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謊極落》影評
「符號嘅價值在於開創」
(含劇透,關心香港電影人士必入)
-
「好睇嘅戲會有共鳴,
有共鳴嘅戲唔一定好睇。」
-
喺呢度,我唔係要話西謊極落有幾唔好睇,要開始喺黑色幽默嘅作品面前無啦啦玩認真,評呢套戲之前,講少少往事。
-
前年睇完《哪一天我們會飛》之後,我曾經喺一個公開場合問過黃修平導演一個問題:「套戲係咪消費緊香港嘅符號?今次就話趕返屋企睇《大時代》,下次會唔會係《網中人》?會唔會有江郎才盡嘅一日?」黃導嘅答案係佢話唔覺得自己係消費緊任何價值,自己係香港人,拍到香港嘅嘢係自然而然。而今日睇完《西》之後,我再一次喺腦海入面浮現咗呢個問題。
-
講好笑,林生好鬼好笑,甚至連呀BOB都勁有喜感;講共鳴,作為香港人處處都見到共鳴,甚至我覺得自己幾似周柏豪個角色,好同情佢嘅遭遇,自己選擇死慳死抵,原來係瞞住女朋友儲錢上車,點知連詩雅一個唔該跟佬走人,你做乜人哋都唔會欣賞,仲喊住呃話唔捨得你,而我自己可能都係一個保證唔到將來連拖都唔敢拍嘅人。
-
但《西》爭嘅係啲咩?仲欠嘅就係為舊嘅符號開創新嘅價值。你未睇套戲之前,聽到戲名叫「太空艙」,咁你大概都知道係關於「土地問題」掛?而你睇完套戲之後,對套戲嘅認識仍然係止於「土地問題」而無寸進,簡單嚟講,就係缺乏「啟發」,睇戲前同睇戲後,你呀媽都仲係女人。
-
而係符號嘅問題上,《西》係對香港社會符號嘅一場操弄,得香港人先會睇得明,外國人可能會一頭霧水。而個問題係,某啲符號比我大有「為加而加」嘅感覺,例如電影嘅最後,莊思敏原來係影射緊齊昕,一句「You are not my biological mother」如雷貫耳,可惜真係同套電影無太大關係,而個呀太叫賈寶玉係咪又會好笑啲?
-
而比較嚴重嘅問題係,可能電影情節喺嚟自多個獨立嘅短篇故仔或社會時事嘅關係,成套電影嘅感覺散收收唔太連貫,雖然每場戲都有自己嘅靈魂,例如盧宛茵果場戲,仲唔係公屋潮文嘅演化?hashtag、facebook嘅設定都抓緊到年輕一代嘅習性。
-
但觀眾就硬係難以掌握成個故事嘅脈絡,唔係出奇不意果隻,而係真係唔知下步會點嘅情形,甚或林生開空氣槍嚇走旗兵果幕,做緊咩。
-
而運用過多符號亦會有其隱憂,到底香港觀眾會唔會有日掉轉厭倦咗香港文化嘅符號呢?而運用一堆符號係咪就可以寫成一個故仔呢?香港社會嘅荒謬事其實日日都上映緊,張繼聰欣宜嘅「無地方扑嘢」,豈又唔係出自游議員口中,咁係咪每過一兩年就可以用堆新嘅素材砌個新嘅故事出嚟?六百九今次可以係叫雞價,下次其實可以係隻狗嘅名,作為對前特首嘅恥笑,但個意義又係咪真係咁大呢?
-
於此再重申一句,符號自有符號嘅價值,無香港符號,就唔係香港電影。《西謊》今次為香港電影造咗一次好好但可一不可再嘅嘗試,我亦希望電影能夠大收,一眾演員交出好貨,尤其係幾個劏房客嘅化學作用,好多時見到佢哋堅係笑咗。
-
但我亦想強調,符號嘅意義在於開創,可唔可以比到人新嘅「啟發」,香港除咗過去之外,仲有無現在同未來呢?食老本乃係世界大勢,夢工場荷里活係表表者,將無數舊系列翻拍reboot或者續到2046,乜《變型噹噹》、《盜墓迷城》比比皆是。
-
香港亦唔例外,葉問唔係唔好睇,但可唔可以除咗葉問之外拍下其他人呢?四大探長亦好有型,但我深信,香港嘅好嘢同創意並唔止咁少,應境嘅係,香港電影人應該放棄過往古惑仔陳浩南型棍嘅歲月,放棄四個麻甩佬喺天台FF而放眼世界,做個加勒比海盜都好吖。果句「加油啊」嘅自言自語,係講比香港電影人聽嘅!
-
P.S.朝河蘭堅正,導演識嘢!
—
(一篇影評其實要寫嘅時間真係頗長同相當費心力的,正如呢篇野都過左千五字了。如果你覺得文章係寫得好嘅,我一個人嘅力量真係非常有限的,唔好吝嗇你嘅like同share吖,甚至幫手推薦比朋友知道原來睇戲之後係可以有反思的,一齊傾,一齊分享同感受。網絡的力量可以很少,一篇千文字可以只像一粒沙,但同時亦可以很鉅大的,依靠的就是你,你,和你,感激不盡!)
—
周柏豪 Pakho Chau
Bob Lam 林盛斌
張繼聰 Louis Cheung
杜小喬
Shiga Lin 連詩雅
鄭欣宜 Joyce Cheng
BabyJohn蔡瀚億
雨僑 YuKiu Ava
陳詩慧 Eva Chan
莊思敏jacquelin
林敏驄 アンドリュー・ラム 春核大聯盟
A.Chow 周祉君
hmv Digital China Group
向西村上春樹
Nero Ng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黎特 KNIGH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改篇自黎特以前的一篇短篇小說── 一部關於嘰嘰兵和怪人們日常生活與內心世界的特攝漫畫! 〈幪面嘰兵〉,載於黎特的新書《潮文連環圖》內! 29/12開始於大眾書局優先發售!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knight.lai.hk ===========...
短篇 潮文 在 おしゃれキリ教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平安時代到芥川龍之介的羅生門】
《羅生門》是我高中時讀的日本短篇小說,買的是志文出版社的新潮文庫系列,$60對當時高中的學生來說不算便宜,但買了不會後悔。
當年看到作者芥川龍之介出生的年代和我自己也還沒有相差幾百年,為什麼他寫的故事好像不是太近代呢?芥川龍之介講的《羅生門》真的是他生存的那個年代嗎?還是他以古代作為背景虛構出來呢?
羅生門其實是平安時代末期《今昔物語集》第29卷「本朝世俗」的其中一個故事,羅生門真正的名字是羅城門,代表網羅城鎮。
要是找尋他的地理位置的話,它原本是包圍平安京外郭的一道城門,最後由於只見做了一部份,羅城門變成了羅生門。
平安時代的人怎麼唸羅生門?據說分別有らいせ和らいせい兩個讀音。由於當時有很多人把屍體遺棄在這裏,夜晚人們都相信鬼怪會在這裏徘徊不去。
有讀過《羅生門》都知道芥川龍之介筆下的男主角在四五天之前還是有工作的,由於失去了工作走投無路無意間路過羅生門發現了偷偷拔下年輕女子屍體頭髮的老婆婆。老婆婆說這個年輕女孩子生前善於算計,把蛇肉裝成魚干販賣不算什麼好東西,所以自己為了生存也是沒有法子。男主角馬上把老婆婆身上的和服脫光光,說自己也是走投無路身不由己⋯⋯
看到芥川龍之介筆下的男主角我們可能會覺得世途險惡,每個人為了生存會做出一些不符合道德的事情。可是原本在原著裏面的篇幅其實更加殘忍。
原著裏面的男人本來是為了行竊而從攝津國上京的盜賊,為了不被他人發覺爬上羅生門。他看到的景象是一個老婆婆粗暴地拔取年輕女屍的頭髮,而不是芥川龍之介筆下的「一條一條拔走」。屍體的主人原來是婆婆以前的主人,過世之後沒有人埋葬只好遺棄在羅生門。老婆婆發現她頭髮很長,就想拔下來做假髮。到才發現老婆婆只是普通人不是鬼怪,就把老婆婆跟屍體的衣服、還有所有屍體的頭髮都搶走了。
相比之下,芥川龍之介改良過的版本原來已經沒有那麼殘忍恐怖。
---
最後要再次強調,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羅生門並不是電影那個羅生門。電影看過的人很多,把兩者混淆的人更加多⋯⋯
短篇 潮文 在 逆嘶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留意返。
蘋果報導,原來母語寫作同閱讀,讀者睇得更投入,更有同感。唔怪得讀高登潮文,時時令人會心微笑啦。
(報導文末對殘體字嘅講法,唔科學,我地不敢苟同 :( )
//【科健籽:趣味科普】
近日每逢在電視宣傳片聽到,「埃博拉(又稱伊波拉)病毒……」,就覺得政府的語言障礙已經病入膏肓,明明是兩文三語的城市,已經升格成為了三文三語的城市。若果大台新聞也這麼粵音、普通話拼音互譯一番,「弗吉尼亞州又稱維珍尼亞州」,或是「碧咸又稱貝克漢姆」,六點半開始的新聞報道大概講到九點半都未必講得完,所以以後大家還是以英文為母語好了,一個Ebola就可以減少我們精神分裂的困局。
讀母語 較有感染力
當然從另一角度看,這只是一個過渡期,當普教中全面滲透學校的那天來臨後,廣東話就可以由漢語族語言(Sinitic language)貶為方言(dialect),那末離香港只有兩文兩語、學生只懂看殘體字不懂看繁體字的日子應該不遠了。不過趁現在我們還會說廣東話時就好好的說廣東話,因為實驗顯示,用母語一定少一重隔膜,先不管你普通話聽寫能力如何,你總不會認為周星馳的普通話配音演出,會比原裝正版的搞笑吧?最近有研究就證實每一個母親都知道的道理,用母語去念書,更能激起人的共鳴。意大利研究院The International School for Advanced Studies調查了26位母語為荷蘭語的人,發現他們用母語閱讀短篇小說時,對角色的同理心,比起他們用外語閱讀更加能夠「體會」到角色的喜怒哀樂,而實驗中的外語則是英語,參加實驗者雖然12歲後才學英語,但聽讀寫都十分流利。基於人在閱讀別人的情緒時都有相應的反應,實驗可以透過臉部肌電圖(electromyography)記錄極微細肌肉活動,進而推測人們的情感變化,有點像心電圖般顯示我們的心臟功能一樣。
睇外語 人會冷靜啲
負責該項實驗的Francesco Foroni教授解釋,參加者在實驗裏用母語讀故事時,角色笑時他們亦不自覺的笑起來,相反若用英語來讀,他們的反應就沒有那麼強烈了。專家猜測,由於孩子跟着父母表情學習母語,父母跟孩子說笑的時候會笑,有示範的作用,環境充滿情感;而學外語的,則只是在學校裏學,情感元素遠遠不及家中環境親切。因此Foroni推論說,如果廣告用母語來表達,更必然有感染力,更易激起人的情緒,若想冷靜一點,減少情感的渲染力,則用外語讀就較好云云。
這個情感實驗很值得在香港再做一遍,我們的中文教學比較特殊,因為我們的廣東話跟常用的書面語有很大的差異,兼且自小已習慣用書面語閱讀,未必因為是書面語而少了投入感。此外,中文又有繁簡之別,如果用廣東話念殘體字小說,跟用普通話念簡體字小說,那個較有共鳴(或是冷感)?不過,單純以外語閱讀時,人較冷靜的說法來看,我們用殘體字和普通話其實不無好處,可能需要頭腦清晰,要專注處理一些資料時,殘體字或可派上用場,至於其他時候,還是用母語就比較有感情了。
參考資料:
Foroni F.(2015)"Do we embody second language? Evidence for'partial' simulation during processing of a second language."Brain Cogn.;99:8-16.
記者:陳以恒
編輯:黃仲兒
美術:楊永昌 //
短篇 潮文 在 黎特 KNIGHT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改篇自黎特以前的一篇短篇小說──
一部關於嘰嘰兵和怪人們日常生活與內心世界的特攝漫畫!
〈幪面嘰兵〉,載於黎特的新書《潮文連環圖》內!
29/12開始於大眾書局優先發售!
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knight.lai.hk
===========
《潮文連環圖》
作者: ﹕黎特
定價﹕ HKD68.00
分類﹕ 繪本 / 漫畫
頁數﹕ 144頁全彩
出版﹕ 豐林文化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ylVLU01QxP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