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自購一小步幸福雲林一大步
#已委託盛弘醫藥公司
#採購100萬劑輝瑞BNT疫苗
#已正式向食藥署遞件
相信昨天傍晚大家就已透過新聞快報得知,雲林縣政府皆同花蓮縣、南投縣與台東縣政府,共同委託盛弘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代為採購BNT疫苗,而盛弘醫藥已於昨日上午正式向食藥署正式遞件提出購買500萬劑BNT疫苗的申請。至於這批500萬劑BNT疫苗,其中就包括了雲林縣政府亟欲採購的100萬劑。
自5月29日麗善向大家宣布,將採購100萬劑疫苗,至今已將近一個月。但就在這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截至今(6/25)日為止,台灣本土的Covid-19確診人數就已攀升至13,245人。令人感傷的是,死亡人數則已累積610人。數字雖是冰冷的,但它背後代表的卻是無數支離破碎的家庭、瀕臨破產的中小企業與自營業者,以及永遠也難以平復的悲傷與哀悼。
疫情的發展至今,我們都知道,要終結疫情擴散,唯有施打疫苗才是打贏抗疫戰爭最重要的武器。我們不該再抱持佛系防疫的態度,坐等國際的疫苗捐贈。唯有加快步伐與時間賽跑,才能保全更加保護鄉親的安全。
自從麗善下定決心為雲林鄉親採購疫苗後,即與各種管道接洽協商,其中包括醫藥公司與代理商。然洽商的過程中,由於雲林縣採購數量僅100萬劑,於國際疫苗商業採購市場上可謂微不足道。缺乏談判籌碼的狀況下,我們實在難以用合理的價格取得疫苗。另一方面,先前行政院堅持需提交「原廠授權書」,刻意忽視國際商業交易早已行之有年的代理商制度。正因為政治因素的干擾,導致雲林縣自行採購疫苗的路途上,產生諸多困難。
然當永齡基金會郭台銘董事長登高一呼,揭起民間團體主動協助採購疫苗的大旗後,台灣所面臨的疫苗匱乏困境顯然露出了曙光。此外,根據2021年6月10日TVBS的民調顯示,34%的民眾表示最想施打BNT的疫苗,19%選擇莫德納,10%選擇美國嬌生,7%選擇台灣高端,而英國牛津AZ及台灣聯亞則有4%民眾選擇。調查數據已清楚顯示,BNT是最受國人期待與青睞的疫苗。而BNT更是民眾心目中,最安全且保護力最強的疫苗。
所以,這是本府延伸轉向購買BNT疫苗的主因。於是快速與國家防疫隊盛弘醫藥公司表達,希望連同台東縣政府,能與花蓮、南投縣政府共同委託、共同採購BNT疫苗,如此方能符合社會全民的期待。
更重要的是,美國現已實驗允許12歲以上的青少年施打BNT疫苗。我們之後亦可參照美國的實驗結果作法,將BNT疫苗施打的年齡層下修至17或16歲,使得BNT所能保護的群體範圍更大也更廣。
如同蔡英文總統所言,針對BNT原廠的疫苗購買,「將採取多管齊下、多多益善的方式」。我們尋求第三方醫藥公司代為恰購疫苗,就是多管齊下的表現。而雲林若因此在行政院的協助下成功添購100萬劑疫苗,更完全符合蔡總統多多益善的美意。
截至昨天為止,雲林縣施打AZ疫苗者共有43,060人,而施打莫德納疫苗人數則為1,924人,因此已施打疫苗的雲林鄉親共有44,984人,施打率佔18歲以上人口的7.74%。若與全球平均施打率33.6%,可謂相距甚遠。而7.74%的數據,僅相當於非洲國家辛巴威(7.5%)、或東南亞國家菲律賓(7.3%)的水準。
倘若中央執政當局願意秉持「多管其下、多多益善」的原則,協助這批BNT疫苗順利進口。100萬劑的BNT疫苗將能受惠於50萬雲林鄉親。本縣18歲以上、尚未施打疫苗的民眾共計537,999人,若能全數順利施打兩劑,施打率即能提高至92.94%,達到群體免疫的效果。
如此,鄉親就能儘速恢復正常的生活,經濟得以活絡復甦。人與人之間因疫情警戒而保持的距離,得以消弭。原先應有的親情、友情、愛情,就能迅速恢復。彼此走出戶外出遊,甚至出國旅遊。台灣與世界其他國家地區,仍能保持外交友誼,善盡國際責任,共同迎向後疫情時代的曙光。
法國著名的文學家卡謬在其名著《瘟疫》曾描述,瘟疫所帶來的第一個結果就是「放逐」。我們被放逐於既有的社會支持性網路之外,我們被放逐於人際間原有的親情、友情,甚至是愛情之外。處於疫病肆虐期間,我們不得不假設身旁周遭的每個人都是潛在的帶原者,帶著懷疑眼神凝視從外縣市到訪的親友和旅客。經濟凋敝之時,人際關係隨之疏離。
但麗善深信,我們已邁出自購疫苗的第一步。第一小步雖然艱辛,但清楚地指向著光明的彼岸。全島一心,只要團結一致,凜冽的疫情寒冬必將因夏至的到來而溫暖和煦。
最後,麗善仍衷心期盼,行政院能儘速提供必要的協助,兌現蔡總統對全民的承諾。於此國難當頭之際,彼此均能放下黨派成見,傾聽基層鄉親的心聲,正視廣大群眾於此段期間的焦慮與吶喊以最快的速度協助雲林順利購得100萬劑BNT疫苗。
圖片來源:https://reurl.cc/6avGe6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賓狗單字Bingo Bilingua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時間碼】 00:00:05 回應 Apple Podcast 留言 00:00:52 amendment 修訂 #普丁想當總統到84歲 00:01:34 extremist 極端份子 #臉書開刀極端份子 00:02:26 hit out at 強力抨擊 #紐西蘭總理動怒顏 00:03:09 Ci...
破產保護英文 在 羅智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說蔡英文是疫苗乞丐
蔡英文不高興
所以乾脆把台灣搞成疫苗難民?
「台灣疫苗難民悲情 一針難求逃命中美」
這是亞洲週刊對台灣疫苗短缺的形容
週刊指出
台灣鬧疫苗荒,民眾只好出國逃命
財力較佳者飛往美國,打疫苗兼旅遊
認同中國大陸者,則到對岸打免費疫苗
連外籍生也群體離台
紛紛返鄉打疫苗保命
報導說
台灣從全球防疫模範生淪為「疫苗難民」
逼得民眾逃離家鄉來保護自己的性命
以這種舉世奇特的現象
稱台灣是疫苗難民,綠營當然不會認同
但何以致之?
報導直指
蔡政府「超前部署破產」
未積極採購疫苗
去年4、5月各國已經著手搶購疫苗
但台灣卻每天沉醉零確診喜悅
等到今年5月中旬疫情失控
民間要購捐疫苗
又遭官方以各種理由刁難
民眾為了自保
只好一波波湧向美國與大陸
各憑本事去尋求「救命丹」
週刊的描述,都是事實
若不是蔡政府錯誤的疫苗政策
孱弱的執行力
讓國際疫苗遲遲無法到位
台灣怎會淪為疫苗難民?
但蔡政府
會檢討嗎?會感到慚愧嗎?
我跟你保證不會
蔡英文只會以到處托缽化緣的成果
掩飾自己的無能
用獲得國際捐助所營造的喜悅
掩蓋台灣疫苗施打率敬陪末座的窘境
用暴怒發動各路圍剿出征別人
甩鍋自己的犯下的罪過
謝謝蔡英文
繼疫苗乞丐之後
又讓台灣多了一個封號
成為疫苗難民
#若有疫苗可打誰願當乞丐難民
#蔡英文的無能讓台灣承擔羞名
破產保護英文 在 麻的法課 - 邱豑慶醫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第一批已經全數寄出,
今天還有生產了1500個!
如果有接到要北病南送的醫院同袍,趕快跟我聯絡,我會第一時間寄出!
還有,再說一次,只送不賣!
不要再來私訊或留言問我接不接受募款,我不會給任何人潑髒水或是趁機斂財的機會,愛我就不要害我!
我就算送到破產都不會接受募款啦!
\
✅TaiwanBox是什麼?
它就是一個用來隔絕飛沫的插管箱,初始設計就是為了要插氣管內管的時候,保護插管的醫師和周圍協助的人員,減少被飛沫噴濺。
因為上了NEJM,而爆紅全世界。
✅NEJM原文: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c2007589
✅TaiwanBox 官網連結:
http://www.taiwan-box.com/
(因為當初是寫給阿豆啊看的,所以都英文。)
✅關於TaiwanBox的組裝
https://youtu.be/KlaZXWfB4uI
(一個人就可以快速輕易組裝)
同島一命,希望能替台灣盡一點心力,有需要的醫護兄弟、EMT消防兄弟都歡迎登記。
🔥登記連結:
https://forms.gle/xeDGZncEZA5Gnddt7
#因為臉書鎖我觸及率再請大家幫忙轉發
#請幫忙轉發給需要的朋友
破產保護英文 在 賓狗單字Bingo Bilingua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時間碼】
00:00:05 回應 Apple Podcast 留言
00:00:52 amendment 修訂 #普丁想當總統到84歲
00:01:34 extremist 極端份子 #臉書開刀極端份子
00:02:26 hit out at 強力抨擊 #紐西蘭總理動怒顏
00:03:09 Cirque du Soleil 太陽馬戲團 #太陽馬戲團破產
00:03:48 the Netherlands #想休假就休假的公司
00:04:51 簡單複習
【amendment 修訂】
What Putin didn't mention was the amendment that will reset his term limits.
修憲
206 項修訂
禁止同性婚姻
自肥 - 延長俄羅斯總統任期,做到他 84 歲
https://www.npr.org/2020/06/30/885188348/russians-are-voting-on-206-reforms-the-most-important-one-will-extend-putins-rul
【extremist 極端份子】
Facebook has banned 'boogaloo’, an extremist group, from its platforms.
極右派
種族歧視:白人至上、新納粹主義
美國抗議中:攻擊市民、警察、政府官員
https://www.theguardian.com/technology/2020/jun/30/boogaloo-facebook-ban-extremist-group
【hit out at 強力抨擊】New Zealand Prime Minister has hit out at calls from her political opponents to reopen the nation’s borders.
紐西蘭疫情 ok
跟台灣差不多安全
在野黨:向世界開放
No
https://www.independent.co.uk/news/world/australasia/coronavirus-new-zealand-cases-deaths-borders-jacinda-ardern-australia-a9593716.html
【Cirque du Soleil 太陽馬戲團】
Cirque du Soleil has filed for bankruptcy protection.
疫情取消演出
破產保護
https://www.cbsnews.com/news/cirque-du-soleil-bankruptcy-canada/
【the Netherlands 尼德蘭】
The Netherlands may have figured out something about working from home.尼德蘭,就是荷蘭,前陣子有正名運動,要稱呼他們尼德蘭唷
模範
老闆信任員工的文化
一家銀行測試:假期無上限,把工作做好就行
太令人羨慕了!
https://www.bbc.com/worklife/article/20200623-what-the-dutch-can-teach-the-world-about-remote-work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Ee847vK9vQ8/hqdefault.jpg)
破產保護英文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國際法的日內瓦公約裡明明就規定了「醫療隊無論何時均應受尊重和保護,並不應成為攻擊的對象。」為什麼這幾年來還是聽到越來越多醫療團隊受到攻擊的新聞出現。
但其實真正的問題是,「為什麼這幾年來聽到越來越多在中東以及非洲地區的NGO團體,被他們正在幫助的當地人民厭惡。」不管你是醫療人員還是誰,基本上只要你是外來的白人,都很有可能會被當地民眾討厭;因為排外的風氣越是盛行,就會讓這些NGO團體所面臨的風險跟著升高。只不過醫療人員在國際間有明確的保障共識,所以被攻擊的新聞才特別顯眼。
雖然許多NGO團體來到當地,都為當地帶來許多實質的貢獻,但是,卻也帶來很多本來沒有的社會或是文化的衝突。有些是因為NGO內部人員或是組織本身的腐敗,對當地人民反而造成更嚴重的傷害。比如說在肯亞,因為當地政治穩定、氣候宜人,大部分的人都會說英文,是許多人參與NGO工作的首選。但是當地的NGO協調委員會就曾經說過,在肯亞活動的NGO人員大概有一萬兩千人,但是大部分做的都是一些其實沒什麼路用的工作,又可以領比當地人平均多四倍的薪水。有的NGO為了吸引外派人員,提供很好的福利措施,給房子、車子、保險,小孩子來有高級學校可以讀、家裡還可以請清潔人員和廚師等。這樣的規格對比當地還有36%的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自然會衍伸出不少問題。
之前衛報更曾經報導過,有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內部人員寫email對媒體爆料,說資深長官挪用防治伊波拉病毒的錢,幫自己的女朋友買機票,還有用不合理的高價從杜拜空運車輛。email裡還有提到,很多WHO的人員對非洲當地人有嚴重的歧視。如果這個爆料是真的,那就是WHO的人員自己把事情變成種族問題。
這還不是最誇張的例子喔。我看到最誇張的例子,有一個美國籍的Katie Meyler,跟賴比瑞亞籍的Macintosh Johnson,兩個人一起在賴比瑞亞幫助政府設立學校。本來賴比瑞亞大概有60%的失學兒童,政府一聽說有人要來幫忙當然超開心的啊,他們就一直合作總共開了19間學校,在2013年的時候盛大開幕。結果還不到一年,隔年年一月就有護士發現學生感染了性病,結果竟然是被這個共同創辦人Macintosh Johnson強暴。
後續的調查還發現受害者根本不只這一個人,是大概30個人左右,年紀最小的受害者當時還只有10歲。後來這個Macintosh Johnson很快就被逮捕了,在2016年死在監獄裡,死因是愛滋病的併發症。
這都只是一些NGO團體反而帶來很多麻煩的例子,總而言之,在這些國家就已經普遍對於西方來的白人越來越不信任,甚至已經強烈到不少人希望這些人通通滾回去。雖然NGO團體對當地還是有不少貢獻,但就是會有豬隊友抱著「哎呀你們好可憐喲」、「哎呀我來幫幫你們這些落後國家吧」的這種「白人救世主情結」。
而且有些NGO或是民間志願組織,雖然這些名字聽起來都很厲害,但沒有任何單位可以來保證他們擁有專業技能與水準。所以當這些團體做著跨國援助時,基本上都只能靠各個國家自己跟這些團體互相協調。啊出包了怎麼辦,負責人最多最多就破產或是被判刑,大部分都是跑回自己國家被罵一罵就沒事了。但是他們所帶來幾乎的都是一些社會規模的問題,都不是只要少少幾個創辦人或是內部人員負責就可以處理的。要是真的出事了怎麼辦,這些國家難道就倒霉嗎?
因此前一陣子在非洲出現了一個叫做”No White Saviors”的團體,有當地人也有美國人,雖然規模不大,但宗旨是要呼籲大家在投入自己的資源參與援助之前,先花點時間多了解你想要幫助的人、國家、社會以及文化。才不會到了當地反而帶來更多問題。
在現今的國際環境,任何只要掛上”國際”的名字以乎就變得更困難。不管是救援工作或是各種跨國的經濟、文化協助,都是非常需要當地人民與NGO團體長期的信任及合作,才能有效推展。也許我們以前在全球化的年代,對與外國的交往,太強調好的地方,太忽略了壞的地方,造成反對全球化的勢力全面反擊。
但看到這些想要幫助人的救援人員這樣被攻擊,我不禁要想,是不是又只看到壞的地方,但把好的地方全都抹去了呢?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xWQS6TBVZwk/hqdefault.jpg)