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受傷了,還要被懲罰呢?
你曾經心裡面有這種聲音嗎?過去發生了好難過好難過的事,可是傷害你的人不但沒有受到處罰,相反地,你卻成為情緒和命運的罪犯,一輩子被困在某一個牢裡面,別人進不來,你也出不去,你覺得好痛苦,可是又不知道怎麼樣才能從痛苦裡面解脫。好多次你都想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但又好多次,你覺得還有一點點希望、還有一點點力氣,所以勉強活了下來。
儘管如此,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你還是會想問自己:為什麼是我?
梅杜莎(Medusa)的故事,就是一個「為什麼是我」的故事。
「Medusa 相貌出眾,吸引不少慕名而來的追求者。但 Medusa 為了提升家族地位,無暇談情說愛,而是在含苞待放的少女時期選擇效忠雅典娜,成為神廟裡的祭司,並許下終身不嫁的誓言。
沒想到海神波賽頓(Poseidon)看上了 Medusa 的美貌,竟然在神廟裡強暴了她。
但奇怪的是,性侵事件發生後,雅典娜並沒有站在 Medusa 這一邊,反而指責她褻瀆了神聖之地,並認為喪失處女之身的她沒有資格再繼續待在神廟。盛怒之下,雅典娜對 Medusa 下了詛咒,將她變成一個相貌醜惡、頭頂毒蛇的可怕海妖,任何人凡是與她對到眼,都會變成石頭。
接連遭受殘酷打擊的 Medusa 逃回家中,希望能投靠家人的懷抱,沒想到正因她昔日的美貌長年招致手足忌恨,回到家後她不僅沒有受到溫暖庇護,反而被兄弟姊妹及父親冷嘲熱諷,致使她最終喪失性格裡所有的「善」,成為了後人所知的冷血「蛇髮女妖」。
在那之後,Medusa 還成為神話英雄珀耳修斯(Perseus)的獵物,英雄經過一番冒險後終於找到她,利用眾神賜予他的飛天鞋、神劍和盾牌,成功躲過 Medusa 的視線,一刀砍斷了她的頭,並把Medusa 受詛咒的頭顱鑲嵌在雅典娜給他盾牌上,用石化的功能來對付敵人。」**
這是一個極度哀傷的故事,可以從很多個角度來解讀,其中一個角度是:為什麼受傷的梅杜莎,最後還要被當成怪物來對待?從頭到尾那些男人們(海神波塞頓、神話英雄珀耳修斯)好像都沒事,甚至還利用她,天底下為什麼會有這麼不公平的事情?
多年前,我認識一個小學三年級的時候,被父親性侵的女孩***。比父親更可怕的是,那時候母親就在房間外面,目睹這一切,但事後母親矢口否認有這件事情的發生,還跟女孩說:「小孩子不要亂講話!」這個女孩告訴我這個故事的時候,全身顫抖,淚流滿面,我一開始以為那個顫抖是悲傷,後來才知道原來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憤怒,她說:「其實傷害我最深的人不是我爸,而是我媽。我爸讓我覺得我身體髒掉了,但是我媽讓我意識到,原來就連最親近你的人,都不可以信任。這是一種比地獄還深的絕望。」
後來女孩漸漸長大,透過一次又一次的心理治療、與母親深度談話,她終於明白,原來媽媽在小時候也遭遇過同樣的事情,一個喝醉酒的大叔在清晨的時候把她拖到茅房裡面性侵,那時候外公和外婆把她打得半死,儼然是台灣農村裡面的珀耳修斯。她也才終於看懂,當一個女人需要面對自己最愛的男人(丈夫),性侵另外一個自己最愛的女人(女兒)的時候,那種內心的糾結跟複雜的心情,還有無法言喻的震驚,是多麼的令人心痛。女孩一輩子無法原諒他的母親,一直到父親告別式的那天,這兩個女人心裡面的矛盾,才稍微像是雲霧一般,散開了一點點。可是又由於這個男人的死亡,蒙上了另外一層難以言喻的情緒(不知道有沒有人懂這個情緒是什麼?)
這兩個故事擺在一起,你看見了什麼?
梅杜莎為神殿犧牲奉獻了一切,同樣身為女神的雅典娜不但沒有站在她那邊,反而懲罰了她把她變成魔女,而梅杜莎回家尋求家人的支持,也沒有人願意收留她,你可以想像這是多麼孤立無援的處境!
遭遇性侵之後,有些人會變成自己的魔女。覺得自己很醜陋,覺得自己有很多很骯髒的慾望,覺得一切都是自己找的,覺得一定是當初自己不檢點,有好多好多的刻板印象跟聲音在否定跟責罵自己,就算看了再多的書、讀了再多性侵受害者的文字,告訴自己這不是自己的錯,好像都沒有辦法扭轉這一切,因為想到這些,就像被梅杜莎的眼睛看到一樣,立刻石化。
有些人因此變得沒有辦法相信別人,好像梅杜莎所住的地方一樣,沒有任何的活人,只有一具又一具被石化的雕像;有些人因此把自己的大腦跟身體切割開來,反覆和不同的人發生性關係,只為了獲得一種「存在」的感覺(不知道有沒有人能夠理解這種感受),可是不管怎麼切割,那個痛苦還是依然存在——如同這張圖片的梅杜莎,頭已經跟身體分開了,但是眼神還是炯炯有神,而且在那個眼神裡面,藏著極度的悲傷跟怨恨。
難道被性侵了之後,就注定一輩子只能像梅杜莎一樣悲慘的命運?被當成魔鬼、甚至還被砍頭、拿來利用?
其實,這個故事還有另外一層的理解方式。
傳說當時在梅杜莎被砍下來的脖子上面,生出了一隻飛馬、還有一個巨人,這裡意味著:這一次的死亡其實是另外一種重生。
「只有被性侵過的人才懂的一件事情是:當你被燒到快要死掉的時候,甚至是你真的已經死過一遍(或者很多遍)的時候,那個新的自己才會長出來。但就算長出來新的自己,還是一樣醜陋、還是一樣討厭自己。所以要像蛇一樣,一次又一次的脫皮,然後一點一點,喜歡自己一點。」我最後一次跟女孩見面的時候她跟我說。
幾個月後她去了加拿大生活,有了自己的老公跟女兒,這對她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生下女兒的同時,也代表她願意去面對這一代又一代的代間傳遞。
前陣子我們重新聯絡上,她跟我分享這一段時間以來在加拿大的生活,還有這一段時間依然會出現的自我懷疑跟恐懼,驗證了她那個「不斷脫皮不斷厭惡自己」的理論;但我同時也看見她的改變,相較於之前,她變得更溫柔,視訊的時候,有一種柔軟在她的眼神裡面,好像一些尖銳的什麼,隨著歲月跟時間,慢慢消失不見了。
你也可以是你生命當中的珀耳修斯。
砍下自己的頭顱並不代表要讓自己死掉,而是試著心疼過去那個傷痕累累的自己,跟他說:「一直以來,你好累了,這不是你的錯。你嘗試堅強和勇敢好久了,是時候稍微停下來,讓自己休息了。有時候閉上眼睛沒有關係的,沒有人會傷害你,因為我在這裡保護你。」
當你溫柔的跟自己說這些話,或許重生還沒有辦法發生,但你那個悲傷、讓自己都害怕的眼神,可能在這一刻,悄俏地融化了過去的一些傷痕。
你知道傷痕是永遠不會不見的,但你的心疼,可以讓他看起來淡一點,也可以讓它變成你身上勇敢的印記,讓它成為保護你的,生命裡的盾牌。
#今天的節目這裡聽
https://ppt.cc/fJWZ1x
*圖片來源:Ancient Origins
**故事出處
https://ppt.cc/f2uEfx
***本故事經當事人同意並修改潤飾後刊出
#聽你聽我 #神話心理學 #童話心理學 #海苔熊心理話 #戰神雅典娜 #梅杜莎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420的網紅まとめまとめ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まとめのまとめ】 チャンネル登録はこちら https://goo.gl/QN6ioA 相談です。 恥ずかしながらデキ婚なのですが、 妊娠発覚して籍を入れても 自分の親から嫁親になんの 挨拶もありませんでした。 嫁実家が遠方で、お互い 母子家庭で仕事もあるし、 挨拶にこなくていいよと 嫁が...
「矢板明夫母親」的推薦目錄:
- 關於矢板明夫母親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矢板明夫母親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矢板明夫母親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矢板明夫母親 在 まとめまとめ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矢板明夫母親 在 日本人不來台玩? 矢板明夫:日幣貶值+荷包縮水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矢板明夫母親 在 矢板明夫母親的八卦,YOUTUBE、PTT - 名人八卦社群討論站 的評價
- 關於矢板明夫母親 在 矢板明夫母親的八卦,YOUTUBE、PTT - 名人八卦社群討論站 的評價
- 關於矢板明夫母親 在 談了兩個多小時,但... - 矢板明夫俱樂部Yaita Akio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矢板明夫母親 在 矢板明夫遭曝身世吃著共產黨的奶水長大的「假日本人」 的評價
- 關於矢板明夫母親 在 矢板明夫台灣女婿、矢板明夫孤兒、矢板明夫母親在PTT、社群 的評價
矢板明夫母親 在 譚蕙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玫瑰花蕾]
今天香港有宗小新聞,《蘋果日報》位於將軍澳的壹集團總部大樓,內有很多綠色植物,自公司停業後擔心沒人打理,有心人聯絡過負責人,安排周日免費公開派發。
如此新聞,令人想起蘋果日報接待大堂,除了有漂亮的室內植物,還有一個巨型鳥籠,內裡的各式雀鳥吱吱喳喳叫個不停。據說,壹集團停業,有人已經把鳥兒也安頓好。
信奉自由市場的黎老闆,還在大堂展示了三個經濟學者的頭像和說話:分別為殖民地時代前財政司郭伯偉、學者佛利文和海耶克的話。早年我到訪過,逐一細看金屬板鑲起的話,大概是說,政府干預市場越少越好,市場無形之手是最好的。後來我去美國芝加哥,特意也到訪芝大看看這些學者的主張。
在傳媒大堂養鳥竪像,實在是非一般傳媒老闆的作風。一位前輩記者記得,她年輕時在香港任英文傳媒,曾經採訪過一單奇怪的新聞。原來黎氏大宅裡養了一頭黑熊,後來被有關當局帶走這只受保護動物。
這些作風,令我想起被譽為美國最偉大電影《大國民》的主角Charles Foster Kane. 這套1941由Orson Welles拍攝的黑白電影,以美國報業大亨William Randolph Hearst為藍本。
Kane自小窮困,被富翁收為養子後,收購一份紐約報紙,以大膽的手法做新聞,發達後與歌女再婚。被影射的美國傳媒大亨特別因為戲中描繪其愛情生活不滿,傳聞Hearst曾派人花錢購下底片準備銷毁,最終電影順利上影。多年以後,Hearst後人在大宅放映《大國民》,替這段歷史來個closure.
《大國民》其中一幕,寫Kane年少氣盛,進駐一間老牌報紙編輯室,他把自己藝術藏品搬來,連牀也搬進來。
原來的老報人表示側目,Kane反駁:「你們以前做新聞是運作12小時,我們的新聞是24小時運作。」Kane拿着別張報紙問為何我們的標題那麼小,別人的那麼大,老報人答,那個新聞根本不大,Kane答:「只要標題夠大,新聞就夠大。」還請「狗仔隊」到失踪婦人的家追問那位丈夫是否把妻子藏起來。
這種氣焰氣魄,小報做法,讓Kane的報紙迅即大賣。但Kane自命不只是個生意人,他出身寒微,永遠記得蟻民的苦況。夜深,他把氣油燈關掉,說出一句志氣話:「我要這份報紙,對這個城市的重要性,好比氣油對紐約那麼不可或缺。」
一張報紙,讓一個城市的人感到有所歸屬,也是蘋果日報於1995年創刊號,社論寫過的話。當年的社論題為〈《蘋果日報》:我們屬於香港〉,內文這樣寫:「我們要辦的是一份香港人的報紙。」
「不怕九七後情況有變嗎?我們怕。但我們不願意被恐懼所威嚇。我們更不願意被悲觀所蒙蔽。我們要積極樂觀地面對未來,因為我們是香港人!」
「我們深信,習慣了自由的香港人,對不合理的禁制,不公平的對待一定不會啞忍,因為天生下來香港人便對自由熱烈追求。」結語寫道:「我們將忠誠地去緊守工作崗位,老老實實地做個驕傲的香港人。」
說回《大國民》,此電影不只是說報業,其戲名「Citizen Kane」,說明的就是一位報人不只是一個普通人,而是象徵了美國精神的國民。他的善與惡,好與醜,完美與瑕疵,也就是說明美國精神的衝撞、破格、探索。
在漆黑的房間,燈光師讓Kane的臉落入完全暗黑的當中,新穎的打燈法,說明了Kane內心的不可理解。他用筆於紙上寫了幾句Declaration of Principles,我們的原則。大意是,要為人民發聲,讓他們不會被有錢人的聲音淹沒。Kane的兄弟調侃道,「你好像寫的是美國憲法?不要把人民掛在嘴邊,口口聲聲。」
但雄心壯志的Kane當然聽不入耳,他喚了印刷小子進來,「第四次改版。」令我想起蘋果日報打破了一般報紙印刷規範,過去廿六年,每個清晨,它是最早應市的報紙,凌晨二時於九龍旺角已經可買;新聞只要夠大,隨時加印特集號外也可以。
這一天,香港也有一單不大也不小的新聞。有一間政府官方運作的康文署圖書館,早前被發現「館長推介」一欄,擺放了多本關於黎智英的自傳,究竟是館長知道,還是被戲弄不得而知,但事又引起一陣騷動。作為一個傳奇人物,多年來出版過多本傳奇,有些是由本人授權,有些是別人撰寫的。
香港的出版業從來頗自由,禁書進出口的聖地。自國安法一出,今年七月中辦的香港書展,營運方說,若有人舉報書籍涉違國安法,會召警方處理。而亦有人發現,於官方在全港的圖書館搜索系統,黎智英的多本自傳已經消失了,或不准借閱。
黎智英的歷史,有那麼令人害怕嗎?他的故事,也是千千萬萬香港人經歷過。那些年,大量人口為逃避政治運動,或追求更好生活,從中國內地逃難到港。在廣州,這段歷史叫「大逃港」。南中國的人民,抱着一只籃球或車呔,穿一條底褲,或爬山或游水,南來香港,尋找自由和生存的機會。
黎智英在廣州出生,父親很早來港,母親被抓往勞改,自小和輕微智障的姐姐及攣生妹妹一起求生,甚麼低下層的工作也做過,能夠有一口豬油撈飯吃已經很快樂。據說,今日黎氏能受得了香港監獄的狀況,部份原因,也因為出身寒微,捱得苦。
《大國民》始終是一套美國電影,說的是,發了達的Kane,無論多奢華的日子,也沒法滿足他,從政失敗,人民不愛他,他卻嘗試從一個失意歌女身上找真愛。然而Kane想操控歌女,兩人最後亦不歡而散,歌女離他而去。Kane在大屋Xanadu中孤獨終老,畢生追尋的是甚麼?
Kane在病榻上呢喃了幾次:「Rosebud」(玫瑰花蕾),一位記者於是展開偵查這名傳媒大亨死前的遺言究竟是指甚麼?是名是利?是兄弟情?是愛情?
電影最終幕,大堆官僚在點算Kane財產,在豪宅裡把已逝主人的藏品分類,值錢的放一邊準備變賣,不值錢的一概扔進火爐即場銷毁。其中一個木製雪橇玩具被指為「便宜貨」,被扔進火爐。
鏡頭大特寫雪橇的圖案,正是一朵人手畫的玫瑰花圖案。回帶電影開場,貧窮的Kane在冰天雪地的美國小鎮,被逼離開親生父母,到富翁家作養子,母子別離之前,少年Kane正在小屋門外的積雪上玩樂,伴着他離家的只有那只雪橇玩具。即使富甲天下,死前一刻,他還是想起自己那個寒微的家和父母。
我們的大國民,又有沒有他的玫瑰花蕾呢?黎智英坐囚前,不只一次接受訪問,說得哽咽,「香港的自由社會給了我這一切,為了回報這份自由,或許是時候我要為它付出。」“I came here with nothing, the freedom of this place has given me everything. Maybe it’s time I paid back for that freedom by fighting for it,” (法新社,2020)
12歲的黎,游水來香港後,由工廠散工做起,之後矢志要當老闆,開了製衣廠,佐丹奴曾是八十年代非常成功的成衣品牌,其推銷手法新穎,讓黎氏擁有強大資本,進軍傳媒業。
在傳媒業,由《壹週刊》到《蘋果日報》,他以優厚的薪酬招兵買馬,然而要忍受高壓工作環境也讓不少傳媒人又愛又恨。《壹週刊》聞名的「鋤書會」讓人聞風喪膽,公司競爭激烈,黎老闆炒人也手起刀落,如此管理風格和一般文人辦報相去甚遠。但香港曾經有一種精神,就是雅俗混雜,創意爆發,沒有界線的創新,也讓整個香港傳媒界風起雲湧。
在壹傳媒工作過的人,被該公司解僱過的,或會擁有深深的恨,但我也認識不少同業,對公司,對黎老闆,又恨又愛。尤其在香港如此風雨飄搖之日,黎氏本有機會脫身,但他卻一步一步走進牢獄。一位生意人,由擁抱自由市場,到擁抱自己相信的理念,不能自拔。
壹集團至今,有多位高級管理層及主筆以國安法被捕。公司資金被凍結,向員工出糧也有困難。有員工卻說,寧可自動辭職也不願被解僱,「不想公司蝕錢」。
黎老闆在囚車出入法院,原來追着囚車喊「老闆!加油!」的壹集團高層,現在自己身在囚車中,換成其他暫且獲保釋,或暫時安好的同事追着囚車大喊:「羅生,加油!張生,加油!」採訪法庭的《蘋果日報》記者,由寫抗爭者的故事,變成寫老闆的法庭新聞,變成寫上司成為被告的採訪筆記。
一位在《蘋果日報》打工的攝影記者說,在法庭第一排旁聽後,被公司派往「上山」去拍攝羅偉光總編被收押荔枝角收柙所的照片。由於那個山坡偏僻,要爬好一段路寄身樹叢以超長鏡才可以拍攝得到。「幸好你下囚車時沒有回頭,否則我應該會崩潰了。」平日在公司撞口碰面的上司,這一天,成為了照片新聞裡的主角。零距離的痛楚。
在香港,被關押的抗爭者,包括黎智英本人,在香港監獄有權訂閱一份報紙閱報,當中包括蘋果日報。這是牆外人們不明白的狀況。沒有了蘋果,就如切斷了關柙者對外資訊的一個重要選擇。很多記者或作家繼續寫實體報,也是抱着這種「文字可以進牆」的原因,奮力揮筆下去。總有一些東西,網絡不可取代。
說回我們的「大國民」,他沒有孤獨終老,因為他走了一條不一樣的路。黎老闆的妻子,在壹集團運作的最後一晚,受同事擁簇,在最後一份《蘋果日報》付印的時候,她獲員工們的深深擁抱。
或許,黎老闆也有他的「玫瑰花蕾」。據說,黎智英還未偷渡來港時,只有八、九歲的他,替別人在廣州車站開車門托行李,獲得小小打賞,有時是錢,有時是禮物,有時甚麼也沒有。
但他很記得,有人給了他一片巧克力:「我那時完全不知道香港是怎樣,但把巧克力放在口中,天下間有這麼美味的東西,來自一個地方叫香港,那時我便認定,香港就是天堂,我要去那個地方。」
(圖片來源:By RKO Radio Pictures, still photographer Alexander Kahle - International Photographer, Volume XII, Number 12, January 1941 (front cover),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46766797)
矢板明夫母親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事隔多年,記憶果然無法像風。女兒所受到的傷害,至今依然沒辦法完全癒合;常常在路上走著、走著,就驚嚇地錯覺當年施暴者仍如影隨形。
霸凌絕非只是單純的孩子欺負孩子的問題,它的成因,彼此牽絆,家庭的、學校的、社會的,千絲萬縷,不容易釐清。
據我的觀察,這些加害者多半是失歡的孩童。所謂「失歡」,或是家庭暴力的受害人;或是家長無暇管教、關愛的小孩;當然也有低成就的學生,因為在課業上無法得到肯定,就另謀出路,在拳腳上下工夫;也有些是由被霸凌者轉為加害人的。
摘錄自《#接住受苦的靈魂》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早安:
我一向關注霸凌議題,也常在版面上分享相關文章。不管是案例,還是如何應對,大致上都重複提了幾次。
但看廖老師這本書,看到母女都面對了霸凌,包括關係霸凌、言語霸凌、肢體霸凌,我感覺非常心痛。
被霸凌的經驗,可以是一輩子的痛,甚至可以嚴重到成為創傷。我跟家長與孩子一起面對的時候,常常一起進入無力、無奈的狀態。但這並不是簡單的事,常常我們也沒足夠的時間,把暗潮洶湧的情緒談清楚。
像是我遇到有孩子,遇到霸凌事件,內在會有一股對父母的氣惱。這是在互動比較深入之後,才討論到的情緒。在澄清之後,這股怒氣的緣由,類似「為什麼父母沒有好好保護我?!」
我再強調一次,我不認為面對創傷,是大多數人做得到的事。所以我很謝謝廖老師的努力,也心疼廖老師女兒的遭遇,光是用文字把這件事寫出來,都不是容易的事。
我喜歡周志建心理師在新書中的一句話,想給各位朋友參考,摘錄於此:
「童年的創傷沒有過,你的日子就不會好過。」
祝願您,能試著在有能量的時候,面對過去;沒能量的時候,現在的日子過得去就行,專注當下即可!
... ... ... ... ... ... ... ... ... ... ... ... ... ... ...
如果記憶像風
【文/ 廖玉蕙】
我的女兒上國中,除了學校課業不甚理想外,她開朗、乖巧、體貼且善解人意,我們雖然偶爾在思及「優勝劣敗」的慘烈升學殺伐時,略微有些擔心外,整體而言,我們對她相當滿意,尤其在聽到許多同輩談及他們的女兒如何成天如刺蝟般地和父母唱反調、鬧彆扭時,外子和我都不禁暗自慶幸。
去年暑假,考高中的兒子從學校領回了聯考成績單,母子倆正拿著報紙上登載的分數統計表,緊張地核算著可能考上的學校,女兒從學校的暑假輔導課放學,朝我們說:
「事情爆發了!」
女兒每天放學總是一放下書包便跟前跟後的和我報告學校見聞,相干的,不相干的。這時候,大夥兒可沒心情聽這些,我說:
「別吵!先自己去吃飯,我們正在找哥哥的學校。」
飯後,核算的工作終告一個段落,長久以來,因為家有考生的緊繃情緒,總算得到釋放,我在書房裡和兒子談著新學校的種種,女兒又進來了,神色詭異地說:
「事情爆發了!老師要你去訓導處一趟。」
才剛放鬆下來的心情,在聽清楚這句話後,又緊張了起來。在印象中,要求家長到訓導處,絕非好事,我差點兒從椅子上跳起來,問:
「什麼事爆發了?為什麼要去訓導處?」
女兒被我這急慌慌的表情給嚇著了,她小聲地說:
「我在學校被同學打了,那位打人的同學另外還打了別人,別人的家長告到學校去……反正,我們老師說請你到訓導處去一趟。你去了,就知道了啦!」
這下子,更讓我吃驚了!一向彬彬有禮且文弱的女兒,怎麼會捲入打架事件?又是什麼時候的事,怎麼從來沒聽她提起?我們怎麼也沒發現?
「是前一陣子,你到南京去開會的時候。有一天,我和爸爸一起在和式房間看書,爸爸看到我的腳上烏青好幾塊,問我怎麼搞的,我騙他說跌倒的,其實就是被同學打的,我怕他擔心,沒敢說。」
「同學為什麼要打你呢?你做了什麼事?」
「我也不知道!」
怎麼讓人給打了,還不知道原因。事有蹊蹺,當天傍晚,我在電話中和導師溝通,更震驚地發現,毆打不止一回,女兒共被打了四次。據導師說,這是群毆事件,領導者有三位,三位都是家庭有問題的女孩子。其中一位經常扮演唆使角色的R,與外婆同住,外婆當天被請到訓導處時,還拍案怒斥訓導人員誣衊她的孫女。遭受不同程度威脅或毆打的女孩有數位,其中,以我的女兒最慘,十天之內,被痛打四回,導師希望我到訓導處備案,以利訓導作業。放下電話,我覺得自己的手微微發抖,我不知道,一向聒噪且和我無話不說的女兒,在我遠遊回來多日中,怎能忍住這麼殘酷悲痛的事件而不透露半點風聲。我因之確信她一定遭遇到極大的壓力,果然不出所料,在外子和我款款導引下,她痛哭失聲,說:
「K威脅我,如果我敢向老師和爸媽告狀,她會從高樓上把我推下去,讓我死得很難看!」
我聽了,毛骨悚然。女兒接著補充說:
「何況,我也怕爸、媽擔心。」
我止不住一陣心酸。平日見她溫順、講理,不容易和別人起衝突,也忽略了和她溝通類似的校園暴力的應變方法,總以為這事不會臨到她頭上,沒想到溫和的小孩,反倒成了暴力者覬覦的目標。而最讓人傷心的,莫過於沒讓小孩子對父母有足夠的信任。
和外子商量過後,我們決定暫緩去訓導處備案,因為,除了增加彼此的仇視外,我們不太相信,對整個事件會有任何幫助,我們決定自力救濟。當然,這其中最重要的關鍵是我們都不認為十三、四歲的孩子會真的壞到哪裡去,多半是一時糊塗。尤其是知道這些孩子全是出自問題家庭,想來也是因為缺乏關愛所致,亦不免讓人思之心疼。於是,我想法子找到了主事的三位學生中的兩位T、R學生的電話號碼,K同學並非女兒的同班同學,據云居無定所,且早在警局及感化院多次出入。
當我在電話中客氣地說明是同學家長後,接電話的R的外婆,隨即開始破口大罵訓導人員的無的放矢,任意誣衊,足足講了數分鐘,言詞之中充滿了敵意。我靜靜聆聽了許久後,才誠懇地告訴她,我並非前來指責她的孫女,只是想了解一下狀況,外婆猶豫了一會兒,大聲喝斥她的孫女說:
「人家的家長找到家裡來了啦!」
電話那頭傳來了模糊的聲音,似乎是女孩不肯接電話,外婆粗暴地說:
「沒關係啦!人家的媽媽很客氣的啦!」
小女孩自始至終否認曾動手打人,我原也無意強逼她認錯,只是讓她知道,家長已注意及此事,即使未親自參與毆鬥,每次都在一旁搖旗吶喊也是不該。
第二位的T在電話中振振有辭的說:
「她活該。為什麼她功課不好,我功課也不好,可是,老師每次看到她都笑咪咪的,看到我卻板著臉孔,我就不服氣。」
如此的邏輯,著實教人啼笑皆非。我委婉的開導她:
「你如果看我女兒不順眼,可以不跟她一起玩;如果我女兒有任何不對的地方,你可以直接告訴她改進,或者告訴老師或我。不管如何,動手打人都不好,阿姨聽說了女兒挨打好心疼,換作是你挨揍,你爸媽是不是也很捨不得的呀!」
T倔強地回說:
「才不哪!我爸才不會心痛,我爸說,犯錯就該被狠揍一頓。」
後來,我才知道,T在家動輒挨打,她爸打起她來,毫不留情。
當我在和兩位女孩以電話溝通時,女兒一旁緊張地屏息聆聽,不時地遞過小紙條提醒我:
「拜託!不要激怒她們,要不然我會很慘。」
我掛下電話,無言以對。
兩位女孩都接受了我的重託,答應我以後不但不再打女兒,而且還要善盡保護的責任。我相信這些半大不小的孩子是會信守承諾的,她們有她們的江湖道義,何況,確實也沒有什麼嫌隙。
事隔多日的一個中午,女兒形色倉惶的跑回家來,說是那位神龍見首不見尾的K,在逃學多日後,穿著便服在校門口出現,並揚言要再度修理女兒,幸賴T通風報信並掩護由校園後門逃出,才倖免於難。看著女兒因過度緊張而似乎縮小了一圈的臉,我不禁氣憤填膺。這是什麼世界,學校如果不能保護學生的安全,還談什麼傳道、授業、解惑!
我撥電話到學校訓導處,訓導主任倒很積極,他說:「我剛才在校門口看到K,我再下去找找,找到人後,再回你電話。」
過了不到十分鐘,電話來了。我要求和K說話。我按捺住胸中怒火,K怯生生地叫「蔡媽媽」,我心腸立刻又軟了下來。這回,我不再問她為什麼要打人了,我慢慢了解到這些頭角崢嶸的苦悶小孩打人是不需要有什麼理由的,瞄一眼或碰一下都可以構成導火線。我問她:
「聽說,你一直沒到學校上課,大夥兒都到校,你一個人在外面閒逛,心裡不會慌慌的嗎?」
女孩兒低聲說:
「有時候會。」
「為什麼不到學校和同學一起玩、一起讀書呢?」
「我不喜歡上課。」
「那你喜歡什麼呢?……喜歡看小說嗎?」
「喜歡。」
我誠懇地和她說:
「阿姨家有很多散文、小說的,有空和我女兒一起來家裡玩,不要四處閒逛,有時候會碰到壞人的。」
女孩子乖乖地說了聲「謝謝」,我沉吟了一會兒,終究沒提打人的事。嘆了口氣,掛了電話,眼淚流了一臉。是什麼樣的環境把孩子逼得四處為家?是什麼樣的父母,忍心讓孩子流落街頭?我回頭遵照訓導主任的指示,叮嚀女兒:
「以後再有類似狀況,就跑到訓導處去,知道嗎?」
女兒委屈地說:
「你以為我不想這樣做嗎?她們圍堵我,我根本去不了。」
過了幾天,兒子從母校的操場打球回來,邊擦汗邊告訴我:
「今天在學校打球時,身後有人高喊K的名字,我回頭看,遜斃了!又瘦又小,妹妹太沒用了,是我就跟她拚了。」
女兒不服氣地反駁說:
「你別看她瘦小,那雙眼睛瞪起人來,教人不寒而慄,好像要把人吃掉一樣,嚇死人哪!」
事情總算解決了,因為據女兒說,從那以後,再沒人找過她麻煩,我們都鬆了口氣,慶幸漫天陰霾全開。
今年年初,時報舉辦兩岸三邊華文小說研討會,一連兩天,我在誠品藝文空間參與盛會。那夜,回到家,外子面露憂色說:
「很奇怪哦!女兒這個星期假日,成天埋首寫東西,畫著細細的格子,密密麻麻的,不知寫些什麼,不讓我看。」
夜深了,孩子快上床,我進到女兒房裡和她溝通,我問她是不是有什麼事要和我說,她起先說沒有,我說:
「我們不是說好了,我們之間沒有祕密嗎?」
女兒從書包裡掏出那些紙張,大約有五、六張之多,前後兩面都寫得滿滿的,全是她作的噩夢和那回被打的經過,像是在警察局錄口供似的,我看了不禁淚如雨下,差點兒崩潰。原先以為不過是小孩之間的情緒性發洩,沒想到是如此血淋淋的校園暴力。
……
女兒細細的小字寫著:
第一次:那一天是星期五,十五班的K跑來,叫我放學後在校門口等她。下課後,她打扮得花枝招展在門口等我,還噴了香水。她把我騙到隔壁興隆國宅二樓,我才放下書包,一轉身,她就變了一個臉,凶狠地問我一個我聽不懂的問題,我還來不及回答,她就打了我好幾個耳光,我愣了一下,她打我?我真是不敢相信?我和她無怨無仇,她為什麼打我?我跟她扭打在一起,她拉我的頭髮,我扯她衣服,她抓住我的頭髮把我丟出去,我整個跪到地下,也就是所謂的「一敗塗地」,她把我從地上拉起來恐嚇我「你要是敢講出來,我就把你從樓上推下去」,我怕得要命,因為氣喘病發,正喘著氣,突然從圍觀的人群中跑出來一個年約二十左右的女人對我吼:「你還喘!喘死啊!」說完,又給我一個耳光,我整個人又跪到地上去。我因為害怕,什麼都聽她的。出了國宅,我真的忍不住哭了!我哭的原因是因為我好膽小,而且我不甘心啊!我竟然就這樣傻傻地被她打!她還說我說話很屌,屌是什麼意思啊?我從來沒有這樣屈辱過,連爸媽都從來沒有打過我啊!她憑什麼打我?我恨死她了,我生平沒恨過什麼人,我發誓與她勢不兩立。
第二次:暑期輔導中午,K突然從校外跑來(她沒有參加輔導),約我去國宅十二樓talk talk,我很膽小,不敢反抗,只好乖乖地跟她去,一到十二樓,她就說:「上次你扯我衣服,害我整個曝光,你今天是要裸奔回去?還是被我打?」她看起來很生氣的樣子,我考慮了一下,就選擇挨打。她打人很奇特,不只是打臉,連後腦勺一起打,我被她打得臉熱辣辣的,腫得像豬頭皮似的,我實在痛得受不了了,請她等一下。我用手往牙齒一摸,手上都是血!她凶狠地說:「今天饒了你,算你走狗運!」走的時候,又恐嚇我不准講,要不然會死得很難看……
第三次:這一次本來是要找班上另一位同學的麻煩的,那位同學跑了,所以就找我。她們又問我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問一句,揍我一下,這一次真的很慘,T、K二人連打帶踢地弄得我全身是傷,膝蓋上一大塊青腳印,久久不消。這次,嘴巴又流了好多血,啊!我真是沒用啊……
第四次:這次是在參觀資訊大樓時,T把我堵到廁所裡,又是拳打腳踢……
K:我到底是哪裡讓你看不順眼,為什麼一定要動手打人呢?這樣你又有什麼好呢?這樣打人是要被……
有一天我夢到我當上了警察,我們組長要我去興隆國宅抓兩名通緝犯,一是K,一是T,我到興隆國宅時,果然看到她們又在打人,我立刻上前制止,趁機從背後將K的雙手反扣,交給同事帶回局裡;再轉身冷冷地朝T說:「我這一次放你走,希望你改過,別讓我再抓到,不要讓我失望。」她問我:「你到底是誰?」我把證件拿給她看,她嚇了一跳,馬上向我下跪……
前兩天我又夢到K,她完全失去了凶狠的眼神,變得脆弱不堪,我勸她:「回家去吧!再不回家,妳媽要得相思病了!」K問我是誰?我告訴她,我就是以前被她打三次的人,我勸她改過向善,並幫她找回了媽媽,她高興地流下了眼淚……
…………
……
我一邊看,一邊流淚,這才知道,我們的一念之仁是如何虧待了善良的女兒。那樣的暴行對她造成的傷害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而那些施暴的孩子的行徑,著實可用「可恨」或「可惡」來形容。我必須慚愧的承認,如果我早知道那些孩子是如此殘忍地對待我的女兒,我是絕不會那樣委曲求全地去和行凶者打交道的,我也深信,沒有任何一個母親會加以容忍的,我是多麼對不起女兒呀!
可是,事隔半年,為什麼會突然又舊事重提呢?
「不是答應過媽媽,把這件事徹底忘掉嗎?」
「最近考試,老師重新排位置,那兩位曾經打我的T、R同學,一位坐我左邊,一位坐我前面,我覺得好害怕!雖然她們已經不再打我了,可是,我想到以前的事,就忍不住發抖……」
我摟著女兒,心裡好痛好痛,我安慰她:
「讓我去和老師商量,請老師掉換一下位置好嗎?」
女兒全身肌肉緊縮,緊張地說:
「不要!到時候她們萬一知道了,我又倒楣了。我答應你不再害怕就是了!」
外子和我徹夜未眠,不知如何是好,女兒柔弱,無法保護自己,強硬的手段,恐怕只會給她帶來更大的傷害,我們第一次認真地考慮到轉學問題。一連幾天,我打電話問了幾間私立教會學校,全說轉學得經過學科考試,篩選十分嚴格。想到女兒不甚理想的學科成績,只好怏怏然打退堂鼓,上帝原來也要檢選智慧高的子民,全不理會柔弱善良的百姓。我在從學校回家的高速公路上,望著前面筆直坦蕩的公路,覺得前途茫茫,一時之間,悲不自勝,竟至涕泗滂沱。
正當我們幾乎是心力交瘁時,女兒回來高興地報告:
「老師說,下禮拜又要重新排位置,媽媽不要再擔心了……媽媽,真是對不起。」
那夜,我終於背著女兒和導師聯絡,請她在重換位置時,注意一下,是不是能盡量避免讓她們坐在一塊兒。老師知道情況後連聲抱歉,並答應儘快改進,臨掛電話前,導師說:「你那女兒實在可愛,她一點也不記仇,上次班際拔河比賽,她拚命為T加油,我一旁看著她喉嚨都喊啞了,臉紅嘟嘟的……我有時候上了一天課,好辛苦,偶爾上課時,朝她的方向望過去,她總不忘給我一個甜甜的笑容。蔡太太,你也是當老師的,應該會知道,那種窩心的感覺,當老師的快樂不就是這樣嗎?真是讓人心疼的孩子!」
第二天傍晚,孩子放學回來,我聽從導師的建議,和女兒一起到七樓陽台上把她寫的那些密密麻麻的紙條全燒光,希望這些不愉快的記憶隨著燒光的紙片兒灰飛煙滅。
紙片兒終於燒成灰燼!我轉過身拿掃把想清掃灰燼時,突然一陣風吹過來,把紙灰一股腦兒全吹上了天空,女兒惘然望著蒼天,幽幽地說:
「如果記憶像風就好了。」
記憶真的會像風嗎?
……
注記:記憶終究沒有能夠像風
校園霸凌現象,終於在事態日益嚴重及媒體持續的追蹤報導後,引起教育部及監察院的注意。其實,所謂的霸凌事件由來久矣,學校束手、家長絕望,許多的受害者籠罩在受害的陰影下度日,早已不是新聞,卻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十六年前,女兒甫上國一時,我就用這篇〈如果記憶像風〉的文章,敘寫女兒在學校被霸凌的經過,飽嘗拳打腳踢滋味的女兒期望那些可怕的記憶能像風一樣消逝無蹤。當時,在暗夜中,我含著眼淚,用著顫抖的手,一字一句寫下被害經過及我們當時的處置方式,內心淌血,感覺孤立無援。多麼希望那些文字能引起教育單位的注意,後來證明只是徒然。身為教育工作者,從來沒有一刻像當時那般感到挫敗、束手。連女兒都保護不了的人,還談什麼教育別人的孩子!我甚至因此有些自暴自棄。
事隔多年,記憶果然無法像風。女兒所受到的傷害,至今依然沒辦法完全癒合;常常在路上走著、走著,就驚嚇地錯覺當年施暴者仍如影隨形。想到一向以為最安全的校園,竟然淪為暴力相向的場域,就讓人感到惶惑不安。據報載,全國校長協會呼籲,教育部應修正「學生輔導管教辦法」,賦予學校教師合法、合理管教權,並與內政部等單位協調,將家長的相關責任納入,政府、學校、家庭一起合作,才能將霸凌趕出校園。聽到這樣的消息,真是讓人沮喪!校長想到的居然只是擴充所謂的「管教權」。暗示大眾只要老師擁有「合法、合理」的管教權,就能將這些霸凌的學生制服;甚至有人建議將霸凌的學生隔離、轉學,這真是愚蠢又可怕的想法!什麼叫「合法、合理的管教權」?這是體罰復辟的意思嗎?是發給每位老師一把槍作為威嚇之用嗎?還是誰不乖就將他逐出校園?逐出之後呢?施暴學生轉移陣地,未來不還是社會的問題嗎!
霸凌絕非只是單純的孩子欺負孩子的問題,它的成因,彼此牽絆,家庭的、學校的、社會的,千絲萬縷,不容易釐清。據我的觀察,這些加害者多半是失歡的孩童。所謂「失歡」,或是家庭暴力的受害人;或是家長無暇管教、關愛的小孩;當然也有低成就的學生,因為在課業上無法得到肯定,就另謀出路,在拳腳上下工夫;也有些是由被霸凌者轉為加害人的。這些學生的行為固然可恨,但孰令致之?才是值得我們大人好好思考的。
社會沒有提供祥和的氣氛,大人沒有做出良好的榜樣,動輒洗門風、動私刑;媒體新聞為追逐視聽、閱報率,著意追逐腥羶色;電影及書本的分級制度沒能徹底執行,讓仍在是非邊緣猶疑的年輕人,輕易接觸血腥暴力作品,錯認糾眾結黨的行兇者為英雄;而我們的某些不肖的民意代表為求取選票,常常罔顧是非曲直,任意關說,干涉公權力的行使,間接姑息養奸;另外,那些學子們所崇拜的所謂綜藝偶像,不時在節目中用言語羞辱弱勢來賓,又何嘗不是另類霸凌?……在這樣的氛圍下,學校不言「教」,卻逕自要求擴充「管」!讓「管教權」凌駕教育最終極的目標—讓學生得到應有的溫暖指導及智育之外的德、體、群育的肯定,我以為這樣的威權思考,只會讓問題雪上加霜。
不可否認的,許多家長不盡成熟,難以依賴;經過專業訓練的老師被寄予厚望,也是自然的事,理應率先釋出善意,補家庭教育之不足。老師若能將眼光從優秀、出色的學生身上挪出些許給那些在家庭中失歡、在課業裡受挫的孩子,也許才是上策。我這不是唱高調,因為唯有這些孩子的心靈得到溫慰,學校沒有放棄他們,才能保護校園內其他的學生。而那些品學兼優的學生,受到多方肯定,也有正確的人生觀,甚至不乏溫暖的家庭支援;老師的調教,充其量讓他們在考試時,從第二志願躍入第一志願的學校,一、兩個志願之差,在人生行道上影響甚微;重要的是,搶救那些正在歧路上踟躕、徘徊的靈魂。他們一失足,就成可怕的未爆彈;一得到救贖,可能成為社會的中堅。唯有老師發揮愛心、耐心,並加強輔導技巧的訓練培養,從根本的關愛做起,才是可行之道。
《如果記憶像風》在成書後的十四年重新出版,我的女兒業已離開校園,進入社會。然而,記憶終究沒有能夠像風,陰影依然纏繞。我多麼希望這次八德國中所暴露的駭人聽聞的霸凌行為,除了引起廣泛追蹤報導與社會關注外,教育當局也能體察事件的嚴重性,想方設法提出嶄新的策略,讓學校教育有效地彌補家庭教育之不足,讓失歡的孩子因為學校的關懷與肯定,心靈得到適度的撫慰,因之變得心平氣和,霸凌行為得以從此在校園裡絕跡,則學生幸甚也。
.
以上文字摘錄自
《#接住受苦的靈魂》
親愛的,我知道你的痛!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9876
限量簽名版: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0097
張老師文化讀家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lppc.com.tw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矢板明夫母親 在 まとめまとめ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まとめのまとめ】
チャンネル登録はこちら
https://goo.gl/QN6ioA
相談です。
恥ずかしながらデキ婚なのですが、
妊娠発覚して籍を入れても
自分の親から嫁親になんの
挨拶もありませんでした。
嫁実家が遠方で、お互い
母子家庭で仕事もあるし、
挨拶にこなくていいよと
嫁が言ってたのですが、
嫁親が自分の母親に挨拶
したいから電話番号を
教えてと言ってきました。
そのことを親に伝えると、
「今度な」と流され、結局親
同士話したのはその
2ヶ月後になってしまいました。
一ヶ月前に子どもが生まれて
自分は嫁実家に数日滞在し、
その間母に飼い猫の世話を
頼んでたら母が家の掃除を
してくれていて、
そのときに布団のシーツも
洗ってくれて、
その替えの毛布を何枚か
自分の家から持ち込んでて、
それを嫁に里帰りから帰る
前に持って帰るように言って
くれと頼まれました。
明日、嫁と子どもが帰って
くるのですが、
その毛布などを持って帰っ
てないことを伝えると怒られたので、
冗談で
「母ちゃん怒ってたぞ人の
ありがたみがわからないこだってw
(実際には言ってない)」
というと、
もうあんたの母親と
関わりたくないと言われ、
「ずっと我慢してたしずっと
嫌いだった。
結婚して挨拶もないし、
毎日ご飯誘ってくるのも嫌だったし、
人の家に勝手に毛布
持ち込んでもって帰らないなんて、
結局整理するのは私なのに
非常識だし、
ありがたみがないとか言わ
れる筋合いない。
もう本当に関わりたくないし、
孫がみたいならあんた達だけで行け、
私は絶対にもう会わない」
と言われました。
怒ってたのは嘘だよって言っても、
もうそんなの関係ない、
の一点張りで話しになりません….
自分も、親戚付き合いが
得意ではないのですが、
子どもが生まれてから嫁
実家に行ったし、
実家は近いけど同居じゃないんだし、
苦手でも上辺だけでも
付き合ってほしいのですが
どうやって嫁を説得したら
いいでしょうか….長々と
すみません。
赤ちゃんが生まれたんだね、
おめでとう
奥さんは慣れない育児で今
一番疲れてて帰る前に
少しでも負担を減らそうと
あなたに頼んだのにそんな
ことすら出来ない親子な
のかと呆れたのでしょう
あなたが実家に持っていけば
いいだけなのにしかも
あなたがくだらない嘘を
ついてまるで奥さんが
悪いというように誘導
したかったみたいだけど
いつもそんなことしてるの?
毎日ご飯誘ってくるのは知ってた?
どのくらい近所に住んでる
のかわからないけどお誘いに
応じていたのかその辺りは知ってた?
行かなくても断るのって
負担なんだけど他にもアポ
なしで来るとか何か持って
くるとかあったんじゃない?
その辺りがわからないけど、
どうして嫁を説得する必要が
あると決めてかかるんだか
場合によっては母親を説得
しないといけないのに
電話すら出来ないって母親は
2ヶ月何やってたんだ?
もそれに自分の本心を母親の
せいにして冗談です
嘘ですとか頭大丈夫か?
言ったら嫁と母親の関係が
どうなるか考えられなかったんか?
二人の間にたつはずが悪化さ
せてどうする
経験済みだが嫁がこう言っ
てた母親がこう言ってたは
やっちゃいかんのだわ
そもそも最初から
母親に対して不信感があったんだろう
それが今回の余計な一言で
トドメさされて母親に対する
感情が死んだんだと思う
挨拶も遅れたくせに何勝手
言ってんだ?と
説得しばらくは無理だろうね
レス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
母は普段から嫁を
いびったりはしてません。
食事も、自分が誘われて、
嫁も一緒にどう?という感じで、
嫁が嫌と言えば行きません。
今回も母に悪気はなかったし、
むしろ掃除や猫の世話など
助けてもらったのにそこまで
怒る意味がわからないです….
普段から冗談を言い合う中なので、
冗談がつうじると思った
自分が悪いんですかね。
とりあえず嫁が落ち着いて
くれるまで待ってみようと思います。
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え、結婚した息子を毎日飯に誘って、
嫁はついでかよ
というか、そもそも
「挨拶もないし」って、
なんで上から目線なの?
挨拶をするのは自分たちの方だし、
両家顔合わせさせたいなら、
場を作るのも自分たちでしょ?
それくらいで上から目線に
感じるのはおまえさんが
底辺だからだな
被害妄想拗らせるのは大抵低所得層
君に相応しい板は別にある
んじゃないかい?
早めに乞食スレへ行く
ことをお勧めする
嫁が電話でいいって言ったのに、
少し電話が遅れただけで
「挨拶もないし」と言われた
のも腹が立ちました。
自分達が場を
設けなかっただけなので、
そこも母は悪くないと思った
のですが….
だよね…
いやさ、立場逆ならわかるよ
でも義父義母にそういう考え
持ってると痛い目見るよ…
奥さん社会人経験少ないのかな?
目上の人のミスでも下の者が
悪くなるなんて山ほどあるのに
産後乳幼児育児中の女って
のはホルモンバランスが
崩れて感情の起伏が異常になる
普段なら笑い飛ばせる
冗談でも悪気も無く無理矢理
ネガティブに受け取って
しまうのは良くある事らしい
特に旦那の母親という存在は
この時期の嫁にとっては
下手をうつと一番の敵になり
うるから、
下手な冗談や受け取りように
よっちゃ嫌味に受け取れる
発言なんかは控えるのが良いね
「なんでそこまで気を
使わなけりゃならんのだ」
と感じるだろうが、
夫婦の人生でここが一番
大事な時期だからとしか
言えん俺はやらかした側の人間だが、
この時期にやらかした事は今後一生、
ことある毎にネチネチ言わ
れるから慎重にね
ホルモンバランスがどうか以前に、
「俺の母ちゃんが怒ってるぞ」
のどこが冗談か分からないんだけど。
ただの喧嘩の負け惜しみじゃないの?
矢板明夫母親 在 談了兩個多小時,但... - 矢板明夫俱樂部Yaita Akio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昨天,中國的習近平國家主席和美國的拜登總統進行了電話會談,談了兩個多小時,但沒有在重要問題上達成共識。其實美中關係這幾年都處於「鬥而不破」的狀態,所以, ... ... <看更多>
矢板明夫母親 在 矢板明夫遭曝身世吃著共產黨的奶水長大的「假日本人」 的推薦與評價
[新頭殼newtalk] 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時常關注台灣、日本、中國 ... 蔡正元說,矢板明夫的母親也是中國人,但因爲矢板明夫的父親有日本 ... ... <看更多>
矢板明夫母親 在 日本人不來台玩? 矢板明夫:日幣貶值+荷包縮水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疫後全球觀光業復甦,不少哈日族前往日本旅遊,不過來台的日本人卻不多,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 矢板明夫 在臉書發文,這幾年回日本都有「日本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