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三小動作反罷免,韓國瑜徹底激怒高雄人》
原文/ 張博洋講Hak啦,刊登於 思想坦克 Voicettank
第二階段連署突破55萬,可說是創下台灣地方自治史紀錄的高雄市長罷免案,在高雄市政府最新的小動作干擾下,再一次引發高雄市民的怒火。
回顧自總統大選結束後,韓國瑜面對罷免案所採取的各種反制行為,讓敦厚的高雄人以作戰的姿態全力以赴,實在並不讓人意外。
高雄人在台灣社會的印象中總是熱情、開朗,不拘小節;只要對方誠懇,高雄人也會真情相對。這樣的性格,是韓國瑜當初能夠勝選,擔任高雄市長的重要因素之一:「一個很敢講的市長,讓他做做看。」
可惜的是,高雄人卻換來市政無能、市長跳票毀諾的難堪下場。「自己犯的錯,自己來彌補」,是高雄人在這次總統大選中,用選票做出的回應,讓蔡英文創下歷史紀錄的百萬票,也讓韓國瑜只拿到六十一萬票,比市長得票少了約三分之一的二十八萬票。如果韓國瑜在這次的失敗中痛定思痛,檢討自己,全力專心市政,高雄人還是會願意再給他一次機會。這也是罷免團體起初所「擔心」的重要因素:要是韓國瑜真的很會裝乖怎麼辦?
所幸,到了中年之後,人的本性已經很難改變,就像韓國瑜在總統選舉期間,民調落後時開始口出惡言,一下「他奶奶的」、一下「得民調者得痔瘡」,讓選情更加惡化一樣,面對罷免案的反應,也是假裝專心市政沒多久,檯面下的小動作就紛紛出籠。
第一個小動作,#任命副市長陳雄文兼任選委會主委。
儘管高雄市政府強調任用依法沒問題,但如果連依法都有問題的話,顯然就不是小動作,而吃相難看了。根據中選會在一月十七日的第540次會議記錄,當罷免團體在去年十二月進行第一階段提案時,高雄市選委會便去函中選會,以「資料繕寫與簽名筆跡不同、日期蓋章、提議人名冊提早填寫」等理由,試圖影響中選會,做出提案書無效的決定,然而未果。
高雄市選委會仍不死心,仍要求中選會刪除高達一萬多份提案書,要將罷免案在第一階段就因無法突破2萬2814份門檻,胎死腹中。
不過同樣遭到中選會依法拒絕。即使到了第二階段,面對突破門檻兩倍以上的55萬份連署,高雄市選委會依然死性不改。
既然沒辦法擋你填連署書,那就製造你的麻煩,選委會在二階段審查期間,寄發「罷免查詢單」,恐嚇市民「如果不回傳,將由選委會依權責認定」,言下之意,當然是「認定無效」;然而,中選會也已經表示,連署書有效與否,權責在中選會。換言之,高雄市選委會的用意,在於恐嚇參與罷免的市民。
第二個小動作,#市府開罰、#監委約談陳冠榮。
陳冠榮除了罷免的法定領銜人身份外,也是高雄氣爆事件的自救會長。由於在氣爆的後續處理上,與當時執政的陳菊市府密切互動,成為國民黨的重點攻擊對象。這也讓父親是深藍的陳冠榮,反而是走上反國民黨的道路。
高雄市政府在今年二月底,突然發公文給陳冠榮,指出有民眾檢舉,光復高雄總部並未依《公職人員罷免辦事處及辦事人員之設置及徵求連署辦法》規定,在申請後的7天內向高市選委會申設罷免辦事處,即不能再設立。
選委會監察小組前往查看,總部有看板、桌椅、人員,應屬辦事處,要求陳冠榮10天內說明,否則將開罰10萬至100萬。陳冠榮則回應,光復高雄總部只是收取連署書的地點,並非辦事處。依《選罷法》規定,領銜人「得」(可以要或不要)設而非「應」(一定要)設辦事處,事實上他並沒有設置辦事處,也就沒有申請與否的問題。
今年三月初,輪到監察院發函給陳冠榮,要求就高雄氣爆後的善款運用進行說明。由於本案早在六年前的氣爆事件後,便已經經歷過一次監察院約談與國民黨議員的「強力監督」,最後「什麼事都沒有」,使得這一次由馬英九時期提名的監委發出約談通知,充滿濃厚的翻舊案與警告意味。
第三個小動作、#唱雙簧、#利用疫情做文章。
陳雄文、高市府與國民黨扮演黑臉,全力攻擊罷韓;事主韓國瑜則扮白臉,只負責市政宣傳。自總統大選結束之後,韓國瑜便定調「全力拼市政」,臉書上幾乎都是鋪路、行銷高雄市的內容,日前與馬來西亞歌手黃明志合作的觀光影片,大有吸引年輕選民、擺脫之前找白冰冰、張俐敏等「上世代流行」的意味。
可惜的是,韓國瑜顯然「不安於裝」。隨著武漢肺炎疫情爆發,韓國瑜首先是在禁止口罩出口議題上與中央唱反調,表示「硬性規定未必聰明」;接著「以身作則」,當指揮中心推廣「健康的人、空曠處不必戴口罩」,韓國瑜就偏偏在戶外受訪時戴上口罩;甚至在視察公車消毒作業時,故伎重施,手捧漂白水「聞比例」,遭醫學專家痛批「不良示範」,更扯的是,還在近日花公帑宴請高雄市各區農漁會幹部,遭批市長帶頭「假防疫,真反罷韓,逆時中搞群聚」。
種種作為,無不凸顯出韓國瑜實在是「裝得了一時,瞞不了一世」。 高雄人雖然熱情而開放,但絕對不是傻子。給韓國瑜一次機會,卻是「真心換絕情」被當成跳板;而韓國瑜為了保住自己的市長寶座,不是誠心悔過道歉,請高雄人原諒,而是小動作不斷,用破壞的方式來回應高雄人的不滿。這樣的做法,不只是很有國民黨的特色而已,也必然會更加堅定高雄人要驅除害蟲的心。
「痔瘡醫學英文」的推薦目錄:
痔瘡醫學英文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劉真的困境-醫療抉擇的兩難>
大家喜歡的劉真安靜的離開她先生、女兒以及粉絲,再多的靈堂獻花與弔殤也無法彌補她的來不及說再見。
人生的幸福是健康與財富的相乘數,失去健康就一切歸零。但生病無法避免,人生最困難的決定之中,醫療抉擇絕對名列前矛。當自己或家人生病時,要開刀嗎?要插管嗎? 要化療嗎?要截肢嗎?要換肝嗎?to be or not to be?絕多數人陷入生死相煎左右為難的困境。要訴之理性?醫學太專業資訊又不足,要訴之直覺?直覺如求神問卜買彩券豈能盡信?碰到這種情況,人們要如何做出聰明無悔的決定來降低不測的風險呢?
(一)有科技才有選擇
首先,病家有選擇是因為醫學的進步,一個心臟衰竭的病人考慮是否做心臟移植是因為有換心的技術,主動脈狹窄在過去只能任它惡化,但現在有了瓣膜置換術的選擇。有積極的治療選擇就一定更好嗎?不知道,這是另一個議題,我們在下段討論,但絕大多時候有選擇才有機會,才有希望,病家當然可以選擇「維持現狀」 status quo,以劉真事件看這是更聰明的選擇,但這是事後之明,人生最大的無奈就是無法早知道,下注離手,機會與風險並存。
(二)希望與權衡取輕
病家因此選擇有風險的手術是基於「希望」,期望一牢永逸的擺脫病纏,但醫師選擇風險較高的手術可不是基於「希望」,而是依據「權衡取輕」trade-off,「權衡取輕」就是為病人找出傷害較小利益較大的治療方法。生病無全順,通常只剩壞與次壞的選項,醫師的職責就是協助病家做出較好的抉擇。
(三) 風險無所不在
即使走路也可能車禍,人生的風險無所不在,所以說「醫師不是神,沒有零風險的手術。」醫療的風險可以分成兩方面-一是病人端,病人是否太衰老,有嚴重共病(如糖尿病心臟病肝腎病),有免疫過敏血液問題等等,這決定病人是否支撐得過麻醉手術過程及術後恢復。另一則是醫療端,醫療端包括醫院醫療團隊的整個系統。因為人就可能犯錯,醫療是人的行為,無論多小心還是可能有誤,統稱為「醫療錯誤」(醫誤)medical error,這並不表示一定是醫療團隊的錯誤。手術的醫誤最多也最嚴重,尤其是心臟與大腦手術。
(四) 醫誤的來源
醫療的副作用造成新的疾病稱為「醫源性疾病iatrogenic disease」,舉例來說,病人術後感染肺炎就是。醫源性疾病通常不是醫師的錯,而是治療本身的副作用。即使是醫學最進步的美國,統計一年因為「醫誤」損失的性命達10萬人浪費171億美元。(Van Den Bos, 2011) 像「壓瘡」、「術後感染」就是醫誤前二名。舉我較熟的脊椎手術為例,平均每個手術犯2.2個醫誤。進一步分析原因有四分之一是由於醫師的技術,另四分之一是由於醫師的判斷與處理失誤,其他50%則是醫師外的原因如麻醉、護理、設備、延遲等等。(Rolston JD, 2014)可見手術風險高,即使你到最好的醫院,拜託到從不犯錯的神醫為你手術,還是有另外50%的參與者系統環節可能出差錯,更何況絕沒有零失球的神醫。事實是當病家起心動念簽了手術同意書,排定開刀時間後,就已經在「手術賽局」裏,風險無法全知,不能完全避免,病家必須有這種心理準備。
(五)手術分成三種
首先需瞭解手術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是「緊急手術」,不手術馬上有生命危險如內出血癌症或槍擊,第二類是「選擇性手術」elective surgery,能夠改善疾病與生活品質的手術如椎間盤突出,白內障或痔瘡手術。第三類是「改善形象及功能手術」如整型隆乳近視手術。第一類手術不需考慮,風險再高也要做,至於第二類與第三類則值得好好考慮,因為病家的期望中絕不包括死亡或終身殘障。
(六) 保守療法
人有兩種。「風險趨向者」與「風險趨避者」,醫療的選擇常與個性有關。此二者醫師病人都有,自覺藝高膽大醫師為高齡多病十分嚴重病人手術,病人為整型接受削骨隆鼻等多次手術。但面對醫療風險,保守點可能更好。天下文化有一本書「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練」,作者是美國哈佛大學的阿圖葛文德醫師,此書英文直譯應該叫「併發症」complication。作者說:「醫學沒有那麼完美,也沒有那麼神奇。病人抱持過多的期待常要失望,因為即使是最簡單的手術,也不能保證病人術後一定會好。」
病家常不瞭解「併發症」,對手術抱持不切實際及一廂情願的想法,醫師不僅不該因利益推波助瀾陷病人於險境,反而該堅持立場,不必開刀的要說服病人不要手術。前台大朱樹勳教授稱讚神經外科黃勝堅醫師是好榜樣,他立場堅定很少讓步,總是勸退病人能不開刀儘量不開。他說:「愈早跟病人解釋手術風險,提供的資訊愈豐富,病人通常會打退堂鼓。」黃勝堅醫師經常拿自己的「腰椎滑脫」來規勸病人,雖然下背疼痛影響走路,但他從來不想開刀,而且照常打網球。「手術若不具有急迫性,可以與它共存,試著去忍受它。」
像黃醫師這種自己不開刀也勸病人不要開刀的醫師少之有少。大多數外科醫師是力勸病人開刀,但自己有問題時卻變鴕鳥。德國有一項研究,調查醫師自己生病時是否願意手術?結果發現多數外科醫師都不願接受手術,83%醫師認為治療椎間盤突出或慢性背痛,手術是多餘的。其他疼痛的髖關節壞死疾病,74%醫師也不開刀;64%醫師不修補受傷韌帶;57%拒絕網球肘手術。這些外科醫師似乎寧可相信「憑藉自已與自然的康復方式,才是上策。」(朱樹勳, 2008)外科醫師天天開刀當然比別人更深切體會手術的利弊得失,他們採取保守療法不願手術更值得深思。
(七) 醫師的道德風險
病家還需提防醫師的道德風險,醫師的道德風險是什麼?那就是為了業績壓力與個人利益的過度或不必要手術。天下雜誌曾做過一專集「過度醫療誰的錯?」指出台灣過度醫療的推手有三:第一是扭曲的健保總額制度,使得每家醫院都拼命衝營業量與自費醫療;第二是以業績計算醫師的薪資與獎金,許多醫院甚至沒有給醫師底薪,純粹以營業額的比例當醫師業績獎金,這使得內科醫師有明顯誘因多開藥與多做檢查,而外科醫師則是多開刀及多使用自費器材;第三是醫院、醫師與藥商、儀器商互相結合謀利的共生結構,如多開藥賺藥價差、多開有器材的手術賺器材佣金。(黃靖萱, 2011)我一位學弟在某醫院骨科,他的業績壓力是每個月500萬,這使得他必須抓住每個可以手術的機會。或許多數外科醫師不是如此,但聽憑片面之詞就去開刀絕非明智,在拙著「背痛怎麼辦要手術嗎?」我建議要找第二意見,但同一科醫師們很難直接去講得罪同儕的意見,所以第二意見應該要包括內科醫師,第二外科醫師意見則需要問話技巧及聽懂弦外之音。
痔瘡醫學英文 在 台視新聞台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TTV焦點】韓國瑜諷蔡英文「得民調得痔瘡」 柯文哲:這什麼邏輯?
#伊編:阿北表示疑惑😂
---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受訪回應民調落後,說出一句 :「得民心得天下,得民調者得痔瘡」,讓很多政壇人士都摸不著頭緒。就連當過醫生的台北市長柯文哲,都笑著說這在醫學上是沒有道理的,不過柯P接著就自爆,20年前曾經得過,但絕對不是因為看民調得來的。至於民進黨主席卓榮泰,批評他煽動綠營在三重立委選區陷入內戰,柯P則反指卓榮泰「 牽拖」。
#韓國瑜 #蔡英文 #痔瘡 #民調
---
【聽說訂閱 #台視新聞 掌握更多焦點新聞】
痔瘡醫學英文 在 韓國瑜諷蔡英文「得民調得痔瘡」 柯文哲:這什麼邏輯? 的推薦與評價
韓國瑜#蔡 英文 # 痔瘡 #民調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受訪回應民調落後, ... 就連當過醫生的台北市長柯文哲,都笑著說這在 醫學 上是沒有道理的, ... ... <看更多>
痔瘡醫學英文 在 每日一字大家好!今天我們要看的單字是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pile其實是「一坨」的意思。痔瘡的醫學上說法是hemorrhoids,hemo/hemor-是「血」的意思,而oid則是「類似的構成物」。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