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線捕手盤前快訊】中秋節前,保守觀望
其實每天解盤,我覺得自己的角色很像競技賽事的播報員,如果兩位跆拳高手對陣,一來一往,一招一式都非常精彩,那播報的很輕鬆。但是,如果兩位選手根本都不動如山,但是播報員還要硬擠出內容,那真的是非常痛苦。
現在就差不多是這樣,近12個交易日,盤勢十分膠著,都在17100-17500區間整理,個股有表現的有限,而且都是一些不知名小型股,真的看到也不大敢買,再者即使有漲,天數也不多,對投資人真的是很大的心智磨練。如果誇張一點的說,從12天之前,就算每天解盤都直接「複製」和「貼上」,其實一點也不為過,不過我還是盡量每天都能提示一些不同的重點,跟當中的變化,做為大家的參考依據。
加權指數跟櫃買指數,昨天也是一樣量縮整理,變化不大。比較值得注意的是昨天盤前有提到「較為明顯強勢的族群,非化工莫屬,不過連日急漲過熱,加上部分個股已經到壓力區,短線切勿過度追高」,化工族群就明顯開高走低,留長上影線。中秋節前觀望,加上遇到長天期下降壓力線,無法有效突破,中則是維持小箱型整理,盤勢缺乏主流,加上量能不足,攻高不易。
要留意美國三大指數,除了費半指數維持高檔整理,其餘三大指數已經高檔轉弱,這個部分後續要密切追蹤,尤其道瓊工業指數已經出現小頭部現象。另外提醒投資人,今天開始剩下2個交易日,下周有中秋連假會休市,避免國際股市出現重大波動,休市無法反映,我個人一般連假都會把持股降到最低。明天行情應該變化也不會太大,要等中秋節後多空才會分出勝負。
(歡迎分享,請載明出處K線捕手楊忠憲粉絲團)
同時也有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4萬的網紅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世界微光看更多 http://act.setn.com/worldlight/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
痛苦指數美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9月15日】美國CPI符合預期,美股一度高開,道指在升過121點後轉升為跌,最後跌292點或0.84%收市,標指跌0.57%,納指跌0.45%。8月份CPI同比上升5.3%,略低於7月份的5.4%,刺激美股早段高開,然而PPI仍有向上衝之勢,未來CPI難以回落,議息前美股有較大回吐壓力。道指是3大指數中率先向下破位調整,技術上,第一波回調幅度已差不多,估計34000至34500應穩下來。至於標指開始回試4420,技術上雖是向下尋底,估計初步應可守住。至於納指需留意15000關口支持力度如何。
距離美聯儲議息仍有一星期時間,市場關注縮表進度,在政府減少補貼下,美國經濟已步入放緩期,大摩估計第3季GDP增長將會放緩至2.9%,零售市場早於6月率先見頂,新增職位亦於7月見頂後大幅減少,經濟放緩情況較預期中嚴重,然而通脹卻高企於5.3%,是典型的滯漲形態,若連續兩季便要小心滯漲重臨的可能性,一旦確立要小心經濟很快便會步入衰退。從經濟角度去看,出現滯漲會很痛苦,是最差的經濟週期,過去各央行強推QE,宣稱目的便是為了防止滯漲來臨,可見滯漲是多麼危險。若真的來臨,或許美聯儲會再推遲QE時間表。
不過QE是否真的能完全解決問題?現時通脹上升主要是市場錢太多,過量資金四出炒賣,造就物價升漲,從而構建起通脹,再加強QE只會令情況惡化。若收水停止QE,或許能打擊物價上升,但經濟同時又會陷入急速放緩局面,依舊未能有效解決滯漲問題。
過往解決方法只有一個,便是大幅加息去壓制通脹上升,以現時CPI升至5%計算,最少要加息至7厘,才能有效地壓制通脹上升。假如息口要回升至7%,將會對經濟帶來災難性結果。過往對付滯脹,必需先忍受經濟一段長時期衰退,待通脹被壓制下來後,息口才得以回落,經濟才重新回復增長,整個過程既漫長又痛苦,所以說是最差的經濟週期。現時美聯儲正要面對這個兩難的艱難局面。
不過債息看法並不是太悲觀,CPI數據一出,通脹壓力有所減退,十年債息回落至1.28%,市場未見恐慌,反而在賭9月美聯儲按兵不動。比特幣回升至4.7萬美元,美匯保持在92.68水平,而離岸人幣卻升至6.437水平,市場又開始Risk On尋找高回報。
噚日提到近期急升的週期性股份開始偏高,小心高位震盪,結果A股近期升勢過急的週期性股份,便出現大幅回吐,反之低迷很久的增長型股份,卻錄得資金買入,上證失守3700關口同時,創指則升1.32%,回升至3200關口之上,資金仍在各板塊中尋找機會。場內交投活躍,成交保持在1.51萬億高水平。外資出現3億元淨流出,無礙本月666億淨流入趨勢。
回說港股,恒指在上試26500後,遇上巨大阻力回落,25700算是回調後首站支持,隨著過去數日成交不停縮減,在入市資金減少下,25700支持力度越來越薄弱,最終都要失守,並向25000目標進發,過去數日圖太郎一直指出,若恒指跌至25000便值得吸納。技術上,恒指此轉回落尚未完結,刻下入市資金有限,入市值搏率仍然較低,也不需心急買貨。
個股方面,恒大(3333)傳出爆煲消息,市場擔心會帶來震盪,恒大債務雖大,但資金缺口未必太多,只要有序出售資產,或許公司會破產,但未必帶來佷大連鎖效應。
在週期性股份回落之際,部份調整較深板塊,如醫療設備股,開始有利好消息而回升,感覺上是各板塊開始有資金抄底,但未願意高追,算是資金逢低吸納表現吧。
希望大家多一點👍及多share支持一下🙏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圖太郎
痛苦指數美國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九月開學季,我梳理了給孩子們在課内學習、課外學習共七點建議。祝廣大學子們充分開展更多元的學習範式,提升自我的創新創造力!
我在《李開復給青少年的十二封信》書裏,也談過人工智能時代的教育,我覺得很適合在現在這個開學季再次分享給大家。比起應試考試中的分數,如果同學們具備“3C”的三大能力—— Curiosity(好奇心)、Critical thinking(批判式思維)、Creativity(創造力),未來更有可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 課內學習的4個建議:要充分利用好在學校裏上課的時間。
1. 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有同學問我:“怎樣學習知識,才能真正記住呢?每年考完試後,好像就把所有的知識還給老師了。”
我給這位同學的回答是:“我學懂的知識以及知道如何實踐的知識,我現在都還記得;在工作中常用的知識,我全部記得;我自己感興趣的知識,記憶更加清晰、準確,就算有不記得的,也可以快速推算出來;相反,那些靠死記硬背學到的知識,或者自己不感興趣的知識,我已經全忘掉了。”
也就是說,死記硬背只能過考試關,而不能獲取受益終生的知識。你們在學三角形面積定理時,一定都會背“底乘以高除以二”的公式。但是,你有沒有理解這個公式是如何推理出來的,為什麼三角形的面積是這樣計算的。記住這個公式和探索這個公式是如何推導出來的,學習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有的同學學習化學,如果每天只是機械地背誦一些反應式,肯定會覺得枯燥無味,但如果掌握了每個反應式內在的規律,並能和現實中的化學現象聯繫起來,就會理解化學這門學科的意義所在,自然就會對這門學科產生興趣。
只有懂得了知識背後的道理,才能在遇到新的問題時舉一反三,才能在需要的時候,靈活地將自己掌握的知識付諸實踐。
2. 要多問問題
會提問也是一種能力,而且你也會因為提問而加深對問題的理解。
我的女兒在學習指數的時候,不理解指數是什麼,更不相信在真實生活中指數有什麼用處,就主動來問我。我用計算銀行存款的思路來指導她,比如存入 100 元,每年的利息是 10%,那麼 10 年後,你的存款是多少?
通過這樣的計算,她終於明白了,原來指數知識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而她能得到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也是因為她主動提問獲得的。
多提一個問題,你就擁有一種多瞭解這個世界的可能性。只有不懂就問,才能真正學到有用的知識。
3. 要勤奮
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的人,一定是勤奮的。
去美國讀中學之前,我只學過半年英語,因此,語言障礙成為我面臨的最大難關。剛開始,同學和老師說的話,我幾乎一句也聽不懂,那種感覺非常痛苦。那“催眠”一般的語速,總讓我在課堂上打起瞌睡。有時候,聽到同學們因為老師的一句笑話笑得前仰後合,我才從夢中驚醒,但還是摸不著頭腦。天書一般的英文,開始讓我有些望而卻步,後來,我乾脆帶幾本中文的武俠小說到課上去讀,因為覺得怎麼聽也聽不懂,還不如看小說。
然而,我心裏又是暗暗憋了一股勁的。於是,我找了一大本英文單詞書來背,經常背到半夜,不會的就一次次地翻厚厚的中英對照詞典。不過,沒多久,我就發現這並不是學英文的最好方法。因為,即使當時記住了一個單詞,但是使用率不高的話,就會完全忘記。我終於悟到了,在沒有語境的情況下,背單詞是沒用的。
後來,我還是下定決心用多交流的方式來學習英文。下了課,我不再膽怯,站在同學中間聽他們說話。如果 5個詞當中有 4個聽懂了,只有一個聽不懂,我也會趕緊問,同學們會再用英文解釋一遍給我聽。回家以後,我會默默回憶我聽不懂的單詞,然後記下來。而上課的時候,遇到聽不懂的內容,我也勇敢舉手問老師,請求老師再說一遍。
我遇到了一位好老師,她甚至犧牲自己的午飯時間幫我一對一地補習英文,她複印了小學一年級的課文,每天拿來給我念。從簡單的課文起步,我們堅持了一年。在這一年裏,我的英文水平迅速提高。學校裏所有的老師還允許我享受“開卷考試”的特殊待遇,她們讓我把試卷帶回家,並且告訴我題目裏不認識的單詞可以查字典,但是不能看書找答案。我每次回到家都嚴格按照老師說的做,遇到題目裏不認識的單詞就去查字典,但是從來沒有去翻書找過答案。因為,我覺得這是老師給我的最大信任,我不能辜負這份信任。
通過種種渠道的學習,我的英文終於逐漸接近同齡人的水平了。一年以後,我完全可以聽懂老師講的話了,英文會話也沒有問題了。到了初中三年級,也就是到美國兩年之後,我寫的作文居然獲得了田納西州的前十名。我想,這和我年齡小,容易接受新的語言不無關係,但也和我勤奮的學習有關。
4. 要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都獲益於獨立思考的能力。甚至想不到的是,這種批判式的獨立思考的能力,“救”了我的命。
在我五十二歲生日前不久,我在一次體檢中被查出肚子裏有數十顆“腫瘤”,經過反復復查,我被醫生宣判得了第四期淋巴癌。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我突然感受到死神和自己離得那麼近;我氣餒、懊悔、內疚,但是,治療過程中的一件具有轉折意義的事件發生了。
我遇到了一個好醫生。我的主治醫生唐季祿給我打氣:“淋巴癌第四期真的沒那麼嚴重,它跟肝癌、肺癌第四期是不太一樣的。”他告訴我,網絡上有兩篇專門討論“濾泡性淋巴癌存活率的預估方式”的論文,如果我有興趣,可以找出來看看。我認真地研究了唐醫生推薦的那些學術文章,發現淋巴癌的分期方式已經有四十多年了,可以說過時且不精准了。如果說只看標準的分類,我因為腫瘤數太多,所以必須歸類為第四期。但是只看腫瘤數量是最準確的嗎?根據我研究的那幾篇論文,分期的目的就是預測存活概率和時間。那麼,最準確的預測方法就是尋找和我病情足夠相似的人,根據他們的不同因素,如年齡、症狀、血液指數、腫瘤數量及大小等 20多種,和他們的實際存活結局來理解哪些因素是最重要的,並且把這些因素整合起來。這樣的研究肯定要比四十多年前的粗分類來得准!
自己研究病情,就像是自己坐在副駕駛座上,可以隨時掌握路況。醫生的治病策略、用藥思維,你至少並不是茫然無知。我又拿出以前做學術的精神,把全部20幾個特徵與我的檢查結果相對照,發現我雖然屬於第四期,但整體狀況其實沒那麼悲觀。原來醫學上對所有淋巴癌的分期方式,至少對我的病情來說是不正確的,我的情況是較輕的。於是,我突然從“第四期癌症頂多幾個月”,變成“至少還有好幾年”可以活。倘若好好照顧自己,更有可能終身不再復發!這個發現有如一線曙光,從此之後,癌症所帶來的一切負面影響,就開始悄悄起了變化。
批判性地看待醫學上對淋巴癌的分類,通過獨立思考,獨立研究的方式來獲得對自己病情的準確判斷,讓我自己從精神上獲得了新生。
■ 課外學習的3個建議:課堂外的時間,我鼓勵同學們,去探索你們熱愛的東西,多實踐,多多鍛煉自己的創造力。
5. 要動手實踐
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牆上寫了這樣一句格言:“我聽到的會忘掉,我看到的能記住,我做過的才真正明白。”
我記得小時候,我的父親曾讓我們幾個兄弟姐妹解答這樣一個問題:用 6 根火柴拼成 4 個大小一模一樣的正三角形。通過動手實踐,我們都找到了正確的答案。這樣的實踐讓我對相關的幾何和空間知識記憶深刻,也訓練了我使用新穎的思維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在高中時參與美國的高中生創業嘗試課程,創辦自己的公司。我們當時的公司非常簡單,就是從當地的建材市場買來鋼材,然後利用週末時間到工廠裏加工這些鋼材,我們把鋼材切成很小的一塊塊圓環,然後在圓環上刻上簡單的雕花。在負責推廣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學生的家長並不需要這樣的圓環,最後產品幾乎是內部消化掉了。
這次的親身實踐,讓當時 15 歲的我意識到,真正好的產品,不是求人去買的,而是必須有市場需求。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在第二次的創業嘗試中就會把市場需求作為我創辦的公司的方向。從需求出發,生產有需求的產品,牢記這樣的理念,第二次的創業嘗試獲得了成功。這些對於創辦公司的經驗,都是我從實踐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只有實踐,你才能知道你的想法是否可行。
6. 要追隨自己的興趣愛好
只有做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情,才能做到最好。
我在上大學時,一直以為自己喜歡法律,將來想做一名律師。可是上了幾門課後,我發現自己對此毫無興趣,於是跟家人商量轉系,數學是我的一個備選項。但是,當我加入了“數學天才班”後,發現我的數學突然從“最好的”變成“最差的”。我雖是田納西州的冠軍,但當我與來自加州或紐約的“數學天才”交手時,才發現自己真的技不如人。我深深地體會到那些數學天才是因為“數學之美”而對它癡迷的,而我並非如此。我一方面羡慕他們找到了最愛,一方面遺憾自己並不是真的數學天才,也不會為了它的美而癡迷,因為我不希望我的人生意義就是為了理解數學之美。
我想到了計算機,我在高中時就對計算機有濃厚的興趣,有一次,為了解答一個複雜的數學方程式,我寫了一個程式,然後把結果打印出來。當時因為機器運行的速度太慢,我沒有等到結果打印出來就回去了。週一回到學校,我才知道我們學校所有的打印紙都被我打光了。雖然挨了老師一通罵,但我的心裏有了一股欣喜,原來這個數學方程式有無數的解,我走後,程式一直在運行,計算機就一直在打印結果。
對計算機的興趣此時在我的心中醞釀,雖然當時計算機專業算是個默默無聞的專業。接下來,我選修了一門計算機編程課,幾個月的課上下來,我發現了自己在計算機方面的天賦。我和同學們一起做編程,他們還在畫流程圖,我就已經完成了所有的題目。考試的時候,我比別人交卷的時間幾乎早了一半,我不用特別準備,也能拿高分。
通過學習計算機 , 我有了一種前所未有的震撼:未來這種技術能夠思考嗎?它能夠讓人類更有效率嗎?計算機有一天會取代人腦嗎?我感受到了一種振奮,解決這樣的問題是我一生的意義所在。
我每天都像海綿一樣吸收著知識,在一門公認為是計算機專業最難通過的“可計算性和形式語言”課上,我考了 100 分,也就是A+ 的分數,創造了該系的一個紀錄。大三大四時我就開始和研究生一起選修碩士和博士課程,接手各式各樣的項目,在這些項目中,我嘗試著攻克一個又一個的難關。畢業後,我在計算機方面創造出了一些成果。
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因為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找到了自己熱愛的事情,並且願意為之付出一生的努力。
7. 要多培養自己的創造力
我的中學是在美國的橡樹嶺讀的,當時的感受就是,學校的功課很輕鬆,每天的家庭作業很少,但是每天有很多稀奇古怪的項目。比如,當時歷史課教到美國印第安人的時候,不是用課本告訴你發生了什麼,而是讓一個團隊寫一個話劇,或者是進行關於移民者和印第安人的辯論。
這些項目都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但會引導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但我們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可以在這些稀奇古怪的題目中得到鍛煉。
後來,我回到北京創辦微軟中國研究院面試時,對前來面試的學生也注重的是對他們思維方式的考驗,我們向面試者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o 為什麼下水道的蓋子是圓形的?
o 估計一下北京一共有多少個加油站。
o 你和你的導師如果發生分歧怎麼辦?
o 給你一個非常困難的問題,你想怎樣去解決它?
o 兩條不規則的繩子,每條繩子的燃燒時間為 1小時,請在 45分鐘燒完兩條繩子。
這些題目雖然聽上去很“怪”,但我們出題的本質也不一定要聽到正確答案,而是要從回答問題的思路中聽到面試者的思維方法。
孩子們,比起試卷上的分數,我認為你們底層的思維能力,會是更珍貴的能力。你在學習每一門科目時,鍛煉出來的能力是未來最能幫助你們的事情。就像你學了代數,也許不會去研究數學,但是這對鍛煉你的思維有幫助;你學了英文,不一定會出國,但是英文可以在瞭解世界最前沿的文獻、在有效交流方面幫助你;你學了畫畫,不一定成為畫家,但是你在學習畫畫的過程中鍛煉的觀察力、空間力、想像力會對你有幫助。
過去,我們對教育成功的衡量標準是學生能不能記得被教的東西。但是未來,教育的精華體現在即使你忘記了所有你學的東西,你還具備思維方式、智慧和能力。
當你已經忘記了歷史事件發生的年代,你還是知道歷史帶給我們的人類的智慧和教訓;當你已經不會編程了,你還是有編程帶給你的邏輯思維;當你已經不會背莎士比亞的詩了,你依然懂得文學的美,這些才是教育的精華。
痛苦指數美國 在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三立新聞 #消失的國界 #李天怡
➲ 世界微光看更多 http://act.setn.com/worldlight/
➲ 深度節目及國際時事都在這裡 【從台灣看見世界的故事】
➲新聞HD直播 三立LIVE新聞 https://goo.gl/7FaFJW
➲追蹤消失的國界粉絲團:http://bit.ly/SETBorderlessWorld
➲驚爆新聞線 爆內幕追真相 https://goo.gl/qnrjSt
➲政論第一品牌 新台灣加油 https://goo.gl/Hthr3e
➲雲端秘檔揭秘辛解碼真相 https://goo.gl/vi3Gzd
➲美食趣遊必看54Free食代 https://goo.gl/bSdR3e
#國際新聞 #國際局勢

痛苦指數美國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本集內容 📌
✭【 琪斐大放送 】兩百萬港人上街怒吼 逼特首緩修法但不撤回
✭【 動眼看熱鬧 】美國咬定伊朗炸油輪 美伊緊張加劇能有解方?
✭【 世界都在看 】影像聲音搭配無違和 深度偽造技術以假亂真
✭【 漏網東西軍 】繁殖力驚人超難消滅 秋行軍蟲到底有多可怕?
為了反對引渡法修法,香港人在八天內三度上街,換來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兩度道歉,並承諾無限期停止修法。但香港人仍覺得這個承諾不夠,堅持要林鄭月娥撤回修法草案,遊行主辦單位的香港公民團體“民間聯合陣線”己宣布將在七月一日再度上街。
事件演變至今,大家都應該看清楚了,香港民眾糾結的核心問題,就是對中國大陸法治制度的不信任。
對中國司法沒信心的,不是只有香港人,大部分法治程度高的國家都對中國司法充滿質疑。我上星期己經提及紐西蘭跟澳洲的例子,兩國都經過長期思考,紐西蘭想了八年,澳洲想了十年,結論都是不願把人”送中”。
難道在這兩國就沒有”被害人公義”與”刑事被告人權”的衝突嗎?
當然有。但這就是法治國家在設計司法制度時必須想辦法平衡的地方。若是不需要平衡,那不管犯大小錯都判極刑不就結了?這樣的社會也許治安很好,但有自由可言嗎?相反的,如果被害人無法取得公義,那這個司法制度是有屁用?
在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將世界公義工程在設計法治指數時,所用的八項指標與大家分享。大家自己去評判,中國的司法制度如何。很多觀眾也提及想對紐澳與中國引渡的交涉多做了解,我們今天也做了一些說明。
我在台灣看香港,跟我以前在美國看香港時心情截然不同。
我必須要說”今日香港,明日台灣”這句口號,對我是有用的。
多年前我與朋友談到,香港人很痛苦這件事。我說,香港人現在在學當中國人,兩邊的觀念制度差那麼多,當然很痛苦。
中國現在基本上是資本主義,所以兩邊在經濟制度的整合上,還有可能比較順利,但在對”人權”、“法治”、”自由”觀念上的不同,兩邊在整合上必付出龐大代價。
目前看起來,這個整合的代價絕大部分落在香港人身上。
用和平的手段達到”異中求同”的目的,在現今的中國有可能嗎?
在歐美這些民主國家,長久以來把”異”當做創意的來源,對”異”有高度的容忍。即使是現在各國國族主義高漲,對”異”的容忍度,仍較中國,俄羅斯這些極權國家要寬太多。中國原比普丁的俄羅斯好一點,但在習近平上台之後,對”異”的態度有多強硬,大家都看到了。新疆的再教育營,不就是要維吾爾族人快速學習做中國人嗎?
這次香港人的怒吼,就是在喊:我要保留我的”異”。我有我的”異”,我才活得下去。
比起香港與中國的”異”,台灣與中國的”異”,是更嚴重還是更輕微?這個整合的代價會落在哪一邊呢?
我忍不住要問,台灣哪,你沒有你的“異”,你活的下去嗎?
我們晚上10:30見。
📌 回顧過往集數 📌
EP36《中美貿易戰全面升級 土耳其重選伊斯坦堡市長 中國廁所革命有效嗎? 》https://reurl.cc/NL2KQ
EP37《華為被禁能靠自己? 台灣同婚帶動粉紅經濟 單身女兒最孝順? 英國分手擂台鬧出人命 》https://reurl.cc/2VRl4
EP38《華為致命傷在何處? 南韓擬廢除體罰 AI語音助理為何多為女聲? 法國再掀安樂死論戰 》https://reurl.cc/vxqjy
EP39《中美貿易戰誰佔上風? 美國挺台出自真心? 大屯山是活火山 電玩成癮被列為疾病》
https://reurl.cc/j46nm
EP40《貿易戰升級變冷戰? 500隻石虎誰來救? 申請美簽要繳社群帳號 巧克力童工遭壓榨 》https://reurl.cc/7Q9el

痛苦指數美國 在 6YingWei快樂姊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今日影片介紹 ☆
美國最大的人壽保險公司,大都會人壽,曾進行一項知名的研究。
首度破例雇用一批,在標準篩選測驗中,成績不及格,但樂觀指數很高的人。
結果,這批人在第一年的銷售成績,比通過標準測驗的悲觀者,高出21%。
第二年,更高出了57%。
我們都知道樂觀對工作和生活的幫助很大。
但是,你有沒有發現,
你卻容易陷入悲觀、經常對負面經歷記得最深刻。
這其實與大腦特性有關。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授研究發現,
人們對正面與負面經歷的比例為3:1,
也就是1個負面經歷帶來的威力,是正面經歷的3倍強度。
美國運通公司和組織心理學家合作,將鍛鍊大腦的技巧,教給理財顧問們,讓他們學會如何在面對高難度的案子時,不讓大腦陷入悲觀的情緒與自我懷疑。
結果,每位理財顧問的收入都因此增加了。
科學證據指出,大腦是可以改變的,我們可以透過培養與學習,改變大腦神經元細胞,產生新的連結,鍛鍊出樂觀腦。
想要成為樂觀的人。
就去改變大腦的運作模式吧!=D
= = = = = = = = = = = = = = =
☆ 關於 6YingWei ☆
噹啷!Hi!我是 6YingWei。
很開心,有機會認識你。=D
小時候沒有什麼優秀表現的我,對比大我兩歲,會跳芭蕾舞、彈鋼琴、牆上掛滿各種獎狀、在學校擁有好人緣的表姊,我常常覺得很自卑。
我總是渴望著:「好想和表姊一樣,擁有良好人際關係。」
過去的我,不懂人際關係、溝通與情緒管理的技巧。
因此,在人際關係上,經常碰壁、與別人發生爭吵。
面對家人,經常和爸媽說不到幾句話,就發生衝突。
在愛情中,常和對方因情緒發生爭吵、傷害了彼此。
在職場中,錯誤的溝通技巧,使我被誤解不好相處。
面對自己,情緒常用否定的方式,使我失去自信心。
處在痛苦、難過中的我,決定脫離充滿人際衝突的生活。
開始到處尋找改善人際關係的方法。
我閱讀了幾十本關於人際關係、溝通和社交技巧的書、花了許多錢參加講座與課程,也還是沒有辦法改善人際關係。
當我覺得,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是需要天分、
當我正準備放棄改善人際關係時。
我遇見了腦科學。
我開始了解到,原來:
【人際關係、溝通與情緒管理技巧,和大腦密不可分。】
在腦科學幫助下,成功改變了我的人生。
掌握人際關係、溝通與情緒管理技巧後,
我成為快樂、有自信的人。
找回快樂人生的同時,我也找到了人生目標:「傳遞快樂」
現在,正在撒下快樂種子,努力讓快樂在世界各地發芽。=D
拍影片,正是為了實踐「傳遞快樂」的方式之一。
分享和腦科學、人際關係、情緒管理有關的知識影片:
希望透過這些知識分享,能幫助大家對人際互動、情緒、大腦有更多了解。
哈佛大學曾針對「快樂」進行了75年的大型研究。
最後報告指出:
「感到孤獨的人們,大腦功能退化較快,壽命也較短。
擁有良好人際關係的人,活得更快樂也更健康。」
換句話說,人際關係不好,會容易讓人感到不快樂,並且為大腦與健康帶來負面影響。研究證實:不良的人際關係會增加罹患中風、心臟病、高血壓、癌症等疾病的風險,為健康帶來傷害。
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只能改善和家人、愛人、朋友、同事的互動關係,更能直接為健康帶來良好的影響。
祝福你,也能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
一起過著健康快樂的生活。=D
☆ 關於腦科學 ☆
人類每天都在依靠頭顱中重約 1.4 公斤,
充滿許多皺褶、凹溝的大腦在生活。
我們知道大腦的重要性,卻很少了解大腦。
拜先進的科技之賜,
近幾年,腦科學終於能揭開大腦的神秘面紗,
一窺看起來不起眼,
卻影響你的人際關係、生活、喜怒哀樂的大腦。
多明白大腦的運作機制和特質,是沒有壞處的。
當我們更理解大腦,就越能清楚知道:
「我們如何與人產生連結、如何做決定、如何成為「你」。
並且,幫助我們更了解他人。」
如果你對大腦感興趣,
歡迎和我一起透過腦科學,
走進人體最複雜的地區【大腦】。
看看大腦,是怎麼一步步塑造我們的個性,以及人生。
☆ 寫信給 6YingWei ☆
謝謝你的閱讀。
如果有任何想發問或想分享的故事,歡迎隨時來信。=D
6yingweitv@gmail.com
(不過睡覺的時候,我可能無法夢遊起來閱讀你的信,哈哈。)
對了!
都還沒向你解釋,
為什麼,在影片中我要稱呼你為【跳躍高手】。
其實以前我無法想像,自己能成為樂觀充滿快樂的人。
正因為曾走過低潮的人生,加上現在找到嶄新的自己。
所以我深深地相信著:
【我的人生充滿無限可能,你也是一樣。】
我和你,都有著能突破困境、向前跳躍到快樂人生的潛能。
所以,我喜歡稱呼你為【跳躍高手】。=D
祝你有歡樂的每一天。Yeah!
☆ 聯絡 6YingWei ☆
・facebook :@6yingwei
・Instagram:@6yingwei
・e-mail:6yingweitv@gmail.com

痛苦指數美國 在 經濟部- 【好文分享】 臺灣痛苦指數全球第三低美國華府智庫卡 ... 的推薦與評價
【好文分享】 臺灣痛苦指數全球第三低美國華府智庫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於5月初公佈「2013全球痛苦指數」(2013 Misery Index Scores-Global),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