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伊拉克戰爭紀錄片《唯有死亡》(Only The Dead):唯有死亡,可以看到戰爭的終結
【澳洲記者Michael Ware,2003年時赴伊拉克採訪,當時他是《時代》雜誌戰地記者,奉命採訪伊拉克南部衝突,他說那時才30多歲的他,不知天高地厚,享受在槍林彈雨中採訪的刺激。在伊拉克駐地期間,他見證了美軍在戰爭中跌宕起伏的戰況,陰差陽錯下,成了頭號恐怖分子扎卡維的信使,讓世界看到整個戰爭的血腥與恐怖。不論我們是西方媒體還是游擊隊,砲彈面前人人平等,"唯有死亡可以看到戰爭的終結"】
{內文}
(時任美國總統/布希)
我親愛的美國人民,此刻,美國和聯合部隊開始展開解除伊拉克軍事武裝行動,解放伊拉克人民,讓世界遠離威脅的軍事行動
(時為《時代》雜誌戰地記者/Michael Ware)
我們在伊拉克人的槍口下,在這裡度過了一個晚上,我們得到消息,小布希已經向全國發表開戰演講
六年,數百小時的拍攝帶,澳洲籍戰地記者Michael Ware,親眼見證了伊拉克自海珊政權倒台以來,如何從一個充滿希望與富足的國家,走向一個充滿血腥與恐怖的死亡國度。這不是電影,這是歷史。
(時為《時代》雜誌戰地記者/Michael Ware)
我當時是一名《時代》雜誌戰地記者,奉命揭秘伊拉克南部衝突。那時候我30多歲又年輕又蠢,誤以為戰爭只是一場冒險,只覺得開心得不得了
(時任美國總統/布希)
我親愛的美國同胞,伊拉克的主要戰鬥已經結束了,在這場戰爭中,美國和其同盟取得了勝利
時間回到2003年,當全世界報導伊拉克人民,陷入推翻獨裁者的狂喜之中,沒有多久,事情的發展,就脫離美國的想像的劇本。
(新聞片段/2003)
今晨在巴格達聯合國總部發生的爆炸,至少造成20人死亡 數百人受傷...
(戰地記者/Michael Ware)
當我們扳倒了,我們西方同盟推翻了海珊政權,我們創造出一個全球聖戰的新舞台
就在中東,立馬在此插旗的就是ISIS創立者,他的名字是扎卡維,2003年8月,我人就在巴格達,扎卡維發動了伊拉克史上首起自殺炸彈攻擊,這也是ISIS成立以來首次攻擊,汽車炸彈攻擊的目標是約旦大使館
(戰地記者/Michael Ware電話連線/2003.😎
(Michael 剛剛發生了什麼事),是的Steve,一個自殺炸彈在約旦大使館前爆炸
(戰地記者/Michael Ware)
你們現在大概很難想像,但是在此之前 自殺炸彈 汽車炸彈,在伊拉克是從來沒有過的,這原來是伊拉克史上第一起自殺炸彈攻擊,當時我們這些外國記者並不知道,
連伊拉克人自己都不知道
美軍四處遭到攻擊,卻連是誰攻擊他們都不知道。Michael試圖挖崛真相,他和當地人攀關係,在朋友的朋友引薦下,深入反美游擊隊陣營。
(時為《時代》雜誌戰地記者/Michael Ware)
很快的,我不只是看他們給的影帶,他們開始帶我參加夜半的秘密會議,這是我的呼吸聲,是我在拍攝影帶時的呼吸,當時氣氛非常可怕,我只能任憑這些游擊隊擺布,他們被美軍追殺,而我卻見到他們了,其實我不知道他們是真的把我當朋友,還是準備幹掉我,當下我自己明白這很瘋狂,可是我卻無法自拔
這些人沒有出賣他,後來還多虧了他們,救了Michael一命。
(澳洲ABC主播/Tony Jones/2004.5)
網站聲稱,這起人質撕票案是蓋達組織在伊拉克的領導人扎卡維所犯下
(新聞片段/2004)
影帶拍下美國人質Nicholas Berg死前最後的影像,他被按壓在地,頭被割下的完整過程
這是扎卡維媒體造勢的起步,他要打響他的名號,扎卡維找上了Michael Ware
(新聞片段/2004)
一名西方記者看到這段驚悚的影帶,說這是伊斯蘭激進組織寄給他的
(戰地記者/Michael Ware/2004.7)
這是非常非常精心設計的劇本,扎卡維要透過訊息戰,將自己推上全球聖戰領袖的地位
(戰地記者/Michael Ware)
扎卡維可以說是中途殺出,綁架了這場伊拉克戰爭,將這場仗轉成他個人的所有物
,導向了他所籌劃的聖戰,因為一剛開始 與美軍作戰的,其實是海珊麾下的士兵 官員和將軍,要把占領他們國家的美軍趕出去
(澳洲ABC主播/Tony Jones)
這實在是一個歷史上最諷刺的結果,因為你回頭去想想小布希說的,他攻打 入侵伊拉克
其中一個理由是,雖然最後證是錯誤情資,小布希說蓋達組織已經在伊拉克壯大
,並且與海珊有高度勾結,這是個誇大的情資,最後卻因美國出兵讓這件事成為事實。
(戰地記者/Michael Ware)
伊拉克戰爭創造出的眾多悲劇之中,這實在是最大的一起悲劇,我們間接 不可避免的,我們西方在伊拉克創造了我們口口聲聲說要避免的情況,在海珊統治期間,伊拉克是沒有蓋達組織活動的,根沒有ISIS,可以說甚至連個伊斯蘭民兵組織都沒有,
因為海珊不允許,然後在推翻了海珊政權之後,我們意外的創造出這個完美的舞台,
讓這些恐怖組織成長茁壯
扎卡維甚至明目張膽,占領了巴格達市中心一條街做為根據地,Michael堅持,眼見為憑。
(電影片段)
我的朋友,一名游擊隊指揮官被推翻了,他派了一個人來帶我回去那條街,好讓我親眼目睹這一切,扎卡維占下的地盤等於是紐約曼哈頓,就位在巴格達的市中心。
扎卡維的黑色旗幟插滿了整條街放眼望去都是他的戰士。直到我們被發現,一名扎卡維的手下走上車道,拔出手榴彈的拉環 逼停了我們的車,我的拍帶到此為止。從那個時刻開始,我只有支離破碎的記憶,一群聖戰者控制了我們的車,把我拉出車外,抓著 拖著我,他們要把我斬首
(戰地記者/Michael Ware)
相當明確 我的下場會和其他人質一樣,我被捉走不久,就被拖到一個房子裡,裡頭有一個伊斯蘭黑色的布條,就像我們在那些斬首影帶裡看到的那種,那裡站了一排人,他們是要來砍我的頭的,真的,其中一人手裡拿著一把刀,而且他們還要拿我的錄影機,拍下我被斬首的影帶,但是就在這個時候,有兩個人開始爭執起如何操作機器,我的游擊隊好友最於發話,告訴他們"你們不能砍他的頭"
(時為《時代》雜誌戰地記者/Michael Ware)
我的游擊隊護衛就是指揮官派來帶我過去的那個人,他威脅扎卡維的人,如果殺了我,他們將發動一場地盤爭奪戰,我的命沒有那麼重要,扎卡維的人顯然覺得不值得,他們咬牙切齒的把我扔回車裡,這一頁翻過去了
Michael死裡逃生,他活著看到了這位恐怖大王的末日。美國最終在2006年拿下了這個男人,扎卡維在巴格達一場空襲中喪命。這是當時《時代》雜誌的頭條,在報導中 Michael Ware的同僚寫下,扎卡維的理念"...將會在他死後繼續摧毀這個世界"。事實證明扎卡維死了,又來了巴格達迪。
美軍或許可以把ISIS趕出城池,但卻沒有辦法能夠扼殺掉激進的思想。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萬的網紅超粒方,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加點吉拿棒: https://goo.gl/PXHi3g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
眼見為憑電影 在 Taipei Walk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粉絲福利社 《明日世界》電影特映會
★ 每個世界都有神秘之謎,明日世界是否真實存在?
◎ 活動方式
1.按讚,成為Taipei Walker粉絲
2.分享該則訊息,並留言:隱藏在神秘時空的《明日世界》,5月22日眼見為憑!
◎ 電影資訊
1.時間:2015/5/21(四) 19:00
2.地點:京華城喜滿客影城
◎ 活動辦法
1.2015/5/17(日)截止,5/18(一)12:00前公佈得獎名單(共4名)
2.領取時間:得獎公佈至5/21(四) 09:00~18:00
3.領取方式:親自領取 (一人中獎,兩人同行)
4.取票地址:台北市光復北路11巷46號5樓(台灣角川),為求時效,恕不郵寄。
眼見為憑電影 在 超粒方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訂閱加點吉拿棒: https://goo.gl/PXHi3g
=====================================
還可以在哪裡找到我:
FB: https://www.facebook.com/tessereq
twitter: https://twitter.com/TessereQ
twitch實況台: http://www.twitch.tv/chantienchiu
=====================================
如果你不喜歡此影片的話歡迎指教
我會盡量改進
喜歡的話也請不吝嗇分享啦!
《我們》是一部非常需要消化咀嚼的電影,
在看完之後,它所提出的問題可能比給予的解答還多,
對我來說,這部電影所隱藏的象徵以及訊息比《逃出絕命鎮》還多。
在開始之前,我想請你們先回想這部電影的第一個畫面是什麼?
一段文字,講述美國各處的神祕地下管道,各種鐵路和維修通道。
這些管道實際上真的存在,還是導演喬登皮爾的另一個象徵?
我在看到這段文字時,第一個想到的是歷史上的「地下鐵路」,
這地下鐵路其實際不在地下,也不是鐵路,
而是美國奴役時期,解放人士幫助黑人逃脫南方的組織系統。
表面上看來,這段文字只是在鋪陳接下來要發生的故事,
但是其實是在奠定整部電影的象徵調性。
在看這部影片的過程之中,請記得,
儘管喬登皮爾一再說這不像《逃出絕命鎮》是個政治電影,
但是這段文字,從一開始就預示了它絕對不只是表面的眼見為憑。
首先,一個極簡的劇情回顧,
女主角艾德蕾德小時候在海灘遊樂園走失,到了一個鏡子迷宮之中,
看到一個長得跟自己一模一樣的分身,從此受到嚴重創傷,
時間來到數十年後,她現在已經成家立業,與家人再度來到那個海灘。
殊不知當天晚上她們就被各自的分身攻擊,
在逃走之後發現幾乎各地都發生這種詭異的現象。
殺掉他們的分身之後成功逃走,
但是我們發現,當年的影子其實將真正的愛德蕾德抓到地下掉包,
所以現在活下來的,其實是分身。
一如《逃出絕命鎮》,喬登皮爾高明地在電影的一路上灑下麵包屑,
鋪陳各種線索,而不是像奈沙馬蘭近年的劇情轉折往往來得有點莫名。
從第一個畫面,電視旁的錄影帶就暗示了接下來的劇情:
《七寶奇謀》主角們在地下的探險;
The Man with Two Brains,其中的科學家發明將意識轉移到體外的頭腦的方式;
以及C.H.U.D 講述下水道的變種怪物到地面上攻擊人群的故事。
有趣的是喬登皮爾在國中時的第一任女友的父親就是C.H.U.D的導演,
the more you know…
接下來也有不少線索,
一家人在海灘上走時影子長得不尋常,暗示著接下來影子分身的出現,
以及在海灘上「紅色」的飛盤剛好蓋住「藍色」的野餐布圓圈,
象徵身穿紅色的影子淹沒地上那些住在藍天底下的人。
再來,蓋博在其中一部分講了一個敲敲門笑話:
「敲敲門」「誰在那」「你」,
結果當天晚上敲他們家門的,還真的是他們自己。
但是也許最難發現的,是這些影子拿剪刀的原因,
艾德蕾德在小時候自己走丟時,在路上看到一對男女玩剪刀石頭布,
而其中的女生則說:「你老是出剪刀」,
這個在被抓走前最後的記憶之一,就是她選擇剪刀作為武器的原因。
當然,剪刀也有其象徵性的意義,以及眾多提到麥可傑克森的部分,
這些都留到待會再深入討論。
當然,對於愛德蕾德其實是影子的這個轉折也有不少線索,
在電影中,愛德蕾德的影子名叫Red,我就姑且翻作小紅,
為了避免困惑,我在接下來會以他們在劇情大部分的角色來稱呼,
穿白色的叫愛德蕾德,穿紅色的叫小紅。
我們在回憶片段之中看到愛德蕾德在走失之後突然失去了說話的能力,
在這個轉折之後,才知道她不是因為創傷,
而是因為她是來自地下的分身,本來是不會說話的。
相反來說,小紅是唯一會說話的影子,正是因為她原本是來自地面上。
而她沙啞而且有如肺部塌陷的聲音,是因為當年她被勒昏所造成的傷害。
而愛德蕾德的真正身分也解釋了她的諸多行為,
諸如在車上彈手指時並沒有跟上音樂的節拍,
或是不善與人交談,
還有在家人都在吃速食的時候,只有她自己吃著草莓,
大概是因為她在地底吃了太多兔子肉,從此就不太吃肉了。
以及在恩布列死後還特地自己下車,表面上是要確認她死了沒,
但是其實是想要在她死前給她最後的安息。
以及看到布魯托緩緩走向火焰時驚恐並且歇斯底里的反應,
都印證了她其實自己是個影子這件事。
但是還有個特別值得探討的面向-愛德蕾德最後真的還是影子嗎?
有沒有可能,小紅,也就是真正的愛德蕾德,
在被殺的那一刻將意識轉移回了假愛德蕾德身上?
我會這樣說是因為愛德蕾德在殺了小紅之後發出了有如野獸一般的嚎叫,
你可以解釋成她只是在那一刻失控而顯露出她的本性。
不過小紅掌控了她的身體這個解釋也不無可能,
因為愛德蕾德提到她來到這裡之後彷彿全身被烏雲壟罩,
有可能是在她來到地面之後不斷地試圖切斷與地面下的連結,
但是地面下的小紅卻不斷試圖加強這個連結,最終的目標就是搶走愛德蕾德的身體。
另一個線索則是愛德蕾德在救出傑森之後撥頭髮這個動作,
我一直不太明白她在此處撥頭髮的意義,直到我看了第三次,想到這個可能性之後,
才意會到:
小紅的髮型是沒有瀏海的,
也許她在把自己的意識轉移到愛德蕾德身體裡之後,
下意識地把自己的頭髮撥回留了多年的髮型。
當然,這只是個理論,
在可能性程度上,
大概是「無限之戰的布魯斯是洛基假扮的」之上,在「瓦里斯是個美人魚」之下。
麥可傑克森在這部電影之中是個非常重要的存在,
從愛德蕾德走失當天身上穿著的「顫慄」T恤,
到影子們穿著的單手手套,
到身上穿的紅色工作服,幾乎都跟麥可傑克森有關。
甚至連影子們僵硬不自然的動作,都讓人想起「顫慄」之中的殭屍。
但是這只是個有趣的彩蛋嗎?喬登皮爾只是單純很迷麥可傑克森嗎?
剛剛那是反問句,你以為這是什麼電影?
談麥可傑克森之前,得先知道「雙重性」這件事
某種程度上,在這個IG、網紅的時代,「如何被看見」的重要性早就遠遠大於真實了。
我在Fyre紀錄片以及《英格麗向西》那部影片之中都一再談到,
網路世代只想呈現最完美的一面,只想看到別人最正向一面的心態愈來愈明顯。
這種虛假的雙重性,不斷壓抑自己的影子,
就如《我們》之中住在地底下,永遠不見天日的分身。
雖然說《蝙蝠俠:開戰時刻》之中最著名的台詞
「重要的不是我是誰,定義我的是我的行為」在某些情況下是非常有道理的,
但是《我們》想要探討的就是
我們是否將毫不考慮前因後果地將這句話套用到所有事上,
讓我們被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行為所綁架?
就如《我們》之中影子的由來,只複製了身體,但是無法複製靈魂。
繼導演處女作《逃出絕命鎮》令當代影壇驚為天人、並為反諷社會議題類型的驚悚片樹立新標竿後,奧斯卡獎得主喬登皮爾即將帶來自編自導的全新原創驚悚作品。
《我們》以北加州海岸為拍攝背景,由猴掌製作公司(Monkeypaw Productions)製作,女主角由奧斯卡最佳女配角得主露琵塔尼詠歐所飾演。故事描述一位女子雅德蕾德威爾森和她的先生蓋博,帶著兩個孩子(莎哈蒂萊特喬瑟夫、伊凡艾利克斯飾)一起到夏天度假住的海濱房子,打算度過一個恬靜的夏天。
但一段過去難以啟口的傷痛卻如鬼魅般出現在眼前,接二連三的怪異巧合也相繼發生,對於家人即將遭遇不幸事件的強烈預感,讓雅德蕾德恐懼到達臨界點。
當他們和朋友泰勒斯一家(艾美獎得主伊莉莎白摩斯、提姆海德克、卡莉薛頓、娜亞薛頓飾) 共度一個令人緊繃的海邊聚會後,雅德蕾德和先生及孩子們回到度假小屋休息,卻在進入黑夜的房子前,看見令人毛骨悚然的四個人影,正手牽手站立在他們的車道上…《我們》描述了一個和樂的美國家庭在一夜之間必須挺身對抗一群難以解釋敵人:他們自己的分身
-~-~~-~~~-~~-~-
必看影片: 除了漫威以外 還有哪些電影必看? | 盤點年度十大電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6dHj...
-~-~~-~~~-~~-~-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tln19u00Y/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DeTHZK0Xq7soXW44h01SJGR8r9nA)
眼見為憑電影 在 潘瑋柏官方頻道Will Pan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亞洲唱跳天王 』 #潘瑋柏 Will Pan
第拾1張 唱作專輯 11th album #illi異類
立即線上數位聽歌:https://WillPan.lnk.to/illiFA
---------------------
『異中不求同 就自成一類』
"當你意識到自己是異類的時候
我們就是同類!! "
來自外星異境的“亞洲唱跳天王”
一個以「#異力」在逆境中突圍的「#異類」
開創"異類饒舌"星風格
打造宇宙系超次元外星專輯
8/11 華納唱片 震撼發行
--------------------
#第三類接觸 Close Encounter
詞:潘瑋柏
曲:潘瑋柏
來自遠方星球
沒時間PHONE HOME
宇宙無限浩大什麼原因導航選擇地球
萬有地心引力
源源不絕生命力 偵測器在呼應
全面加速推進
這不是 笑星撞地球
畸形外表 巨大瞳孔
我頭好大 動作卡卡
剎那間 全體發麻
驚嚇眼神像VISA的口號多無價
矛頭怪自大NASA
不信我存在代價
第三類接觸中 可以選擇臣服我或忤逆我
第三類接觸中 可以選擇帶領我或加入我
別對我不聞不問
地球明明有火星文
RA TA TA TAT PEE KA BOO BA DA BADA BOOM
HEY 這世界複雜太喧鬧
太多自以為是 太狂傲
SO PUT YOUR HANDS IN THE AIR
PUT YOUR HANDS IN THE AIR
LET GO 我跟你不一樣
萬能的外星人
來拯救地球人
傳說的外星人
崇拜我地球人
達拉滴滴達 達拉滴滴達~
CLAP CLAP CLAP 這個
達拉滴滴達 達拉滴滴達~
CLAP CLAP CLAP 那個
拉米歐黑米鬧 (LOVE ME OR HATE ME NOW)
電視 電影 電音 電光 不如 眼見 為憑
不明 飛行 高級 生命 你還在那 堅持 地球 主義
穿梭蟲洞 黑洞吞沒 光子和量子在計算之中
智慧和科技都比你更先進 你卻自以為你比我還懂? Blahhhhhh
Pay back! 抬頭看著天空 迎接我的降臨 cause I won’t stop now
Pow Pow! 把你雙手舉起 手足亂舞 享受混亂動盪 HO
別把這生物美學 標示成 醜陋危險
不屬於禁區51
沒錯 我屬於這個世界
第三類接觸中 可以選擇臣服我或忤逆我
第三類接觸中 可以選擇帶領我或加入我
別因為你的無知 愚蠢 否定我的能耐
illi illi illi ehhhh
FIRE FIRE FIRE Boom
#WillPan #Cominghome
#Hiphop
----------------------
潘瑋柏Will Pan 官方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willpan23/
潘瑋柏Will Pan 官方微博:http://www.weibo.com/u/1752502537
華納音樂官網:http://www.warnermusic.com.tw
華納音樂 (華語部)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WarnerMusicTaiwa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giKnGO2NH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