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起公費流感疫苗開始施打囉🩺(就是今天🙋🏻♀️)若符合資格者記得先預約喲🛎
#快提醒家中長輩去打喲 #還有幼兒 #以及有幼兒家長
🌼公費施打對象:
1. 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
2. 國小、國中、高中、高職、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
3. 50歲以上成人。
4. 具有潛在疾病者,包括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罕見疾病患者及重大傷病患者。
5. 孕婦及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
6. 幼兒園托育人員及托育機構專業人員(含社區公共托育家園)。
7. 安養、養護、長期照顧等機構之受照顧者及其所屬工作人員。
8. 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
9. 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
施打前可先向醫院預約,或是撥打1922和疾管家APP查詢鄰近接種地點。證件和口罩要記得帶唷⭕️
🥚還記得我們在流感疫苗那集裡有說到流感疫苗的製作過程嗎?除了可用雞蛋生產之外,也可以用細胞株培養出病毒再將之去活化喔🧫 這次有一支疫苗就是從細胞培養製造的,可解決產能不足的問題,效果都是一樣的喲。
💡這季的流感疫苗很重要,因為流感和新冠肺炎的症狀很像,在臨床上不太容易區分,希望大家不要得病去醫院,這樣還需要快篩才知道是感染了何種病原,所以趕快去打流感疫苗吧💉
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地度過這個冬天。(變好冷喔窩在被窩裡發文🛏️)
圖片/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流感防治問答集(部分圖片與內容重製)
https://www.cdc.gov.tw/File/Get/sqrAKrJg_Uq8Ki5B0HtO3g?path=4m7HaXfsFrQ0nUnPTKATHrKqisQBEOdEbbCYS5WWjlg&name=rQg00XB0MPBfAdjDDcHcmMlLHmc5v01AyaqgWEDtJVI
⋯⋯⋯⋯⋯⋯⋯⋯⋯⋯⋯⋯⋯
🎧來聽聽我們的podcast吧🎧
🎅🏼壞基基的生化實驗室|各大平台傳送門🚪
Sound on | https://sndn.link/BGGbiolab
Spotify | https://reurl.cc/0Oo6mM
Apple Podcast | https://reurl.cc/k0dq9K
Google Podcast | https://reurl.cc/AqEvMd
病毒培養細胞株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後續追蹤【大家都是台灣隊!中研院成功合成新冠病毒的S蛋白,無償提供學術單位使用,以「開放科學」共同抗疫】
COVID-19(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台灣各大學研單位都動起來,「研發國家隊」儼然成形,其中「開放科學」(open science)的實踐被認為是此次疫情能量匯集關鍵,科學家透過共享研發材料、資訊等方式,加速抗疫進程。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馬徹表示,該實驗室已經成功合成COVID-19研究的重要材料「S蛋白」,是研發疫苗、快篩試劑和抗體檢測、甚至治療的重要材料,該實驗室在可承受量能範圍內,無償提供國內學研單位申請使用。
■S蛋白是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的重要材料
不管是快篩、抗體或疫苗研究,理解新冠病毒(SARS-CoV-2)結構和作用機制都是研究首要關鍵。馬徹解釋,新冠病毒一大特徵是表面有刺突蛋白(S蛋白, spike protein),該蛋白質作為抗原會引發人體免疫反應,可釣出抗體加以中和COVID-19的新冠病毒。
S蛋白是這次專家研究快篩、抗體、疫苗的重要材料,科學家在缺乏真正病毒的情況下,可先製造出S蛋白的基因序列片段,再透過基因工程、細胞培養的方式加以合成。中國疫情爆發後,馬徹實驗室在第一時間向基因合成公司下訂單,著手S蛋白合成作業,日前不僅已將合成、萃取出的醣蛋白材料提供給合作夥伴,也希望基於開放科學的精神,提供國內有需要的研究者。
馬徹舉例,S蛋白是研究單株抗體、疫苗非常重要的材料。未來若能找到良好的單株抗體,緊急時可用於治療重症病患;而他自己也正綜合過去開發「流感單醣化疫苗」的經驗,嘗試開發具廣效性疫苗潛力的「單醣化新冠肺炎疫苗」。
■S蛋白經純度、結構、抗體分析,並透過「人類細胞」培養
馬徹表示,該團隊合成的S蛋白,透過「蛋白質電泳」分析後,可觀察到良好純度,蛋白質分子量也在預期範圍內。他解釋,一個S蛋白「單體」分子量約200kDa(千道爾頓,一種分子量單位,常用於描述蛋白質),由於病毒棘蛋白是以三個相同分子化合而成的「三聚體」呈現,團隊可透過水溶液加以檢查,也確實觀察到分子量約為3倍、600多kDa。
此外,在中研院冷凍電子顯微鏡中心的大力協助之下,團隊檢查該蛋白質結構,也確實發現呈三聚體,在顯微鏡下接近三角形,其3D結構也與國外已公布的蛋白質結構有一定相似度。
第三道把關則是同時用患者血清抗體、SARS病毒單株抗體進行測試。馬徹表示,他與長庚醫院黃冠穎醫師合作,透過英國合作研究者提供的SARS時期單株抗體CR3022,還有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林宜玲提供的COVID-19患者血清,來檢驗S蛋白能否被辨識,實驗結果也確認:合成的S蛋白,能成功被辨識。
除此之外,這次馬徹實驗室團隊合成的S蛋白,是透過實驗室常用的人類細胞株「HEK 293」來合成,馬徹強調,如此好處是做出來的S蛋白有「人類細胞的醣化」,能模擬真正病毒在人體的醣化反應。雖然S蛋白也可以購得,但多數都是透過「昆蟲細胞」加以合成,產量雖高,但若要進行醣化相關實驗,昆蟲細胞可能就較不適合。
昆蟲細胞培養的蛋白質,一般來說100微克市價約新台幣1萬6000元,而馬徹團隊這次的材料是人類細胞,預計對每個申請對象無償提供50微克。馬徹也說,人類細胞培養出的蛋白質也具一定技術門檻和成本,市面上應該買不到。
■「開放科學」精神,盼助力防疫
目前,在實驗室成員的協助下,團隊需要用一個多星期的時間合成,以每1公升的細胞培養,可產生約500微克的醣蛋白,如果按團隊規劃的分讓標準,可提供約10組申請額度,截至4月1日已有4個團隊聯繫。
COVID-19疫情爆發後,中研院院長廖俊智2月13日就宣布響應「開放科學」,成立「國內學研單位COVID-19合作平台」,旗下13子平台涵蓋病毒培養、檢體、病毒分讓、檢測、老藥新用、關鍵材料供應、智慧財產權、抗體、小分子合成、疫苗、抗原、動物模式、社會倫理與法律等面向,目標讓國內學研單位共享研究材料和資訊,透過分進合擊方式來加速研發進程。
馬徹表示,這次全球面臨嚴峻疫情考驗,每個研究者其實各有所長,他希望至少從院內開始響應「開放科學」精神,他也觀察到美國同樣有單位已進行研究材料的無償分讓,「這時候如果可以不要關起門來自己做自己的,或許可以讓這樣的研究進展地快一點。」
「大家在搶時間,不求回報,不要求什麼,如果大家都樂意分享,也不要管誰先成功,反正能分享就分享,」馬徹表示。(文/柯皓翔)
#延伸閱讀
【全球疫苗競速關鍵:8種疫苗比一比,台灣競爭潛力在哪裡?】http://bit.ly/2TWvCKa
【MIT快篩大突破,工研院最迷你手持PCR,中研院、國衛院單株抗體將展開招商】 https://reurl.cc/kd7K23
★紀錄關鍵時刻,看見事實重要,#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疫情,即時接收推播,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 http://bit.ly/2YeHAOP
#疫苗 #快篩 #醣蛋白 #開放科學 #報導者 #武漢肺炎 #COVID19 #新型冠狀病毒
病毒培養細胞株 在 中央研究院 Academia Sinic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院長大大說:「善用最近多一些的居家時間,靜心充實知識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 #STAYHOME #居家抗疫 那就來讀書讀專欄~
本期1711期 #中研院訊,在本院農生中心 #蕭培文 研究員撰寫的〈從研究禽流感疫苗到面對SARS 2.0危機〉文章中提到:
「要做冠狀病毒疫苗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用『無害的病毒分身』來刺激免疫細胞產生抗體,甚至激發細胞免疫效應,來更籠統的排斥同類的冠狀病毒,然而又必須做到杜絕被病毒感染的風險。」
蕭培文怎麼做呢?
「利用培養SARS病毒的細胞株,轉殖SARS病毒的部分基因,令細胞生產類似SARS病毒的外觀的顆粒,把『通緝犯的立體雕像』提供給人體免疫細胞,好發動全身查緝!」
當年,研究團隊花了三年時間投入實驗,申請專利,投稿期刊,但卻失利了。然而,科學家並沒有放棄,將這個研究經驗轉向流感病毒;而現在,又將再次面對新型冠狀病毒,來看看蕭培文研究員研究的心路歷程:
點連結看全文👉https://pse.is/KKCUA」📖
病毒培養細胞株 在 果仁小兒科診所- 新型細胞流感疫苗大幅提升流感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流感疫苗對降低新冠病毒感染有效性為29.7%;降低新冠肺炎發展為重症有效性 ... 細胞培養疫苗則是全新製程,首先要挑選適合的細胞株,培養在哺乳類動物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