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9 ‧ 北京 ‧ 長城大穿越:箭扣─慕田峪(下)]
早上6點多起床,寒氣濕重,戶外晾著的衣服不僅沒乾,還能擰出水。前一天帶我們爬箭扣西段的黃狗嘎嘎縮在屋角,睡得很香。
今天的目標是從箭扣長城最低點,海拔760米的澗口走到慕田峪長城,趕6點末班公車回北京。看對岸驢友的遊記,有人只花了3小時,有人走了9小時,所以還是早早出發比較保險。
老趙一家人坐在院落裡吃早點,白胖的包子冒著熱氣,孩子的臉蛋被薰得紅撲撲的。老趙的太太問我們有沒有睡好,順手遞來兩個包子。外頭的牡丹怒放,我們邊吃早餐,邊看著可望不可及的鷹飛倒仰。
向老趙買了一些乾糧,這裡的水比較貴,我們從水龍頭裝了幾瓶。8瓶600c.c開水實在很重,但最後證明,沿路根本累到吃不下東西,只想喝水,多帶點水是對的。
早上8點15分,我們沿著村裡最平整的一條柏油馬路出發,穿過靜謐的民宅,往澗口方向走去。睡醒的嘎嘎精神抖擻地跟在我們身邊,直到見我們拐進往城牆方向的泥土路才離開。
據說明代修築長城時,箭扣這段原本沒有名字。一回某位官員考察,發現這段長城奇險,在群山間像個澗口,命名澗口長城。後來他回到朝廷時覺得這名字不夠好,改以諧音「一箭扣雙雕」,命名為箭扣。這段建在稜線上的長城,的確像把一觸即發的弓箭。
城牆邊架了把木梯,一位戴墨鏡、斗笠的老伯坐在城牆上抽菸,聽到我們腳步聲,立刻開價「爬梯子五塊錢」。
除了這把梯子,旁邊也真沒地方可以爬。我們爬上木梯,老伯擺出一副兇樣跟我們要錢,B不想跟他耗,掏了錢給他。
老伯收下鈔票,立馬換了張笑臉。前方的長城崩落得只剩一堆傾斜向上的亂石,老伯要我們爬到一個很陡的坡點時繞到外側小路,避開塌毀的烽火台,接著就是往下的路。
手腳並用爬過那堆亂石,依照老伯指示繞回長城,眼前出現一段平緩的下坡,兩側城垛垮了大半。從這裡到鎮北樓是起伏最劇、最險的一段,有時一出敵樓就是碎成破片的城牆,得呈坐姿慢慢往下移,兩側想當然爾沒有城垛,一不小心就直接下山。然而籠罩在一片輕霧中的長城真是絕美,全身痠疼卻大飽眼福,真是五味雜陳。
沿著石階蜿蜒往下,又拐了個彎,看到眼前景象,我倆愣住了。
眼前是近四層樓高、60、70度的碎石坡,所有的梯階均已塌毀,底下的岩塊裸露,想當然爾不會有任何踏點的指示牌。
出發前老趙告訴我們幾個需注意的路段,有些地方得繞路通過,但怎麼回想就是沒提到這個。是我漏聽了,錯過能繞出城牆的小路岔口,還是這段路對當地人而言根本太簡單?
往回走了一小段,沒看到任何能往外繞的城牆破口,碎石坡兩側距地面約莫有4、5層樓高。此時沒辦法,只有硬著頭皮往上爬。
我們商量由B先上,我與他間隔著3公尺的距離。岩階風化得厲害,B的踏點撲簌簌化為粉末,落在我的帽沿與相機包的口袋裡。
「到了。」B的身影在最高的台階隱去,我把視線鎖在每個可以攀握的岩縫上,直到上方只剩一整塊光滑的石頭。
我走岔了,距左側城牆大約2個手臂的距離,無論向右或向上都已無路可走。這時才萬分真切地發現,身上勉強能撐得上登山裝備的,只有出發到箭扣前買的,一雙兩塊錢人民幣的麻布手套。
「爬不上去。」我仰頭對B喊,但我們之間隔著一段傾斜的陡坡,他看不到我,當然也搆不著我,只能喊著要我小心。
我往左摸索著任何堅固的抓握點,但所有可能的岩縫都在指間化成塵土,墜落3層樓下方的地面。
我換把腳往左踩,找到一塊凸起的岩石,但還是得找到一個施力點,否則過不去。
我就以這個姿勢貼在長城上大概一分鐘,期間數不清多少次咒罵自己的愚蠢。最後,我選擇相信眼前一小段不知是上方灌木叢還是哪伸出來的樹根,拉了拉還算牢靠,先伸出右手抓穩,然後放開左手,把重心移往左側。
那一瞬間,我覺得那段樹根會被我拔起,我整個人往後仰,隨著風化的泥塵一起跌向地面。背在身後的單眼相機包會先著地,然後是後腦勺。「那相機花了我一個多月的薪水」,這個時候,我竟莫名其妙冒出這個念頭。
所有腦內小劇場在一秒內快轉完畢,左手這時穩穩扣進一個岩縫,把整個身子帶了過來。往上爬兩步,就出現明確的梯階,B一把把我拉上去,我腦內一片空白,喘得說不出話。
澗口到鎮北樓間,會依序經過明顯從灌木間挺立的西油簍頂、東油簍頂,以及宛如縮進城牆間的西縮脖樓、東縮脖樓。事後查資料,叫「縮脖樓」的原因是這段地勢低,易守難攻,建造者提高城牆高度禦敵,敵樓看起來就像是縮進城垛裡。當時我們心想長城就這麼一條,再怎麼走也不會迷路,亂爬一氣的結果就是連自己走過的路有什麼歷史典故也不知道,早知道該請嚮導啊…
經過東縮脖樓之後又是一路直上,又累又渴不知走了多久,長城在此戛然而止,唯有一架樹枝紮成的木梯與對面大石銜接。木梯末端的梯階已經斷了,除非用飛的,否則不可能通過。
這想來就是老趙說的「鬼門關」,以前有好心山友集資架設鐵梯,但風吹雨打下大概也壞了。我們循老趙說明的方向繞出長城,沿小路走到半山腰,穿過蔭涼的山徑,再向上直達鎮北樓。好心山友在城垛破口旁堆起磚梯,對我這種短腿人而言真是一大福音。
抵達鎮北樓時大約下午1點多,喝了半罐水再勉強吞下幾塊餅乾,爬上鎮北樓頂望遠,看看來時路,真是累翻了卻滿足無比。
擔心趕不上末班車,再怎麼累,還是得繼續出發。鎮北樓後的路段好走許多,一段長長下坡,不一會就到達箭扣東段最高點「牛犄角」。從這座敵樓延伸出去的城牆以大U型環抱山巒,遠方隱隱有幾隻老鷹。我們登上牛犄角樓頂,此時遇到幾位來長城健行的遊客,和他們一起往慕田峪方向走。
B的登山鞋底不堪長城摧殘脫落,路過一段牛犄角邊一段由白雲岩鋪成,滑溜向下的斜坡時非常艱難。此時同行的一位阿姨神奇地掏出鬆緊帶,解決了這個問題。(現在仍不明白為何她健行時會隨身攜帶鬆緊帶,但真的很謝謝她)
接下來的路段兩側長滿茂盛植物,由於時間還算充裕,我們放慢腳步看看花草樹木,看看被植物包裹的敵樓,還看到螳螂捕蟬的景象。
經過一段滿是細碎土石的大斜坡,眼前出現一座乾淨異常的敵樓,路面不再是破碎的石塊,而是修整漂亮的石磚。一座開了口的木柵欄阻隔荒煙漫草與文明。
這裡是慕田峪最西邊的20號敵樓,走了6個半小時,我們到了。
走在平整的石磚上很不習慣,慕田峪的風景也很美,上班日的遊客明顯少了很多,更添遊興。但比起花兩天時間用生命翻越的箭扣長城,就是少了那點味道。
在14號樓可撘纜車下山,5分鐘要價45RMB。但要我們再繼續往前走,決計是走不動了。
搭上回北京的公車,旁邊的大嬸知道我打台灣來的,開心地説她兒子女兒也來過台灣,之後開始講起自己的旅遊史。天色慢慢暗下來,公車在下班時間的洶湧車潮間緩緩滑行,從仰頭就是滿天星斗的懷柔小鎮,到燈火通明的北京城。
---
下周末分享會歡迎來玩:
10/27(六) 14:00-16:00/台北 鹿途中旅遊書店
免費入場,需事先報名 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809110852471728233635
「登山鞋底 硬」的推薦目錄:
- 關於登山鞋底 硬 在 世界,進行中 The Ongoing World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登山鞋底 硬 在 100mountain 百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登山鞋底 硬 在 TaiTai LIVE WIL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登山鞋底 硬 在 Re: [問題] 登山鞋好難穿= =a - 看板Hiki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登山鞋底 硬 在 這是我買的固特異登山鞋,鞋頭是硬頭,剛穿過兩次爬山 的評價
- 關於登山鞋底 硬 在 #討論軟底登山鞋 - 登山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登山鞋底 硬 在 新手買登山鞋最需要注意什麼?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登山鞋底 硬 在 登山鞋走平地會太硬嗎? - 媽媽經 的評價
- 關於登山鞋底 硬 在 【歐都納】登山鞋與一般休閒鞋差在哪?教您挑選好 ... - YouTube 的評價
登山鞋底 硬 在 100mountain 百岳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戶外豆知識】聰明有效率的登山走路技巧
為什麼看著別人登山總是這麼輕鬆?自己卻是氣喘如牛?這邊跟大家分享幾個聰明的小技巧,大家下次登山可以試試看。
💡【 上坡的休息步 】
記得讓你的大小腿肌肉休息-跨出之前,後腳打直。
這大概是效果最直接有效也最容易學習的一個技巧了。技巧很簡單,在跨出下一步之前,記得把支撐體重的後腳打直,讓體重用骨頭支撐,讓大小腿肌肉獲得短暫時間的休息。時間甚至只有十分之一秒,這樣的時間或許微不足道,卻是可以讓肌肉持久的秘訣。記住!跨出之前,後腳打直。
💡【 全腳掌著地 】
每一個步伐盡量用全部的腳掌,讓全身的力量平均整個腳底板。
相較於用腳尖、腳跟,全腳掌不但有更高的穩定性,也可以使用更多的大肌肉來支撐重量。這也是為什麼高階的登山鞋底要做的比較硬的原因,全腳掌行進也能減少腳踝承受的壓力。
💡【 深吸慢吐 】
記得要呼吸!而且速度要慢要深。
上坡的坡度越陡,越要記得要深吸慢吐,不要短淺呼吸。可以兩步一呼吸,還是很喘的話甚至一步一呼吸,重點是要找到自己的節奏,讓氧氣持續的供給肌肉,這樣會越走越舒服、也更不需要常常停下來休息。
💡【 步伐要小 】
新手跟老手最大的差別就在步伐。
有經驗的登山者,上坡時會使用規律性的小步伐,讓每一步上升的高度只有一點點,甚至每一步就只有一個腳掌長。腳抬高或是跨大步會把大部分的力量放在大腿肌肉,而且會延長肌肉在運動的狀態,長時間下來這是很耗體力的。步伐小的走法,可以縮短肌肉在每一步的運動時間,步伐頻率雖然增加,卻能讓肌肉更充分休息,走的更輕鬆。
💡【 使用登山杖 】
登山杖的使用,可以把原本雙腳的運動量,部分讓上半身來負擔。而且使用登山杖可以保持身體平衡,尤其下坡時使用登山杖,更能有效率的減輕對膝蓋的衝擊力。
『登山步伐』江湖一點訣,利用身體的骨架來支撐重量,盡量避免讓肌肉長時間施力而疲勞喔,這正是以上幾點走路技巧的原則。面對長程重裝,別忘了還是要從個人基本體能、肌力訓練起喔!
💡 豆知識,小知識,戶外超實用 💡
#登山休息步伐
#走慢就是快
#休息步
#全腳掌著地
#深吸慢吐
#使用登山杖
#戶外豆知識
#巨石阿賢說我們下周見
登山鞋底 硬 在 TaiTai LIVE WIL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裝備心得分享】野跑鞋
野跑鞋✖️ Salmon XA Pro 3D Wide
分享心得之前,先解釋一下為什麼使用野跑鞋。
使用於PCT的裝備,最高原則就是輕量化,所以一般認知的登山靴在這條步道上出現的機會不多,甚至可以說是罕見。皮製的登山靴雖然耐穿又具保護性,卻因為厚重又不透氣,其實並不便於長時間、長距離的使用。幾乎所有的指南書或是網路討論區都會建議改穿輕便很多的野跑鞋(Trail Run Shoes)。
優點:
1. 輕量。野跑鞋只有靴子1/2或1/3的重量,可以減輕負擔,但背包的負重也得記得跟著減輕,才不會頭重腳輕。
2. 透氣:在野外行走,即使是乾燥的加州,長時間下來還是會在襪子裡累績相當可觀的腳汗,而沾有溼氣的襪子容易造成摩擦而產生水泡,一旦長了水泡,那接下來的行程就會大受影響。
3. 快乾。進入山區之後,常常需要徒步涉溪,野跑鞋面通常是由快乾的網眼布構成,太陽曬個20分鐘就可以全乾,還可以趁機休息一下。但如果穿皮靴過河,至少要一天以上才會全乾。所以,Gore-Tex的鞋子在這邊是幾乎絕跡的,因為不需要防水。
4. 幾乎不需要馴鞋,而且比較便宜!
缺點:
1. 腳非常容易髒。加州非常乾燥,不像臺灣山區水氣充足又常下雨,步道上的土壤經過長時間的日曬而砂化,極細小的沙粒會經由網眼布跑進鞋子,滲透襪子,最後沾在腳指頭跟腳背上,每天都要花很多時間清洗才敢放進睡袋(懶得清洗就直接套上睡覺襪)。
2. 保護性不足。這個「不足」是相對於登山靴而論,但其實還是得看自己的肌耐力和運用肌肉的方法,如果好好訓練,低筒的野跑鞋在野外也能取得很好的平衡。所以建議上路前多多適應野跑鞋,否則足弓、腳踝部位很容易受傷。
3. 不耐穿。一般公認野跑鞋的使用壽命是800公里,也就是500英哩。所以總長4286公里的PCT至少需要五雙鞋的用量。當然野跑鞋比起路跑鞋,會使用更耐用的鞋底材質,但再怎麼厲害也不會比全PU或全橡膠的登山鞋底來得耐操。而且如果真的用上又厚又耐用的鞋底,那這雙野跑鞋也就失去「輕量」的優勢了。
以下心得分享正文。
1. 鞋底。照片左邊是使用超過1000公里的Salomon,右邊是補給箱寄來的新鞋,因為是相同款式,剛好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新舊對照的差異。鞋底的刻痕經過這麼長距離的蹂躪,沒有經過比較還真的不曉得有這麼大的磨損。
其實原本對複合式鞋底不是很有信心,覺得它們會很容易脫落、分離。但經過這次測試,對這種鞋底總算是放心了。
Salomon鞋底用了三明治設計,最下面是橡膠(Contagrip),中間夾了一塊堅固的塑料(3D Chassis),最上面再加一層泡(EVA)綿。分別做到「耐磨抓地」、「支撐足弓」和「減緩衝擊」的功能,尤其是那塊黑色Y字型,位在足弓部位的3D Chassis,又硬又結實,比起它牌沒有針對支撐性特別加強的鞋子而言,真的可以降低很多受傷的機率。
不過經過長距離的使用,那片3D鞋底斷了,顆粒磨平了,緩衝的EVA也壓扁了。所以800公里真的不是隨便說說的。
有人會納悶,才這樣就廢了,有點浪費錢耶。那這樣算好了,假如在臺灣山區一趟來回行程20公里計算,要走50趟才會報銷,那就是一年365天每個週末都要去登山健行。這樣的用量,其實也早就回本了。
2. 鞋身非常耐磨,而且也真的很透氣,因為我們的腳真的都非常非常髒⋯。鞋頭、鞋跟有橡膠加強,踢到石頭或踢雪也不會痛。
3. 鞋帶設計超棒,抽繩一拉就搞定,還可以收納到鞋舌裡,不用擔心勾到東西,也比較不容易鬆掉。可以不用背著大背包找地方綁鞋帶真的很方便又貼心。
鞋帶很細也真的很強韌,但呆呆的鞋帶經過數萬次的摩擦後還是斷了⋯還好綁起來再用大力膠加強一樣可以再走幾百公里。
4. 寬楦設計。XA Pro 3D有三個版本,普通版、Gore-Tex版和寬楦版。Salomon是法國品牌,楦頭設計偏窄,而我又是個哈比腳,常常塞不進很多鞋款,即使塞得進去,鞋身又會太長。還好這款有寬楦設計,謝天謝地!(寬楦版只有綠色,呆呆的灰鞋是普版,在臺灣我們都還各有一雙GTX版)
結論是非常滿意!
登山鞋底 硬 在 這是我買的固特異登山鞋,鞋頭是硬頭,剛穿過兩次爬山 的推薦與評價
這是我買的固特異登山鞋,鞋頭是硬頭,剛穿過兩次爬山,穿的時後,因為鞋頭的裡面也是硬的,腳頂到前面,姆指很痛,有人提醒我鞋帶沒繫緊,這以後我會把鞋帶綁緊!... ... <看更多>
登山鞋底 硬 在 #討論軟底登山鞋 - 登山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我是本身走久腳底板就會痛的人,目前是這雙登山鞋,加上戶外用品店員說登山鞋要硬底比較不會拐到,和適合負重,但從羊畢縱走跟嘉明湖回來我的腳底真的 ... ... <看更多>
登山鞋底 硬 在 Re: [問題] 登山鞋好難穿= =a - 看板Hiki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cemin (妲~己~魂!)》之銘言:
: ※ 引述《marulala (清新健康脫脫拉拉)》之銘言:
: : 我有一雙三年前買的高筒登山鞋
: : 當初因為怕腳踝受傷而挑選的
: : 有黃金大底 也有狗鐵絲
: : 可是我好像總共沒穿過幾次 = =a
: : 因為它實在是很難穿啊~
: :
: : 雖然腳踝不會因此而有痛感 可是綁鞋帶的地方卻讓我瘀青了
: : 雖然踩到小石頭腳都不會痛 可是我根本沒辦法判斷地形凹凸啊!
: : 鞋底厚實到我走路都沒真實感XD
: :
: : 而且好滑喔~ 可怕
: : 不曉得有什麼方法改進 (?)
: : 還是我要再敗一雙? (它已經三歲了... 好新、好可惜啊~)
: : 平常爬大坑歩道穿這個根本是凌虐自己啊!
: : 因為鞋子很厚 對於圓木階梯相當不友善
: : 嗯... 不然穿去逛街...?
: 個人的感覺啦~~
: 穿登山鞋不適合用平常穿拖鞋或運動鞋的走路方法
: 因為你可能從來沒穿過那麼硬又那麼重的鞋子
: 要試著去找到適合登山鞋的走法
: 然後.....我覺得穿登山鞋也不適合穿一般的襪子
: 畢竟整體來說一定比普通的鞋子硬
: 所以襪子要厚一點才不容易磨傷腳
: 還有就是再花點錢換一雙支撐力好一點的鞋墊
: 也可以讓你的腳底可以帶你走更長的路
好久沒用ptt, 還真不習慣
剛看到兩篇文章,都在講關於鞋子的
分享一下我的經驗
我在學生時代爬山時, 全都是穿雨鞋爬
因為穿雨鞋所受到的傷害, 大概就是屬於扭傷腳踝, 不過都不嚴重
後來我開始工作, 買了一雙頂級登山鞋, 大概市價8千多吧
想說要開始對我的腳好一點.
但是經過一次縱走一次高山和幾次中級山的結論是.......
雨鞋怎麼感覺還是比登山鞋好穿, 就跟原作寫的感覺一樣
而且我不覺得這是習不習慣的問題, 因為我穿登山鞋爬山也去過很多地方
以我登山的強度, 早該習慣登山鞋了
最後我想了很久, 我得到一個結論
登山鞋和雨鞋可以併用
但要看是去哪種環境下登山
甚至要把個人的體重因素計算進去
現在台灣進口登山鞋, 多數是由國外進口
他們不是針對台灣登山環境設計的登山鞋, 當然不可能完全能夠100%運用在
台灣的登山環境,尤其是中級山, 穿登山鞋和雨鞋去走松羅湖
哪個會比較好? 我個人覺得雨鞋走起來踏實多了, 防滑效果絕對比黃金大底來的好
很多國外廠商也推出類似雨鞋的防滑膠鞋, 我想是一樣道理的
登山鞋比較能保護腳踝? 我個人持懷疑態度, 當你真正穿登山鞋扭到腳時
, 那個比雨鞋痛上幾百倍, 因為鞋筒高又硬,尤其在妳滑倒又是圖撐住自己身體時
特別容易受到嚴重傷害.
個人體重屬於羽量級, 登山鞋對我的雙腳是一種負擔, 但是對許多重量級的人穿
那舒適的感覺又有不同感受.
每個人對鞋子的感受不同, 我也沒有要吹捧雨鞋或是貶低登山鞋
只是想想台灣的環境, 哪種鞋子才是適合你自己本身的登山型態
而不是聽大家說哪個比較好, 就盲從.
與其擔心腳上那雙鞋子, 我真的覺得登山杖和護膝
才是登山過程重最重要的, 問問登山的人, 誰膝蓋沒問題的
不管你穿哪種鞋去爬山, 走路的技巧, 登山的心態, 缺一不可
即使再好再適合的鞋子, 沒有訓練走路技巧, 還是會摔得一蹋糊塗
以上
個人經驗分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243.186.5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