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記憶比大腦學習更可靠》
這是一本”找感受度”的書
當你要教一個小朋友騎腳車, 游泳, 或是任何技能時, 會鉅細彌遺地把所有執行方法交代清楚才讓他們開始嘗試嗎? 又或者說, 每一個人都會騎腳踏車, 但是隨便找一個人描述一下他們怎麼可以一遍前進一邊維持平恆其實是有困難的
在近代, 絕大多數的學校教育都遵行的笛卡爾”我思故我在” 的身心二元論: 人類的心智是由大腦發展出來的, 而身體只是智慧的一個載體. 因此所有學校教育全力注重在語文數學社會之類的理論課程上, 體育課的時間相對被壓縮. 因為人們相信使用統計化與系統化的學習, 可以有效地提升邏輯與辯思能力, 這也是被認為是未來人類發展的主要方式
從傳說笛卡爾製造了一個女兒的機器人開始, 人類就開始醉心於人工智能的開發. 而過去幾年, 機器首先在西洋棋盤上擊敗了人類之後, 最新的技術AlphaGo也在數年前連續三次完勝人類的圍棋冠軍柯潔! 至此, 人工智能的新紀元降臨, 電腦的運算速度與儲存資訊量是人類所遙不可及的!
完了完了, “機械公敵”的電影世界要成真了..
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在街上可以看見越來越多裝配有輔助駕駛的車子, 但是不管什麼品牌的車商, 一開始信誓旦旦的跨下海口他們可以在幾年知道製造出第五級自動駕駛的汽車商 (100%不需要人類), 在過去幾年之中紛紛宣布: 要達到這個目標比他們想像中的困難 (但是只有馬斯克對此還表示出非常大的信心)
在自動駕駛系統中, 設計師把所有的汽車動作透過數據而模組化, 讓它們可以經過運算而在路上控制車體的動作. 但是最大的困難就是在不管是任何道路之中的實際情況是瞬息萬變的, 包含突然改變的風速, 掉落的障礙物, 無預警闖入小動物等等, 這些都與在有固定範圍以及明確規則下的棋盤內不同. 所以我們知道, 將一個醫療機器人放在手機製作的生產線上一定會出現大問題, 因為外在環境已經改變了, 與在電腦內原先預設的演算程式不一樣, 工作人員除了改造外形之外, 也需要重新設計所有軟體
當你聞到了一個熟悉的麵包味道, 回憶會馬上把你拉回兒時放學時經過一家麵包店的情景; 當你看到了前男/女友留下來的一個小物品時, 腦中馬上會浮現在當初在相處時對於這個東西的回憶; 當你聽到了一首流行老歌時, 時空在瞬時間會轉換回到學生時代, 可以讓你徜徉其中不可自拔
我們所認知的世界, 除了先經過大腦的思考與分析之外, 也靠我們其他的感官所汲取的資訊同時輸入所建構起來, 這就是”體驗”. 身體的感知能力, 就是記憶的中心. 在學習時, 讓全身的感官同時參與, 就可以幫我們打造更多層次的大腦地題, 這也是我們在運動時常常提到的”本體感覺”. 我們的五感 (視覺, 聽覺, 觸覺, 味覺與嗅覺) 從身體各處接收到無數資訊後, 轉化為電位傳回中樞神經系統, 而形成了第六感: 直覺
有的時候迷路時, 你會很自然地知道要往哪一個方向轉彎; 在很短時間內要做一個決定時, 你當下會不假思索地做出選擇; 甚至是你可以下意識的分辨出你眼前的這個人是否在說謊. 這些都是直覺, 而直覺靠的就是所有感官經驗的累績. 這不是透過系統模組化與運算就可以做得到的
書中有提到好幾個例子: 華爾街的金融顧問僅僅使用統計分析的數字來決定未來的投資方向, 但是到最後對於市場的預測往往與實際上有很大的落差; 一些消費用品的廣告鎖定了特定的目標族群, 但是經常發現與與想像中買氣完全不一致. 因為第一, 數據呈現的是一個平均值, 無法表明一些誤差的來源, 第二, 冷冰冰的統計結果沒有情感, 無法體現消費者實際市場上瞬息萬變的思考模式
在我個人的記憶力就有一個印相很深的例子: 在某一年, 我服務的某一間公司很大器的砸重金買了上海地鐵二號線一個月的廣告, 二號線總長度接近70公里. 他們在車廂內所有的拉環上都貼上了健身房的廣告, 主打: 在每一站的出口都會有一間xx健身房! 他們希望透過這一波宣傳來大力提昇該月的來訪數. 結果, 隔一個月開高層會議時, 發現前一個月花了大筆鈔票的過靠成效幾乎等於零… 那個月市場部總監被臭幹到差點從樓上跳下去…
可是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假如實際每天坐地鐵通勤的人都會知道, 沒人真的去看拉環上寫的是什麼, 所有人都是瘋狂低頭滑手機! 而偏偏當初做這個決定的人, 每天都是開車上下班, 就算有搭乘地鐵, 也只有偶一為之, 所以無法真正的掌握實際狀況
打不死的蟑螂, 存在在地球上的歷史比人類還久, 時至今日, 他們唯一的天敵就是拖鞋. 而我們都有過滿屋子追著小強跑的經驗, 有的時候快把家都翻過來了還不一定打得到牠們, 更別說牠們給你來一了一個更大的驚喜, 飛了起來!!!
蟑螂的大腦只有一百萬的神經元, 而人類卻有一千億個. 但是牠們的腳上卻有無數的知覺接收器官, 可以接收外在的溫度, 壓力, 以及物體移動. 其實另外一個更好的例子就是章魚 (有興趣的可以看一下’’我的章魚老師”)
人類有模仿的本能, 之前1977年的一個實驗就發現出生僅12天的嬰兒的表情就會隨著在他們面前實驗人員的改變而改變. 所以當我們在學習一個新事物的時候, 必須要有一位效仿的對象可以讓我們就近觀察. 在細看他們的過程當中, 我們很自然的會使用上我們所有的感官去做揣摩, 進步是最快的. 所以在每一行業之內, 要最快進入狀況就是找一位師傅或是前輩, 除學習他們的知識以外, 也是吸取他們的技巧與經驗
在看這本書時我一直聯想到我們的這個圈子..
運動也是一樣, 你怎麼可能從書本的圖片就學會怎麼臥推? 你要如何從影片中就學會怎麼深蹲? 這些學習的方式正如人工智能一樣, 把運動分段, 模組化, 但是這些方式無法與你互動, 無法及時給你口令與指導
商業健身房的經理主管每一天瘋狂的開會逼業績, 指責教練為什麼會員約不來? 預約數太少? 他們有沒有實際在健身房中與會員聊過天, 觀察過每一個時段人流的改變? 了解一下目前的環境是否存在一些什麼問題?
有些教練不斷的進修, 認為這樣可以不斷的提升他們的專業度. 但是卻無法理解為什麼自己都這麼苦口婆心了, 會員還是無動於衷? 但是真的願意放慢角度來好好發揮同理心體會一下會員真正想法的教練也不多
因此, 過去我們都把人腦視為一個精密運算的電腦, 但是現在看來, 遠遠不足夠, 還要搭配身體的力行, 強化所有感知與智慧緊密搭配, 才是進步最快的方式
我非常同意功能性訓練大師Michael Boyle的主張: 他完全不建議在健身房內放鏡子. 確實, 在運動時如果我們過度依賴視覺, 反而會削弱其他感官訊息的輸入. 所謂的”本體感覺”, 就是我們可以掌控到我們的身體在什麼速度下, 輸出了多少力量? 移動了多少的距離? 關節與肌肉如何相互的影響?
我覺得這一本書可以讓我們重新的檢視我們學習或是教學的邏輯, 走出過去侷限我們的思考框架, 任何事情使用理智的分析建構固然重要, 但是身體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體驗也是不可或缺的, get your hands dirty, 讓我們實際將自身的所有的體驗與大腦連結, 創造出一個更加全面的身心成長!
相互依賴理論 在 飲食科學家 Alex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瘦身營養學ep165】
看懂這些心理效應,幫你做出更聰明的購買決策。
在《上篇》我們為大家整理了 #太空人維他命 的來龍去脈,這篇文則透過心理學的角度,來跟大家聊聊:儘管存在這麼多爭論,為什麼仍然有這麼多人購買?
1⃣️ 暈輪效應(Halo Effect)
這個效應是指『對一個事物某方面的認知延伸到整個事物』。
舉例來說,就像 Michael Jordan 飛起灌籃時穿著 Nike,因此很多人覺得買了 Nike 就會跟 Jordan 一樣飛高高;或是一個某品牌找了練得很好的健身教練代言『被動增肌神器』,號稱不用運動也能長肌肉,讓部分消費者覺得只要用了這個產品、就能練得跟這位健身教練一樣。
而在『太空人維他命』中,先很聰明地用了『太空人』一詞讓消費者產生嚮往感,再接著列出 17 種食物,代表 17 種不同的營養素,讓消費者產生『吃 1 顆維他命等於吃了 17 種食物』的錯覺,進而忽略了『每種食物同時也涵蓋了許多其他營養素』。
2⃣️ 販賣焦慮
在市場上,最好賣的永遠不是某個特定的產品,而是『恐懼』與『焦慮』。當一個人擁有這兩種情緒時,就會想盡辦法緩解,也最容易做出衝動購物等不理性舉動。
而『太空人維他命』也在傳遞一個『如果不吃,你將無法跟其他人一樣擁有高速生活,最終在工作或生活上離別人越來越遠』的焦慮感。然而,先不論這個產品是否真有這麼神奇,高速生活真的是大多人該追求的嗎?甚至真的不吃就會遠遠落後別人嗎?
3⃣️ 聯合評估的巧妙
在評價一件未知事物時,如有其他已知事物可以比較,人們就會『聯合評估』整體的利弊
有一個有趣的實驗把人們分成 A、B 兩組:
🅰️ 把 7 盎司的冰淇淋裝在 5 盎司的杯子中,人們平均願意付 80 元購買。
🅱️ 把 8 盎司的冰淇淋裝在 10 盎司的杯子中,人們卻只願意付 50 元購買。
也就是透過包裝上的巧妙安排,反而讓人們願意用更多的錢、買更少的冰淇淋。
回到太空人維他命,如果單純講 17 種營養素,大眾可能沒什麼概念。但如果從這 17 種營養素去延伸出 17 種具體的食物,消費者就會自動去做連結,最後再結合前面提到的 #暈輪效應,讓消費者產生『吃 1 顆維他命等於吃了 17 種食物,這個維他命 CP 值超高』的錯覺
—-
🙋♂️ 聽起來很騙,所以這其實是個不好的產品、應該叫大家不要買嗎?
其實倒也不是,寫這篇文的用意並不是要說它有多不好,而是希望大家在資訊更透明的前提下理性購物。如果在評估過後覺得還是想買,那就買啊XD
那到底什麼樣的人適合購買呢❓
🔹 想以行動支持自己喜歡的創作者 🔹
一直以來,理科太太確實也做過許多很棒的分享,而我們大部分的人則是被動享受這些免費的內容,這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去傳達我們對他的支持。你要說信仰也好,但這世界上很多事情本就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 喜歡嚐鮮、對新事物充滿好奇 🔹
其實在產品正式出來前,大家都只能用文字與理論相互辯論,但實際效果還是要等更多人實際吃過才知道。所以如果你本身就喜歡嚐鮮,不妨買買看,說不定這款維他命真的能幫助你在工作與生活上都有更高效的產出!
🔹 以方便為主訴,價格不是首要考量 🔹
確實,要攝取到這產品主打的 17 種營養素,可能至少要吃到 3、4 種,所以如果經濟狀況允許,同時方便性又是你很在意的因素,或許可以購買看看。
—
👨🏻🏫 Alex 小語
其實這整個專案都令我滿佩服的。對於任何一個創作者來說,如何將流量變現一直都是一個問題。而理科太太的團隊,不管在行銷面 (用 太空人/高速生活 的角度去包裝)、還是公關面(持續在社群上回應質疑、並且提出一些科學論證)、以及一直以來理科太太建立起的專業形象與信任度,真的都是非常厲害的。
但回歸一個致力於做『正確知識與觀念傳遞』的創作者,其實我也很不樂見這種過度商業化的專案,因為金錢很容易讓許多原本良善的出發點變質。
最後還是想說,這些保健食品雖然沒有不好,但千萬不要過度依賴。若能在平常就好好吃,其實你根本不需要這些東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未來會持續分享更多正確的瘦身觀念與知識
新朋友歡迎追蹤 ➜ @sci_food_alex
舊朋友也歡迎標記、或分享給你更多的朋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瘦身心理相談間 #瘦身心理 #瘦身飲食 #運動營養 #維他命 #理科太太 #嘖嘖 #高速生活 #增肌減脂
Copyright © @sci_food_alex . All rights reserved @ Taipei, Taiwan
相互依賴理論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中文家庭雙語小孩社團3週年(社團直播)
👭 #鰻魚學伴 🪅#閱讀科學數學三位一體
三年前,在Maya 即將進入小學之前,我們成立了「中文家庭雙語小孩」這個社團與同名的網站,分享對於兒童雙語教育的觀點與心得,也順便聊聊我們對Maya 在低年級階段的教育願景:
「在成長的道路上,面對高度動態的未來,#讓孩子有永續自主學習的動機與能力,是我們能帶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在這個願景下,我們力行「#初等教育的場景以家庭為主軸,搭配學校與各種外部資源,#遠離評量卷與考題,#聚焦大量閱讀與啟發性思考」這樣的教育模式。
三年下來,Maya 不論在公立小學還是課後ESL 的班上,都能游刃有餘的有優異的表現,甚至去年還通過地方政府針對二升三學童所舉行的資優評鑑。
.
在這段時間裡,我們使用的工具從讀本,閃卡,點讀筆,遊戲機,到平板,甚至線上課程;雖然各種工具與時俱進,但背後的理念與精神卻是始終如一。我們分享心得的呈現方式從單純的貼文,到YouTube 頻道,臉書直播,甚至到實體的幼童英語共學團體。而社團人數也從一週年的2,500人,到二週年的5,000人,到即將的10,000人...我們很高興的看到,有越來越多家長從有興趣、到認同,#甚至願意和我們一起同行實現上述的願景。
.
隨著Maya 的年齡增長,隨著她中英文閱讀素養的持續建立,她的學習重心,也從由頭二年的 Learn to Read 逐漸在三年級起轉變成未來永續學習所需的 Read to Learn。
#ReadtoLearn
是的,讓我們的孩子在小學四年級前做好 Read to Learn 的準備,建立自主閱讀的動機,能力與習慣,不僅是108 課綱的核心精神,其實也正是由國際教育成就調查委員會(IEA)主持的「國際閱讀素養調查」(PIRLS)每五年一次,針對全球各國國小四年級學生的調查重點。(註:PIRLS 當然只針對各國學童的母語閱讀能力進行的調查。不過,既然這裡是中文家庭雙語小孩,那閱讀素養自然也同時包括中英文)
既然「#中文家庭雙語小孩」這個網站與社團是因為Maya 而起,自然也會呼應Maya 的下個階段的學習重心,做些調整:
.
(一)未來新增的內容,將會以 Read to Learn 為核心,分享Maya 在四年級開始,以英語學習 #STEAM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rt, Mathematics)的第一手資訊與心得。
針對這點,我們目前挑了兩個專為國小學生打造的線上學習系統,一個是來自美國的Generation Gunius,一個是來自中國的 iEnglish。
可能很多家長會有疑問,我們為什麼如此的依賴線上學習?所以,下一篇,我們會先來談談👉「#從Google全新的職業認證課程,談線上學習的必然性與孩子的使用時機」。
當然,我們稍後也會另外專文,分別介紹科學及閱讀領域的 #GenerationGunius 與 #iEnglish 。
.
(二)我們會仿效過去半年多來,我們經營「Willie and His Buddies 童遊寰宇兄弟會」這個針對1-5歲幼兒英語的實體共學社團的經驗,也幫 Maya 建立一個在閱讀素養的養成道路上可以相互激勵與觀摩的 #學伴社團。當然,既然是學伴,必須有共同的學習空間,所以,再接我們會談談「Maya 的Generation Gunius 與 iEnglish 學伴計畫的初步構想」。
.
(三)當然,我們會重新整理關於 Learn to Read 的文章,尤其是幼兒英語,如何從聽,說,到讀的各個階段的心得與影片,放在網站與社團中,讓社員家長們更容易參考與複製我們的經驗。而且,我們會持續擴大「童遊寰宇兄弟會」這個子社團的規模,針對0 - 5 歲的幼兒英語,提供爸爸媽媽們一個化理論為行動的共學支持團體。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2歲的全心陪伴
#鰻魚學伴 (大班~12歲)
#有興趣請+1
#打開和Maya一起的全方位學習大門🚪
#若你喜歡威利學伴(1-5歲)風格肯定會更愛鰻魚學伴❤️
更多學習教育相關討論分享,歡迎加入中文家庭雙語小孩社團。
相互依賴理論 在 Fitness Optimization 動作優化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健身教練對於增進客戶活動能力占有重要的地位和責任,此課程運用張力整合體(tensegrity)&區域相互依賴理論(regional interdependence theory)去解釋活動;針對特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