品格》潛力新星賀業文、《特務行不行》華裔男星于澤偉、《快樂第四名》韓國女星李恆娜、《騷動青春》美少女金叡恩
《醬狗》監製劉嘉明先生深入說明了拍攝背景,初接觸此案,劉嘉明便知全劇會因拍攝的需要,以韓國為主要拍攝地,只是不確定最終比重會是多少。隨著劇本的發展與完成,設定製作一部韓國華僑電影成為目標後,便決定以首爾為主。
導演智瑋他的母親是韓國人外,也在首爾中央大學攻讀電影博士學位,具有血緣和文化台韓混血的身分,導演幾乎在講述自己的故事,對於影片主題,有相對的掌握度,也讓製片方有更大的信心選擇前往海外拍攝。
《醬狗》預計2021年初與台灣觀眾見面
無戶籍國民,是指沒有在中華民國自由地區設有戶籍的中華民國國民[1]。中華民國的《國籍法》認為許多海外華人以及絕大多數中國大陸、香港與澳門居民皆為中華民國國民[2]。這類人士可受到中華民國的外交保護並領取中華民國護照。然而,國籍只是可否居留臺灣的必要但非充分條件。無戶籍國民必須受中華民國《入出國及移民法》管理,且必須在2年期間於臺灣地區居留1年以上,才能享有全民健康保險。除此之外,這類人士可免除服兵役義務。
無戶籍國民起源於中華民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主權宣示。在此情形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與許多海外華人,基於中華民國《國籍法》皆為中華民國國民。
大約2,000名無戶籍國民原先居住於菲律賓[7]。外一群無戶籍國民是所謂的泰北孤軍:中華民國陸軍士兵在國共內戰後期,與其後代從雲南省逃亡至泰國北部與緬甸北部[9]。
호구 등록이없는 ROC 여권을 들고 골든 스테이트 영화 '소스 독'에 대한 상담은 해외에서 잊혀진 ROC 시민 집단의 정체성 딜레마를 묘사하고있다. 영화의 주제는 변화하는 세계 상황에서 모순과 갈등으로 가득 차 있으며 동 시대적으로 보인다. 국가 정체성의 불안, 풍경이 아시아 최대 영화제 "#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초연 유닛으로 선정 (도쿄 프리미어 2020)
! 이 유닛에 선정 된 유일한 대만 대표 영화가되어 상징적 인 도쿄 영화제에서 세계 초연!
영화 '소스 독'은 대만에서 발행 한 '중화 민국 무 호출 권'으로 영화 전체를 훑어 보며 한화 반혈 아이들이 도처에서 외부인 취급을 받고있는 곤경에 대해 이야기한다. '장구'는 한국어로 '가게 주인'이라는 뜻으로 중국인을 차별하는 용어로 서울에서 태어나고 자랐으며 한국어를 유창하게 구사하지만 여전히 순혈 '코리아 스틱'에 '장구'라는 조롱을 받고있다. 영화 속 대만과 한국의 '국가적 저주'교환은 화약으로 가득하다.
辅导金国片《酱狗》,藉由一本中华民国无户籍护照,描写一群被遗忘在海外的中华民国人,身分认同的困境,影片议题在世局的变化下,充满矛盾冲突,也显现当代国族认同的焦虑,风光入选亚洲规模最大电影节「#东京国际影展」东京首映单元(Tokyo Premiere 2020)
!成为唯一一部代表台湾入选该单元的电影,于具有指标意义的日本东京影展进行世界首映!
《酱狗》本片以一本台湾发放的「中华民国无户籍护照」贯穿全片,讲述韩华混血屁孩到哪里都被当成外人的成长困境。 「酱狗」在韩语意为「掌柜」,是歧视华人的用语,主角虽在首尔土生土长、讲着流利韩语,仍被血统纯正的「高丽棒子」奚落是「酱狗」。台韩两地「国骂」在片中交流,火药味十足。
《酱狗》是一个关于韩国华侨的故事,酱狗透过在韩国出生成长的中二生李光龙的遭遇,进入一个因为二次大战后历史政治纠葛,衍生出来的种族文化冲突与认同的故事。藉由一本中华民国无户籍护照,描写一群被遗忘在海外的中华民国人。当政治上中华民国被台湾取代后,这些上一代来自中国山东的中华民国侨民,发现失去了原来认同的国家,同时在侨居的韩国,也被视为中国佬酱狗
ゴールデンステート映画「ソースドッグ」のカウンセリングでは、世帯登録のないROCパスポートを使用して、海外で忘れられたROC市民のグループの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のジレンマについて説明します。この映画のトピックは、変化する世界情勢の下での矛盾や対立に満ちており、現代的にも見えます。アジア最大の映画祭「#TOkyoInternationalFilm Festival」(東京初演2020)のプレミアユニットに、国民性への不安と風景が選ばれました。
!このユニットに選ばれる台湾を代表する唯一の映画になり、象徴的な東京映画祭で世界初公開されます!
映画「ソースドッグ」は、台湾が発行した「中華民国の世帯登録パスポートなし」で映画全体を網羅しており、ハンファの半血の子供たちがいたるところで部外者として扱われるという窮状が高まっていることを物語っています。 「長剛」は韓国語で「店主」を意味し、中国人を差別する言葉です。主人公はソウルで生まれ育ち、流暢な韓国語を話しますが、純血の「韓国スティック」から「長剛」と嘲笑されています。映画の中での台湾と韓国の間の「国民の呪い」の交換は、火薬でいっぱいです。
「江犬」は韓国の海外中国人の物語です。韓国で生まれ育った李光龍の2年生の李光龍の経験を通して、長宮は第二次世界大戦後の歴史的・政治的紛争に由来する民族文化紛争と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の物語に入ります。世帯登録のないROCパスポートで、海外で忘れられたROC市民のグループを説明します。中華民国が政治的に台湾に取って代わられたとき、中国の山東出身のこれらの前世代の中華民国国民は、彼らが最初に特定した国を失ったことに気づきました。同時に、彼らは外国人として住んでいた韓国では中国人と見なされていました
Counseling the Golden State film "Sauce Dog", with a ROC passport without household registration, describes the identity dilemma of a group of ROC citizens who have been forgotten overseas. The topic of the film is full of contradictions and conflicts under the changing world situation, and it also appears contemporary The anxiety of national identity, the scenery was selected as the premiere unit of Asia's largest film festival "#TOky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Tokyo Premiere 2020)
! Become the only film representing Taiwan to be selected for this unit, and its world premiere at the iconic Tokyo Film Festival!
The film "Sauce Dog" runs through the entire film with a "Republic of China No Household Registration Passport" issued by Taiwan, telling the growing plight of Hanwha half-blood kids being treated as outsiders everywhere. "Janggou" means "shopkeeper" in Korean and is a term that discriminates against Chinese. Although the protagonist is born and raised in Seoul and speaks fluent Korean, he is still ridiculed as "Janggou" by the pure-blooded "Korea Stick". The exchange of "national curses" between Taiwan and South Korea in the film is full of gunpowder.
當代現代差別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微笑憂鬱:社群時代,日益加劇的慢性心理中毒」介紹
訪問作者: 洪培芸
內容簡介:
▎全台第一本,探討現代人禁錮自我的牢籠:微笑憂鬱 ▎
他的嘴角只能上揚,不能向下;只能微笑,不能流淚。
他看起來那麼快樂,嘴上掛著哈哈哈,
心裡卻想著:「我好想死……」
他幽默風趣,是人見人愛的萬人迷;
她經濟獨立,是公認的女強人。
他/她家庭美滿,萬事俱足,
應該不會有憂鬱的情緒……
你也這樣認為嗎?
或者,你也是別人眼裡的開心果,只能獨自把淚吞?
▎愈是樂觀開朗、正向堅強的人,
▎愈可能是用陽光的一面,覆蓋內心的陰影
卓別林、「豆豆先生」羅溫‧艾金森、羅賓威廉斯、金凱瑞……他們都是喜劇演員,但他們,也是憂鬱症患者。英國喜劇演員史蒂芬‧佛萊則是在受訪時說:「有時我笑著說『哈哈!對,對!』,心裡卻是一邊想著,『我真想死。』」
這些螢光幕上的喜劇演員、團體裡的幽默大師,都有著不被允許的脆弱及憂鬱。甚至我們的生活周遭,有些人悄悄殞落了,我們卻事後才知道,原來那個看起來很完美的他,那個你以為很了解的他,平時的開朗不是發自內心,而是為了掩蓋憂鬱、佯裝堅強的面具。因為我們常常這麼想:
˙要是突然不笑或表現出心情不好,會嚇到人。而且,我不想麻煩別人……
˙雖然工作穩定、經濟無虞,但我還是不開心。這樣的煩惱讓人知道了,會被討厭吧?
˙身為老闆,我不能有半點軟弱遲疑;遇到壞客戶得忍氣吞聲,員工態度不佳也要容忍,否則會被起底,發文抹黑。
˙身為偶像,他不可能有半點不完美,也不能談戀愛,違背我們的期待和想像。
▎「沒想到他也會憂鬱啊!」
對於美好的形象,外人總是存有夢幻的想像,以致這樣的批判,隨處可見:
˙沒想到她身為教養專家,親子關係卻這麼惡劣,虧她還在節目上大談教養理論,可信度高嗎?
˙沒想到他身為最專業的醫生,也會罹患癌症,還寫健康及養生書籍,會不會誤人一生啊!
˙沒想到她身為精神科醫師或心理師,也會情緒低落,甚至重度憂鬱,還在身心科掛號,她的專業可不可靠啊?
社群媒體盛行的年代,標榜正向思考、積極生活的文化裡,我們爭相在網路上展現自己最好的一面,彷彿生命裡僅只美好,沒有悲傷與黑暗。這樣的文化,加之人們對他人美好形象的不實際想像,使得愈來愈多人內在的憂鬱問題一再被壓抑,只能笑著流淚,甚至連自己都對自己偽裝,不願接受不完美的自己。
▎美好笑容的背後,是與內在真實自我的隔離
與一般認知的憂鬱症不同,微笑憂鬱者能維持工作與日常生活的運轉,甚至表現優異;擁有活躍的社交生活,甚至還是別人眼中的人生勝利組。但對自己,卻有著強烈的自我厭惡,內心有苦,卻不能,也不敢說出。
在國外已被大量討論的「微笑憂鬱」,儼然成為當代人最容易纏身,卻也最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洪培芸心理師針對此現象,以親切好懂的文字,從社會環境、角色期待與心理狀態切入,探討對象涵蓋資優生、明星網紅、老闆、同志、不擅表達情感的男性,乃至長照家庭及上有父母、下有子女的三明治世代,為我們打造一帖鬆綁「高情商」束縛、解放不合理期待的良方。
▎特別收錄:關於微笑憂鬱的6個問題
˙什麼是微笑憂鬱?
˙微笑憂鬱跟憂鬱症有什麼差別?
˙微笑憂鬱的徵兆與症狀?
˙哪些族群容易有微笑憂鬱?
˙如果發現自己有微笑憂鬱,該怎麼做?
˙若身邊的人有微笑憂鬱,該如何協助?
作者簡介:洪培芸
臨床心理師。中原大學心理學臨床組碩士。目前在養心心理治療所執業。
專長:人際關係、兩性情感、親職教養、關係失落、精神疾患與身心症狀、網路成癮、飲食障礙、自我探索與生涯發展。
打造共好社會,過好這一生是洪培芸的理念。她深信「認識自己」就是改變人生的起點,也是一生的作業。而幫助更多人過好這一生,就是她的一生志業及追求。
曾應邀到華視、年代電視台、News98、飛碟、中國廣播、台北愛樂、環宇、正聲、警察廣播、台北廣播、教育廣播、女子學、漢聲廣播、復興廣播、Needs Radio、網路節目等進行分享。
文章持續受到各大媒體轉載。也曾在《今周刊》、《大人學》撰寫專欄,曾在純青基金會擔任講師,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帶領女性自立團體。目前也是企業、扶輪社、各大專院校、社福團體經常邀請演講的心理學家。
著有《人際剝削──為什麼我們離不開有毒的人際關係?78個原則,贏回人生主導權》(寶瓶文化)。該書已售出中國大陸簡體字、韓國版權。
作者粉絲頁: 洪培芸 Matilda 的心理觀察
出版社粉絲頁: 寶瓶文化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當代現代差別 在 KEN桑 X MKN Squa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KEN桑髮型設計預約:https://lin.ee/3xsslorlB
| #現代流行髮型演變系列 #後面直接拿小胖示範
各位知道當代油頭跟早期貓王時代的油頭有些差別嗎?!今天除了分享給各位關於它的小知識之外,也直接拿小胖的頭示範給大家看!雖然小胖真的弄起來很欠打幹
喜歡我的影片,記得按讚加訂閱喔!
KEN桑IG:https://goo.gl/GLQsFz
KEN桑粉專:https://reurl.cc/AzpmQ
小胖IG:https://reurl.cc/9WrKa
導演IG:https://reurl.cc/K2A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