啓蒙的王子雜誌半月刊;208、209期;民國64.10.01-16出版)夸父收藏。
【善的漣漪如投石湖水】
如果一輩子只做一件事
黃旭昇的「擴善」人生
撰文│奚莉亞
照片提供│黃旭昇
人物簡介
黃旭昇,現任中央通訊社國內新聞中心新北市記者,所跑路線包括文化、圖書、市政、教育、環保、醫藥、衛生、警察、消防和海巡,編採資歷32年。曾在2011、2018獲社會光明面新聞報導獎、2014優質新聞獎優勝、中央社新聞報導攝影獎第一屆的優勝和第二、三屆的佳作。工作之餘以當志工為志業。
…………………………………………………………
「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話,我希望是投石湖水,藉由善的漣漪,讓這個社會慢慢的良善。」身為記者的黃旭昇,在32年的工作生涯中看遍人間世事,不論是天災人禍、悲歡離合,或是各種不公不義,他只願自己的報導能夠照亮幽冥,把良善傳遞出去。他強調,「既然是一輩子可能只做這件事,那麼就要想盡辦法把它做好。」
用媒體發聲幫助弱勢
黃旭昇說自己從小就無法抗拒文字的魔力,小學四、五年級已經開始投稿國語日報,但「長大後才漸漸發現文字可以影響人」。民國77年,他在服完兵役後進入新聞界,開始用筆尖發聲,一晃眼過了32年,人生的三分之一歲月都獻給了這份工作。
從少年到成熟大叔,儘管媒體的大環境已不如以往,記者也常被譏笑是「妓者」或弱智,但他從未想過要轉職或退休,問他為何如此「矢志不渝」?黃旭昇笑笑說,記者的確不是一個賺錢的行業,耗費的時間精力跟所得不一定成正比,「但迷人的是,它可以參與第一線,將訊息告訴大眾,可以利用媒體發聲,幫助弱勢。」
黃旭昇細數工作生涯中印象深刻的幾則報導:例如「拯救流落異鄉的船長」,這位台灣船長因為漁船遭到海盜洗劫,只能流落索羅門群島,想家人但船上的無線電無法呼叫台灣,想回台又沒有錢買油,也找不到船東援助,但透過了他及其他記者的報導,喚起政府單位重視,台灣船東也因輿論壓力,想盡辦法把船長拯救回來,圓滿了整件事。
還有「台裔芬蘭青年尋找生母」,當事人僅憑著一件33年前從台灣穿著抵達芬蘭的小嬰兒服,和嬰兒時期的照片,在人海茫茫中尋找生母,原本是件大海撈針的事,但在黃旭昇及海外同仁連線走訪下,促使了公部門動起來協尋,終於讓分離了33年的母子可以再相聚,這一刻令他激動不已。
旭昇也看到這人間許多不公不義的事,秉著為弱勢發聲立場,或許得罪過惡勢力,但也結下更多良緣,例如金門的鳥友、關心生態與文史的工作者、教育崗位兢兢業業的夥伴,大家都在默默扎根,悄悄幫助小農與老農,讓他的眼界因此更廣,也常常從別人的故事中觀照自心,再照亮他人。
努力「揚善」不棄守
黃旭昇在記者的身分上,堅持著「濟弱扶貧」的理想,也一直把這想法落實在工作領域上;但在媒體搶即時、搶點閱率的狀況下,或因立場與角色不同、位階與職權的分別,看法與溝通的誤差,不時跟長官有了些許火花。朋友常勸他說,做好最保守的就是最安全的,或一個命令一個動作,比較萬無一失;但對他來說,新聞工作若都是先想到如何保護自己,如何不犯錯,如何不觸怒當局,如何維持良好關係,那麼就會失去守門人或吹哨者的角色與天職,這是他不願棄守的底線。
在社會氛圍普遍嗜腥羶的重口味中,「揚善」未必獲得重視,這對於兢兢業業下筆的他難免覺得挫折,但大環境如此,只有積極尋求轉念,而他找到的方法就是利用網路散發出去,或者把訊息分享給同業,透過不同的平台管道讓這些社會微弱的光持續點亮,如此也不違背自己的核心價值。他說,若一直把不好的事情記掛心裡是無濟於事的,達到目的才是最重要。
工作之餘,他也身體力行「揚善」工作,挽袖當起志工,甚至遠赴海外助人,把志工和記者身分融合一起,既療癒了自己、轉化挫折,也可適時發掘新聞素材,實踐自己的信念,「我以一名新聞工作者的身分,時而以旁觀者角色紀錄,時而以參與者角色進入災區報導、深入部落服務,總是角色互換,但『莫忘初衷』的信念只有更強烈,從沒變更過。」
讓美好的事「被看見」
現今社會對媒體價值觀與評價逐漸式微,網路上各式各樣「速食」的爆料和被放大的負面消息,還有人戲稱新聞業是「製造業」,或把記者和狗仔畫上等號,對此,黃旭昇偶爾也有無力感,但他反求諸己,「我常常想自己還能報導什麼?還可以做哪些事?我既然無法改變社會,但至少可以藉著我的職業,讓一些美好『被看見』吧!」
因著這個「被看見」理念,所以他當個「投石者」,報導地方文創產業,傳達「希望」;寫國家交響樂團的第一小提琴手,以音樂協助弱勢孩童逆轉人生;也報導為偏鄉學子拍畢業紀念冊的攝影師大愛,這些新聞在社會上激起不少漣漪,讓人在負面嗜血及充滿「行車紀錄器」畫面的新聞中還能看到「美好」。
他也常看到一些在社會底層的小民百姓,即使話語權不及有權有勢的人,但仍默默為社會付出,甚至還不求回報,遇到比自己更辛苦的人,縱然本身也需要他人幫助,但依然願意如甘霖般伸出援手,這讓黃旭昇更堅持自己的核心價值,要為這有情人間守護一豆燈火,為自己的內心保有一方淨土。
做點亮幽冥人間的微光
今年,他工作的媒體有5名資深記者放棄新聞戰場,同業間也有不少年輕有衝勁與理想的記者,紛紛轉換跑道或暫時休息、離開媒體圈,不同的媒體平台也轉型因應新媒體時代,媒體的環境轉變,讓他感受良深,但不論環境怎麼變,他仍盼望自己和繼續堅守崗位的同業做點亮幽冥人間的微光,扮演好烏鴉與守門人的角色,護住美好的核心價值。
「人生總是變化無常,無常不知哪一天早到來。人生總是無能改變,知足常樂就是快意人生。若打開心窗,解開心結,煩惱自然就少很多。淡看人間事,瀟灑人間, 缺憾自然就成幸福。祈願人間多一些祥和睿智,多一些正向建議,祈願人間少一些狡猾詭辯,少一些陰溝酸語。」長久的記者生涯,黃旭昇看到了「因為愛,讓小人物能捨,化身為實現願望的菩薩。因為愛,讓小人物有得,內修為豐厚己身的大德。」
人間多情,世間多愛,讓他更想藉由採訪社會的人事物,去關照並傳播這些人一直努力在做的事,冀望大眾都能在他的報導中有所感悟或有些許獲得,「當有機會為長者折枝,不吝伸手,當投石湖水,不斷擴散(闊善),如果不願意當那顆石頭,就當一名手心向下的人或播種的人」,這也是他將邁入「六旬老翁」的心得,持續看下去、寫下去、拍下去,觸動善心,繼續做對的事。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5萬的網紅人生勝利組Life victory group,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不同於嬌弱的鮮花,療癒的多肉植物種起來很踏實,近年也越來越流行。其實多肉中也不乏有像花朵般美麗的品種,其中的「山地玫瑰」(Greenovia Dodrentalis)就因為神似玫瑰花的構造,受到很多人寵愛! Music:Nice To You...
矢志不渝 在 CCTV 中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美術經典中的黨史 一幅畫瞭解中國共產黨:《古田會議》】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每年春天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海間,掩映著一處四合院式磚木結構的宗祠建築。90多年前,這座祠堂裏燃起了一簇驅逐暗夜的篝火,照亮了一支軍隊扭轉命運的拐點。1929年深冬,正是在這座祠堂中,召開了歷史上著名的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閩西古田,成爲新型人民軍隊定型的地方。這支新型人民軍隊從古田出發,矢志不渝聽黨話、跟黨走,從勝利走向勝利,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偉大力量。
1972年,畫家何孔德創作了油畫《古田會議》,再現了這一人民軍隊建設史上的重要歷史時刻。#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一幅畫瞭解中國共產黨
觀看視頻請點擊:https://bit.ly/3mnVIob
矢志不渝 在 CCTV 中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美術經典中的黨史 浴火重生,新型人民軍隊在這裏定型!走近油畫《古田會議》】福建省上杭縣古田鎮,每年春天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海間,掩映著一處四合院式磚木結構的宗祠建築。90多年前,這座祠堂裏燃起了一簇驅逐暗夜的篝火,照亮了一支軍隊扭轉命運的拐點。1929年深冬,正是在這座祠堂中,召開了歷史上著名的古田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閩西古田,成爲新型人民軍隊定型的地方。這支新型人民軍隊從古田出發,矢志不渝聽黨話、跟黨走,從勝利走向勝利,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偉大力量。
1972年,畫家何孔德創作了油畫《古田會議》,再現了這一人民軍隊建設史上的重要歷史時刻。古田會議有哪些鮮爲人知的細節?畫作《古田會議》中有哪些藝術的巧思?點擊視頻觀看!#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矢志不渝 在 人生勝利組Life victory group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不同於嬌弱的鮮花,療癒的多肉植物種起來很踏實,近年也越來越流行。其實多肉中也不乏有像花朵般美麗的品種,其中的「山地玫瑰」(Greenovia Dodrentalis)就因為神似玫瑰花的構造,受到很多人寵愛!
Music:Nice To You
矢志不渝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中菜歷史源遠流長,卻因為缺少了完整的文字化記錄,經典技藝漸漸荏苒消失,實在不得不爾,叫人欷歔。幸好有前任香港怡東酒店中菜行政總廚、現任香港文華東方酒店中菜行政總廚黃永強。一個星級中廚,決意迎難而上,肩負起復興失傳中菜之責任。
他有心;因父親當中廚,自小他便在耳濡目染下,培養一腔對中菜的熱誠。根基打得穩當,於22歲之齡便當上大廚,年雖少卻毫不氣盛,反而謙虛拼搏。由酒樓街檔拼至五星級酒店,圓一場夢;從重整怡東軒至躍身為米芝蓮一星大廚,為一啖氣。每每金石為開,是他費盡心力,力臻完美,努力不懈,支撐到底所致。直到如今,不再單單追趕殊榮,反而爭取更多資源和機會,為做好中菜而奮鬥。
同時,他亦有力;憑着他一雙歷練超過三十載的巧手,演繹的一道道經典菜式,無不巧奪天工,驚為天人;一道酒香古法鹽焗雞,展現出傳統功架、不惜工本;一顆子薑,未必珍饈百味,但經過精雕細琢,亦能飛上枝頭變鳳凰;一口海膽戈渣,曾經無人知曉,卻一經他手,傳得家傳戶曉,人見人愛。一片松茸,使他由香港追隨至雲南,對中菜有了全新的詮釋。從炒鑊之渾厚、刀功之精細、食材之配搭,均展示其廚藝功夫紮實,步步到位。說到底,全因他做菜,從來不當作打份工,卻視作終身志業。儘管傳統中菜前路暗淡,他卻偏偏篤信,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何況是,有心又有力之人?
怡東酒店在三月底拆卸,怡東軒重開無期,黃師傅趁着最後日子,真情剖白:「你問我這裏是不是樂園?我說她簡直是樂土。我在怡東軒,由上班至到下班都是很快樂,不是只有錢可以做到。」他這才暫且放下不捨,開懷笑道。萬般帶不走,唯有一份熱忱,將伴隨他至下個崗位,矢志不渝。
編採:莫小巧
攝影:謝致中、陳旭鵬、梁兆麟、邱覺達、鄧廣基
文華廳
地址:中環干諾道5號文華東方酒店25樓
營業時間:12nn–2:30pm,6:30pm–10pm;星期六至日11:30am–3pm,6:30pm–10pm
電話:2825 4003
詳情: http://bit.ly/2FKdkol
矢志不渝 在 風傳媒 The Storm Medi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最近兩岸攻防焦點,就是習近平在元旦隔日發表的《告台灣同胞書》,這讓兩岸領導人對「九二共識」、「一國兩制」也各有不同詮釋,面對如此敏感的統獨議題,台灣又該如何應對?而習近平對統一主張如此的強硬,又是什麼原因呢?另外,共軍的軍力又再升級了!當中國改型052D驅逐艦時,目的是劍指美國?還是對台海之間有進一步的盤算呢?《風云軍事》獨家解析!
精彩完整影片:https://youtu.be/zFF0KXCUqZA
#風云軍事 #習近平 #蔡英文
【精彩回顧】
風云軍事 #34|一國兩制不可能?當文革再起..習近平踏上毛澤東之路?專家直言:根本是場鬧劇!
https://youtu.be/yI5Xi810pjw
風云軍事 #33|豬瘟都無法合作 何來兩岸一家親?台需造輕型航母抗中 ?專家這樣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juIgPzS6_k&t=2375s
風云軍事 #32|遼寧號就是不如日本出雲號?從艦載機代差見..中國航母完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tZUm...
✓ 點我加入《風傳媒》Line 好友(ID:@dyp8323m) http://bit.ly/2hETgWE
✓ 點我訂閱《風傳媒》YouTube 頻道 http://bit.ly/2grkAJ6
【Facebook粉絲團】
風傳媒►► https://www.facebook.com/stormmedia
風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SMedia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