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專科門診看症,病人拿出一張自己在社區中心所做的認知能力評估結果,問我能否幫他跟進。
我說可以啊,這就為你寫一張轉介信。醫生寫一封信很簡單,但病人要看到專科醫生,卻一定要先獲取醫生的一紙寥寥數語。
「唔駛喇,我已經係蝦膏上面搞掂喇。」病人一臉自信地回答。
「下?」
病人拿出家庭醫生所寫的轉介信來,再說:「我係蝦膏上面交左封信,已經有覆診期添喇!」
我頓時明白了⋯⋯原來病人說的是那個用來約新症期的電話程式HA Go,我倒是第一次聽到有人稱呼其為「蝦膏」。長知識了😅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萬的網紅SKRpresents 陶山音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李杰明 W.M.L Playlist: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BJh1Mu7PPeS2THyw0DMZOYBOhYS2EAx 李杰明 W.M.L IG: https://www.instagram.com/wmlhiphop/ SKRpre...
「病人 稱呼」的推薦目錄:
病人 稱呼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大家對疫苗的預約順序和疫苗種類有諸多討論,反映了大家對自身健康和能否打得到疫苗、工作能否持續的擔憂,不過看疫苗診有時也會碰到輕鬆的趣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前不久中央說地方打得太快,疫苗才會缺 ,後來又改口說不按順序亂打才會缺…
我們知道第九類的重大傷病和慢病,不論年齡,在疫苗的接種順序上會有優先,「重大傷病」較無疑慮, 「慢病」爭議就大了,這類族群的預約名單通常會出現二、三十歲出頭的年輕人…
「請問您是用哪個身分預約的?」
「就第九類啊!」
「知道是第九類啦 , 第九類的哪個慢病?」
「不知道啊,就1922通知我預約, 我上網就約到了!」
「請問您有什麼慢病嗎?」
「沒有啊!我很健康啊,實在想不起來耶。」
我隔著防護面罩,很努力地用那糢糊的視力查看電腦上的雲端用藥, 還真的很少看病耶,也查不出有什麼慢性病。
「你再想想啊,過去身體有沒有什麼不舒服看過醫生的?」
「 啊 啊 ,有有, 小時候曾有胸痛, 可能是這樣。」
有些病人可能資料久遠,健保卡已經查不到了,有些確實有查到醫師的診斷是寫二尖瓣脫垂。
「醫師說您有二尖瓣脫垂」
「沒有啦! 超音波說沒有任何問題啊。」
胸痛在年輕人是胃食道逆流,還是真有二尖瓣脫垂?其實我也知道我們健保的盲點所在,通常醫師為了要做檢查怕被刪 ,都寫一些聳動的診斷…
「醫生,那我是不是不能打針啊,我好不容易才預約上哩!」
「喔! 沒問題啦, 以前醫師有寫二尖瓣脫垂,我把這個寫在病歷上給中央看,他們就不會說我們亂打針了…」
但是真有病人都想不起來, 醫生也查不到任何慢病的診斷,那該怎麼辦呢?我已經想到一招了…
「病人主訴無慢病, 雲端也查不到慢病史,但1922通知,且預約成功,所以就給他打了。」其實看診也是誠實為上策…
現在COVID疫苗施打都是免費的(是有公家補助的行政處理費和疫苗處置費),所以打疫苗的這幾個月以來, 醫療院所幾乎沒有任何從民眾手上來的現金收入…
最近有一筆唯一的現金70元收入是例外…
有一民眾前來打疫苗, 填好黃卡, 打完疫苗離去不久又折返, 說他要換一張黃卡, 理由是國籍那一欄他想由原本填的改成另一種稱呼…
印象中民眾自填黃卡 ,其中的國籍欄,有些人用中文寫「中華民國」, 有些 人用英文寫「ROC」 ,有些人用中文寫「台灣」,也有些人用英文寫「TAIWAN」 ,不 一而是,我看看這民眾的黃卡,並無汙損,且國籍欄用中文字寫得工整漂亮 ,現代人已經少有這種字體了,因補發要醫生同意,並在電腦上KEY 上醫令,於是護理師告知我此事(我並沒有直接看到這位民眾), 那時己近午餐時間, 我看了看那張黃卡,說:「叫他回家用立可白塗掉,再填上自己希望的國籍名稱就好了。」
黃卡本是接種者自己寫的,打完針也是自己帶回保管,將來若發行疫苗護照,相信也會要求拿出護照或其他證明文件, 這張黃卡僅是證明你有打過疫苗而已,當下認為實不須為此花錢補發(重拿一張新黃卡要掛號費50元,補發費20元), 70元拿去吃個美味便當就好, 但這位民眾堅持要換,也拒絕用立可白塗改國籍, 說錢無所謂,不換他會睡不著等等...
過去醫療院所只聽過被欠費的,少聽到自願繳錢的,於是他繳的70元變成我們打疫苗這兩個月來唯一的一筆現金收入…
回家跟先生說到這事, 不知是不是不敢再得罪我了,他從善如流乖乖聽進去,不過只對這個有興趣問我:「 他到底是想從什麼改成什麼啊?」
黃卡統計一下, 搞不好是另類的公投表態…
病人 稱呼 在 林智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怕,我們都在
這幾天,我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樣,守著電視,看著我們台灣的運動員們,在奧運殿堂上展現他們的光彩。
東京奧運讓我們在悶了許久的疫情之後,找到另一個寄望,寄望可以像場上的選手一樣,可以出國、可以脫下口罩、可以盡情的揮灑,表現原來的自己。
但,在過去一段時間,有許多我們的家人、朋友,因為病毒的侵襲,生病了、住院了,也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無法和過去一樣,和我們最親愛的家人見面、聚餐、團聚,也沒有辦法,在下了班之後,和三五好友,一起吃著美食,傾訴自己這一周工作後的情緒。
疫情改變了我們的生活,也改變過去那些習以為常的美好,5月19日,全國進入三級警戒,到今天已經73天了,我們一起渡過了最艱難、最黑暗的時刻,不過,在國人的團結努力之下,警戒降到了二級,但我看到,大家都還是相當的遵守防疫規範,緊緊的戴著口罩,無論是在公園裡,或者是在街道上,甚至是在田徑場運動的市民朋友們,也都是戴著口罩。
尤其,看到孩子們,戴著口罩在公園裡,玩著遊具時,他們的眼神,還是那麼的天真,那麼的歡樂,但,口罩總是遮蓋了他們那最燦爛的笑容,脫下口罩,回到正常的生活,是此刻大家共同的期盼。
但,有一些朋友,在過去這70幾天,比我們更辛苦,新竹市40位的確診的市民,出院比率達92%,我要求同仁要時時刻刻的關心他們,因此這兩天,我利用了空檔,撥了電話,跟他們問好,我的第一句話就是:你辛苦了。
防疫期間,我都會從同仁們提供的疫調報告,去了解、想像確診朋友們的生活背景,以及他們的生活足跡,好幾次,我看著疫調報告,就像走入他們過去的生活。
他們不只是患者,也是我們的市民、家人、朋友,我跟同仁們說,我們要用盡一切的方法、力量去關懷他們、保護他們,身為市長,我希望可以更了解、更關心,甚至於更快的幫助他們,走出染疫後的陰霾,因此,我請同仁幫我安排,讓我可以有機會親自打電話,给這些確診的市民,一來關心他們的健康狀況,二來關心他們康復後的生活。
在電話裡,我感受到良善台灣人的開朗與堅強,像是,有一位大姊,我一開口就說,阿姨妳都好嗎?她告訴我說,妳叫我阿姨阿!我說,對不起,那我稱呼妳大姊好了,她說,沒有啦,我的年紀,你還是稱呼我阿姨好了。
大姊一開口,就跟我說,她家房子很大,她和她的家人都在自己家的院子運動,沒問題,聽到這裡,我笑笑的跟她說,我看過妳的資料,妳們家真的好大,聽到她開朗的聲音,我心裡很是為她高興。
還有一位孝順的孩子,陪媽媽到北部醫院就醫,卻因為同病房的病人確診,他們被感染、確診,但在電話中,我感受到這18歲的男孩,因為家庭的因素,他的語氣中,有著超齡的成熟與堅強,他告訴我,媽媽剛做完化療,還在隔離病房休養,我問他,爸爸和弟弟都好嗎?他告訴我,一切都好,他也告訴我,他準備升大學了,在電話中,我提醒他,媽媽需要多休息,身體才能盡快恢復,你是哥哥,你辛苦了,有任何需要,我們都在,不要客氣隨時和我們聯絡。
另外,我也可以從電話中,感受到他們的擔心,擔心會被社會歧視,擔心無法過正常的生活,有一位確診的市民告訴我,因為她的健保卡被「註記」,而無法去醫院看診,我告訴她說,應該不會有這個情況,也告訴她,我會請同仁協助釐清,同仁在第一時間,回電向她說明,她的健保卡並不是被註記,而是因為有Covid-19的就醫紀錄,但,她還是可以正常的就醫,也請她遇到任何問題,我們都在,隨時打電話給我們。
其中,讓我最不捨、最難過的是,一位年輕的媽媽,她告訴我,雖然她已經康復出院了,這個病毒沒有擊垮她的身體,但,確實影響她的心理,她說,她有很多的害怕,她害怕,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她害怕,接觸家人,她害怕,她的家人也會因為外出而被感染,她有好多的害怕。
過程當中,她的語氣充滿了焦慮與不安,我在電話中鼓勵她,我也是三個孩子的爸爸,跟她一樣,有很多的擔心,也可以體會她的辛苦,不過,我請她為了自己、家人及孩子,一定要勇敢的走出來,也主動請同仁安排專業的心理諮商,幫助她及早恢復正常生活。
甚至於她跟我提到,她害怕,是不是因為自己的關係,連累到先生到現在還必須居家辦公,無法正常的去上班,聽到這裡,我也跟她分享,我曾經在媒體上看到的一篇報導,智邦科技的資深副總,寫給他們員工的一封信。
信裡提到:「一位曾經被感染的同事寫信給他,說到,他已做第五次PCR採檢,CT值為36.1,且已經解除隔離,CT值35以上也符合公司復工的規定,但主管因擔心我身體未康復,指示先請病假/生理假。」看完這封信後,這位資深副總回信給他:「你可以來上班了,如果有問題,來坐我旁邊。」
我用這個例子,告訴她不用擔心,妳不但PCR陰性、解除隔離,也已經出院了,家人也沒有被感染,安心的休養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先生在工作上,遇到任何問題,我們都在,我們願意提供相關的協助。
就在準備掛電話的那一刻,她突然跟我說,市長謝謝你,我一個人,嫁到新竹來,我感受到,新竹人對我的照顧,我覺得很溫暖,她請我向所有的市府同仁,與照顧她的醫護人員,表示感謝,就這麼短短的一句話,卻是這麼的真誠,這麼的有溫度。
也有確診的市民,在通話快結束時,再次跟我說明,在居家隔離期間,她的家人外出,不是亂跑,而是因為客戶的要求,不得不,必須到工作的地方完成工作,我也跟她說明,這些我都知道,不過,居家隔離期間外出是事實,當時疫情吃緊,政府一定要有作為,保護多數的人,請她能夠理解。
她完全沒有任何的情緒,反而是一直要告訴我,希望我能夠了解,她和她的家人,絕對沒有要成為防疫的破口,沒有要造成其他人的困擾,只是希望讓我知道,她們心裡的委屈,我說,我知道,我們都在。
最後,我要誠摯的呼籲大家,這也是其中一位確診的市民,特別希望我懇託大家的,大疫期間,沒有人願意染疫,過程當中,他們也都很無奈、很恐慌,甚至於感到絕望,因為不知道為什麼自己就感染了,但,他們都積極的接受治療、配合防疫,現在也都康復出院了,他們需要更多的支持,他們害怕自已和家人受到歧視,因此,我要呼籲所有的朋友們,他們是我們的家人、我們的朋友,我們一起陪他們走過,人生最辛苦、最艱難、最無助的一段。
大疫期間,一起平安、一起健康、一起回到過去幸福的生活,比甚麼都重要!
朋友們,不怕,我們都在。
病人 稱呼 在 SKRpresents 陶山音樂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李杰明 W.M.L Playlist: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_BJh1Mu7PPeS2THyw0DMZOYBOhYS2EAx
李杰明 W.M.L IG: https://www.instagram.com/wmlhiphop/
SKRpresent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krpresents/
Listen: https://www.soundscape.net/a/998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詞:李杰明 W.M.L
曲:李杰明 W.M.L & 陶山 Skot Suyama
編制:陶山 Skot Suyama
導演:Michael Li
I Need You
I need you here
Always near my dear
最愛的人容易變最恨的
The person I love easily becomes the person I hate
最愛的人無理取鬧怎麼變最笨的
How come I always become unreasonable in front of my loved one?
氣憤的 疑問著
Feeling angry and questioning myself
我剩了 最後的耐性 脾氣太硬
I'm too stubborn with very low patience
怎麼冷眼瞪著 卻說自己在整頓呢?悔恨著!
I know I'm fighting her but then I lied, said I'm trying, regret
我想保護 我最愛的人
I want to protect her from myself
可我卻扭曲她的好處 變最爛的人
But I'm always twisting her kindness and making her the enemy
犯罪的人 也曾經想誠心的澄清
Sinner all at once, I want to confess and be good
結果是藉口在騙我自己
But it's all excuses just so I can lie to myself
別面對自己的不安全感控制慾
I don't have to face my insecurity that turns into control
I need you here
Always near my dear
我出生 在這個世界
My mom left right after my birth
我用著哭聲 脆弱的向我生母致謝
I use my fragile crying and say thank you for giving birth to me
她是第一也是唯一必須用依賴的心態
She is the first and the only person I was supposed to rely on
我親愛的心脈 也是一切兵敗的侵害!
But even blood can't make her stay
她走了 順便摧毀我第一次信任
She left, destroying my first trust
成了心中不信任的定論 沒印證的氣憤
I learn to never trust again, but then the anger grows in me
心中的矛盾?逃避?饒了我吧!
So many voices in my head always
所有的聲音都別再議論!別記恨
Please give me a break, don't hate her
快點撕開心房嘗試再信任
Try to trust again
我信任我爸
I trust my Dad
我不想長大 總是找話題想找他講話
I don't want to grow up always finding excuses to be with him
是一種牽掛
Relying on him
但可惜瞞不過隱藏的變化
Because in life, everything changes
我走到九歲 我守候的一切是否像酒後的一夜 都不見了?
When I was 9, our 2 person team broke up again
你親那人是你新的心上人
He fell in love with a girl
稱呼母親的對象請在我心中先換人
And she become the person I have to call Mom
我只是嫉妒她要與我分享你的愛
I'm jealous that she gets to share your love with me
我知道你還是愛我
I know you still love me
我只是難過我用的詞是“還是”
I'm just sad that the word I use is ''still''
I need you here
Always near my dear
恨她?愛她?誠實的感受在哪?
Hate? Love? What are my real feelings?
剩下 掙扎 心中的路也已分岔
Left me struggle, my heart has different voices
別信任 一個病人 我心中有太多疑問
Can't trust myself, I'm sick, I have so many doubt
這信任 已經冰冷 我是我唯一的親人
Trust turned cold, I am the only person I can love
我只要信任誰 那個誰就離開
Whenever I trust someone, that person leaves
我只要記恨誰 那個誰就存在
When ever I hate someone, that person stays
我無法控制 我的控制慾
I can't control my feeling of controlling my lover
很諷刺的 我重視的是 擔心內心安全
But ironically I end up pushing her away to secure myself
我卻貪心得到愛
I'm greedy for love
我無法專心割掉心脈
Cant cut the desire for Mom
貪心所以期待
Still greedy, still hoping
一再被愛影響心態
Never in the right mind
關心都變奇怪
Even my caring is twisted
我其實一直信著愛能讓以前的傷不再是遺憾
I actually still believe that one day love can heal my wound
但或許愛是一種絕症 而我早已罹患!
But maybe love is cancer and I already have it
病人 稱呼 在 ERNEST案內所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想和我一樣30天升10000訂閱:http://goo.gl/zNT6Ck
港日Talk:香港有人自殺?關我鬼事?
自殺問題
日本和香港同樣有自殺問題,日本的香港留學生,我決定分享多點日本和香港都值得關注的事情和有趣的事情。
之前香港有一單新聞被好多人喺Facebook係咁share,都引起咗唔少嘅討論-就係教育局副局長個仔自殺嘅呢單新聞。係,呢單嘢係過咗好耐,但你聽我講埋先。好喇,總之因為呢單嘢事主個阿媽係教育局副局長,所以突然間好多人就出嚟紛紛討論,而我講嘅好多人入面有啲人係咁㗎:
嗱嗱嗱,你地唔好對號入座呀!我知道有好多人都好貼地咁討論呢單嘢㗎!而睇到呢度有啲人可能會話我,挑又想借政治上位呀嘛?你唔好咁敏感先,邊邊都未hi到,我地就一於唔講政治講下時事!
香港由2015年9月1號開學日開始發生學生連續自殺事件
2015年-12單;上年總共38單;今年到現時唯止-19單,即係由2015到而家喺香港有超過70個學生自殺,亦即係話每年有超過23個學生自殺死亡。
23個人死代表啲咩?
一場足球比賽兩邊嘅出場球員全部死哂;音樂節入面起碼5隊band嘅死亡;亦都可以係一班學生嘅全班人數。
其實唔講到數字,好多人都會唔醒覺有問題出現:
喺日本,由40年前開始每年自殺人數超過2萬人,上年20歲以下嘅自殺人數接近500,而每年18歲以下嘅自殺人數大概3-400。一本叫『不登校新聞』入面嘅編輯長提及過大多數學校都會隱瞞欺凌事件,小朋友都唔敢話比大人知,其中原因係唔想比大人知道佢地受緊苦。尤其係呢個智能手機時代,學生斯凌已經可以去到用LINE集體恐嚇同學,例如同被欺凌嘅人講:「你聽日唔好返學呀」「快啲去死啦」等等。
自殺本身就係一個問題,而問題嘅背後總有原因
喺日本有一個現象叫「9月1日問題」:
就係4月開始嘅春學期唔少學生因為成績唔好或者係因為被人排斥同欺凌而令到佢地喺9月1日自殺,即係暑假完結之後嘅開學日。
日本有呢個問題,相信無人想見到自殺問題喺香港惡化。潘匡仁自殺呢件事好多人都將焦點放喺佢呀媽度,而忽略事主尋死嘅其他原因。例如香港同日本嘅學生自殺其中一個原因係學業問題,而喺香港好多人會集中喺家長要點點點,教育制度要點點點,但好少人會將重點擺返喺學生度,去講點樣去關心多啲受壓嘅學生,或者係點樣教導學生去關心多啲所謂嘅「邊緣人」。
當我地睇嘢嘅角度只放於一點,有其他更值得正視嘅問題會被忽略。例如由一開始媒體將標題定為「教育局副局長蔡若蓮長子 擎天半島墮樓亡」令大家都將重點放咗係事主呀媽到但其實事主嘅自殺原因先係重點。潘匡仁因為三項鐵人賽嘅意外頭骨碎裂,經歷咗一個月喺ICU嘅搶救雖然死過翻生但係因為創傷後遺症而有抑鬱,最後因為抑鬱病惡化自尋短見。好大家可以話佢呀媽有責任,但只談死者自殺,我地係咪都應該放重係點樣關心抑鬱症病人到呢?再者講到自殺問題,點樣關心多啲學生係咪先係重點呢?有時候當我地轉換一下視角去睇呢個世界,其實會發現喺自己崗位盡力去關心同解決唔同嘅問題先係我地應該做嘅嘢,而唔係乜都唔做盲目地去批評呢個世界。
我知道我嘅觀眾有唔少係學生,呢條片入面嘅嘢如果你地啱啱先知嘅請大家嘗試去關心多啲唔同嘅人,陳奕迅有首歌叫Shall We Talk,係林夕喺自己有焦慮症嘅時候寫,講人與人之間嘅溝通好重要,試下專心聽下呢首歌,再試下細心留意身邊嘅人,你會發現即使有人遇到好大困難,只要你肯同佢地傾下計,關心佢地,你已經救返唔少人。
時事又好政治又好,都係呢個世界比唔同事物嘅一啲稱呼,只要我地一日唔麻木,所有我們見到感覺到嘅事都唔會係關我鬼事㗎。
之後我都會以唔同嘅主題去講下港日文化,如果你中意嘅就記得Like同Share之後㩒埋個subscribe制喇,同埋響埋個噹噹。我地下條片見!
【未成年勿入?】原來日本超商這樣賣A書?!
https://youtu.be/ks52E2PNuKc
一講起香港,日本人會諗起咩?
https://youtu.be/6GGOHzj6HWI
【日本不可不知】小心!可能你已經在日本成為怪人!
https://youtu.be/DDqL46Fx7HY
想留意更多我的動態,記得緊貼DuoCRAZY #tokyo
DuoCRAZY #tokyo社交平台:
DuoCRAZY #tokyo channel:
https://www.facebook.com/DuoCRAZYTokyo/
Ernest DoCRAZY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ErnestDoCRAZY/
Ernes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rnest_pch/
Wing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ng_chan_/
病人 稱呼 在 侯漢廷為民請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歡迎分享此影片,改善台灣的醫護環境,為護理人員加油!
護理人員的辛勞,確實不是一集談得完。不僅本身職業的辛勞,還遭受語言及暴力對待,加上許多奧病患、奧家屬,仍必須笑臉迎人,難以想像每位護理師怎麼撐過來的。影片中上班時數15-16小時以新人居多,但多數醫院都存在假打卡裝下班然後繼續上班的狀況。良好的護病比是6人;台灣白天的護病比大約十餘人,夜晚人手不足,護病比最高,或許有人覺得晚上輕鬆,恰好相反,最多病人危急的時間正是半夜。生病不能請假、過節不能回家,最令人難過的,就是自己家人生病時不能隨侍照顧,因為他們必須照顧別人的家人。
人力不足不是一蹴可幾、短時間能達到的。我們可以怎麼做?小病別去大醫院、耐心與愛心對待醫護人員。此外,影片中的奧病患都稱「護士」,其實並不禮貌,希望能稱呼他們為「護理師」喔!
病人 稱呼 在 忠恕青年Zhong Shu Youth - 請稱呼我們「護理師」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請稱呼我們「護理師」 - 在18世紀的英國,護理工作大多由名聲低劣的婦女擔任,在缺乏護理常識與長期艱苦的環境下,病人常常得不到適當照顧。善良的南丁格爾女士學成 ... ... <看更多>
病人 稱呼 在 Re: [閒聊] Intern該怎麼稱呼? - 看板Nurse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HZYSoft (PCMan 2007)》之銘言:
: 其實,稱乎可以不重要,態度的確比較重要,不過...
: 如果仔細去觀察,不難發現很多 VS、主任,在稱呼 intern 時,
: 一定都會使用某某醫師這樣的稱乎,除了有些年齡相近的,會稱學弟
: 而在跟病人介紹 intern/clerk 時,也一定會使用醫師這個稱謂
印象中,醫院有要求我們不可以叫醫學生為實習醫生
而是要稱呼他們為醫生,
這樣在跟病人第一次見面和介紹的時候,不會讓病人跟家屬會有"被實習"的感覺
我覺得這在病人和家屬面前很重要
: 即使醫策會一直說我們應該要正名為「實習醫學生」
: 因為沒有執照,醫師服和證件上都不准許有醫師字樣
: 為了這個事情,我們學校 (陽明) 甚至曾被醫策會提出檢討
: 要求 intern/clerk 的醫師服上只可以有名字,不准繡醫師字樣
: 過去已經繡上去的同學,就只好設法拆掉...
: 的確,我們現在不是醫師
: 但主治醫師們,還是會儘可能對 intern/clerk 使用「醫師」這個稱呼
: 這是為什麼呢? 我本來是不知道理由的
: 當了 intern 快一年後,我慢慢可以感覺到這件事情的重要
: 這不單純是稱呼的問題,也無關乎聽起來舒不舒服或禮貌與否
: 原因,我想很簡單
: 「只有當你被當成醫師的時候,你才有可能表現得像個醫師。」
其實我對這句話有很不同的想法,
我覺得應該是"只有當你表現得像個醫師,才會被當成醫師"
可能是單位性質的不同,我們單位的病人總是來來回回住院,
很多時候對醫療行為都很清楚,所以家屬跟病人會對不同的醫師有不同的感覺
在他們面前如果表現的不像個醫師,私下他們會告訴我們
對於很努力想成長的醫師,我會跟病人跟家屬說他的某些優點來幫忙掩蓋他的缺點
對於一點都不努力的醫師,當病人跟家屬私下跟我說她們的不信任,我只能笑一笑
: 如果你覺得自己只是外來的學生,和醫院無關,也不是醫療團隊的一部份
: 在這樣的情況下,要學習負責、敬業的態度,投入臨床工作,是不太可能的
可以想像以後的臨床生活,因為當intern的時候覺得自己只是學生跟醫院無關
所以對於臨床的事不太積極,等畢了業,當上了住院醫師
有了這樣的住院醫師,對一個負責任的CR來說,CR會想死
對一個也不太負責任的CR來說,會死的就是病人了!
: 當你提出的意見有人重視的時候,你更會對於你的每個決策謹慎
: 如果你開出的醫囑,護理人員都會很認真的當一回事去執行
: 那你一定會在下每個醫療決定時,儘可能仔細的思考,戒慎恐懼,避免對病人造成傷害
: 如果你的醫囑,總是在幫別人補開漏開的單子,你的意見也沒人會在意
: 你根本無足輕重,你的存在可有可無,在整個團隊中你只是多餘的人,
: 在這樣不受尊重,毫無歸屬感的環境下,要培養出負責任的工作態度,也很難
: 只有當認知到「我是這個病人的醫師」,你才會學著去表現出醫師該有的樣子
: 要訓練 intern 學著當個醫師,做醫師該做的事情,用醫師的方式來思考,
: 首先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得讓 intern 覺得自己真的像個醫師。
: 我相信這是主治醫師們,為何都用和對待其他正牌醫師一樣的態度,來對待我們這些菜鳥
: 這種自尊和自信,以及對這個職業的認同,我個人也覺得是醫師養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
怎樣讓intern覺得自己像是個醫師?我覺得是尊重的問題~
"學弟"是讓感覺很不尊重的稱呼嗎? 應該是"ㄟ~某某醫生"這樣比較不尊重吧
臨床上遇到很多尊重醫生的護士,也有不少不尊重醫生的護士
相對的也有很多不尊重護士的醫師,也很多尊重護士的醫師
我覺得都是個人問題
今天這個議題會討論這麼久,也是"尊重"的問題
如果今天原PO的PO文,讓人家感覺是尊重的詢問意見跟答案的話
應該一切都不一樣了~
原PO的文章內容感覺就像"到人家家裡,罵在裡面的人多麼的糟糕"
很有"不准別人罵他,只准自己罵人"的味道
: 不過,在我們的教育中,的確較少去觸及到對其他同儕的尊重。
: 醫病關係常常被講到爛掉,但卻很少人去關注醫護關係,事實上這點非常重要。
: 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處境相同,目標也一樣,就是各自發揮專業,合作把病人照顧好。
: 都是工作上的伙伴,要好好相處,我想並沒有這麼困難,只是需要更多互相的了解
: 這是為何我會常常逛 nurse 板的理由,了解護理人員,也能適時分享醫師方面的想法
: 醫師和護理人員關係好,互相照顧,對大家都好。
: 有次晚上去病房換藥,病人問我吃飽沒,我說還沒。 病人說:醫師真辛苦
: 我跟他說:其實護理人員更辛苦,你看他們一直這樣忙進忙出,都沒時間休息
: 我本身有機會的時候是會教育病人這樣的觀念,希望可以提昇他們對護理人員的尊重
: 護理人員如果少受病患和醫師的氣,工作起來就會比較愉快。
: 工作情緒比較好,護理人員對醫師也會態度比較好,也會把病人照顧得比較好
: 病人照顧得比較好了,醫師的工作也就比較輕鬆了,這樣的情況就是雙贏。
: 有次,我不小心忘了去換某床的藥,護理人員也是幫我 cover,跟病人家屬說我去上刀
: 然後才 call 我去換,我去換了家屬還說:辛苦了忙到現在,害我很不好意思...
: 還好護理人員幫忙,本來可能引起家屬極大不滿的事情,就這樣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 大家都在同一條船上,基本上是生命共同體。 現在醫療環境這麼差,團結一點,
: 有事情像這樣互相幫忙,互相 cover,不是很好嗎?
互相尊重互相幫助,會讓忙碌的臨床生活多點溫馨~這樣不是很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8.171.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