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IoT #智慧穿戴 #智慧家庭 #安全照護 #運動感測器MotionSensor #藍牙Bluetooth #低功耗藍牙BLE #訊標Beacon #一致性Conformance #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 #開放互連基金會OCF
【藍牙 5 統一 BLE 版本,OCF 為「網路層」定義共通標準架構】
智慧穿戴與家居的連結,「安全照護」或許要比常人例行性的健身狀態偵測更能引發「must have」的剛性需求,例如:結合運動感測器 (Motion Sensor) 做老人防跌偵測,若配戴者的起居角度異常,就會推播警示訊息。藍牙 (Bluetooth, BT) 經過二十多年發展,功耗已可做到非常低、且天線能與 Wi-Fi 共用,在手機的先佔優勢是其他短距無線通訊難以企及的;而手機又是現代人幾乎形影不離的貼身物件,是最親民的資訊載具和區域網控制中樞。
多數智慧穿戴並不需要「即時」發送資料,而是相隔固定時間做定點傳輸、或使用者想觀看監測結果時才會將裝置訊息發送到手機上,可充份發揮藍牙技術特點。順帶一提的是,去年曾傳出藍牙被惡意人侵事件,正是因為 BLE 版本太多,導致堆疊之間產生漏洞、使資料外溢,才讓駭客有機可乘。所幸,這個資安問題隨著藍牙 5 的拍案已獲解決;低功耗藍牙 (BLE) 使用者不須汰換硬體、只要做軟體更新,就能具備網狀 (Mesh) 拓樸能力。
須留意的是,藍牙傳輸在 IoT 世界隸屬於感測、而非網路層,連線時並未指派 IP 位址,無法直接與數位雲端連結,實現 IoT「萬物皆聯網」的宏願,以共享資訊並執行必要動作;各個聯網物件若缺乏共通基礎,恐無法順利溝通或會增加轉譯成本。「開放互連基金會」(OCF) 就是此背景下誕生的組織,旨在為「網路層協定」定義一個共通標準架構;有了共同語言,後續文法、詞句才不會雞同鴨講。無論底層採用何種數據傳輸技術,OCF 都能充當翻譯官、協助橋接。
「應用廣泛」是藍牙的長處,但也為測試工作帶來挑戰,模擬測試情境顯得格外重要。完整的藍牙測試涵蓋三大面向:射頻 (RF)、協定 (protocol) 和應用描述 (profile);通常越往底層,測試要求越嚴苛。用一個淺顯易懂的比喻就是:先確認彼此的通溝能力、再定義溝通語言的文法、格式,最後是建構有意義的字句並依序執行。回顧藍牙發展史,各有哪些演進特色及測試重點?對產業有何影響?且聽藍牙協會授權之「藍牙品質顧問」(BQC) 的精闢解說。
延伸閱讀:
《融入建築/家居,穿戴裝置更添價值》
http://compotechasia.com/a/____//2018/0211/38089.html
(點擊內文標題即可閱讀全文)
#百佳泰AllionLabs #IoT實驗場域 #測試實驗室
★★【智慧應用開發論壇】(FB 不公開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mart.application/) 誠邀各界擁有工程專業或實作經驗的好手參與討論,採「實名制」入社。申請加入前請至 https://goo.gl/forms/829J9rWjR3lVJ67S2 填寫基本資料,以利規劃議題方向;未留資料者恕不受理。★★
百佳泰allionlabs 在 COMPOTECHAsia電子與電腦 - 陸克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物聯網IoT #智慧穿戴 #智慧醫院 #人工智慧AI #虛擬實境VR #擴增實境AR #近場通訊NFC #抬頭顯示HUD
【穿戴裝置=智慧手環/手錶?那就太小看它嘍!】
有人說,啤酒要有泡沫才好喝,而一個新興技術或市場要須挺過泡沬化淘汰賽,才能真的成氣候;智慧穿戴似乎也是如此。近來因為大環境的背景因素改變,穿戴裝置似乎正醞釀另一波風起雲湧;且產品形式越來越多元,除了基本款的手錶、手環外,貼身的智慧衣/鞋/襪、特定用途的眼鏡或頭盔/頭帶/安全帽,乃至仿生義肢、外骨骼等醫護輔具,應用越趨廣泛。
台灣精準醫學學會指出,利用穿戴裝置、物聯網 (IoT) 收集資料以改善生活型態,是促進健康的有效手段,精準醫學須建立在大數據累積的基礎上,由政府部門出面統整雲端資料庫會是較好的方式。令人眼睛一亮的是,學界也正努力落實知行合一,堪稱培育資、通訊人才搖籃的交大,現正籌備設立「BIO- ICT 智慧醫院」,擬將所有醫療資訊電子化,而穿戴式感測器將是其中重要一環。
例如,結合虛擬實境 (VR) 和腦波訊號做視覺檢測;經由遊戲觀測視網膜是否有病變;利用「長戴式隱形眼鏡」的電容變化做無線眼壓偵測,檢驗受測者隱形眼鏡所發出的 Wi- Fi 訊號。此外,新一代人機介面受到物聯網的大行其道與電子元件微型化的觸發,加上模組成本的降低,最早誕生的腕戴式產品不再侷限於量測心率、透過運動軌跡計算熱量等陽春功能,而展開一系列演進。
有趣的是,當大部分裝置都內建語音助理後,將打破各裝置之間的樹狀層級關係、任一裝置都可收聽指令並發號施令,使網路組織趨於扁平,這恐將造成語音助理之間的衝突,導致不良的使用者體驗;倒是人工智慧 (AI) 演算法協助判讀感測資料可望成為重頭戲。究竟,穿戴裝置與新興科技結合的輪廓為何?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延伸閱讀:
《智慧穿戴憑什麼再掀浪潮?》
http://compotechasia.com/a/____//2018/0211/38094.html
(點擊內文標題即可閱讀全文)
#台灣精準醫學學會 #台灣物聯網產業技術協會 #交通大學 #工研院IEK #百佳泰AllionLabs
★★【智慧應用開發論壇】(FB 不公開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mart.application/) 誠邀各界擁有工程專業或實作經驗的好手參與討論,採「實名制」入社。申請加入前請至 https://goo.gl/forms/829J9rWjR3lVJ67S2 填寫基本資料,以利規劃議題方向;未留資料者恕不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